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最小的星系是星相机怎么用

视频:暗能量相机首次捕捉到宇宙深处古老星光
暗能量相机首次捕捉到宇宙深处古老星光
你或许喜欢
我来说两句()
想先评论需要先暗能量相机研究宇宙黎明时期:瞄准23个年轻星系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9月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天文学家将目光投向数百万年前的宇宙,对一段名为“宇宙黎明”的时期展开研究。借助位于智利的暗能量相机(DECam),研究人员瞄准了23个年轻的星系。它们均形成于宇宙大爆炸8亿年之后,当时的宇宙刚刚开始从黑暗的初生状态转变。  在此期间,宇宙经历了“二次电离”过程。第一批形成的星系和恒星发出的能量辐射照亮了周围的宇宙,从而“吹散”了笼罩新生星系的“浓雾”。  这支研究团队由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组成,其中包括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他们利用美国国家光学天文台暗能量相机直径四米的布兰科望远镜,对宇宙黎明时期形成的星系进行了观测。  在宇宙大爆炸发生30万年后,宇宙中一片黑暗,充满了中性的氢气。又过了五亿年,第一批星系和恒星开始形成,它们的辐射使四周发生电离,导致宇宙开始转变。  专家估计这一过程约发生在宇宙诞生后的3亿至10亿年间,“在二次电离之前,这些星系很难被观测到,因为它们的光线被星系之间的气体所掩盖,就像大雾天的车灯一样。”桑吉塔·玛霍特拉(Sangeeta Malhotra)指出,“但随着星系达到了足够数量,驱散了‘雾气’,它们就更容易被看见了。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判断早期宇宙中任何时期‘雾气’含量的方法。”  研究人员指出,用暗能量相机找到的23个年轻星系有助于进一步确定二次电离的发生时间,暗能量相机不久前刚刚升级过,装上了主要由亚利桑那大学设计的特制窄带滤波器,功能变得更加强大。“我们几年前曾用一台64兆像素(megapixel)的相机开展过类似研究,那台相机覆盖的夜空只有满月那么大。”詹姆斯·罗德斯(James Rhoads)指出,“而暗能量相机的像素高达570兆,单张图片中覆盖的夜空为满月的15倍。”  此次新研究属于正在进行的“宇宙二次电离时期莱曼初代星系项目”(简称LAGER)。据研究人员称,这些统一收集的样本是目前规模最大的,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宇宙黎明时期的情况,“此次研究规模甚大、敏感度也极高,使我们有机会研究早期宇宙中那些常见但黯淡、或罕见但明亮的星系。”玛霍特拉指出。  研究人员称,此次研究结果或能帮助我们进一步弄清早期宇宙的时间线,此次调查结果说明,在电离并照亮早期宇宙的首批星系中,大部分都形成得很早,距宇宙大爆炸还不到8亿年。(叶子)
声明: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作者或来源机构不同意本站转载采用,请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刊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所刊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作者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及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亦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
编辑:小雷超灵敏相机助望远镜看透宇宙星际:将开展最大规模宇宙观测|毫米波|望远镜|星际_新浪科技_新浪网
超灵敏相机助望远镜看透宇宙星际:将开展最大规模宇宙观测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大型毫米波望远镜(资料图)
  美国《大众科学》杂志25日消息称,伴随望远镜的重磅升级,天文学家计划“一眼看透”宇宙星际气体。其技术核心是世界上最灵敏的毫米波极化相机,完成后将联合大型毫米波望远镜展开迄今为止最深远、最大规模的宇宙观测。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天文学家,目前正在开发这种被命名为托尔特克(TolTEC)的超灵敏毫米波极化相机。相机将在电磁光谱中的三个不同频带上使用7000个检测器。在它完成后,世界上最大的单盘可操纵毫米波望远镜——直径约50米的大型毫米波望远镜(LMT)会与它“联手”。
  大型毫米波望远镜坐落在墨西哥普埃布拉省里一座休眠的火山顶上,其物理型号、毫米波长的优化设计结合高纬度位置,使其具备了非常独特的效果,2011年投入使用后已成为天文学家观测恒星、星系和行星形成的利器。而它与TolTEC相机的组合,则会以最强手段处理宇宙“环境背景”,包括彗星核中包含的内容、星际尘埃的深层内部、星云、星尘以及星系演化。
  此前耗时五年时间才能完成的天文观测,今后只需要一星期即可完成,领导TolTEC团队的天文学家格兰特·威尔逊如此表示。而且当前望远镜技术与世界最灵敏相机合作后,超高分辨率可以在一个此前一无所获的区域里,发掘到人们从未见过的细节与过程。
  这将允许天文学家以有史以来的最清晰视野“看”到天体物理事件发生的环境,无论是星系发展的大规模结构,还是星爆形成的星系环境,亦或是恒星间的气体复合物,都可能被它“一览无余”。更重要的是,相机与望远镜结合后,其绘制天际的速度将是以前大型毫米波望远镜单独作业的100倍。
  TolTEC相机将在2018年完工,随即投入到一个为期两年的大型巡天观测研究中。
搜索说白了就是从已有的数据和信息里找到满足用户条件的一些匹配...
几天来,ATT收购时代华纳不断刷屏,不断给陷入转型困境的基础电信...
10月24日,中兴内部发布人员调整通知,中兴通讯执行董事殷一民被...小白学摄影:关于拍摄星空的那些技巧
日 00:10&&&出处:&& 作者:方家俊&& 编辑:方家俊 分享
   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更多是因为城市化的污染,可以看见星空的夜晚越来越少,作为摄影爱好者的你一定很想用手中的镜头记录下那些有关星空的美景。就算没有涉足过星空拍摄题材的小白也没关系,下面就来一起看看一些拍摄星空的入门技巧吧。冥王星表面暗斑被网友做成了各种萌图行星Kepler 452b是至今为止发现的最接近地球的“孪生星球”器材篇   如果是星空摄影的新手,想必最关心的就是该使用哪些器材来进行拍摄。很多人会认为拍摄星空需要相当昂贵专业的器材。这话说来也没错,不然为什么拍摄冥王星需要新视野号飞行9年、50亿公里,耗资7亿美元,才能拍到画质超过哈勃望远镜拍摄的高清近景图。而像下图这类的深空摄影也要求昂贵器材的保证,合适的天文望远镜及跟踪精准的赤道仪也都必不可少。但是!我们今天说的星空摄影不是在器材上烧钱的那种!图片来源于网络   今天主要说的星空摄影成果大致如下图,也就是常说的星野摄影,主要以拍摄银河、星景,再连带上地景的内容为主,拍出一种广袤唯美的感觉。图片来源于网络   拍摄这样的星空,一台高感光度性能优秀的就可以实现了,而全画幅的数码拍摄效果更佳(因为画质与高感光度性表现更出色,还有更多的大光圈超广角镜头可以选择)。   说到拍星空的全幅单反,今年2月发布的全球首款搭载全画幅传感器的深空天文专用单反相机尼康D810A让人印象颇深。D810A在D810的3635万像素无低通滤镜传感器和最新的EXPEED 4图像基础上,针对天文摄影改善的IR滤镜对4倍的H-α射线(波长656nm)光谱更敏感,并且快门速度最长至15分钟,最高感光度达ISO 51000,可谓星空摄影利器。   然而尼康D810A因为光学滤镜的H-α射线透光率比D810高约4倍,对H-α射线的红色表现出色,无法获得正常的色彩还原,使图像色调偏红,所以尼康D810A并不适合用于日常拍摄。如果希望使用频率更高更日常,尼康D810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此外,佳能也在2012年推出过类似变种机型a,该相机换用对H-α光谱透射率更高新型低通滤镜,带来出色的天体细节还原和高感光度高画质。而与尼康D810A相似,佳能a无法获得正确的色彩平衡,因此在日常拍摄时佳能EOS 60D更适用。   选好了相机,下面来说说镜头。最适合拍摄星空的镜头要数大光圈、超广角镜头,镜头的光圈越大,可以捕捉更多微弱的暗星,在F1.4-5.6为最佳;镜头的焦距越广,可以收纳更多的星空,焦距从11mm到35mm焦段较佳,鱼眼镜头、广角定焦、广角变焦都是不错的选择。   除了镜头,一个好的三脚架也是至关重要的。拍摄星空题材时由于曝光时间较长,又在户外拍摄受环境影响大,那么就需要一款重型三脚架和云台,脚架和云台的承重最好都在20kg以上。在脚架的材质上可选铝合金或碳素,铝合金自重大、防风能力强;碳素轻巧、便于携带、吸震性能好。云台的选择上,三维云台与球形云台也各有所长,三维云台操作更为方面;球形云台更适合大角度仰拍。   主要器材准备好了之后,其他一些小配件也不要忘记。首先是尽可能多的备用电池,保证相机的长时间工作,也可以准备电池手柄,使电池续航力更强。然后是热靴水平仪,它是拍摄高精度夜景、超广角风景的好帮手,能多维的水平指示,使拍出来的照片不需后期裁减、水平校正,从而保证了图片的最大输出尺寸不受损失。还有就是快门线,有快门线可用B门拍摄,能通过手动锁定和放开快门线按钮控制曝光时间。不过如果没有快门线也可使用M档,最高30秒的快门速度对于不拍摄星轨的星野摄影来说也足够了。环境篇   无论哪种户外摄影,环境总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星空摄影也不例外。具体来说,无非也就是时间、地点、天气。   在时间方面,星空拍摄以夏季和初秋为佳,此外一定要考虑月亮的影响。月亮圆缺、明亮度等会影响天空的亮度及地景的补光值,天空太亮星光就会失色,反之无月光的环境会使地景需要更长曝光时间甚至无法正常曝光。同时,适当的月光可以为山景、云海等画面增添一些颜色效果、缩短曝光时间,间接提高成像品质。因而星空摄影的拍摄时间选择上,可以参考月相日历、时刻表等进行确定。   在地点方面,一定要选择光污染小的地方。光污染是指由于低空大气尘埃或水汽反折射城市灯光造成天空发红发白的现象,而拍摄星空需要大光圈与超高感光度,就算是极其微弱的光污染也会在成像中体现出来。因此地点的选择要远离城市中心,郊区、野外才适合星空拍摄。另外,如果选择的地点能有合适的地景就更好了,富有美感的地景作为星空的前景能为你的照片更添几分意境。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天气方面,要选择晴朗的天气,否则都没有星星出现,叫什么星空摄影。还要保证没有雾霾,否则雾蒙蒙的天空连稀稀拉拉的星星都看不清,更别提拍出点点繁星构成的壮观美图了。图片来源于网络拍摄篇   一切准备就绪,接下来就来说说星空摄影的具体拍摄方法吧:   1、得有初步的构想。先确定合适的拍摄位置,架设好三脚架和相机。随后在在取景器内调整好构图,若太黑不可见,可以调高感光度现构图完成后再调回适当值,或者估计构图之后拍摄样张后再调整,再或者用红光电筒扫射取景范围来确定构图边界。   2、如果是星轨拍摄,需要关闭长时间降噪设置。因为相机的降噪时间和曝光时间一样长,如果曝光60分钟,相机降噪时间也同样需要60分钟,合计耗时2个小时,一般机载电池单节难以支撑,把降噪工作放到后期更为保险。不过对于曝光时间不算太长的星野摄影来说,是否需要关闭长时间降噪设置就视情况而定了。图片来源于网络   3、镜头设置及调整对焦。拍摄星轨时,使用大光圈拍摄星迹越粗,小光圈星迹越细,光圈设置要尽量大些,以f2.8――f4为佳,保证足够的进光量,获得显著的星迹。可是大光圈不是会造成背景虚化吗?这里要注意,镜头设置为M档手动对焦模式,将对焦环转至∞无穷远,然后往回转动大约2-5mm。对焦环转至∞无穷远则不会出现虚化,稍微回转能更准确的合焦(具体回退多少根据镜头而异,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地平线附近有月亮时,对着月球合焦,以星点最细小为佳)。   4、相机设置为M或B门档手动曝光。M档拍摄星野时ISO设置为或更高,曝光时间控制在50秒-30秒之间。拍摄星野与拍摄星轨曝光参数配合是相反的,高感是为了缩短曝光时间,曝光时间长会出现明显的轨迹,银河就雾化了。B档拍摄则要配合快门线,使用最大光圈,ISO200或更高,然后通过手动锁定和放开快门线按钮控制曝光时间,一般使用最广的焦段不超过42秒(因为超过42秒,星点的拖线会变得明显)。图片来源于网络   说到星空拍摄的曝光,不得不提有名的600定律,公式如下:600/ 当前使用拍摄的镜头焦距=安全的曝光秒数。安全的曝光秒数就是不会出现星点拖线的时长,假如用14mm镜头拍摄,安全的曝光秒数为600/14=42.85秒;假如用35mm拍摄,为600/35=17.14秒;如果使用85mm拍摄,为600/85=7.05秒。可见镜头焦距越长,安全曝光时间超短。后期篇   关于星空后期,里面的水太深了,小编也弄得不溜。因为大家的想法、创意、想要实现的效果不尽相同,各种高精尖的后期方法就不能在这儿展示了。除了最普通的调整白平衡、曲线一类的以外,再泛泛地介绍一下两个初步进阶的后期方法吧,一个是全景拼接,一个是后期降噪。全景拼接   由于镜头广角范围的限制,很难把整个银河收入画面。如果想要呈现出银河拱桥的著名场景,就需要用相机来对银河的各个部分进行分别拍摄,要注意保证相接的两张照片有40%以上的区域重合,然后 photoshop或者其他拼接软件拼接成全景图。如果你正巧用的是photoshop CC,那么全景拼接会来得更容易一些,直接点击菜单文件-自动-photomerge就可以了。银河拱桥 图片来源于网络后期降噪   如果要追求更好的后期效果,那些放大至100%后清晰可见的噪点是让人无法容忍的,噪点让画面看起来粗糙、肮脏,影响照片的质量,而降噪就是降低噪点影响的方法。为了进行后期降噪,那么就要准备更多的照片:保持相机位置和参数不变,对同一个位置连续拍摄 10张,拍出的这些照片称为亮场。拍完10张后,立即盖上镜头盖,各项参数都不变,拍5张全黑的照片,拍出这些照片称为暗场。然后使用专门用来对齐星星并实现叠加降噪的软件,如Registar、DeepSkyStacker等,根据软件操作进行亮场和暗场叠加降噪处理,最终就能得到满意的效果了。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上就是一些对星空摄影技巧的整理,想必看完以后大家可以算是对星空摄影初步入门了吧。收获浩瀚宇宙、璀璨星河的壮观与美丽离不开精心的准备、丰富的经验、持久的耐心等等,最重要的还是离不开一颗热爱星空热爱摄影的心。无论是零基础的小白,还是星空摄影发烧友,只要你有翱翔星际的愿望,何不赶快拿起你手中的镜头,捕捉一份属于自己的宇宙世界呢。■
相机类型:单反(全画幅) 有效像素:3709万 屏幕尺寸:3.2英寸 影像处理器:EXPEED 4 传感器尺寸:全画幅(35.9×24mm) 尺寸:146×123×81.5mm> Space VR相机卫星预计将于今年8月发射
可以让你沉浸于VR宇宙中
Space VR相机卫星预计将于今年8月发射
可以让你沉浸于VR宇宙中
DoNews4月17日消息 (记者 费倩文)几年前,VR创业公司SpaceVR就启动了旨在将宇航员视觉体验带给普通人的虚拟现实(VR)项目。SpaceVR计划发射一颗装着VR相机的卫星,并将相机拍摄到的太空视频发送回地球,从而让用户用VR设备就可以体验的奇妙景观。据悉,这个卫星发送计划是由SpaceVR和NanoRacks两家公司共同规划的,这颗卫星名为Overview 1,而且Space VR正在和Elon Musk合作,SpaceVR的VR相机卫星将搭载SpaceX公司的火箭进入太空,计划发射时间是今年8月份。在洛杉矶召开的一个会议上,SpaceVR的首席执行官瑞恩·霍尔默斯(Ryan Holmes)展示了该公司的VR相机卫星。这个小型卫星上安装了八个摄像头(上下两端各有四个摄像头)。在为期9个月的服役期间,这些摄像头将每月摄制两三个小时的360度视频。9个月后,这个VR相机卫星将被回收,在VR相机卫星被回收之前,它拍摄的视频将通过X和S波段微波无线电传输至地球。据悉,担任SpaceVR首席技术官的是前美国NASA工程师Blaze Sanders。此外,SpaceVR还聘请了一些知名的高级专业人士担任技术顾问。当SpaceVR的VR相机卫星拍摄的视频被发送回地球后,该公司将对它们作格式化处理,并在今年年底之前发布能够在HTC Vive和Oculus Rift等VR头盔中看到的视频。为实现发射计划,SpaceVR需要大量资金,该公司最初在Kickstarter上筹集到10万美元,但还远远不够。为此,SpaceVR2016年4月,Space VR获得来自盛大集团投资的125万美元。还有部分资金来自HTC Vive公司最近推出的“VR影响力(VR for Impact)”基金,该基金致力于投资将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VR项目。有了资金支持的Space VR便开始信心满满地投入到“世界上第一个装着虚拟现实相机的卫星”计划中。“我读过一本关于宇航员的书,名为《Overview Effect》。当宇航员进入太空时,他们会对宇宙产生一种真正深刻的情感,几乎如同在宇宙中刚刚醒来。”瑞恩·霍尔默斯在解释这个项目的灵感时说。“我看到宇航员在获得了这种体验之后发生的变化。在宇宙中看到人类的处境之后,他们变成了更好的人,与其他人发生了更多的联系。我意识到,如果所有人都能得到这种体验,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不同,因为我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改变。我的目标是通过VR摄像机让普通人也能够身临其境地看到我们的宇宙图景,获得宇航员的那种体验。”(完)
{{news.author}}
{{news.timeFormat}}
正在加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宇宙中最大的星球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