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交响乐音乐最难是什么?交响乐还是?

享乐音乐论坛 - 为最强音质无损音乐而生!音乐发烧友们的美好家园。

您需要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亲爱的无损音乐发烧友,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1、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愿与您一起享受音乐,分享快乐!
2、享乐音乐网是免费公益性非盈利网站,旨在方便用户查找学习资料,交流听歌心得。
3、本主题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公开信息,由网友收集整理发布分享,仅限交流测试使用。
4、享乐音乐仅对作品介绍展示,不直接提供下载服务,其它相关方面信息需要您自行判断。
5、版权归唱片公司和歌手所有,如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送邮件通知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
6、如果你喜欢主题所述内容,请你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正版,交流测试资源不可用于商业用途。

来源:环球视野发布时间: 08:38:57

本文摘要:奥地利音乐家马勒〔1860—1911〉所作的《第三交响曲0小调》是世界上古典交响曲中最长的一曲。该曲创作于1895年到1898年的夏季,是讽刺与情感的特殊混合物。除全套管弦乐队外,还需要一名女低音、一个女声合唱团和一个男声合唱团,全部演奏需要1小时40分,仅第一乐章就需要30—36分钟。

奥地利音乐家马勒〔1860—1911〉所作的《第三交响曲0小调》是世界上古典交响曲中最长的一曲。该曲创作于1895年到1898年的夏季,是讽刺与情感的特殊混合物。除全套管弦乐队外,还需要一名女低音、一个女声合唱团和一个男声合唱团,全部演奏需要1小时40分,仅第一乐章就需要30—36分钟。

马勒说这部作品实际上是反映了整發世界,在这上面,人不过是一种乐器,宇宙本身用这件乐器在演奏。”马勒自称此作品为“怪物”,因为这部作品是出奇长的长篇剧作。

说说“古典音乐”伯恩斯坦告诉你:音乐到底是什么?

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古典音乐”的认识,推究起来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形:

一曰“严肃型”,即听起来严肃呆板、生涩难懂的音乐; 

二曰“器乐型”,凡是乐器(如小提琴、钢琴)“演奏”而非人声“演唱”的音乐; 

三曰“大部头型”,形制庞大、内容复杂、演奏时间超长的音乐; 

四曰“年代型”,年代久远、食古不化的音乐; 

五曰“年龄型”,老年人喜好听的音乐; 

六曰“安静型”,那种需要中规中矩、正襟危坐并且在不能发出任何响动的场所里听到的音乐;

以上六种情形,是人们对于“古典音乐”的普遍认识和感受。这其中,有些看法是正确的,但有些却需要稍加纠正。

首先,“古典音乐”的概念至今尚无全面的、准确的、权威的定论。当我们需要对这样一种音乐进行称呼时,只能使用一些含糊的、模棱两可的词语,譬如高雅音乐、严肃音乐、古典音乐……。首先是“高雅音乐”之称谓,其内涵缺乏准确性。要知道,许多“高雅音乐”其实最初都是来自于“并不高雅”的农夫村舍,如十八世纪法国宫廷最重要的音乐“小步舞曲”(也是古典交响曲第三乐章固定使用曲式)起源于法国乡村(即乡土气甚浓的“土风舞”)、十九世纪上流社会主打音乐“圆舞曲”最初是奥地利北部地区农民的舞蹈(即“兰德勒舞”),即便神圣庄严的教堂音乐,有些也带有下层社会粗俗的审美趣味(如“萨拉班德舞曲”具西班牙式的淫荡与色情);另一方面,从道义上讲,“高雅音乐”自诩“高雅”,则有鄙视其他音乐“低俗”之意,这种以强欺弱的做派,君子之风尽失,又何来“高雅”!至于“严肃音乐”之称谓,也颇值得推敲。试想,“严肃音乐”高高在上的架势,板起的严峻的面孔,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态度,岂能令人愉快——何况,并非所有的“严肃音乐”都真的那么“严肃”,以娱乐为目的的幽默滑稽的作品比比皆是(浪漫时期多乐章作品中的第三乐章通常采用“谐谑曲”,就是轻松活泼带有调侃意味的章节)。如此一来,惟独剩下“古典音乐”一词,尚有值得商榷完善之余地。

《牛津音乐大辞典》对“古典音乐”提供四个方面的说明:

㈠,大致指年间(即巴赫去世至贝多芬去世——本书作者注)创作的音乐,它包括古典交响曲和协奏曲的发展。㈡,具有规律性本质的音乐,明晰和平衡是其特点,在形式美和情感表达之间,相比之下更注重前者。㈢,一般认为具有持久的价值而非仅仅风靡一时的音乐。㈣,作为类称,其含义相对于轻音乐和通俗音乐。 

狭义的“古典音乐”概念,是指西方音乐史上有一个时期就叫做“古典时期”,以“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巨匠巴赫去世(1750年)到贝多芬去世(1828年)为标志,其音乐核心实质就是“平衡性”与“规律性”。所谓“平衡性”,就是由“巴洛克”时期复调音乐强调的“对比”(由于各声部之间互为模仿,相似度高,故只能通过对比的方式区分主次)转而“主调音乐”中各次要声部服从主要声部的“平衡”,从而达到理想的和谐状态。所谓“周期性”,即音乐的发展变化有规可循、有章可依,主要体现在旋律与曲式;广义的“古典音乐”,是指凡是有年头的、经过历史沉淀的、至今仍为人们所接受的音乐均为“古典音乐”。换言之,广义的“古典音乐”其实就是“经典音乐”之谓。 

“古典音乐”似乎总是与“通俗音乐”隔岸对峙的,其实音乐发展史上,随着社会环境及人的生活状态的改变,其对音乐形式与内容的追求也在不断地调整。那些当年“俗不可耐”的“流行音乐”,也许很多年后就“变”成“古典音乐”了(因为此时有更“俗不可耐”的音乐出现)。比如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舞曲音乐(圆舞曲、波尔卡等),在歌剧与交响乐大行其道的维也纳,只能算作是“流行音乐”,但在今天却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古典音乐”。必须指出,并不是所有的“麻雀”百年之后都能变成“凤凰”,“流行音乐”变“古典音乐”是有前提条件的,即必须具备音乐艺术的所有属性,经得起历史的摒弃并为人们所乐于接受。

“古典音乐”的属性是“乐器演奏”,乐器之外的其它声响都不能算作“纯音乐”。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乐器能够说“人话”,也就是说,演奏乐器无需语言与词语的帮助,“纯粹”只是“声音”而已,故曰“纯音乐”。“唱歌”则不然,任何一首歌曲都必须有歌词相伴,是旋律与歌词的结合(歌词本身并非音乐,乃文学也)。因此,“唱歌”不是“纯音乐”,而是音乐与文学的浑揉体。不过,这并不说明“唱歌”与“古典音乐”格格不入,只是它在“古典音乐”中的分量与比重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重。因此,当我们看见舞台上黑压压全都是拿着各种乐器的人的时候,应该意识到这是一场“古典音乐会”而非流行音乐的“演唱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典交响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