杉果德军总部打折,我不知道道适不适合入手

杉果游戏 - 知乎专栏
{"debug":false,"apiRoot":"","paySDK":"/api/js","wechatConfigAPI":"/api/wechat/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
{"database":{"Post":{"":{"title":"《使命召唤:二战》还有哪些我们不知道的事?","author":"sonkwo","content":"文:石叶年货使命召唤的新作公布了,不过这次有些不一样。新作《使命召唤:二战》将以二战作为故事背景,回归系列的本源。这次《使命召唤:二战》有什么能吸引我们的地方,使命召唤系列又为什么会回归二战题材呢?且听小杉果娓娓道来。COD最初本就是一系列关于二战的游戏,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二战的素材也已经被用得枯竭了,而玩家也开始疲倦。于是COD开始向现代、未来转变,这一变就是10多年。而现在,我们有了新世代的主机和新世代的玩家,游戏的风向又开始改变,加上去年COD在舆论上被《战地1》按在地上摩擦,一系列现象都在告诉动视:是时候轮回一次了。当然,回归二战的决定并不是因为受到了《战地1》的刺激才做出的,《使命召唤:二战》 的开发从三年前就开始了。说来也巧,2014年,EA也准备回溯历史,开始《战地1》的开发,这对CP还真是心有灵犀。使命召唤系列通常都是保持有2至3款游戏同时开发,管理层会根据市场的反应和制作进度来调整他们发售的顺序。动视CEO Eric Hirshberg表示回归二战的提议是直接由动视的管理层提出的,不过最终的决定是公司内部讨论的结果。当Eric Hirshberg把这个提议告诉制作组“大锤”(Sledgehammer Games) 时,大锤的员工都非常的兴奋。大锤的创始人Schofield认为现在正是让使命召唤系列回归二战的一个好时机。包括Schofield在内,很多人的长辈都参与过二战,但现在他们已经相继离开了人世,也带走了那段记忆。随着新一代的成长,他们要开始重新了解这段历史,多数关于诺曼底登陆的经典电影和游戏都是10几年前制作的。Schofield说:“《拯救大兵瑞恩》都快20年了,而且它的故事还是离最前线远了点,我会通过不同的角度来呈现这场战役,从更个人的视角来展示这场战争”诺曼底登陆已经确定将在游戏中出现,而且将是一个浓墨重彩的部分。游戏将从诺曼底登陆前夕开始,然后经历一系列著名的事件和战役。不过大锤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如何将二战这个经典得有些俗套的题材重新做成一款新奇、好玩的游戏呢?“我们想把你至于战场上,感觉自己就是拿枪的那个人,你能看到自己的手听到自己的呼吸,看到自己的朋友在周围倒下。这种体验要比早期的COD游戏震撼得多” Schofield说。战役模式是本作的重点之一,战役中的多数时间你都会扮演丹尼尔斯,美军第一步兵师的新人二等兵,你将通过主角丹尼尔斯的视角跟随“大红一师”参与二战中的一系列重要战役。在游戏中还有两个重要角色,丹尼尔斯的上级皮尔森和特纳。虽然在一起作战,但他们有着截然不同的世界观和为人准则,皮尔森尊重人性和生命,而特纳则把任务放在第一位,两人之间的矛盾也会在执行任务时经常发生碰撞。丹尼尔斯如何在两种对立的观点中找到自己的信念,将是本作剧情看点之一。真实的还原历史上的战争是本次《使命召唤:二战》的主题,这种真实不仅要表现在装备和战场的还原,同时也要表现在角色塑造和游戏氛围中。丹尼尔斯是一个非常平凡的士兵,也是二战时期很多新兵的缩影,他们刚被征召,经过了仓促的训练就立刻被投入战斗。因此他们在战场上显得畏首畏尾、不知所措, 在残酷的战争面前,这些新兵显得太过稚嫩和脆弱, 大锤想极力的表现出这一点。为此,大锤对游戏的系统进行了相应的改变。最出人意料的一点,就是使命召唤系列一贯的“呼吸回血术”在本作中被取消了,被击中后再也不会出现自动恢复这种神奇的设定了,而具体用什么方式回血还是一个秘密(不会是呼叫医疗兵吧)。“你不是超级英雄,你必须小心每一颗子弹。在中弹后,你不可能躲一会就恢复正常了。本作的主角不再是训练有素的尖兵,而是稚嫩、脆弱的新兵。对于我们来说,这是非常新奇的挑战” Schofield如是说。《使命召唤:二战》还在角色多样性上下足了功夫,除了美军第一步兵师,我们还将在剧情中见到法国抵抗军的女性领袖卢梭,美国非裔兵团,英国军队,甚至还有儿童参与其中。不同性别、不同人种、不同年龄的角色都会登场,在政治正确的道路上,《使命召唤:二战》已经达成了圆满。在战役中还会有多名可控制角色,但具体有哪些,目前还不知晓。相比于之前的作品,《使命召唤:二战》对战争表现力也将更进一步,游戏的画面质量将会进一步的提升,就连光照也要根据地点和时间的不同而进行真实的调整。比如在同一时间,法国的阳光和美国的阳光会有明显的差别。游戏中所有的武器音效都是使用实物录音的,同时还在不同距离上对其声音取样,来得到最真实的临场感。就连树枝断裂的声音都是制作人在树林里实地录下的。《使命召唤:二战》在战斗方面可能不会有太多的变化,动视希望玩家在上手时就能够感到这是一款《使命召唤》游戏,但为了配合还原真实战场的主题,枪的手感会更沉,战斗更真实。对于本作的战斗感受,Schofield是这样描述的:“当我开着坦克重重的冲进战壕时,我会看到坦克里飞扬的灰尘。这种表现力会让你感觉自己就在坦克中,让你彻底忘记外骨骼装甲那些东西。” 多人模式是使命召唤系列的另一个重要阵地,在这方面动视还不想说太多。我们目前所知道的是僵尸模式会保留,而且还有一个全新的PVP模式叫做战争模式。在战争模式中,玩家会分别扮演同盟国和轴心国,各自按照不同的战略目标进行作战。等级系统变成了军团系统,你可以加入自己适合的军团,比如步兵师、空降兵或装甲师,然后随着等级的提升在不同的军团中晋升。同时,你还可以选择不同的部队,比如德国士兵,部队法国反抗军,英军,美国非裔部队还有其他未公布的阵营。这次的多人模式中还加入了指挥部。这里就像是一个游戏大厅,在这里玩家们可以直观的进行交流。从目前的信息来看,《使命召唤:二战》一次比较大的转型,或说是一种回归,从太空飞船、外置骨骼回归到了脚踏实地的战斗,重新开始追求对史实和战场的还原,追求真实的战争体验,如果Schofield所说的都能够兑现,那么它可能成为近年来最值得期待的使命召唤游戏。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欢迎关注我们的官方机构号 和知乎专栏【杉果游戏】。关于「杉果游戏」:母公司中电博亚成立于1999年,从事正版盒装单机游戏代理发行业务,2013年成立杉果游戏数字发行平台,已与B社、卡普空、华纳、万代南梦宫等70余家海内外厂商建立直接合作,一直致力于将生化危机、上古卷轴、辐射、黑暗之魂、蝙蝠侠等优秀正版单机/独立游戏以物美价廉的方式带给中国玩家。杉果游戏今天开启了今年的第一次春季大促,从4月28日-5月4日,每天6款限时特惠游戏,上千款正版游戏折扣特惠和周边等你来抢,还有各种线上活动均有好礼。今日限时特惠,《DOOM》只要49元 。 点击右边即享杉果春季大促→→文章部分消息来源于Polygon","updated":"T08:59:17.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30,"likeCount":71,"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tru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6:59:17+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3b47eaff8ab13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30,"likesCount":71},"":{"title":"【招聘】杉果游戏需要一名新媒体运营(微博微信向)","author":"sonkwo","content":"我们需要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媒体运营同学加入杉果的队伍哦,欢迎自荐推荐多点赞,谢谢大家啦,具体招聘需求如下:一、新媒体运营(微博微信向)职位职责:1. 官方微博日常运营和文案撰写、内容发布;2. 官方微信公众号内容策划和排版、更新发布;3. 电子报内容的策划协调发布4. 根据不同的平台、用户属性并写出合适的文案内容,吸引更多的粉丝关注和分享、转发互动;5. 根据上级安排以及公司业务情况发布相关内容,比如游戏发售、活动等;6. 根据上级要求与实际情况,按时提交工作总结与各项数据报告;7. 有效的促使新媒体内容和杉果商城社区互通;8. 协调和配合其它业务部门。任职资格:1. 熟悉并热爱使用社交平台及各类新媒体/内容平台,高频率使用(发)微博者优先(简历需附上自己的微博名);2. 热爱游戏,了解国内外游戏媒体和内容平台,具备检索收集技巧,热爱并了解单机游戏状况者优先(最好是精通某一领域);3. 对游戏和周边资讯、内容有较强的敏感度,能有效抓住热点事件和宣传点,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创意和语言组织能力;4. 一年以上游戏公司文案经验,具备宣传及相关工作经验,游戏媒体编辑和游戏类新媒体从业者优先;5. 善于对运营事务分析总结,主观能动力强、执行力强,有效实施宣传计划;6. 有一门自己熟练的外语,英语或日语优秀者优先;7. 较强的观察力和应变能力,优秀的团队配合、善于与人交流;8. 能认清工作和爱好的区别,对游戏类新媒体运营有积极性和热情。关于我们:薪酬:面议工作地点:北京宇宙中心五道口,附近!简历投递邮箱:wanli..cn关于「杉果游戏」:母公司中电博亚成立于1999年,从事正版盒装单机游戏代理发行业务,2013年成立杉果游戏数字发行平台,已与B社、卡普空、华纳、万代南梦宫等70余家海内外厂商建立直接合作,一直致力于将生化危机、上古卷轴、辐射、黑暗之魂、蝙蝠侠等优秀正版单机/独立游戏以物美价廉的方式带给中国玩家。","updated":"T03:50:02.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102,"likeCount":284,"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1:50:02+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ce3b980d0c8d516d4e041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102,"likesCount":284},"":{"title":"那些游戏中的R18 Mod到底是什么人做的?","author":"shan-guo-you-xi","content":"原文来自PC Gamer,内容有改动编译Ysrocky警告:本文可能涉及对于性和暴力的描写和讨论,如不能接受请点关闭。即使你没玩过《上古卷轴5》,可能也听说过这款游戏里面存在着数量众多的Mod。如果你玩过《上古卷轴5》,那么你应该知道这些Mod不仅可以让原来丑陋的人物变成性感美女,还可以把这款游戏变成一个啪啪啪模拟器,其中的花样让I社也自愧不如。如果你尝试过这些Mod,那么你肯定对SexLab这个名字不陌生。SexLab是《上古卷轴5》中功能最完善、使用率最高的性爱Mod,它为《上古卷轴5》提供了一个能够实现性爱行为的系统框架,之后又有无数的Mod制作者在此基础之上丰富着SexLab的功能,现在SexLab能够实现的功能可远不只是让人物表演一段啪啪啪的动画,它能够围绕着性这个主题提供的丰富玩法,简直可以把《上古卷轴5》变成另一款游戏。正因如此,迄今为止SexLab已经被下载超过了270万次,如果加上一些网站的分流,数量可能还远不止这些。而这一切的创造者就是Ashal,一个隐藏在公众视野之外的神秘人物。Ashal不仅是SexLab的制作者,还成立了LoversLab网站,一个著名的大型成人Mod交流社区,几乎所有以SexLab为框架的成人Mod都会在这里进行发布和更新。LoversLab网站有超过150万注册会员,在Patreon网站上,Ashal仅靠资助就能得到每月超过2000美元的收入。在网络上,Ashal可以说是成人Mod界的著名人物,然而在现实中,Ashal却与一般人没什么区别,只是更加的安静、冷淡。Ashal要求在午夜接受采访,他怕室友听到自己的谈话。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人知道Ashal的真实工作。对亲人和朋友,Ashal只是说自己在运营一个社交网站,对其中成人内容从没有提过。SexLab大受欢迎不是Ashal一个人的功劳,有无数Mod制作者在为SexLab框架添砖加瓦,为其增加了各种千奇百怪的功能,比如“Schlongs of Skyrim(天际巨根)”是一个模型替换Mod,为游戏人物添加真实细致的生殖器建模。“Devious Devices(私密装置)”是一系列深度的BDSM Mod,为SM爱好者提供了各种他们喜欢的道具。私密装置的制作者Kimy是一位30岁的女程序员,这个Mod是她从其他人的手里接手过来的。“我喜欢捆绑主题的Mod和能为游戏增加性爱内容的Mod,而不是那些只是为了看啪啪啪而创造的Mod” Kimy说,“我不想只是单纯的表现性,我希望把它融入到有意义的故事中。LoversLab上的很多Mod都是这样,我想这可能就是它们与A片的最大区别。而我感兴趣的捆绑在现实中都不能算是色情。捆绑中可以带有性爱,但并不一定要有。”Kimy是LoversLab上最有名的Mod制作者之一,和Ashal类似,Kimy的工作也是秘密进行的。“我想这可能是一种本能的反应吧,毕竟在现在的社会,除了拉手和接吻之外,大家都在有意的回避在公众场合提及有关性爱的话题”Kimy说,“我们可能会和自己最好的朋友无所不谈,但性爱的话题除外。我有时会想如果把自己的工作告诉朋友,他们会有什么反应。”在现实中,人们都会刻意隐瞒自己在性方面的癖好,但在LoverLab,有了网络匿名的保护,人们可以表现自己的性癖,这一点我们从那些花样繁多的《上古卷轴5》成人Mod中就可见一斑。Ashal说自由分享是这个社区中最重要的规则,LoversLab欢迎有各种性爱倾向的人加入,即使有些是自己不能接受的。比如一个热门的Mod“好色生物(More Nasty Creatures)”,可以让你与游戏中的各种生物进行更为深入的交流。你可以和一条拽根进行天人交战,和巨人比一比谁的棒子更大,或让乌鸦鬼婆臣服在自己的淫威之下。讽刺的是,Ashal本人并不喜欢这些东西,但为了满足一些人的性癖,必须违心的把这些功能加入自己的Mod中。“我非常反感这些人兽Play(Bestiality)的东西”Ashal说,“因为有很多人在要求,所以我才加入了这个功能。”而LoversLab上,人兽Play还只是小儿科而已,这里还有千百种把性融入到游戏中的花样。LoversLab上下载量第四高的Mod是战败惩罚(Defeat),拥有近100万的下载量。使用战败惩罚,玩家可以不杀死NPC,而是对倒地的NPC进行囚禁、施暴,而当玩家被击倒时,自己也可能成为被施暴的对象。它也是用SexLab框架制作的,利用了里面的很多功能和动画,但其表现出的东西却与SexLab完全不同。恋尸、人兽、强暴,这些Mod在LoversLab网站上都是非常平常的,也是非常流行的一类Mod。有些为NPC增加了欲望系统,有些增加了施暴后的创伤系统,所有Mod都在尽量将游戏的体验变得更加“真实”、更加“合情合理”。自然的,会有人开始质疑这样“真实”的描绘性暴力和性癖是否会对人们的现实生活产生影响呢?LoversLab松散的管理政策会不会造成危险的后果?对此Ashal不以为然,他说:“(现实中)我绝对不允许这些行为,但人们总是误以为允许幻想就等于是纵容,我不同意这种说法,幻想和现实是有区别的。”对此,美国性教育协会AASECT认证的性心理学家 Heather McPherson认为,幻想和虚拟的强暴与现实中的犯罪倾向没有直接的联系,“我们有很多幻想,一些会涉及到性,一些不会,但我们也会幻想到很多自己并不想做的事情…这是我们的思维进行思考和自我修复的一种方式,是一种了解自身处境和真实感受的方法。”2008年,北德克萨斯大学综合了20份不同的报告,试图解释人们的性暴力幻想。报告表示有31%到57%的女性曾有过被强暴的幻想,这种心理的形成原因很复杂,但没有迹象表明这种幻想会导致人们想在实际生活中亲自去尝试。临床心理医生David Ley表示:“原因并不那么重要,这些幻想的产生可能有很多不同的原因,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接受这是人类性心理的一部分。”“只有6%到8%的男性有过性侵犯行为,但有40%到60%的男性有过类似的幻想。根据UCLA的调查,大概只有5%到7%的男性会抛弃自身的道德观念并将幻想付诸实践,而含有暴力信息的媒体,比如电影和游戏可能会增加这些人实施犯罪的可能。但重要的是,这种心理状态的出现是有倾向性的,就像是厌女症和反社会人格一样,媒介能造成的影响微乎其微。” Ley医生表示。当然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依然在进行,有太多的因素要考虑其中。而在法律方面,对于带有性侵犯内容的游戏Mod是否违法,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而作为《上古卷轴5》的开发商,Bethesda也表示无法干预第三方平台上发布的Mod,目前在这方面内容的约束只能依靠社区的自我约束。那么这些Mod的作者是如何看的呢?战争惩罚的作者Goubo说:“说实话,我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喜欢性侵犯这类的幻想,而现实中的性侵犯事件更是让我感到恶心,就像每个普通人一样。但说到底,我能够区分虚拟和现实,这是最核心的问题,这是一个虚拟的幻想,仅此而已。”Goubo也表示SexLab这样的Mod能让天际变得更现实,如果一群土匪抓到了女英雄,那么就有可能会发生性侵犯行为。作为一名女性Mod作者,Kimy也有自己的看法:“我的Mod中也包含了正常的性爱功能,但从没有暗示过迫使他人发生性关系是可以被允许的。对我来说,这是很重要的区别。性侵犯是真实存在的,女性在日常生活中会受到它的威胁。用虚拟形式把它表现出来是没问题的,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是必要,只要不去美化这种行为就好,这就是我个人的底线。”LoversLab上几乎所有的Mod都涉及性这个主题,每个Mod的尺度则因作者而异。“自由分享是网站的核心理念。这里面的很多东西都是在现实中不可饶恕的,但现实生活和虚拟的角色扮演的是有本质区别的”Ashal重申道。战败惩罚Mod和它的用户只是LoversLab的一小部分,但他们很好的代表了PC平台和Mod到来的矛盾。Mod制作一直是PC平台自由、创造精神的代言人,由于不受外界的限制,很多Mod制作者可以制作出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甚至提升了游戏本身的品质。但同时,Mod制作的缺乏监管也促生了一系列触及道德底线和禁忌主题的作品,这可能会让很多人感到反感或疑虑。对于像SexLab这样的Mod,人们的看法也许永远都不会统一。而由于没有相应法律的制约,也没有其他有效的约束方式,这些Mod的内容是否得当,只能由作者自身的道德标尺进行衡量。这就更要求Mod作者们和平台的运营者们自觉的担负起自我审查的责任,把握好自己的道德底线。游戏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形式,不仅要证明自己的价值,也需要向社会展现自己的担当。Mod是游戏界中自由精神的代表,但它始终生长于法律和道德的夹缝中,如果不能证明自己可以进行有效的自我监督,那么这片自由的乌托邦迟早会成为影响城市风化的三不管。要是你还没有体验《上古卷轴5》,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欢迎关注我们的专栏【杉果游戏】或官方机构号关于「杉果游戏」:母公司中电博亚成立于1999年,从事正版盒装单机游戏代理发行业务,2013年成立杉果游戏数字发行平台,已与B社、卡普空、华纳、万代南梦宫等70余家海内外厂商建立直接合作,一直致力于将生化危机、上古卷轴、辐射、黑暗之魂、蝙蝠侠等优秀正版单机/独立游戏以物美价廉的方式带给中国玩家。","updated":"T02:35:05.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291,"likeCount":1905,"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tru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0:35:05+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f3bb730f42e90352f86e_r.pn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291,"likesCount":1905},"":{"title":"激活码二道贩子深度调查事件","author":"shan-guo-you-xi","content":"文:这是我们在5月4日发表的一篇文章,现在将它再移至专栏下。很巧合的是,原文发布当天晚上就曝出了Steam改变礼物机制的消息,但,这真的不是我们干的呀……这两天跟果娘聊天时,她抱怨说还有不少玩家不太了解杉果游戏。尤其是发微博的时候最明显,不少玩家只知道我们是个“卖”Key的,而“一道贩子”这个奇葩称号也成了我司员工之间的日常调侃用句。但不能否认的一点是:我们的确就是个“卖Key的”。不过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我们确保了这些Key的来源和价格。为了知己知彼,我们也长时间“奸视”了众多X宝上的真·二道贩子。他们的游戏价格的确便宜,但并不能保证Key的来源。而且还有需要登陆你的账户来进行操作的,其中安全性必然是个问题,更何况PSN或APP Store的充值卡都能有“黑卡”一说呢。其实早在15年,育碧就因为来自“二道贩子”的Key和玩家撕了很久。在看完外媒Polygon和IGN对这件事的跟踪报道后,我觉得这个事件值得再跟大家分享一下。育碧封了来自EA的信用卡买的游戏的激活码这个小标题十分拗口且不好理解吧,事件的起因是育碧查封了一批《孤岛惊魂4》的激活码,因为这些激活码都是通过被盗取的信用卡购买的。而这些信用卡则是通过EA的服务器被盗取的。但是,在被封停的Key中,已经有不少玩家都激活并开始游玩了。育碧这一封,他们就没法继续玩了。现在看来,难道这些玩家就是盗取信用卡的幕后黑手么?育碧:先把玩家封了再说当然不是!在整个事件中,EA和玩家都可以说是“躺枪”了,首先信用卡被盗不是EA和玩家的锅。但是,在育碧的调查后发现,这些被封的Key几乎都来自Kinguin和G2A这两个网站。这两个网站也就是传说中的“灰市”,你可以在上面找到任何游戏、任何平台和任何激活码的售卖店铺。甚至在某些与游戏联动的包装盒上附赠的激活码都有得卖,而且这两个网站支持多语言、多币种和多付款方式。直接打开网页看,这两个网站简直高大上,X宝上的“二道贩子”做的页面简直没法比。但是!!!在具体的产品页面中,你就会看到不同的“卖家”。又是一个企鹅(/滑稽)其实这两个平台是允许第三方入驻并进行激活码售卖的,而且对于这些激活码的审核机制似乎也不健全,Kinguin平台上有个十分可笑的筛选条件,其功能就是帮你把“绝对”能过激活的key筛选出来。而在其解释下还有一句话,如果不能激活,该平台会为你先行赔付。直接看上去,这个筛选好似一种保证。这句话看似确保了你在该平台上的消费,但实际上,这分明就是赤裸裸地向你宣告,“本平台上卖的Key存在残次品、不明来源等奇葩问题”。说实话,作为玩家来说,我们平时在吃喝拉撒等各方面都受到各种“假冒伪劣”的侵袭,现在连游戏都可能玩到“假的”也是醉了。本质上来说,这些网站不过是提供了一个平台。他们并不去监察售卖者的“货物”来源和质量。看见右上角的那个选项了么,就是所谓的“保证”但对于玩家来说,他们并不能知道这些激活码的来源,就像我们走进一个超市,面对货架上的各种商品我们都“默认”它们都来自正规厂商。所以,不少玩家开始向育碧抗议,认为他们是用真金白银买的key,他们对信用卡盗窃事件一无所知。不能通过一刀切的方式来直接封掉他们的Key。由于被“误杀”的玩家太多了,育碧不得不重新审查这些Key,并逐一解锁已经激活并游玩的激活码。其实这次的事件仅仅是庞大“灰市”的一个小水花, 这两个网站依旧风生水起,在我“奸视”过程中,差点被200块左右的专业版Win10激活码所迷惑!其实外媒Polygon在这件事情被爆出后,为深入了解这个“灰市”他们不仅在里面买了不少游戏,还“跟踪”了一个化名为R的卖家,希望能从他这一点,来稍微窥视一下整个庞大的“灰色市场”。直戳“R”点在开始一切故事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这位R先生的“产业”。在大家眼里,卖Key和X宝上倒卖点卡应该差不多,绝大多数都是走量,薄利多销嘛。我们的主角R先生是位“意大利商人”,不过他的商品并不是美味的披萨,而是一串串毫无规律的“乱码”。但说到利润,R先生表示,在平时,每周的总收入在美元之间。而在节假日大家扎堆玩游戏的时候,一个月赚个2000多都是正常。其实这样的收入说多不多,说少不算太少,放国内差不多就是正常企业中刚工作两年的新员工水平。当Polygon向R先生细问道:“这是你每个月的全部收入么?卖Key这事你是全职么?”这两个问题时,R先生只是十分模糊地回答“差不多吧”。如果我们假设这个是他的全职工作,那么,每天R先生在设定好自动发Key的程序后,就只要看看库存或回答下买家提问就差不多了。说实话,网站看起来还真的高大上,包括多国语言和结算币种相比X宝上的那些实物卖家相比,这样的活轻松太多了,更有大把的时间可以任由自己支配。但实际上,R先生并没有很多稳定Key来源,他的这些游戏大部分是从别人手里“收”的。在你正式激活它之前,这个Key不一定被倒了多少手了。其实这和美国ebay与咱“X鱼”的销售模式差不多,这些商品一般都是“二手”、自己用不上或别人送的,所以立马转手卖了。R先生只是Kinguin与G2A这些平台上的一个普通卖家,不论你何时光临这些“灰色”市场,你总能看到各种便宜的激活码。如果你认为这些不过是些“小网站”,那么你可就大错特错了,Polygon除了联系到了一位普通的卖家,还直接联系了Kinguin的创始人兼CEO Viktor Wanli。他通过邮件向Polygon透露了一些数据,但很多都是保密的。这只企鹅还还买了个电竞战队唯一能向大家“炫耀”的是:从2012以来,Kinguin的社区已经拥有了200万注册用户,而另一家G2A的公关主管Jens Quentin表示在2010年成立到2014年间,他们一共为超过200万名用户提供了服务,整个平台更是处理了超过500万笔的交易。虽然他们没有公布详细的营业额和现在的活跃用户数,但从他们现在官网上的活跃用户看来,这两家公司依旧经营的风生水起。其实对于玩家来说,这样的“二手”市场肯定会受欢迎,毕竟我们总会收到一些不想玩,或者多余的激活码。我上次买4人包的游戏时就发现我的好几个朋友已经购买了,最后只能随手送出去了。也许这个游戏并不符合他们的胃口,最多成为他们游戏库里永远不会碰的一个灰色名字。另一个网站G2A的增长数据再说回之前那批被盗刷的Key,育碧联合EA已经查到这些Key是来自被盗刷的信用卡,而且玩家多数也是从Kinguin和G2A平台购买的。在处理好玩家的抗议后,育碧再次提醒大家,一定要在Uplay和杉果游戏或G胖子娱乐平台这样的授权经销商处购买游戏,尽量不在未授权的“二级市场”消费。此声明一出,Kinguin立马不乐意了。在Kinguin看来,这就是甩锅行为,这些Key的流出就是因为那张被盗的信用卡。在罪犯的购买过程中,大量的订单都是通过同一张信用卡支付。如此可疑的行为官方竟然没有介入实在令人匪夷所思。除此之外,Kinguin也为自己的“正当性”发声,他们自2007年开始,已经为上百万玩家提供了服务。存在既合理,你服不服!且不管育碧和这些平台怎么撕,平台上的玩家和卖家依旧在进行着交易,虽然之前的R先生是个卖家,但随着Polygon的继续追问,R先生最后无奈地透露了他的“上级进货渠道”。他的化名叫“D”,是R先生在G胖子娱乐平台上认识的。人是人他妈生的,妖是妖他妈生的。你是谁他妈生的?在Polygon“跟踪”R先生的时候,也偷偷在他那里买了一款名为《重力幽灵(Gravity Ghost)》的游戏。这是在2015年发售的独立游戏,美术风格清新,背景故事凄惨令人动容。可以说口碑还算不错。Polygon在联系到R先生的上级D先生时,D一听Polygon是来追问游戏key来源的,立刻表现出了不愉快的态度。在向D先生反复确认会匿名采访时,他才放下了戒备,这位D先生来自荷兰。《重力幽灵》这款游戏的确是他卖给的R先生,而他的确还有另一个进货渠道,C先生。D先生表示,他卖给R先生的《重力幽灵》是从C先生那里在这样一个网站上“买”到的。这是个专为G胖子娱乐平台的用户交易用的网站。大家可以放心“交(P)易(Y)”当再次追问D先生在“进货”上的成本是多少时,他却一直不愿意透露,最后实在不行了,他才松口,但也只说了句“用了一些《军团要塞2》里的钥匙换的”。游戏内的虚拟物品在Steamgifts网站上可以直接用于等价交换物品,这样可以在交易过程中毫不留痕迹。而在说完这个消息后,我们的C先生不愿再透露任何消息。对此Polygon只好作罢,把目标转向D先生的上级:C先生。他居住在委内瑞拉,是一位平面设计师。在跟他聊了几句后,整个事情一下变得有趣了。老朋友了C先生上来就直接告诉了Polygon这款《重力幽灵》的出处:Humble Store。他通过很便宜的价格买到了一些游戏,然后再转手卖掉,赚了一些钱。目前看来,我们貌似捋清了这个Key的出生过程:C在Humble Store上购买了,然后交易给了D先生,然后D先生再转手卖给了R,最后,这款游戏再卖给了咱们。然而事情没有这么简单!Polygon拿着买来的Key跑去问Humble Store的客服,在他们查询后发现,他们买的这个Key并不是出自这里。极其美丽的画风最后,为了搞清楚这个key的生身父母到底是谁,Polygon只好去找它的亲爸。《重力幽灵》的开发者:Erin Robinson。其实,他在售卖这款游戏的时候,采取的是1+1模式。和游戏中的内涵一样,他希望你买了这款游戏后,把免费获赠的另一份和你重要的朋友分享。因为分享游戏的时候就是在分享快乐与感受。Erin帮polygon查了下,他们买到的Key是一个免费的副本,但是并不是别人购买转手卖的,而是为了推广游戏,Erin发给Youtube主播的激活码。获赠者并没有激活这款游戏 ,反而直接转手匿名卖掉了。我们现在知道了这款游戏的身世,他从委内瑞拉来到了荷兰,然后又前往意大利。在网络见兜兜转转了大半个地球,到最后,连自己的“家乡”都忘记了。请把另一份游戏送你最重要的人Erin知道自己的游戏被如此售卖,他也感到有些心疼。作为游戏开发者,他认为类似Kinguin的“灰市”和盗版游戏基本一样。不论是开发者或发行商,都应该以提升玩家体验为目的。而倒手了多次这个Key的R、D、C先生表示他们根本不知道Erin在游戏的售卖中还有这样的心意,感觉自己如此的买卖方式的确欠妥当。但是,在弄清楚了这个Key的来源后,我们会发现R、C、D三个人之间并没有“诚信交易”。R先生坚持他向Polygon所说的话都是事实,因为他有PayPal的收据能证明他和D的交易,不过从此以后R将不会再次采用D作为供货渠道。而D先生则没有回应Polygon,同时R表示他也联系不上D了。C则表示他没有以激活码的形式销售游戏,他给D的只是一个Humble Store的代码生成链接(游戏礼物链接,可用于提取游戏激活码)。不过他既没有证实也没有否定Polygon购买的游戏是来自他那里,因为他出售《重力幽灵》的Steamgifts交易页面已经无法找到,所以他也无法确定这款游戏是否被交易给了一个ID名称为D的人,事实上,C先生说他从未听说过D先生这么一个人。棉棉画外音:我认为这两个人的嫌疑最大,C说他不认识D这个人,而D却说他是从C这里买的游戏,而且,Steamgifts的交易页面无法找到这一点更容易让人起疑心!那么我们该去哪里买游戏呢?对于我们来说,当然不会推荐大家去这些二道贩子的店买游戏。但同样作为玩家,谁不希望能以十分优惠的价格买到新的游戏呢。在这种游戏key来历不明的店铺里购买了游戏,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到底是玩家应该为自己贪便宜的行为负责还是找二道贩子进行“理赔”呢?前两天,《尼尔:自动人形》在国区G胖纸娱乐平台上架了,起初标价199元,很快又改成了412元。但在X宝上很多“二道贩子”依旧标价199,结果被不少玩家恶意刷单了,一早起来发现已经累积了好多订单,只能赔本赚吆喝,给人家发码了。虽然他们值得可怜,但这其中的风险,肯定要卖家担着,二道贩子其实也不好过(笑)。辣么,便宜又正规的游戏该去哪里买呢?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欢迎关注我们的知乎专栏【杉果游戏】或官方机构号关于「杉果游戏」:母公司中电博亚成立于1999年,从事正版盒装单机游戏代理发行业务,2013年成立杉果游戏数字发行平台,已与B社、卡普空、华纳、万代南梦宫等70余家海内外厂商建立直接合作,一直致力于将生化危机、上古卷轴、辐射、黑暗之魂、蝙蝠侠等优秀正版单机/独立游戏以物美价廉的方式带给中国玩家。","updated":"T07:26:43.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44,"likeCount":142,"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5:26:43+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62b9dd4e9688cbd3e22d578d53205ff6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44,"likesCount":142},"":{"title":"一次网购,让暴雪找回了丢失20年的《星际争霸》源代码","author":"shan-guo-you-xi","content":"文:石叶 (知乎ID |
)这是我们在5月初发表的一篇文章,现在将它再发布至【杉果游戏】专栏下,时效性略有变化,如果喜欢请关注专栏哦。距初代《星际争霸》发售已经快20年了,前不久暴雪宣布《星际争霸》将可以免费下载,并推出了这一经典作品的高清重置版。但据传说,20年前,就在《星际争霸》即将发售之前,游戏的母盘却神秘的失踪了。随着岁月的流逝,始终没有官方的消息和证据能够证明此事的真假,失落的《星际争霸》也成为了一个传说,渐渐被遗忘了。直到最近,有人发现了那张传说中的母盘,这个传说才再次被人们从历史的尘埃中翻找出来。31岁的Hector Solorzano是一位生活在新泽西的游戏收藏爱好者。他有着众多的游戏收藏,在平日里,他也经常会上网去淘一些游戏相关的东西作为收藏。Hector Solorzano喜欢收藏老游戏上个月的一天,他在eBay上看到了一件商品,上面的介绍是从仓库里清理出来的一堆暴雪游戏,售价44美元。从商品的照片中,可以看出那是一堆老游戏,其中多数是暴雪的,有很多版本的《魔兽争霸》和《暗黑破坏神》。这么多的游戏只卖44美元,而且据卖方说有些甚至是没开封的游戏,Solorzano心想这次捡到宝了,于是果断了拍下了这一批游戏。Solorzano眼力不错,他的确捡到宝了。货物到后,Solorzano迫不及待的想把所有的游戏都浏览了一遍。游戏的整体品相都不错,这让Solorzano很兴奋,他在箱子里发现了一张没有包装盒的金色光盘,上面写着“星际争霸”,下面还有一行小字“最终版源代码(Gold Master Source Code)”。这时他急着想翻看剩下的游戏,对这张光盘并没有太注意,也没有细想这些文字的意义。后来他找到了一盒《英雄无敌4 精英版》,上面贴着一张贴纸,写着“暴雪娱乐所有财产”。这时,他才觉得到这些游戏可能来历不凡。Solorzano想起了那张金色光盘。对于一款游戏来说,Gold master光盘就是游戏的母体,所有卖出的游戏都是它的克隆,《星际争霸》的源代码母盘怎么可能会出现在这里?带着疑问,他在网上查询了相关信息,找到了一篇2000年Gamespot的报道,里面赫然写到《星际争霸》在1998年就丢失了,而且一直没有找到。虽然母盘的内容可能与零售版光盘没有区别,但它的存在却是独一无二的,对于游戏公司更是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尤其是对于《星际争霸》这样有着大量粉丝和重要历史地位的游戏作品而言。如果这张光盘真的是丢失的《星际争霸》源代码母盘,其价值可想而知。这个发现让Solorzano有些不知所措,他想找人询问一些细节,确认一下它是不是真的,但又不知道去联系谁。于是Solorzano把自己的发现发到了网上,寻求网友们的意见。网友们看到这张图时的第一反应当然是:假的!绝对是假的!有人发现Gamespot那篇报道的最前面有一个日期:4月1日,断定这应该是暴雪的愚人节玩笑。而且报道里面说由于母盘只有一张,游戏因此不得不重做,这显然也不符合事实。那么如果这是一个玩笑,Solorzano手里的这张盘又是什么呢?所有人都是一头雾水,最合理的解释是暴雪当时的确丢了母盘,但仍有其他备份,暴雪顺水推舟开了个玩笑,假称游戏需要重新制作。但经过了近20年的变动,当年的真相已经不可考据了,就连Gamespot自己一时也说不清。除了对光盘真伪的怀疑,人们还为Solorzano出谋划策,讨论如何处理这张光盘。有的想让他把光盘的镜像发出来,让大家看一看里面的内容。有的则说应该尽快把光盘交给游戏保护组织来妥善保管,防止珍贵的光盘受损。其他的评论则让Solorzano很烦恼,有的人想出高价买下这张盘,最高曾出价2000美元。一些人也出于嫉妒直接恶语相向,一些人责备他不分享镜像,有些甚至威胁说要到暴雪去举报。这时,暴雪爸爸下凡了。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到了暴雪的耳朵里。暴雪通过Reddit私信联系到了Solorzano,询问他是否能够将光盘归还,之后又通过律师与Solorzano进行了进一步的沟通,表示这张光盘涉及“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希望Solorzano能够及时归还。暴雪的反应证明那张光盘应该不是伪造,可能真的就是《星际争霸》的母盘。Solorzano深知这张光盘属于赃物,出于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同时也是怕惹上什么麻烦,他最终将光盘归还给了暴雪。作为一名游戏收藏爱好者,放弃这样一个有价值的收藏品当然很不舍,但Solorzano认为这才是正确的做法。暴雪对于他的这一决定大加称赞,当然光是称赞是不够的,暴雪还送了他一份免费的《守望先锋》和价值250美元的商城点数。Solorzano本以为一切都结束了,但一周之后,暴雪又打来电话问他是否知道暴雪嘉年华。Solorzano说他当然知道,但自己没有买到票。于是暴雪表示想邀请他参加暴雪嘉年华,并担负全部费用,同时还邀请Solorzano与员工们共进晚餐。Solorzano喜出望外,连连称谢。两天后,他又有收到了的第三份礼物,那是一大堆周边和外设。收到礼物后,Solorzano再次表示了对于暴雪的感谢,他的做法也被多数网友点赞。但很多人不以为然,他们气急败坏对Solorzano说把光盘交给暴雪简直是智障行为,如果把那张盘卖掉肯定能赚很多钱,有些人骂他是一个不愿意分享的自私混蛋,还嘲讽的说“抱着那点小恩小惠偷着乐去吧”。但Solorzano却很明确自己在做什么,他说:“我完全知道自己失去的是什么:被控告的风险。它是被盗的物品,我没有卖掉它的权利。”Solorzano的故事到此告一段落,但母盘的传说可能还没有结束。这一系列事情,简直就像是某村民在村头发现了殷墟一样,是一次游戏界的考古发现。而就和很多考古发现一样,这张光盘又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疑惑,比如这张光盘真的是《星际争霸》的母盘吗?当年它是否真的丢失了,是怎么丢的,又是怎么混进一堆游戏里的?那些游戏最初是属于谁的?也许有一天暴雪会告诉我们答案,也许这段历史会被永远封存,成为游戏界的一个未解之谜。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欢迎关注我们的官方机构号关于「杉果游戏」:母公司中电博亚成立于1999年,从事正版盒装单机游戏代理发行业务,2013年成立杉果游戏数字发行平台,已与B社、卡普空、华纳、万代南梦宫等70余家海内外厂商建立直接合作,一直致力于将生化危机、上古卷轴、辐射、黑暗之魂、蝙蝠侠等优秀正版单机/独立游戏以物美价廉的方式带给中国玩家。","updated":"T03:09:44.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33,"likeCount":157,"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1:09:44+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d5e5cb494bd303ef523052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33,"likesCount":157},"":{"title":"【连载】一款神秘游戏中隐藏的恐怖故事——《Petscop》的都市传说(二)","author":"shan-guo-you-xi","content":"文:石叶(知乎ID |
)你们要的都市传说续集来了,这一集我们将再次回到《Petscop》的昏暗世界中,看一看Paul又在里面发现了哪些让人不寒而栗的东西。如果你不知道我在说什么,请先看前文。开始新的旅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之前的故事。《Petscop》是发布在youtube上的一系列神秘实况视频,视频中的玩家Paul自称找到一款叫做《Petscop》的PS1游戏,这是一个未完成的游戏,从表面上看,游戏内容平常无奇,但其中却隐藏着让人不解的秘密。Paul根据一张纸条上的提示发现了游戏的里世界,而在那里发现了一系列令人费解的东西。很多人观看了视频后,对其中的信息进行了分析和推理,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就介绍了其中最主流的一种推断,这款游戏可能与一个真实的虐童案有关。在那之后,《Petscop》依然在保持一周一集的速度更新,而在过去的几周里,视频不断向观众们展示新的内容,人们对于视频内容的猜测也出现了很多戏剧性的变化。《Petscop》中的信息量之大是无法用文字完全表现的,一些信息隐藏的很深,之前看似无用的信息可能会在后面变成重要的线索。为了能更好的了解故事接下来的发展,我们必须回溯时间,重新从视频的第2集开始说起。之前我们介绍过,游戏中有一个能够回答问题的东西,叫做Tool。在第2集中,Paul第一次见到Tool,当时Paul向它问的第一个问题是“What”,而Tool的回答是“不知道”。这是一个预设的标准答案,表示问的问题不在预设的问题表中。但随即,Tool又冒出了一句话,“盯着风车看”。Tool身后是一个大屏幕,调查屏幕可以在里面看到一个正在转动的风车。但在观察了两分钟后,什么都没发生,于是Paul就到别的房间去调查了。Paul从最开始的门回到最上层的平原上,并一直向左走,直到遇到了一个黑色的物体。Paul说自己发现了这个,这个物体的位置大致应该就是Tool所在房间的上面,他认为这个东西应该是一个摄像机,那个屏幕上的图像就是来自于它。黑色的摄像机Paul又沿着镜头对着的方向走,看到了一个圆形的基座,应该就是风车的地基,但上面并没有风车。对此Paul感到很疑惑。没有更多的线索,Paul只能再次返回Tool那里碰碰运气。Paul说自己试过问Tool一些问题,其中只有4个是有答案的。Paul想再次输入那些问题来向观众展示这些答案,但在Paul提问的间隙,Tool突然从红色变成了粉色。Paul显然也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情况,他有些奇怪,但还是继续输入了之前问过的问题,“你是谁”。Tool很长时间没有反应,就在Paul以为遇到了Bug时,Tool突然冒出了一句奇怪的话:“关闭PlayStation”,Tool回答时用的文字也像它一样是粉红色的。Paul说这和自己之前得到的回答完全不一样。 “为什么”Paul又问,“当PlayStation开着的时候马文拿起Tool伤害我 ”Tool回答。怎么又冒出一个马文?Paul被这个回答弄得有些摸不着头脑,他轻笑了一声,欲言又止的说 “这个该死的游戏,呵呵,这个游戏……”而正当Paul要继续提第三个问题时,Tool又突然变回了红色,而它的回答也变成了之前的那样,留下Paul呆呆的站在那里。下一集的开场,画面就一直定格在那个转动的风车上,这次Paul下决心要盯着这个风车到天荒地老。在等了2小时39分之后,画面终于出现了变化,一个黑影出现了,它从画面外面走了进来,并走到风车后面。风车发出了一声沉闷的噪音,接着开始反向转动。从风车中走出来的黑影这时黑影再次出现,并向镜头前走来,但即使它走得再近也是一个全黑的影子。通过它的轮廓 ,我们能够看到它和主角长得很像,但头部上有一个凸起,好像是头发或者是角。紧接着,那个黑影越来越近,最后走到了镜头后面。之后镜头好像被谁转动了180度,转到了背后的一片空地上。黑影又出现了,它在镜头前来回踱步,并在身后留下了一系列字母。好像是在向外界传递着信息,这些字母最终组成了三句话:“WHERE IS MY HOUSE” 我的房子在哪“WHERE IS SCHOOL” 学校在哪“I WILL FOLLOW” 我会跟着(你)之后镜头又被转回风车那里。又过了1小时24分钟,那个风车转着转着却突然毫无征兆的消失了。Paul操纵着主角再次来到镜头的位置,看到原来黑色的镜头变成了红色。Paul向镜头的反方向走,看到了刚才黑影留下来的字母,它们是反向放置的,这样在镜头中就会变成正常的文字。Paul又到风车那里查看,那里依然只有一个地基,并没有风车。Paul只能再次向Tool求助,它把黑影留下来的两个问句输入到Tool那里。“我的房子在哪”,“你永远回不了家”;“学校在哪里”,“你没法回到过去”。作为游戏中唯一的线索来源,Tool没能解答我们的太多的疑问,反而让人们陷入了更深的困惑之中。疑问继续增多,故事也从摸不着头脑变成了无法理解。Paul在Quitter房间里发呆,从麦克风中发出的杂音判断,他好像是在翻看什么资料,就这样过了十几秒钟,一阵音乐突然响了起来。Paul意识到有什么事件发生了,急忙放下资料在房间里查看起来,当他再次走到镜子前,发现镜子里的镜像居然消失了。这种情况维持了一段时间,当音乐停止后,镜像又突然重现了出来,就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镜中人消失了Paul重新调查了房间里的字条,上面本来写得是:你记得自己被生出来的事吗?(Do you remember being born?),现在在那行字下面又多了一行奇怪的字:来这里。文字是鲜艳的粉红色,与上面的话一样是镜面倒置的写着。这种粉色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粉色的Tool,于是Paul立刻赶往了Tool那里,这时的Tool已经变成了粉色,而且周围环绕着一句话:“我爱你Newmaker请向马文展示他的房子在哪”Paul再次向Tool提问:“你是谁”,“去那里 他会跟着你 他的女儿在那”。“你记得自己被生出来的事吗”Paul换了一个问题“另外学校地下室楼梯上方的机器需要1000个碎片”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提到Paul曾找到一个可以画人脸的画板,输入不同人的面孔就可以进入该人的房间,当时Paul把Care和Michael的脸输了进去,在他们的房间里的桌子上都放着像是Tool一样的东西。可以画人脸的画板这次Paul又来到了那个地方,输入了Mike的脸但这次没有加眉毛。这次出现的房间很平常,桌子上放着玩具车和魔方,“看着好像是一个正常的房间,好吧”Paul说。之后他又输入了Care的脸,但加上了Mike的眉毛。这次进入的房间有些诡异,首先房间里的灯光是粉红色的,与其他的房间明显不同。更重要的是,桌子上的东西引起了Paul的注意。通常Paul进入屋子后都会先调查一番,介绍里面有什么东西。但这次,他给我们的只有沉默。被黑块遮挡住的信息Paul调查了桌子,画面在特写上停留了很久,好像是在仔细观察桌上的物体,之后Paul退出了特写,但随即又再次进行调查,如此重复了几次,好像是在反复确认着一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我不知道…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看错,房间里的其他东西都和其他房间差不多,除了这个,除了它把这个东西放在了…”很可惜我们不知道是什么让Paul如此诧异,因为Paul在后期用一个黑色的方块挡住了桌上的物体。之后视频还附带了一个信息:我们需要要用黑块遮住一些东西,而原因现在还不能说一些其他可能会需要遮挡的东西:一个带有纸条的礼物盒在一个黑色的屋子里的墙上的某些东西写在黑板上的文字以上就是视频前7集中发生的故事,在我的描述中,已经尽量隐去那些杂乱的信息和各种玩家的推测,整理出一条比较完整的主线故事。但游戏中还有太多我没有提到的细节,这些细节的信息都非常的杂乱,需要人们自行进行组合,而这正是整个游戏最有趣的环节。人的想象是最可怕的,为了解开《Petscop》的谜,人们开动了想象力,动用了各种方法去挖掘游戏中的隐藏信息,并不断提出新的理论,这些异想天开的解释让这款游戏的悬疑感又上了一个层次。黑影人黑影是谁,又在这里做什么?估计很多人都有这个疑问。让人们在意的是,黑影在拼写字母时还出现过错误,比如HOUSE最开始被拼成了HOUSS,紧接着又被改正了。均为大写。记得当初Paul说和游戏附带了一张纸条吗,其中有一段是“我走下楼梯,到达底部后,我没有继续向下而是向右转变成了一个影子怪人”,这里右转的原文表达“TURN THE RIGHT”也是一个语法错误。这两段话都有一些明显的错误,而且所有的字母都是大写的。有人认为这可能是在暗示,写纸条的人就是那个黑影,它可能就是所谓的影子怪人。Tool提到马文有个女儿,他在找自己的房子,他会跟着你走,这些信息都和黑影留下的话很像,也许那个黑影可能就是马文。而之前Care的房间中出现过丈夫、妻子和女儿的信息,那个丈夫可能就是马文。被挡住的信息最让人难以释怀的自然还是那个被后期加上的黑色马赛克,黑块到底挡住了什么,为什么要挡住?观众们的第一反应可能是Paul玩脱了,可能是视频中出现了某些穿帮的信息,或者不想让观众过早的看到某个线索而故意制造悬念,但不论如何,这都暴露了视频是提前录制好的。如果大家都这样想事实就没有那么复杂了,然而人们总是喜欢再多想一层。首先,从视频中的描述来看,Paul并不知道今后会出现什么,只知道要屏蔽什么,那么他怎么知道该遮住那些东西呢?其次,Paul是一位出色的表演者,一直以来他的表演都堪称完美,从说话的语气到游戏时的反应都非常有代入感,直接把线索挡上会造成出戏,这样的事情他不可能考虑不到,为了保持一点悬念而生硬的挡住游戏中的信息,根本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Paul应该不会做出低级的错误。再有,如果是录制过程出现了差错,暴露了某些信息,大可以将视频减掉重录,或者干脆修改游戏本身,为什么要故意做成这样呢?所以有些人认为这黑色马赛克并不是一个失误和意外,反而是整个ARG游戏的一部分。但这样又产生了一个更大的疑问,为什么要挡住那些东西呢?Paul是如何知道该屏蔽哪些信息呢?如果在声明中提到的三种将被屏蔽的东西都是从被挡住的东西中推断出来的,那么挡住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有人提出了一种恐怖的猜想,那么有什么东西是Paul必须挡住的呢?那就是Paul个人的信息!有人认为Paul用黑框档上的内容中有Paul真实的名字、照片、地址等个人信息,或者是他亲朋好友的信息。出于恐惧,Paul本能的用黑框把它们档上了,这样也能解释为什么Paul当时显得有些不知所措。试想,如果你看到自己正在玩的一款1997年的游戏里出现了你真实的姓名、照片或地址之类的信息,你会有怎样的反应呢?当然这只是一些人的大胆猜想,显然他们想让游戏的基调带向灵异事件靠拢。还有一种说法是这些视频并不是Paul上传的,对视频进行处理的人也不是Paul,挡住的东西是一种有代表性的东西,能证明视频不是最近录制的。这些解释都有些道理,但又不能让人完全信服,真相究竟是怎样的,我们只能等着更多信息的出现。Tiara之谜《Petscop》中有很多隐藏的信息,比如在一个载入画面中就隐藏着一幅图,从布局上看是Quitters room,有人由此推断可能是在暗示Quitter room其实不是一个镜面房间,而是两个布局完全相反的房间,而那个镜中人也不是镜像,而是一个在模仿主角行为的人。Quitter房间的平面图(第一张图为原视频截图,第二张图是处理后得到的)另外,还有一张隐藏的图是镜中人,这张图和之前的图都是经过重度的处理后才现行的,在视频中只有一片漆黑,有人认为这不仅是在隐藏信息,也是在表示那个房间本身就是黑暗的。如果和Newmaker案件联系起来,那个镜中人可能就是游戏中的Tiara,Tiara是Newmaker的本名,她在这个房间里接受了“重生”仪式。在仪式中,Tiara被包在毯子里,所以周围才是一片漆黑。 镜中人(第一张图为原视频截图,第二张图是处理后得到的)Paul的身份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几乎没有介绍过游戏和自己的任何信息,也不对内容做过的介绍和分析,所有的信息都是人们从他的话中和游戏中分析出来的,游戏的平台、年代、背景,就连Paul这个名字都是猜测的结果。Paul从来没有直接和观众们交流过。最开始他曾说这个视频是为了向你证明这个游戏的存在,人们都自然的以为这是在和观众们对话。但从后来Pual的言论中看,视频好像是给一个朋友看的,在第2集的最后,他曾说“我会继续看看还能发现什么东西,随时让你知道,希望下个月你回到家后,能够对那个事更感兴趣一些,我们可以一起研究这个游戏,也许你能发现我漏掉的东西”,但这么长时间过去了,为什么朋友还没有出现?在视频的前7集中,我们得到了不少信息,也生出了更多的疑问和不解,游戏里还有什么秘密,今后的剧情会怎么发展,下一集会出现什么新的信息,谁也猜不到。每一周人们都准备着被新的谜题所震撼,并对剧情的发展给出了千奇百怪的猜测,甚至认为在某一集中,实况者会从Paul突然变成另一个人。但不论人们的猜想多么精彩,《Petscop》总能够突破人们的想象力,用一种完全意想不到的方式继续下去。《Petscop》的高素质是ARG游戏中罕见的,正因为如此《Petscop》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尤其是那些喜欢Creepypasta这种诡异事件的人们,随着剧情的展开,《Petscop》给人们带来的震撼正在不断的超越那些经典的都市传说故事。能够亲历这样一场ARG游戏,让我感觉很幸运,即使你不喜欢恐怖故事,《Petscop》也绝对值得你的关注。神秘的楼梯(第一张图为原视频截图,第二张图是处理后得到的)后记为了让文章看起来不太拖沓,我对视频中信息和内容进行了尽可能的压缩,所以不得不舍弃掉很多有趣的细节,如果对此系列有兴趣请务必去看看原视频。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第2集到第7集中的内容,而在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视频更新了第9集,我本以为到了第9集应该接近尾声了,但我错了,看过8、9集后再回7集之前的内容,不得不感叹它们所包含的信息量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如果说这个系列是一本悬疑小说,那么前面的7集是才仅仅是前面的扉页部分,而第8集和第9集才是正文的第一段高潮。最新的这两集我是全程张着嘴看完的,本文中的很多内容在新的一集中有了新的解读,甚至被完全的颠覆了,但由于时间和篇幅的限制,我只能把这些留住下一集中了,明明有大量内容却不能一次说出来,这实在是让人很难受。但这样故事才更好看不是吗?之后我也会尽量将这些信息整理到一起,并继续跟进连载(如果有人想看的话),也请各位耐心等待。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欢迎关注我们的专栏【杉果游戏】和官方机构号关于「杉果游戏」:母公司中电博亚成立于1999年,从事正版盒装单机游戏代理发行业务,2013年成立杉果游戏数字发行平台,已与B社、卡普空、华纳、万代南梦宫等70余家海内外厂商建立直接合作,一直致力于将生化危机、上古卷轴、辐射、黑暗之魂、蝙蝠侠等优秀正版单机/独立游戏以物美价廉的方式带给中国玩家。","updated":"T03:51:19.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54,"likeCount":281,"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1:51:19+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4fee85f66f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54,"likesCount":281},"":{"title":"Steam宣布关闭绿光投票背后隐藏的乱象","author":"shan-guo-you-xi","content":"文:石叶(知乎ID |
)今天,Steam宣布青睐之光项目(俗称绿光)正式关闭,而Steam Direct项目将在下周取而代之。绿光自启动以来已经过去了5年时间,在此期间,这里走出了大批的独立游戏,有些成为了佳作,有些则成为了笑柄。那么坚持了5年的绿光项目为什么会被关闭,Direct项目的出现又带来什么不同呢?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2012年Valve启动了青睐之光项目。绿光是Steam中的一个板块,游戏开发者可以通过绿光向玩家们展示游戏,如果一款游戏能让Valve满意,它就有可能在Steam上发售。这听上去可能有些荒谬,但要知道,在绿光没有出现之前,游戏开发者们一直都苦于没有合适的发行渠道。零售商们自身难保,根本无暇顾及那些独立游戏,PC玩家们也逐渐养成了“没有Steam版就不玩”的习惯,而对很多游戏来说,登陆Steam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种左右为难的形势迫使人们必须做出改变,绿光的出现至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游戏开发者们的压力。青睐之光最初绿光对使用者没有过多的限制,但这种宽松的政策却一度使Steam陷入了混乱。绿光最初是对所有人免费的,这本是对游戏开发者的一种友好政策,但却给了很多乘机捣乱的人提供了便利,一时间绿光上出现了无数个名为《半条命3》的条目。因此在上线的第一周,绿光封掉了一大批不合格的条目,同时施行了收费制度,来制止故意捣乱的行为,这个举措引发了不少争议。就这样运行了几个月后,人们开始质疑绿光的运营效果。在上线的第一年里,绿光的状况一直差强人意。如果现在回头去看一看Valve最初对绿光的构想,你就能发现绿光的现状和最初的愿景已经是大相径庭。绿光就是让开发者支付100美元(会捐给慈善机构),然后祈祷Valve能和自己签定一份协议。而一般的玩家更是早已经将绿光忘得一干二净。多数的人不会去浏览绿光,多数的媒体也不会报道绿光,除非那里出现了一些不寻常的事情。其实在很大程度上,绿光已经实现了它最初的计划。有上千款游戏通过绿光登陆了Steam,意味着上千名游戏开发者能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玩家,而如果不是在Steam上发行,有些游戏可能根本不会被注意到。而对于很多游戏开发者来说,能够登陆Steam和不能登陆Steam,就等于能赚钱和不能赚钱的区别。而对于Valve来说,绿光也使得Steam商店能有不断更新的商品。虽然这些游戏良莠不齐,但至少能为玩家提供很多的选择。玩家的视线也不仅仅集中在新游戏上了,推荐系统在不断的改善,玩家的喜好变得更加分化,这也使开发者们变得更加多样化。而绿光系统本身也在不断的改善,总的来说,现在的绿光已经比人们印象中改善了许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游戏业中,事情都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问题的根源我曾向一些游戏开发者询问了他们对绿光的看法。很多人的反馈还是比较积极的,有些人在绿光上得到了一些不错的建议,有些人在绿光上遇到了欣赏自己作品的玩家,一少部分人几乎没有过受到什么阻挠。但还有一部分人的经历却相反,他们在绿光上遇到了不少粗俗、差劲的用户,看到了很多极端的评论,感觉非常的痛苦。但几乎所有的开发者都表示,他们完全不知道自己的作品是如何通过绿光并在Steam上架的。不论是经过几天或者几年的时间,在游戏通过绿光之后,他们依然不知道游戏通过绿光的标准究竟是什么,通过绿光所需的时间到底是如果计算的。多数的游戏制作者都表示自己在这个过程个感觉很无力,因为他们不知道怎样以及何时才能通过绿光,能做的只是等待。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绿光的种种问题,开发者们不知道自己的游戏能否通过绿光,也不知道怎样通过绿光,更不知道何时才能通过绿光。很多人只能等着自己的游戏通过绿光,但不确定自己能否等上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大多数的游戏制作者都是分秒必争的,只要游戏一天不上架,他们就要亏损一天。只要游戏一天不上架,这些游戏制作人的耐心和自信就会更加动摇,直到有些人放弃了游戏产业而转行去做其他行业。绿光的问题就出在了这些尚未通过绿光的游戏身上。有名气的发行商可以跳过绿光或者轻松通过绿光,而有实力的开发者确信游戏能够通过绿光,只需要耐心等待就可以了。但剩下的人则只能每天祈祷自己的游戏能通过绿光。现在,依然有超过2000款游戏没有通过绿光。更糟糕的是他们都成为了恶人的口中之食。乘虚而入有些所谓的“发行商”并没有发行商的职能,但却拿着发行商的分成。这些所谓的发行商声称自己能够帮助开发者通过绿光,但实际上他们能做到仅仅是发一条朋友圈而已。他们经营的模式与真正的发行商完全不同。真正的发行商会与开发者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而这些伪发行商则多数有一个固定的套路。他们和开发者签下合约之后,会通过电子邮件向大量的用户推送消息,而这也是他们唯一的动作,之后他们的工作就完成了。这种经营方式完全没有成本,因此对于这种所谓的发行商来说,任何投票或者销量都是一种成功。如果在机缘巧合之下,他们“发行”的游戏通过了绿光,这些发行商会将游戏的价格定得很低,而且经常靠大幅的打折来吸引玩家。这样一来,游戏销量会上升,但除去Valve的分成和发行商的分成,开发者真正能够拿到的利润已经是微乎其微了。从结果上来看,整个过程就像是开发者花钱雇人来打压游戏的售价,再不计利润的将游戏贱卖。这就是所谓的“有病乱投医”吧,为了脱离绿光的折磨,一些人开始寻求傍门左道的帮助。有些专门赠送游戏的小组会要求开发者提供免费的兑换码来换取绿光上的支持,他们甚至会厚颜无耻的要求现金报酬。但实际上他们没有任何的渠道和关系,不能提供任何发行商应有的服务,有些还会要求开发者签下极其不合理的协议。有四分之一的游戏在通过绿光之前就已经送出了兑换码,这种看似普通的行为会产生一些严重的副作用。用几千个游戏兑换码也许能够帮助游戏通过绿光,但在游戏正式发布之后,开发者要有很大的资金缺口需要填补。这些都使得绿光逐渐成了一个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地方,而并不适合那些怀揣梦想的创业者们。开发者们每天都会受到各种小组邀请的轮番轰炸,其中大部分根本不关心他们的游戏或者开发者本身。有些人则专门寻找那些刚入行的新人开发者下手,尤其是那些受到绿光困扰的人。我们无法改变这个残酷的事实,但我觉得应该为那些创业的开发者们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游戏开发者不应该面对这些复杂的问题,发行一款游戏也不应该是这样一个令人沮丧的过程。风中残烛当然,我们不能把责任都推给Valve。只是我们需要一个结构完善的新平台,来帮助新人开发者认清各种陷阱,而不必付出惨痛的代价。让开发者们能够将游戏视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行业,而不是一种盲目的投资。虽然问题是永远存在的,改善也是永无止境的。但绿光的问题已经积聚了太久,开发者们也已经和它缠斗了太久,解决绿光问题已经刻不容缓了。在过去的5年中,绿光帮数以千计的游戏找到了消费者,但在游戏产业中,生命总是短暂的。在2012年建立的系统,到了今年已经是病入膏肓了。实际上,我们应该庆幸绿光一直在被一个有上进心的公司运营着,至少Valve的本意是为开发者着想的,如果换成其他一些不负责任的公司,他们可能早就携款潜逃了。但现在绿光已经正式关闭了,我们也是时候向前看了。我们需要一个更适合于游戏制作、销售的新平台,如果能够顺便把那些乘人之危的无耻之徒挡在门外,就更完美了。Valve显然也是这样想的,并希望接下来的Steam Direct项目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与绿光不同,Direct不是通过投票来决出胜者,而是由Steam官方来评估游戏是否可以上架。新的游戏开发者将仅需要填写一些电子文件,包括输入银行和税务信息以及通过快速的身份验证过程。在完成了这些文件之后,开发者需要为每个他们希望在 Steam 上发布的游戏支付 100 美元的可补偿费用。在该游戏的销售额达到 1,000 美元后的当期付款时,此费用将退还给开发者。一方面,这的确能够解决绿光存在的刷票问题,也能够对游戏的总体品质进行一定的把控,但同时也难免会带来新的问题,比如玩家的声音被削弱、玩家与开发者的距离被疏远,审查尺度和公正性难以规范等问题。绿光坚持的5年,虽然有很多问题,但至少给很多游戏制作者提供了一个得以施展的平台,Direct如果想比绿光做得更好,还要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部分内容来自Eurogamer如果你在等待我们的都市传说《Petscop》系列文章更新,那么恭喜你,第三篇将在今晚更新到我们的VX公众号上,可以在VX手动搜索shanguogame添加【杉果游戏Sonkwo】这个公众号啦!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欢迎关注我们的专栏【杉果游戏】和官方机构号关于「杉果游戏」:母公司中电博亚成立于1999年,从事正版盒装单机游戏代理发行业务,2013年成立杉果游戏数字发行平台,已与B社、卡普空、华纳、万代南梦宫等70余家海内外厂商建立直接合作,一直致力于将生化危机、上古卷轴、辐射、黑暗之魂、蝙蝠侠等优秀正版单机/独立游戏以物美价廉的方式带给中国玩家。","updated":"T09:44:09.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24,"likeCount":141,"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7:44:09+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11a6ef7c514f50c42de2a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24,"likesCount":141},"":{"title":"【连载】一款神秘游戏中隐藏的恐怖故事——《Petscop》的都市传说三(上)","author":"shan-guo-you-xi","content":"文:石叶(知乎ID |
)可能比较琐碎,因为那几集的视频内容就是那么琐碎,所有的信息都是碎片化的。观众们的疑问一直在增加,却没有得到任何的解答。而从第8集开始,视频的节奏突然快了起来,大量的信息一股脑的涌来,使人们推理的方向出现了很大的偏转。现在,对于《Petscop》的真实性,观众之间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这一系列视频就是一个ARG游戏,《Petscop》这款游戏本身并不存在。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证明这种说法,不过根据种种现象观察,《Petscop》的出现和其他恐怖类的ARG游戏展开方式很类似。视频定期更新,实况者Paul不时还会冒出一些莫名其妙的话,好像是指引观众。还有那些隐藏在载入界面中的图像,如果不用电脑处理几乎是发现不了的,在正常的PS1游戏中设计这样的东西不符合常理。这些都让人相信这整件事情是一个ARG游戏。 有了“这是一个ARG游戏”这样一个前提,人们开始把精力集中到如何破解游戏的秘密上来。第8集非常的短,但却带来了很多的疑团,因为马文出现了。还记得马文吗?在上一篇文章中,Tool让Paul关闭PlayStation,原因是“当PlayStation开着的时候马文拿起Tool伤害我 ”。第8集的开始,Paul来到了一栋建筑物前,这里有一个隧道,有红色和蓝色的汽车会从中开出来。Paul曾想站在路上尝试被车撞到,但他发现站在路上时就不会有车出来。就在Paul研究这个隧道时,一个人从隧道中走了出来,他和主角长得很像,但脸很奇怪,很难说清这是一张怎样的脸。这个人出现后就向左跑去,Paul马上也跟了上去。那个人经过走廊,来到了隔壁的房间,并在一幅画前停了下来,画中应该就是刚刚的那栋建筑物。之后那个人原地绕了几圈,又沿着走廊接着跑下去并在另一幅画前停了下来,这幅画上面是一栋住房。在之前Tool就曾提过马文在找学校和他的房子,而这两幅画画的很可能就是学校和他的房子。之前人们推测马文就是影子怪人,而这个人的身形也和风车前的那个黑影相匹配。种种证据都表明,这个人就是马文。Paul显然也想到了这一点,他说道:“这是马文对吧,这是马文”其实马文在第4集中就出现了,在第4集的结尾,Paul围着消失的风车转了一圈,这时马文就站在阴影中看着,但由于周围很黑,必须用软件处理图像后才能看到他的存在。接着马文又原地绕了几圈,然后继续向下跑,这次他停在了一面墙前,一直对着墙原地踏步,像是要进入墙里一样。马文原地跑了一会,绕了几圈,然后继续原地踏步,就像是迷了路。Paul笑着说:“我想你可能是有些困惑, 马文”,“你好像不知道要干什么”。马文又跑了一阵,然后突然向上跑去,Paul先是愣了一下之后又赶快追上去,但马文跑得太快,眨眼间就消失不见了。Paul迷茫的在地图里转了一阵子,没有发现更多的线索。之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镜头一转,Paul站在刚刚马文原地踏步的那面墙前面,好像在和什么人说话,他说:“问题是,它已经…不在这了。这里连通道或其他什么都没有……你能记得是什么时候见到这个的吗?……从那时到2004年期间它可能变了。据说2004年它到了我妈妈的手里。(叹气)…好吧,谢——(视频被剪断了)”听起来好像是Paul在向人询问或求助,如果把音量放大,还能在Paul说话的间隙隐约的听到另一个非常微弱的声音,那个声音明显是人声而不是噪声,听起来像是Paul在与某人通电话,但却辨认不出那个人说话的内容。 这是Paul第一次与观众以外的人说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那个人是谁,他说了什么?这些成为了人们最大的疑问。有些人认为,从Paul的语气上听,对方可能不是Paul的熟人。也许是游戏的开发者、也许是这款游戏之前的所有者,还有人将它和上集的马赛克联系到一起,也许马赛克挡住的是一个电话号码,而Paul拨打了那个号码。马文的动作显然是提前设置好的,但中间好像出现了问题,从Paul的话语中分析,马文对着墙跑可能是因为这里本应该有路,但由于某种原因这条路消失了,而墙里面可能还有一幅画。虽然我们见到了马文,但对于游戏本身依然没有什么突破性的线索。第8集之后,Petscop开始被更多人所知。Youtube上的著名恐怖频道ScareTheater和Night Mind都先后对它进行了报道和分析,也直接带来了一大批新的关注者。对于Petscop,两个频道都给与了极高的评价,认为Petscop的制作质量在恐怖ARG的历史上都是前所未见的。相比于Ben Drowned、Sonic.exe和口袋妖怪恐惧黑这些著名的恐怖游戏传说,Petscop是一次从未见过的杰作。与之前作品都不同,这个ARG不依附于任何现存的游戏,也不靠那些著名的名字来吸引人们的注意,这就已经是一个不易的事了。同时Petscop的高质量是ARG中少有的,而其背后投入的制作精力也是不可估量的。Petscop的游戏内容制作得非常的逼真,不仅还原了PS时代的图像风格、甚至连音效和动作都做得非常到位。而在视频的表现力上,Petscop的故事缓缓展开,但让人感觉每一处细节都蕴藏着大量的信息,而Paul的解说表现也无懈可击,他的每句都会引起观众的思考,但并没有为了引起注意而显得用力过猛。人们的兴趣被提到了一个高点,都在热切期盼着下一集的更新,但Petscop 9 却迟迟没有出现,之前的视频一直保持着一周更新一集的节奏,但这次距上一集的更新已经过去了将近2周了,人们开始变得焦急了起来,甚至认为这种跳票也是游戏的一部分,也许是在人们发现某个秘密后才会更新。有趣的是,就在Night Mind介绍Petscop的视频上传了几个小时后,Petscop就更新了第9集。Night Mind频道在恐怖传说节有着很高的声望,这部视频为Petscop带来了很多的新观众,这也让很多人产生了怀疑,Night Mind频道的作者Nick是不是和Petscop的作者认识甚至参与了Petscop的制作?不论Night Mind与Petscop是否有联系,他都为迎接接下来最爆炸的第9集做了一次很好的热身。在焦急的等待中,第9集终于出现了。人们都表示自己接到YouTube的通知后都是以平生最快的反应速度点开了视频。视频的内容没有辜负人们的等待,这一集足有15分钟之长,而在这15分钟后,人们的思维会被彻底的震撼。视频的开始又回到了游戏的菜单界面,屏幕上用可爱的粉红色字体显示着一个大大的Petscop。随后游戏开始,又回到了充满童趣的表世界,好像是从第一集的重新开始似的,但屏幕上方一直闪动着的Demo字样,让人们知道这不是他们之前看过的视频。视频只有游戏音效,并没有Paul的声音,也没有任何介绍。这是什么影像,谁在玩,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放在视频里?没有人知道。人们猜测这应该是游戏待机时自动播放的演示动画。这能够说通,Paul之前就经常把游戏放置在一旁让游戏自己运行。Demo是在表世界里进行的,这里叫做Even Care,难免让人与Care联系到一起,但它们有什么联系,现在还没有线索。Demo中主角来到了一个解谜房间,这里有一个跑步机,站在上面移动就可以改变牌子上数字的大小。在第1集中Paul把旁边的数字调到了7,抓到了其中的一只宠物,7也是当时数字能够达到的最大数值。不过在Demo中这里初始的数字竟是16,继续往下看,只见主角用跑步机一点点的降低牌子上的数字,15、14、13…数字一直降到3就停住了,紧接着是一段长达20秒的静止,主角就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好像是西游记中描写的真魂出窍一样,经过了漫长的停顿后,主角又开始继续踩跑步机,2、1、0,当数字达到0时,画面突然卡住了,紧接着就是黑屏。镜头一转,回到了之前有向日葵的那个小屋前,这次是Paul在操作。他走进有向日葵小屋,里面的向日葵花瓣已经被拔光了,他又进入隔壁的房间,那个双手捂脸的女孩,变成了一种鬼畜的姿态。Paul在房间门口踱步,就在刚要进入房间还没有进入房间的零界点,他不经意的右转了一下,主角没有被墙壁挡住而是径直穿了过去,变成了一个黑影。是的,就像那个纸条上写的那样,主角“向右转,变成了一个影子怪人”。Paul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他又在门口徘徊了一阵,发现通过这里可以随意切换正常和影子形态。那么影子形态到底意味着什么?带着这个疑问,Paul切换到了影子形态,去其他区域探索了一番。他回到了那个红色镜头前,沿着镜头的方向往上走,这里只有地基的风车居然完好无损的在那里耸立着,风车一边转动着发出嗡嗡的响声。“Are you kidding me?”Paul不由得说出这样一句话。他绕了一圈走到了风车的背后,竟然进入了风车的里面,就和当初他从镜头中看到的那个黑影一样!风车内部很狭窄,中间有一个简单的齿轮传动机构,除此之外还有几处非常显得的地方。房间的左侧有一个肖像画,上面的一张脸也没有眉毛,房间的左侧立着一个小型的Tool,不过它是白色的。中间的齿轮上有一个人像,梳着短发,脸和肖像画里的一样,随着齿轮的转动而一同转动着。Paul首先调查了右边的Tool,Tool飞了起来,好像是主角把它拿了起来,这时屏幕黑了一下,紧接着左上角的得分连续跳动,涨了50分,之后黑屏结束,白色的Tool已经消失了。前面粉色的Tool曾说过“马文拿起Tool伤害我”,那么Tool是不是某种武器呢。经过对视频进行处理,人们发现屏幕变黑前的最后一帧,Tool的尖端是对准房间里的那个女孩的。另外人们发现Michael 房里的Tool上面有一种特殊的材质,好像是沾了血,而其他房间里的Tool均没有这种情况,我们知道Michael已经死了,它是不是被Tool杀死了呢?之后风车响起了一阵轰鸣声,Paul走出风车,好像没有发生什么事情。但实际上,人们发现是风车的转动方向被反转了。人们仔细的对比了这个片段和之前在镜头中看到的黑影,发现这两段视频竟然是一致的,当Paul调查Tool的时候,正是另一段视频中风车反转的时刻,而Paul离开风车的时刻也和黑影再次出现的时刻吻合。但问题是,那个黑影明明是马文,为什么Paul动作会和马文同步呢?Paul又切换回正常模式回到风车这里,发现风车又再次消失了,只剩下地基和轰鸣声。紧接着Paul来到了那个能够画脸的房间(儿童图书馆),把之前在风车中的那张脸输了进去,此事弹出了提示“你找到她了,你可以到她的房里看看”。Paul进入了这个人的房间,奇怪的是刚一进门,我们就能看到里面站着一个和主角长得一模一样的人,他本来站着床边,Paul进来后他就向右走进入了另一个房间。Paul稍微有些吃惊,但并没有立刻追过去,而是先调查了桌子上的物品。桌子上摆着两件东西,一个小型的Tool和一个小型的风车。墙上还贴着一张纸条,里面是一段意义不明,却让人毛骨悚然的话:“你肯定猜到了,我翻看过你的东西”“我找到了你在1977年拍的照片,照片里你和朋友一起站在一个古老的风车前面”“去哪里是个坏主意,你的朋友和风车一起消失了”“相机在她妹妹手里。几分钟后,她妹妹又拍了一张照片,里面没有风车,没有你的朋友,只有你。”“你娶了朋友的妹妹,几年后,你的朋友作为你的女儿重生了。”“你的妻子不承认这是真的,但我知道真相,因为我找到了证据。”“你的朋友再也没有回来,风车也消失了。我亲自去看过了。它在哪?你做了什么?”——Rainer,Newmaker这段话听起来非常的诡异,其中的含义我们在后面再分析,但多数人肯定会更在意一个熟悉的名字:Newmaker。在之前的文章中,让很多读者困惑的是一款1997年的游戏中怎么会暗指2000年的案件呢?这里要先弄清一件事,有关游戏背景的一切理论都还只是猜测和假说而已。因为之前的信息的确与Newmaker的案件有诸多重合点,因此它们看似关联性很大。但也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它们之间根本就没有关系,也许只是一个巧合,或者是作者借用了其中的一些概念。我们注意到这次出现的名字是“Rainer,Newmaker”,这个名字在Newmaker案中没有出现过。更重要的是,这个人的名字中有一个逗号,表示Newmaker是他的First name,他名字的正常形式应该是Newmaker Rainer,在游戏中Newmaker应该是名或者一个昵称,而不是姓氏。那么这是不是说明游戏中提到的Newmaker与Newmaker虐童案根本就没有关系呢?其实这种姓名写法平时并不常见,这会不会是制作者发现人们的思路出现了偏差而故意给出的提示呢? 文字中还出现了一个年份,1977年,这与Newmaker案的时间相隔甚远。但也许能够联系到其他现实中的事件。之后人们找到了一个于1977年倒塌的South Ockendon风车,外观看起来也和游戏中的风车很像。这个风车建于1820年,在1977年倒塌后地基曾保留了一段时间。有人还亲自去到了风车所在地进行考察,照片中已经看不出风车存在过的痕迹了,但这里看起来真的很像游戏中的Newmaker平原呢。调查了房间后,Paul往右边走,进了刚才那个人影进入的房间。这里就出现了这集视频中的另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时刻,Paul向房间走时并不是一气呵成的,他先走了一步,又走了两步,等了一、两秒后才继续往前走,这个动作很细微所以非常容易被忽略,因为人们都在期待门后有什么东西。但当人们把这个动作和Paul刚进门时看到的人影进行对比后发现,二者进入房间的过程和时间竟完全一样!如果把一个画面中的动作粘贴到另一个画面中,你也看不出任何的差别。 左图是Paul进入房间时,右图是Paul离开房间时也就是说,那个人与主角长得一模一样,而且两人的动作也一模一样,只不过两个动作发生在不同的空间或时间维度上,人们开始猜想,也许游戏的主题要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复杂。Paul穿过了那扇门,门的另一面是一个黑暗的走廊,上面有一些散落的宝石。走廊的尽头是一个全新的房间,由于墙和地面都是白色的,即使在黑暗中也能看出这里的构造。房间的正中有一个小桌子,上面放着一个被切了一块的蛋糕,蛋糕上插着一个P字型的装饰物。在桌子的两侧分别放着一个很大的礼物盒,地面上还散落着更多的宝石。房间的墙上还贴着一幅壁画,里面是一张长椅,上面放着一款切下来的蛋糕和一个纸风车,纸风车还在不停的转动着。记得之前在Care的房间中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右侧的通道将通向她”是不是就是指这里呢?Paul认真的收集了所有的宝石,然后调查了右边的那个礼物盒。盒盖打开了,从里面飞出了一个绿色的钥匙,钥匙一直悬浮在主角的头顶,像是一片无法摆脱的绿云。接着Paul又调查了左面的礼物盒,从里面飞出了一个旋转着的红色多边形物体,它刚刚从盒子中出现,视频就立刻给它打上了黑色的马赛克,黑块并没有完全的遮住这个物体,我们能从露出的部分判断它一直在旋转。我们不知道它是什么,但可以肯定一些让人惊奇的东西,让一直沉默的Paul也不由得说了一句WTF。这是黑色马赛克第二次出现,我们依然不知道它们为什么会存在,但人们相信被挡住的信息一定是一些不可思议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是,房间里的两个礼物从外观上没有太大的区别,最明显的不同是左面的礼物上有一张贴纸。而在之前关于马赛克的声明中,就提到过贴有纸条的礼物会被屏蔽。Paul继续在黑暗中里摸索,在左下角找到了一个房间,房间里又有一个礼物盒。打开盒盖后却什么都没有,这时游戏的镜头开始发生翻转,变成了垂直的看向盒子内部的视角,紧接着镜头向盒内拉近,仿佛是我们进入了盒子里。看到这一幕,有些玩家惊呼到:“穆赫兰道!”没错,钥匙、空无一物的盒子、进入盒子里的转场都像极了穆赫兰道中的一个经典桥段。穆赫兰道中镜头进入了盒子中,象征着一切都是梦境,如果这里真的是在效仿穆赫兰道,那是不是说明Petscop的世界也是一个梦境呢? (未完待续,下集将于近期更新)其实,本文的下集将在今晚更新到我们的VX公众号上,你可以在VX手动搜索shanguogame添加【杉果游戏Sonkwo】这个公众号去先睹为快哟!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欢迎关注我们的专栏【杉果游戏】和官方机构号关于「杉果游戏」:母公司中电博亚成立于1999年,从事正版盒装单机游戏代理发行业务,2013年成立杉果游戏数字发行平台,已与B社、卡普空、华纳、万代南梦宫等70余家海内外厂商建立直接合作,一直致力于将生化危机、上古卷轴、辐射、黑暗之魂、蝙蝠侠等优秀正版单机/独立游戏以物美价廉的方式带给中国玩家。","updated":"T05:53:14.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47,"likeCount":258,"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3:53:14+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4fee85f66f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47,"likesCount":258},"":{"title":"解散跟班后,《辐射4》 中的狗肉究竟去干嘛了?","author":"shan-guo-you-xi","content":"文:石叶(知乎ID |
) 贝塞斯达在今天的E3展前发布会公布了一系列游戏,其中就有《辐射4》的VR版本,以浸入式的体验进入游戏中,那种感受也一定是非比寻常的。在游玩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仔细的关注过狗肉离开你之后的行踪呢?在《辐射4》中,如果解散跟班让他们回到某个城市,这么NPC不会传送回去,而是真的会一点点的走回去,但恐怕甚少有人知道他们在自己的旅途中都经历过什么。近日Gamesradar做了一个有趣的试验,让狗肉自己回家,然后一路尾随,看看狗肉一路上会遭遇怎样的奇特的经历。编辑Leon Hurley首先来到了地图最右端的义勇军城堡附近,然后解散了狗肉让它跨越大半个大陆回到最左上方的庇护山丘。而Leon则用狙击枪在远处尾随着它,尽量不去干扰狗肉的行为。但实验刚开始,Leon就已经开始后悔了,因为狗肉对回家好像并不是那么急切,它不紧不慢的走着,花了整整5分钟才走到第一个路口。而对Leon来说,这时已经是晚上10点钟了,看来修仙是在所难免了。Leon最初的计划是全程不参与狗肉的战斗,只是远远的观察,但很快发现这个计划行不通,因为狗肉在战斗中无法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你不知道的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