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有谁在谈论 VR,以及,VR 内容什么时候会谈论到父亲能

《VR每周红黑榜》VR的热度何时能达到宝宝离婚事件的效应?
Elainezhao
本周抢了奥运会风头的莫过于是王宝强的离婚事件了,马蓉和宋喆几乎成了现代版潘金莲和西门庆的代言人了。各种关于事件中三人的新闻层出不穷,连王宝强在的豪宅也有人做现场直播,吸引了几百万人的观看。随着这桩明星离婚案由出轨到偷偷转移财产以及马蓉放黑料诬陷王宝强等,这个事件的热度估计还会要持续一段时间。什么时候VR发展的热度能达到全民讨论的阶段,估计也是虚拟现实行业所期待的,VR日报也就会持续报道VR行业的大小事件。好的,还是回到我们的《VR每周红黑榜》 最新榜单。
Top 1.都说VR内容不足,但它正在引导VR硬件的发展
Kaleidoscope主创Pinnell曾经指出,Kaleidoscope VR电影节的举办初衷,是为了促进滞后的内容发展。而从SuperDate以及Gartner近期发布的虚拟现实报告来看,VR硬件市场的活跃度也远大于内容市场。硬件先于内容几乎是整个VR行业的主流声音,但逆向考察也不难发现,VR硬件的部分设定实际上也制约了内容的发展。基于HTC Vive的移动机制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虽然人们一度惊艳于房间级的动作追踪,但Vive却无法很好的处理大场景的移动方式。大多数内容开发商会根据Vive手柄的相关特性设计一个“闪烁(Blink)”功能,而有些VR内容甚至直接排除了移动的基本设定,这实际上也是内容设计对于硬件的一种让步。除此之外,为了满足VR主视角的控制问题,硬件开发商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世嘉90年代起就开始研究虚拟现实设备的头部移动,而FOVE近期深耕的眼动追踪以及Oculus Touch契合手部操控的环形设计,都让玩家的体验日趋完善。大量VR外设的涌现,基本上也是在解决硬件和内容不匹配的问题。虽然VR内容确实不太成熟,但它们还是在某种程度上引导了VR硬件的发展。
小V点评:仅靠VR硬件单方面的去满足内容需求也是不可取的。在同等的条件下,内容也需要构思新的机制和形式来适应当前的硬件情况。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像跷跷板的两端,只有保持平衡才能让整个虚拟现实行业更加健康的发展。
Top 2.PC与移动之争,谁将主导VR的未来?
oculus rift作为PC VR的领头者,自2012年众筹开始就收获了大量的关注。Oculus的异军突起主要得益于人们对于消费级VR设备的渴求,它不仅一度打破了Kickstarter的筹款记录,随后还获得了Facebook的青睐。然而,虽然Facebook的注资加快了Rift的产出进度,但PC端的VR设备距离普及消费者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在现在来看也是如此。2014年的Google I/O大会为虚拟现实带来了新的血液,Carboard在暗流中应运而生。Google工程师David 和Damien肯定没有想到,自己在业余时间打造的Carboard居然开拓了一种新的硬件形式,移动VR迅速在消费者市场中蔓延开来。由于Carboard只需要智能手机就能实现基础的VR体验,这使得几乎所有人都有机会初探尖端科技的成果。在这样的情况下,Oculus的主创Palmer Luckey只能无奈的发表了一系列推文,表示移动VR才是虚拟现实的未来,而PC端的线缆阻碍了它的发展。PC与移动端的VR之争已经是老生常谈了,坦诚的说,移动VR成为市场的主流确实是一种趋势,但它远不是虚拟现实的未来。
小V点评:与其说哪个端口的VR设备能够主导未来,不如说它们本身就是虚拟现实的未来。每个层级的VR设备在市场的占比上肯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浮动,其营收能力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但这并不代表它们没有生存空间。而随着这些设备的自我完善,未来VR设备的使用场景应该会更加分立,PC VR专注于更棒的室内体验,而移动VR则保证了便携特性的发展。
Top 3.虚拟现实时代,传统游戏一定完败于vr游戏?
虚拟现实的崛起已是必然,但任何一个对虚拟现实行业稍有了解的人,都应该了解,现阶段虚拟现实行业的发展,内容的发展是滞后于硬件的。这样的滞后,实际上也就催生了机会的出现,大量的虚拟现实从业者选择门槛内容制作切入,更有很多传统内容生产者转战VR内容制作领域。而在这些人群中,无论是创业者还是转型者,选择vr游戏制作的占据了主流。这样的现象不禁让我们开始思考:在虚拟现实大潮下,传统游戏是否将逐渐趋于消亡?思考之后的答案是:传统游戏并不会趋于消亡。
小V点评:对于传统游戏从业者来说,vr游戏并不是洪荒猛兽,还不至于一夜之间将传统游戏打入十八层地狱,但形成冲击之势是必然的。在坚守的同时,树立危机意识,注重对新事物的了解,为可能到来的转型做好准备还是很有必要的。
Top 1.爱恨情仇,HTC与Steam平台就此分道扬镳?
在本周的洛杉矶VRLA SummerExpo夏日博览会上,HTC公司正式对外宣布旗下VR应用商店Viveport正式上线。HTC将会在近期推送Viveprot开发者测试版,而正式版将在秋季正式上线。而此前HTC一直和Steam平台保持友好的合作关系,HTC推出自家VR平台难免让外界猜疑两者的合作能持续多久。事实上HTC自推平台并非一时兴起,出此计划也是为了完善自身VR格局中的内容部分。一方面,当前优质VR内容欠缺,调动不了玩家体验VR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像是竞争对手Oculus或者PSVR都有自己独立的内容平台,这两者都在内容上有各自的发展优势,像是Oculus跟一些优秀内容开发商保持独家合作,游戏只能在Oculus Home上下载;而PSVR是基于索尼一贯在游戏领域的强势地位,将于10月13日推出的PSVR附带的vr游戏大作就包括像《生化危机7》、《星球大战》、《蝙蝠侠》、《FF15》等。眼看竞争对手在VR内容上发展的如鱼得水,HTC是应该有所行动了。
小V点评:在短期来看,HTC和Steam平台应该还是会保持友好的关系,毕竟两者现在的合作基于各自所需。当前发展虚拟现实抱团取暖好过自己一个人扛,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风险,同时也能增加自己发展的优势。但是这种合作基础也是基于两家公司各自的实力,如果哪天Viveport平台发展的能够跟steam一较高下了,也许就是两者分道扬镳的时候了。
Top 2.VR+旅游的变现可能并没有那么高大上
几乎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梦想,那就是可以拥有一个“任意门”,瞬间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VR+旅游可能就是一个能够帮助你实现一半“任意门”功能的模式,在VR+旅游的产品中,展现在用户眼前的不是静态的图片或者动态的视频,而是360度的全景场景,可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世界的美景,却又能让用户足不出户。用户可以通过VR去感受不同角度下山川的风味、酒店房间透过窗户的温暖阳光、海滩上的风和日丽与略带腥味的海风、苍茫夜空中璀璨的满天星光等等,在游玩的过程中,引入了VR社交概念的产品还能让你也同时在线体验该场景的用户交流,引入了VR电商概念的产品还能让你在景区进店买点纪念品在几天之后送到家中。也就是说,VR+旅游的产品,不仅可以让用户足不出户就能身临其境,还可以让生产者通过内容本身、社交、电商等等途径变现。如此神奇的VR+旅游模式,为什么现在还没有普及呢?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VR+旅游的变现能力可能并没有那么高大上,也就导致了目前阶段其普及程度的低下。
小V点评:VR+各种应用的出现实则是个好事情,但是太多就只是利用VR这个概念进行炒作的。如果不能通过内容本身变现,而是通过帮助C端用户做出旅游决策,达到为B端客户引流的效果,从而实现变现,听起来可能不过是借助VR这个工具进行了一场营销,并没有那么高大上。
Top 3.Flash将死,VR可能砍了它最后一刀
Google上周发布了一篇官方博文,表示Chrome从今年9月开始将全面禁止Flash的后台加载功能。如若此项计划得以实行,那么Google在“去Flash化”的道路上又将前行一步。实际上,Chrome对Flash的态度一直不太友好。针对用户们的卡顿反馈,Google先是默认关闭了NPAPI插件,随后又禁止了Flash的自动播放功能,而到了今年年底,Flash将成为需要手动操作才能顺利加载的插件之一。除此之外,VR日报还注意到IE和Safari等主流浏览器也正在剥离Flash的控制,Amazon、Facebook、Youtube更是从广告和视频业务下手,相继排除了这项技术的引入。由此来看,Flash在活了21个年头之后看来是要寿终正寝了。与之相对的是,VR网页则在新的标准下得以建立,进一步排除了对于Flash的依赖。由此促成的新形式编码和流媒体直播等服务的需求,可能间接的砍了Flash最后一刀。
小V点评:Adobe本身可能也已经意识到了Flash正在日落西山,它们早前就终止了完成度高达80%的ActionScript4.0和AVM3.0项目,随后也裁掉了整个研发中心。围绕着Html5和Flash的攻防战也即将结束,虚拟现实将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本期榜单仍然是由《VR日报》的各位萌妹子和小鲜肉一起投票选出来的。如果你对这个榜单有任何看法或者建议的地方,欢迎多多来拍砖。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多多关注我们下面的平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影视、游戏和应用,VR的内容三大块还能玩出什么新花样?-钛媒体官方网站技术小站:
地点:西安
时间:11月16日 14:00 - 17:00
地点:东莞
时间:11月9日 14:00 - 17:00
地点:深圳
时间:11月8日 13:00 - 17:30
地点:深圳
时间:11月2日 14:00 - 17:00
张飞电子工程师第一部
高速PCB设计指南进阶培训
韦东山linux驱动开发学习
了解RTOS操作系统开发流程
张飞硬件开发全套视频
讲师:孟瑞生
讲师:林超文
讲师:李述铜
讲师:郑振宇
移入鼠标可放大二维码
现在还有谁在谈论VR,以及,VR内容什么时候能挣钱? - 全文
来源:雷锋网
作者:Deeperblue日 09:11
[导读] VR 以后怎么办?如果你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应该找这四个人聊聊。他们在上个月深圳的一次闭门会上,小范围讨论了 VR 的现状与未来,以及可能的机会。希望这些内容能给你一些启发。
  寒冬已至,春天还会远吗?那么 VR 的春天在哪里?深蓝DeepBlue 邀请了峰瑞资本,米谟科技,迅雷,优酷一起来聊一聊 VR 的那些事儿。
  大概除了张艺谋作为联合创始人的当红齐天集团进军 VR 产业,最近没有人再谈论 VR 了。
  在过去一年中,70% 的 VR 硬件创业公司都倒闭了。2014 年,国内大约有 200 多家做VR头显的企业,如今只剩下 60 家不到。
  今年 10 月,曾发布过鹿晗 VR 演唱会的米多娱乐,被爆出拖欠员工工资。发不起员工工资的除了多米娱乐,还有众景视界。
  好奇心不会转化为购买率。对 VR 好奇心者众,但是距离用户真的接受、使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正如 Oculus 创始人帕尔默&拉奇( Palmer Luckey )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虚拟现实设备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可能要花上 5 年,甚至是更长的 10 年时间&。
  我们在九月份的时候曾发布一篇关于 VR 行业声音领域的盘点文章《如果没有它,VR 注定是场 &闹剧&》,曾写下这样的判断:行业缺少优质标的,关键性技术节点远未突破,VR 如同一个牙牙学语的婴儿,尚在襁褓之中,远未成熟。与其说 VR 凛冬已到,不如说之前的泡沫正在合理地被挤破。
  好内容出不来,VR 的春天不会来。而能够制作好内容的团队,似乎还在电影、动漫以及传统游戏领域赚钱。
  除了好内容,关键性技术节点还远远没有突破,比如 3D 声音技术直接影响到 VR 的叙事脉络与用户体验。
  而硬件领域,对资源和资金都有大量需求,创业公司在其中的机会并不会很多。
  VR 以后怎么办?如果你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应该找这四个人聊聊。他们在上个月深圳的一次闭门会上,小范围讨论了 VR 的现状与未来,以及可能的机会。希望这些内容能给你一些启发。
  && 深蓝季星
  1、创造了不少伪需求
  峰瑞资本 朱祎舟
  VR 这个概念已经很火了。诸如 Facebook 等大公司都对 VR 非常地着迷。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全世界这么多年轻人投入这个产业。或许,VR 真能走 PC 和手机的路,成为下一代的计算平台。
  Facebook 发布了其软件的第一个虚拟现实版本。Mark Zuckerberg 在旧金山的 Oculus Connect 会议上展示了该公司首次尝试 Oculus Rift 耳机的社交软件。
  目前, VR 产业中,大公司主动注入了大量的资金,使得 VR 硬件实现了飞跃式发展,接下来他们将继续搭建 VR 的产业生态;而中小型公司能够更多地向内容或生态下的一些垂直方向发力。
  但是,大部分人仍旧对 VR 是雾里看花,看不清楚也看不懂。在这里,想跟听听各位对 VR 产业发展的想法?大家对这一年 VR 发展的评价,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优酷 简兰筑
  去年,可以说 VR 里是硬件发展最旺盛,无论是大鹏还是暴风,都做得很好。我当时判断中国市场一定比美国市场先行,事实的确如此,现在深圳山寨的 VR 设备一个月的出货量就是美国一年出货量的好几倍。
  至于内容,VR 内容其实已经出来了,无论是视频领域还是游戏领域,但是还是缺乏一个爆款内容,把这个行业火速点燃,或许会比我预想来得慢,但我不担心。
  西藏首部 VR 纪录片盲界,其中 VR 技术让观众亲身体验盲童们生活的世界,给观众带来巨大的情感冲击。
  迅雷 易鹏宇
  去年做 VR 的产品基本都是一头热,哪里热往哪里钻。我自己也买了 Oculus Rift 的头显,买完回来之后只用过一两次。事实上,市面上很多产品也被人当礼物送掉了。到了今年,大家才开始务实地看 VR 这个市场。
  厂商急于求成,追求快速占位,但是后面缺乏好的内容和应用调动用户,于是创造了不少伪需求&&其实用户并没有深入体验 VR。在深圳,我观察到不少人在尝试运作 VR 体验店,就目前效果来看,我认为没有一家能挣到钱,大家玩了一次就不会再回来。只有通过用户体验进行不断的迭代,才能突破产业上的各个环节。比如我们之前投资了一款全景相机,经过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迭代才相对完善了功能。只有用户才能发现更多的使用场景和使用中的问题,而这都需要时间验证。
  图为 insta 360 全景相机页面。
  我认为音频的机会非常大。近两年,人们只注意到智能手机火了,容易忽视很能挣钱的手机配件&&比如耳机。但是,耳机市场需求虽大,但同质化严重。耳机名字和概念炒得花里胡哨,大家都在给自己的耳机找特色,但其实卖点核心无非是音质和材质。至于在 VR 里面,人人都盯着视觉看,说不定到时候是听觉走在市场前面。如果你的耳机音频技术能做到跟别人不一样,那这块市场就是你的了。也许,音频这一个个小的突破点,就能带动大量的需求,最后推进了整个 VR 产业的发展。
  米谟科技 向奕裴
  我认为 VR 的内容产业发展正处于矛盾之中。VR 产品这样的媒体介质,从生产采集中间编辑到播放设备,必须一条线全盘考虑。因此,VR 内容生产非常考验公司的综合实力。普通生产商不太可能创作出高质量的东西,但是可以快速地做一些供体验东西。内容没起来,生产出来的内容不能立刻赚到钱,内容制造这件事就没有太多人追。我认为,打破僵局的办法是提供工具,让普通生产商快速生产大量内容。VR 的本质就是靠体验说服用户。用户只有快速体验了 VR,才能真正理解 VR 是什么。
  2 、VR 内容不挣钱?
  峰瑞资本 朱祎舟
  VR 是人类第一次在消费电子内容这件事上感到眼睛不够用。之前无非是把手机屏幕越做越大,让眼睛关注更多信息。VR 直接把所有东西直接呈现在眼睛前,眼睛就不够用了。
  目前的困难在于,VR 内容不够好,赚不到钱。赚不到钱,意味着没有更多的内容制作商来制作好的内容。我认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或许对于中国是优势。深圳有大量的原创的低价 VR 设备。虽然功能不够完善,它的价值在于大大的降低了 VR 的使用门槛,提高了 VR 应用的使用频率,VR 或许能在中国更快地摸到一条商业的路。
  我想请三位讲一讲,就内容制作技术来讲,突破性进展将发生在哪个环节?
  优酷 简兰筑
  我认为,带有轻度交互的视频内容将占领大部分市场。虽然人人都知道 VR 游戏一定会火起来,但其实视频能传播更广。VR 游戏对硬件性能的要求较高,比如要用 HTC VIVE 或 Oculus Rift 玩游戏必须要用 PC。这样的情况首先会给用户设置一个价格门槛,其次还会对用户使用空间提出要求。比如如果你想在地铁玩 VR 游戏,不只需要一个大头显,还要掏出两个大手柄和一堆定位器&&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 虚拟乒乓 VR 》是经典游戏《 打砖块 》的 VR 版本。需要我们手持两只球拍将球打出去,消除方块。
  移动端的 VR 肯定会超越 PC 端的 VR,而且我们认为视频会在移动端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优酷VR视频运营有半年了,从数据量和观众反馈来看,360 度的全景视频正在迅速普及。但现在的问题是,360 度的全景视频只能观看,不能与观众交互,很难让观众观看第二次。之后的制作方向如果添加一些轻度的,利用画面和场景形成的交互功能,那会是一个好的方向。
  迅雷 易鹏宇
  我认为,能够解决人们实际需求的 VR 的内容值得更多的关注。VR 游戏里面,或许只有重用户体验的角色扮演可以火,至于棋牌类和策略类的 VR 游戏,估计就没有需求了。其次,2B 的 VR 应用或许会更有生命力:比如让身在北京的买房用户,借助 VR 实打实的看到位于纽约的公寓每一个角落;此外,医疗领域还可以用 VR 教医生做手术,这是一个非常旺盛和迫切的需求。
  米谟科技 向奕裴
  VR 能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觉体验,它能展示出 360 度视角的信息,并且能进行交互。从个人的角度看,首先,VR 应该先在某些专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首先,2B 端能从中得到产生一定的经济收益而积极使用 VR。其次,民用的普及将主要在娱乐部分,但这有一定制作难度:之前是导演指哪儿你看哪儿,现在是观众随便乱看。最后,VR 社交实现后,还能消除 VR 给人带来的隔离感和孤独感,这样的社交方式是充满想象力的
  Oculus Rift 耳机的社交软件。让朋友聚集在一起,还通过表情向朋友传递信息。
  3 、VR 声音:非常重要的叙事手法
  峰瑞资本 朱祎舟
  VR 给用户的第一冲击是视觉层面的,那么,如何看待音频的价值?
  米谟科技 向奕裴
  VR 中特别强调,用户看到的信息位置要与用户听到的声音位置相符合。可以说 3D 音频 对于 VR 是刚性需求。音源与到达我们双耳之前的信号是有差别的,3D 音频可以还原来自整个空间方位的声音信号,简单来说,就是还原耳朵听见的声音。
  VR 的叙事方式跟传统的影视不同,传统的影视用一帧一帧的镜头去讲故事,但是在 VR 里没有这个镜头的概念。声音承担了引导观众的职责,变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叙事手法。在 VR 里看到一只鸟从头顶飞过去了,一定也要一个声音从用户头上划过。
如果没有声音会感觉没有灵性,失去 VR 想带给人们的冲击感。
  简单来说,现在没有无声电影了,但是大家还在听广播。但从生理上我们要承认,眼睛有几亿细胞,耳朵纤毛只有几百个,所以视觉震撼会大很多。耳朵相对较迟钝,大部分的时候要靠我们脑补。但声音的延迟比较长,记忆也停留地更久。现在工作压力比较大,每天看到的东西太多了,很多人到了晚上休息的时候,会选择听广播。这是一个难得的趋势:听东西的人在慢慢增长。
Oculus相关文章
Oculus相关下载
VR相关文章
VR相关下载
虚拟现实相关文章
虚拟现实相关下载
技术交流、积极发言! 发表评请遵守相关规定。
创新实用技术专题
Android和iOS两个平台在技术和应用程序商店战略上存在明显的不同,开发人员也...
供应链服务
商务及广告合作
Jeffery Guo
关注我们的微信
供应链服务 PCB/IC/PCBA
版权所有 (C) 深圳华强聚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骗风投or大革命?当前的VR设备究竟要卖给谁_爱玩网
不拘一格的游戏文化专栏。在这里尽情分享你的观点、文采、还有情怀。欢迎专栏作家入驻。
骗风投or大革命?当前的VR设备究竟要卖给谁
VR看上去很美,可是非但VR的定位不明确,其生存能力也颇为可疑。更可疑的是炒热和跟风的团队:当前的VR是否只是骗风投的幌子?
活动投稿,作者 一山同学,未经授权请勿转载!VR崛起借谁之力?在游戏行业,目前最火的词之一就是“VR”了——Oculus Rift、HTCVive、PS VR依次粉墨登场,革命性的玩法以及构建出不同于以往客厅电视和卧室显示器般的真实体验更是让玩家乃至非玩家惊呼。在马上开始的E3 2016中,VR简直如新贵一般,时刻牵动着玩家和媒体的内心——Oculus、HTC、索尼、NVIDIA甚至是育碧,以及很多闻所未闻的公司,均摩拳擦掌,准备登场亮相。索尼准备了10个PS VR游戏保驾护航,比如备受关注的《&女武神》。而有消息称,育碧更是准备在E3发布《星际迷航》这一在欧美极其受欢迎的IP的VR游戏。同时,微软也准备在VR领域上狙击索尼的PS VR。 《全境封锁》团队制作的星际迷航VR游戏而最近一条“英伟达CEO看衰VR,VR技术成熟还需等20年”的消息引爆各大门户网站的科技板块和游戏版块,这无疑给蒸蒸日上发展的VR技术泼了一身的冷水。他的观点更多地集中在技术和设备层面,而在游戏领域,笔者也有类似的想法,不过不是从技术层面,而是历史的前车之鉴。在这一方面,WiiU和Kinect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英伟达也为了VR摩拳擦掌笔者为什么对VR在游戏领域的发展并不看好?并不是老生常谈的高昂的价格、游戏内容贫瘠等方面,而在于VR的受众究竟是谁仍然是个大问题。此外仍有一点同样值得讨论:VR设备的定位究竟是什么?是主机,还是外设?虽然核心玩家对VR设备的关注程度水涨船高,但就目前来说,VR设备的火爆程度主要源自于轻度玩家——那些不曾拥有过,或者是那些拥有主机但投入程度不是很高的玩家——VR设备为轻度玩家打开了接触电子游戏世界的大门。毕竟,以目前VR设备所公布的内容来看,真正能让核心玩家提起兴趣的游戏主要集中在PS VR上,比如《皇牌空战》新作、《EVE女武神》、《死或生:沙滩排球VR》等;而更多的游戏,是被核心玩家戏称为“4399”的游戏——玩法简单、无核心剧情,更多体现的是创新的技术和玩法,而非核心向的故事和人物。那么,轻度玩家能够借助VR游戏么? PS VR游戏《EVE女武神》从Wii到WiiU——核心玩法未变,受众却在变化Oculus Rift、HTC Vive看起来更像游戏主机,虽然它们都需要连接到装有GTX970以上显卡的PC上,但是其与PC游戏大相径庭的操作方式、游戏体验和关系不大的游戏内容,让这二位看起来更像是游戏主机,而非外设。在电子游戏历史上,有一款游戏主机也是以与传统游戏主机大相径庭的操作方式和革命性的内容让其大获成功,它的名字离我们不算远,正是任的Wii主机。 当年发布会上示范Wii手柄的宫本茂Wii起初并不被看好,主要因为硬件上与其竞争对手PS3和Xbox360相比,通过画面呈现出来简直云泥之别。而且,在架构也与PS3、Xbox360相去甚远,以至于大量的第三方大作难以登陆Wii。但Wii用体感——这一与众不同的操作方式却吸引大量的轻度玩家,尤其是从未接触过电子游戏的女性玩家。《Wii Sports》、《Wii Fit》、《Wii Party》、《Wii Music》等游戏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销售狂潮,虽然他们可能在核心玩家眼里却是有点简陋。虽然在最后,在厂商逐渐吃透PS3和Xbox360机能后,由于画面上的差距以及第三方大作的支持力度下降,Wii的热度稍微有些减弱。但是Wii的全球销量累计还是达到了惊人的1亿台,成为全球第五大畅销游戏主机;《Wii Sports》更是在全球打出8200多万的销量,几乎每台主机都有一个《Wii Sports》,简直是游戏历史中的软件销售奇迹。任天堂吃到了Wii的甜头,如法炮制了“吸引轻度玩家”的方法,开发了新一代主机WiiU,并且更换了硬件,让Wii被诟病的画面有所改善。游戏方式也有所更改,从体感改成拥抱“平板电脑”的热潮,毕竟在体感上,Wii的游戏方式已经远远落后了后来出现的Kinect,但“轻度玩家”为主体的策略则保持不变。“平板电脑”看起来是个好选择,一方面在当时“平板电脑”是所有电子产品中最大明星的,另一方面,平板电脑和电视双屏的设计,也是任天堂想要复制NDS的成功。但最终的结果就在我们眼前处于“现在进行时”——WiiU失败了。现在,WiiU仅仅靠着第一方优质的游戏和任天堂的核心玩家勉强撑住任天堂的门面,而后者对任天堂来说更像是讽刺——明明想要继续吸引轻度玩家的游戏主机,最后却要让任天堂的死忠来帮他们挽回尊严。 笔者丝毫不怀疑WiiU这台游戏主机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的素质,以及任天堂自身的诚意。第一方游戏优秀得不能再优秀了,《喷射战士》更是被誉为“为FPS提供新的方向”的游戏。失败的原因,一方面是第三方大作的支持在如今的时代愈加重要,而更重要的是,帮Wii打下江山的轻度玩家,几近“叛逃”。轻度玩家视线转移的速度太快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们用更轻松易懂的游戏方式、更琐碎的游戏时间和更低廉的价格(首次购买的价格低廉)几乎搞定了所有的轻度玩家。当轻度玩家在空闲而又零碎的时间内,捧着几近生活必需品的手机,玩着一大堆“0元”但是消耗可能比主机游戏多得多的游戏时,WiiU的失败,看似“意料之外”,实则“情理之中”。第一方游戏再优秀,没有第三方帮忙“圈住”玩家仍然很让任天堂窘迫而Wii的第三方策略也为游戏主机的开发敲响了警钟,虽然Wii作为主机打开了家庭娱乐主机这一蓝海市场,但是第三方开发商很难地去改变其自身面对核心玩家的定位,去吃透Wii的机能(因为没有必要),去涉险开发优秀的体感游戏。最后,因为第三方的种种顾虑,导致Wii的第三方游戏始终不能达到第一方的水准以及销量。这在第三方出色游戏动辄几百几千万的当前游戏市场大环境下,让第三方去主动适应主机,这明显不够明智,也强人所难。从Xbox360到Xbox One——Kinect革了自己的命PS VR看起来更像是游戏外设,就目前公布的内容来看,无论是《皇牌空战》新作、《GTSports》亦或是《死或生:沙滩排球VR》,PS VR更多的提供的是同一游戏的不同体验,因此,披着更倾向于PS VR是一个PS4的外设,而其内核依旧为PS4。相信读者朋友们也更期待它能够喧宾夺主,而笔者却对此保留意见。为何?因为PS4的竞争对手的前车之鉴让人难以释怀。它正是微软Xbox系列的外设——“Kinect”。 Kinect刚推出时的狂热景象笔者还记忆犹新,轻度玩家,尤其是女性玩家,甚至是有孩子的家长都心向往之——毕竟仅需一个摄像头、手中无任何外设的操作方式到现在看起来依旧足够吸引人。而对于在Xbox360和PS3中犹豫不决的新玩家,Kinect更是重量级的杀手锏,“体感健身”是最大卖点。结果也是喜人的,Kinect创下了一个又一个销售奇迹——“历史上卖的最快的游戏设备”、“两个月卖了800万套”、“本世纪十款最重要的电子产品”、“现如今占有率依旧达到40%”。Kinect也让Xbox360一扫“三红”的阴霾,再一次在与紧紧追赶的PS3的较量中,占尽了先机。在此历史背景下,微软在次世代,也把希望寄托在Kinect上,妄图开场就将索尼PS4一军,采用了“捆绑销售”的方式。可是Kinect的魔力突然消失了——“捆绑销售”的高价格成为PS4销量领先于Xbox One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事后这个政策被称为“昏招”,可是在Kinect席卷世界的大潮中,微软不捆绑Kinect才更像是“昏招”。在后来总结说是“高昂捆绑价格让玩家望而却步”。是的,一个软件的价钱已经够买一双入门级的跑鞋。但是症结却在轻度玩家对内容的集中程度低,而Kinect内容的雷同程度让人感到乏味,并没有新的内容和玩法作为补充,数数XboxOne的Kinect专属游戏吧,两个手应该足够了,而内容也仅仅是从《水果忍者》变成了《水果忍者2》。所谓的“体感健身”现在看来更像是一种售卖产品的噱头——Kinect现在早已无人问津,而健康的运动健身体验依旧在健身房和户外。 X1捆绑销售惨遭市场打脸Kinect最后非但没有革掉传统主机游戏以手柄为主要操作外设的游戏方式的命,也没有革掉以健身房和户外为主要场景的传统健身的命,更为讽刺的是,还差点革了Xbox One的命。从轻度玩家来看,VR胜算为几何?这时读者会说,这两个作品不算失败啊,至少保持了一个主机周期的热度。的确如此,但是以目前VR的论调以及野心,仅仅一个主机周期,他们会觉得满足么?而通过上述Wii和Kinect的例子,我们可以对轻度玩家的特点进行一个总结:轻度玩家,首先对操作门槛的要求较低,无论是Wii、Kinect亦或是现如今俘获大部分轻度玩家的手机;时间碎片化也是重要的标志之一,毕竟他们不可能把大量的整块时间都付诸于游戏中;定价,无论是主体定价还是软件定价,也不能太高,他们本身对游戏当做一种释放的途径,而其游戏支出势必有过整体考量;在内容上,不仅要轻松有趣,还要时换时新。如此看来,他们的口味实则更为挑剔。而VR是否能符合他们如上特点?VR的操作门槛确实不高,毕竟目前的VR游戏很少对操作上有过高要求,但是设备的复杂性无疑抵消了操作门槛。至于时间的碎片化取决于内容,这也取决于未来VR软件的发展情况。VR的价格是一个大难题,无论是VR设备还是VR所需要连接的主机,它们的价格甚至让一些肯于为游戏多付出一些成本的核心玩家望而却步,就目前来看,短期内也解决不了。内容是考验VR的最大环节,虽然目前VR的体验沉浸度很高,但是过于类型化的内容,容易造成受众的视觉疲劳,而以目前VR“硬件先行,内容待定”的态势来看,是有悖于主机游戏业“首发游戏阵容多样化”的传统的。因此,我们不难发现,即使VR在新奇性、操作性和话题性相对于Wii和Kinect有过之无不及的情况下,但价格的门槛和内容的雷同让轻度玩家仅仅是“观望”而已。VR游戏的未来究竟如何以目前三大VR游戏设备来看,索尼的PS VR看似更接近于成功,一方面是HMZ系列的头盔显示器让索尼有足够的技术资本来跨入VR领域;另一方面是索尼同时作为主机游戏平台的建设者,在内容方面,无论是第一方还是第三方都让玩家充满信心。虽然硬件上的落后以及PS Move的操作外设,让玩家略微有一丝迟疑。 HMZ系列头盔让索尼在VR领域领先了不少经验值但是无论如何,VR游戏的成功需要进行内容导入——VR看起来非常适合第一人称的FPS,但是《使命召唤》、《战地》依旧无动于衷,前者在未来世界中愈走愈远,后者马上冲进第一次世界大战;VR看起来也适合沙盘 ,但是《GTA》系列在VR上发售不知道得第几代,《刺客信条》“信仰之跃”下来不知玩家是否昏厥。即使VR技术“看上去很美”,但没有美到让第三方IP为你肝脑涂地、两肋插刀。 看上去很美,但并没有美到让第三方IP为你肝脑涂地、两肋插刀VR受众指向不明确,让第三方摸不到头脑,很容易会造成Wii的情况——第一方吃透机能,第三方冷眼旁观。况且除了索尼之外,另外两家还没有能够自主产出第一方游戏的能力。而游戏类型上的缺失,或者说是先天不足,让VR游戏的发展,是否会重现Kinect的滑铁卢,也是个未知数。未来的社会伦理是否会声讨VR也依旧是个未知数,毕竟虚拟现实和现实,差得仅仅是个“虚拟”而已,VR目前表现出来的沉浸度,是否会让玩家变得分不清虚拟和现实,也让人不由得对此有所警惕。现如今,国内的VR投资前景一片欣欣向荣,VR游戏团队也如虎狼之势般妄图通过VR技术来赶超日本欧美,补上“空白的30年”。可是,VR尚且只在“概念上”为游戏产业画了一张厚厚的披萨——马苏里拉奶酪厚厚一层,但上面的配料也仅仅是色素而已,还不如《最终幻想7 Remake》和《莎木3》画的“肉夹馍”来得有食欲。而且国内这些VR游戏的制作团队们,你们问问自己,你们究竟是想要玩家兜里面的钱,还是投资人兜里面的钱。笔者一直坚信,世界是有时差的。也有分析师称:“一旦VR头盔的销量突破2000万,那么就会有一家或者更多的大型发行商愿意进入这个领域,通过虚拟现实进行IP的货币化。”如果这件事成真的话,那么在VR头盔在达成2000万这一销量、实现IP货币化之前,也就是当前的情况下,VR究竟是想要玩家的钱,还是投资人的钱,已经很明确了。笔者丝毫不怀疑VR技术和AR技术在未来作为生产力的产出,但是以目前以及今后可预见的内容和趋势,想要革了以手柄为操作核心的主机游戏的命,这个玩笑开得着实不小。 VR热背后的真正意图值得深思
VR是在骗风投吗?(1)
http://img4./photo/-12/600x450_BPCKE8M343UD0031.jpg
http://img6./photo/-12/t_BPCKE8M343UD0031.jpg
VR是在骗风投吗?(2)
http://img4./photo/-12/600x450_BPCKE6V643UD0031.jpg
http://img3./photo/-12/t_BPCKE6V643UD0031.jpg
VR是在骗风投吗?(3)
http://img6./photo/-12/600x450_BPCKEM7Q43UD0031.jpg
http://img5./photo/-12/t_BPCKEM7Q43UD0031.jpg
VR是在骗风投吗?(4)
http://img2./photo/-12/600x450_BPCKEE8E43UD0031.jpg
http://img6./photo/-12/t_BPCKEE8E43UD0031.jpg
VR是在骗风投吗?(5)
http://img2./photo/-12/600x450_BPCKE8UU43UD0031.jpg
http://img2./photo/-12/t_BPCKE8UU43UD0031.jpg
VR是在骗风投吗?(6)
http://img6./photo/-12/600x450_BPCKE67T43UD0031.jpg
http://img6./photo/-12/t_BPCKE67T43UD0031.jpg
VR是在骗风投吗?(7)
http://img3./photo/-12/600x450_BPCKEAE743UD0031.jpg
http://img2./photo/-12/t_BPCKEAE743UD0031.jpg
VR是在骗风投吗?(8)
http://img6./photo/-12/600x450_BPCKE9UC43UD0031.jpg
http://img5./photo/-12/t_BPCKE9UC43UD0031.jpg
VR是在骗风投吗?(9)
http://img2./photo/-12/600x450_BPCKE9JB43UD0031.jpg
http://img2./photo/-12/t_BPCKE9JB43UD0031.jpg
VR是在骗风投吗?(10)
http://img4./photo/-12/600x450_BPCKEBCE43UD0031.jpg
http://img3./photo/-12/t_BPCKEBCE43UD0031.jpg
VR是在骗风投吗?(11)
http://img2./photo/-12/600x450_BPCLA9DS43UD0031.jpg
http://img3./photo/-12/t_BPCLA9DS43UD0031.jpg
VR是在骗风投吗?(12)
http://img3./photo/-12/600x450_BPCLAAE843UD0031.jpg
http://img6./photo/-12/t_BPCLAAE843UD0031.jpg
VR是在骗风投吗?(13)
http://img4./photo/-12/600x450_BPCKE7Q743UD0031.png
http://img3./photo/-12/t_BPCKE7Q743UD0031.png
VR是在骗风投吗?(14)
http://img3./photo/-12/600x450_BPCKECF843UD0031.jpg
http://img6./photo/-12/t_BPCKECF843UD0031.jpg
VR是在骗风投吗?(15)
http://img4./photo/-12/600x450_BPCKE6FF43UD0031.jpg
http://img6./photo/-12/t_BPCKE6FF43UD0031.jpg
VR是在骗风投吗?(16)
http://img2./photo/-12/600x450_BPCKEK.jpg
http://img3./photo/-12/t_BPCKEK.jpg
VR是在骗风投吗?(17)
http://img2./photo/-12/600x450_BPCKE8.png
http://img3./photo/-12/t_BPCKE8.png
VR是在骗风投吗?(18)
http://img5./photo/-12/600x450_BPCLAB.jpg
http://img3./photo/-12/t_BPCLAB.jpg
VR是在骗风投吗?(19)
http://img2./photo/-12/600x450_BPCKEB.jpg
http://img4./photo/-12/t_BPCKEB.jpg
VR是在骗风投吗?(20)
http://img5./photo/-12/600x450_BPCKEGEV43UD0031.jpg
http://img2./photo/-12/t_BPCKEGEV43UD0031.jpg
VR是在骗风投吗?(21)
http://img4./photo/-12/600x450_BPCKEI9M43UD0031.jpg
http://img6./photo/-12/t_BPCKEI9M43UD0031.jpg
VR是在骗风投吗?(22)
http://img5./photo/-12/600x450_BPCL59UQ43UD0031.jpg
http://img2./photo/-12/t_BPCL59UQ43UD0031.jpg
图集已浏览完毕重新浏览
编辑/Philia欢迎订阅爱玩APP的《百万投稿每日精选》,更多精彩等着你!
你可能感兴趣:
48小时评论排行
作者一山同学
爱玩游戏的动画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执行主编:王欣_NG1662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家吃饭的谈论内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