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英雄大全天子令,英雄台词为什么发了后不显示

无论是“贼将早降可免一死。”还是“汝等小儿可敢杀我”,姜维青年得志的意气风发都表露无疑。

但这似乎又有些与他苦苦守护汉室的状态有些不符,然后觉醒那句台词很好地弥补了这点。

汉室衰亡几乎已成定局,我继承丞相遗志,知不可为而为之。

不过OL的阵亡台词是一个败笔,和诸葛亮的台词有些重复了。我还是更喜欢太阳神的“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

我不惧死亡,我愿为国鞠躬尽瘁。

但是我却失去了我应该守护的,这是何等的绝望

也许大智若愚的刘禅本身就是不想看见下属继续流血,但他并不知道,有些东西,是宁愿鲜血流尽也不愿失去的。

肛裂吓猴蹲的虽然是曹操手下的一员虎将,但是说实话他真心没有什么出彩的事迹,或许也是因为这个,才使得台词设计变得只为了配合技能。死亡台词或许和夏侯惇唯一一件值得称道的事迹相合:眼睛被流矢射中,肛裂君连眼睛带箭一起拔了出来,还把自己的眼睛吃了下去。

但是这个设计好吗?原来他的另一只眼睛也中箭了吗?

还不如来句:嗯啊!菊花。。。。中箭了。。。

也许有人会说,甄姬的台词完全出自洛神赋,虽说句句是经典,但也无出彩之处。

原本洛神赋就是曹植倾慕甄姬所写,带着的情感已然是十分真挚。其实要为女将设计台词本身就不易,甄姬的台词与技能的契合已经是难得的完美了。

倾国的凌波微步那种飘忽的意境很好地诠释了这个主要为闪的技能。洛神拿黑牌,倾国要黑牌,甄姬最怕红牌,红颜多薄命。

我一直觉得,甄姬阵亡时是最凄婉的,那句: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完全就是这个女子一生的写照。

张飞是一员猛将没错,演义中张飞是鲁莽悍勇没错。但是你也不能除了一句阉人张飞在此其他就是啊啊啊了啊。

这就是典型的为了技能设计台词产生的败笔之一,阵亡时那句实在是杀不动了一点也没有凄凉的感觉还莫名有些戳中笑点,你这是闹哪样啊喂。

要我说,这样还好一些!

”有吾张翼德在此!尔等纵有千万人马又如何?“

”二哥,三弟好想你。。。。

第一句是配合张飞在长坂坡吓退千军万马的事迹,而第二句则是阵亡台词,是配合演义中张飞的死因。见笑了。

也许有人要不满了。马超神设计?一共就一句全军出击就是神设计了?

其实要我完全主观,我会把马超放神设计第一,不为其他,就为马超的阵亡台词。

于是我又要被吐槽了,马超没有阵亡台词,只有渐行渐远的马蹄声。

这在我看来是真正的神设计!

作为一个一生戎马的将军,他话不多,他威仪凛然,像照顾爱人一样照顾自己的骏马。

历史上的马超死于疾病,但我更愿意想象这位将军是死在战场上的,他浴血冲杀,他万夫莫敌。他被黄沙迷住了双眼,他的身躯插满了毒箭,他再也无力稳居马背之上。他掉了下来,视线渐渐模糊。与主人一般骁勇的马儿仍然奋力地奔向远方。

渐行渐远地马蹄声与生命一起消逝

要是历史上的司马懿真是这样,早就被曹操满门抄斩尸骨无存了。司马懿本身就是一个隐忍的阴谋家的代表人物,我不知道设计者是以为何种心态设计的这样一个司马懿,那句出来混早晚要还更是可笑。

莫非是嘉嘉万年受专门设计出一个鬼畜攻来配合?

沉默寡言,不以真面目示人。有人说她其丑无比,有人说她貌美如花。她是一个奇女子,她的夫君是一个绝世的奇才,她辅佐他,辅助那个违逆天命,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男人。即使对手的上天,我也坚定地站在你身后。

她没有开过口,唯一的一次还是在最后一刻念着他的名字。

大姨妈魏延,他会怕你 妈

吸血卫生巾,谁敢杀我。。。。啊!

首先把魏延设计成一个吸血鬼我就十分无语,魏延说实话是一个大将之才的人,可以说是智勇双全。虽然演义是黑了他,但是也不至于把人黑成卫生巾吧。

不不不,我不是高级黑,我真的不是。

虽然绿巨蜥同学号称八废,但我觉得他的台词与插画都是很不错。

历战之躯,为国鞠躬尽瘁。

我绝不会倒下,还不够。

好吧,其实楼主一直在以很严肃的心态写神设计,但是写到这里我自己都邪恶地笑了。。。

还不够!不会倒下。。。。咩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第一次听到周瑜英姿时我就凌乱了。

也许是配音的问题,我当时就有一种呼这熊孩子的脸的冲动。

挣扎吧,在血和暗(仇与恨)的深渊(地狱)中吧。

我无奈了,这孩子不光熊,还中二。

阵亡台词还算可以,但是也不出彩,那句话说实话就是在黑嘟嘟

少年得志,必定气宇轩昂。

我若怕你,非孙伯符也。

江东子弟!何惧于天下!

这时的他意气风发,皇图霸业似乎唾手可得。

父亲在上,魂佑江东!公瑾在旁,智定天下!

这时的他日渐成熟,已有帝王之相。

然而自古红颜多薄命,英雄皆气短。

一次刺杀,带走了君临天下的梦。皇图霸业,转眼空。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为何我得此助臂,天意却要弄人。

我贾文和不是这么给你黑的。

贾诩深谙生存之道,在乱世中奇谋百出却又能够全身而退的人着实数不出几个,贾诩可以说是成功的典范。然而三国杀OL台词中仅仅突出了冷酷的毒士这一点。

乱世求生,那么低调是必须的,贾诩的技能帷幕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然而就连帷幕的台词都是如此低调。而且贾诩也是中二小王子,和嘟嘟真心有一拼。盛大你节操呢?

就连阵亡台词我也不满意,那完全是在配合完杀台词,我个人认为,能够带着家人一起在乱世中求存的贾诩,即使在最后一刻应该还是在考虑家人,我设计了一句:

夫人...文和有最后一计...

自古英雄,无非是为霸业苦,为美人怒,为忠义死。

汝本是乡野一蛮横村夫,杀人后提其首级过闹市,凶狠霸道无人敢当。

汝本该被官府擒拿,没有水泊梁山可以去,只能饮恨于官兵的围追堵截之下,蹉叹天道不公。

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是绝世枭雄,他可以负天下,屠万人。

于是你看到了你的主人。

看我三步之内,取你小命!

他赞叹你的勇猛,称你为古之恶来。

你一人独守辕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你浴血奋战,睥睨着眼前可笑的背叛者。

“他们不行的。有我在。”

你看见了他还在看你,而这时你的背后已经被狠狠地刺穿了。

我本是女子身,奈何江东无人,只好挺身而出。

我本应淡妆浓抹,却因家国大事,只能执剑上马。

你们并不知道那并非谦逊,那是身为女儿家的矜持。

你们不知道为什么牌不是万能的,但是没牌却又万万不能。那是女儿家最后一块遮羞布,如何能够失去?

我还是太连清了,连青到我为了能够联营,不惜牺牲身边的战友。

我还是太连清了,挂念着白衣渡江的他,夜夜难以成眠。

下一次,能否将我藏在你的白衣下,带我去看那一片天空。

喂!!!这段好像有什么奇怪的东西混进来了啊!

嘛嘛,楼主也跟风黑一下连青嘛。

高贵的名门,总是不缺霸气与傲气。

大汉天下,已半入我手。

天下已任我纵横,我能不自傲,能不飞扬跋涉?

你们都是逆贼,正确的只有我,普天之下,已被我袁术一手掌握。

奈何最终你还是差了一步,你奢侈荒淫,横征暴敛,不知当你视百姓为草芥时,已经为国运所弃。

我坐拥百万大军,帐内谋士无数,我家族四世三公,登基立业不过是信手拈来。

这天下还有谁是我袁绍的敌手?

直到死时,你还不知道自己是为何而败,只道是天意弄人。

袁家兄弟台词设计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反差。使用技能时的飞扬跋扈与阵亡时的惨烈不甘,而且与历史上袁家兄弟的德行极为吻合,堪称是上上之作

对于刘禅吧友们有诸多争议。我个人觉得刘禅的我爸爸是刘备和之后不装疯卖傻岂能安然无恙呼应的非常好,无论是毫无志气的打打杀杀多没意思还是怂爆的这可如何是好啊都是在为觉醒时的那么一下做准备。

但是这个设计还是失败了。为什么呢?因为已经有了反差,但是觉醒后台词却没有变。阿斗还是那个阿斗,之前的犀利眼神似乎只是昙花一现。

个人觉得阿斗觉醒之后应该更换所有台词:

享乐:如今时机已成熟,他们再难伤我分毫。

放权:伯约,有你辅佐,乃是我大汉之幸

阵亡:此间乐...不思蜀(渐低的落寞语气)

我本是卧龙岗上一闲散。

三个诸葛亮的设计都可以说是佳作。虽然我觉得神诸葛和老诸葛的台词应该互换不少,但这点瑕疵并不能掩饰他们炫目的光辉。

即使是老谋深算的丞相也有意气风发的青年时节,遇明君,居高位,他的智谋可以最大程度地展示。

此火可助我军大获全胜。

那时的他运筹帷幄,笑看天下英雄,国运气数尽在掌握。

时至中年,蜀国渐渐陷入危机,他尽心尽力,他不惜用最毒的计,甚至强行逆天改命。

他的计谋无懈可击,唯独害怕天罚。

那时的他鞠躬尽瘁,只为了那个三顾茅庐换来的承诺。

英雄亦有暮年,曾经的翩翩少年已两鬓斑白。

他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死诸葛吓退活仲达,他被托孤于白帝城,他用空城计留下千古绝唱。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时的他已经知道自己无法在起星辰之力,他只能默默地夜观天象,却又明白知天易逆天难。

最后的七星灯被魏延踢翻,老迈的丞相已经无力知天下之大事。

我本是卧龙岗上一闲散。

月英,前面有片鲜艳的花田,早年我听闻一大师说,此花名叫曼珠沙华,来,为夫牵你去看。

徐菊长&大小乔

我要吐槽我必须要吐槽,自从我听到这货的台词后我急得了不吐槽菊长就会死的病。

截其源断其粮,贼可擒也。

这句多么好!多么有大将之风。

好,看在之前一句的份上我忍了。

一顿不吃饿得慌......

我饿NMLGB,你是来卖萌的吧!你怎么可以这么萌,我接受唔到咯。

再说说大小乔,你敢不黑她们吗?怎么说也是大家闺秀,能不能别那么放荡,小乔还好点,只是一副当人是凯子的摸样。大桥就不得了了啊,香香每盘睡一个人都被说是万人骑你大乔条件满足一回合让七个人休息啊,而且不分男女老少有来有给啊。公瑾会哭的,伯符会哭的。

什么。。。你说昨晚伯符又去公瑾的房间一夜未归...

第一次听见曹丕的台词时,是:给我翻过来!

当时楼主和舍友一起无节操地对视了一眼,然后一起猥琐地笑了。

我们宿舍还玩起了曹丕体:

给我翻过来!-也好...

给我翻过啦!-尽管来吧!

给我翻过来!-我绝不会倒下!

把曹丕放在第一神设计,一定会引起很多争议,因为很多朋友都认为把游戏的事物带进台词的设计均为失败。

但是楼主还是想说,曹丕的台词真的很棒。

他是魏文帝。千秋万载,一统江山的魏文帝。

他想叫你去乡下种田你就得去,想叫你去西伯利亚搬砖你就要搬。

他抢甄姬,夺皇位,猜忌自己的亲兄弟,逼他在殿上七步成诗。他刨人祖坟。

狞笑着说 管杀还管埋。

但是为什么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临死前轻唤着那个被他深深伤害过的弟弟的名字。

简单地说,就是哆啦a梦中,如果胖虎做了一件好事,大家就会觉得他特别好,要是静香做了一件坏事,大家就会觉得她特别坏。

还可以引申为看见学校里有名的不良少年在雨中抱着被遗弃的流浪小猫为他遮风挡雨的情景,印象分立刻提升100.

曹丕的设计成功之处就在于此 。

就是如此跋涉,如何狠毒的一位君王 在最后一刻

他轻轻地,温柔地唤着他的名字离去。

我去你妹的你的牌太多了

我去你妹的将军这些都给人家好不好

我去你妹的楼主太监那么久不守信用。

好吧,注意最后一条,就别喷楼主了。

最后为大家带来神设计TOP1之荀彧。近日楼主会再开一武将台词重做贴,敬请期待

完美的不只是台词,还有契合度---荀彧

驱虎吞狼。借你之手,与他一搏。

即使是在用此毒计之时,他亦是淡定如斯,温文尔雅。

他生性如此,他真的不喜欢这样,但是为国,他可以牺牲一切。

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

轻身为国,为政务呕心沥血,他没有陷阵的龙胆,没有无双的武艺,但他在国家社稷上奋战。

若是君要臣死,若是臣的死能够平朝政,安君心。

一如从前,我眼中的事物并未变过。

  在三国这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有人选择隐居避世,有人选择宦海沉浮,无论哪种选择,都不能逃过历史的评说。当然还有一种人,满腹才华却不能遇到良人好好施展,忠心为主主却不知,空留满心的遗憾。三国中就有一个这样典型的人,他叫沮授。据说沮授的才华就是诸葛亮加上荀彧都比不上,但是却未能遇到一个明主将他的才能好好运用,以至于在历史上都留下相当多的遗憾。

  史料记载,沮授他“少有大志,善于谋略”一开始是韩馥的别驾,在后来袁绍攻打冀州的时候,韩馥准备将冀州送给袁绍,沮授罗列了数条理由说冀州可保,不必送人,但是韩馥没有听从他的意见,让沮授很伤心遗憾。等到后来袁绍占据冀州,辟沮授为从事,听到袁绍立志将尽自己的力量和生命来振兴汉室,恢复刘汉天下的一番话,但是苦于没有像管仲、范蠡一样的人辅佐自己,于是想要邀请沮授一起同心协力,共同使国家安定时,沮授听完后大为感动,于是说出了自己对于当前局势分析,并将袁绍需要做的事一一罗列了出来。袁绍听完后大喜,当即任沮授为监军、奋威将军。就这样,沮授追随袁绍,为他出谋划策,取得了相当多的收获。比较著名的是沮授五策。

  沮授首先根据袁绍的优势:二十岁左右就开始为官,扬名天下,董卓乱政,袁绍首先举起反抗的大旗,董卓畏惧让天下人刮目相看,现在又拥有富饶的冀州,可谓是威震四方;再者袁绍作为四世三公,有雄厚的家底,诛杀阉宦,对抗董卓这样的忠义之行更是得到了天下人的支持,所以一统天下在袁绍这里是可行。

  其次,沮授为袁绍规划好了发展方向,第一步是占领青州;第二步是击垮组织松散的农民起义,这样一来张燕就不足为惧;第三步,是夺下青州后,公孙瓒独木难支,幽州就可以很轻松的被拿下;第四步是由于夺取了四州之地,实力强大了,英勇善战的匈奴必定会追随,则袁绍的军队必定会更加强大;第五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占领四州之地后,广泛的招揽贤才、训练士兵,然后将汉献帝重新迎回洛阳,恢复宗庙,挟天子以令诸侯,最后达到谁都不能够与我们争锋的目标。

  袁绍悉数听取了袁绍的前四步,并且很快就取得了沮授所预想的那个目标,但是第五步,袁绍却未能实行,也是这关键的第五步使袁绍满盘皆输。我们不说仅仅是因为这一个原因而造成袁绍的失败,但是若袁绍听从了沮授的意见,我相信结局一定不会是现在这样。为什么绍一定要迎回汉献帝呢?因为在所有人眼里,袁绍都是举着正义的大旗才取得这样的成就的,更何况自己敏感的身份,一旦暴露了他想要反叛的念头,他就会被千夫所指,功亏一篑。结果袁绍没能听沮授的步骤进行下去,官渡之战后袁绍最终还是失败了。

  袁绍的失败不仅让沮授痛心,更让他失望,本以为跟了一个一心只想匡扶正义恢复汉室的明主,没想到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满足袁绍自己的私欲。沮授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用几步就帮袁绍将半壁江山拿下,但是却还是跟错了主,认错了伯乐。带着满心的遗憾,沮授选择不再相信谁,坚持自己最初的忠义之心,誓不投降曹操,最终被曹操杀害。沮授拒不投降时曹操说了这么一句话:对于沮授不只是可惜,更有一番相见恨晚的味道。可见沮授的才能足以让惋惜。

[沮授的故事]相关文章:

一杯毒酒鸩杀少帝刘辩,小说《三国演义》中是董卓的首席谋士,为董卓所亲信,大小事宜均与之参谋,堪称智囊。这位火烧洛阳的“大魔头”李儒在三国杀移动版中同样有着狡黠的面容,变态的台词,狠毒的技能。不过深究台词来说,却发现这些“阴毒狠辣”的评价都不过流于表面。毕竟不是生逢乱世,谁不愿意做一个扶大厦挽狂澜的济世人臣呢?

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李儒的阵亡台词真的值得深思。从小说《三国演义》中,李儒献计皆为妙计:挟天子以令诸侯、袁绍不可杀、擢用名流,以收人望、杀帝夺权等等。

正如李儒阵亡台词所说:“乱世之中,明主难求啊!如遇明主,大业必成……”如果李儒遇到的不是脑满肠肥的董卓,而是任人唯贤的曹操,会展现怎样的一个故事?不过历史并没有如果,只有我们这群后人无尽的遐想罢了……

有一些人竟然觉得蜀国国力衰败是姜维北伐的锅?姜维段谷之前,七战七捷,先后破郭淮,夏侯霸,王经,阵斩徐质,枭首魏敌几万,使曹魏二州具危。直到段谷之战,胡济失约导致大败,连胡济答应了,却可以不来,事后却没有受到处罚,此时说明姜维北伐,朝廷以及地方都是不支持的,可以说姜维一人苦苦支撑。

小智认为蜀国真正的国力衰弱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不修内政而导致的,后期蜀国灭亡小智觉得这几个才是真正原因:

一、没按姜维要求加上阳安关防御。

二、蒋舒投降献关,导致钟会长驱直入。

三、朝廷派廖化支援沓中姜维,张翼与董撅支援阳安关,这三位干脆在阴平耽搁一个月。

四、姜维退守剑阁,钟会无进展,商议退军。邓艾突然偷袭阴平,江油关守将马邈投降,给了邓艾补给。

五、诸葛瞻不听黄崇之言抢险而找邓艾打野团,最后被邓艾打个全军覆没。

六,譙周腐儒蛊惑刘禅投降,这时候别忘了镇守南中的霍戈与永安的闫宇已经率军勤王。

蜀国灭亡和姜维有什么军事原因呢?玩王者的时候队友四人挂机看你一人超神,然后直接投降你怎么玩?姜维的忠心小智不想多谈,但是身为军事一把手,身下将士自主权有多大?蜀国当时不北伐会更好吗?小智个人觉得一个弱国面对一个强国,如果不思进取,只会被吞并,顶多能喘息多些时间,只有不破不立,方能争得一丝生机!

“君臣甘屈膝,一子独悲伤。去矣西川事,雄哉北地王。损身酬烈祖,搔首泣穹苍。凛凛人如在,谁云汉已亡。”接着上面继续讨伐小胖子,先不说北伐是不是亡国重点,单自己的儿子自杀于自己父亲像前也没有唤回刘后主一丝反抗之心不是吗?

继续说北伐,举个差不多的例子,我国当时在井冈山不扩大根据地会有什么结果?假设占据一方之后固守不攻,休养生息,在历史上有没有成功的案例?

很不巧,一个都没有。例子一、秦灭巴蜀之战。例子二、东晋灭成汉之战。例子三、宋太祖灭后蜀之战。那边守边攻有没有成功的?有,刘邦就是其中一位。所以,不管诸葛亮也好、姜维也好,如果他们不北伐,固守不攻,蜀汉的结局也没有什么变化,而及时投降并且安乐一生的刘禅估计做了最聪明又最傻的一件事“投降”。

而刘禅唯一一个儿子也做了最聪明又最傻的一件事“自尽”,只不过一个苟全了性命,得到一世安生,后世唾骂。另一个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丢了性命,留下了气节和一身傲骨罢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杀英雄大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