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车流轨迹用拍视频 手动对焦焦还是自动

如何拍“车流轨迹”——慢速快门拍摄车流夜景教程
我的图书馆
如何拍“车流轨迹”——慢速快门拍摄车流夜景教程
如何拍“车流轨迹”&&&&&& &&&&&&& 记得上幼儿园的时候,家里一张明信片上的漂亮照片曾经让幼小懵懂的我百思不得其解——那是一幅繁华都市的夜景,照片主体是一条伸向远方的马路,奇怪的是,路上除了几条长长的彩色光轨外,却看不到任何一辆车、一个人;在我的记忆中,似乎从来没有在马路上亲眼目睹过如此奇特的景观!那些光轨究竟是在什么时候才会出现?是不是只有外国的城市才会有这样的景象?这些问题一度“困扰”了我很久。当然,后来终于知道这样的场景根本不是什么外国城市的专利,而仅仅是一种摄影特效而已,那一条条光轨其实是车灯留下的轨迹;再后来等有了自己的相机后,又通过亲手实践,掌握了具体的拍摄方法与技巧。
在某些初学者看来,拍摄车流轨迹肯定是个“技术活儿”,从某种程度上可能的确如此,因为要拍出这种效果,使用相机的自动挡是不靠谱的。也有朋友认为,想拍出这类效果肯定需要高档相机、高档镜头才行,这却是一种误解。其实只要明确一些基本概念,了解相机的各项参数对于曝光效果的影响,加之一些辅助设备的帮助,用普通相机同样也能拍出“明信片级”的车流轨迹景观。
相关资料收藏此图相关图片
使用慢速快门拍摄下的“车流轨迹”并经后期处理后的作品(摄影-BenHeine)
第一步:了解技术要点
首先,我们要明确拍摄“车流轨迹”的关键技术要点,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使用相机的慢速快门进行长时间曝光。道理很简单,只有使用慢速快门,拉长曝光时间,才能记录下曝光时段内车辆行进的轨迹,从而拍摄到车灯移动的光轨。但这并不意味着长时间曝光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在使用慢速快门的同时,还要控制好光圈和感光度,否则很可能因为进光量过小或过大而无法获得最佳拍摄效果。
这种情况下,使用相机的全自动档(Auto档)或程序曝光档(P档)显然是不行的,因为自动曝光在进光量足够时,决不会刻意拉长曝光时间;而使用较高的快门速度拍摄车流,只能收获下图这般死气沉沉的图景。所以拍摄车流轨迹时,通常使用的是快门优先模式(S档)或光圈优先模式(A档),最好使用手动曝光模式(M档)。
相关资料收藏此图相关图片
程序曝光模式下拍摄的失败图景
影响相机曝光强弱的因素主要有光圈大小、快门速度和感光度三方面(光圈、快门相关基础知识可阅读《数码相机入门 成像原理关键词·中》[作者: 刘恩惠 ] ),所以对于“车流轨迹”拍摄而言,调节好这三个参数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基本设置原则如下:
1、将相机的感光度设置为最低值,这既能对拉长曝光时间起到作用,也能够确保画面质量处于最优状态;2、如使用快门优先模式,应把快门速度调到慢速档(具体参数视场景而定);3、如使用光圈优先模式,应把光圈系数调到较小口径上(无统一标准,需视镜头最小光圈参数);4、最好使用手动曝光模式,视器材和场景条件自行调节快门与光圈的参数组合。
如果您对上面这些说明文字感到头晕,先别着急放弃,我们会在第四步教您最简单、实用的拍摄方法。
第二步:准备拍摄器材
拍“车流轨迹”显然并不需要什么太高档的器材,一般的数码相机基本都可胜任,只要能手动调整曝光参数就行;但如果您的相机没有快门优先模式或手动曝光模式,那估计有点困难。至于镜头,广角端拥有28mm左右的等效焦距就基本够用;当然在某些场景下,广角大一点拍出来更有气势。不过,三脚架基本是不可或缺的武器,由于涉及长时间曝光,靠手持拍摄显然风险很大,即便再厉害的“铁手功老师傅”,面对长达数秒乃至数十秒的慢速快门也定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下图中,数码多网友Andares手持拍摄挑战2秒慢速快门,即便他的手已经够稳,但效果上仍欠完美,一方面曝光时间稍嫌短了一些,另一方面车流光轨也有些杂乱。
相关资料收藏此图相关图片
手持拍摄挑战2秒慢速快门(摄影-Andares)
所以要想收获比较完美的“车流轨迹”靓照,最好带上三脚架和快门线。三脚架并不需要很高档的那种,能稳定支持自己的相机就可以;如果没有快门线或使用的相机压根不支持快门线倒也不要紧,可以用相机的倒计时自拍功能来达到类似的功效。总之,目的是为了尽可能确保整个曝光过程中相机处于相对比较稳固的状态。为什么是“相对比较稳固”?拍摄实战中你就会知道,制造出那些“绚烂轨迹”的车流就是稳固的最大敌人——车辆行驶会造成地面震动,三脚架会跟着一起震。好在,这一般不会对照片效果产生明显的破坏作用。
需要加以说明的是,很多微型数码相机其镜头广角端的最小光圈只有f/8左右;光圈不够小,在拍摄“车流轨迹”时可能会成为一个潜在的问题,这意味着曝光必须控制在一定时间内,否则画面就可能出现曝光过度的问题,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过曝”(如下图)。相比之下,可交换式镜头的最小光圈往往更小一些,因此使用这类镜头的单反、微单相机可以获得相对更长的曝光时间。要知道,同一场景下15秒曝光与6秒曝光所能得到的效果可能有很明显的差别——更长的曝光时间可以加大光线轨迹叠加的幅度,从而获得线条更连贯、密度更大的光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使用可换镜头相机还是有优势的。
相关资料收藏此图相关图片
拍摄“车流轨迹”时曝光过度失败案例
此外,某些相机镜头在最小光圈时受光线衍射影响会比较严重,画质下降十分明显,因此通常并不建议为了获得更长的曝光时间而将光圈置于最小值上,使用中等略偏小的光圈系数是比较明智的选择。在此基础上,如果想要进一步延长曝光时间,则可考虑在镜头前加装一块中灰密度滤镜(ND镜)甚至是渐变ND镜,使用了这片可以起到减弱光线强度作用的小玩意儿后,无疑更加利于我们在拍摄时使用更长的曝光时间。
第三步:选好时间地点
“车流轨迹”的本质是车灯在一定时间段内移动的光线记录,所以只有在夜间才能拍成,白天显然不行。而最佳拍摄时段其实是是在天色将暗未暗的傍晚时段,这时候天空尚未完全变黑(如果天气晴朗,且拍摄色温控制得当,此时的天空会呈现出迷人的深蓝色),但地面道路的亮度已经不足,车辆驾驶员都会打开车灯行驶,而路灯、建筑景观灯也基本都已亮起,所以这是很宝贵的一段时间。譬如下面这幅作品就是国外网友在黄昏时拍摄下来的:
相关资料收藏此图相关图片
黄昏时段拍摄“车流轨迹”的成功作品(摄影-Meowgli)
与时间同样重要的是选择一个合适的拍摄地点。一般来说,适合拍摄“车流轨迹”的公共场所主要有两个,要么在城市中某个十字路口的天桥上俯拍,要么在马路边的人行道上进行。当然,还有一种比较冒险的做法——跑到马路中间的隔离带上拍摄(如下图)。
相关资料收藏此图相关图片
在道路隔离带间拍摄到的“车流轨迹”作品(摄影-sevenths)
制造商=NIKON;型号=NIKON D100;焦距=12毫米;日期= 19:02:57;光圈=F10.0;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200;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85/1秒;曝光程序=手动模式
选择城市中心的人行天桥作为取景点往往是最常见也最稳妥的一个选择,不仅仅因为它安全,更重要的是架设有人行天桥的路口通常车流量比较高,较大的车流对于拍摄“车流轨迹”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前提;而在一个荒凉的、鲜有车辆经过的偏僻路口,即便时间和地形再怎么有利,也不可能拍出有趣的车流夜景。当然,并非所有市中心路口的人行天桥在任意时段都适合拍摄这类题材,如果你登上天桥,看到四个路口的车都被堵得死死的,即便绿灯大亮也无法通行,那最好换地方拍,因为车辆的流动是拍摄的必要元素。
对于上海,我有一个推荐的去处——延安东路立交桥下的人行天桥(延安东路、成都北路路口,也就在那根著名的“龙柱”下)。本文多张配图就出自这座天桥上,此路口的日常车流量较大,但又很少发生路口拥堵,同时天桥上行人一般不多,不会遇到什么干扰;最为突出的优点是——这个天桥的栏杆扶手是方形的,扶手平台的宽度也足够用于放置普通规格的数码相机,因此对于那些手头没有三脚架但又想尝试一下的玩家来说,这无疑是个好地方。拍摄时,只需用手将相机按压固定在扶手平台上,然后再进行长时间曝光,最终效果应该不会很差。当然,在拍摄时请一定要注意安全,建议将相机背带挂在脖子上,否则一失手照相机不慎从天桥上跌落,后果不堪设想!
相关资料收藏此图相关图片
拍摄实践点推荐:上海延安东路立交桥下的人行天桥(延安东路、成都北路路口)
其实除了城市中心区的人行天桥外,某些横跨于高速公路、高速干道上的人行天桥也是不错的选择,车流量和车速大多能符合拍摄要求(上面那张Meowgli拍摄的作品所展现的就是一条高速公路上的车流)。各位读者如果知道自己所在的城市有适合拍摄车流夜景的路口、天桥或其他公共场所,欢迎您在文章下方的评论栏留言,以便大家有机会前往实践。
第四步:投入拍摄实战
了解了技术要点、准备好拍摄器材、确定好时间地点,那么投入实战吧。到达拍摄点后,首先架好三脚架、固定好相机,然后调整好相机的各项参数,包括:将感光度设到最低、选择好曝光模式、无快门线的情况下将拍摄模式改为自拍、调节白平衡等。不过,做完这些后也别着急按快门,仔细观察一下四周的环境,在大脑中设计一下构图。拍摄这类题材时,我们可以把“车流轨迹” 作为画面的主体,也可以将“车流轨迹” 作为衬托主体、烘托气氛的点缀,下面两个图例便是不同场景下的不同拍摄思路:
相关资料收藏此图相关图片
以“车流轨迹”作为画面主体的作品(摄影-Ryser915)
相关资料收藏此图相关图片
以“车流轨迹”点缀城市夜景的作品(摄影-angelreich)
明确构图主旨并完成取景后,就可以进行实拍了。但请注意,如果是在城市中心路口的人行天桥上进行拍摄,何时按下快门将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因为桥下的车流受交通信号灯控制,如果你恰好在车辆停滞时段进行曝光,那么只能获得类似下面这幅了无生趣的照片:
相关资料收藏此图相关图片
车辆受信号灯控制停滞时拍下的照片
所以,按下快门之前不妨先留意一下整个路口的信号灯规则,以便于自己掌握最佳拍摄时机。那么,拍摄“车流轨迹”的最少曝光时间是多少呢?下面这张照片是1/2(0.5)秒内记录下的车流轨迹,我们会发现,不但光轨的距离很短,而且车影也没有完全消失,画面虽然产生了一定的动感,但美感不足;因此为了能够获得连贯的光轨,同时让车影彻底消失,至少需要4-5秒的曝光才行。
相关资料收藏此图相关图片
1/2秒(0.5秒)曝光时间获得的车流轨迹
对于新手而言,在初次实战时可以先尝试使用快门优先模式(相机的S档),手动调节ISO至最低值后将快门置于5秒档或6秒档,看准时机后先试拍一张;然后通过监视屏检查一下画面是否有过曝,如果没有问题,可进一步延长曝光时间;如果画面整体偏亮,说明所使用的相机最小光圈不够小,可试尝试将曝光时间适当缩短。应该说,大部分相机在大多数场景中,于低感光度、最小光圈条件下,应付5-6秒慢门确保不过曝,基本是没有问题的。此外,也可以使用光圈优先模式,既自主确定光圈参数,然后由程序计算曝光时长;这样可以避免使用镜头的最小光圈,一定程度上利于画质表现。而当你对快门与光圈之间的关系捻熟于心后,则可尝试使用手动曝光模式,M档显然是最“随心所欲”的。
相关资料收藏此图相关图片
奥林巴斯XZ-1“车流轨迹”实拍
上面这幅照片是我用奥林巴斯XZ-1便携式数码相机,在延安东路立交下的人行天桥上摄下的,曝光长达10秒、光圈f/8、感光度-ISO100,仔细观察会发现部分细节(如立交桥上的蓝色灯光)已出现曝光过度,但好在并未影响到整体效果。事实上,拍摄“车流轨迹”时,由于场景较为复杂、曝光时间又比较长,因此画面的某些部分难免会出现过曝;而在天桥上进行俯拍时,由于来去两条车道的光强不同(车头灯亮度强而车尾亮度弱)、车流量也可能存在较明显的差异,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画面效果失去平衡感。这就给拍摄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反复尝试以期达到相对完美的效果,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适当改变视角、构图来进行补偿。
其实,值得尝试的拍摄手法还有很多。假设在一个画面内能同时捕捉到停滞的车队与流动的轨迹,两者将形成十分鲜明的对比;如果相机支持图片合成功能,甚至可以把两幅同一场景不同时段拍下的“车流轨迹”合二为一,产生更加奇妙的效果(如下图)。总之,只要掌握了基本拍摄技法,接下来就看大家的创意与灵感了;拍出明信片级的“车流轨迹”并不是什么难事,准备好就赶紧行动吧!
馆藏&47712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如何拍出流光溢彩的大片 拍摄夜景车流轨迹教程
  【PConline 技巧】虽然现在玩明信片的人少了很多,但看到以前一些明信片还是会很怀念的。特别有印象的是那种拍马路车流的光影轨迹,实在是太好看了,就喜欢上摄影这门艺术。后来买了相机,自己捣鼓了一番才知道,拍摄夜景车流看似很简单,其实也并不难,运用好你手上的设备就可以啦,看完这篇文章你就会明白个中奥秘。电商价格读取中...一、拍摄器材的准备  想要拍出好看的夜景车流轨迹,一般的入门级单反都可以拍得出,在参数设置上要花些许功夫,一般单反相机都会有M档模式,连现在的智能手机拍照都有M档模式。镜头方面选用标配的狗头或者28mm以下焦段的都可以,有条件的买个鱼眼镜头,拍出来的视觉效果更加震撼。(图片出处:视觉中国)  三脚架自然也是标配的器材,在长时间曝光的情况下,即使是最厉害的铁手功老司机,也很难单靠手持拍摄长达数秒乃至数十秒的慢速快门。(图片出处:视觉中国)  对于拍摄车流轨迹这种类型的照片,影响曝光大小的参数主要有感光度、光圈大小和快门速度这三个方面,调节好这三个参数是拍摄好车流轨迹的关键,一般我们参数会这样设置:  1、将相机的ISO感光度设置为最低值,一般是ISO 100,有些尼康高端机型会低到ISO 64,这设置的目的是确保画面质量处于最优状态,噪点最低,同时也能起到延长曝光时间的作用;  2、一般在有环境光的情况下,光圈值会在f/11或者更小,这样拍出来的路灯会呈现星芒状,快门速度最好在10秒以上;  上面这张图就是快门速度不够慢,拍出来的车流轨迹不连贯。还有的是要注意红绿灯的亮起时间,要不然车子不动拍出来没有光轨。车辆流动得顺畅,拍出来的画面更细腻更好看。  还有一种情况是ISO 100,最小光圈,但是快门速度只有几秒就曝光过度的话,这时候需要额外的辅助工具,就是ND滤镜,又称减光镜。装在镜头前面,可以延长曝光时间。二、拍摄时间选择  要拍摄车流光线轨迹,首要条件是车要开车灯才能完成的,所以一般最佳拍摄时间是,在傍晚的时候,天空不会是黑压压一片的,而是黄昏色的。驾驶员也会开车灯,路面灯光都亮了起来,画面感更丰富。(图片出处:视觉中国)三、拍摄地点选择  一般来说天桥是最好的实践地点,相对于地面来说会比较安全,不会阻塞交通。不过天桥有个缺点是构图太单一了,但是拍得好不好还是看技术。在天桥拍无可避免的是拍到天空,正如前面所说的,最好在天色将暗未暗的傍晚时间拍摄。  有时候天气不如预期,我们可以选择在路面上,用低角度的方式去拍,用高楼大厦做背景,不仅能拍到车流轨迹,同时也能拍出高楼的气势。(图片出处:视觉中国)  除此之外,有条件的可以用无人机在高空中,正俯视俯拍立交桥,注意是立交桥,因为匝道是绕圈的,在上空可以看到蝴蝶的美丽形状,十分壮观。(图片出处:视觉中国)  在一些山路无路灯的环境下可以拍一些纯光轨,注意好构图还有拍摄角度,依然能出大片。安全点最好穿一些反光面料的衣服,或者假设一个三角标在身后,避免发生意外。(图片出处:视觉中国)  还有一种逼格很高的拍摄方法是在车内后座,手持或者利用工具固定在车上,探出窗外拍后视镜。要注意的是车速不宜过快,一定要平稳,曝光时间尽量在一两秒左右,手持的话最好用带防抖的镜头。焦点对着后视镜,用光圈控制曝光大小。  全文总结:有时候拍出不是很好的车流轨迹效果,最好注意一下周围环境,有没有大量车流涌入,一旦发现就要做好准备,当车流充满画面时就按下快门,十几秒后就可以看到拍的好不好,所以多拍还需要多观察。总之,只要掌握了基本的拍摄手法,在运用好这些手法之后,拍出瑰丽夺目的车流轨迹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总排行榜我在第6位
参考价:¥8200
网友评分: 0
摄影论坛帖子排行
最新资讯离线随时看
聊天吐槽赢奖品
浏览本产品的网友还关注:摄影小技巧,10种情况下使用手动对焦 教你手机拍大片摄影小技巧,10种情况下使用手动对焦 教你手机拍大片疯狂的菠萝百家号现在,AF系统已经成了所有相机的标配。它不仅能用,而且做得还不错。但它并不是总是工作得很完美。所以,这里就有10种情况,你应该关闭AF系统,重新回到手动对焦上来。1. 弱光环境在弱光环境中,物体的反差很小,而AF系统依赖光线和反差来工作。你的相机可能会有对焦辅助灯。但在像上图这样的环境中,对焦辅助灯也起不到作用。尽管上图看起来曝光正常,事实上当时的光线很弱。这张照片的曝光时间长达30s。2. 低反差物体当你对着例如光滑的墙面这样的地方时,无论光线有多么充足,相机也不可能完成对焦。你可以对着其他有细节的地方对焦,半按住快门锁定焦点,然后平移相机重新构图。或者手动对焦。3. 拍摄野生动物大部分野生动物都有极佳的听觉。无论你的AF系统多么优秀,它总是会发出声音。即使最轻的对焦声也有可能惊扰到动物。如果你想拍到最自然的照片,关闭自动对焦吧。4. 拍摄风光拍摄风光时一般会希望从前景到远处的山脉都保持清晰。这需要收小光圈增加景深,并使用超焦距对焦。记得关闭自动对焦,不然当你按下快门时相机就会重新对焦,一般会对在无限远位置。5. HDR制作HDR照片要求所有单张照片都必须保证相同的对焦点。如果使用自动对焦,每张照片的焦点都会有轻微的变化。6. 拍摄运动物体拍摄高速运动的物体时,相机会尝试随着距离的变化改变对焦,但通常都会失败。下面这张照片使用自动对焦和连拍,结果并不理想。然后关闭自动对焦,使用手动对焦预先与赛车的落地点对焦,结果好多了。7. 透过玻璃拍摄透过玻璃拍摄一般不是个好主意。应该尽量避免。但有时这是不可避免的,比如在飞机上,水族馆等等。此时AF系统的问题是它可能会对焦在倒影或玻璃上。所以关闭它吧。8. 拍摄人像拍摄人像的黄金法则是对焦在眼睛上。此外还经常使用大光圈浅景深效果。但如果AF系统对焦在眉毛或鼻子上,眼睛就会模糊了。9. 微距对微距摄影而言自动对焦很难工作。此时景深极浅,相机也无法判断对哪里对焦。你必须掌握控制权。10. 使用三分法构图如果相机的对焦点固定在中央,或者边缘没有足够的对焦点,此时要运用三分法则构图就有一些不方便。总而言之,自动对焦是很好,但并非全能。好的摄影师应该知道何时需要自己来控制相机。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疯狂的菠萝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菠萝科技频道,每天最新资讯等你来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拍月亮 手动对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