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矮子上楼梯 步步高扳步步高'升

拿楼梯说事
拿楼梯说事
——我最欣赏的三个关于楼梯的比喻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语言表达手段,世界各民族的语言都习惯使用它,可能我们中国人尤甚。因为,中国人擅长形象思维,咱们祖先认知世界的一个核心观点就是“天人合一”,这“天人合一”思想用语言表达出来实际上就一个比喻系统。比如用莲花喻君子,牡丹喻富贵,兰花喻清幽,梅花喻傲骨、大山喻仁厚、流水喻智慧等等。在具体的语言表达中,许多比喻也都堪称言简意赅,微言大义,最典型的莫过于《庄子》里那些充满智慧和美感的比喻,《老子》里如果少了比喻,五千言读起来恐怕就会更加玄而又玄了。
今天在QQ空间里看的一篇文章中有一个关于楼梯的比喻,觉得很生动形象,并由此想起了其它几个关于楼梯的比喻,便略加整理,颇觉有趣。
拿楼梯说事,最拿手的是歇后语。歇后语由于是民间智慧结晶,所以虽然通俗易懂,但部分歇后语不免流于庸俗,尤其是有些拿残疾人作题材的。以楼梯为题材的歇后语有:瞎子上楼梯——不知道高低、拐子上楼梯——乱碰头、矮子上楼梯——步步高、爬楼梯跌跤——爬得越高摔得越重、老母猪爬楼梯——高攀、小孩儿爬楼梯——步步都是坎儿、小脚女人上楼梯——步步难、脚踏楼梯板——步步高升。成语中的楼梯题材就不一样了,既通俗易懂,又言辞优美。如:用“只听楼梯响,不见下楼人”比喻只是口头说说,没有实际行动;用“上楼去梯”比喻进行极其秘密的谋划或诱人上当;用“近水楼台先得月”比喻由于近便而获得优先的机会;用“山雨欲来风满楼”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情势:“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境界就更加高远了。
以上为此关于楼梯的比喻,各有优劣。在我的印象中,有三个关于楼梯的比喻,在我初次接触时即给我震撼。
一是今天在QQ空间里看见的:双手插在口袋里的人,是爬不上高楼梯的。它这么说比我们说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比直接说确定了目标后要付诸实际行动,比直接说成功来源于勤奋等好像都让人接受,而且意义更宽泛。
二是美国的一位慈善家所说:如果我们的梯子搭错了墙,我们就只有爬上墙顶,发现这个错误后,再爬下墙来,才能有资格从头再来。这个简短的比喻既表达了做事之前,先要判断清方向,否则就南辕北辙了,又揭示了只要是犯错误必然要付出代价,还说明了改正错误远比犯错误更难等多重道理。
三是于丹同志在百家讲坛上讲的:一人家住80楼,一天他满载回家而电梯坏了,就抖擞精神准备爬楼梯。等到20楼时觉包袱太重,就暂且搁置,等回头再取,而轻松上爬;又到40楼时很累了,就开始抱怨电梯、抱怨运气;就这样抱怨到60层,自觉抱怨无用,不如静静爬到家门;终于爬到家门时,却蓦然想起钥匙遗忘在20楼的包袱中。这个比喻说,人生如楼梯,先是蓬勃而生,以至而立入世,发现曾经的理想与期望难以在现实中承受,索性搁置,等日后再实现;就这样直至中年,疲蔽与怨气愈多;牢骚20年后,感到还是安度晚年吧;静静走到迟暮之时,回想人生,怅然若失,自己人生的梦想终究被遗忘在20岁的行囊中,从未打开。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步步高点读机怎么升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