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新买的苹果笔记本生产视频是两年前生产没使用过的,那现在使用的寿命会比原本少两年吗?

(阳光热水和魔法)
第三方登录:内容字号:
段落设置:
字体设置:
精准搜索请尝试:
为何苹果Mac使用寿命会很长?
来源:作者:水木之向责编:无痕
因为法律原因苹果公司不能在Mac的营销过程中说他们的产品可以用10年,评论家也很少会有谁写自己用了10年的Mac是什么样的,大家关注的焦点都在每年最新最强的设备上。不过一般的用户在购买了一台电脑之后会一直用到这台电脑不能用的时候才会更新。也许你身边也有那种“终于”从旧款Mac升级到新款Mac的朋友了。很多Mac用户他们的设备确实是有一定的年龄了,设备里的部件在现役Mac产品中基本找不到,但是这些用户不会考虑放弃自己的这台旧设备,去买一台新的PC。这些用户的对话多是应该买哪款新的Mac产品,或者给旧款Mac增加RAM或者使用硬驱,再多用用它一两年再更新。很少有人提起Mac设备的寿命很长这一点,但是它寿命长不仅仅是因为硬件耐用,软件工程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来看看Mac寿命这么长的原因是什么。OS X操作系统很多时候我们关注的焦点都放在Mac的OS X操作系统更新上,比如OS X 10.x或者OS X 10.x.x上,甚至连开发者测试版和公测版都不会放过,而很多用户特别是那种最近几年一直没有更新Mac硬件的用户基本上不会在意苹果的OS X更新到哪个版本了。他们也不需要,因为即使他们使用的OS X版本很旧,但也已经足够他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使用了。2015年的Mac更新用户中还有很多人使用四年前发布的OS X Lion系统,或者是2007年发布的OS X Leopard——最后一个支持PowerPC处理器的OS X系统版本,这种现象或许会让很多人觉得惊讶无比。但事实就是如此:很多Mac用户不在乎自己使用的是否是最新的版本,因为他们不需要iCloud,Mac App Store有没有也无所谓。但是这也证明了Mac作为一个平台的卓越性。用户还可以继续使用2007年或者2011年的软件来发邮件、浏览网页、使用生产力应用、玩游戏。很多情况下,能在旧款Mac上运行的应用同样可以在较新的版本上运行。对于从Lion升级到新OS X版本的用户来说,这有一个好处:他们不需要重新学习一些基本的东西就可以继续使用Mac。如截图所示,虽然系统的外观设计有了变化,但是很多基本的东西都没有改变,这不会影响到用户的新旧过渡。OS X迭代更新的循环也意味着并不是每一次OS X更新发布,用户就必须去更新,但是从旧版本升级到OS X Yosemite或者即将发布的El Capitan,用户还是能够获得很多小的性能完善。比如这么多年的OS X软件特性,AirDrop、通知中心和推送通知、AirPlay镜像、iCloud、iBooks和Continuity对一些用户来说就是全新的东西。虽然没有那么重要,但是Mac体验的提升就全靠它们。还有一些是很多Mac主流用户没有意识到的,OS X的更新通常能够让旧款Mac运行更流畅。有些OS X更新能够让设备在特定条件下延长电池续航,还有一些更新能够提升图形或者应用的性能。当然每次更新也都会带来新的问题新的bug,但是OS X整体的发展趋势还是一年更比一年好。Mac硬件因为法律原因苹果不能广而告之地宣布Mac可以用上10年,但是他们生产的Mac只要不受严重损毁,基本上都可以用10年。苹果公司在从2000年开始就有这个目标了,而真正的转折点在2008年,当年苹果推出一体成型金属外壳的&MacBook&产品。在此之前&MacBook&没几年就得换一次是因为它使用塑料外壳和iBook处理器。Mac的寿命这么长除了外部的恢复力之外,内部设计才是最重要的因素。现在Mac内部部件以及特性都有了很大变化。将2008年第一款全金属&MacBook&和2015年全新12英寸&MacBook&相比,你就会发现其中的变化有多大。部件和活动件越少就意味着潜在故障点越少,能源效率越高,设备运行速度更快。这也是苹果硬件工程20多年来坚持的理念,现在越发完善。当然并不是每一台Mac都完美无瑕。某些部件,特别是高端图形处理器、传统大容量硬盘以及早期的Retina屏幕会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即使已经超出保修期,苹果也不得不给用户提供免费修理服务,但这些都是例外,Mac和当初一样,大体上可以用好多年。再利用很多用户在购买新款Mac的时候都不会卖掉自己手中的旧款Mac,因为即使你这款Mac是在2000年的时候买的,它的处理能力和硬驱空间还足以运行iTunes,还可以播放视频,足够Mac新手使用。所以如果你不是急需钱买台新Mac的话,你大可以把旧的Mac留着,它的可用之处很多。从这些方面来看,至少Mac用户是不应该因为PC用户一直揪着不放的“苹果税”(Apple Tax)有太多怨言。Mac比PC贵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Mac的确物有所值,有时候甚至还能给你惊喜。很多情况下,用户更新Mac并不是因为有这个必要,而是他们有这个选择,而且很多Mac用户并不是年年都更新他们的设备,而是隔好几年才会更新一次。你的Mac最久用了多少年了?
软媒旗下软件:
IT之家,软媒旗下科技门户网站 - 爱科技,爱这里。
Copyright (C) , All Rights Reserved.新买的苹果笔记本怎么保养?
按时间排序
苹果电脑是精密的用电设备,相比较普通家电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关爱您的电脑伙伴,为它提供适宜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1. 远离磁场。
2. 避免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
3. 避免潮湿、灰尘较大的环境。
4. 不要在温度过高或过低的环境中使用,如高温的车厢内、取暖或制冷设施旁。
5. 不要在沙发、床垫、被褥等不平整且柔软的物体上使用,影响机器的散热。
6. 不要在颠簸的环境下使用,以免对硬盘造成损坏。
7. 雷雨天气尽量避免使用电脑,并拔下电源线、电话线、网线等连线,以防雷电产生的高压电流及可能的突然断电或来电,
对电脑部件造成的损坏。8. 电压不稳会对电脑造成影响,严重的会损坏电脑部件。彻底解决供电电压不稳隐患或采用稳压设备缓解电压波动,保证电
压的稳定;此外,建议单独使用安全插座供电,避免与空调、微波炉、取暖器等大功率电器共用插座。9. 请确保电源接地良好,电源接地不良可能会导致电脑轻微漏电,甚至损坏电脑部件
C盘最好不要删除内容 除了我的文档里没有用的内容
呵呵,平时注意不要有什么东西挡住风扇口就行了,等差不多两三年你就换了
您好 尊敬的华硕用户电池保养建议您参考如下:锂电池有电池使用寿命,即便不使用电池容量也会下降,所以保持电池寿命最好的方法就是合理的使用电池。我们建议您配合电池使用本本,以免突然断电对机台造成损伤。华硕本本有充电保护电路,且锂电池的记忆效应非常小,对于充电的容量没有约束,这样使用不会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如果您不想使用电池,您可以将电池取出,放置于阴凉干燥处存放。存放前需要对电池充电,不能无电存放。并且每一个月对电池进行一次校验或充放电一次,放电后请及时充电,以免出现电池过放电而无法充电的情况。
这东西的话跟壁板的笔记本一样就好了。。。没办法的。。毕竟是消耗品。。。是不,,,所以说。,差不多就好了
锂电池不要把电用完,那样对电池非常不好,电池会产生损耗,用到10~15%就充电,不骗你。
电池一直放在电池槽里就行了
不会减少电池寿命的 而且呢 万一断电 电池还会持续给电脑供电
感谢您为社区的和谐贡献力量请选择举报类型
经过核实后将会做出处理感谢您为社区和谐做出贡献
确定要取消此次报名,退出该活动?
请输入私信内容:苹果手机的使用寿命一般有多久?苹果手机的使用寿命一般有多久?恒星科技百家号你知道iPhone手机的使用寿命是多久吗?你是不是已经为iPhone手机的寿命长而买不了新手机烦恼?iPhone6S上市已有两年,不少童鞋都按耐不住想要换新。那么用了两年的iPhone6S该换了吗?苹果的使用寿命究竟为多久?使用寿命,就好像使用体验一样,众说纷纭,似乎没有什么定义和标准。有些一年一换,觉着手机用一年就已经难以忍受;有些呢,不是摔了就是碰了,又或者掉浴缸里,直接短命;有些还用着上古时代的iPhone4,一用就是好几年,也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如果以iPhone还能正常开机为标准,那么2010年iPhone 4都还很坚挺,好好保养还能撑个好些年。而如果以满足正常使用和体验为前提,那么iPhone的寿命则可以用量化的标准来衡量。现在手机电池的寿命一般是500次左右,随着电池充电次数增多,电池性能快速衰减,直至耗光变成战五渣。iPhone手机电池由于内置机身里,更换必须由专业人士来拆机。如果不考虑换电池的话,那么一部iPhone的寿命撑死也就是一年半。年半此后手机电量别说维系一天一充,就连半天一充也是一种奢侈,出去骑车什么的想都别想,不够电!那种看着电量以可见的速度直线下滑,简直让人内心抓狂,有没有。另外由于旧款设备,元器件老化损耗也是导致它体验急剧下滑的原因之一。而且往往并不兼容新推出的APP,如果不更换设备,那就意味着只能将就着旧版APP,无法体验新功能了。iPhone寿命,苹果官方的解释对于iPhone使用寿命,抑或果粉们关于对苹果产品使用周期的问题,苹果曾在其官网上做过解答。苹果评估认为,iOS产品的平均寿命为3年,而OS X及tvOS设备的寿命稍长,为4年。具体回答如下:“我们在模拟情景下测量了产品的使用率,每款产品的日常使用模式都是不同的。OS X及tvOS设备的使用年限为4年,iOS及watchOS设备的年限为3年。”iPhone手机数据恢复小知识在App Store上面下载“极速恢复精灵”可以快速恢复手机数据。一款针对苹果手机数据恢复的APP,可以恢复短信、照片、微信、通讯录等等,有兴趣的可以一试!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恒星科技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谁说科学是严肃的?这很有趣!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新MacBook评测:Touch Bar是电脑交互革新的第一步|苹果|MacBook|笔记本_手机_新浪科技_新浪网
新MacBook评测:Touch Bar是电脑交互革新的第一步
  文/晓光 图/瑞豪
  在那场发布会过去两周之后,历经周折,我们终于拿到了带Touch Bar的新MacBook Pro。()
  四年前的2012年6月的全球开发者大会上,苹果公司将Retina(视网膜屏幕)概念引入笔记本产品线。那次会场并没布置产品展示区,整个会场唯一一台Retina屏MacBook Pro被放在一个圆柱形玻璃罩里,一圈码农和记者围着它,看得眼中放光。
2012年苹果WWDC大会现场
  四年后,类似的情况出现在了上海一家苹果店里,玻璃罩子里的电脑换成了2016款带Touch Bar的新MacBook Pro,一圈消费者驻足围观。
四年后 上海一家苹果店
  这是一次等了四年的大换代,带来了更多的关注度,也伴随了更多争议。
  在发布会第二天,新浪数码发布了,半个月之后,我们又拿到了带Touch Bar的MacBook Pro(13和15寸屏幕版各一台)。这篇文章以15寸新MacBook Pro为主角,想说的,主要是网友最关心的几个问题。
2016新MacBook Pro
  Touch Bar只是一条炫酷的副屏吗?
  按一般评测文的套路,应该由表及里,先说外观。但我坚持认为,有了Touch Bar的MacBook Pro才能真正代表2016年的变化。所以,这段放在最前面,也是MacBook Pro最值得注意的部分。
Touch Bar是位于键盘上方的一条触控屏幕
  这条加在键盘上方的屏幕全称Multi-Touch Bar,长约25厘米,宽约1厘米,表面磨砂处理,分辨率2170x90像素。在它最右,有个同色的蓝宝石玻璃按钮,那是这台电脑的Touch ID,既是指纹识别装置,也是这台电脑的电源键。
  Touch Bar的作用,一句话就可以描述:随着不同软件,出现不同功能按钮。
  如果你是从诺基亚E71过渡到iPhone的用户,应该能明白这句话的含义:有形的硬按键被一块无形的玻璃取代,屏幕上的功能千变万化。
  虽然说起来简单,但在不同的界面和软件版本情景下(记住这个条件非常非常重要),它会呈现出各种复杂功能,大概有这么几种:
a 桌面上什么应用都没打开的时候,Touch Bar上只会出现最左的esc和右侧的光线,音量和Siri,播放,Launchpad,任务切换或是键盘灯切换键等默认收起状态,需要按一下 & 才能调出;
b 在系统地图中,会显示定位按钮,如果输入地点,则会显示驾车,公交,路线等等;
c 用系统原生图片浏览器,浏览图片,它呈现Cover Flow样式的图片缩略图,手指在这滑动可以翻动图片;
d 在处理文档时候,Touch Bar上则是字体颜色,加粗,斜体,排版等常用的编辑排版工具;
e 用Safari浏览器,它是页面标签切换装置,或者搜索,返回/前进的快捷键;
f 用自带QuickTime播放器放视频的时候,它是视频进度条,可以直接拖动;
  这几个描述,不足Touch Bar诸多变化的十分之一。但整体上来讲,苹果希望它能通过软件+硬件共同提升效率。
Touch Bar常见的几种功能变化
  Touch Bar VS 触控屏
  为什么不直接上触屏? 微软与苹果,这个时代两家最伟大的公司在笔记本交互上给出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案。
  微软的方式一直是很直接的,CRT屏幕时代,在84个键之外增添了各种功能按键提升操作效率。2000年前后,你一定见过这种自带一溜功能键的多媒体键盘:
曾经很流行的多功能键盘
  在近几年,审美方向回归简单,各种乱七八糟(也没啥大用)的第三方功能键被省略,电脑键盘又回归了它本来的样子,电容屏的出现让触控操作变得容易,微软的交互进入了新时代。
  触控的好处是直观,原本用鼠标做的事,现在直接用手指头就能做,没有学习过程;缺点是体验差,软件优化不到位,当用户指点那个比绿豆还小的x时候,会深刻体验到这点。大多数Windows软件的交互逻辑都是键盘+鼠标,削弱了触屏Windows本的本意。
  苹果选了条看起来更难走的路,用“新硬件+新生态”去重新构造一种人与电脑之间的交互。
Touch Bar是苹果的答案
  在制造iPhone的时候,苹果重新建立手机和人的交互方式,用电容屏幕去挑战黑莓或HTC这些对手,结果我们已经知道了,乔布斯重新发明了手机,从此世界上的手机都没了实体按键,电容触控屏成了唯一形态。由此延伸,又制造了iPad。
  但苹果迟迟没有把Mac变成触控屏幕,理由是体验不好。
  从硬件上讲,全触控的Mac不是问题,但这家公司很固执,他们坚持认为,在macOS的按钮没法做到像iPhone那么适合手指操作之前,Touch Bar将是最优的解决方案。
用Touch Bar加第三方软件处理图片
  这条路的关键是苹果如何构造基于Touch Bar的新生态(微软也需要触控生态,但没有这么强调)。这个做好了,苹果会赢得电脑交互的一场革命胜利。
  但必须得说,风险也不小。
  苹果发明了Touch Bar,但它能做什么,以及把这件事做的好不好,要看具体的使用环境。
  在使用系统自带功能或应用的时候(例如上文的a,b,c等),Touch Bar上能出现什么是很确定的,这时的体验基本能代表苹果想要的结果。
  举例来说,在地图中搜索一个地方,键盘上方就会出现个“路线按钮”并在这直接告诉你,驾车需要4分钟。在按下这个按钮后,又会继续出现“驾车”,“步行”,“公交”等三种方式,直接按Touch Bar,主屏幕会呈现不同路线。
Touch Bar与软件之间互动示意
  苹果把原本呈现在屏幕上的按钮放到了Touch Bar上,按钮放大了,操作逻辑从鼠标滑动——选择——操作,变成了直接点Touch Bar,提升了效率。
  在苹果开发者网站上,他们建议开发者们在专业工具、生产力工具、游戏等几个方面考虑Touch Bar的方向,这可以看出苹果对它的定义;在进一步说明中,苹果描述了Touch Bar应该是一个工具栏,而不是第二块屏幕,对开发者来讲,触碰这上面的按钮,应该能跟屏幕上的东西立即互动,并且,能在Touch Bar上完成的,就不该再碰触控板或键盘。
  Touch Bar的未来空间很大,可以想象,在打游戏时候点它快速释放某些技能,或者做成一个力度条,放箭扔雷之类的用手指拉动控制力度。
  只是这个Touch Bar的世界才开始建立,在没有覆盖到的地方。它则会呈现出各种不确定性,例如将Safari换为Chrome,Touch Bar上的网页标签切换没有了;把QuickTime换成射手播放器,视频进度条不会出现。
  这正是我们在上面提示“这句话非常非常重要”的原因:苹果发明了一种新的硬件,并在自己能掌控的范围内设计好了它的功能体验,如果你在苹果的生态圈子里(浏览器用Safari,看片用QuickTime,写报告用iWork等等),就能立刻感觉到Touch Bar的好处。但如果不在,Touch Bar目前为止只能用作炫耀。后面工作是开发者们完成的,他们需要时间。如果你习惯了Chrome,至少在它没更新前,是没法用Touch Bar操作的。
  说起软件更新,就不得不提国内用户的消费习惯问题,如果用的是盗版软件……无法更新也就无法支持Touch Bar。
  目前,粗略统计已经或即将支持Touch Bar的应用有几十个,苹果自家的iMovie,iWork三件套已经支持,1Password或Pixelmator这些常用第三方软件也已经到位,还有一些例如微软的office套件等确定支持,将在这个月或下个月上线。
  而国内的公司,QQ和上海一家麻将十三张等应用,也已经确定会针对Touch Bar做优化。
  USB-C会给使用带来什么影响
  比起Touch Bar,USB-C在发布会期间引发的吐槽更多:“苹果太超前了,害得我们必须得再买转接头,不方便。”
  从普通用户角度来说,常见的USB-A接口一个没留,连经典的MagSafe磁吸充电口都取消确实做的太超前了,所以在发布会那天,我的同事评论“苹果在2016年发布了一台2018年的笔记本”。
新MacBook已经全部换成USB—C接口 没有其他类型接口
  但科技编辑应该为这种改变点赞,因为我相信“推陈”才能“出新”。这种大幅度变革一定会带着疼痛和非议出世,坚持一两年,后人才能体会到它的价值。如果当年不是乔布斯一狠心,我们可能现在还在笔记本上拖着根网线,或用光驱当存储介质。
  USB-C基本只涉及硬件(虽然也有传输标准之争),它的未来更容易估量:苹果起个头,用等行动助推一下,外设或其他笔记本厂商逐步跟进(从保留一个USB-A到逐渐一个不留),最终把USB-C拥为新的标准,在那场发布会后我们也提到过,大公司才有能力制定标准。用户可以吐槽,如果现在不能接受,无非就是等两年大家都把U盘换成USB-C时候再下手。
USB—C边充电边读数据状态
  对一般用户来说,现在用MacBook Pro肯定会感受到了鼠标没法接、U盘不能读的不便,但单一接口的好处是充电和数据能同时进行,并且Thunderbolt 3的速度惊人,标称吞吐量达到了40Gbs,即便外界USB 3.1设备,也能到10Gbs,这个速度已经超过了我手里的所有的移动硬盘或U盘。
  一般用户其实用不到这么高的传输性能,买它的人,通常都是有专业需求人士,例如对视频剪辑来说,新MacBook Pro(15寸)的硬件已经强大到能同时外接两个5K分辨率显示器,两个RAID磁盘阵列读写数据,把它接在工作台上。大概是这么个情景:
理想状态下MacBook Pro的使用情景
  虽然都是USB-C,但13寸和15寸版本是有区别的,苹果给MacBook Pro的各种不同版本设置了台阶,比如入门版没有Touch Bar的MacBook Pro只有两个USB-C接口,带Touch Bar的13寸版则是4个,但右侧两个Thunderbolt 3接口不是全速的(因为它的处理器最大支持12个 PCI-E通道),15寸版的三款处理都支持16个PCI-e 通道,接口完整而且均支持Thunderbolt 3。
  btw:关于个USB-C口的一些小细节
  很多人好奇,如果四个USB-C口都接电源,会把笔记本烧了么? 答案是不会,它会选择充电功率最大那条线,其他不起作用。
  新的充电器构造跟去年12寸MacBook一样,充电头+双头USB-C线的设计,不同的是,12寸是29W(5.2V2.4A或14.5V2A),13寸是61W(20.3V3A),15寸版是87W(20.2V4.3A),这三种充电头都支持USB PD供电协议,但29W的因为功率太小没法给另外两种充电。
13与15寸版本充电器大小不同
  USB-C充电经过12寸MacBook提前一年预热已经成熟,在评测这款15寸笔记本期间,我一直是用小米笔记本的65W充电器给它充电,除了慢点没问题。
新MacBook Pro的充电器
  小米有一款2万毫安时的充电宝能给12寸MacBook充电,现在给MacBook Pro用的充电宝应该也不远了,或许这也是舍弃MagSafe带来的一点好处吧。
  Touch ID在mac上能有什么用
  Touch ID出现在Mac上一点也不意外,反倒是给人一种姗姗来迟的感觉。
  试验了一下手表+电脑解锁、以及手机+电脑支付,但苹果最终还是在电脑上直接放个Touch ID,让笔记本一件东西完成了这些任务。
Touch ID终于来到电脑上
  这个按钮的功能,人们在iPhone上早已熟悉,到了电脑上之后,按键依旧是蓝宝石玻璃材质。为了跟键盘外观统一,它变成了方形,与Touch Bar融为一体。为了支付安全,苹果专门给MacBook Pro设计了T1芯片,保护笔记本里的秘密。
  放在笔记本上的Touch ID最基础作用是MacBook解锁,另外在某些界面也可以参与,比如左下角那个小锁不用再输入密码了。
Touch ID终于来到电脑上
  但苹果想要的一定不止这些,更长远的目标与Apple Pay有关。为此,iOS中的“Wallet”应用被移植到了macOS里,原本用于FaceTime的视频摄像头被加入了扫卡功能,体验跟Apple Pay类似。
用前置摄像头扫信用卡添加到Wallet
  但这些功能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在Mac版App Store里下载Mac应用不再需要输入密码了,手指往右上角一放,购买App体验跟iPhone一致。
  在第三方支付方面,现在苹果还需要更多时间,现在支持网页版Apple Pay的主要购物平台都是国外一些中小型电商站,例如Wayfair,Big Commerce、Shopify及Stripe等,苹果看起来是想先争取一些小而美的电商购物网站,之后再拓展其他,这是个长久任务。
  蝶型键盘需要多久适应?
  3至4天。
  跟“信仰灯”一样,蝶型键盘是为了变薄必须付出的代价。它帮苹果压榨出了2毫米左右的厚度。
  第一代蝶形键盘出现在12寸MacBook上。为了薄,苹果公司给它重新设计了一种键盘,键帽下的支架是一种V字形状,看起来像一只展开的蝴蝶翅膀。这种全新蝶式支架结构带有不锈钢穹顶形开关,比剪刀式结构薄了40%,单位面积也比剪刀结构更宽,显而易见的结果是新MacBook的键帽面积更大,比之前的Mac键盘增加了17%,在有限的空间内提升了按键面积,加大每个按键的弧度。
第二代蝶型键盘
  第二代蝶型键盘的外观看起来跟一代一样,键程比之前延伸了大约0.5毫米,这点距离让它的手感比12寸的MacBook好了一些,至少不是打字敲在木板上的感觉。
新MacBook Pro触控板增大一倍
  初试第二代蝶型键盘仍会觉得生硬,因为市面上几乎所有的电脑键盘键程都比它长,敲击键盘与金属机身之间的撞击会让打字声音很清脆,仿佛是个青轴机械键盘。但一星期之后,就会习惯这种感觉。
  苹果给中国用户单独设计了中文键盘(当然也有常规英文键盘供选择),除了标示中文标点,左侧的Cap变成了中英文切换,算是一个小意外。
适配中国用户的键盘
  硬件性能
  我们这次拿到的是13和15英寸样机各一部,15寸版是这篇文章的主角,它几乎代表了目前MacBook笔记本的最高水准。
这台评测机的主要硬件配置
  因为最新的7代酷睿Kaby Lake处理器七月才开始出货,新MacBook Pro并没赶上,这台评测机采用一颗主频2.9GHz的Intel Core i7-6920HQ,最高可以超频到3.8GHz;配16GB RAM(频率2133MHz 但是DDR3)和1TB的硬盘;AMD出品的Radeon Pro 460显卡,4GB显存,16个计算单元和1024个流处理器,单精度浮点是1.86TFLOPS。
  在评测它的处理器性能时候,我们使用的是Geekbench 4跑分,15寸版本的单核得分4300分上下,多核14000分左右。
使用GeekBench的跑分结果
  这个处理器跑分处于什么水准?用Geekbench官网的mac系列榜单,能看出个大概:无论是单核还是双核跑分榜,这款15寸产品的成绩是iMac等台式电脑的水准,这点尤其在第二张图中体现明显。
Geekbench官网的跑分单核成绩
Geekbench官网的跑分多核成绩
  这个成绩已经相当不错,因为它是靠电池供电的笔记本,挑战的是Mac Pro工作站或iMac台机设备,后两者直插交流电不担心功耗问题,而笔记本,必须在有限的功耗下考虑能效比的平衡。
  MacBook Pro在性能提升的同时,机身电池其实还变小了。15寸版本重1.83千克,比上代减轻0.23千克;厚15.5毫米,比上代减小0.25厘米;电池设计容量76瓦时,比上一代小了23.5瓦时。所有这些,却都没有影响它的续航,依旧是10小时。在我们评测期间高强度使用,屏幕最高亮度混合不间断放视频跑分以及游戏(木有装Flash),15寸版本也能持续8小时,上一代基本一致。
  比处理器和续航更出彩的地方是MacBook Pro的硬盘。在发布会上,苹果宣布新笔记本使用了更快的闪存颗粒做硬盘,它能快到什么程度?我们用Disk Speed Test测了一下(压力选择5GB)。
  结果是15寸的MacBook Pro跑爆了这款评测软件,而且是读取写入两项都爆了。
15寸Macbook Pro的硬盘读写性能
  Disk Speed Test的读写量程最大是2GB/s,但根据苹果的官方说明,15寸版本的硬盘读取是3.1GB/s,写入是2.2GB/s,比上一代提升了50%,13寸版的这两个参数分别是3.1和2.1GB/s,比上一代提升了100%。
  实际测试会比标称值低一点,但都已经超过了Disk Speed Test的量程。
  因为时间有限,我们只用了一款游戏简单测了下MacBook Pro的游戏帧数表现。
  游戏选择是Tomb Raider古墓丽影,全屏分辨率, 画质高,抗锯齿打开,之后启动游戏自带的Benchmark,全屏运行后得到的结果是,平均帧数能达到60。
古墓丽影自带工具测试画面帧数
  屏幕改进
  苹果官方将新Macbook屏幕称为“史上最好的Mac屏幕”。依然是TFT屏幕15.4英寸2880 x 1800分辨率,但它的亮度从上一代的300提升到了500尼特提升了67%。我的2015款MacBook平时用都是亮度全开,使用2016款到了80%左右已经足够。
  这款产品的屏幕采用了跟iPhone 7一样的DCI-P3色彩空间标准,色域比sRGB增加了25%,用较色仪试了一下,可以看到这么一张图,能看到P3(红框)呈现绿色和红色范围更广。另外,实在它的最高亮度在511尼特左右。
MacBook Pro屏幕色域测试(红框是MacBook Pro的P3色域,绿框为sRGB)
  DCI-P3本是数字影院投影新标准,它的设计是用来尽可能匹配彩色电影的全部色域。苹果的新品,例如iPhone 7和iPad Pro都选了这个标准,DCI-P3宽色域让它拥有自夸的资本。
  说说扬声器,MacBook Pro扬声器位置如下图,其实不都在扬声孔下面,高音从这里发出,低音则自机身侧面的通风口发出。
MacBook Pro的扬声器设计
  官方标称,MacBook Pro的扬声器峰值功率比之前提升了三倍,动态范围是之前两倍。实际听感是新Pro比旧版本声音浑厚一点,这点在办公时候可能用不到,不过抱着它在家看电影,就会体会到这点。
  总结:苹果想把MacBook Pro卖给谁?
  你在键盘上打字,用手指在Touch Bar上选emoji表情是件相当有乐趣的事。但花了一两万买个电脑,肯定不能只为了这个。
  2012年那次发布会后,也曾有类似的争论?分辨率和价格(16488人民币)都这么高的电脑是给谁准备的?
  答案是“能买了用它干活,再把这钱挣回来的人”。
  2012年的MacBook Pro用屏幕圈住了视频或设计专业人士,之后的四年,苹果把Retina屏幕进行了普及,给非专业人士制造了13寸入门版,售价也从一万六一路拓展到九千元档位。
2016新MacBook Pro
  四年之后,其实我们看到了一样的情况,这次苹果要普及的是Touch Bar和USB-C标准,新的外观、更强的性能和更好的屏幕也是重点,但它们不是核心。
  为了覆盖更多人群和销量,13寸版本(尤其是没Touch Bar的入门版)也随之推出,但整体看,大换代仍是一次由上至下的过渡。(晓光)
  如果你看过这篇详细评测之后,仍意犹未尽请点进,“亲”历现场看新机。当然还可以看看新浪众测推出的,兴许一分钱都不用花就可把新MacBook Pro抱回家!
  专注苹果新闻报道,每日推送最新苹果资讯。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苹果汇官方微信(或微信中搜:appleinc2012)。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苹果笔记本最新款2018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