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手机中的用户帮助中的第三方应用用户意见反馈馈,是反馈给谁的啊?

用户意见采纳率高于同行业 Flyme系统更开放
每一个产品都有为用户提供反馈问题的公司方论坛,很遗憾不是每一条建议或意见都能被回复,虽然大家都知道做好售后服务是提升用户体验的重要一环。在风云激荡的手机行业,猜不透用户心思,将随时面临淘汰。魅族是少有的实实在在帮助用户解决问题的手机厂商, Flyme系统“用户帮助”应用的用户活跃度非常高,工程师与魅友间的良性互动,也构成了魅族产品创新的驱动力。今天,我们就从Flyme入手,综合其他国产手机操作系统的数据,看看如何能真正了解用户的心思。
Flyme、MIUI、EMUI 和smartisan这4家系统都有用户反馈区,除了EMUI,Flyme、MIUI、smartisan都将BUG反馈和功能建议进行了区分。对比这几家的功能建议区,小编发现,smartisan不可查询处理进度,Flyme无论是BUG反馈还是建议反馈,都能查询到处理进度,且回复速度惊人,其他2家则中规中矩。从数量上来看,帖子的质量普遍较高,跟帖用户积极踊跃,管理员已经处理完的意见占大多数,被采纳者居多。
与其他3家系统简单文字配图片的发帖方式不同,用户在Flyme系统发布的帖子都是以表格形式呈现,可见其用心程度。标题、联系方式、功能点、功能描述、需求背景、建议原型图,一目了然。对于用户来说,视觉上更舒适;对于魅族工作人员来说,帖子转给相关工程师更快捷,意见汇总方便,工作效率也会更高。
由于工程师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论坛回复者一般是管理员。拿smartisan来说,管理员是锤子科技客服,回答多半不专业,转给工程师回复的案例也不多。而Flyme的回复者比较自由,可以是论坛管理员、也可以是工程师,每一条回复都极其专业,能及时解决用户的困惑。
令人惊喜的是,回复帖子的人群中还有第三方合作伙伴的身影,这在其他友商中是基本上是见不到的。比如下面用户反馈“卡片式短信功能在更新后消失了”的问题,魅族短信公司方合作伙伴小源科技第一时间做出了回复。省掉中间的沟通环节,用户需求可直接传达给合作伙伴,体现了魅族合作开放的心态。
经过以上对比,不难发现,Flyme论坛在界面设计、工程师回复专业度、用户意见采纳率方面,都居于其他手机厂商之首。从体验上来说,显然Flyme系统给人的感觉,建议图表化、设计人性化、处理速度快、醒目的“已处理”标签,多处细节体现了魅族用户至上的理念。而与第三方合作伙伴的通力协作、亲密无间,更显示了魅族Flyme5系统更精致更友好的愿望。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能拿下郭天王,网红方媛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
今日搜狐热点登录以解锁更多InfoQ新功能
获取更新并接收通知
给您喜爱的内容点赞
关注您喜爱的编辑与同行
966,690 一月 独立访问用户
语言 & 开发
架构 & 设计
文化 & 方法
您目前处于:
如何在移动应用中有效地收集用户反馈
如何在移动应用中有效地收集用户反馈
0&他的粉丝
日. 估计阅读时间:
:开启与Netflix、微软、ThoughtWorks等公司的技术创新之路!
亲爱的读者:我们最近添加了一些个人消息定制功能,您只需选择感兴趣的技术主题,即可获取重要资讯的。
相关厂商内容
相关赞助商
反馈帮助你理清对自己的认识。反馈帮助你从新的角度看世界。反馈帮助你纠正偏离的方向。反馈帮助你更好地学习。反馈让你和你的工作更加出色。不论你是否遵从某种特定的敏捷开发实践,早而经常的反馈是让你更加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与传统的网站应用类似,移动应用中获取用户反馈主要有两种方式:直接反馈和间接反馈。直接反馈,即通过提供调查表、弹出框等形式鼓励用户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间接反馈则是基于用户的使用习惯,间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比如分析界面跳转流程,页面停留时间,按钮的点击频率,用户留存、活跃周期等。本文只讨论第一种。
直接反馈的形式多种多样,隐藏在”设置“里的邮件反馈往往太隐蔽,同时缺乏上下文,让用户不知所措,需要在小小的手机屏幕上输入大量文本信息也是一个很大的限制因素;长长的调查表则让用户望而生畏;频繁弹出的弹出框则让用户抓狂。同时,Alex Adamopoulos在中分析了反馈的代价,他认为,任何一种反馈机制的引入都是需要团队付出相应成本的。因此,如何衡量嵌入的反馈回路是否带来了相匹配的经济利益,如何最大化反馈回路的价值,成了团队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在成本方面,为了降低反馈机制的引入所必需的设计、开发、运维等成本,市场上的第三方服务也比比皆是,比如。
在给自己的移动产品选择最适合的反馈形式时,产品经理、设计师、开发人员往往都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多种反馈形式该如何选择?是自己开发呢,还是选择第三方服务?在反馈前、反馈中、反馈后不同时期团队应该做哪些事情?现有的团队能力是否能满足要求?对于反馈模块所涉及的设计、开发和运维成本能否承受等?
本文从反馈的时间线出发,帮助产品经理、设计师、开发人员等理解给移动APP增加一个反馈模块应该考虑哪些问题,以及不同反馈形式的特点、适用场景、开发和运维成本等,帮助大家做出最明智的选择,让小小的反馈模块可以发挥最大的作用,真正帮助产品的成功。&
获取反馈前
一:明确目标
产品经理应该非常清楚APP是一个什么样类型的软件、现在处于什么阶段、需要从用户那里收集什么样的反馈。
举两个最常见的例子:业务类APP,比如银行或保险类,更加注重业务本身,更多情况下是想要知道用户对于新推出的业务是否满意。而工具类APP更加注重用户对于功能和设计的体验,比如Uber进入中国市场后想第一时间知道APP的功能和交互设计是否满足中国人的使用习惯;房产类APP增加一个”管理自己喜欢的房产的收藏夹“功能后,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是否真的带来了便利。
二:考虑成本
项目经理应该非常清楚不同类型的反馈形式会影响到哪些方面,比如需要涉及哪些角色、各自具备什么样的能力,需要花多长时间等,以此来计算成本、组织团队和安排交付计划。
反馈模块主要涉及三部分工作:第一是设计和开发APP端作为用户输入反馈内容的入口,第二是设计和开发作为管理员查看和管理反馈数据的后台系统,第三是人工对收集到大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以及与用户的互动等。
所涉及到的成本主要体现在:
设计:作为APP中反馈内容的入口,也就是对最终用户可见的部分,对于设计的用户体验要求比较高;而作为后台数据管理平台,设计更应该注重实用性,数据分析功能强大、操作简洁而流畅应该是考虑的重点。
开发:由于移动应用前后端开发技术的不同,往往是两个开发团队(团队组成跟所用开发技术密切相关,跨平台类APP一般所用技术跟后台开发技术比较类似,而原生APP的开发技术则相对独立)。如果前后端都需是自行开发,就需要两个开发团队的人共同参与。由于APP端仅仅提供反馈内容的输入功能,开发成本相对较低;而后台管理界面需要对收集到的大量反馈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管理,因此开发成本相对较大。不同的反馈形式对于开发人员能力的要求、所需开发时间等都不尽相同,需要具体分析。
运维:收集到大量反馈数据后,需要人工对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分类,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决定后续的设计和开发如何调整。同时,需要及时对用户的反馈进行回应,让用户感受到自己的反馈是有价值的。
三:确定反馈形式
移动应用中常见的反馈形式主要有下面几种:
1.邮件方式,即用户从APP中打开邮件客户端,通过书写邮件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反馈。
这种方式最大的优点就是成本低。交互单一,不需要额外设计;开发方面仅仅是APP端几行代码就可以搞定,并且不需后台支持。同时,可以直接获取用户的邮件地址,方便回复,因此有利于客户关系的维护。考虑到大多数情况下,能主动选择这种方式提供反馈的用户往往是比较忠实的用户,因此最有可能收集到有价值的数据,甚至是意想不到的点子。
缺点主要在下面几个方面:缺乏上下文,需要离开APP,有可能造成用户流失;收集到的反馈散落在邮箱里,查看、跟踪、数据分析等都非常不方便。
适合于预算有限、开发时间要求短、开发团队能力有限(通常不具备后台开发能力)的情况。
2.在用户给予反馈之前做一个小小的选择:是”喜欢我们“,还是”想吐槽“?如果是前者,就会引导用户在App Store打五分并写下好评;如果是后者,就在APP中设计一个简单而通用的反馈表单,允许用户将文本、图片等信息发送至指定后台。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心理学中有一个术语叫“负面偏好”, 相比于正面的信息,我们的大脑通常对负面信息有更强烈、更持久的反应,从理论上来讲我们更加容易受到负面消息的影响。这种方式在获取反馈的同时,还能极大增加APP的好评率,同时最大程度降低负面评价的影响范围。与邮件方式相比最大的优势是所有反馈结果可以在自己的后台统一管理,方便查看,以及对反馈的状态跟踪等。
苹果在即将发布的iOS10.3版本中将会允许用户在APP内进行打分和评论,并自动同步到App Store。这样就不需要用户离开APP去评论了,大大减少了因为评论而流失用户的比率。同时iOS10.3还将允许开发者对App Store中的评论进行公开回应,加强了与用户之间的粘性。从这就能看出来苹果对开发者和用户之间的反馈闭环的重视程度了。
当然这个也带来了额外的成本,主要体现在后台管理平台的开发上面,需要团队具备网站开发的能力。一个包括最基本数据展示、归类、报表分析、状态跟踪等功能的后台至少需要一个高级网站开发程序员半个月以上的开发工作量。(选择第三方服务的除外)
适合于预算充足、团队具备网站开发能力的情况。
由于邮件和通用反馈表单通用性太强,除非用户非常清楚自己要表达什么,否则很难有针对性的获得有价值信息;同时,需要手动输入大量文字,在手机上操作非常不方便。很难对收集到的反馈数据进行快速归类。因此,有一种更加智能的方式就是调查表,通过提前列举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让用户通过勾选方便的进行操作。不仅操作方便,用户易于接受,也能非常高效的获得针对确定问题的答案。同时,后台更容易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这种方式提前需要确定现阶段迫切需要收集反馈的点,然后设计好问题和表单。如果问题太长,容易引起用户的排斥心理。设计表单和问题是一门比较深的学问,原则是通过最少的提问获得最大的信息量,因此对产品经理有很高的要求。
开发方面,可以嵌入类似的网页类型的表单,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前后端的开发成本,同时提供强大的后台数据分析功能。
4.图片(截屏)、语音、文字多媒体相结合形式的反馈
由于文本类型的反馈形式在描述一些复杂场景时会给用户带来诸多不便,现在越来越多的APP采用截屏、在截图上标注,并结合文字和语音反馈,用户可以在任何时刻、任意界面方便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极大的增加了用户主动提供反馈的概率。为了让截屏这一操作更加快捷,除了系统原生的截屏之外,很多APP都支持”摇一摇“来触发截屏的功能。截屏反馈设计上最大的优点是不需要占用任何屏幕空间,可以被广泛采用。
语音反馈的缺点是运维成本较大,需要人工对收集到的大量语音进行分析和归类。降低运维成本的一个方法是在APP端进行语音解析,也就是在用户输入语音后,先转换成文本信息再发送,相当于把解析工作交给了用户来完成,用户体验上会大打折扣。
由于在手机上发送语音对用户所处场景有要求,因此,语音反馈通常与其他类型的反馈混合使用,允许用户自行选择。
5.结合NPS的基于上下文的反馈
为了在用户体验与反馈效果中达到平衡,作为Design in Context概念的延伸,我们建议采用基于上下文的反馈机制,即:基于特定场景和特定用户来确定反馈的形式、内容、入口以及出现的频率等。(Net Promoter Score)是常用的一种判断用户忠诚度的方式,通过一个简短的问题“你是否会把此产品推荐给你的朋友?”,将用户分为三类:“推荐者”,“被动者”,“贬损者”。然后再继续向“推荐者”提问更加深入的问题,真正做到了“向最有可能提供反馈的用户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而不惹恼普通用户”。因此,是我们更加推崇的一种方式。
在用户多次使用某个功能后,先通过NPS获取用户对于此功能的喜好;然后基于用户的回答(喜欢,或不喜欢),来深入问几个更有针对性的问题,同时确保反馈模块的有一个友好的设计(应该避免弹出框这种侵入性非常大的设计)。
这种方式可以在短期内收集到大量有针对性、有价值的反馈数据,特别适合于在某个新功能上线后一段时间内使用。
收集反馈中
及时回复用户反馈
现在,APP已经成功的集成了反馈模块,产品经理的工作从此又多了一项:不断的查看邮箱,或者后台反馈数据管理系统,来获得第一手用户反馈信息。然而,仅仅是“看”还远远不够。不管用户的反馈是好评,还是是建设性意见,亦或是批评,他们都是花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也会想知道自己的反馈是否被看见、是否被重视等。因此,及时回复用户反馈对提高用户满意度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第一是在收到用户反馈后第一时间告知用户已经收到其反馈,并且会及时处理,同时真诚的表达感谢。第二是在分析完反馈内容后及时跟用户取得联系,有可能是对用户问题的解答,或者是对其意见的处理计划或结果等。第三是当用户的建议被采纳并正式上线以后,应该通知那些苦苦等待的用户,不仅让他们可以更好的使用APP,也能感受到自己建议被采纳的喜悦。
邮件往来是一种最不会打扰用户的方式,因此这里要注意,任何一种反馈形式的设计,都要考虑可以获得用户邮箱地址,以便后期跟踪。
Note:为了节省开发成本,还可以选择使用已经比较成熟的第三方服务,大部分成熟的第三方服务不仅提供多种APP端的反馈界面,也包括后台强大的反馈数据管理功能,因此可以大大降低开发成本。其缺点是样式和功能很难定制化,而且数据安全性无法保障。因此对于有自己独特设计要求、对反馈数据安全性要求比较高的团队,应该谨慎选择。
分析反馈数据,调整APP走向
“面对反馈,我们需要正确的态度——拥抱改变,不要害怕返工“。因此,最后一步,便是对收集到的大量反馈数据进行汇总、归类、分析,来发现产品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归类和优先级排序。如果有必要,还需要进一步对得出的结论进行用户调查和访谈,以此制定下一步的开发和发布计划。
总体来说,在APP中增加一个反馈模块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反馈前,明确目标,综合考虑功能和成本以此来制定反馈形式、确定反馈入口、出现时机和频率后,便可将反馈模块成功集成到APP中。反馈中,及时表达对提供反馈用户的感谢并随时通知其最新进展。反馈后,对反馈结果进行大数据分析,从而有效的调整产品进一步的走向。只有每一步走的踏实,才能让反馈模块真正的发挥作用,让用户越来越喜欢你的产品。
感谢对本文的策划,对本文的审校。
给InfoQ中文站投稿或者参与内容翻译工作,请邮件至。也欢迎大家通过新浪微博(,),微信(微信号:)关注我们。
Author Contacted
语言 & 开发
232 他的粉丝
架构 & 设计
600 他的粉丝
0 他的粉丝
101 他的粉丝
0 他的粉丝
0 他的粉丝
告诉我们您的想法
允许的HTML标签: a,b,br,blockquote,i,li,pre,u,ul,p
当有人回复此评论时请E-mail通知我
允许的HTML标签: a,b,br,blockquote,i,li,pre,u,ul,p
当有人回复此评论时请E-mail通知我
允许的HTML标签: a,b,br,blockquote,i,li,pre,u,ul,p
当有人回复此评论时请E-mail通知我
赞助商链接
InfoQ每周精要
订阅InfoQ每周精要,加入拥有25万多名资深开发者的庞大技术社区。
架构 & 设计
文化 & 方法
InfoQ.com及所有内容,版权所有 ©
C4Media Inc. InfoQ.com 服务器由 提供, 我们最信赖的ISP伙伴。
极客邦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找回密码....
InfoQ账号使用的E-mail
关注你最喜爱的话题和作者
快速浏览网站内你所感兴趣话题的精选内容。
内容自由定制
选择想要阅读的主题和喜爱的作者定制自己的新闻源。
设置通知机制以获取内容更新对您而言是否重要
注意:如果要修改您的邮箱,我们将会发送确认邮件到您原来的邮箱。
使用现有的公司名称
修改公司名称为:
公司性质:
使用现有的公司性质
修改公司性质为:
使用现有的公司规模
修改公司规模为:
使用现在的国家
使用现在的省份
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
Subscribe to our industry email notices?
我们发现您在使用ad blocker。
我们理解您使用ad blocker的初衷,但为了保证InfoQ能够继续以免费方式为您服务,我们需要您的支持。InfoQ绝不会在未经您许可的情况下将您的数据提供给第三方。我们仅将其用于向读者发送相关广告内容。请您将InfoQ添加至白名单,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一、先准备一颗强大的钻石心,我们再说其他。在我工作的第一年就接触到用户反馈,那时做一个积分产品,遇到为了1分钱将我祖宗N代以及全家都问候到了的用户。当然有时候也会遇到态度较好的,然而大部分都是来势汹汹破口大骂的,那个负能量就不用说了,要不支付宝客服还有每个月500块的&被骂补贴&呢(我以前室友是支付宝客服,我听缩滴。。。)。但是作为基础的运营,刚入行的运营,其实做这块是特别有好处的,能站在用户的角度去体验,甚至能够预计到用户的问题,这对产品设计的初期指导是十分有意义的。二、App的用户反馈收集渠道。1、App内置的反馈入口。这个是最常见的,现在的互联网产品越来越重视用户反馈,大部分都会在产品里内置一个反馈入口,常见的是放在&设置&这个功能下面。优点是:(1)收集方便 (2)联系用户方便。缺点是:能找到这个不太明显的入口来反馈的,都是核心用户真爱粉,so,流失的那些用户的心声,你未必知道。2、应用市场评论。这个也是很常见的,就是你用app的时候也经常会遇到弹出小窗口,鼓励你去市场给他们评分的。我是很懒的用户,如果不是真的体验好到爆,我很少主动去给好评,就算淘宝卖家说好评返2元,我也还是懒。。。优点是:比app内的反馈用户范围更广一些,因为很多产品的冷启动都是靠自己公司的产品带量,所以用户属性都很接近公司旗下产品,是属于很精准的用户,留存率通常比市场都要高。缺点是:(1)不方便联系用户,很多应用市场都用自己的accout体系,有些就是匿名评论,你是无法联系到该用户的;也有些市场的开发者后台提供回复功能,但是依然不方便。(2)收集起来很麻烦,市场实在是很多,有些没有PC端,所以复制黏贴也不是很方便。也有些公司的开发比较给力的,会把各市场用户反馈接入友盟后台。(3)信息不全。app内置的反馈你可以要求开发做成保留机型等等,然而应用市场的反馈是不会把这些暴露给你的。也有小部分的市场,在开发者后台能看到信息较全面的反馈,不普遍。3、客服电话,线上客服等各种客服渠道。比如我现在的公司,是做在线教育的,所以早就有成套的成熟的呼叫中心客服。虽然我所在的业务不是销售课程的,但是很多被教育过的用户,都还是会找到客服电话,来反馈各个产品线的问题。所以也常常会收到客服同学转过来的用户反馈。优点是:通常能转到你这边来,肯定是客服已经安抚过用户了,所以一般到你这的时候,用户火气已经不那么大了;客服能够找到你这里,肯定用户也是有过比较清晰的描述,这样就筛掉了一批特别傻的反馈,啰嗦半天也说不清自己什么问题(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缺点是:通常客服也有自己的KPI,问题解决率什么的,所以有时候你想直接跟用户沟通解决问题的时候,客服会不屈不饶,非要从中传话,那你懂的,多一个人传话就多一份沟通难度和成本,尤其这个传话的人还是不懂你业务的人。4、调查问卷。这是一种产品的主动获取用户反馈的方式。我们通常用在产品立项的前期调研,或者重大版本更新决策之前,或者大版本大功能上线之初(灰度、核心用户内测)以及之后。优点是:你能通过问题的设计,有针对性的获取你想要的反馈。后期的反馈呈现,能够数据化。而日常的用户反馈,用户都是描述性的语言,而且很多不清晰的,要追问。缺点是:(1)对设计问卷的人自身的要求比较高,我们通常是运营来设计(当然,你公司如果给你们配专门的用研团队,那你就是幸糊的),有时候呢就会出现问卷发出去了,然而忽然觉得哪里没考虑。正因为是主动获取反馈的一种手段,因此很容易主观判断,甚至出到一些诱导用户回答的问题。(2)样本量的获取。尤其是对产品立项前期的调研,这个时候,产品还没有用户,那么你的样本就要完全靠你去定位用户,然后去获取,这个真的很辛苦,尤其是你的领导跟你说没有调研预算的时候。/(ㄒoㄒ)/~~(3)当样本量不足够大的时候,好像并没有什么卵用。5、核心团。这个是很多产品普遍采用的灰度测试方法。当产品有一定量用户后,从中筛选or招募一些对产品好感度较高热情较大的用户,用QQ群等圈起来,由运营去维护。优点是:反馈速度快,质量高,易触达。缺点是:正因为是好感度高的用户,所以反馈有可能偏颇,情人眼里出西施么,你懂的。他不能代表小白用户的。6、搜索引擎、社交平台等外部公开平台。这个建议就是有余力的情况,可以做起来。例如以前我们会在百度知道啊,搜索结果啊,微博大号啊,微信公众号啊什么的,去看看产品相关关键词的结果里,都在说些什么。优点是:你能知道潜在用户和已流失用户是怎么评价你家产品的。缺点是:海量信息里去刨除和你有关的,成本也是有点大。微博微信大号还好一些,搜索引擎这种就真的有点累。而且搜索引擎这种也不适合全新的产品,因为没有用户量么,在搜索引擎那边权重也不高,所以能找到的有效信息比较少。7、线下活动之类的获取的反馈。例如说我们公司每年的校招啊,会去线下搞一些宣讲,可以派一个人跟过去,也可以设计好问卷之类的让人力资源的同事帮忙发一发,或者夹在笔试题目里之类的。优点是:一下子就能获得好多反馈啊,不用你辛辛苦苦去找人来填问卷了好吗缺点是:成本大啊,不是所有公司都有线下那么大的号召力;如果是通过送礼品的手段获取的反馈,反馈的可参考程度也要打一点折扣的,人家也许没有好好填。8、你公司的同事啊,最好不是同一个业务线的。这个适合中型、大型的公司,找那些对你业务根本不了解的人去做,比较好。优点是:容易触达,尤其是找到行政通知这种能一下子@all的手段;同一个公司的嘛,大家也会给点面子,好好体验一下产品给反馈。缺点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因为是同一家公司,可能有千丝万缕的利益联系,一般不会说的很难听,还是会给点人情分。三、你不是反馈的搬运工,你是。用户反馈工作是用户运营工作中的一部分。我始终觉得,做用户反馈工作,不是简单的把从各个渠道搜集来的反馈甩一脸这样,运营是要经过自己的整理和理解,去给到产品经理一些建议的。我通常会给产品经理以下几样东西:1、整理过的原始反馈表。也就是将这些琐碎的,描述性的,格式各异的反馈,通过你的筛选整理,提取一两个关键词(例如:类型,描述关键词),我称之为&反馈点&,这样你在整理数据的时候就不用重复的一遍遍看所有的反馈,瞄一眼关键词你就知道这是个啥了。2、反馈点分布。整理好反馈点后,我会做一个反馈点分布饼图or excel表之类的,这个是为了让看你反馈报告的人,一眼知道这个反馈最强烈的部分是什么。3、优化建议。这个部分,我觉得可以根据运营自己的理解,去给到产品经理建议,因为你是离用户最近的人,你是最经常跟用户厮混在一起的人,所以你可能会更了解用户。当然这部分也不是必须的,这个对于刚入行的新人来说会比较难。一个靠谱的建议,通常会需要对产品比较深的理解,和对用户比较全面的把握。文章来源:鸟哥笔记,作者:啤酒泡沫,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信息作者简书主页:http://www.jianshu.com/users/6bcd02c6e1b4/latest_articles
24小时报不停
高通重新推进收购恩智浦交易:报价低于每股120美元
印度拟今年4月向月球发射“月船2号”探测器
日本研究人员开发电子皮肤:可显示健康数据
Facebook为社区领袖投资数千万美元
去年全球企业派息1.25万亿美元,中移动香港跃居第二
瑞士支持ICO,发布指导原则
Facebook将验证美国选举广告投放者身份:用明信片
谷歌宣布未来几年在美国投资25亿美元
今日头条完成对相机拍照工具Faceu激萌的收购,交易总价约为3亿美金
H&M超过ASOS成为访问量最高的时尚电商网站
华为Mate SE登陆北美市场:麒麟659+5.93寸全面屏
獐子岛否认扇贝跑到北海道,称这种说法突破了知识的底线
SpaceX宣布互联网接入卫星发射再度推迟至21日
消息应用Telegram完成8.5亿美元ICO,系史上最大规模
马斯克美东高铁项目获进展:华盛顿批准开挖车站
中国移动支付规模全球首位,真正“一部手机行天下”
西藏拉萨大昭寺局部发生火灾,已迅速扑灭无人员伤亡
俄罗斯专家:失事客机飞行员处置航速失真“不理智”
伊朗秘密监视数百万用户活动,苹果安卓应用皆受影响
苹果将企业地址变更为Apple Park 新总部正式起航
乐视在全国铺了一万家体验店!最惨的沦为水果批发部
华尔街投行列苹果三大支柱:中国市场、服务业务和现金储备
谷歌公布美国投资计划:25亿美元在14州新建设施
黑客组织利用谷歌搜索广告窃取5000多万美元加密货币当前位置:
& Flyme账户设置技巧 flyme怎么设置账户?
Flyme账户设置技巧 flyme怎么设置账户?
16:53|编辑:棠梨|来源:265G安卓网
Flyme账户设置技巧 flyme怎么设置账户?
1、Flyme 账户是魅族公司为魅族手机开发的一种基于魅族云服务的魅族手机用户资料同步、软件下载等服务的账户(如备份和管 理短信、联系人、便签、通话记录、设置和下载、购买付费软件等)
2、为了更方便、安全、快捷的管理自己的手机各项信息建议注册和使用魅族的Flyme账户,同时也可单独或同时使用第三方备份如:豌豆荚、91手机助手、QQ同步助手等)
3、具体设置:设置&账户&创建账户/登录账户
4、Flyme账户可实现魅族手机的远程定位、查找、锁定手机等服务,建议登录账户开启&查找手机&功能。(实现此项功能需在魅族论坛注册为会员绑定手机)
5、Flyem账户网页版也可进行以上操作。
十、下载软件建议优先下载魅族自带的 &应用中心&里的软件,下载大型3D游戏优先魅族专版和兼容三星猎户星座CPU的游戏。第三方比较好软件市场的有:豌豆荚、91手机助手、安卓市场等等。
十一、魅族深度定制的系统防护性不错,可不必装第三方的杀毒或是手机管家等软件(原因就不说了,你们懂得)
手机如果出现使用比较卡顿或程序关闭的情况建议进行重启、刷机、清除数据、格式SD卡 一项或多项操作。(魅族专卖店可提供此项服务)
Flyme账户设置技巧 flyme怎么设置账户?
扫描二维码关注265G安卓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手机资讯。
QQ用户也可以,和更多小伙伴讨论手机数码相关话题。
6月6日凌晨1点,苹果WWDC2017发布会将在圣何塞McEnery会议中心召开!
265G推荐游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帮助和意见反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