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车载导航语音控制欢欢系统:是让人更爽还是更"抓狂

语音控制汽车功能:更爽?OR更“抓狂”?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图文编辑模式
09:43:09&)
3581字(1889/0)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优质的车载语音交互体验是这样的-汽车电子-与非网
语音平台有机会成为物联网时代下新的&操作系统&,连接全新的产业生态。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确信,语音的彻底主流化已经不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只是一个时间和习惯转移的问题。
语音交互的价值,在过去几年的发展中,逐步走出单纯&控制方式&的狭隘理解,并成为业内人眼中的&新入口&,有机会 连接全新的产业生态。
作为被连接的核心硬件之一,汽车领域语音交互平台的争夺战也已进入白热化状态。车载环境,极有可能优先成为用户固化语音交互操作习惯最典型场景。
竞争仍在继续。然而,随着核心技术的产业环境的推进,关于交互平台的竞争,已经从自然语言处理(NLP)+自然语言理解(NLU)引擎能力的竞争,衍生向数据和计算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的下一步竞争。
在这个过程中,谁将胜出?
语音平台有望成为&新操作系统&
日,第一款智能音箱Echo在官网悄然上线。借助产品本身的软硬件实力,智能家居配套设备的逐渐成熟,以及开发者针对Alexa平台开发的数千种服务,Echo短期内名声大噪,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实现了超过千万台的销量。
今年6月,苹果开发者大会期间,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正式揭开了HomePod的面纱,这款姗姗来迟的语音智能音箱,承载了苹果对抗亚马逊Echo的期望。
蒂姆&库克很清楚,表面看起来一场智能音箱&卡位战&的背后有着更深层的竞争:在人工智能(AI)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语音平台有机会成为物联网时代下新的&操作系统&,连接全新的产业生态,包括各类服务应用、各类硬件。
各类硬件中,除了智能家居设备外,汽车产品对语音平台的需求最显而易见。并且,由于目前用户所习惯的点击、滑动等触摸型交互方式在车载环境下存在潜在安全隐患且并不完全好用,因此语音这一天然适应车载环境的交互方式,成为车内固定操作习惯的可能性非常之大。
目前,包括美国语音技术巨头Nuance、国内相关公司科大讯飞、云之声、思必驰、出门问问等等,均在车载语音交互领域进行探索和布局。例如,在去年阿里上汽的首款产品荣威RX5上,Nuance的车载语音交互系统得到搭载、科大讯飞与奇瑞自2015年起始终在密切合作、出门问问与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成立合资公司。一时间,车载语音交互站上了时代的风口。
亚马逊第一款智能音箱Echo
支撑车载语音交互发展
事实上,车载语音交互的发展,与车联网近些年的快速发展密不可分。
在业内常用的定义中,中国车联网如今走过了三个典型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以最初的Onstar、Gbook为代表,核心是围绕呼叫心中的导航等功能。
第二阶段:前装+后装的&乱战阶段&,前装浅尝辄止,后装见缝插针,一时间车联网概念开始广泛传播,但真正好用的产品不多。
第三阶段:以阿里上汽合资为代表,车厂合资模式下的资源产品深度开发和资源强强整合,开始在实际使用层面落地一些好用的前装车联网产品和服务。
对应来看,车载语音交互也经历过三个发展阶段,如果用体验层面的关键词来描述:
第一阶段好像&吐字&:例如当时出租车报价器中一个字一个字的播报,是固定程序的单向输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车在语音交互。
第二阶段在于&识别&:用户在这一阶段可以进行语音输入,但总被一件事情困扰,系统常常&听不太清、听不太懂&。
第三阶段则是&可用&:语音系统开始听得清也听得懂,并且用户能够通过该系统体验一些服务。
不难看出,车载语音交互目前的发展阶段与车联网整体的发展阶段处于平行位置,位于起步初期,从&可用&到&好用&的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和以往任何时间节点都不同,随着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迅速发展、产业链资源的整合意愿增强、用户行为习惯的逐步养成,车载语音交互体验正在进入提升快车道。
量产车搭载语音交互产品的比例逐年提升
优质车载语音交互体验是怎样的?
云之声CEO黄伟曾和车云谈起苹果Siri,过去大家都把Siri想象语音助理,助理应该什么都会做,什么都能做,但实际上它做的并不好,&希望用一个相对来说有限的人工智能解决非常开放的需求,这本身很难做到&。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发展,用户在车内这一&相对比较封闭的开放环境中的开放需求&,将很快被满足。在研发层面,各方考虑的早已不是如何让系统更清晰的识别用户的语音指令,而是如何更好的接受指令、更细的理解指令、更快的做出反馈。
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相关开发者意识到,语音只是工具,需要连接相应的服务和应用。这些服务和应用为语音而生,目的不是推给用户一堆信息,让用户自己寻找答案,而是直接帮助用户把事情办成。
车内语音系统,正在成为一位真正的&助理&。一些实际的成果也正在落地。
去年底,科大讯飞发布智能车机系统&&飞鱼助理。该系统搭载的语音交互支持多轮对话和中途打断,不用多次唤醒就能调用导航、音乐、拨打电话等功能。科大讯飞智能汽车事业部负责人刘俊峰向车云展示了两个场景。
场景一、联系上下文对话。
用户:&我想听甜蜜蜜&
系统:请欣赏邓丽君演唱的《甜蜜蜜》
用户:&试一试鹿晗唱的&
系统:请欣赏鹿晗演唱的《甜蜜蜜》
用户:&我想听他和陶喆合唱的&
系统:&请欣赏鹿晗陶喆的合唱歌曲《请到长城来滑雪》&
场景二、语音纠错和随时打断。
用户:打电话给黄老师
系统:好的,即将为您接通&&(数秒等待后接通&讯飞黄老师&)
用户:(打断)不对,是黄昕黄老师
系统:好的,即将为您接通黄昕(数秒等待后接通&黄昕&)
用户:确定
在车云看来,上述场景相比现有车载语音产品而言,主要优化点在于&接收信息+反馈信息&层面,这属于产品优化的第一层。
在进一步的发展中,随着基础能力的提升,服务的整合能力将成为关键能力,车载语音系统不仅可以听懂、反馈,更可以&预判+执行&。 语音交互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交互的目的是为了让机器更好地完成任务。
目前,在博泰集团最新一代的车机产品中,基于周边服务的整合,语音系统已经可以开始预判用户的需求,并帮助用户实现需求。具体而言,例如用户语音搜索目的地电影院,那么系统除了快速弹出电影院推荐、结合导航时间进行场次推荐外,还能直接帮助订票、选位。
再以一个场景举例:
用户:&帮我找个新街口附近看电影的地方&
系统:&为你找到如下影院&&请问要选哪一个?&
用户:&万达那个&
系统:&即将导航至南京万达国际电影院&&为你推荐近期的高分影片,《战狼2》9.5分,万达国际电影院最近的场次17:10开始,票价35元,根据当前路况正好可以赶到,是否需要提前订票选座?&
用户:&好的,我要最后一排中间的2个位置&
系统:&该场次最后一排中间区域已满,更换为倒数第二排中间2个位置可以吗?&
用户:&也行&
系统:&支付成功,万达国际电影院4号厅9排6号与7号,订票信息与取票二维码已发送至手机,到达影院后可以用二维码在自动取票机上快速取票,祝你观影愉快&
这当然还不是全部。当语音系统与汽车本身结合更紧密时,还会带来其他层面的想象力。例如用户直接通过语音控制车辆,设定车内空调的温度、开关天窗、启动汽车、开关车门等等。当然,这需要车企层面更高的开放度。目前,大众、福特、现代、宝马等公司均已不同深度的尝试引用亚马逊Alexa语音服务运用。
核心竞争点在于数据和计算能力
上文提到了车载语音系统在未来不久能听懂,反馈,亦可以&预判+执行&。那么一个问题随之而来,想要做好这些,车载语音系统需要提升哪些核心能力?
车云将该问题抛给了多位语音行业的专家,各方给出的结论比较一致&&前期在于自然语言处理(NLP)+自然语言理解(NLU)引擎的能力,后期在于数据和计算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的提升。
更具体的说,NLP+ NLU引擎的搭建,能够帮助系统听清并听懂大部分的语音,但语音太过复杂,同样的句子甚至在不同的情景下都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这就需要系统不断的录入数据,自学习,并拥有极强的计算能力以处理大数据。此外,就好像上文提及,语音交互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交互的目的是为了机器更好地完成任务,因此与亚马逊Alexa平台一样,车载语音交互平台同样需要整合各种为语音而生的原生服务及应用。
这让车云想起阿里上汽打造荣威RX5的例子。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曾告诉车云,实际上YunOS操作系统做的最成功的事情,是作为重要的载体和介质,把阿里云的计算能力带上了车,包括CPU的运算能力,还包括存储能力、传感能力等等。这是最底层的能力,也是最重要的能力。
上汽与阿里的合作从效果上看非常成功。图为: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右)、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左)
事实上,王坚在车载系统上的思考,和业内现阶段业内在车载语音交互上的思考,异曲同工。
以博泰的思考为例。7月6日,博泰与百度达成合作,将在DuerOS开放平台、百度云,以及阿波罗计划方面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博泰集团创始人及董事长应宜伦明确表示,此次合作的一个关键点,就在车载语音交互层面。
&一方面,基于百度云的强计算能力,车载语音交互产品可以实现实时更改与聆听,速度提升多倍。打个比方,如果此前是一台计算机包办&输入、理解、输出&工作,那么计算能力提升后,则是三台计算机,一台&输入&,一台&理解&,一台&输出&,三台平行处理。
另一方面,百度最宝贵的资源就是数据,其中一些对于出行而言有很大价值,包括个人习惯和生活经验等,如果将这些数据进行结构化,缓存到可以被快速调用的云端区域。假设用户在车内通过语音提出相关问题,则这些数据便可实时发挥价值。这可以被定义为车载语音平台听清、听懂后,直接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去常有人说,车载语音交互技术发展将会是一个缓慢发展过程。现在看来,至少这一进程比预期来得要快。并且,随着核心竞争点的逐步转移,聚焦在车载语音交互的领域,大玩家之间联盟只会越来越紧密。
与非网专栏作者招募
你也许是工程师甲,每天默默画电路板、写代码;
你也许是高校老师乙,每天站在三尺讲台,传授知识;
你也许是项目经理丙,每天为得到客户认可而赶工、奔忙;
不管你身处何地是何种身份,只要你是电子领域的从业者,就一定有对这一行业的一些感受和看法。
可能你已修炼成资深行业观察家,如老师那样真知灼见;
可能你善于分析行业趋势,如侃侃而谈;
可能你精通某一项技术,如那样精讲技术而不失幽默;
可能你善于发现身边的工程师故事,如般娓娓道来。
也可能你和他们都不同,有自己想发表的观点,这样的你都是我们在等的人,只要你准备好了,&与非网专栏作者&就会成为你的一个标签。你不再是普通的路人&甲、乙、丙&,而是工程师和电子产业的发言人。
我们给专栏作者的展示机会:
1. 与非网主站【与非原创】栏目的集中展示:
2. 与非网主页:首页焦点、行业发现的重点推荐
3. 与非网微信:原创推送,直达核心行业读者
4. 如果专栏内容热度很高,我们还可以帮助联系相关出版社洽谈集结出版。
成功取决于行动力,赶紧将你的职场态度和行业观点进行整理、提炼成专栏大纲吧,以&专栏作者+大纲名称&为主题,发送到:editor#eefocus.com(请将#替换为@)即可,或者你还有些疑惑想更多了解专栏作者的情况,也可以加小编的微信+qq:详谈。
与非网专栏作者,我们等你!
关注与非网微信 ( ee-focus )
限量版产业观察、行业动态、技术大餐每日推荐
享受快时代的精品慢阅读
面向消费电子市场提供高级嵌入式语音和音频解决方案的领先供应商——XMOS有限公司,今天宣布推出其面向亚马逊Alexa语音服务(AVS)的VocalFusion立体声开发套件——该套件经由亚马逊认证,是首款符合远场性能、支持立体声回声消除(AEC)的线性麦克风阵列解决方案。
发表于: 17:56:27
随着技术进步,汽车的大多数功能都可以由电子设备和软件控制,甚至汽车的刹车和油门控制都可以由软件和电子系统执行。当人们在享受自动化带来的舒适驾驶体验的同时,其实也增加了被黑客攻击的风险。
发表于: 17:52:17
在第21次GTI网络工作组5G讨论会上,大唐移动移动通信事业部副总工程师陈博发表了题为《5G在车联网和工业控制中的应用》的主题演讲。
发表于: 13:32:37
近日,著名国际商业媒体《快公司》(Fast Company)发布“2018年世界最具创新力公司榜单”。全球TOP50榜单中,苹果、Netflix、Square占据榜单前三,第四次入选全球TOP50榜单的腾讯超过亚马逊,位列全球第四,刷新了中国公司的历史最高排名。
发表于: 13:42:58
苹果(Apple Inc.)的智能音箱“HomePod”推出还不到两周,但根据研究机构 Loup Ventures 的调查,这款产品的市占率,已经上冲至 3%。
发表于: 10:39:27
据外媒报道,博世近日决定未来不会自主生产电动车电池,并称电池生产投资过于冒险。
发表于: 17:36:30
先进嵌入式系统解决方案的领导者赛普拉斯半导体公司(纳斯达克股票代码:CY)今日宣布推出支持协商供电(PD)功能的高集成度可编程汽车级USB-C控制器。
发表于: 17:15:37
为了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电动汽车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大力推广。目前,由于电池容量及充电基础设施等条件的限制,充电问题成为电动汽车发展过程中而临的最主要的瓶颈问题。
发表于: 16:40:22
自动驾驶这一竞技场的战火正越烧越旺。2月,与自动驾驶有关的消息正接踵而来。先是戴姆勒与博世宣布将启动自动驾驶出租车联合测试。
发表于: 11:04:14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21世纪的全球汽车行业,面临巨大创新机遇,也面临来自于非汽车行业公司挑战,各个汽车企业单打独斗,很难赢得这场战争。或许来自中国的思想能够让这个已经发展132年的行业焕发新的生命力。
发表于: 10:41:14
与非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70212号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 京ICP备:号车载语音控制,让我们好好“谈一谈”
车载语音控制,让我们好好“谈一谈”
& 打开天窗,调低空调温度,广播调台&&对于驾驶者来说,在开车时,这些操作必不可少。近日有外媒称,在美国每年因驾车进行各种额外操作导致的车祸事故达160多万起,有人说,语音交互是辅助驾驶的最好方式,可以让汽车&长出耳朵&,解放驾驶者的双手,让驾驶更安全。听上去很实用的语音交互系统,在实际使用中会不会出现问题呢?
& 玩语音?国内外品牌都爱它
& 提起语音控制,不少人第一时间会想到苹果的Siri,Siri不但可以通过手机读短信、介绍餐厅或询问天气,最有趣的是还可以与用户聊天解闷,凭借强大的语言信息后台数据,它俨然练成了一个段子手。
& 其实早在苹果之前,语音控制技术就已经在一些豪车上得以应用,如2000年宝马车上就开始配置语音控制系统;2004年在北美市场上市的本田Acura RL轿车将语音控制系统作为标准配置。如今,功能丰富的车载智能互联系统都会配备语音控制功能,也成为越来越多主流车型的标配和卖点。宝马、奥迪、凯迪拉克、福特、别克等品牌均有各自的产品。
& 语音控制有什么用?大多数人想象中可能就是控制车上的硬件设备,避免驾驶员分散注意力,实际上这只是很原始的状态了,对于这项能够解放人们双手的好事,各大汽车品牌都不会吝啬开发投入。比如在去年的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奥迪除发布&自动驾驶&&驾驶辅助&等六大创新技术外,也重点展示了全新语音控制程序,驾驶者只要发出语音命令,如&带我去最近的意大利餐厅&,车载导航系统便会立即显示出相应的路线。
& 类似的技术同样也受到国内车企的追随,如互联网汽车荣威RX5,基于与阿里巴巴合作后获取的强大数据库,当驾驶人说出想去吃饭的口令时,你的车甚至能根据你的消费习惯,读懂你的口味,带你去你心仪的餐厅。
& 在这个人人离不开手机的时代,人、车、手机互联已经成为现实,而智能语音系统正可以成为连接三者的载体,通过语音实现无缝沟通。
& &耳朵&不灵敏?现在它比你想的&聪明&
& 还记得网上曾有一段很火的视频吗?一位山东籍司机想通过车载语音控制系统拨号,结果系统多次输错,司机喊道:&纠正,纠正!&系统则提示:&96,96&&&司机再次报号,系统回复:&对不起,我没有听清。&抓狂的司机大喊:&你耳朵聋啊,我说了多少遍了,号码是&&&系统最后却给出了&谢谢,再见。&
& 这一段让人爆笑的视频,让不少车主开始对语音控制系统产生了质疑:&耳朵&不好,功能再强大也没用啊。常熟理工学院汽车学院副院长陈庆樟教授告诉记者,目前的车载语音系统大多都搭载了语音识别技术,但是汽车在行驶中是有噪声的,一定程度上就会影响识别的准确率。&语音毕竟只是一种声波,在空气中传输时难免受到各种影响,行驶过程中,如胎噪、风噪、引擎噪声和车内用户交流的声音,都会对语音识别造成影响。&陈庆樟表示。
& 而如今,随着科技发展,各大服务商也在对其进行研究,对真实场景进行复杂噪声抑制处理,增强用户的目标语音,让系统准确地接受指令。比如,国内智能语音产业领军企业科大讯飞专门为国产汽车品牌奇瑞艾瑞泽5打造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小艾。它有自然语言理解技术做支撑,车主只要按平时的说话方式跟小艾讲话,它就能听懂。想听歌时,无论说&播放音乐&还是&我想听歌&或是&放一首歌&,小艾都能明白意图。同时,它对普通话的识别率接近100%,还可以听懂16种方言。
& 此外,小艾还拥有专门针对车载环境的麦克风阵列降噪技术,开车窗、开空调或高速行驶时,语音正确识别率都在90%以上。科大讯飞执行总裁吴晓如甚至称,小艾可以看作智能语音技术的&风向标&。
& 技术戳中&痛点&?也许智能语音会成为刚需
& 前几年,美国汽车协会旗下的交通安全基金会曾有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的各种车载语音系统会在不同程度上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也就是说,目前的车载语音系统并没有让驾驶员更加集中注意力,反而会让驾驶员分心,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其实是&车载语音交互系统还没有准备好&。而如今,智能语音系统是否做好了准备?
& 慕尼黑当地时间8月1日晚,宝马集团以2016 BMW创新日为主题,宣布其基于个性化体验和数字化技术打造的BMW Connected互联系统正式首次发布。为区别于上一代BMW Connected Drive,BMW将这套全新升级的系统干脆化繁为简命名为BMW Connected,未来所有宝马车主在购买搭载该系统的车辆后,还可以下载同名官方App。
& 考虑到专注驾驶的原因,驾驶员与车辆的互动被限定在一个很小的尺度内,就连在方向盘按键上控制音乐播放也都变得小心翼翼,而BMW Connected宝马互联系统就是语音控制加上&一云多屏&的形式,实现人车智能互动。语音控制重在解决各种其他操控方式可能影响车辆驾驶安全的首要难题,而&一云多屏&则重在将用户的各种线下&互联&体验从车外带到车里,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时互联&。最直白的效果就是,当你坐进宝马车的驾驶舱时,丝毫不用担心手机上的互联状态无法完美&移植&到驾驶舱里。
& 当技术足以戳中&痛点&时,人们就会意识到其不可或缺。所以,车载智能语音的角色也正悄然发生改变,吴晓如表示,&2014年之前我们认为,智能语音在汽车上的应用是一个点缀,现在我们觉得它是一个刚需。&
& 当然,未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目前大多车载语音控制系统需要智能语音唤醒,比如荣威RX5需要说出&你好,斑马&,小艾则需要说出&你好,小艾&后才能接收命令,以后或许无需唤醒就能自动识别出哪些话是吩咐它的命令,哪些只是车上人员之间的对话。
& 技术的逐步升级,将使车载智能语音为人们带来愈加流畅的体验。依赖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也许有可能的互联方式,就像宝马匠心独运的互联系统设计,为未来智能汽车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想象。Access denied | www.qhzsl.com used Cloudflare to restrict access
Please enable cookies.
What happened?
The owner of this website (www.qhzsl.com) has banned your access based on your browser's signature (3f4ea8-ua98).语音控制:更爽?OR更“抓狂”?
  识别和理解导航指令准确,可以“一句直达”。
  语音控制空调、车窗等较难。
  人工智能在汽车上的应用有许多,语音控制只是其中的一种。不过,在其他应用还看不见摸不着的时候,已经逐渐普及开的语音控制俨然是人工智能的代言人。从8万元到40万元,下至长安上至宝马;都在车上装上语音控制系统。本期“非常测试”就来检测一下语音控制到底好用还是不好用。
  关于“语音控制”
  所谓“语音控制”,是通过语音来控制汽车的功能。语音控制由两部分组成:语义识别和车辆控制。系统先是“听懂”语音指令,将语音指令转化为机器语言,进而控制车辆。  
  测试目的:
  目前语音控制系统主要供应商有两个:一个是Nuance,另外一个是科大讯飞。根据这两大系统,车天下君选择两款不同的车型,测试语音控制使用的便捷性、反应速度以及准确率。  
  测试方法:
  测试车辆在城市道路上以正常速度行驶,车厢内噪音和震动与日常使用一致。由坐在驾驶座上的驾驶员发出指令,观察和记录车辆的响应。为避免不同人不同口音产生的误差,整个测试由同一个人发出语音指令,使用的语言统一为普通话。
  测试项目1:导航 不管去哪,可以“一句直达”
  面对日新月异的手机导航,车载导航被冷落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操作复杂、无实时路况、显示不够清晰、地图更新太慢……车载导航的每一个槽点都值得你我喷一喷。即便通过安吉星和Gbook,能一个电话将导航交给后台实现,也无法说服驾驶员放弃手机导航。
  这种情况直到最新的语音控制系统出现,才有那么一丁点希望改变。车天下君坐在驾驶座上,先后尝试“导航去某某地”、“我要去某某地”、“我需要加油”,系统会自动搜索目的地和兴趣点,并在液晶屏上显示出来。在搜索结果页面上,还可以进行各种操作,比如可以直接说“第三个”、“第三页”和“取消”。
  整个操作过程,不管是Nuance,还是科大讯飞,识别和理解驾驶员指令的准确度都比较高,确实是能够做到宣传语所说的“一句直达”。两款测试车的系统反应速度有快慢区别,这取决于车载ECU芯片的处理能力。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便是最慢的,也是“秒回复”的速度,没有给车天下君拖沓冗长的感觉。测试之后,车天下君告诉身边所有人,有了语音控制,真的可以抛弃手机导航。
  测试项目2:电话 说错,可以直接改
  要通过语音控制实现手机通话,先要连接手机,允许系统读取通讯录。假如不是自家车,不建议这么做,那会没有任何隐私可言。但为体验这一功能,车天下君只能牺牲一下自己的隐私,“豁出去”了。
  测试时,车天下君先尝试直接报名字,比如“打电话给某某某”。系统识别准确,反应迅速。在通讯录里,没有找到相应的名字,会第一时间给出反馈。车天下君再尝试报电话号码,比如“139####2276”。只要语速不是过快,系统也能够识别,并在屏幕上一一显示数字。最后测试特殊情况,报出手机号码11个数字,当系统正在连接时,车天下君更换指令,比如“将最后一个数字,从‘6’改成‘8’”。系统会第一时间停止拨出,并更换成新的号码,再拨打电话。
  通过语音控制来拨打电话,还有许多新鲜功能。比如你急着改机票,虽然你手机通讯录没有客服电话,但可以直接说“南方航空客服电话”,系统会自动联网搜索,并连接拨打。整个测试过程,不需要反复“确认”,简化了的流程,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测试项目3:车辆控制 会说到口干舌燥
  测试完“导航”和“电话”,再用语音控制车辆功能,效果能否始终如一?车天下君先测试“空调”,语音输入:“我太冷了”、“我太热了”和“风速太大”等十种指令。让系统识别指令并完成相应的空调指令,十次中只有2~3次成功,这还是运气较好时。运气不好时,十次中没有一次成功。测试完这一项,车天下君整个人都变得不好了,怀疑自己是不是普通话不标准。
  是不是只有Nuance如此?但换科大讯飞系统测试结果也是一样。据介绍,“导航”、“电话”以及“娱乐”,都是“原生”,供应商提供的,即装即用效果有保证。“空调”属于车辆功能,需要系统与车型进行匹配。匹配度与系统介入整车研发的时间点有关,越早介入,语义识别的速度和准确率便越高。
  是不是只有“空调”如此?测试人员尝试语音控制“车窗”和“天窗”,结果也几乎是完败。车天下君说:“车内太闷了”,“我想晒晒阳光”,系统不能识别指令,需要重新输入。不过,最后车天下君发现问题来自“语义识别”。于是车天下君下达更为清晰直接的指令:“打开天窗”、“空调调低1℃”、“打开后车窗”。虽然不全是一次性成功,但成功率提高到30%~50%。但即便是每2~3次成功一次,用户体验也是极差的,速度远远慢于手动操作。当然,不能因此否定语音控制的进步,比起以前,进步幅度相当明显。汽车主机厂再努力一把,效果还会更好。
  测试项目4:远程控制 老是出错
  要实现远程控制,需要在手机上装一个APP,再进行各种验证。原则上,一辆车只能绑定一个手机号码。所以,以后更换手机号码,要记得给车辆解绑。否则,车辆被偷,都不知道为什么。
  测试人员直接用汽车主机厂已经绑定的手机进行测试,本以为不会出现问题,结果让人大跌眼镜。站在车外,车天下君下令“打开双闪和鸣笛”,车辆没有任何反应。在停车场找车,经常要用到这一功能。再按一次,手机APP直接提示“上一个操作未完成”。关掉APP,再重新进入,仍旧是相同的提示。
  那么下令查看“车辆状态”会如何?幸好,这次没有“拖后腿”。在手机上,车天下君能清晰查看到油量、胎压和机油使用情况,有最近一次驾驶的百公里平均油耗,甚至有车辆的“体检报告”,对发动机、变速器和底盘进行扫描和评分。
  车天下君曾在一家中国品牌的汽车研究院里,看到最新的语音控制系统:可以启动并关闭发动机,能够控制巡航系统,准确率接近100%。可惜,这一最新系统要到明年才会搭载在量产车上。
  花絮:另类测试
  有人担心,随着语音控制识别率越来越高,假如坐在后排的熊孩子给你添乱,会不会导致“误操作”,进而影响行车安全?对此,车天下君专门进行了测试。车天下君坐在后排,绑上安全带,用正常语音和语速发出指令,语音控制系统没有任何的反应,这与麦克风设置在前排有关系。然而,假如车天下君不绑安全带,从前排两个座椅中间探身,靠近语音控制系统发出指令,那么语音控制系统还是会给出响应。换言之,如熊孩子凑到前排来捣乱是会带来一些问题。
  不过,科发讯飞研发人员告诉车天下君,语音控制系统本身有强大的“纠错”功能,会屏蔽大量影响行车安全的指令。举个例子,在行驶过程当中,发布“关闭发动机”的指令,系统就算识别并理解,也不会执行。该研发人员还表示,不久后,车内语音控制系统只会识别驾驶座的指令,而其他座位发出的指令将不被认可。
  非常结论:
  1.目前的语音控制较以往有大幅提升,不用再按部就班的输入准确的指令,无需按照严谨的逻辑层层推进,基本上能做到自然的交流,简单来说,你可以“说人话”,说出所想,其他交给系统来做。
  2.在“导航”、“电话”、“娱乐”等功能上,语音控制的语义识别能力强,准确率高。但在“空调”、“天窗”等涉及到车辆功能的控制上,估计是出于安全考虑,语音控制的语义识别能力稍弱,只有输入准确清晰的指令,系统才会执行。
  3.我们认为,到目前为止,语音控制还是不如按键操作来得快捷。我们测算过,以调节空调温度为例,手动操作按键和旋钮,时间在1秒以内。相同的操作,语音控制需要30多秒,还不一定成功。
  4.官方宣传,语音控制整体准确率在80%~90%之间,演示的时候,甚至可以达到100%。实际使用,经过反复测试,整体准确率不足30%,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总的来说,不用可惜,用了仍旧是会让人抓狂和最终放弃。(文/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周伟力)
责任编辑:李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车载语音控制app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