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护车的喇叭声喇叭的频率大概是多少赫兹

.cn/tushuguan/view.asp?u=newstsg/06/8zjf89324.html查看: 5128|回复: 7
转贴:音箱喇叭频率的分段
本帖最后由 szgdchina 于
16:55 编辑
一直不太清楚喇叭的分布频率是怎么回事,找到了这篇文章,觉得比较清楚的论述了喇叭分频的概念,供大家讨论参考:
高、中、低各频段量感的分布与控制力 这个项目很容易了解,但也很容易产生文字传达上的误解。 怎么说呢? 大家都会说:这对喇叭的高音太强、低音太少。 这就是高、中、低频段的量感分布。 问题出于如果把从20Hz到20KHz的频宽只以三段来分的话,那必然会产生「不够精确」的混淆。 到底您的低音是指那里呢? 多低呢? 为了让形容的文字更精确,有必要把20Hz-20kHz的频宽加以细分。
照美国TAS与Stereophile的分法很简单,他们把高、中、低每段再细分三小段,也就是变成「较低的中频、中频、较高的中频」分法。 这种分法就像十二平均律一般,相当规律化。 不过用在中国人身上就产生了一些翻译上的小问题,如「较低的中频」我们称作「中低频」还是「低中频」? 那么较高的低频呢? 「高低频」吗? 对于中国人而言,老外这种分法恐怕行不通。 因此很早以前我便参考乐器的频宽,以及管弦乐团对声音的称呼,将20Hz-20KHz的频率分为极低频、低频、中低频、中频、中高频、高频、极高频等七段。 这七段的名词符合一般中国人的习惯称呼,而且易记,不会混淆。
1.极低频 从20Hz-40Hz这个八度我称为极低频。 这个频段内的乐器很少,大概只有低音提琴、低音巴松管、土巴号、管风琴、钢琴等乐器能够达到那么低的音域。 由于这段极低频并不是乐器的最美音域,因此作曲家们也很少将音符写得那么低。 除非是流行音乐以电子合成器刻意安排,否则极低频对于音响迷而言实在用处不大。 有些人误认一件事情,说虽然乐器的基音没有那么低,但是泛音可以低至基音以下。 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因为乐器的基音就是该音最低的音,音只会以二倍、三倍、四倍、五倍…等的往上爬高,而不会有往下的音。 这就像您将一根弦绷紧,弦的全长振动频率就是基音,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等弦长的振动就是泛音。 基音与泛音的相加就是乐器的音色。 换句话说,小提琴与长笛即使基音(音高)相同,音色也会有不同的表现。
2.低频 从40Hz-80Hz这段频率称为低频。 这个频段有什么乐器呢? 大鼓、低音提琴、大提琴、低音巴松管、巴松管、低音伸缩号、低音单簧管、土巴号、法国号等。 这个频段就是构成浑厚低频基础的大功臣。 通常,一般人会将这个频段误以为是极低频,因为它听起来实在已经很低了。 如果这个频段的量感太少,丰润澎湃的感觉一定没有;而且会导致中高频、高频的突出,使得声音失去平衡感,不耐久听。
3.中低频 从80Hz-160Hz之间,我称为中低频。 这个频段是台湾音响迷最头痛的一段,因为它是造成耳朵轰轰然的元凶。 为什么这个频段特别容易有峰值呢? 这与小房间的长、宽、高尺寸有关。 大部份的人为了去除这段恼人的峰值,费尽心力吸收这个频段,使耳朵不致于轰轰然。 可惜,当您耳朵听起来不致轰轰然时,下边的低频与上边的中频恐怕都已随着中低频的吸收而呈凹陷状态,而使得声音变瘦,缺乏丰润感。 更不幸的是大部份的人只因峰值消失而认为这种情形是对的。 这就是许多人家里声音不够丰润的原因之一。 这个频段中的乐器包括了刚才低频段中所提及的乐器。 对了,定音鼓与男低音也要加上去。
4.中频 从160Hz-1280Hz横跨三个八度(320Hz、640Hz、1280Hz)之间的频率我称为中频。 这个频段几乎把所有乐器、人声都包含进去了,所以是最重要的频段。 读者们对乐器音域的最大误解也发生在此处。 例如小提琴的大半音域都在这个频段,但一般人却误以为它很高;不要以为女高音音域很高,一般而言,她的最高音域也才在中频的上限而已。 从上面的描述中,您一定也了解这段中频在音响上是多么重要了。 只要这段频率凹陷,声音的表现马上变瘦了。 有时,这种瘦很容易被解释为「假的凝聚」。 我相信有非常多的音响迷都处于中频凹陷的情况而不自知。 这个频段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从二音路喇叭的分频点来分析。 一般二音路喇叭的分频点大多在2500Hz或3000Hz左右,也就是说,2500Hz以上由高音单体负责,2500Hz以下由中低音单体负责。 这2500Hz约莫是1280Hz的二倍,也就是说,为了怕中低音单体在中频极限处生太大的分频点失真,设计师们统统把分频点提高到中频上限的二倍处,如此一来,最完美的中频就可以由中低音单体发出。 如果这种说法无误,高音单体做什么用呢? 如果您曾经将耳朵贴近高音单体,您就听到一片「嘶嘶」的声,那就是大部份泛音所在。 如果没有高音单体发出嘶嘶的音,单用一个中低音单体来唱音乐,那必然是晦暗不堪的。 当然,如果是三音路设计的喇叭,这段中频绝大部份会被包含在中音单体中。
5.中高频 从1280Hz-2560Hz称为中高频。 这个频段有什么乐器呢? 小提琴约有四分之一的较高音域在此,中提琴的上限、长笛、单簧管、双簧管的高音域、短笛的一半较低音域、钹、三角铁等。 请注意,小喇叭并不在此频段域中。 其实中高频很容易辨认,只要弦乐群的高音域及木管的高音域都是中高频。 这个频段很多人都会误以为是高频,因此请您特别留意。
6.高频 从2560Hz-5120Hz这段频域,我称之为高频。 这段频域对于乐器演奏而言,已经是很少有机会涉入了。 因为除了小提琴的音域上限、钢琴、短笛高音域以外,其余乐器大多不会出现在这个频段中。 从喇叭的分频点中,我们可以发现到这段频域全部都出现在高音单体中。 如我前面所言,当您将耳朵靠近高音单体时,您所听到的不是乐器的声音,而是一片嘶嘶声。 从高音单体的表现中,可以再度证明高音单体几乎很少发出乐器或人声的基音,它只是发出基音的高倍泛音而已。
7.极高频 从5120Hz-20000Hz这么宽的频段,我称之为极高频。 各位可以从高频就已经很少有乐器出现的事实中,了解到极高频所容纳的尽是乐器与人声的泛音。 一般乐器的泛音大多是愈高处能量愈小,换句话说,高音单体要制造得很敏锐,能够清楚的再生非常细微的音。 从这里,发生了一件困扰喇叭单体制造的事情,那就是要如何两全其美? 什么是「两全」? 您有没有想过,假若一个高音单体为了清楚再生所有细微的泛音,不顾一切的设计成很小的电流就能推动振膜,那么同样由这个高音单体所负责的大能量高频与中频极可能就会时常处于失真的状态,因为这二个频段的能量要比极高频大太多了。 这也是目前市面上许多喇叭极高频很清楚,却容易流于刺耳的原因之一。
您还记不记得以前的Spentdor SP-1喇叭? 它是三音路设计,那三音路呢? 中低音单体、高音单体、超高音单体三路。 那个超高音单体负责13000Hz以上的频率。 我记得当时有许多人都「不解」,为什么SP-1有超高音单体,而声音却是那么的柔呢? 应该要很锐利才对呀! 现在我想您该了解了吧! SP-1设计着眼点在于使高音单体不会失真,而又能再生极高频。 这就是SP-1听起来很舒服,具有音乐性的原因之一。
了解了高、中、低频段的分段法之后,我们接着要讨论量感之外的「控制力」。 量感当然是指量的多寡,即是我们说的:高音比较多、低音比较少等。 而控制力通常多指「对低频段与高频段」的控制力。 有些器材低频松散,有些则具有弹性。 我们会说后者有低频的控制力。 有些器材能够抓得住高频,让它不会飙得耳朵难受,我们说它高频控制力佳。 请注意,各频段量感的多寡并不代表器材真正的好坏,器材之间量感多寡的相互搭配才是重要的。 而控制力的好坏就可以说是器材本身的优、劣。
好文章,值得收藏!
辛苦了 学习了 好东西
好文章感谢科普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好文章!值得一看。。。。。。。。。。。。。。。
这个没有那么硬性的标准
毕竟所谓的高频、低频、超高频、超低频、中频是相对的概念
人好像老了听觉半聋的时候上限都5k左右,那么对于听力不太好的老人来说,1k以上就是高频、5k就是超高。
对于无线电领域,所有的音频都叫做低频啊……
辛苦了 学习了 好东西
Powered by查看: 2911|回复: 2
刘汉盛:Daniel Hertz丹尼尔赫兹的M1喇叭声音吓死人!
在线时间 小时
阅读权限1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先来看看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在使用什么音箱?
没错,梅德韦杰夫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音响发烧友。
今天,我们就是要来鉴赏俄罗斯前总统使用的这款音箱:丹尼尔赫兹(Daniel Hertz)旗舰音箱M1。(上图左为俄罗斯现总统普京,右为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
这次Mark Levinson本人来台湾主持Daniel Hertz新产品发表会,我在星期六早上与他访谈,瞭解Deniel Hertz产品的一些设计。不过,说归说,如果没有真正听到让我吓到的声音,我也不相信Daniel Hertz的声音有那么好。
先说这对M1喇叭吧,那个中低音单体是12吋,要负责再生到2kHz的频率,这么大的喇叭能够再生到2kHz?真是惊人啊!底下那个是18吋低音单体,分频点设在80Hz。最上面那个是压缩式号较高音单体,音圈四吋。这三个单体都是Mark Levinson找人定做的。
M1喇叭后面的端子。
请注意,喇叭旁边那个亮晃晃的外圈并不是镀铬,而是用整块不鏽钢去磨成镜面的,就跟Tidal扩大机的面板一样,这样的作法很费工,也费钱。Mark Levinson说,因为这喇叭要用很久(不敢说一百年),所以一切都要用最好的。
这个18吋低音单体有多厉害?播放日本鬼太鼓时,那强烈的低频震波就好像我亲自去打鬼太鼓,您可以清楚看到到震波的威力,可以把胸口压得紧紧的。
请看清楚这个12吋中低音单体的悬边。这是经典的做法。
再来看看18吋低音单体的振膜跟悬边。
再来看M5单声道后级,这部后级是纯A类设计,但是温度却只是温温的。我问Mark Levinson怎么回事?他说这是他们特别的技术,总之不要怀疑,肯定是纯A类。每声道200瓦8欧姆。但是奇怪,为何一次要四部排开呢?
M1的灵敏度不是高达100dB吗?为何需要那么多每声道200瓦的后级呢?原来,M1需要的是第一瓦,那纯纯的一番榨第一瓦,其他都是补助的。那为何要四部呢?原来每支M1要二部M5来推,这二部M5一部负责推动中、高频,另一部负责推动低频,在M5的面板上也切换开关,而且内建主动式分音网路。
各位注意看,这部M5的切换开关切在哪裡?切在HP(High Pass)
这部M5则切在LPF(Low Pass Filter),中央是Bypass,就是当作正常扩大机来用的。
所以,每声道有一部扩大机负责推18吋低音,另一部负责驱动12吋中低音与号角高音,这样的设计可说是总体解决方案,你只要买全套就对了。
前级呢?前级在这里,前级的模样很简单,不过内部的音量控制器是最好的P&G。Mark说他们做了开关,比较过各种音量控制器,最后选定P&G。
怎么没有看到CD唱盘?不需要,因为马克说,最好的讯源就是用电脑来播放。什么?真的这样吗?真的,马克说他懂录音,在录音时音乐讯号本来就是用电脑来操控的。最好的讯源就苹果电脑加上数位流。听好,马克是杰出的录音师,他这样说一定是有道理的。所以,现场就是用苹果电脑播放数位流。声音怎么样?吓死人!
这部前级的设计概念跟Cello前级一样,坚持1M 欧姆。这是背面。
连接后级与喇叭线就是这四条细细的线。有必要用像小孩手臂一样粗的线吗?马克说他们做了实验,用好几种线材跟这组细线做切换比较,结果「没有一个人」能听出差异。所以,马克说,既然大家都听不出差异,就代表这四条线线非常好。
我听到了以前从未听过的声音,那Bill Elgart所打出的鼓声真会吓人一大跳,因为劲道与暂态反应太强了,太真实了,会让人从椅子上跳起来。其他打击乐器也一样真实,萨克斯风也真到不行。还有,小提琴声音也美极了。总之,太多太多惊讶,证明Mark Levinson真的是有料,他以行动证明他的设计理念。对了,这对M1喇叭是交给捷克著名的钢琴厂Petrof制造的。我告诉马克,我二十多年前就已经买Petrof钢琴了。他马上跟我握手,一切尽在不言中(白话文就是惺惺相惜啦,懂得Petrof钢琴的好)。
发表会中,我还问了Mark几个问题。为什么M1要采用号角高音?
Mark说M1采用的压缩驱动高音单体是特别定制品,采用号角高音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号角高音具备一般动圈高音单体的一切特性,但是一般动圈高音单体却没有号角高音的高效率。
再靠近一点观察,有关号角材质等一切与技术相关的问题,Mark都没有正面回答,所以大家也只能看图想像了。
Daniel Hertz到底是何来历?前面总编已经介绍过了,本站在今年八月音响展中也曾报导过,这就是传奇音响大师Mark Levinson东山再起的自创品牌。
Mark Levinson大师名号实在太响亮了。
Mark Levinson曾经是一手将Hi End音响推向高价精品的始作俑者,以他为名的音响品牌至今仍是顶级Hi End音响的第一把交椅。但是看尽音响产业起伏的Mark Levinson,如今心境似乎有180度的大转变,他一方面谦称Daniel Hertz只是一间小公司,另一方面却犀利直言现在的Hi End音响界充斥著满脑子只想著赚钱的厂家,真正为了音乐与音响而奉献心力的人已不多见。
他强调Daniel Hertz公司虽小,却是一间真正专注于重播品质的公司,他们重视的是音乐与音响技术,而不是一间行销导向的公司,所以未来大家可能不会看到太多媒体报导与广告宣传,甚至连音响展也不打算参加,因为与其将钱花在行销包装,他宁可将这些成本用来研发更好的技术与元件,推出更物有所值的产品。
Mark Levinson这次重新出击,恐怕是铁了心想要与现今Hi End音响主流趋势对抗,打算用声音表现一决胜负,对于与会者提出的技术性问题,他一概巧妙跳过,也不打算公佈产品的规格资料,完全不想让大家把焦点放在技术之上。他的看法是:如果声音对了,规格数据其实一点也不重要,如果声音有问题,规格数据才需要仔细研究。大师论点果然一针见血啊!
他以劳斯莱斯汽车为例,他们从来不谈规格马力,汽车迷也从来不在意劳斯莱斯的规格数据,因为大家都相信劳斯莱斯的品质与性能,知道当有需要时,劳斯莱斯可以与一切高级房车比美。Mark Levinson这次想要制造的,就是这样的产品。
Daniel Hertz目前的产品线包括前级、后级与喇叭,本来我想问Mark Levinson未来是否会推出数位讯源,不过不待我问,他就自己解答了。他直言CD讯源已经过时了,现在苹果电脑已经是数位录音的主流配备,用Mac播放音乐档案,当然是最接近录音室状态的理想作法。M6 1Megohms前级内建USB输入与DAC线路,直接接上Mac电脑就可使用。看来Mark Levinson已经帮大家省下一大笔钱,期待他会推出数位讯源的音响迷可以死心了。
说到USB连接电脑,难道Mark Levinson不怕电脑杂讯干扰吗?这是技术问题,大师显然不打算回答,他反问我,在现场播放的音乐中,我有听到任何问题吗?老实说,还真的挑不出毛病,这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吗?
Mark Levinson接著说,虽然现在市面上有许多高档USB导线,但是他用得却是一般印表机用的最普通USB线,有问题吗?没有。看来大师连线材的钱也帮我们省了!
早在2010年10月,本站就报导过Mark Levinson计画与高科技公司Intersil研发下一代D类扩大机,后来这项计画虽然因为Intersil经营不善而暂停,但是Mark Levinson并没有放弃。原来这项计画的真正详情并不只是D类扩大机,而是一项全新数位技术,可以利用数位运算技术,显著提升数位音乐档案的重播表现,即使对音质普通的档案(例如MP3档案)依然有效。重点是,这项技术不但可以运用在Hi End高价音响,也可以运用在手机之类的消费性电子产品中,未来市场与商机之庞大不可限量。
既然Mark Levinson要用Daniel Hertz的声音表现与其他顶尖音响一决胜负,那麽就让我们实际听听看全套Daniel Hertz的表现吧!事实上,音乐示范也才是Mark Levinson整场发表会的最重点。
近年潜心研究东方文化的Mark Levinson,第一首播放的就是中国古琴录音,现场播放音量不大,但是音乐却瞬间充斥整个空间,琴音厚实饱满,忠实呈现了古琴苍劲质朴的韵味,连琴弦共振的细微变化也清晰再现,散发著撼动人心的感染力。简单一曲,就完全展现Daniel Hertz真实自然的音质音色、细腻的描写能力,以及深入刻划器乐独奏情感张力的实力。
高传真蒲总站在右后方,拿著相机,准备拍照。他还带了音压计,准备量播放音乐时的音压。中央那个空位就是我坐的啦!
Mark Levinson开始解释他的企业三大愿景,一个是声音的愿景,一个是生意上的愿景,一个是品质的愿景。总之就是反对高价音响,以最合理的价格替消费者著想。看来这几年Mark修身养性,已经有佛心了。
Mark很注重播放音乐时的效果,自己没位置,还坐在地板上,也要求其他人坐下。
各位看到图右站著的那位听得张大嘴巴,因为太震撼了,那是大家都认识的刘永寿啊。根据蒲总用A加权音压计测过,音压可以大到109dB或110dB,如果在我的位置上测量,可能音压还会更高。您知道吗,那声波打在胸口是会黑青的,但是又心甘情愿被打,因为太舒服太震撼了。
Mark Levinson现年已经66岁了,不过行事作风依然潇洒,因为发表会挤满了人,所以他把椅子让给大家坐,播放音乐时,自己率性席地而坐,展现出大师不拘小节也不摆架子的一面。
重点是,Mark Levinson虽然不拘小节,但是对声音却绝对讲究。播放音乐时,他一定要求任何人不能站在喇叭旁边,说明理念时,遇到有人讲手机,他一定停下来静静等待手机讲完才继续进行(倒也没动怒就是)。感觉的得出来,他对于「音响的声音」与「环境的声音」都极度敏感,而这天赋异禀的「金耳朵」,正是他之所以在Hi End音响界扬名立万的真正关键。
或许大家不知道,每一支M1喇叭需要用掉20公斤的漆,因为不断打磨不断喷漆,那是捷克Petrof钢琴厂做的,就是依照钢琴的标淮,淮备让您用上100年。而完成一对M1箱体要耗时3个月。朋友啊!买到赚到了。
接下来他放了一段爵士萨克斯风独奏,乐手的名字没听清楚,不过Mark说次人士他的好朋友,这段演奏也是测试器乐独奏的绝佳录音,重播音量一样不大,但是听来非常均衡,乐器质感真实、细节丰富而且充满空气感。老实说,现场听感虽然不太大声,事实上实际音压并不小,只是一方面整体重播非常宽鬆,所以听起来没有压迫感。另一方面呢?这可能是整体相位已经达到非常完美一致的地步,所以即使音量很大,但是听感上却却不会觉得疲劳。如果全套Daniel Hertz可以做到后者的境界,那就非常厉害了!
Mark接下来又放了一段乡村音乐,通常用这类音乐测试音响事没啥挑战性的,但是我却注意到了录音中那空心钢弦吉他的演奏,高音清晰明快并不令人意外,但是低音弦既厚重饱满,速度又跟得上,这就不简单了。因为M1喇叭的中音单体有12吋(已经等于其他大型喇叭的低音单体了),低音单体有18吋,理论上速度很难做到很快,但是M1却没有速度重拖的迹象,厉害!
接著进入Mark音乐示范的高潮,他播放的是什么音乐呢?竟然是黑人R&B歌手雅瑟小子的歌曲!Mark选这首曲子是有原因的,他认为现代音响大多数无法完整重现音乐的动态与低频衝击力,这是他开发Daniel Hertz产品重点之一。
在示范雅瑟小子这首歌曲时,Mark用了两种音量播放,一种是适合一般家用的音量,听来其实已经颇为大声,而且低频衝击力已经非常过瘾了。
接下来Mark再将音量开大,他说这是接近一般录音室鑑听时的音量,这种听感该如何形容呢?以前我们说低频撼动裤管已经不稀奇了,因为此时不但裤管在颤抖,全身衣服都在震动,整个胸腔则好像被炸弹连续轰炸一般,真的快要得内伤了。
听完之后,根据高传真杂志蒲总编辑的音压计测量,最大音压高达109dB,这根本已经超过大多数家用喇叭的最大承受音压了,一般人在听到这种音压时,通常都淮备夺门而出,但是听这套系统时,我竟然毫无压迫难耐的感受,M1也表现的从容不迫。惊人的是,Mark告诉大家,刚刚这段重播大概只用了后级8瓦功率而已!!!
难道这就是Daniel Hertz前后级与M1喇叭的真正实力吗?让我们接著听下去......
接下来Mark要放的是日本太鼓,很显然就是为了示范M1与全套系统的低频衝击力。结果呢?Mark用了似乎比刚才更大的音量,几乎完整放完了全曲,也就是说,Mark让聆听室裡一票人在超大的音压下,持续听了好几分钟,如果是一般状态,此时应该已经有人身体不适、淮备要吐了,但是整段聆听下来,现场竟然没有半个人抱怨。
我听到了什么呢?那太鼓不只是很大声、震得人全身酥麻而已,除了速度很快,而且控制力绝佳,即使重播大鼓连击乐段,低频质感依然稳定不压缩,甚至连强弱差异也依然分明。我想,这才是Mark心目中音响系统应该具备的「动态」吧!
根据蒲总编辑的音压计,刚刚太鼓最大音压高达110dB,就算是录音室监听喇叭,恐怕也承受不了这种极大音压吧!Mark告诉大家,要稳定承受刚才的音压,喇叭的最大音压得要再往上加20dB的馀裕度,换句话说,M1的最大音压至少是130dB,当今Hi End或监听喇叭有哪对具备此等实力?我还没见过,恐怕只有PA喇叭有办法办到了吧......
知道M1喇叭的真正实力了吗?它不但效率超高(100dB),而且动态与音压超大,这是M1与其他高效率喇叭的最大不同之处,一般高效率喇叭是没办法重现这么强的动态与衝击力的,但是M1却同时具备了高效率与大动态喇叭的优点。从这个角度检视,M1真是独一无二的产品。
现场观察这只18吋超大低音单体,即使用超大音压播放如太鼓之类低频衝击超强的音乐,这只单体的振膜活塞运动幅度依然十分轻微,难怪速度可以跟得上中高音,而且即使大动态、大音压也不崩溃。
另一个问题是,既然M1的效率这么高,需求功率这么小,为何M5 Telikos后级需要做到200W大功率呢?
Mark的回答是,他希望M5 Telikos后级可以适用于任何音乐播放状态,最好是用家买了之后,可以永远不用再换机,所以他将功率一次给足,让用家无后顾之忧,不用担心日后搭配其他喇叭,M5 Telikos后级会有不够力的状况发生。
既然M1的效率已经这么高了,为何一次要用上四部M5 Telikos单声道后级驱动呢?
总编在前面已经说过了,答案是其中一对用来专门驱动那两只18吋低音单体,另一对则用来推高音号角与中音单体。M5 Telikos后级还设有分音切换,等于低音单体与中、高音单体之间,是以电子分音划分工作。
其实换个角度想想,这不就是用独立扩大机驱动低音单体,把那一对18吋低音单体,当做主动式超低音喇叭在使用吗!难怪这对18吋低音单体的速度可以这么快了。
M1的分音器还有何特殊之处?
哎呀,我又踩到Mark的「技术」地雷了,大师只能告诉我,分音器既是「科学」也是「艺术」,你没有办法从技术断定分音器是好是坏,唯有当声音对了的那一刻,才是分音器设计对的时候。
Mark使用的超细喇叭线也实在很神奇,看来像是廉价的红黑电线,而且为何要拉得如此紧绷呢?是因为线不够长,还是另有调音秘技,现场忘了问他......
最后谈谈M6 1Megohms前级吧,设计特点总编前面已经介绍的很清楚了,这里补充Mark在发表会提到的一些特点,他刻意把机器做得比较小,主要是要缩短讯号路径,降低杂讯干扰。此外输入阻抗做到1M欧姆,这是Mark在Cello时代就擅长的特点。
厉害的是,在没有音乐讯号输入的状态下,即使将音量开大,喇叭单体也丝毫没有嘶声与哼声,别忘了,M1是一对超高效率喇叭,任何从扩大机传来的嘶、哼声都会无所遁形,但是M6 1Megohms与M5 Telikos前后级竟然可以过关,不简单啊~~。
对了,M6 1Megohms前级还有另一个特点,那就是极度耐用,Mark说这部前级里面没有什麽会耗损老化的元件,P&G音量控制也是十分精密耐用的製品,足够让用家用上数十年而不坏,符合Mark买一次就不用再换机的理念。
许久没有在Hi End音响界幕前走跳的Mark Levinson,因为Daniel Hertz的推出而又再度活跃。Mark自信从容,从全球市场的热烈反应看来,Daniel Hertz势必再掀风潮!(影音峰荟,刘汉盛)
在线时间 小时
阅读权限20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寸专业KTV音箱有DAM DDS755JX、DAM DDS860JX、DAM DDS1000EX、DAM DDS670EX三款,也可以做家庭KTV音箱用,价格可以咨询泽驰国际(上海)有限公司,021-,官方网址
DAM DDS-755JX
音箱单元: 25CM 低音单元
& && && & 7.5CM 高音单元*2只
响应频率: 40~20000Hz
额定输入:250W
最大输入:450W(瞬间输入)
额定阻抗: 8Ω
音质:采用发烧级的高低音单元,通过仔细的调教,以最完美的声音,展现你无穷的力量和勇气.
设计:经典与时尚的完美印象
集三十余年只专注于卡拉ok的专业素养,秉承质量与信誉,结合中国特色,大师制作、浑然天成!
最新出来的新款10寸卡包音箱DAM DDS755JX
10寸卡包音箱DAM DDS860JX
10寸卡包音箱DAM DDS1000EX
10寸卡包音箱DAM DD670EX
在线时间 小时
阅读权限20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寸专业KTV音箱有DAM DDS755JX、DAM DDS860JX、DAM DDS1000EX、DAM DDS670EX三款,也可以做家庭KTV音箱用,价格可以咨询泽驰国际(上海)有限公司,021-,官方网址
DAM DDS-755JX
音箱单元: 25CM 低音单元
& && && & 7.5CM 高音单元*2只
响应频率: 40~20000Hz
额定输入:250W
最大输入:450W(瞬间输入)
额定阻抗: 8Ω
音质:采用发烧级的高低音单元,通过仔细的调教,以最完美的声音,展现你无穷的力量和勇气.
设计:经典与时尚的完美印象
集三十余年只专注于卡拉ok的专业素养,秉承质量与信誉,结合中国特色,大师制作、浑然天成!
最新出来的新款10寸卡包音箱DAM DDS755JX
10寸卡包音箱DAM DDS860JX
10寸卡包音箱DAM DDS1000EX
10寸卡包音箱DAM DD670EX
( 闽ICP备号-1 )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msenz Inc.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喇叭共振频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