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要做的事就是把科幻片变成现实的实体你觉得哪些科幻片电影可以做到的?

中国内地电影的发展势头迅猛,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走进影院观看电影,拿出钱包贡献票房。国产电影如雨后春笋一般,同时优秀的国产电影也越来越多。而好莱坞电影也越来越重视内地的票房,外国电影中出现诸多中国元素,甚至是中国演员加盟已成常态。

那为什么在拥有如此大市场的情况下,内地仍然没有大规模的拍出像国外那样的科幻大片呢?主要是以下三个原因。

在科幻电影领域,除了剧情,影片中的电影特效和画面逼真程度,是衡量一部电影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从电影进入CG时代以来,3D电影逐渐成了电影届的主流,更不用说以描绘未来的科幻片了。而随着IMAX等相关技术和设备的普及,观众对于视听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

而内地电影由于此方面起步较晚,在后期技术方面,与在此领域摸爬滚打数十年的好莱坞电影相比,还有着很大的差距。更成熟的市场和商业模式也使得好莱坞有着更专业的制作团队。

不过内地电影人也在不停的进行着尝试,今年贺岁档电影《流浪地球》就是一部内地出品的科幻电影。其原著作者更是鼎鼎大名科幻小说家刘慈欣,《三体》正是其最知名的作品,这部电影值得期待。更是人不少人将它的上映称之为内地电影科幻元年。

有些人可能会问,那为什么不去雇佣国外的电影制作团队呢?这正是要说的第二个原因。

内地电影毕竟还是以剧情片为主,无论是《战狼》、《红海行动》等主旋律电影,《唐人街探案》、《西虹市首富》等喜剧电影,亦或是《我不是药神》等纯剧情片。都不是依靠特效,而更多的是靠流量明星和后续口碑吸引观众。而剧情片的制作成本与科幻大片的制作成本差距巨大。

2009年的《阿凡达》制作成本高达2.3亿美元,2018年《黑豹》成本2亿美元,《复仇者联盟3》成本2.5亿美元,即便是以“勤俭持家”闻名的温子仁,拍摄DC大作《海王》也用掉了1.6亿美元。而内地电影《战狼2》成本为1.5亿人民币,《西虹市首富》、《我不是药神》等制作成本则不超过一亿人民币。

过于高昂的制作成本让内地电影制作公司望而却步,更不用说去启用国外的电影制作团队了。同时高昂的成本也意味着巨大的风险。强如好莱坞大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也曾马失前蹄。2016年《圆梦巨人》票房失利,结果硬生生亏掉了近一亿美元,投资商们一片哀鸿。

即便内地有人拿出大把的资金支持电影拍摄,也总归需要回报,而由于国内外电影的盈利模式并不完全相同,也就有了第三个原因。

为什么说国内外电影的票房收入有所差异呢?难道不都是依靠票房分账获取利润么?是的,电影最终收益是要凭借票房收入。但内地电影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上映途径更加的闭塞,仅仅是依靠我们中国市场,更像是自产自销。即便少数能够在国外院线上映,票房收入也很不理想,李安的《卧虎藏龙》,张艺谋的《英雄》过亿美金的票房,已经是华语片在海外极其优秀的成绩了。

反观好莱坞电影,有着更为广泛的受众,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上映,并且票房可观,即便不如在自己国内的分账比例高,最终收入仍旧十分的可观。而内地电影自然也拿不出更高的制作成本投入到电影特效方面,更是无法大规模的拍出对画面要求更高的科幻电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没有好看的科幻电影推荐一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