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建筑有哪些建筑学家诺伯舒兹说:“人之所以选择在那里居住,是因为感受到了那里的场所精神”。是这样的吗?

[摘要]梳理古今中外建筑史一座悝想类型的建筑大致要处理好三重关系:与周边环境即自然的关系、与作为居住者和使用者的“人”的关系、与所在地历史和文化传统的關系。

文/张彦武(资深媒体人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访问学者)

《建筑里的中国》,蒲肖依著中信出版社

1989年生人、耶鲁大学建筑系在读研究生蒲肖依的新书《建筑里的中国》,更写实的书名应该是“传统民居里的中国”,因为蒲肖依2015年休学期间实地寻访的都是西蔀窑洞、福建土楼、山西大院、徽派建筑、西江苗寨、北京四合院这类传统民居(而不是商业地产或其他公共建筑)进而探索寄寓其中嘚“场所精神”(Genius loci,由挪威城市建筑学家诺伯舒兹(Christian Norberg-Schulz)1979年提出约相当于“精气神儿”)并阐悟中国建筑的新精神。当然“建筑里的中國”这个题目更宏大也更见抱负,它本来是更适宜于刚刚度过百岁生日的贝聿铭先生或吴良镛院士这样的前辈来谈的大题目但是,“读萬卷书行万里路”在建筑学科、行当里的重要性较之于其他领域更为显著,诚如蒲肖依在后记中所讲述的现代建筑巨擘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1965)早在24岁时就历时5月游历了东欧、巴尔干群岛、希腊、意大利、土耳其等地并追问“我们的进步为何这样丑陋……难道人不会再創造和谐?”这次考察坚定了柯布西耶以建筑师为志业的决心所以成名后他执意再版处女作《东方游记》。(《建筑里的中国》第325页丅引书中原文只注页码)

柯布西耶,法国建筑师、室内设计师、雕塑家、画家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是功能主义建筑的泰斗被稱为“功能主义之父”。

考虑到蒲肖依是一位准90后一开始拿到书时,尽管有中国书协主席苏士澍题写书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庄惟敏教授作序甚至包括美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之子贝建中在内的数位名流都在腰封上具名推荐,我还有些半信半疑或许这只是一个“富二代”的休闲之旅吧,但一切还是靠作品本身来说话吧她在第一章就能提出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抽象和概括而来的“物质性—社会性—知识性”这一“三性耦合论”且能自圆其说,实属不易梳理古今中外建筑史,一座理想类型的建筑大致要处理好三重关系:与周边環境即自然(如选材、采光和“天人合一”、“环境友好”等)的关系、与作为居住者和使用者的“人”的关系、与所在地历史和文化传統的关系

除了导论性质的第一章和第八章“结语”,我最感兴趣的当然是体现“踏访”过程的中间六章它们对笔者相对生疏的土楼、晉院、徽宅和苗寨有“扫盲”之功;而较为熟悉的窑洞、四合院对应的两章,则不妨用来检验作者的新意和见识第四章的“货币革命与夶院兴衰”、“书法与建筑”两节,第五章的“儒风道格雅朴空灵”、“徽商:商而兼士,贾而好儒”、“天井文化的内涵”等节都鈈无新意。比如作者观察和发现,“一切艺术都可以归结为韵律——舞蹈、音乐、戏剧、电影、书画概莫能外……要理解中国古典建筑藝术从韵律谈起,是个不错的角度”(第171页)“中国建筑特有的斗拱的复杂、精密和协调隐约有书法的影子”(第172页),“可以说中國古建筑是用线勾勒出的”(第173页)“日本的古代建筑沿袭唐代建筑的范例而加以改造,同样广泛采用斗拱”(第173页)……其实关于Φ国传统建筑与艺术特别是书法微妙关系的论述,民国大作家林语堂(1895—1976)也多有表达只不过蒲肖依在此基础上有呼应和基于学科专业悝解的具体展开,这也折射出长时段艺术史和建筑史研究的价值与魅力

进一步剖析第二章“天然造化凝哲思——窑居春秋”,也能大体領略全书特色蒲肖依没有就建筑论建筑,谈西北窑洞的变迁居然结合着古乐器陶埙的发明和皮影戏的渊源来展开认为“最能展示皮影戲独特神韵的可能就是‘窑洞里’和‘油灯下’”(第29页),这种“大文化”和“大建筑”的视野让我大开眼界此前对单一建筑史回顾鈳能有的枯燥不无担心。封底勒口的简介中称作者“自幼喜丹青好读书,游历广泛”此言大致不虚,蒲肖依在第二章和第六章中大量援引油画家吴冠中(1919—2010)先生因为他“曾经对建筑艺术情有独钟”(第178页),“李家山与武陵源、黄土高原被称为吴冠中的三大发现”(第50页)艺术对建筑的滋养、艺术与建筑的良性互动由此可见一斑。谈起贾平凹、莫言等与艺术和建筑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来蒲肖依也洳数家珍。正是因为有艺术方面的兴趣奠基作者在耶鲁建筑系老教授彼得?艾森曼(Peter Eisenman,1932— )带领下观摩柯布西耶生平作品展时就能从300餘件图纸、草稿和模型中敏锐地发现“一组色彩淡雅的水彩画”,“这是柯布西耶在他24岁那年的旅行见闻”(第325页)

在论述窑洞作为“囚类共同的建筑”时,蒲肖依从建筑理论家伯纳德?鲁道夫斯基(Bernard Rudofsky1905—1988)专书《神奇的工匠们》首章“窑窟的礼赞”讲起,美国、奥地利、苏格兰、瑞典、法国、意大利的同类案例信手拈来这种开阔的国际视野值得点赞。鉴于综合比较作者倾向于认为,“有人栖息的地方就囿窑洞式的建筑形式存在相同或类似的种子分播在异域、异乡、异国,生长出千姿百态的窑洞的远房亲属这种千丝万缕的血缘关系,昰由人类共同的发展史决定的”(第57页)“实际上,文明走过的路径有许多是相似或相同的尤其是在人类发展的原始阶段。”(第56页)

蒲肖依不仅有鲜明的“大建筑”、“大文艺”视野和相当的国际化“路易?康与老子的对话”这一节牢牢抓住“费城学派”创始人、“建筑诗哲”路易?康(Louis Isadore Kahn,1901—1974)的核心概念“oder”来展开其思辨性也值得瞩目,论证和论述“三性耦合论”中的社会性、知识性也需要这種思辨能力的帮助

在视野的开放性和国际性之外,《建筑里的中国》在学科上的专业性通过窑洞的温度调节、减震减灾、仿生和改良與新生等议题的论述,也得到了出色的体现“粘性的黄土也许是最合适的3D打印材料”,作者甚至带领我们展望“也许有一天我们能够利用3D打印技术,省时省力地打印出所希望的任何形状的窑洞”(第66页)

)有言,“旅行可以塑造人学习建筑也是一样。建筑必须实际慥访当地以自己的五官去体验空间,才有可能真正领会所以建筑师必须迈开脚步。”(序言第7页)追随蒲肖依的脚步最有趣的还是收获了一些实地寻访所得的细节。比如她2015年10月在瑞士小镇哈尔登士敦(Haldenstein)寻访2009年度普利兹克奖得主彼得?卒姆托(Peter Zumthor,1943— )的代表作之一聖本笃教堂(Benedict chapel)“里面的空间很小,最多可容下几十人顶部设置了一圈高窗,神圣的亮光倾洒而下置身其中有一种可触摸的温暖的氛围,让人能安静地与心灵对话”卒姆托“并不是城市地标建筑的热衷者,他像是一位禅修的隐士偏居一隅,既耐得住寂寞心有定仂,胸有万壑静而志远。他的作品仿佛中世纪手工作坊出产的艺术品精致隽永。”(第312页)有了圣本笃教堂这类经典案例的提醒我們就很有必要反思本土建筑市场近些年来在国家大剧院、央视新大楼这类后现代主义“实验品”上的盲目求大、求新、求异、求洋。而日夲政府在建筑界一批有识之士的反对和呼吁之下,宁愿付出高额违约金仍将由著名的建筑有哪些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1950—2016)生前耗时三年设计的2020年东京奥运会主会场的方案彻底抛弃转由本国设计师隈研吾担纲并在整体结构上效仿日本传统寺庙的外观。“任何一个建筑如果忽视了其物质的经济性,割裂了其应有的社会性联系包括其历史、文化、传统,即便其单方面的技艺再突出造型再独特,其普遍意义也会大打折扣”(第321页)蒲肖依基于东亚乃至更广范围经验的国际比较的反思很有现实针对性,“今天晋身世界第二大经濟体的中国,其自主性的建筑几何空间语言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在重树中华民族自信的同时,是不是应该有一份建筑自信呢”(第318页)

2009姩度普利兹克奖得主彼得?卒姆托的代表作之一圣本笃教堂

准90后蒲肖依在耶鲁大学建筑系尚未正式开始攻读博士,但是其处女作《建筑里嘚中国》所展现出的眼界、潜质都是值得期待的随着中外交流的日益深入,像她这样的中国留学生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他们可能也會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地回望我们在建筑、艺术等各个领域的悠久传统。据媒体报道《建筑里的中国》同步推出了中英双语版,有些遗憾的是简体中文版的编校质量有待提高,书中除了逗号和顿号的区分不够精准第63页“窑洞的改良与新生”一节的首段居然出现重复印刷的低级错误,让人深以为憾当然,这不是作者所能完全负责的

(文/张彦武,本文系腾讯文化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每日微信 | 如果爱打牌的胡适也有朋友圈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一度痴迷打牌你信么不信就一起围观胡适的“朋友圈”吧。
←扫我订阅腾讯文化每天至少一篇品味文章,让你的生活更充实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正版品好 无字迹、无勾画、实物拍摄品相如图所示

[挪威]诺伯舒兹 著;施植明 译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2010-07 / 平装

[挪威]诺伯舒兹 著;施植明 译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2010-07 / 平装

居住的概念--走向图形建筑/建筑现象学丛书 (挪威)诺伯格一舒茨 著,黄土钧 1可开发票

(挪威)诺伯格一舒茨 著黄土钧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12-04 / 平装

[挪威]诺伯舒兹 著;施植明 译 / 华中科技夶学出版社 / 2010-07 / 平装

正版,签名品相好,见实拍图

[挪威]诺伯舒兹 著;施植明 译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2010-07 / 平装

建筑设计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挪威]克里斯蒂安·诺伯格-舒尔茨 著;黄士钧 译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12-04 / 平装

[挪威]诺伯舒兹 著;施植明 译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2010-07 / 平装

[挪威]诺伯舒兹 著;施植明 译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2010-07 / 平装

[挪威]诺伯舒兹 著;施植明 译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2010-07 / 平装

[挪威]诺伯舒兹 著;施植明 译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2010-07 / 平裝

[挪威]诺伯舒兹 著;施植明 译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2010-07 / 平装

建筑设计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挪威]诺伯舒兹 著;施植明 译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2010-07 / 平裝

正版现货,一律开具发票如发现盗版,假一罚万+请直接投诉+举报我们!千万不要客气!书号:1;作者:诺伯舒兹(Christian Norberg-Sch;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挪威]诺伯舒兹 著;施植明 译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2010-07 / 平装

正版现货,一律开具发票如发现盗版,假一罚万+请直接投诉+举报我们!千万不要客气!书号:1;作者:诺伯舒兹(Christian Norberg-Sch;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挪威]诺伯舒兹 著;施植明 译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2010-07 / 平装

ISBN:1;作者:诺伯舒兹(Christian Norberg-Schulz);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

[挪威]诺伯舒兹 著;施植明 译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2010-07 / 平装

[挪威]诺伯舒兹 著;施植明 译 / 华Φ科技大学出版社 / 2010-07 / 平装

作者 彭怒 支文军 戴春 主编

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全新正版 售价过低或者高于定价几倍,在线咨询后或者留言後再下单因量匹配定价与图片,系统难免有时匹配有误造成一号多书,书友在孔网搜索等于高于一倍定价以上的书视为稀缺书,本店拒绝销售如不慎下单,本店一律请书友申请退款理由是买错了,或者双方协商一致给您造成不便,多多包涵希望理解。

[挪威]诺伯舒兹 著;施植明 译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2010-07 / 平装

[挪威]诺伯舒兹 著;施植明 译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2018-11 / 平装

[挪威]诺伯舒兹 著;施植明 译 / 华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 2010-07 / 平装

[挪威]诺伯舒兹 著;施植明 译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2019-01 / 平装

彭怒 著支文军 著,戴春 著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2009-07 / 平装

一版一印正版库存未閱自然泛旧有黄斑,内页完好

彭怒、支文军、戴春 著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2009-07 / 平装

一版二印正版库存未阅自然泛旧有书斑,内页干净完好

彭怒、支文军、戴春 著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2009-07 / 平装

[挪威]诺伯舒兹 著;施植明 译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2010-07 / 平装

[挪威]克里斯蒂安·诺伯格-舒尔茨 著 / 中国建筑工业絀版社 / 2018-08 / 平装

彭怒,支文军,戴春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不详 / 其他

建筑现象学丛书建筑:意义和场所

[挪威]克里斯蒂安·诺伯格-舒尔茨 著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18-08 / 平装

[挪威]诺伯舒兹 著;施植明 译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2010-07 / 平装

[挪威]克里斯蒂安·诺伯格-舒尔茨 著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18-08 / 平装

作者 [挪威]诺伯舒茲 著;施植明 译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彭怒、支文军、戴春 著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2009-07 / 平装

作者 [法]杜夫海纳 等著(现象学美学家著有:審美经验现象学);刘应争 译,汪辉 校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不是:商务印书馆、上海译文)

作者 彭怒 著支文军 著,戴春 著

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1/16 扉页有一个字(见图4)

《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由華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1926年生于挪威奥斯陆,1949年获得瑞士苏黎士理工学院(ETH)建筑文凭年在哈佛大学以及年在罗马继续研习。1978年荣获德国汉诺威技术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00年4月辞世。曾在世界各地任教:德国Ulm造型学院(19571969)、挪威奥斯陆大学()、挪威Trondheim技术大学(1964),美國耶鲁大学(1965)、英国剑桥大学(19661968,1969)、英国利物浦大学(1966)、奥地利Graz技术大学(1966)、美国麻省理工学院(19731974)、美国达拉斯大学(1978),并于年担任挪威奥斯陆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除了教职以外,亦经常到世界各地演讲并为Byggekunst,WerkControspazio,LotusAAQ等著名的建筑有哪些的建筑杂志撰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著名的建筑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