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最近突然火的音调越来越高的歌?

  《不忍面对的真相》:瞎子阿炳的故事

  中国有一首二胡曲子,名叫《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子曲调相当的委婉动听,用“绕梁三日”来形容这首曲子,绝对是恰如其分。众所周知,这首曲子的作曲人,是已故民间音乐家华彦钧,艺名叫作“瞎子阿炳”——一个如雷贯耳的大名。

  瞎子阿炳的眼睛,到底是怎么致残的?有一种说法是阿炳“遭受日寇的迫害”,因而被弄瞎了眼睛。然而,事实是这样的吗?

  我们在本文中,就通过史料,去探个究竟。

  先来听一听瞎子阿炳生前的朋友、无锡人阚献之的说法。

  不料想,阚献之的说法,令人大跌眼镜:阿炳的眼睛,是患梅毒致残的,并非出于日寇的迫害,相反,阿炳和当年侵占无锡的日军,关系似乎还不错。

  王亚法在其《我知道的瞎子阿炳》一文中,收录了阚献之的这篇回忆。现将原文中的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舅公(阚献之)最愿意给我讲故事,讲得最多的,要算瞎子阿炳的事。他说瞎子阿炳原名华均彦,因命中五运缺火,取小名叫阿炳……阿炳长大后,因交友不慎,染上梅毒和阿芙蓉癖。他的双眼也因梅毒而失明,从此人们叫他“瞎子阿炳”,他也乐意接受……

  可见,依据阚献之的说法,阿炳的失明,是因为感染了梅毒的缘故。

  ……(阚献之说)瞎子阿炳的人缘好,敌伪时期,汪伪搞清乡,一到黄昏,城门就关闭。守门的伪军喜欢听阿炳拉二胡,所以不管他多晚进城,只要听到他的胡琴声,卫兵就出来开门,让他进城……

  读到这里,我们进一步知道,依据阚献之的证言,阿炳不但没有受到日寇的什么迫害,而且还受到了日伪军的优待。

  梳理上述阚献之所言,我们可以总结出三个重要的事实:

  2.阿炳染上了梅毒,因此导致失明。

  3.阿炳和日伪军关系不错。

  在这里,有必要穿插一点医学常识:梅毒如果治疗不当,会导致眼睛失明。

  当然,阚献之的这份证言,只是“孤证”。还有没有别的证言呢?有。

  我们再来看看旧中国无锡老记者华钰麟的回忆。

  依据华钰麟的说法,阿炳这位谱写了《二泉映月》的民间音乐家,和侵华日军的关系似乎的确不错。

  华钰麟的记述摘录如下:

  ……在日寇侵占无锡期间,阿炳生活上的主要来源,是依靠在通运路(俗称马路上)和北塘一带旅社中卖唱所得。每晚要到十点钟左右才能进城回家,当时的城门在傍晚七点钟便要关闭,出入城门必须持日本宪兵队发出的特别通告证才得通行,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只要听到阿炳琴声,守城门的日本兵便会开一条门缝让阿炳进城,有时阿炳为日兵奏一二段乐曲作为答谢,用单弦拉出一些声音,阿炳随口说一句:“谢谢东洋先生!”

  华钰麟的这篇证言,收录在《无锡新周刊》2007年4月29日版。

  于是,我们从华钰麟的笔下,印证了一个事实:我们的民间音乐家阿炳,和侵华日军的关系,至少在表面上,似乎维持得相当不错。

  这还不算。我们再来看第三个证人、已故作家陆文夫的说法。陆文夫是瞎子阿炳的研究专家,他也认为:阿炳失明,是因为感染梅毒。

  《苏州》杂志2010年第2期,刊登了作家冬苗的一篇文章,名为《陆文夫一生的“阿炳情结”》。在这篇文章里,冬苗记录了已故作家陆文夫的采访结果:

  ……老陆(陆文夫)又专程去过无锡两趟,访问了崇安寺雷尊殿的左邻右舍,以及瞎子阿炳的熟人、朋友四五人……(陆文夫说)我能说,阿炳的眼睛不是被日本宪兵用硝镪水弄瞎的,而是嫖堂子,得了花柳病(梅毒发作)!我能说,阿炳爱**、抽**,败光了香火旺盛的雷尊殿,才弄得“赤脚地皮光”!我能说,阿炳好端端的当家道士不做,自甘堕落,偏要做讨饭叫花子似的流浪艺人!我能说,阿炳拉胡琴并非勤学苦练,只靠悟性,同一曲子,每次拉都不一样,任凭他即兴发挥!我能说,《二泉映月》并非阿炳创作,源出风月场中**和嫖客调情时,唱的淫曲《知心客》!尤其不能说,新中国成立前,阿炳靠一把叫花胡琴,马马虎虎还能混得下去;一解放,政府雷厉风行,严加禁毒,他抽了三十多年**,难以戒绝,烟瘾发作,又无经济来源,只得自行了断……

  于是,我们从这位阿炳研究专家陆文夫的口中,也可以印证以下几点:

  1.阿炳的失明,是感染性病的后果。

  2.阿炳爱**、爱抽**。

  而且从上文可知,陆文夫认为,《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雏形,竟然是一首江苏的民间“淫曲”。当然,这个有待考证,而且这个也与本文的主题无关,在此不深入探讨。

  不得不说,陆文夫的说法,正印证了前面阚献之的说法。

  我们再来看看无锡籍作家许墨林编写的《华彦钧(阿炳)年谱》。

  这份阿炳年谱,也记录了阿炳感染性病的内容:

  阿炳继承父业,成为雷尊殿当家。

  因生活失检,阿炳染上吸毒宿娼之恶习。

  导致经济入不敷出,双目先后失明。

  为生活所迫,开始走上街头,以卖艺为生。

  于是,我们从许墨林这份《华彦钧(阿炳)年谱》,也可以印证以下的说法:

  2.阿炳感染性病,因此导致双目失明。

  最后,我们来看一本由新星出版社出版、黑陶搜集整理的书《二泉映月:十六位亲见者回忆阿炳》。

  这本书收录了16位历史见证人的回忆,这些回忆都提到:阿炳失明,是因为感染性病。

  如果各位没有时间细读这本书,可以读一下作家老愚的书评文章《“民间艺人”与“人民艺术家”的距离有多远?》。

  综上所述,我们从阚献之、华钰麟、陆文夫、许墨林、黑陶等人互相印证的证言,似乎可以梳理和总结出以下的基本事实:

  2.阿炳染上梅毒,因此导致失明。

  3.阿炳和侵华日军的关系不错。

  当然,证明感染性病最权威的证据,是医院出具的验血报告,但是,历史研究毕竟与刑事侦查不同,对于历史,我们只能“无限接近事实”,而似乎很难百分之一百还原事实。阿炳的失明原因,虽然没有医学上的证据,但是,众多历史见证人的证言,其证明力应该说是足够的。

  由此,我们可知,某些音乐书籍中“《二泉映月》反映了民间音乐家阿炳在日寇铁蹄下的苦难人生”的这种说法,似乎是很难成立。阿炳这个人的人生悲剧,主要是因为其个人的原因,而不是因为日寇的迫害。事实上,阿炳得到了无锡日军的优待。

  当然,本文并非蓄意要为日寇平反。侵华日军在中国,的确杀过很多人,罪行罄竹难书,这个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是,阿炳的苦难,也的确与日寇无关,这是另外一回事。一码归一码。

  人世间一些事情的本来面目,有时候会令人很难堪。

“留声40年”音乐主题影像展

无数的优秀歌曲诞生、传播

  一位70后回忆道:

  从我记事起,就对广播有着特殊的感情,村里的广播作用很多,通知村民收缴费用、传达会议,甚至有时哪家牛羊走丢了,也会到广播里喊几声,偶尔也会播放一些歌曲,每当广播里放歌的时候,我都会驻足聆听,歌声如同春天的水在大地上流过,妙不可言。

1978年邓丽君《又见炊烟》

收录于邓丽君1978年

听到第一句歌词心就酥了

  @锤哥 :邓小姐有许多的经典,但是我最喜欢这首。好像扛着钉耙从农田归来的时候,我坐在田埂上,有一丝凉风吹来,我一仰脖子喝光了壶里的凉茶。 

使20世纪70年代末的歌坛

@逍遥 :没经历那个年代,总感觉那个年代单纯而美好。

电影《红牡丹》的主题歌

这首歌赞美了牡丹历经严寒

却仍将美丽带给人间的精神

被改编成了《五环之歌》

@精致的小猪佩奇:这首歌我听了二十年,我今年才二十二岁,因为我爸只会唱这一首歌,一唱就是二十多年。 

1981年罗大佑《光阴的故事》

  @沈hyyy:多么希望有一天突然惊醒,发现自己是在小学的一节课上睡着了, 现在经历的一切都是一场梦, 桌上满是你的口水。 你看着窗外的球场,一切都那么熟悉,一切还充满希望。

 1982年张明敏《我的中国心》

更让众多海外游子为此改变了选择

  @梦娜-Lisa :我是一名乡镇中学的英语老师兼班主任。201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80周年公祭日那天早上的英语课,我替换成了班会,给学生看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给他们讲解那些暴徒的恶行,带学生读《少年中国说》的最后一段。每个学生都热血沸腾,我们唱《精忠报国》,我们唱《我的中国心》,唱哭了全班。

歌曲用平和而热切的音调

期待明天会更好的美好心愿

  @颖空:高中时,每天下午上课前校园的每个角落都会响起这首歌,压抑的心情也在那一刻瞬间解脱,那段时间很辛苦也很美好,如今在一个平静的午后再听这首歌,居然有种想哭的冲动,突然就伤感了,这或许就是经典的力量所在吧。春风不解风情,吹动少年的心……

引领着一代年轻人不断追求摇滚

  @梵高先生:八零年代的味道,真好。

 1987年费翔《冬天里的一把火》

当年的“白马王子”是什么样?

  蓝米青灵1704:有谁一样是因为太冷了来听这首歌的!

1988年齐秦《大约在冬季》

那份依依难舍的复杂心情

  @迷彩小哥哥:五年前有个福建的战友,休息的时候经常给女朋友打电话,女朋友总会问你什么时候回家。 每次战友都会唱: 你问我何时回故里,我也轻声的问自己,不是在此时,不知在何时,我想大约会是在冬季。

  一位80后回忆道:80后的音乐启蒙基本都是从磁带开始的,那时候碟片还是非常奢侈的东西。为了能买到喜欢歌手的磁带,把妈妈给的零花钱偷偷存起来,放学后在音响店里买到自己偶像新出的磁带可以高兴好几天。那时,和拥有walkman的土豪同学一人一个耳机听歌的日子,好像在数字音乐盛行的今天已经成为了远古的记忆。

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在北京召开

激发了中国音乐人的创作热情

一首首以此为主题的作品

  @a_hasi :1990年,北京亚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如今,杭州申办2022年亚运会成功。三届亚运会,足见中国这30年的飞速发展。

1994年《春天的故事》

一幅改革开放的画卷徐徐展开

  @红尘掩面人:现在的生活这么幸福,作为一个90后,无论什么时候,绝不能忘了前辈们的奋斗。希望我们这一代,能给我们的国家争光,不辜负前辈们的寄托。

1995年老狼《同桌的你》

从此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

歌声中那些沉在心底的种种

  @Markin :毕业20年了,同桌的你,过得还好吗?

1996年任贤齐《心太软》

在1997年传遍了大江南北

唱的也是很常见的一种爱情心态

却触动了城市男女最柔软的心底 

  @晚秋的诱惑:1997年暑假,在收音机上第一次听到,感觉好听,立马录了下来。暑假后就来郑州上学了,在军训后的第一次班会上 ,我唱了心太软,然后,校园广播站也经常放这歌。 

1999年《常回家看看》

意在劝诫忙碌奔波的人们

不要忘记操劳一生的父母

  @MrAlright:腊月二十八春运的火车上,车厢里突然放起这首歌,嘈杂的列车上顿时安静了,好多人眼眶都湿了。

  一位90后回忆道:

  我们这一代的留声记忆,不仅仅是曲风的转变,还有设备的普及迭代,从播放磁带的随身听,到当年流行的便携式CD机,再到黑白屏幕的MP3播放器……承载着我们独特音乐回忆的载体,也伴随着成长的脚步悄然变化。不同于早先大家乐于将录音机公放,只要掏出耳机戴上,就可以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专注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如今,一个手机就可以涵盖包括听音乐在内的各种功能,偶尔翻到磁带、MP3这些“文物”,满眼浮现出的都是自己的青春。

2000年周传雄《黄昏》

音乐网站、街头音响……

便以不可抵挡之势被播放传唱

立刻将回忆倒带…… 

  @闲词主人:对这首歌一直有特别的感觉。那时候大街小巷都在循环播放它,年幼的自己正在从所在的城市,穿越到另一个城市的海边,阴沉的海风,涌动的波涛,黑色的沙滩,记忆的童年。

2001年周杰伦《双截棍》

曾让人有闻所未闻的错愕

也很难将这首歌完整流畅地唱完

“快使用双截棍,哼哼哈兮”

华语说唱开始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

全新风格的华语流行音乐

  @我的她在夢裡:当年第一次听到这首歌之后,就爱了你十多年。

 2004年张栋梁《当你孤单你会想起谁》

让一首创作于九十年代的老歌

这首歌和《老鼠爱大米》

《别说我的眼泪你无所谓》

一起成为一波让“90后”

难以抵抗的“回忆杀” 

  @Kiva洁:在办公室听着听着就哭了,同事问我怎么回事,我说是被烟熏到眼睛……十多年了,陪伴我的那些伙伴你们在哪里?

在北京奥运会倒计时100天之际

这首歌由北京奥组委推出

一句亲切的“北京欢迎你”

张口就来的流行歌曲 

@天空里的星:十年过去了,好像还是昨天发生的一样。

  一位00后回忆道:

  我喜欢摇滚,我喜欢电音,我喜欢说唱,我喜欢民谣……音乐,这是关于成长、个性、多元的时代。每一首歌,每一句歌词,每一个歌手的名字都贴上了他们自己的标签。

唱出了多少逐梦者心中的酸楚

向世界表达着对于梦想的执着

歌词中充满着青春的热血 

  @慢在小牛:梦想最大的魅力,在于奋不顾身为更好的自己拼搏奋斗的经历和回忆,这些都是可以作为以后更强大自己的履历。

“跟着我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

左手右手慢动作重播……”

边唱边跳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用一首歌讲述自己成长的故事

也让青春的朝气一时间传遍街头巷尾

  @武华子99:旋律简单有节奏,配上朗朗上口的词,听一遍就很有青春向上的感觉。

2016年赵雷《成都》

一把吉他、一座城市、一首民谣

唤醒了多少人心中的回忆

   @青见time:高三这年,偶然间听了这首歌,就突然觉得他唱出了我心里的歌,高三这年经历了许多事,每次心情不好的时候,我都会一遍一遍的听成都,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每一次听都是一次心灵的洗涤。

2018年周笔畅《最美的期待》

“我拥抱着爱当从梦中醒来,

你执着地等待却不曾离开。”

这首歌火了2018年整整一年

歌声中有着阳光般的温暖与力量

   @天真且心:2018年就要结束了,2019年、2020年……我都怀着“最美的期待”,期待有更好的自己,也能遇到对的人。

40年的流行音符宛如时空隧道

这些旋律会一直陪伴着我们

让我们豁然开朗、继续前行

监制:陈凯星、何玲玲、钱彤

策划:商意盈、宋强、魏骅、焦旭锋

文案:张璇、魏一骏、程昊、宋立峰

好像网易云用户很迎合隔壁老樊,毕竟苦情的人特别多。。。我以前还会看看评论,现在是真没意思,都一个样

好像网易云用户很迎合隔壁老樊,毕竟苦情的人特别多。。。我以前还会看看评论,现在是真没意思,都一个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起风了和那首歌同时很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