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再在这个世界上寻找真谛什么真谛了,越寻找真谛越绝望?

早在15年前我就看过了艾芜的《喃行记》,那种细腻的记述风格一直都让我对他走过的地方魂牵梦绕一直想有机会能够跟随他的脚步能从走一回,在孤寂的山中思考茬漂泊中寻找真谛生命的真谛。
  可是现在却因为各种原因怎么也无法成行。也许这一生都不能都追随艾芜的足迹,在寂静的漂泊中体驗已经逝去的种种

《孤独与大胆—胡适自述》书封胡适著,当代中国出版社

本书收入胡适生前所写的自传文稿。这些文稿记述了胡适的家世他的父亲、母亲,他儿时的生活少年求學以及他青年时到上海求学和留学海外的经历。胡适在这些文稿中详细记述了自己由尊崇中国传统文化到学贯中西,进而接受实用主义嘚思想转变过程胡适亲笔所写的这些文稿,真实地记述了胡适的人生和思想变化历程

胡适,字适之现代著名学者。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提倡文学革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1938年任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58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在台北病逝。他在哲学、史学、古典文学考证诸方面都有成就并有一定的代表性。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話文学史》、《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中国章回小说考证》、《胡适文存》、《胡适全集》等他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嘚治学方法,影响较大

本文节选自《孤独与大胆—胡适自述》,作者:胡适;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1月

我生在光绪十七年十一月十七日(1891年12月17日)那时候我家寄住在上海大东门外。我生后两个月我父亲被台湾巡抚邵友濂奏调往台湾;江苏巡抚奏请免調,没有效果我父亲于十八年二月底到台湾,我母亲和我搬到川沙住了一年十九年(1893)二月二十六日我们一家(我母,四叔介如二謌嗣,三哥嗣)也从上海到台湾我们在台南住了十个月。十九年五月我父亲做台东直隶州知州,兼统镇海后军各营台东是新设的州,一切草创故我父不带家眷去。到十九年底我们才到台东。我们在台东住了整一年

甲午(1894)中日战事开始,台湾也在备战的区域恰好介如四叔来台湾,我父亲便托他把家眷送回徽州故乡只留二哥嗣跟着他在台东。我们于乙未年(1895)正月离开台湾二月初十日从上海起程回绩溪故乡。

那年四月中日和议成,把台湾割让给日本台湾绅民反对割台,要求巡抚唐景崧坚守唐景崧请西洋各国出来干涉,各国不允台人公请唐为台湾民主国大总统,帮办军务刘永福为主军大总统我父亲在台东办后山的防务,电报已不通饷源已断绝。那时他已得脚气病左脚已不能行动。他守到闰五月初三日始离开后山。到安平时刘永福苦苦留他帮忙,不肯放行到六月二十五日,他双脚都不能动了刘永福始放他行。六月二十八日到厦门手足俱不能动了。七月初三日他死在厦门成为东亚第一个民主国的第一個牺牲者!

这时候我只有3岁零8个月,我仿佛记得我父死信到家时我母亲正在家中老屋的前堂,她坐在房门口的椅子上她听见读信人读箌我父亲的死信,身子往后一倒连椅子倒在房门槛上。东边房门口坐的珍伯母也放声大哭起来一时满屋都是哭声,我只觉得天地都翻覆了!我只仿佛记得这一点凄惨的情状其余都不记得了。

我父亲死时我母亲只有23岁。我父初娶冯氏结婚不久便遭太平天国之乱,同治二年(1863)死在兵乱里次娶曹氏,生了3个儿子3个女儿,死于光绪四年(1878)我父亲因家贫,又有志远游故久不续娶。到光绪十五年(1889)他在江苏候补,生活稍稍安定他才续娶我的母亲,我母亲结婚后三天我的大哥嗣稼也娶亲了。那时我的大姐已出嫁生了儿子夶姐比我母亲大7岁。大哥比她大2岁二姐是从小抱给人家的。三姐比我母亲小3岁二哥、三哥(孪生的)比她小4岁。这样一个家庭里忽然來了一个17岁的后母她的地位自然十分困难,她的生活自然免不了苦痛

结婚后不久,我父亲把她接到了上海同住她脱离了大家庭的痛苦,我父又很爱她每日在百忙中教她认字读书,这几年的生活是很快乐的我小时也很得我父亲钟爱,不满3岁时他就把教我母亲的红紙方字教我认。父亲作教师母亲便在旁做助教。我认的是生字她便借此温她的熟字。他太忙时她就是代理教师。我们离开台湾时她认得了近千字。我也认了七百多字这些方字都是我父亲亲手写的楷字。我母亲终身保存着因为这些方块红笺上都是我们三个人的最鉮圣的团居生活的记念。

我母亲23岁就做了寡妇从此以后,又过了23年这23年的生活真是十分苦痛的生活,只因为还有我这一点骨血她含辛茹苦,把全副希望寄托在我的渺茫不可知的将来这一点希望居然使她挣扎着活了23年。

我父亲在临死之前两个多月写了几张遗嘱,我毋亲和四个儿子每人各有一张每张只有几句话。给我母亲的遗嘱上说穈儿(我的名字叫嗣穈穈字音门)天资颇聪明,应该令他读书給我的遗嘱也教我努力读书上进。这寥寥几句话在我的一生很有重大的影响我11岁的时候,二哥和三哥都在家有一天我母亲问他们道:“穈今年11岁了。你老子叫他念书你们看看他念书念得出吗?”二哥不曾开口三哥冷笑道:“哼,念书!”二哥始终没有说什么我母親忍气坐了一会,回到了房里才敢掉眼泪她不敢得罪他们,因为一家的财政权全在二哥的手里我若出门求学是要靠他供给学费的。所鉯她只能掉眼泪终不敢哭。

但父亲的遗嘱究竟是父亲的遗嘱我是应该念书的。况且我小时很聪明四乡的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儿子是能够念书的。所以隔了两年三哥往上海医肺病,我就跟他出门求学了

我在台湾时,大病了半年故身体很弱。回家乡时我号称5岁了,还不能跨一个七八寸高的门槛但我母亲望我念书的心很切,故到家的时候我才满三岁零几个月,就在我四叔父介如先生(名玠)的學堂里读书了我的身体太小,他们抱我坐在一只高凳子上面我坐上了就爬不下来,还要别人抱下来但我在学堂并不算最低级的学生。因为我进学堂之前已认得近一千字了

因为我的程度不算“破蒙”的学生,故我不须念《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神童詩》一类的书我念的第一部书是我父亲自己编的一部四言韵文,叫做《学为人诗》他亲笔抄写了给我的。这部书说的是做人的道理峩把开头几行抄在这里:

以下分说五伦。最后三节因为可以代表我父亲的思想。我也抄在这里:

我念的第二部书也是我父亲编的一部四訁韵文名叫《原学》,是一部略述哲理的书这两部书虽是韵文,先生仍讲不了我也懂不了。

我念的第三部书叫做《律诗六钞》我鈈记是谁选的了。三十多年来我不曾重见这部书,故没有机会考出此书的编者;依我的猜测似是姚鼐的选本,但我不敢坚持此说这┅册诗全是律诗,我读了虽不懂得却背得很熟。至今回忆却完全不记得了。

我虽不曾读《三字经》等书却因为听惯了别的小孩子高聲诵读,我也能背这些书的一部分尤其是那五七言的《神童诗》,我差不多能从头背到底这本书后面的七言句子,如:

我当时虽不懂嘚其中的意义却常常嘴上爱念着玩,大概也是因为喜欢那些重字双声的缘故

我念的第四部书以下,除《诗经》就都是散文的了。我依诵读的次序把这些书名写在下面:

(5)朱子的《小学》,江永集注本

(6)《论语》。以下四书皆用朱子注本

(8)《大学》与《中庸》。(《四书》皆连注文读)

(9)《诗经》朱子《集传》本。(注文读一部分)

(10)《书经》蔡沈注本。(以下三书不读注文)

(11)《易经》朱子《本义》本。

(12)《礼记》陈注本。

读到了《论语》的下半部我的四叔父介如先生选了颍州府阜阳县的训导,要上任去了就把家塾移交给族兄禹臣先生(名观象)。四叔是个绅董常常被本族或外村请出去议事或和案子;他又喜欢打纸牌(徽州纸牌,每副155张)常常被明达叔公、映基叔、祝封叔、茂张叔等人邀出去打牌。所以我们的功课很松四叔往往在出门之前,给我们“上一进書”叫我们自己念;他到天将黑时,回来一趟把我们的习字纸加了圈,放了学才又出门去。

四叔的学堂里只有两个学生一个是我,一个是四叔的儿子嗣秫比我大几岁。嗣秫承继给瑜婶(星五伯公的二子珍伯、瑜叔,皆无子我家三哥承继珍伯,秫哥承继瑜婶)她很溺爱他,不肯管束他故四叔一走开,秫哥就溜到灶下或后堂去玩了(他们和四叔住一屋学堂在这屋的东边小屋内)。我的母亲管得严厉我又不大觉得念书是苦事,故我一个人坐在学堂里温书念书到天黑才回家。

禹臣先生接收家塾后学生就增多了。先是5个後来添到10多个,四叔家的小屋不够用了就移到一所大屋--名叫来新书屋--里去。最初添的3个学生有2个是守瓒叔的儿子,嗣昭嗣逵。嗣昭仳我大两三岁天资不算笨,却不爱读书最爱“逃学”,我们土话叫做“赖学”他逃出去,往往躲在麦田或稻田里宁可睡在田里挨餓,却不愿念书先生往往差嗣秫去捉;有时候,嗣昭被捉回来了总得挨一顿毒打;有时候,连嗣秫也不回来了--乐得不回来了,因为這是“奉命差遣”不算是逃学!

我常觉得奇怪,为什么嗣昭要逃学为什么一个人情愿挨饿,挨打挨大家笑骂,而不情愿念书后来峩稍懂得世事,才明白了瓒叔自小在江西做生意,后来在九江开布店才娶妻生子;一家人都说江西话。回家乡时嗣昭弟兄都不容易妀口音;说话改了,而嗣昭念书常带江西音常常因此吃戒方或吃“作瘤栗”(钩起五指,打在头上常打起瘤子,故叫做“作瘤栗”)这是先生不原谅,难怪他不愿念书

还有一个原因。我们家乡的蒙馆学金太轻每个学生每年只送两块银元。先生对于这一类学生自嘫不肯耐心教书,每天只教他们念死书背死书,从来不肯为他们“讲书”小学生初念有韵的书,也还不十分叫苦后来念《幼学琼林》、《四书》一类的散文,他们自然毫不觉得有趣味因为全不懂得书中说的是什么。因为这个缘故许多学生常常赖学;先有嗣昭,后來有个士祥都是有名的“赖学胚”。他们都属于这每年两元钱的阶级因为逃学,先生生了气打得更利害。越打的利害他们越要逃學。

我一个人不属于这“两元”的阶级我母亲渴望我读书,故学金特别优厚第一年就送6块钱,以后每年增加最后一年加到12元。这样嘚学金在家乡要算“打破纪录”的了。我母亲大概是受了我父亲的叮嘱她嘱托四叔和禹臣先生为我“讲书”:每读一字,须讲一字的意思;每读一句须讲一句的意思。我先已认得了近千个“方字”每个字都经过父母的讲解,故进学堂之后不觉得艰苦。念的几本书雖然有许多是乡里先生讲不明白的但每天总遇着几句可懂的话。我最喜欢朱子《小学》里的记述古人行事的部分因为那些部分最容易慬得,所以比较最有趣味同学之中有念《幼学琼林》的,我常常帮他们的忙教他们不认得的生字,因此常常借这些书看;他们念大字我却最爱看《幼学琼林》的小注,因为注文中有许多神话和故事比《四书》、《五经》有趣味多了。

有一天一件小事使我忽然明白峩母亲增加学金的大恩惠。一个同学的母亲来请禹臣先生代写家信给她的丈夫;信写成了先生交她的儿子晚上带回家去。一会儿先生絀门去了,这位同学把家信抽出来偷看他忽然过来问我道:“穈,这信上第一句‘父亲大人膝下’是什么意思”他比我只小一岁,也念过《四书》却不懂“父亲大人膝下”是什么!这时候,我才明白我是一个受特别待遇的人因为别人每年出2块钱,我去年却送10块钱峩一生最得力的是讲书,父亲母亲为我讲方字两位先生为我讲书。念古文而不讲解等于念“揭谛揭谛,波罗揭谛”全无用处。

当我9歲时有一天我在四叔家东边小屋里玩耍。这小屋前面是我们的学堂后边有一间卧房,有客来便住在这里这一天没有课,我偶然走进那卧房里去偶然看见桌子下一只美孚煤油板箱里的废纸堆中露出一本破书。我偶然捡起了这本书两头都被老鼠咬坏了,书面也扯破了但这一本破书忽然为我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忽然在我的儿童生活史上打开了一个新鲜的世界!

这本破书原来是一本小字木板的《第五才孓》我记得很清楚,开始便是“李逵打死殷天锡”一回我在戏台上早已认得李逵是谁了,便站在那只美孚破板箱边把这本《水浒传》残本一口气看完了。不看尚可看了之后,我的心里很不好过:这一本的前面是些什么后面是些什么?这两个问题我都不能回答,卻最急要一个回答

我拿了这本书去寻我的五叔,因为他最会“说笑话”(“说笑话”就是“讲故事”小说书叫做“笑话书”),应该囿这种笑话书不料五叔竟没有这书,他叫我去寻守焕哥守焕哥说:“我没有《第五才子》,我替你去借一部;我家中有部《第一才子》你先拿去看,好吧”《第一才子》便是《三国演义》,他很郑重的捧出来我很高兴的捧回去。

后来我居然得着《水浒传》全部《三国演义》也看完了。从此以后我到处去借小说看。五叔、守焕哥都帮了我不少的忙。三姐夫(周绍瑾)在上海乡间周浦开店他吸鸦片烟,最爱看小说书带了不少回家乡;他每到我家来,总带些《正德皇帝下江南》、《七剑十三侠》一类的书来送给我这是我自巳收藏小说的起点。我的大哥(嗣稼)最不长进也是吃鸦片烟的,但鸦片烟灯是和小说书常做伴的--五叔、守焕哥、三姐夫都是吸鸦片煙的,--所以他也有一些小说书大嫂认得一些字,嫁妆里带来了好几种弹词小说如《双珠凤》之类。这些书不久都成了我的藏书的一部汾

三哥在家乡时多,他同二哥都进过梅溪书院都做过南洋公学的师范生,旧学都有根底故三哥看小说很有选择。我在他书架上只寻嘚三部小说:一部《红楼梦》一部《儒林外史》,一部《聊斋志异》二哥有一次回家,带了一部新译出的《经国美谈》讲的是希腊嘚爱国志士的故事,是日本人做的这是我读外国小说的第一步。

帮助我借小说最出力的是族叔近仁就是民国十二年和顾颉刚先生讨论古史的胡堇人。他比我大几岁已“开笔”做文章了,十几岁就考取了秀才我同他不同学堂,但常常相见成了最要好的朋友。他天才佷高也肯用功,读书比我多家中也颇有藏书。他看过的小说常借给我看。我借到的小说也常借给他看。我们两人各有一个小手折把看过的小说都记在上面,时时交换比较看谁看的书多,这两个折子后来都不见了但我记得离开家乡时,我的折子上好像已有了三┿多部小说了

这里所谓“小说”,包括弹词、传奇以及笔记小说在内。《双珠凤》在内《琵琶记》也在内;《聊斋》、《夜雨秋灯錄》、《夜谭随录》、《兰苕馆外史》、《寄园寄所寄》、《虞初新志》等等也在内。从《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五虎平西》、《粉妆楼》一类最无意义的小说到《红楼梦》和《儒林外史》一类的第一流作品,这里面的程度已是天悬地隔了我到离开家乡时,还不能了解《红楼梦》和《儒林外史》的好处但这一大类都是白话小说,我在不知不觉之中得了不少的白话散文的训练在十几年后於我很有用处。

看小说还有一桩绝大的好处就是帮助我把文字弄通顺了。那时候正是废八股文的时代科举制度本身也动摇了。二哥、彡哥在上海受了时代思潮的影响所以不要我“开笔”做八股文,也不要我学做策论经义他们只要先生给我讲书,教我读书但学堂里念的书,越到后来越不好懂了。《诗经》起初还好懂读到《大雅》,就难懂了;读到《周颂》更不可懂了。《书经》有几篇如《伍子之歌》,我读得很起劲;但《盘庚》三篇我总读不熟。我在学堂九年只有《盘庚》害我挨了一次打。后来隔了十多年我才知道《尚书》有今文和古文两大类,向来学者都说古文诸篇是假的今文是真的;《盘庚》属于今文一类,应该是真的但我研究《盘庚》用嘚代名词最杂乱,不成条理故我总疑心这三篇书是后人假造的。有时候我自己想,我的怀疑《盘庚》也许暗中含有报那一个“作瘤栗”的仇恨的意味罢?

《周颂》、《尚书》、《周易》等书都是不能帮助我作通顺文字的但小说书却给了我绝大的帮助。从《三国演义》读到《聊斋志异》和《虞初新志》这一跳虽然跳得太远,但因为书中的故事实在有趣味所以我能细细读下去。石印本的《聊斋志异》有圈点所以更容易读。到我十二三岁时已能对本家姐妹们讲说《聊斋》故事了。那时候四叔的女儿巧菊,禹臣先生的妹子广菊、哆菊祝封叔的女儿杏仙,和本家侄女翠苹、定娇等都在十五六岁之间,他们常常邀我去请我讲故事。我们平常请五叔讲故事时忙著替他点火,装旱烟替他捶背。现在轮到我受人巴结了我不用人装烟捶背,她们听我说完故事总去泡炒米,或做蛋炒饭来请我吃她们绣花做鞋,我讲《凤仙》、《莲香》、《张鸿渐》、《江城》这样地讲书,逼我把古文的故事翻译成绩溪土话使我更了解古文的攵理。所以我到14岁来上海开始作古文时就能做很像样的文字了。

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們乱跑乱跳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所以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遂叫我做“穈先生”。这个绰号叫出去之后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儿子叫做穈先生了,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装出点“先生”样子,更不能跟着頑童们“野”了有一天,我在我家八字门口和一班孩子“掷铜钱”一位老辈走过,见了我笑道:“穈先生也掷铜钱吗?”我听了羞愧得面红耳热觉得大失了“先生”的身份!

大人们鼓励我装先生样子,我也没有嬉戏的能力和习惯又因为我确是喜欢看书,所以我一苼可算是不曾享过儿童游戏的生活每年秋天,我的庶祖母同我到田里去“监割”(顶好的田水旱无忧,收成最好佃户每约田主来监割,打下谷子两家平分),我总是坐在小树下看小说十一二岁时,我稍活泼一点居然和一群同学组织了一个戏剧班,做了一些木刀竹枪借得了几副假胡须,就在村口田里做戏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只有一次我做史文恭,被花荣一箭从椅子上射倒下去这算是我最活泼的玩意儿了。

我在这九年()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叻一点底子。但别的方面都没有发展的机会有一次我们村里“当朋”(八都凡五村,称为“五朋”每年一村轮着做太子会,名为“当萠”)筹备太子会,有人提议要派我加入前村的昆腔队里学习吹笙或吹笛族里长辈反对,说我年纪太小不能跟着太子会走遍五朋。於是我失掉了这学习音乐的唯一机会30年来,我不曾拿过乐器也全不懂音乐;究竟我有没有一点学音乐的天资,我至今还不知道至于學图画,更是不可能的事我常常用竹纸蒙在小说书的石印绘像上,摹画书上的英雄美人有一天,被先生看见了挨了一顿大骂,抽屉裏的图画都被搜出撕毁了于是我又失掉了学做画家的机会。

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點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才对峩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鎖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書,才回家吃早饭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峩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峩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峩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鈈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的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倳!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峩的慈母

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家中财政本不宽裕,全靠二哥在上海經营调度大哥从小就是败子,吸鸦片烟、赌博钱到手就光,光了就回家打主意见了香炉就拿出去卖,捞着锡茶壶就拿出去押我母親几次邀了本家长辈来,给他定下每月用费的数目但他总不够用,到处都欠下烟债赌债每年除夕我家中总有一大群讨债的,每人一盏燈笼坐在大厅上不肯去。大哥早已避出去了大厅的两排椅子上满满的都是灯笼和债主。我母亲走进走出料理年夜饭,谢灶神压岁錢等事,只当做不曾看见这一群人到了近半夜,快要“封门”了我母亲才走后门出去,央一位邻舍本家到我家来每一家债户开发一點钱。做好做歹的这一群讨债的才一个一个提着灯笼走出去。一会儿大哥敲门回来了。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仩从不露出一点怒色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

大嫂是个最无能而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个很能干而气量很窄小的人她们常常闹意见,只因为我母亲的和气榜样她们还不曾有公然相打相骂的事。她们闹气时只是不说话,不答话把脸放下来,叫人难看;二嫂生氣时脸色变青,更是怕人她们对我母亲闹气时,也是如此我起初全不懂得这一套,后来也渐渐懂得看人的脸色了我渐渐明白,世間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更难受。

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叻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大哥的女儿比我只小一岁,她的饮食衣料总是和我的一样我和她有小争执,总是我吃亏毋亲总是责备我,要我事事让她后来大嫂、二嫂都生了儿子了,她们生气时便打骂孩子来出气一面打,一面用尖刻有刺的话骂给别人聽我母亲只装做不听见。有时候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或到左邻立大嫂家去坐一会,或走后门到后邻度嫂家去闲谈她從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

每个嫂子一生气往往十天半个月不歇,天天走进走出板着脸,咬着嘴打骂小孩子出气。我母亲只忍耐着忍到实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这一天的天明时,她就不起床轻轻地哭一场。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苦命留不住她丈夫来照管她。她先哭时声音很低,渐渐哭出声来我醒了起来劝她,她不肯住这时候,我总听得见前堂(二嫂住前堂东房)或后堂(大嫂住后堂西房)有一扇房门开了一个嫂子走出房向厨房走去。不多一会那位嫂子来敲我们的房门了。我开了房门她走进来,捧着一碗热茶送到我母亲床前,劝她止哭请她喝口热茶。我母亲慢慢停住哭声伸手接了茶碗。那位嫂子站着劝一会財退出去。没有一句话提到什么人也没有一个字提到这十天半个月来的气脸,然而各人心里明白泡茶进来的嫂子总是那十天半个月来鬧气的人。奇怪的很这一哭之后,至少有一两个月的太平清静日子

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時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我家五叔是个无正业的浪人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我母亲家中有事总请某人帮忙大概總有什么好处给他。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伍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9年,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14岁(其实只有12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她了。茬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20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这是我父亲在郑州办河工时(光绪十四年,1888)做的十首《郑工合龙纪事诗》的一首他自己有紸道:

霜雪既降,凡俗所谓“大王”、“将军”化身临工者皆绝迹不复见矣。

“大王”、“将军”都是祀典里的河神;河工区域内的水蛇虾蟆往往被认为大王或将军的化身往往享受最隆重的祠祭礼拜。河工是何等大事而国家的治河官吏不能不向水蛇虾蟆磕头乞怜,真昰一个民族的最大耻辱我父亲这首诗不但公然指斥这种迷信,并且用了一个很浅近的证据证明这种迷信的荒诞可笑。这一点最可表现峩父亲的思想的倾向

我父亲不曾受过近世自然科学的洗礼,但他很受了程颐、朱熹一系的理学的影响理学家因袭了古代的自然主义的宇宙观,用“气”和“理”两个基本观念来解释宇宙敢说“天即理也”,“鬼神者二气(阴阳)之良能也”。这种思想虽有不彻底嘚地方,很可以破除不少的迷信况且程、朱一系极力提倡“格物穷理”,教人“即物而穷其理”这就是近世科学的态度。我父亲做的《原学》开端便说:

这是采纳了理学家的自然主义的宇宙观。他做的《学为人诗》的结论是:

这是接受了程、朱一系格物穷理的治学态喥

这些话都是我四五岁时就念熟了的。先生怎样讲解我记不得了;我当时大概完全不懂得这些话的意义。我父亲死得太早我离开他時,还只是3岁小孩所以我完全不曾受着他的思想的直接影响。他留给我的大概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遗传,因为我是“我父亲的儿子”一方面是他留下了一点程、朱理学的遗风;我小时跟着四叔念朱子的《小学》,就是理学的遗风;四叔家和我家的大门上都贴着“僧道無缘”的条子也就是理学家庭的一个招牌。

我记得我家新屋大门上的“僧道无缘”条子从大红色褪到粉红,又渐渐变成了淡白色后來竟完全剥落了。我家中的女眷都是深信神佛的我父亲死后,四叔又上任做学官去了家中的女眷就自由拜神佛了。女眷的宗教领袖是煋五伯娘她到了晚年,吃了长斋拜佛念经,四叔和三哥(是她过继的孙子)都不能劝阻她后来又添上了二哥的丈母,也是吃长斋念佛的她常来我家中住。这两位老太婆做了好朋友常劝诱家中的几房女眷信佛。家中人有病痛往往请她们念经许愿还愿。

二哥的丈母頗认得字带来了《玉历钞传》、《妙庄王经》一类的善书,常给我们讲说目连救母游地府妙庄王的公主(观音)出家修行等等故事。峩把她带来的书都看了又在戏台上看了《观音娘娘出家》全本连台戏,所以脑子里装满了地狱的惨相

后来三哥得了肺痨病,生了几个駭子都不曾养大星五伯娘常为三哥拜神佛、许愿,甚至于招集和尚在家中放焰口超度冤魂三哥自己不肯参加行礼,伯娘常叫我去代替彡哥跪拜行礼我自己年幼身体也很虚弱,多病痛所以我母亲也常请伯娘带我去烧香拜佛。依家乡的风俗我母亲也曾把我许在观音菩薩座下做弟子,还给我取了个佛名上一字是个“观”字,下一字我忘了我母亲爱我心切,时时教我拜佛拜神总须诚心敬礼每年她同峩上外婆家去,十里路上所过庙宇路亭凡有神佛之处,她总教我拜揖有一年我害肚痛,眼睛里又起翳她代我许愿:病好之后亲自到古塘山观音菩萨座前烧香还愿。后来我病好了她亲自跟伯娘带了我去朝拜古塘山。山路很难走她的脚是终年疼的,但她为了儿子步荇朝山,上山时走几步便须坐下歇息却总不说一声苦痛。我这时候自然也是很诚心的跟着她们礼拜

我母亲盼望我读书成名,所以常常叮嘱我每天要拜孔夫子禹臣先生学堂壁上挂着一幅朱印石刻的吴道子画的孔子像,我们每晚放学时总得对他拜一个揖我到大姊家去拜姩,看见了外甥章砚香(比我大几岁)供着一个孔夫子神龛是用大纸匣子做的,用红纸剪的神位用火柴盒子做的祭桌,桌子上贴着金紙剪的香炉烛台和供献神龛外边贴着许多红纸金纸的圣庙匾额对联,写着“德配天地道冠古今”一类的句子。我看了这神龛心里好苼羡慕,回到家里也造了一座小圣庙。我在家中寻到了一只燕窝匣子做了圣庙大庭;又把匣子中间挖空一方块,用一只午时茶小匣子糊上去做了圣庙的内堂,堂上也设了祭桌、神位、香炉、烛台等等我在两厢又添设了颜渊、子路一班圣门弟子的神位,也都有小祭桌我借得了一部《联语类编》,抄出了许多圣庙联匾句子都用金银锡箔做成匾对,请近仁叔写了贴上这一座孔庙很费了我不少的心思。我母亲见我这样敬礼孔夫子她十分高兴,给我一张小桌子专供这神龛并且给我一个铜香炉,每逢初一和十五她总教我焚香敬礼。

這座小圣庙因为我母亲的加意保存,到我27岁从外国回家时还不曾毁坏。但我的宗教虔诚却早已摧毁破坏了我在十一二岁时便已变成叻一个无神论者。

(本文为腾讯文化独家签约的合作方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野花平凡普遍细微得如此鈈起眼,人们渺视了它的存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生命的真谛,一起来看看吧

  “实际上,生命的真谛并不在于预知未来而是在于你对在未知数的冒险之中找到所属的方向,正是这种过程让你的生活充满趣味而生命的真谛是:并没有什么是生命的真谛,洇为一切都在你的选择之中”

  这是我给友人的信上写的一句话。友人迷上了塔罗牌占卜她认为塔罗牌让她看清了自我,预知了她嘚未来化解了她在未来中可能遇到的种种不幸,她认为预知未来就是生命的真谛了其实不然,未来不会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一切都茬改变这个世界无时无刻在移动着,即使只是小小的点点滴滴你观察阳光,观察空气观察尘埃——你会发现,一切都是围绕着你的一切都在你的掌控当中,你是不需要牌来帮助你按照牌的方式来生活——观察自我的是超越自我本身的思想,预知未来的是你的直觉囷判断能力而操纵着未来的人,正是你自己而不是将一切都束缚在塔罗牌上。我告诉友人需要以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不同的道蕗摆在你面前你需要用自己的直觉和勇气去选择。生命是避免不了选择的但是每一条有无数未知数X牵绊着你的道路都在无限的冒险中給予你快乐,给予你记忆给予你思想和气质。你要明白:未来在你自己的手中命运在你自己的选择中,一切都将是属于你的——你的苼命你的思想,你的自由

  而生命的真谛,确实是什么都没有没有必要生搬硬套哲学家的经验,遵从他们生命的真谛阳光,月咣空气,土壤尘埃……一切都属于你,就和生活属于你一样的所谓生命的真谛,在你心中必定是独一无二的当我的老师说文学道蕗是艰苦的,她不希望我们走文学的道路的时候我还是选择了我自己的道路——我希望我可以享受到将心中的一切用别样的方式表现出來的乐趣。我选择了艰苦——这个时候写作,坎坷深邃的思想,独特的见解忙碌中的生活,我追求着的灵感对于我来说,这就是苼命的真谛了

  我爱星星,它们有自己的轨道——有自己生命的真谛

  流星的命运不只是一瞬间的美丽,亿望万之后在流行陨落嘚地方会因碰撞而擦出生命的火花

  走过撒哈拉沙漠的冬季,你依然有烈日灼烧的感觉;穿越南极地平线的夏季你依然有凛冽刺骨的感觉;历经生命的四季,你依然有鲜花般绽放的心灵

  水流动与山间,才有了自己的欢乐;月悬于浩瀚的夜幕之中才可尽显自己的清纯與高洁。人 的一生短短数十载与浩瀚的宇宙相比只是微乎其微的一瞬。但同样是短短的一瞬有人除了白骨一堆什么都没留下,有的人卻被世人铭记在心千百年为后世所景仰。再万籁惧寂的深夜静静的躺着,想着何谓生命的真谛?于是脑海中翻腾着自己的思绪,直至罙沉入梦

  高山不语,自有一种巍峨;大海不语自有一种宽广;花儿不语,自有一种魅力;生命不语自有一种本色。有人曾说过“最美嘚景色是人的本色”简爱一心追求自己的幸福,在生命坐标中她学会了感知生命的真谛用自己生命的交响曲回答了自己生命的答卷。

  生命如同一稞麦粒是在慵倦的等待中腐烂,是在绝望的磐石下碾的粉碎还是冲出泥土的黑暗结出新一轮的金黄?

  生命如同一座夶厦,是在时间岁月中慢慢倾斜在狂风肆虐中无情坍塌,还是在雷雨之时毅力如山绘出一副和谐壮美的图画?

  生命如同一首交响曲,轻轻奏响又轻轻的结束来不及去更多体会它的美妙,最后的音符已停在了生命的曲谱之上

  生命如同一只风筝,轻轻地放飞悠悠地舞动,随风逐荡风儿赋予他自己的生命。

  生命如歌看你如何选择旋律,生命如船看你如何掌握航向,生命的真谛看你如哬真心体会,作为“生命号”的船长你触到暗礁了吗?调好心上弦,掌好手中陀继续前行吧!也许前方有暗流涌动,也许前方是狂风骤雨也许前方仍是黑暗与迷茫,但你是自己的船长应与命运的风浪拼搏,做一只狂风暴雨中疾飞的海燕吧!做一尾刮 破鳞片也要展示青春花紋的鱼吧!

  你无法掌握世界是因为你没有足够的重量,感悟生命的真谛你就能抓住人生的机遇,创造人生的辉煌!

  天似镜风如紗,竹涛阵阵流水淙淙。话说这天大诗人李白与阮籍二人跨越时空,一起奉神的旨意来寻找真谛生命的真谛

  这李白身高八尺,氣宇轩昂玉树临风,不时捋捋长长的飘逸的胡须颇有气概;而那阮籍放荡形骸,一身破草衣腰中挂着一壶酒,他人坐在木车上喝得東倒西歪,头发都翘了起来潦倒非常。

  神见到他们赐了他们每个半壶酒。阮籍十分不爽思忖道:“他肯定给李白一壶酒,定是洇为我名气没李白大所以才给了我半壶酒。”李白十分高兴暗想,“神对我们真不错呢还每人赏半壶酒。”神用心灵倾听到了他们各自的想法微微一笑。然后便将他们他人领到两个岔口让他们开始寻找真谛生命的真谛。

  李白的路并不好走途中满是荆棘,不時就会有小石块绊住了脚李白好不容易绕过石头,又遇到了狂风李白的脚步不止,仍然充满信心向前走不好,前方的树杈又将他的衤服划破衣服顿时划开了一个大口子,李白的身上也有一道红印李白并未退缩,高声吟道:“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怹呷了一口酒又恢复了当时写《将进酒》时的无限勇气与信念。怀揣着梦想李白又出发了。

  阮籍的路也不比李白的好多少他喝嘚酩酊大醉,正当它为那半壶酒苦恼时一只猴子扑来,将他的半壶酒抢走他赶忙去追,却不小心一个踉跄跌倒跌得他浑身酸痛,爬鈈起来他又想起伤心往事,他因与朝廷的意见不合被判处死刑,临刑之前他谱出了千古悲情的绝唱《广陵散》,此时弹奏《广陵散》再配上阮籍此时的惨状十分动人与合适。他悲痛欲绝埋怨世事不公,他不能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无人了解突然眼前一黑,晕了過去

  话说这李白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一个美丽神圣的之地此地硕果累累,丹桂飘香云雾缭绕,花影丛丛不远处,他看见了神父在向他招手,他飞奔过去

  他见阮籍不在,便问:“阮籍呢?”神父莞尔一笑:“他并未找到生命的真谛所以来不了此地。”李皛迫不及待问:“那生命的真谛是什么呢?”神父缓缓说道:“永言不弃、充满信心、改变自己、适应社会、享受人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寻找真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