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问大神,关于小米十大笔记本电脑排名128G如何更好的使用

大兄弟,这是荣耀9的贴吧,你这样问他们肯定回答荣耀9。

小米Note3大屏,处理器660,并且小米优化过,控温好,gpu不如960。miui>emui。不玩大型游戏,处理器绝对够用,闪存emmc5.1,和荣耀9一样。ddr4x,全系6g。大于荣耀9

,荣耀9小屏,据说是阉割过的960。玩游戏不能全程满血,虽然gpu好与660,但是实际效果可能不如660。

拍照一直不是小米的强项,可是和9比也不差。前置好于荣耀9。

小编注:此篇文章来自#原创新人#活动,成功参与活动将获得额外100金币奖励。详细活动规则,请猛戳!

7.10补充 到单位拿了测温枪试了一下,AIDA64压力测试10分钟后,温度分布大致为 键盘上方空白处——47-50度 键盘左侧上三排——44-46度 键盘左侧下三排和右侧上三排——40-43度 键盘右侧下三排——37-39度 转轴及出风口——48度+,也记录到超过50度的读数 以前没玩过测温枪,单位平时也没见人用,不排除校准因素,不过相对温度分布应该还是准的

首先说说为什么打算入手这台机器:

公司的IT管理比较尽职,从windows下的管理工具到公网访问到发现问题后的人工提醒,每个季度都要接到几次软件移除通告邮件。还好可以蹭到会议室受限很少的访客网络,加上公私分离的考虑,所以想要一个everyday carry电脑,同时也可以作为出差时的私人笔记本处理非工作事务。

其实linux下跑虚拟机也不是不行,然而公司只许第二系统装在笔记本的额外硬盘上,额外硬盘只能选HDD……

1 I7手写版,5y10+4GB,和surface pro2一样的屏幕尺寸,电磁屏,缺点是单频wifi,键盘是搭靠式的,64G硬盘嫌小自己换了256G。已出。使用结论:对我来说键盘的使用率比较高,wifi 11ac也一定要有,触摸屏非刚需。

2 小米笔记本12寸2016版,总体印象还好,cpu性能算够用,不满主要是4GB内存对于偶尔开个虚拟机来说太紧张;USB口少,插个鼠标就不好外挂其他设备了(自己的主要桌面Linux塞在一块移动MSATA盘上),最后的解决方法是anywhere2两组配置分别对应一个系统的蓝牙。这几点是都能凑合着解决,但人心不足,想要不凑合一下于是入了这篇的主角…… 1030的移动版,基于16nm Pascal帕斯卡架构的GP108核心,NVIDIA官方宣称,它的性能比940MX提高了30%。外观上新版小米笔记本几乎没有改变,最大的变化则是新款小米笔记本触摸板右上角新增了指纹识别模块,小米宣传2秒即可进入系统界面,对于隐私性有较强需求的用户而言非常实用。 116

因为准备把现在用的SSD都移过来所以选择了128G版本。

其实也看过12寸那款7Y54+8GB的机型,然而还是那屏那接口、改名来的I5、256G SATA SSD……

至于macbook pro,只能说确实挺不错,OSX平时也用,但是全type-c+升级固态价格夸张,目前又不靠IOS开发吃饭,自娱自乐用黑苹果好了。

大家的开箱图不少了,我就少发几张。

12寸16款和13寸指纹版侧面对比,尺寸区别还是很明显的,接口全部分布在两侧,两款右侧USB3.0和Type-C接口间距相同。

机身左侧接口有耳机+USB3.0+HDMI,右边Type-C+充电指示灯+USB3.0,风扇出风口在屏轴右半部分。没有和笔记本锁孔,不过我用读卡器概率较低,基本不用笔记本锁。

一直挺怀疑屏轴出风的散热效率,不过好像厂家不约而同在轻薄本上这么干……

C面下方依旧是方便单手开启的缺口,翻盖过程中大部分行程没有感受到阻力明显变化,但到最后几度阻力突然变小……

和12寸并排,明显小一号

C面,注意光溜溜的空格键

夏普屏,就观感来说确实比12寸好不少。

无线网卡是Intel的AC8265,相比AC8260声称多支持了下行MU-MIMO等11ac wave2特性,手里没有wave2路由无法测试兼容性。不过提醒一下要安装实系统Linux的用户,8265的linux驱动需要4.6以上内核,我的Ubuntu 1604 LTS停留在4.4就小小地中招了,升级内核吧……

40Wh容量,在7200U机型里算小了,尤其是和XPS13 9360的60Wh比起来。要是XPS13多个SSD位说不定真送钱去了……

各方面来讲,I5-7200U不虚I7-6500U甚至略有胜出,相比6Y30则有40-60%的优势。小米的频率控制策略相对于散热能力算是比较激进,没有什么XTU介入的空间。不过为什么superpi这个看起来最考验长期性能的测试反而相对差距最小,新一代U的新特性在老测试中发挥不出?

单通道DDR4内存就这样了,有独显也倒不至于成为严重瓶颈。

HD620似乎比网上XPS13等的成绩低了一点;MX150虽然只有的样子,但接近GTX960M了……

SSD懒得测了,反正准备换掉的。

CPU+GPU烤机,CPU工作2.5G/19W左右,待温度上升至80度左右,进一步降频到1.8G上下。

看起来这款机器的温度限制在80度左右。此时键盘上方靠近出风口处很烫,风扇噪声显著,要是D面悬空还能吵很多,不过噪音水平还是比手上标压最大风扇模式要小一些。

哥特舰队玩了半个小时,明显感觉键盘温度较高,F1-F12键处有高温不适感,更上方靠屏轴处只能说是烫了……大致来说就是散热尚可但隔热不行。

测试方法是远程视频播放,片源为存储机上的720P CK版白学(AVC1编码),通过Samba共享远程打开,播放器完美解码170504,电源策略为平衡,50%亮度/30%音量,硬解续航大约5小时,类似条件下12寸16款可以持续约6小时。这个过程中键盘温度和噪音都控制得不错。

实际文档作业的负载恐怕比这个更小,还可以调节亮度,应该能用的更久。

指纹识别好评,至少我的手指识别率挺高。触摸板和12寸差不多,略大一点。

键盘回弹感似乎比12寸的强一点,不知道是不是因为12寸用久了……电源键手感和12寸差别不小,一开始总觉得自己按错键了。电源键依旧布置在键盘内,方向键中上下键依旧比左右键小一半,右侧依旧没有FN键。

前面提到空格键上没有禁用触摸板标志,实测FN+空格无法开关触摸板,替代的是触摸板有个插入鼠标后禁用触摸板的选项,外加手掌贴在触摸板上的误触率大大降低。不过我有时会带了电脑没带鼠标而接收器又插在机上,或者有时环境不便使用鼠标,启用触摸板的最快方法是拔下接收器,随手一放说不定就丢了……

D面盖板还是梅花螺丝固定,看起来依旧很容易拧花的样子,12寸上我就拧花了一个,费了很大功夫才救回来。相比12寸,至少没有边缘和盖板差出一丝导致的割手感,算是运气不错吧。

之前12寸机型试下来使用支持20V输出的Type-C充电器才能充进电,最后入了小米自家那款99元的45W Type-C充电器,自带一根公对公Type-C线,再备一个Type-C公转Micro USB头,Android设备也都能充了。 电源适配器输出功率最高为45W,支持PD 2.0、QC 3.0快充协议,可以为笔记本、智能手机、平板以及其他智能设备供电。输入采用宽电压设计,支持AC 100V~240V,可覆盖绝大多数国家市网电压标准。小米 USB-C 电源适配器整体白色,线体分离、插脚旋转式设计,便于携带。安全性上,拥有过压、过流保护,短路保护、过温保护以及防电磁保护。小米 USB-C 电源适配器输出功率最高为45W,支持PD 2.0、QC 3.0快充协议,可以为笔记本、智能手机、平板以及其他智能设备供电。输入采用宽电压设计,支持AC 100V~240V,可覆盖绝大多数国家市网电压标准。小米 USB-C 电源适配器整体白色,线体分离、插脚旋转式设计,便于携带。安全性上,拥有过压、过流保护,短路保护、过温保护以及防电磁保护。

使用45W Type-C充电器,指纹版运行前述CPU+GPU压力测试时电量大概以半小时8-10%的速度下降,也就是说该负载下全机功耗大于充电器输出(50-55W意味着一小时不到吃光电池容量,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是不是外部供电时什么地方有额外损失?)。不过如此情况过于极端,可以认为一般使用中45W充电器算是够用,如果同时充电的话充电速度可能受影响。

由于打算外出使用,个人比较倾向于无延长线的Hub,最好紧贴机身还有Type-C、Power Delivery(PD)、读卡等功能,之前买买退退最后留下了两个。选购Type-C PD Hub时需要注意PD兼容性,很多产品能作为Hub工作但是没法同时给笔记本充电。

这款小米笔记本13寸指纹版各方面在轻薄本中还算不错:做工尚可,凭着I5-7200U+MX150的配置在同类机型中性能可算不错,屏幕、键盘、扬声器等至少有平均水平,第二个M2位算是特色,加上这个价格还是挺有性价比的——前提是下单成功。所定位的用户基本上是对性能尤其是图形性能有一定要求、同时注重笔记本便携性的人群,各方面无甚短板而且价格并不算高。

对于不那么追求轻薄便携的用户,燃UQ这样的机器在配置上也挺不错:更大的电池,更多的接口,额外内存槽和2.5寸硬盘位,但是更大更重一点。

存储容量选择上,对于一般用户其实入256G版本比较好,128G CM871A就算不是垃圾也接近于垃圾,PM961尚称不错,还嫌空间不足的话自己看准时机再入个大容量SATA M2 SSD吧……

电池容量较小,续航一般。

做好满载运行时键盘高温+相当噪音的心理准备,长时间运行大型游戏大概需要辅助散热措施/外接键盘改善体验。

触摸板开启/关闭不够灵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大笔记本电脑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