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现实我的世界现实版视频是怎样的设定

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推开双重世界之门——中国当代儿童幻想小说中的时空转换问题研究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推开双重世界之门——中国当代儿童幻想小说中的时空转换问题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何为虚拟?何为现实?你以为你感知到的世界就是现实吗
来源:36氪作者:
原标题: 何为虚拟?何为现实?你以为你感知到的世界就是现实吗
  编者按:何为虚拟?何为现实?你以为你感知到的世界就是现实吗?认知科学家 Donald Hoffman
用进化博弈理论来说明,我们对独立现实的感知不过是幻觉罢了。就像图灵将得主 Leslie Valiant 努力想寻找生命的基础算法以及
Pedro Domingos 思考有没有主宰世界的主算法一样, Donald Hoffman 也想找出一个意识产生的数学模型。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往往认为我们的认知—那些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摸到的、尝到的东西,就是对真实世界的精确描绘。当然,一旦我们停下来思考一下,或者当我们发现自己被某种错觉欺骗时,我们就会震惊地意识到,我们所感知到的从来都不是真正的世界,而是我们大脑对世界样子的最好猜测,一种对客观现实(external
reality)的主观模拟(internal
simulation)罢了。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指望着这个事实,即我们的模拟还是像模像样的。否则的话,现在我们岂不是应该被进化淘汰掉了?真正的现实也许我们永远也难以企及,但当然,至少我们的感觉能够为现实的样子提供一些头绪。
  未必,加州大学认知科学教授 Donald D。 Hoffman 这样认为。过去 30年Hoffman
一直在研究认知,人工智能、进化博弈理论以及大脑,他的结论相当引人注目:我们的认知呈现给我们的世界跟现实一点都不像。而且他还说由于这种了不起的错觉,我们已经实现了自我进化,通过推动事实(truth)走向灭绝来实现演进适应度的最大化。
  理解现实本质,以及让观察者摆脱被观察对象,是跨越神经科学与基础物理边界的一项努力。一方面你会发现,研究人员绞尽脑汁想要理解为什么仅重
3 磅左右、服从的不过是普通的物理定律的大脑却能够引发第一人称的意识经验。把这问题叫做 “疑难杂症” 是很合适的。
  另一方面,量子物理学家则对量子系统似乎是不确定的对象(直到我们—无论是有意识的人还是无生命的测量设备观察它们时才会在空间中固定下来)这一奇怪事实惊奇不已。接二连三实验已经表明,如果我们假定构成一般物体的粒子有客观的、独立于观察者的存在的话,那我们就会得到错误的答案—这一点有悖于常理。量子物理的核心经验很清楚:在先存的空间中并无公共对象的存在。正如物理学家
John Wheeler
所概括那样:“尽管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都说世界是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但这种观点(在量子物理当中)却是没有支撑的。”
  所以尽管神经科学家努力想要理解怎么会有第一人称现实这么一个东西,量子物理学家却要设法破解可以有任何东西就是没有第一人称现实的神秘。简而言之,一切线索都指回到观察者身上。想打破这两种科学边界的
Hoffman 试图构建观察者的数学模型,然后再通过它来理解错觉背后的现实。Quanta 杂志就此对 Hoffman
进行了采访,下面就是采访的摘要。
  问:大家往往用达尔文进化论作为论据说明我们的感知是精确反映现实的。他们说
“显然我们必须以某种形式跟现实结合,因为否则的话我们早就被淘汰掉了。如果我认为我看到的是一颗棕榈树但实际却是一头老虎的话,我可就麻烦了。”
  DONALD
HOFFMAN:是的。经典的观点认为我们看得更精确的祖先相对于看得没那么精确的那些具有竞争性优势,因此更有可能把这些带有更精确的知觉遗传密码的基因传递下去,经过成千上万代之后,我们对自己是那些看得更精确的人的后代可以相当有信心了,所以我们也看得精确。这听起来似乎挺合理。但我认为这完全是错误的。这误解了进化的基本事实,这个事实跟适应度函数有关—这个数学函数描述了给定策略是如何实现生存和繁殖目标的。数学物理学家
Chetan Prakash
已经证明了我设计的一个定理:根据自然选择的进化,看到现实确切样子的有机体的适应度永远不会超过复杂度一样、但没看到现实的任何一面而只是调整适应度的有机体。永远不会。
  你已经利用计算机仿真来展示了这一点。能不能给个例子?
  假设现实当中有一样资源,比如说水,并且你可以以客观法则量化水的多少—比如很少的水,不多不少,或者很多水。现在假设你的适应度函数是线性的,那么水很少适应度就小,水量适中适应度就适中,而水量大则适应度也打—这种情况下,看到水的真相的有机体将会胜出,但这只因为适应度函数刚好跟现实的真正结构一致罢了。但通常现实世界中情况绝对不会是这样的,钟形曲线要常见得多—水太少你会渴死,水太多你会淹死,只有处在中间的才对生存有利。这时候适应度函数跟现实世界的结构就不匹配了。而这足以把事实推向灭亡。比方说,调整适应度的有机体可能会把少量或大量某种资源看成是红色来表示低适应度,而把适中量视为绿色,表示适应度高。它不会看到小和大的任何区别,而只会看到红色,尽管现实中大小是存在区别的。
  但是看到虚假的现实怎么就有利于有机体的生存呢?
  我们可以打个比方,这个比方是最近 30、40年
才可以看到的,那就是桌面界面。假设你计算机桌面右下角有个蓝色矩形图标—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文件本身是蓝色的、是方块形状并且就放在计算机右下角呢?当然不是。但这是唯一能断言有关桌面任何东西的东西—它有颜色、有位置,还有形状。能提供给你的只有这些,但对于文件本身或者计算机上的任何东西来说这些没一个是真的。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如果你对现实的全部看法都局限在桌面的话你是没法构造出计算机内部结构的真正描述的。但是桌面还是很有用的。蓝色矩形图标对我的行为提供了指导,并且把我不需要知道的复杂现实隐藏了起来。这个思路很关键。进化已经塑造了我们的认知让我们得以生存。它们引导了适应性行为。但这部分牵涉到吧我们不需要知道的东西隐藏起来。而那些东西几乎就是现实的全部了,无论现实是什么。如果你必须耗尽所有的时间想把那些东西找出来的话,老虎会吃掉你的。
  这么说我们看到的一切都是一个巨大的幻觉了?
  我们已经被塑造成拥有让我们活下来的认知,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这些认知。如果我看到一个自己认为是蛇的东西,我不会把它捡起来。如果我看见火车,我不会站在它前面。我已经演变出这些符号来让我生存下来,所以我必须认真对待它们。但认为如果我们需要认真对待的话也需要全盘接受是有逻辑缺陷的。
  如果蛇不是蛇,火车不是火车的话,那它们是什么?
  蛇或者列车,就像物理学的粒子一样,是没有客观的、独立于观察者的特性的。我看到的蛇是我的感官系统创建的描述,为的是告诉我我的行动会引发的适应度后果。进化塑造的是可接受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最优方案。对于告诉我如何对情况进行处置这个问题来说,蛇是一个可接受的解决方案。我的蛇和列车是我的心理表征,你的蛇和列车是你的心理表征。
  你是怎么开始对这些想法感兴趣的?
  我还是小孩的时候就对 “我们是机器吗”
这个问题感兴趣。我的科学读物认为我们是。但我父亲是一位牧师,在教堂里他们说我们不是。所以我决定自己去找答案。这是一个重要的个人问题—如果我是机器,我要得出这个结论!如果我不是,我想知道的是那种超越机器的特殊魔力是什么?所以
1980年 代我到了 MIT
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开始研究机器感知。当时视觉研究领域正在享受着针对特殊视觉能力开发的数学模型的新成果。我注意到它们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的数学结构,所以我想也许可以写出一个包含所有那些数学模型的形式结构来用于观察,也许可以涵括所有可能的观察模式。我部分受到了图灵的启发。他发明图灵机的时候设法提出一种计算的概念而不仅仅是修修补补,他说,让我们来找出可行的、最简单、最精简的数学描述吧。这种简单的形式主义就是计算科学的基础。所以我想,我是不是也能给观察的科学提供一个类似简单的形式化基础呢?
  意识的数学模型。
  是的。我的直觉告诉我,意识体验是存在的。我有痛感、味觉、嗅觉,我所有的感觉体验、情绪等等。那我可以这么讲:所有可能体验的集合应该属于这种意识结构的其中一部分。当我有了一种体验之后,我可能会根据那种体验改变自己的行为。所以我需要收集可能的动作集合,然后还要有决策策略,在有了特定体验的情况下让我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整件事情的基本想法就是这样。我会考虑体验的
X 域,行动的 G 域以及让我可以根据体验选择新动作的算法 D。然后我再把世界设定为
W,这个也是概率空间。世界会以某种方式影响我的认知,所以从世界到我的体验要有一个认知的映射
P,而当我行动时,我就改变了世界,所以从行动域到世界也有一个映射 A。整个结构就是这样。6
个要素。我的断言是这样:这就是意识的结构。我把它放出来这样大家就可以有攻击的目标了。
  但是如果有一个 W 的话,是不是说就存在着一个外部世界了?
  说出来你可能会感到吃惊。我可以把模型中的 W
去掉,然后用一个意识代理替代它这样来得到一圈的意识代理。实际上,你可以得到任意复杂性的整个网络。而这就是世界。
  世界只是另一个意识代理?
  我把它叫做意识现实主义:客观现实只是意识代理,只是看法而已。有趣的是,我可以找两个意识代理然后让它们进行交互,这种交互的数学结构也能满足意识代理的定义。这种数学告诉了我一些东西。我可以把两个想法放到一起互动产生一个新的、统一的想法。我来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我们的大脑有两个半球。但当你进裂脑手术,把连接左右脑的胼胝体切断时,你可以得到有两个独立意识的清晰证据。但在切断之前,似乎只有一个统一的意识存在。所以有单个的意识代理并不是难以置信的事情。但是你也可以看到两个意识代理存在的情况,那就是左右脑分开的似乎。我没想到会这样,但数学迫使我认识到这一点。数学认为我可以把独立的观察者放到一起,然后创造新的观察者并且一直这样做下去。这一路上都是意识代理。
  如果这一路都是意识代理、都是第一人称视角的话,那科学又是怎么回事?科学对这个世界可一直都是用第三人称描述的。
  认为我们做的是衡量可公共访问的对象,认为客观结果来自你我可以在完全相同的情况下衡量同一个对象并且得到同样的结果—很显然,从量子力学来看这种想法已经不对了。物理告诉我们,公共的物体并不存在。这是怎么回事呢?我是这么想的。我可以告诉你我头痛,并且我认为跟你的沟通是很有效的,因为你自己也头痛过。这个道理对于苹果、月亮、太阳以及宇宙来说是一样的。就像你有自己的头痛一样,你也有自己的月亮。只是我认为你的跟我的很类似。这只是假设,这种假设可能有误,但这是我沟通的来源,就共同物体和客观科学来说我们也只能做到这样。
  似乎神经科学或者精神哲学领域没有多少人考虑过基础物理。你认为这对于理解意识来说是不是一块绊脚石?
  一直如此。他们不仅忽视了基础物理的发展,而且往往对此还态度鲜明。他们公开说量子物理跟大脑功能与意识方面的东西没有关系。他们确定有关系的应该是神经活动的典型属性,比如脉冲频率、突触的连接强度,可能还包括动力学方面的属性等,而这些东西都是独立于观察者的。这是牛顿物理学非常典型的观念,认为时间是绝对的,物体的存在也是绝对的。然后(神经学家)又对自己不能取得进展感到困惑。他们并没有让自己受益于物理学取得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洞察和突破。这些洞察就摆在那里供大家使用,但我的领域还有人说,“谢谢,但我们还会坚持牛顿学说,我们还会坚持落后
300年 的东西。”
  我怀疑他们会对 Roger Penrose 和 Stuart Hameroff
的(量子意识)模型做出反应,你仍然有一个实体的大脑,这个大脑仍然存在于空间里面,但可能它执行的是一些量子方面的东西。但相反你的看法是,“看,量子力学告诉我们必须质疑有
‘实体’ 存在于 ‘空间’ 这种观念。”
  我想这绝对是对的。神经学家说,“我们不需要唤起这类的量子过程,我们不需要神经元内部的量子波函数的崩塌,我们只需要经典物理就可以描述大脑的处理。”
我要强调量子力学得出的一个更大的教训:神经元、大脑、空间……这些都是我们使用的符号,它们不是真的。并不是说存在一个典型的会一些量子魔法的大脑。而是说大脑根本就不存在!量子力学认为典型的物体,包括大脑在内,并不存在。就现实的性质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非常激进的看法。甚至
Penrose 也还不怎么接受。但你知道,我们大多数人生来就是现实主义者。我们生来就是物理主义者。这一点是很难很难摆脱的。
  回到你小时候提出的那个问题,我们是机器吗?
  我一直在研究的意识代理的形式理论是一个计算普遍化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是一个机器理论。正因为这种理论是计算普遍化的,所以我才能把所有的认知科学和神经网络都抛掉。但不管怎样现在我还不认为我们是机器—部分是因为我能区分数学表达与被表达的东西之间的区别。作为意识现实主义者,我把意识经验视为本体论的基元,这是这个世界最基础的成分。我认为,体验是王国真正的货币。日常生活的体验—我对头痛的真切感受,我尝到的巧克力的味道—这些真的就是现实的终极实质。
  本文编译自:quantamagazine.org
欢迎关注“南方新闻网”公众号(微信上长按二维码识别 )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新闻关键词
为进一步推动广东省大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广东省委宣传部、南方网决定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中开展"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知识竞赛"活动。Powered by超燃《权力的游戏》背后裸露的现实世界 | 热点
近期,《权力的游戏》第7季热播。
从2011年4月起至今,《权力的游戏》连续推出了7季。而它产生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的奇幻作品。
有学者就谈到:“一旦我们球全范围内‘焚书坑儒’、砸毁数据服务器,我们的‘现实’即刻就会比《权力的游戏》里那个虚构出来的世界更加苍白无力、更显得‘不真实’。对比‘现实世界’,作为奇幻片的《权力的游戏》,恰恰因其架空设定,反而更能没有禁忌地演绎前者的诸种逻辑。当我们移除其奇幻元素后,一个更裸露的“权力的游戏”就展现在我们眼前。”
权力如浮影游墙
关于权力,《权力的游戏》有一个著名对白,发生在该剧两个重要人物之间。御前情报大臣瓦里斯对被临时授命做代相的提利昂·兰尼斯特(“小恶魔”)说了如下这段话:“权力存在于当人们相信它存在的地方。它是一个把戏,如浮影游墙。一个十分矮小之人,也能投射出一个十分硕大之阴影。”
政治性的“权力”(power)和纯粹的“力量”(force)不同,它既强大又脆弱:权力运转的每一个瞬间(如某人发出指令而一群人服从时),必定是有一套叙事在支撑着,而这套叙事被抽走之后,再强大的权力也即刻烟消云散。
瓦里斯又让提利昂猜一个谜语:三个大人物——一个国王、一个教士和一个富商——同在一室,中间站了一个剑手,他们都叫这个剑手杀掉另外两个人,剑手会杀谁?提利昂认为取决于剑手。瓦里斯指出如果剑手是最关键因素,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假装认为国王握有至高权力呢?这个谜语同其关于权力的论断构成了很好的互文关系:剑手拥有的只是“力量”,在霍布斯笔下的“自然状态”里或许最为强大,但在人之群处而形成的共同体里,“权力”才至关重要。那三个大人物看似都握有极大权力,他们的权力其实是由三套不同的叙事在支撑,剑手会听谁的命令取决于当时哪套叙事在“政治之墙”上投射出了最硕大的阴影(王冠、神祇或金钱)。而政治哲学(以及政治神学),就是研究支撑权力运转的那诸种叙事。
《权力的游戏》里政治哲学第一课,就是所有的德性、荣誉、虔诚、誓约,都是维持“现实秩序”权力运作的“把戏”(trick)之一部分。会玩“权力游戏”的人,需要让别人(而非自己)深信这套体系。回到瓦里斯的谜语:国王、教士、富商可能都不相信支撑自身权力背后的叙事,但是必须要让那个剑手对之深信,才能指挥他杀死其他两人。
所以,从第一季开始,《权力的游戏》就把我们带入到了一个马基雅维利式“去道德化”的政治世界中:在“权力游戏”里,如果没有马基雅维利式的政治智慧和手段,那就只有横死一条路,不管你实力(力量)有多强。
这也造成了该剧目前最受观众诟病的一点——它违背虚构作品(小说/电影/电视剧)的主配角差序原则:虚构作品必须要形成突出的主角,以使得读者/观众有投射关注与认同的对象,从而建立起作品-受众之间的有效心理关联,关联越强,作品越受欢迎。影视制作的入门原则就是要让观众能很快确认剧中男一号男二号以及女一号女二号;与此对应,所有影视奖项也都是分列男女主角和男女配角。然而,《权力的游戏》完全颠覆了观众们一贯的观剧体验:从其第一季开始,他们被迫习惯核心主角突然下一幕就会横死、主演随时准备“领便当”的状况,原作者与编剧们完全不珍视观众在观剧过程中对主角们所培养起来的人物情感。
有人已经总结了“观看权力游戏之心理循环”(the Game of Thrones cycle):(1)“这是我看过的最棒的剧!”(2)“我找到了新的最喜欢的角色!”(3)“哦,不!!为什么?上帝阿!!为什么?”(4)“我再也不看这部愚蠢的剧了!”(然后再重新回到1)
第一季终首相奈德·史塔克被斩首处决、第三季终其子“少狼主”罗柏·史塔克、其妻凯特琳·史塔克以及所有史塔克家族在北境的忠实追随者在“血色婚礼”上被尽数屠戮……,一次次地刷新观众们震惊与痛心的心理指数。《华盛顿邮报》在第六季开播前夜公布了一项统计:该剧光前五季就共有704个角色“领了便当”(包括人和动物),刷新美剧“残忍”新高。尤其是“血色婚礼”那集,剧情在一片浓郁甜蜜气氛中突然一秒钟反转,许多观众热切关注故事发展的理由之一(“少狼主”及其妻其母其整个班底),就此被彻底抹去,不给观众留一线余想(在原著中至少凯特琳后来还被复活)……
然而,当那些对剧情表示不信服、惨呼“不!!为什么?”的观众返回头去检视剧中所有的线索时,却会看到这些意外结果却又完全在逻辑之内:信任他人的承诺/誓言、信任符号性规则(如“不得加害屋檐下的宾客”这条维斯特洛大陆上神圣的“宾客权利”)的约束力,使得曾经极具实力的史塔克家族父子两代人瞬间遭到彻底覆灭。荣誉、善良、忠诚、信义这些德性,在政治世界里作用甚微,这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者之间的“游戏”。
奈德做到了令其对手如“弑君者”詹姆·兰尼斯特都称之为“一个高尚之人”(an honorable man),然而他断然拒绝御前财政大臣“小指头”培提尔·贝里席之建议(拥护实为瑟曦王后与其弟詹姆乱伦之子乔佛里即位、并以摄政王身份攫取至高权力),但同时又继续对“小指头”保持信任,终致自己一秒间从首相沦为“叛贼”。奈德有荣誉但“无谋”之极的举动,还包括决意揭破乱伦秘密却又事先约见并告知瑟曦自己整个计划(好让她有时间带着三个孩子离开都城)……奈德最后落得个身首异处(首级还被挂到城墙枪尖上羞辱)的下场,仔细梳理剧中线索,其实完全不算意外——观众极度强烈的意外感,纯粹来自男一号绝不会突然横死这条影视制作入门级原则。与奈德之死相似,其子罗柏率众称王后在战场上未尝一败,但却因相信“宾客权利”及其封臣们效忠之誓,亦在弗雷家族与波顿家族联手设局下一夕间尽皆受戮、碧血横飞。在史塔克家族倾覆的血野上,兰尼斯特家族、提利尔家族、马泰尔家族、艾林家族、波顿家族以及“小指头”、瓦里斯等等各路高手们继续各施神通、继续彼此算计、明争暗斗。
在利奥·施特劳斯(LeoStrauss)看来,马基雅维利那去道德化的政治现实主义,实乃真正标识了现代性的肇端。至此之后,形而上学(雅典)与宗教(耶路撒冷)不再具有真理地位,而纯粹成为“浮影游墙”的叙事,沦为权力游戏玩家们手里的“把戏”。这导致(1)政治生活与道德脱钩;(2)政治问题(从治理到政治正当性)变成了技术问题。用这个洞见来反观《权力的游戏》,剧中“小恶魔”提利昂·兰尼斯特就代表了能出现在马基雅维利舞台上(并能不横死)的最理想的政治人:熟谙各种政治手段和权术、不信神也没有特别强的荣誉感(并且以公开出入妓院而为其父深恨),但具有职责意识(和一定同情心),并有高超的技术能力来履行其所居之位所承担的职责。其父泰温·兰尼斯特极其厌恶这个侏儒儿子但仍派他去都城作为自己缺席时的代相,就是深信其技术能力,并且在乔佛里一世进一步肆意妄为时有能力也有担当去严加阻止。而后来瓦里斯把他救下来后推荐给狭海对面的“龙母”丹妮莉丝·坦格利安,也同样是因为目睹了其代相时期的作为与能力,深信他是能够辅佐丹妮莉丝重返铁王座、并保持维斯特洛大陆长久和平的不二人选。
诸神要求正义
“不过,《权力的游戏》中的政治哲学并未仅止于此:在马基雅维利主义政治之底色中,《权力的游戏》至少还从两个向度上继续走向纵深,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思考空间。
首先是世俗秩序中的宗教问题。在史塔克家族土崩瓦解、原国王之弟史坦尼斯·拜拉席恩军队被新结盟的兰尼斯特与提利尔两大家族联军击溃后,“权力游戏”的核心斗争,变成了在兰尼斯特与提利尔这两个“盟友”家族之间展开。新晋太后瑟曦想方设法阻止王后玛格丽·提利尔对自己年纪尚幼的二儿子托曼一世之精神控制,但又不方便自己公开出手,她想到的办法是:废掉原先那位腐败不堪的大主教、并扶植宗教狂热分子“大麻雀”代之,旨在借用这支“外部的”宗教力量来压制提利尔家族权力在都城的蔓延。果然,玛格丽之兄、身为提利尔家族继承人的“百花骑士”洛拉斯·提利尔以及玛格丽本人,先后被教会以违反神之律法(鸡奸、作伪证)打入大教堂地牢。提利尔家族的“荆棘女王”奥蕾娜夫人去找大主教交涉,结果发现他们说的完全不是一种语言:
大麻雀:你的孙子、孙女发下神圣誓言然后说谎,天父审判我们所有人,无论贵族之子还是渔夫之子,只要触犯了神的律法,就要受到惩罚。
荆棘女王:你想要什么?金子吗,我可以让你成为有史以来最富有的修士。
大麻雀:(冷笑)
荆棘女王:不然是什么?
大麻雀:我能想像这让你感到奇怪。你遇见的每个人都有其隐藏的目的,而你得意于自己擅窥人心。但我要告诉你一个简单的真理:我侍奉诸神,诸神要求正义。
面对这个看上去无比虔诚、不穿戴华丽长袍、水晶冠与金丝制品的新任大主教,狡诈老练、毒杀乔佛里一世(并成功嫁祸提利昂)幕后黑手之一的荆棘女王,却完全无计可施。在这一刻,“权力的游戏”遭遇其溢出——极端原教旨主义信仰。在“大麻雀”身边聚集起大量的“麻雀”(意指底层虔诚信众)与“信仰战士”(faith militants),面对这个快速崛起的巨大力量,不单提利尔家族无计可施,在“权力游戏”中似乎占得上风的瑟曦太后,随后自己却也被教会以通奸和乱伦罪打入地牢,等待宗教审判。“权力游戏”中你死我活的对手们,双双被狂热宗教力量压制。那么问题在于,这种极度原教旨化的信仰,怎么就一下子产生了呢?
吊诡的是,极端原教旨主义,恰恰是从一个彻底世俗化的土壤中产生,作为对后者的激进反动。让我们把考察的视线从奇幻世界拉回到当下的现实世界。在当代这个全球资本主义秩序中,我们面对的不是“历史终结”后的大同盛世,而恰恰是“伊斯兰国”的崛起。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所导致的贫富剧烈分化,底层民众——尤其是全球秩序之“边陲地区”(借用沃勒斯坦的术语)的底层民众——越来越被激进地“无产阶级化”,沦为了该秩序中的“被排除者”(齐泽克术语)、“赤裸生命”(阿甘本术语),他们面对巨大的不公(乃至被该秩序彻底“抛出”)但却全然无能为力。
“冷战”结束后的这个“历史终结”时代中,现代性不再提供“新自由主义”(自由民主+全球资本主义)之外的任何替代道路。这些孤独绝望的年轻人没有替代性的理念/理想以激励,是以大量转到极端宗教化思想,甚至发展出绝不妥协的面相——“整个世界已经抛弃你了,但真主没有抛弃你,你只有投奔他!”“世界是邪恶的,唯一要做的就是修改它回到神设定的样子!”……这就是为什么“伊斯兰国”尽管如此残暴(并不惜在媒体上公开展现其残暴性),却仍是不断有大量年轻人投奔过去,并且有为数不少的来自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的“志愿者”。替代性的现代理念/道路是需要证成的,对于为什么要这样来变更世界,要提供理据(是故现代性的理念/道路之争,往往是知识分子为先锋);而信仰是自我证成的,信者恒信,年轻人甚至不需要受教育,直接就能成为“圣战志愿者”,甚至失败也无法令其放弃信仰,相反可能使其更加坚韧、更加极端化(神圣事业需要“殉道者”)。在一个同整个现行秩序(“文明世界”、现代性的意识形态)为敌的战斗中,只有加倍虔诚才能抓住“道义”的制高点(抓住能为当下所有行动提供证成依据的“至理”)。
同样地,虔诚,便是“大麻雀”权力的根源,并获得人数不断增长的“麻雀们”的投奔和追随。维斯特洛大陆上尽管也有多种宗教并存(七神信仰、旧神信仰、以及光之王、淹神、千面神等等),但在《权力的游戏》故事上演的时代,民众整体上已经极度世俗化,甚至是一个很“污浊”(profane)的世界。我们看到尽管各个地方风俗迥异,但有一点高度相同,就是妓院的盛行——从都城“君临”到“长城”脚下,从巨型城堡到乡野小镇,妓院无处不在,上到王公贵族下到贩夫走卒皆出入其中,纸醉金迷,甚至王宫“红堡”内都有通向妓院的密道,给那些自重身份的大人物(包括国王与首相)来偷腥。“七神”信仰(同基督教“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相似,七神是同一神的七个位格),是包括都城“君临”在内维斯特洛大陆南方各地所共同信奉的宗教。然而,整个教会却早已经堕落不堪,宗教的律法形如“浮影游墙”——前任总教主正是在“小指头”所经营的豪华妓院搂群芳共销魂时,被一群宗教狂热分子(“麻雀们”)拖出来裸体游街示众……然而正是这样的极度世俗化之污浊土壤里,最容易反弹出极端原教旨主义,一有风助,立刻漫野成长:“大麻雀”正是抓住两大家族政治角力的机会——“伊斯兰国”也正是抓住美国打垮萨达姆世俗政权(我们世界的两大“家族”)且于数年后又全部从伊拉克撤军的机会——而迅速变成为一个恐怖性的“溢出”。荆棘女王与大麻雀对话中的后面一部分也饶富意味:
荆棘女王:诸神如何传达指示?渡鸦还是快马?
大麻雀:诸神的指示记载在《七星》圣经上,你的书房里若是没有,我可以把我自己那本送给你。
荆棘女王:我读过《七星》圣经。
大麻雀:那想必你记得书中关于鸡奸与伪证的章节。你的孙子孙女将与任何触犯神圣律法的人一样受到惩罚。
荆棘女王:那么这肮脏的都城之内半数男女老少都触犯了神圣律法。
荆棘女王触及了原教旨主义信仰所面临的一个难题:在一个早已极度世俗化的世界中,宗教已退化为一种文化习俗,而要圣典经籍上的教义和律法被按照字面意思严苛地重新生效,就只有选择暴力性的“恐怖主义”(在世俗秩序眼中)方式。
剧中“大麻雀”就任大主教后,“麻雀们”随即四处出动打砸、扫荡妓院、抓捕同性恋,强迫整个城市一起“净化”;修士与修女皆如凶神恶煞般严酷残暴,动辄对“不虔敬者”施加武力……而在我们的世界中,“伊斯兰国”针对平民的恐怖袭击、社交媒体上公示行刑处决、打砸文物……,在世俗秩序眼中至为凶残极度狰狞,“什么样的人能下得了这样的手?”而在其追随者眼里看来,只是“这肮脏的世界之内绝大多数男女老少都触犯了神圣律法”而已-——真神(安拉)要求正义,必须“净化”这个世界。
如果我们把《权力的游戏》看作是一本政治哲学教材的话,那它的第二课就是:作为马基雅维利政治之激进溢出的原教旨主义信仰(往往伴随极端恐怖主义),恰恰就是产生自最世俗、最污浊的政治秩序中。今天这个“后世俗”社会清晰地标识了:当代复兴的神权政治,本身即为现代性世俗政治的淫秽的补充(obscene supplement)。在污浊的马基雅维利政治与淫秽的神权政治之外,是否还有溢出性的选项?
革命的第二天
《权力的游戏》确实没有辜负我们。“龙母”丹妮莉丝·坦格利安这条故事线,构成了马基雅维利主义政治的另一个歧出。
丹妮莉丝一开始抱持的,也是不计一切代价复国的马基雅维利主义逻辑,包括接受其兄安排嫁给多斯拉克部落领袖卓戈卡奥(换取军队反攻维斯特洛大陆)、以不守契约的方式获得整支“无垢者”军队(交易达成后立即用本来作为交易品的龙烧死交易的另一方)、充分利用自身美貌(与联姻可能性)来合纵连横获取支持与资源……这些策略和手段,和她试图推翻的狭海对岸那些现行统治者们,实则处在同一个逻辑水平线上。
但是就在这个漫长的复国征程中,丹妮莉丝却提出了平等理念与解放目标。这,是她的先祖与维斯特洛大陆上所有政治人物——其中包括奈德·史塔克、提利昂·兰尼斯特、琼恩·雪诺这些剧中“正面人物”在内——都完全没有想过的事。提出这个目标完全是丹妮莉丝一个人的决断(甚至几次强硬地拒绝其顾问们的现实主义建议),最早在她目睹作为征服者的多斯拉克部落种种暴行时便种下了此念,随后看到“奴隶湾”各城邦中奴隶们之凄惨处境,更坚定了要做一个“粉碎镣铐者”(breaker of chains)。
决定性的变化发生在丹妮莉丝解放阿斯塔波后挥师进军渊凯之际。此前,解放理念最初提出,仍可以视作为一个策略——即,用它来发动城内民众哗变(号召他们自己站起来解放自身、并以自由人来参加她的解放事业),从而坐收瓦解抵抗乃至以小吞大之功。然而,对这位兵临城下的“粉碎镣铐者”,渊凯的“贤主们”(wise masters),慷慨提议给予大量黄金与船只作为礼物,只求她领兵离开渊凯、登船西征维斯特洛。贤主们城坚池固之外,还拥有“次子团”等雇佣军事力量;而他们给出的这份厚礼,则已填上了彼时丹妮莉丝复国惟一所欠之“东风”(有军队有龙但还缺跨过狭海的船)。当丹妮莉丝做出拒绝该礼物的决定后,她就激进脱离了马基雅维利轨道。其时的丹妮莉丝,宁愿暂缓复国大业,也要终结奴隶制,解放所有奴隶。其后的她,完全不同于狭海彼岸那些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马基雅维利主义者,已是真正成为了一个激进的革命者——“粉碎镣铐者”。被她解放的奴隶们欢呼她为“弥莎”(Mhysa,剧中涵义为“母亲”),显然是“弥赛亚”(Messiah,救世主)的代指。
丹妮莉丝的解放目标并非只停留于废除奴隶制。其母国——维斯特洛大陆上的“七国”——的政治体制接近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制,奴隶已为法律所禁绝(其顾问乔拉·莫尔蒙爵士,就是因贩卖奴隶而被通缉,是以逃到狭海对岸)。然而,丹妮莉丝旨在彻底取消贵族(王室、封建大家族)与普通平民之间的差等,后者尽管是自由人,但处于社会结构的最底层,无领地及头衔,只耕种前者的土地,在行政管理上缺乏发言权,尽管多数家族有法律保护当地平民免受骚扰虐待,然而实施这些法律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当提利昂o兰尼斯特问丹妮莉丝“你觉得在维斯特洛谁会支持你,坦格利安家族已经不复存在,没有一个活着的血亲可以支持你”,后者回答“平民”。提利昂觉得不切实际,仅有平民而无贵族富人支持的统治,根本就不可能维持。作为一个优秀的马基雅维利式顾问,提利昂向丹妮莉丝提供了他的局势分析,最后推断只有提利尔家族还可能会支持,但也远远不够。然而,丹妮莉丝的回应大出提利昂意料:
丹妮莉丝:拉尼斯特、坦格利安、拜拉席恩、史塔克、提利尔,这些大家族不过是同一车轮上的辐条,一会这个家族在顶端,过会是另一个,不断滚动,碾压地上黎庶……
提利昂:停止这车轮,是个美好的梦,你不是第一个做过这个梦的人。
丹妮莉丝:我不是要停止这个车轮,我要粉碎这个车轮!
同提利昂的思路完全不在一个平面上:丹妮莉丝不是想联合哪些贵族,而是想粉碎所有贵族——粉碎包括自己家族在内整个贵族封建制,而代之以彻底的平等。从这个时刻起,她挥师维斯特洛大陆的主旨已然变更——从复国(复活坦格利安家族统治)变为革命(废除不平等的现实政治结构)。于是,《权力的游戏》一剧在马基雅维利政治与神权政治之外,进一步触及革命政治的问题。
革命政治最关键的问题,就是“革命的第二天”问题,即,粉碎旧秩序的革命成功之后,如何建立起具化(embodying)-制度化(institutionalizing)解放目标的新秩序?更初步地,如何先确立起全新而有效的治理?
当丹妮莉丝挥师解放了另一座奴隶制城邦弥林后,原先已获解放了的阿斯塔波和渊凯因没有形成有效的新秩序,很快重新又落入“贤主们”之手……拆除原有共同体结构之后,那些被解放的奴隶发现自己反而衣食无着,完全不知道如何存活——丹妮莉丝治下的弥林,很多“前奴隶”因找不到生活的意义乃至存活的方式,甚至找她请愿要求重回原先“主人”家里为奴。“自由人的自愿做奴隶”,这个政治哲学的经典难题,丹妮莉丝也遭遇到了,她被迫选择同意。弥林街头,还多处出现“杀死主人!弥莎自己是一个主人!”的涂鸦,对自任“弥林女王”的丹妮莉丝亦造成了相当有力的话语挑战——救世主和奴隶主并无二致,都是高高在上的特权阶级。
理念与实际治理,并不是一件事:倘若最终未能形成同理念相匹配的有效的替代性共同体组织方式,革命便是一场毫无意义的大规模流血而已,要么随即再度被旧势力“复辟”,要么仅仅成为我们所熟悉的“改朝换代”(社会-政治结构保持不变的“汤武革命”模式)之工具。攻下弥林后的丹妮莉丝,已然实在地获得了足够数量的船只。其顾问乔拉·莫尔蒙建议放弃已被奴隶主复辟的阿斯塔波、渊凯、以及乱成一团的弥林,直接挥师渡海进攻君临,那座都城正因为几大家族对铁王座的各种明争、暗斗而前所未有的薄弱。在那个时刻,丹妮莉丝做出了又一个至关重要的“反马基雅维利式”决定——留下来治理。
丹妮莉丝:我若连奴隶湾都无法掌控,如果治理七国?人们凭什么信任我,凭什么追随我?
乔拉:你是塔格利安传人,你是龙之母。
丹妮莉丝:我不能只是这些。我不能让我已解放的民众重新堕入镣铐中。我不会航向维斯特洛。
乔拉:那么,你要怎样?
丹妮莉丝:我会做女王该做之事,我要治理。
放弃绝好反攻母国机会的丹妮莉丝,开始了异常艰巨的治理过程。她的主要治理思路归纳起来有如下两项:(1)平衡理念主义(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以给社会缓冲的方式来进行变革;(2)建立法律之程序正义并严守之,不允许革命后“翻身奴隶”对“前主人”的法外复仇,并以此回应“女王是新主人”的话语攻势。此二者具体实施起来,皆危难重重。在后面的剧情中,部分性地恢复“习俗”(开放角斗场)导致了丹妮莉丝直接遇险几至丧命;而依法惩罚一个首义的翻身奴隶之法外行刑,则导致了一度丧失前奴隶们之拥护……在剧作者们对剧情的设定(此时《权力的游戏》已极大地偏离原著)中,丹妮莉丝在得到渡海流亡而来的提利昂·兰尼斯特的辅佐后,理念主义与政治现实主义达到最佳交融状态。提利昂深知权力需要“好的叙事”来支撑,而丹妮莉丝对手们采用的故事相当有力量——“反抗异邦入侵者”。提利昂献计利用宗教(信仰“光之王”的教士们)来宣扬女王(“神选之人,从烈火中重生,来再造世界”),收获了良好效果。最后经过多年治理,一个稳定的非奴隶制的新秩序,终于在奴隶湾建立了起来,丹妮莉丝亦亲自将“奴隶湾”改名“龙湾”。《权力的游戏》第六季终,取得稳定治理的丹妮莉丝,终于带领大军航向维斯特洛。
丹妮莉丝这条故事线,可谓是电视剧对原著改编最重的部分,甚至遭到了粉丝们的如下抗议——“把龙母硬改成了改天换地解放劳苦人民的革命派。其剧情走向之幼稚可笑,可以说是脱离了‘权力游戏’的精髓”。然而,恰恰是电视剧,越出马基雅维利政治(“权力游戏”)而触及革命政治,尤其是“革命的第二天”问题。
丹妮莉丝在奴隶湾的艰难处境昭示出理念与治理并非一事,绝无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革命”)。革命本身总是暴力性的,对于之前的既存秩序,带来的总是混乱乃至暴乱。革命“成功”所获致的,实际上是一种暂时性的“打开的状态”,这种状态可以走向任何方向——相当多时候革命恰恰会导致“从坏到更坏”(from bad to worse):革命往往肇因于一种非常糟糕的现状,但却没有任何力量(如某种自然形而上学或历史形而上学力量)保证它所形成的“新秩序”不会比原先更糟!
在这个意义上,革命并不一定带来真正解放。革命的重要性,就是在于它打开了一个——借用卡尔·施米特(Carl Schmitt)的术语——“制序”(ordering)的时刻。制序和秩序(order)构成对立,是后者之前或之后的关键时刻。这个短暂性的时刻之所以关键,盖因正是制序决定秩序而不是相反。制序就是革命之后的立宪(constituting)时刻——构建共同体的关键时刻。在我们历史教科书上“革命派”与“立宪派”总是作为政治对立面而出现,然而革命和立宪恰恰不能分作“两派”——只有当两者联结在一起时,革命才不会沦为纯粹的暴力行动。因此,革命的第二天,比革命本身更重要。
我们看到,丹妮莉丝在制序上的实际作为仍然有限。马克思对何以如此提供了洞见:根据其政治经济学分析,只有当既有生产资料占有模式成为遏制生产力发展的阻力时,革命才会带来真正的社会结构与制度之更新。在这个意义上,丹妮莉丝革命是理念主义的,而非唯物主义的,这就注定其困难不在于粉碎镣铐,而在于持久地保持无镣铐的状态(真正的解放)。丹妮莉丝仅凭个人一己所持之理念,无从在制序层面上开辟出真正的制度创新。我们这个世界里,追求平等与解放的激进实践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3至71年的斯巴达克斯起义,然而即便起义成功,其胜利果实也会无法持久。缺少真正的制度更新和社会结构的有效重组,解放之后就会发生“自由人的自愿做奴隶”——获得解放的奴隶重新自愿返回原先受奴役状态,只因该社会组织方式不但熟悉,而且可操作。解放所面临的关键难题在于:被解放者既需要新的生活意义,也需要切实具化解放目标的新的生活方式,前者涉及理念层面的“启蒙”,而后者则由具体的社会-经济-政治结构之更新来提供保证。故此,真正的挑战,永远发生在“粉碎镣铐者”成为制序者/治理者(革命党成为执政党)之后。这是丹妮莉丝这条线的精彩所在。
即将到来的“冰与火之歌”
可见,就政治哲学而言《权力的游戏》至少提供了三个丰富的课程:马基雅维利政治(现实主义政治)、神权政治(原教旨主义政治)、革命政治(理念主义政治)。
目前《权力的游戏》共播完了6季,正在播放第7季。在第六季终,我们看到维斯特洛大陆地平线上同时出现了两个相对“正面”的政治力量,来对抗自我加冕的瑟曦女王所代表的既有秩序:从东边来的丹妮莉丝(“粉碎镣铐者”),和自北方南下的琼恩·雪诺(新晋“北境之王”)。“冰与火之歌”的主题至此也终于清晰。
这两个至今还未在“权力的游戏”里“领便当”的角色,有两个共同之处(除了剧情揭示他们都有坦格利安血脉)。
首先,他们都在各自冒险中发展出了独特的政治思路。丹妮莉丝提出了那个平行世界中没有人提出并坚持到底的平等与解放的理念。而琼恩亦做了一件整个维斯特洛大陆没有人会去提出并贯彻之事:平息长城两边数千年的敌对。
数千年血债恨仇,怎么可能化解得了?做成了这件事,当然便成为古往今来一等一的大人物。琼恩的政治智慧,是用“外敌”来联合仇敌与化解宿怨(这个智慧继承自“塞外之王”曼斯·雷德)。人与“非人”(异鬼/死者军团)之争有效地转换“维度”,使得原先千年对垒变成“同室”操戈。在我们这个世界里关于外星“异形”入侵地球的想像(近几十年有大量此类题材的电影、电视剧、小说),亦代表了此种转换“维度”引入“外敌”之琼恩式思路。各种民族主义话语,也经常熟练操持此种政治智慧,来构建与强化“民族-国家”之凝聚力(solidarity)。这个进路如果操作得当,甚至不需要“外敌”之真实存在,想像性-虚构性的“外敌”同样可以达到效果。
恩这个有荣誉感(归功于奈德·史塔克的教育)但缺谋少智的“私生子”,最后竟然成功地做到让“野人”与北境贵族并肩作战(对战的不是异鬼而是盘踞在临冬城的史塔克家族仇人拉姆斯·波顿)。这,就引出丹妮莉丝和琼恩第二个相似之处:他们都几乎是靠一路开了魔法“外挂”(龙、复活术……)才没有早早地“领了便当”。该剧隐藏至深的“主角光环”随着“冰”与“火”这两个隐喻的清晰化,还是被显现了出来。这亦反过来让我们看到:“冰”(用异鬼来联合)与“火”(用解放为号召)这两条路都绝不好走,在现实政治世界里实践起来都是九死一生。
从支配性的“权力的游戏”到从世界边隙处坚韧刺出来的“冰与火之歌”,最后维斯特洛大陆会展现出怎样的政治景象,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附:权力的游戏1-7季播放链接:
http://www.ttmeiju.com/meiju/Game.of.Thrones.html
文章来源| 传媒君 传媒实验室作者
参考资料|《马基雅维利政治及其激进溢出 ——&权力的游戏&与政治哲学》 吴冠军
文章声明 | 传媒实验室不对相关概念及其涉及的事件进行是非判断,撰写文章只探讨文化及事件本身,欢迎拍砖、更正和补充。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设定的世界现实篇01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