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然成风打一数字?

▊01:商业巨头扎堆跨界进军餐饮业“蔚然成风”,跨界发展将成为通行做法

业内人士表示,自带光环的巨头跨界餐饮,并非只是为了追求利润,有的是为了流量、发挥本身优势,也有的是为了更好地贴近用户。 巨头跨界分羹餐饮行业加剧了行业的竞争,竞争的加剧会加速行业的洗牌。跨界餐饮的企业有其独有优势,运作得好也会实现“1+1>2”的效果,传统思维的餐饮人如果还是站在“原地”思考问题,则会被跨界的餐饮所淘汰。(来源:中食网资讯)

▊02:新式茶饮价格战开启,专家表示:价格下探是顺势而为

继喜茶、乐乐茶调价后,奈雪的茶近日也宣布降价。目前新式茶饮高端品牌产品的价格不仅跨过了一些中端品牌的价格区间,而且直接探到了低端品牌的“腹地”,这使得原本就“内卷”的新式茶饮行业陷入更为激烈的价格战。业内专家表示,高端品牌调价满足了部分消费者的需求,品牌在打价格战的同时,优质的产品与服务更应受到关注。(来源:人民资讯)

▊03:广西预包装螺蛳粉借利好政策,助力形成产业化格局

螺蛳粉是柳州独有的特色小吃,因其汤料由螺蛳熬制而得名。预包装螺蛳粉在柳州市已形成产业化生产格局,并在全国走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扩大柳州螺蛳粉出口工作方案》明确提出,2025年,力争柳州螺蛳粉出口总额达到1亿元人民币以上。但是,目前螺蛳粉的发展受到原材料、快递费等价格上涨的影响,企业通过加强管理、增加出口等应对措施,借利好政策助力,有序推动柳州螺蛳粉产业健康发展。(来源:中食网资讯)

▊04:美团发布2021年财报:第四季度餐饮外卖经营溢利17亿元

美团3月25日晚间在港交所发布2021年度业绩公告,2021年第四季度营收495.23亿元,同比增长30.6%;2021年全年营收1791.28亿元,同比增长56.0%,2021年餐饮外卖及到店、酒店及旅游分部的经营溢利合计由2020年的人民币110亿元增长至人民币203亿元。2021年第四季度,餐饮外卖业务交易金额同比增长20.7%至人民币1886亿元,日均订单量同比增长17.4%至4250万。餐饮外卖业务的收入同比增长21.3%至人民币261亿元。(来源:网易新闻)

▊05:广东:引导外卖等平台下调服务费 降低餐饮企业经营成本

3月24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其中,就餐饮业纾困扶持措施提出,引导外卖等互联网平台企业进一步下调餐饮业商户服务费标准,降低相关餐饮企业经营成本。

《措施》提出,2022年原则上给予餐饮企业员工定期核酸检测不低于50%比例的补贴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市对餐饮企业防疫、消杀支出给予补贴支持。引导外卖等互联网平台企业进一步下调餐饮业商户服务费标准,降低相关餐饮企业经营成本。引导互联网平台企业对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的县级行政区域内的餐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给予阶段性服务费优惠。(来源:人民网)

▊06:哗啦啦牵头,国内首个餐饮数字化服务管理体系标准立项获批

近日,由中国计量大学、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哗啦啦、中国饭店协会牵头起草的《餐饮数字化服务 管理体系要求》正式通过立项,成为国内餐饮数字化服务领域首个管理体系标准。餐饮行业数字化如火如荼,将管理体系、管理方法标准化是必经之路。为什么哗啦啦可以作为该标准的牵头企业?在餐饮行业数字化服务领域,“哗啦啦”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2021年,哗啦啦平台所服务商户的营业额突破7000亿,在4.69万亿的行业大盘中,哗啦啦平台商户的流水占比已接近15%。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郑琳

9月16日,杭州低碳科技馆里,2022年浙江(杭州)全国科普日隆重启动。

不少市民和孩子被低碳馆大厅里的高科技展品吸引住了。满场飞奔的机器狗,神奇的3D扫描、元宇宙3D云阵相机,还有精致的水空两栖航模……

今年的全国科普日,全省各类科普活动超过2000场次。在昨天的启动仪式上,活动以“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为主题,分为“价值引领”“数字赋能”“助力共富”三个乐章,用科学创造未来,以科普锚定未来。

让老百姓第一时间了解新技术

就在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强化全社会科普责任,加强科普能力建设,促进科普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今年的全国科普日,浙江主场活动创意满满。

在启动仪式上,儿童歌舞《庆祝》,短剧《钱学森》将科学家精神与激励爱国奋斗相结合,展现科学家坚韧不拔的科研精神,以及勇攀高峰的科技强国之心。科普剧《新卖炭翁》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大众倡导了一种全新的生活理念和方式。

“今年的全国科普日活动,我们有不少全新的亮点。”浙江省科协科普部部长龙爱民告诉记者,“集中展示了一批新技术,比如元宇宙相关的内容。”

确实,记者在低碳馆大厅里看到了不少有趣的展品。

一家科技公司的双光源彩色手持3D扫描仪引起了许多小朋友的兴趣,因为那个神奇的3D扫描仪可以把整个人扫进电脑,形成一个逼真的3D模型,甚至连衣服的款式花纹都能扫出来。

另一家科技公司的3D云阵相机就更神了,只需要在一个金属“笼子”里呆一秒,你的3D信息就被“拍”下来,并能导入手机上的小程序,于是一个数字化的你的分身进入了元宇宙,还能让他/她跳舞。

但这只是冰山一角。在余杭的未来科技城,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向公众展示他们的最新产品和新技术。“让我们最新的科技成果,第一时间和老百姓见面。”

接下来的一周,全省各地都有丰富的科普活动,把科普融入生活、融入创新,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带动各地掀起科普热潮。

我省建立6个科学家教育基地

龙爱民说,如今的科普从知识传输走向了价值引领,“所以今年的科普活动,我们很注重弘扬科学家精神和科学精神。”

例如,一部讲述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女士的动画片《科学家故事:呦呦有蒿》上线了,“我们希望更多小朋友,能看到科学家的故事。”

在今年的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期间,中国科协联合教育部、科技部等7部委联合发布了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名单,我省钱学森故居、竺可桢故居、苏步青励志教育馆、谈家桢生命科学教育馆、严济慈陈列馆、屠呦呦旧居陈列馆等6个基地上榜,成为“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在2022年浙江(杭州)全国科普日活动现场,“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进行了授牌。

同时,现场还对在“银龄跨越数字鸿沟”科普专项行动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科普助力双减”30家优秀基地、10家优秀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了表彰。近年来,数智赋能领跑数字化改革,浙江省科协先行先试,围绕党和国家关于“一老一小”关键事,打造了“银龄跨越数字鸿沟”、“群团助力‘双减’”两个应用场景,让全省200万名老年人、400万名中小学生享受到了数字化改革的红利和实惠。

这一年,科普助力“共同富裕”达成了实际成果——

临安交口小学少科院活动如火如荼、余杭区致力于将科创资源转变为科普资源、衢州山区县的“你点我来”科普创新举措初现成效、台州的科普大篷车进校园...... 科普日活动现场,记者记录下一幅幅科普助力共同富裕的实践画面,正是浙江奋力推进两个先行新征程中最生动的写照。

值得一提的是,结合我省正在推进的数字化改革,今年不少地方还推出了“云上科普日”活动的新尝试。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界将举办各类科普活动超过2000项,共同营造爱科学、学科学、传播科学的科普环境,带动广大公众一起参与线上线下科普活动。

本文为钱江晚报新闻资讯客户端“小时新闻”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客户端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要求删除稿件、赔礼道歉、赔偿本文采编成本及维权支出等。侵权举报、版权合作请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瞬息万变打一数字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