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设置朋友圈未开启设置里面功能里面点开没有怎么设置朋友圈未开启这一栏怎么办,我也在隐私里面

朋友圈仅三天可见这个功能好吗 微信朋友圈三天可见的利弊_腾牛网
专业的QQ下载站 本站非腾讯QQ官方网站
朋友圈仅三天可见这个功能好吗 微信朋友圈三天可见的利弊
v6.5.10 for Android
类型:腾讯专区大小:41.9M语言:中文 评分:6.0
微信朋友圈推出仅三天可见功能后,许多微信用户都认为对方把自己拉黑或者屏蔽了朋友圈。其实,朋友圈仅三天可见功能是为了防止用户隐私曝光而推出的,有利也有弊。下面,我们来看看网友分享的详细解说。朋友圈仅三天可见这个功能好吗?我是一个不怎么看朋友圈的人,所以很少关注朋友圈功能的变化。不过前阵子微信推出了关于「允许朋友查看朋友圈的范围」的功能,可选择三天或半年,我觉得还是挺「有趣」的。就连各大公众号、专栏都在写关于「三天可见」的文章,不过多半属于抒情类――咱作为交互专业人员,必须理性一点。以前看到过一句话:交互设计要提供给用户足够的安全感,不能侵犯用户隐私。虽然在这个时代说隐私很可笑,但不代表人们不想要隐私,两个是不同的概念: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如果你去看一个好友的朋友圈,在其个人资料栏里面,微信还展示了其「个人相册」的小图信息,好像在告诉你:我没有屏蔽你哦。但是一点进去才发现,只能看到最近三天,有种赤裸裸被欺骗的感觉(每个人都想做那个掌握别人资料而不被别人掌握自己资料的人)。那么,微信为什么推出这个功能呢?是因为现在的人都开始关注内心了么?如果是真的,那这个世界会变得很不一样。所以明显不是,微信之所以推出这样的功能,一定是基于现实用户的操作数据为基础的。比如我的朋友圈有这么一类人:每次发完内容,过不了多久就不见了,要么是删了,要么是设置为仅自己可见了。说实话,发一条删一条或隐藏一条,其实挺累的。这类人内心肯定有很多想法,而「三天可见」这个功能正好就满足了这类人的需求。即不用删除也不用隐藏,还能告诉对方:我没有屏蔽你哦。为了探究这类人内心的真实想法,我特意问了一些人,为什么要设置「朋友圈三天可见」?这是一个什么心态呢?下面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回答:「往事不堪回首,我不想让别人看到我过去愚蠢的、秀恩爱的、杀马特的样子。」「过去的都过去了,没什么好纠结的,活在当下吗~」「我不需要别人的关注,保持一点神秘感挺好的。」……诸如此类的官宣。我们来重新解析一下上面的言论,看看他们真实的想法是怎么样的:「每天看着朋友圈那些朋友发的高大上的东西,觉得自己发的好没品位啊,他们看到我的朋友圈会不会觉得我 out 了,赶紧清理一波。」「我以前发的东西好像没什么营养,要是被我中意的人看到了怎么办?」「不能让别人了解我太多,不然我就没了隐私了,我要让别人觉得我很神秘很牛逼。」……不知道大家发现没,这一整段内容都在传递一个信息:人自身的矛盾心理导致了社交的复杂化。开头我就在说:现在社交模式日新月异,社交软件层出不穷,说到底还是社交变得复杂了。微信一开始秉持的理念是熟人社交,虽然那会「附近的人」、「摇一摇」等功能热度都挺高,但是人们对这些功能的概念其实不是很理解,简单说就是没玩透。现在不同了,什么软件都有,有些 App 是朋友安利我,让我看看里面的交互的,真的,看完都刷新了我的世界观――所以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微信推出的「三天可见」功能更像是为处理复杂社交做减法,根本原因是:好友人数的增加激化自身矛盾心理。怎么说呢?继续往下看。微信朋友圈三天可见的利弊:本来我以为「三天可见」是属于朋友圈内容「阅后即焚」类似的工作,但是仔细思考了下,发现原来这个功能并没有这么简单。我们先看看朋友圈目前的一些功能:陌生人是否可见:未添加好友,陌生人可查看你的朋友圈十条信息,或者完全无法查看;屏蔽好友看自己的朋友圈:虽然是好友,但是对方无法查看自己的朋友圈状态;屏蔽看好友的朋友圈:在朋友圈不会出现该好友的任何信息或状态;单独发指定可见:对好友进行分组,指定谁可以看,谁不能看。说实话,分组很累,在我有 600 个好友的时候明智的进行了分组,现在加一个就归类,让我现在就轻松了许多。然而当时还是花了将近 2 小时才分好组;单独发指定不可见:有时候发一些内容,不想让某些人看到,所以只能去指定谁不能看了。……到此其实还没说完朋友圈的功能,但是我相信大家都看到了同样一个信息:功能确实越来越复杂了。现在的「三天可见」更是增加了产品功能的复杂性,我仔细的思考了下当中的一些变化。朋友圈跟之前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现在好友量的增加,熟人社交反而变得次要了,主要的是新人或陌生人的社交。虽然人数是表象,但是它也具备是否可控性的;好比人的选择多了,就发现自己不知道如何抉择了。所以「三天朋友圈可见」反而能让这部分用户能够保护自己的隐私吧。但是反对的声音也是很多:某段子:陌生人都可以看到你十条信息,我作为你好友只能看你三条信息,那我删了你不是更好?这个功能阻断了好朋友了解你的途径,因为不是好朋友,是不会点开你的朋友圈的;(这两点我觉得还是有点片面的)……这些情况都预示着一个现象:人们越来越不喜欢看朋友圈了。为什么呢?因为朋友圈的内容大部分都没什么新意,不是分享一些无趣的链接,就是分享旅游的照片,或者是一些自以为能引人注目的生活自拍。当初我好友达到 1500 人时,一条信息随随便便就能收获至少 70+ 的赞,现在好友 2000 多人,一篇文章的链接有时候连 20 赞都没了。而就连朋友圈可提醒的小红点都可以隐藏了,是不是更说明了社交产品所面临的危机呢?
07-3007-30
微信抢红包神器大富豪红包挂派派刷马桶游戏投票群wei信小调查|当我将朋友圈设置成“三天可见”时,我在想什么?_凤凰资讯
小调查|当我将朋友圈设置成“三天可见”时,我在想什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小调查|当我将朋友圈设置成“三天可见”时,我在想什么?根据5月17日腾讯公布的第一季度业绩报告,微信全球月活跃用户总数达到了 9.38 亿。而朋友圈作为微信旗下的明星产品,自诞生起就俘获了大量粉丝,朋友圈内流传的只言片语,不仅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议论的焦点,而且常常会引爆社交网络。不过近半年来,大家有这样的感受,刷朋友圈和发朋友圈的人好像都越来越少了,点开一位微信好友的头像也是“仅显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那么,究竟是哪些人开启了朋友圈的隐私设置功能,他们又有哪些难言之隐呢?
记者打开了自己的微信通讯录,发现将“允许朋友查看朋友圈的范围”设置成“最近三天”和“最近半年”的总人数至少占到了好友总数的五分之一,其中以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居多。他们大多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所以每次一款社交软件推出新功能,总是最早在这群八零九零后中传播。
“这也太不对等了!他们一个个把自己遮得严严实实,凭什么我要被这些人看穿啊?”上海就读的研究生丝丝言语中掩藏不住气愤,23岁的她是一个很爱发朋友圈的人,只要有好吃的好玩的好笑的都要发上朋友圈,而她的新朋友们却好像都很内敛,发的朋友圈不仅数量有限而且很少涉及自己的生活,“真搞不懂他们怎么忍得住”,于是,丝丝把“允许朋友查看朋友圈的范围”设置为“最近三天”,以表示对这种不对等的反抗。
本文图均为 微信朋友圈 截图 同样是一名朋友圈发送爱好者,24岁的程序员毛毛解释道:“人是会变的,当下我发的意思是这个,过段时间看这条朋友圈我又会觉得尴尬。”所以对他来说,设成三天可见比删除朋友圈要方便不少。采访过程中,毛毛还和记者分享了他最近在网上看到的一则小故事。说是一个生活在北上广的女孩有一天在朋友圈里发了一张自拍,她把自己P得美美的,但是几个小时过去了,一条评论都没有,接着,女孩自己在下面回复了一条“谢谢大家关心哈,我已经有男朋友啦!”
朋友圈风靡已久,代购、微商、转发集赞、秀晒炫和伤春悲秋,人们越来越熟悉它的套路,再加上微信的普及度越来越高,朋友圈信息爆炸,人们也来不及仔细品味每一条状态,除非像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扔出一枚重磅炸弹”,一般性的内容确实很难引起大的反响。
“女孩子嘛,朋友圈里无非就是自拍和吃喝玩乐,可是即便我很赞同一篇文章的观点,也很少分享。”“新动脉”直言,不是不喜欢发,更多的是不敢发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停地换环境,这种不安感在加重。她现在在一家媒体单位实习,加了不少单位上的老师和同事,她表示不喜欢让刚加的还不太熟的人翻自己以前发的朋友圈,像在被挖祖坟。自从知道了“仅展示最近三天”的功能,她就用上了,感觉比分组和一张张设私密简单许多。“有时候我也觉得自己挺奇怪的,现在我不想让实习单位的老师看我的朋友圈,但是一旦我离开了,我的朋友圈他们可以随便翻!”
沉沉和丹丹同龄,今年22岁,在上海某高校读硕士,学的分别是语言学和哲学,作为曾经的“朋友圈设置私密”大军中的成员,她们都选择了大量删除之前的朋友圈而不是追逐这股“三天可见”的潮流。丹丹说:“回头看过去发的很多内容,半遮半掩欲拒还迎,现在想来动机非常浅薄,存在表演的成分,想得到的也无非是虚假的肯定。而那些过去看似真诚的话,其实并不那么真实。还留下一些是为了社交,这样别人加我不会一无所获,也不会觉得我太刻薄冷漠。”沉沉把2016年以前的朋友圈状态都删了,不是每个删除或者设置隐私的人都像网络上揣测的那样,有一段所谓不愿提及的感情经历,沉沉之前的朋友圈很日常,“有些是发给有共同经历的人看的,他们看过了,这条就没什么意思了,情感抒发过了目的就达到了,删了也没什么舍不得。”
23岁的“平底锅”赞同沉沉说的珍惜当下向前看,她坦言自己过去就是一个特别爱挖坟的人,有事没事去翻翻关系很好的朋友的朋友圈,还时不时点个赞评个论,这时候就会“炸”出来一堆老朋友,说她是“怀旧小公主”。有一次点开一个好友的头像,下面弹出一句“朋友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她觉得特别酷,认为这个功能简直是“装逼利器”。用久了越发体会到它的好处,“一方面节省了我翻看熟人和熟人翻看我朋友圈的时间,有这个闲工夫干嘛不把老朋友们叫出来聚聚呢?当然隐私设置之后我还是能看到自己发的,也足够自己‘怀旧’了哈哈。”
张先生和张太太这对80后夫妻也都是“三天可见”的忠实粉丝。34岁的张先生说自己性格宅没什么社交需求,“这么一设,满足了我遮遮掩掩的心理”。张太太是一名初中教师,她常常要在朋友圈里发一些学校的通知给家长,生活上她又是一个六岁孩子的妈妈,因为工作和孩子,她加了很多的微信好友,有些是生活中的朋友,有些只有一面之缘,有些甚至素未谋面。她认为三天的时间已经足够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工作归工作,生活不需要分享。“我觉得老朋友只会翻翻最近几天的,时间再久的他们不会去翻。除非是刚加的好友想翻历史,而我恰恰不想被翻历史。”
除了三天,用户还可以把展示朋友圈的范围设定在“最近半年”,这些今年24岁的猫太都尝试过,不过最近,她还是决定把自己的朋友圈全部公开。她认为现实生活中大家沟通交流得少,朋友圈是增加互相了解的一个途径,三天的内容太少不够看,再说朋友圈没什么坏人,大家都是亲朋好友同学同事,一句“仅显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把人拒之门外,很没有礼貌。“微信的初始设置下,陌生人都能查看十张照片,那我还费劲让我的小伙伴只看三天,也太不像话了!”
猫太的朋友圈发得还是多的,不像Alexander, Alexander在香港读书,即将毕业的他正在忙着找工作。这半年,他只发了两条朋友圈,一条转发,一条春节的拜年祝福。对他而言,三天确实太短了。点开头像光秃秃的,感觉像把别人屏蔽了一样。再加上和三天党相同的保护隐私的考虑,半年的时间就刚刚好,是一种更温和更中庸的方式。
全部公开或展示部分,对很多人来说,更像是一场礼貌和隐私的博弈,设成三天的张太太不觉得这么做不礼貌,“有什么想知道的,有其他途径”。没有设置的丹丹却坚信通过这么做来保护隐私一点也不靠谱,一旦发布到网络,就已经成为公共品,“三天可见”反而给人一种不可告人不够坦荡的感觉,“日记和信件才是真正私人的东西”。22岁的“知了”就把朋友圈当成了自己的日记本,她在上面记录下生活中的点滴,吐槽老师怼怼同学,不过这些都得是在“仅自己可见”的前提下。
教师何先生是本次小调查中年纪最长的一位,今年刚好50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已经忘记自己曾经做过这样的设置了,他回忆道:“可能当时有几位不太熟悉的人要加我吧,防止身份泄露”。采访中他表示这不是什么大事,打算过一会就把隐私设置取消。确实,开与不开、看与不看、展示三天、半年还是全部,可能都只是脑袋一热的决定,像毛毛所说的,“归根到底不过是微信利用用户心理开发出来进行牟利的一项产品而已”。
去年9月,小杨到福州这座她完全陌生的城市开始读研,对新环境的不适应让她讨厌起了新同学,顺带连他们的朋友圈也不愿意看了,又懒得一个个去屏蔽,就干脆停了朋友圈,外人看到的效果和 “仅展示最近三天”的差不多,只是她自己的微信里没了朋友圈入口。一年过去了,即便对同学们的误会解除,彼此熟悉起来,小杨也没再打开朋友圈,“不发不看慢慢成了习惯,生活反而清静了不少”。不过她听别人讲,微信版本更新之后好像就不能再像她一样显示成“未开启朋友圈”了。
既然是一项产品,网友们也希望有更好的用户体验。Hayley认为,朋友圈再也不像最初那种好朋友的圈子了,微信现在更像是一个网络版的电话簿,所以她希望点开一个人的头像时,只显示“发消息”、“视频聊天”这几项,不必出现这个人的朋友圈。
“新动脉”向记者透露了她的微信小号,上头加了六七个亲近的朋友,有的时候她会在上面发一些感受,内容比常用的微信账号要大胆很多。“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那么虚拟世界里也可以有不同的微信账号,要是腾讯能像新浪一样,几个账号可以切换自如就好了。”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2023570
播放数:491532
播放数:1550401
播放数:5808920you have been blocked凤凰号出品
朋友圈不能屏蔽好友了?微信又出新功能!
不知你是否遇见过这样的情况某天心血来潮想看看某个人的朋友圈点开TA的头像,进入相册却显示:“该朋友暂未开启朋友圈”TA屏蔽我了?TA删光自己朋友圈了?不,TA只是关闭朋友圈了…… 在新版微信中关闭朋友圈功能虽未实现但朋友圈又有了新的展示权限你可以只向朋友展示“最近3天朋友圈”同时,你可以关闭查看他人朋友圈的功能↓↓↓近日,微信iOS版本更新6.5.6版,悄然做出上述功能更新。安卓版也于日前更新。除此之外,微信的语音输入、文章置顶等功能也有了更新。新功能一可以更改朋友圈查看范围点击【我】→【设置】→选择【隐私】 在【朋友圈一栏】即可更改“朋友查看朋友圈的范围” 允许朋友查看朋友圈的范围可选择“最近三天”“最近半年”和“全部”(若不进行更改,则默认为全部) 设置后你的朋友圈就会变成这样: 如果你三天内没有发过一条朋友圈那么朋友圈在别人那边的画风便会造成一种“从未发过朋友圈”的假象 当然,还未升级到新版的微信用户仍然可以关闭所有朋友圈展示网友们这样说:@想要不丧的hika:微信新功能,只给朋友展示三天的朋友圈内容好棒啊,完美避免了在陌生人面前暴露自己的愚蠢无知。@蓝欣阿:微信这个新功能太适合我这种整天乱发朋友圈的人了 @他们叫我朱丽叶:好喜欢微信的这个新功能!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意思么不过那就只剩一条线了吧……也太冷漠了点,还是依旧半年吧@今天感冒好了:终于不用每天跟自己智障的过去说再见了。此外,在【隐私】中选择“不让他看我的朋友圈”和“不看他的朋友圈”可以添加、删减、查看具体名单关闭“开启朋友圈入口”即可关闭【发现】中的【朋友圈】功能即你看不到别人发的朋友圈但别人可以继续查看你的朋友圈 新功能二语音输入可转换成文字打开聊天页面点击右边的【+】→选择【语音输入】 按住中间的【圆形按钮】说话说完后松开按钮待文字翻译成功后,点击【发送】 新功能三选择照片时,可进行简单的编辑给朋友发照片或者是发朋友圈时选择照片后可以看到左下角有个【编辑】功能点击【编辑】可以对照片进行添加表情、文字、马赛克以及旋转图片等功能 新功能四看不完的文章,可置顶到聊天中打开文章点击右上角【···】→选择【在聊天中置顶】 新功能五管理登录设备,让账号更安全微信设置里的“账号与安全”多了一项“登录设备管理”的功能点进去之后,你可以看到自己的微信在不同设备上登录的情况关键是,可以具体到某天!甚至具体到小时和分钟! 新功能六可单独选择是否接收语音、视频通知在最新版的微信里,你可以单独选择是否“接收语音和视频通知消息”。当别人发来语音 / 视频邀请,不同的设置会有不同的提示方式:1.只要开了勿扰模式:手机不震动,不亮屏。2.非勿扰模式,非静音模式:手机亮屏且发出声音通知。3.非勿扰模式,静音模式:手机亮屏且震动。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开启 iOS 设备自带的勿扰、静音模式,或者在“新消息通知”中选择不同的通知方式。
本文来自凤凰号,仅代表凤凰号自媒体观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朋友圈
凤凰争鸣微信号
来点暖心的!扫这里微信朋友圈“三天可见”:我的隐私不对你倾吐
来源标题:朋友圈“三天可见” 你怎么看?
不知从何时开始,微信朋友圈成为我们了解一个人最快捷的渠道。看他分享了什么文章、什么音乐,去了哪儿,发表过怎样的言论,好像就可以了解这个人的性格全貌了。如果探究欲再强些,甚至可以翻遍他所有的朋友圈,了解他近几年的成长史和心路历程。这对刚建立联系的陌生人来说,可谓有了&知己知彼&的感觉。
然而,随着微信功能的不断更新,用户开始有权设置好友查看朋友圈的时限。以前全面开放的朋友圈,甚至可以收紧到&最近三天&。这让一些人开始抱怨:&非好友的人还可以看十条朋友圈呢,我却只能看你最近三天的朋友圈,你还把我当好友吗?&
朋友圈固然是展示自我的窗口,但朋友圈沦为&工作圈&、&事业圈&、&营销圈&却是更现实的情况。如何在对外坦诚的同时,又能自我保护,这其中的&内心戏&值得玩味。
减少对自己的羞耻感
微信朋友圈&三天可见&功能刚推出时,很多人都没有在意,但使用一个月后,很多人成为这个功能的忠实拥趸。在记者的通讯录中,共有好友1200多人,逐一检索后,发现有近100人的朋友圈是&三天可见&的,他们大多是学生、初入职场的新人。而那些超过35岁的人群中,很少有人开启这一功能,甚至多数人不知道这个功能。
赵晗,是一所知名大学的二年级学生,她让朋友圈三天可见的理由是:&不希望被人觉得自己幼稚,减少对自己的羞耻感&。赵晗说,刚上大一的时候,她非常不适应大学生活,经常会发些牢骚和感慨,很快被父母亲戚捕捉到。&我说完自己不开心,没过半个小时,老妈就打电话问我怎么了,告诉我怎么办。&赵晗发布的内容,有时是她随口一说的,但在别人眼中,就成了很严重的问题。接受完老妈的批评教育,赵晗也反思自己是不是太冲动了,开始不断地自我否定。赵晗说,她觉得展示三天都多了,最好就展示一天,&因为昨天的我就很傻&。
我的隐私不对你倾吐
今年是鲁云走进职场的第八年。去年,她的身份是一家旅游媒体的资深记者,虽然在朋友圈分享了不少&吃喝玩乐&的内容,但这的确是鲁云的工作内容。今年初,鲁云成为一家在线旅游企业专门负责开拓政府关系的公关负责人,&每天要和行政人员接触,我在各方面都要拘着点,包括朋友圈&。
为了把自己打扮得更&规矩&,鲁云先是删除了自己和爱人领证前做情侣纹身的旧照。然后重新梳理了微信通讯录,给每个人设置了不同的分组,但随着加她微信的官员越来越多,让谁看什么不看什么,让鲁云倍感烦恼。&有的人就是不适合看我的朋友圈,但我不敢屏蔽他,怕显得自己矫情小气。那么就展示最近三天的内容,既找回安全感,又显得很体面&。
鲁云坦言,以前她发朋友圈必须要凑够九张图,还要加上位置地点,基本不注重什么隐私。现在她越发意识到,朋友圈里早已不存在公共和私人的界限,自己是信息的分享者,也是他人信息的窥视者,所以使用起来要格外谨慎。
&三天可见&更受关注
无论是只展示半年,还是选择展示最近三天,甚至是彻底关闭朋友圈,都是一种改变。以上两种情况,是主动让自己变得低调,不想被过多人关注。但还有人,想靠这一&风吹草动&,引起别人的注意。
&如果你设置了三天可见,那么关注你的朋友一定会来问你,为什么只展示三天,是不是遇到什么事儿了?&28岁的陈婷是一名空姐,这是她的经验。
陈婷性格比较张扬,是朋友眼中的&叛逆女孩&,异性缘一直很不错。三年前和男友分手后,她渴望一段稳定的恋爱关系,更希望从已经认识的男性朋友中,寻觅出一位可以发展感情的真命天子。通过设置朋友圈三天可见,她成功唤起不少人的好奇和猜测,对方要么主动询问近况如何,要么下意识留意陈婷每一条朋友圈内容。陈婷说,朋友圈三天可见,在她的姐妹圈中非常普遍。由于每次发布的都是最新图片,大家看到的也都是她们最新最美的一面。用她的话说,朋友圈的内容很多很杂,有时信息缺失一点,反而成为一种珍贵,这种留白体现出了新意。
为什么是三天可见?
朋友圈是用户的&自留地&,怎么使用都是个人权利,别人无权干涉。但&三天可见&这个新功能却让人纳闷,为什么是三天可见,不能是四天可见,或者一个星期可见呢?
或许,三天就是个虚数吧!毕竟,我们都卷入信息泛滥的浪潮,每天都处在有意无意将暴露隐私的社交生活中。有了这样一个机会,可以决定自我暴露的程度,当人感觉不舒服,心情不美丽,需要和他人保持距离时,按下&开关键&,就开启了自我调节模式。
这个模式很轻巧,它让我们短暂地长舒一口气,获得避风港般的慰藉。但矛盾的是,我们有权改变朋友圈展示天数了,就以为能改变自己吗?
我们设置&三天可见&,无论出于怎样合理的目的,其实都关闭了一个通道,一个用来面对自己真实情绪和状态的通道&&我们或许要靠发朋友圈来宣泄情绪,但&宣泄情绪&是化解矛盾面对问题的办法吗?或许只是心理上的逃避。当我们对他人设置&三天可见&,或者你熟悉的朋友只展示三天的内容时,你是否会对自己,对他人感到一种失落?
所以,如果我们担心信息的过度分享,可以不去发布泄露隐私的内容;如果一些人真不适合窥探你的生活,你该有勇气去屏蔽他;如果我们渴望受到他人关注,也不必靠在网上打扮出一个精致的自己。这样看来,对他人三天可见,也是和自己对话的过程。
责任编辑:鲁路(QM0002)  作者:张骁 李环宇
为啥安倍看好的女政客总以辞职收场,他打造的“娘子军”在外界眼中总是那么不咋滴?
丽泽长途汽车客运站将于7月31日后终止运营,110条客运班线和367辆省际班车将陆续迁移至新发地长途客运站继续运营。
8月1日起,北京市又将实施一批新政新规。在此,小编将为您做逐一梳理。
我国对于"洋垃圾"服装是怎么打击禁止的?怎么才能防止一不小心买到“洋垃圾”衣服?
暑期到了,究竟去哪些国家旅行需要谨慎前往?小编来为您一一解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设置朋友圈未开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