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界桥谜案之战的技巧

奇战三国界桥之战通关攻略解析_飞翔单机游戏网
您的位置: →
→ 奇战三国界桥之战通关攻略解析
【飞翔导读】奇战三国界桥之战怎么样才能更好的进行通关呢?特别是第三个副本难度系数很高,今天我们把奇战三国界桥之战攻略讲解给大家,帮助大家更好的通关。
奇战三国界桥之战怎么样才能更好的进行通关呢?特别是第三个副本难度系数很高,今天我们把奇战三国界桥之战攻略讲解给大家,帮助大家更好的通关。以就图片里面的内容就是奇战三国界桥之战的通关攻略了,大家参照上面进行操作一定会顺利通关。
飞翔声明:飞翔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1 次
阅读本文后您有什么感想? 已有 0 人给出评价!查看: 5266|回复: 21
界桥之战:公孙瓒的“白马义从”为什么打不过袁绍的步卒?
步弓协同是古代战争中应用最广泛、最常见的协同方式。这种近战兵器和远程投射武器相配合的协同早在人类早期的狩猎活动中就已经广泛运用了,后来用到战争中更是得心应手。本文主要就是讲步弓协同在对抗骑兵时的应用,一般来说步兵对抗骑兵通常采用防守反击战术,即结成圆阵以战车、障碍物或持长兵器的重步兵在前列抵挡骑兵突击,弓弩手在后射杀。这样的战例可以说是举不胜举,比如汉朝卫青用武刚车结阵的漠北之战,李陵被迫投降匈奴之战都是这样的典型战例。然而下面这个战例却和那些防御性作战不同,可以说是进攻性的,那就是界桥之战,袁绍手下大将麹义在此击破公孙瓒的“白马义从”。龙腾网
公孙瓒为什么会对冀州下手,表面原因是其从弟公孙越受袁术委派跟着孙坚攻打袁绍部将周昂时被流矢射杀,根本原因还是为了抢地盘。利益之争。袁绍用阴谋诡计从韩馥那骗取了冀州,这么大块地盘换了谁都会垂涎三尺,你袁绍抢得我公孙瓒为什么抢不得?面对公孙瓒的攻势,袁绍自然不会将冀州拱手相让,于是挥师北上迎击,因而两军在界桥南二十里处发生激战。龙腾网
公孙瓒的部署是这样的:三万步卒结为方阵居中,左右两翼各是五千骑兵,而他的骑兵部队是以其精锐“白马义从”为骨干。“白马义从”虽然是骑兵,但骑射是其主要的战斗方法,这和公孙瓒常年和北方的少数民族打交道有关。因为常年和胡人作战,公孙瓒吸收了不少胡人的作战特点。这样就很明显了,公孙瓒布下的军阵是曲阵,也就是俗称的“雁行阵”,而其手下号称“白马义从”的精锐部队最主要的战法就是利用其骑兵部队的灵活机动对敌实施交叉射击,也就是古人说的“左射右,右射左”。既然如此,可以推算出公孙瓒军阵的正面和纵深,其中央步兵方阵应该是九军八阵或者直接就是一大方阵,正面在180人到200人左右,人和人之间间隔为一到两步,也就是说中央方阵的正面是200米到400米,纵深在150人到160人左右,前后的距离应该长一点在3到4步,即中央方阵纵深为450米到600米。龙腾网
而其两翼骑兵因为要发挥“雁行阵”的威力,正面肯定比较长而纵深较浅。估计也就3到5列,每列1000余骑,每骑相隔3到4步。
& & 可以看到公孙瓒的战术是这样的,两翼骑兵的作用好说,就是利用高度的机动性射击对手,而这种射击如前所述是交叉火力,射的就是中央步兵方阵前的敌军,所以中央方阵的正面不能过于超出其射手的射程。而中央方阵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吸住对方。也就是说挡住对手的突击,不让其形成突破。所以结阵时要密集,未战时可能间隔会是两步,到作战时间隔很可能就会变得很小,道理很简单,要利用人的密集阵型形成合力抵抗对手的冲击。吸住对手的目的就是为了让骑射手们能够尽可能的射击对手,通过密集的箭雨对敌军形成极大的杀伤。二是破阵。一般情况下敌对方也不会是傻子,不会任由你公孙瓒让你的“白马义从”这样射我,那就得分兵去攻击或驱赶公孙瓒的骑射手。所谓破阵就是指这个时候,也就是当对手分兵攻击驱赶其两翼骑兵时,利用对手兵力向两翼分散中央抗压能力下降的时机,让中央方阵实施中央突贯以求形成对敌军的分割,而两翼骑兵也会利用其高机动性对被分割的敌方部队实施合围。这样,对于公孙瓒军阵的一些细节问题也可以知道了,其中央方阵前列的步兵必是其最强的精锐之士,在稍后位置亦有一精锐部队组成的强力预备队,不然无力阻击对手亦无力突击对手。
在三国时期,公孙瓒的战术是相当的有特点,不同于一般军阵,而是和马其顿的亚历山大的战术有相似之处,都是利用密集步兵方阵吸引对手或突破对手,而使用骑兵进行歼敌行动,只是一个用重骑兵突击,一个用弓骑兵射击。公孙瓒也正是凭着这一手在北方地区横行,一时之间可谓威名显赫,所以在界桥之战前袁绍一直姿态很低、百般示好,甚至把自己原先的渤海太守的印绶都给了公孙瓒的从弟公孙范以讨好公孙氏,想避免和公孙瓒作战,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然而公孙瓒的军阵貌似强劲,缺陷也很明显,就是骑兵强而步卒弱,步卒缺乏良好的训练,对两翼骑兵的依赖太强,其两翼灵动而中央迟缓,就好像鹰击长空全凭两翼,然一旦落地则为走兽所食。
对于这样的军阵,一般就是两个应对方法,一是针对其软肋,全力攻击其步兵方阵,形成中央突破后让其两翼骑兵不得不撤退。这样打势必要付出极大代价,取胜的机会就是寄希望于公孙瓒相对薄弱的步卒不堪一击,而且必须在战斗一开始就投入全力以求速战速决。但是风险是及其巨大的,不能成功就肯定是完败,世上就再无袁绍这号人物了,如果不是有十足把握或到了背水一战的地步一般不会如此冒险。二是先破其骑兵,剩下的步卒则不足畏。要先破骑兵,也有两种:一是用自己强大的骑兵部队压制对方骑兵,利用其中央方阵失去骑兵保护的战机实施突击。可是当时的袁绍还没有这样强力的骑兵部队,这招行不通。二就是用步卒去破骑兵了,打这种弓骑兵,袁绍的步卒还是有一战并战而胜之的实力的,就是用大楯、强弩对付骑兵弓弩,也就是说用装甲战车对付跑轰战术。
针对公孙瓒的部署,袁绍也出招了。他让部将麹义带领800精锐步卒以及强弩千张为先登,自己率领数万步卒结阵在后。看来袁绍的作战意图就是先以少量精锐部队做先锋,力求在公孙瓒阵前建立一个支撑点,主力部队凭借这个支撑点为依托投入战斗攻击公孙瓒军,战事不利的话也可以凭借这个支撑点掩护主力部队脱离战斗。
显然,袁绍并没有战胜公孙瓒的把握,麹义的攻击行动只是一次试探进攻,胜固然可喜,败也无碍大局,先看看公孙瓒怎么应对,再决定接下来的行动。正是因为没有把握,袁绍的这次出击还是有点问题的,就是麹义所部过于突出,侧翼缺乏掩护、策应的部队,如果公孙瓒采用步骑协同战术,以部分步兵正面迎击麹义,部分骑兵包抄麹义部两翼,那在这样的夹击之下麹义会相当难受。看起来袁绍的大部队就在后面可以迅速提供支援,可要是就这样直接去支援麹义作战的话正好进入公孙瓒喜欢的模式,公孙瓒也掌握着强大的预备队,可顺势前进,这样一来袁绍密集的步卒方阵就会按公孙瓒所希望的那样成为活靶子。
事实上袁绍至少应该安排三个麹义这样的小方阵出击,强弩在方阵之中,外围以大楯掩护;三个方阵成“品”字形,互相之间保持在强弩的射程之内,保持互相之间有效的掩护;两翼的方阵以强弩兵为重点配置,中央方阵以重步兵在前面数列、适当配置部分强弩;以缓慢的步速依次前进,一点一点往前挪,袁绍指挥的主力也跟随这样的步伐依次交替前进,保护先登部队的后方。这样在面对公孙瓒的步骑协同时,一不怕他中央步兵吸住麹义,有重步兵在前面顶着呢,二不怕其骑兵包抄,两翼有大量的强弩配置,射程、精度、防御都强于公孙瓒的骑射手。这个就是用堡垒战法去对付公孙的步骑协同。当然,袁绍没有这么做,也许是没想到,也许是知道自己部队的训练水平达不到这样的协同程度,这个就不是我能知道的了。但袁绍对于能否击败公孙瓒并没有把握这点却是相当明显的,只是后来战事的变化实在是出乎袁绍和公孙瓒两个人意料之外。原因在于两个人,公孙瓒本人和麹义。
首先,公孙瓒的应对出了问题,他看的很清楚,迎面而来麹义部手持大楯,而其中很可能隐藏着强弩,一看就知道是想用步射的射程、射速、精度优势来压制他的骑射。公孙瓒和北方的胡人征战了半辈子了,当然知道此时如果选择对射他的骑射手会吃亏。然而公孙瓒也没有如前所述用步骑协同来压制麹义,而是命令他的骑兵去冲散践踏麹义部,也许是因为他感觉麹义部人少,经不起大队骑兵的冲击,而且在骑兵冲击的时间里不过够麹义的弩手射出一箭而已,他准备让他的骑兵不与麹义部对射直接冲击他的阵型来最大程度的化解步弓手的优势。但是,这也同时意味着公孙瓒放弃了他步骑协同作战的优势,试图用单一兵种来解决战斗。公孙瓒这种阵型、这种战术的优势本身就在于利用步兵与对方的缠斗来最大程度的发扬骑射手的火力,单独的骑兵或步兵投入战斗而没有另一兵种的支援,战斗效能都会大大下降。公孙瓒让骑兵单独冲击正是袁绍的部将麹义所希望的,麹义此人长期在凉州和羌人打交道,对于骑兵的作战方式、作战特点以及马的习性可以说是烂熟于心。面对着前方来势汹汹的公孙瓒骑兵,麹义不慌不忙,从容指挥着士兵们卧倒在地,前排用大楯遮挡掩护,当公孙瓒的骑兵冲到还有几十步距离时,突然一声令下撤去大楯,千余强弩同时发射。从坐卧在地上上弦这一点来看,麹义部的千张强弩很可能是腰张弩,至不济也是蹶张弩,几十步的距离,这样的强弩,威力可谓绝伦。
就这一下,胜负已分,公孙瓒的骑兵瞬间被千余弩箭射得人仰马翻,冲击的势头大挫。麹义趁此良机率领800精兵扔掉大楯手持短刃急突,步兵想要在肉搏中击败骑兵就是要进行近距离的缠斗,骑兵只有跑起来才具有足够的威力,在近距离缠斗的情况下是很难击败训练有素的步兵的。而对公孙瓒的骑兵来说,按理他们应该在更远的距离遭到麹义部弩箭的阻击,当冲到几十步距离时谁都会认为对手想凭借大楯抵抗他们的冲击,没想到的是强弩突然在大楯后出现,更没想到的是跟随着强弩的是对手的反冲击。麹义正是凭借其步弓间及其精准的协同达成了他反冲击的突然性,别看麹义的协同动作就那么两下,看起来很简单,但任何一个环节没能衔接好都会带来极坏的后果。比如其步兵在持大楯遮蔽弩手时任何一个人在面对千军万马冲击这样的大场面时突然心理奔溃都会直接破坏麹义的阵型,造成给对方骑兵足够利用的空隙;如果撤去大楯时强弩不能及时发射,就无法遏制对方骑兵冲击的势头;如果强弩发射后800步兵不能及时发起冲击突入对方行列与对方骑兵缠斗,就会在瞬间丧失战机,把争取来的主动权拱手让给对方。
但是麹义的协同相当完美,各个步骤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这样双重打击下公孙瓒骑兵大败,而受惊的马匹四散乱跑直接把整个队列给冲乱了,甚至把身后的步卒方阵也给冲散了。所谓兵败如山倒,公孙瓒及其手下将领无法制止溃兵,这是没有办法的事,过于重视骑兵其步卒缺乏训练自然无法在战场上有效控制,一溃就是二十余里。麹义追到界桥,与公孙瓒殿后部队再战,再破之,直接冲进公孙瓒军营垒,甚至把他的牙门都给拆了。
眼见公孙瓒军大败,袁绍开始得意忘形了,这个人能力自然是有,但是和公孙瓒一样也有其毛病,眼高手低尤其凭借自己的出身轻视别人的毛病特别重,在战场上这叫轻敌,是为将者极大的忌讳。洋洋得意的袁绍自然不会再注意警戒这样的小事,身边带着百余人就开始在战场上闲晃起来,结果突然遭遇公孙瓒军散兵两千余骑,把他围了个水泄不通,幸亏麹义及时杀到驱散公孙瓒军救了他一条小命。然而袁绍另有一个毛病,量窄不能容人,后来因为麹义居功自傲就把他给杀了,也算是自毁长城。但界桥一战是当时中国北方争霸战的分水岭,从此公孙瓒转攻为守,在战略上一直开始处于防守态势,再也无力与袁绍争雄。为什么战败?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公孙瓒虽然已经拥有了一支合成军队并有了相配套的战术,然而骨子里却还是有重骑兵轻步兵的思想,导致在作战中舍弃了自己步骑协同联合作战的优势,想依靠骑兵单一兵种取胜,却遭到了对手步弓精确协同的致命一击,以致惨败。古往今来有无数战例证明了诸军兵种联合作战的战斗力加成远远强于单一兵种的战斗力,很多会战一方的失利原因就在于把自己的各兵种分开使用或被对手强制、诱骗而分开使用,界桥之战只是其中的一例。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长按关注公众号“这才是战争”
一直以為白馬義從只是訓練比較有素的輕騎兵,今天才知道原來是弓騎兵。
平原骑兵克步兵弩兵这个说法本来就很扯 很多人都死在这个伪战术上了
这文章颇为不严瑾,白马义从作战方式并无描述说用骑射,仅从其和游牧民族交战就判断使用骑射太离谱。
& && & 实际上考古发现知道晋代,马镫仍然没有发展成熟,仅有少量单蹬。尚不能确定其具备战斗功能,因为之前单蹬主要作用是协助上马,骑乘时是会离开马镫的,否则一脚踏蹬一脚悬空更容易失去平衡。
& && & 在没有成熟马镫的情况下,骑射控弦就是个笑话。得降到什么速度,使用多么弱小的弓箭才能够无蹬骑射?龙腾网
& && & 早期骑兵,都属于骑马步兵。直到千年后都是下马步射为主。真正的重骑兵要到北魏时期才成熟。
这文章颇为不严瑾,白马义从作战方式并无描述说用骑射,仅从其和游牧民族交战就判断使用骑射太离谱。
楼上的小朋友又是看的网文吧,不要老是看网文,就不会闹这种骑马步兵的笑话了
这文章颇为不严瑾,白马义从作战方式并无描述说用骑射,仅从其和游牧民族交战就判断使用骑射太离谱。
& &...龙腾网
伪考古的害处更大龙腾网
“卓有才武,旅力少比,双带两鞬,左右驰射。”谁说是下马步射的?
本帖最后由 西风下 于
23:35 编辑
这文章颇为不严瑾,白马义从作战方式并无描述说用骑射,仅从其和游牧民族交战就判断使用骑射太离谱。
美国南北战争著名的骑兵英雄
“晨星之子”卡斯特就是被绝大多数都是骑光背野马的印第安战士弄死全歼的,此战美军战死268人,印第安只死了40多人(虽然从双方场面上是印第安苏族集中4000名族人包括老弱妇孺围攻美国南北战争精锐的第7骑兵团700名骑兵)
印第安战士使用了美奸商人大量卖出的斯潘塞连珠枪骑马围攻,
但是这说明了骑术好的话哪怕光背野马也是能用于骑射甚至短促劈砍的,不然就无法解释阿提拉的数万人揍了罗马的几十万人还来去自如(现代西方历史学家考证沙隆之战是阿提拉数万人面对数十万罗马军队大量杀伤后从容撤军,而不是罗马方面记载的所谓阿提拉60万大军被击败狼狈而去~~西方记载中的匈奴人一度是一种半人半马的怪物.....这是在西方拥有大量骑马步兵的前提下,足以说明双方的骑术差距)
(74.87 KB, 下载次数: 0)
12:53 上传
(55.65 KB, 下载次数: 0)
12:54 上传
(51.87 KB, 下载次数: 0)
12:54 上传
(57.91 KB, 下载次数: 0)
12:54 上传
(71.07 KB, 下载次数: 0)
12:54 上传
龙腾移动网页版
守桥懂不懂?
美国南北战争著名的骑兵英雄
“晨星之子”卡斯特就是被绝大多数都是骑光背野马的印第安战士弄死全歼的, ...
你自己也知道这是骑马的连发火器,能和骑马射箭的难度比?
& && &骑射在骑兵发展历史中是个另类,骑兵的弓箭都是下马步射用的,能在马上射箭的都是少数人,而且射程也短得可怜,弓力也弱得可怜。
& && &意淫骑兵奔射步兵方阵的,都是小说毒害者。
& && & 非火器时代,还没马镫,骑兵就是个骑马步兵。
伪考古的害处更大龙腾网
“卓有才武,旅力少比,双带两鞬,左右驰射。”谁说是下马步射的?
那是少数人能做到的,所以才值得夸耀写在史书中。如果人人可以左右驰射,写出来干什么?
& &&&吕布能够在交战中砍人手臂,被史书夸奖了。
& && &如果整个白马义从可以玩骑射,天底下还有什么其他人混的空间?那白马义从又何必去硬撞阵?
& && &&&骑射骚扰战术此时根本还没发明,因为没有马镫,想将整个骑兵阵都训练到可以马上放箭,难度太大。
楼上的小朋友又是看的网文吧,不要老是看网文,就不会闹这种骑马步兵的笑话了龙腾网
意淫白马义从整个部队可以无蹬马上射箭的,才是小说看多了吧?在无马蹬时代搞骑射?你是想逗谁笑?
& && &少数将领可以骑马射箭,不代表阵个马军都可以,甚至形成骑射战术。
本帖最后由 西风下 于
11:17 编辑
你自己也知道这是骑马的连发火器,能和骑马射箭的难度比?
& && &骑射在骑兵发展历史中是个另类,骑兵的 ...龙腾网
这纯粹是出于你的脑补龙腾网
实际上“胡服骑射”早就说明了马镫等等的出现只是极大的降低了对于马技的要求(如果只是什么下马对射~~中原的弓弩水平会弱于草原?脑残了才去搞什么胡服骑射.....~~哪怕是骑射水平极度不如东方的游牧民族同行的帕提亚人也是典型的骑射骚扰战术弄得罗马叫苦不迭)
同时提高了骑兵的机动以及作战能力而已(例如可以在马背上行军睡觉等等)
实质上就是一个作用~~减少了难度,提升了能力,而不是从无到有
你只是用马镫出现后想着没马镫会蛋碎的思考精神去揣测古人的骑射水平(你以为斯潘塞连珠枪就没有后坐力??就不需要瞄准??那些都是单手持枪的猛男??......)
严格来说,骑射不是一定需要马镫的。熟练的骑手可以只靠双腿控制驾驭马匹,在马跃至最高点的瞬间射箭。
马镫的作用,更多的是使骑士可以更好地借力,从而使马上劈砍和刺击更自如。
建议你多去了解下诸如蒙古等民族的贴吧
别说那种时代
就是现代的蒙古族熟练的骑手照样可以做到仅凭双腿夹马骑射
而不是在这里空自想象
凯撒的高卢战记里,塔西托的日耳曼尼亚志里,都有提到过高卢、日耳曼骑兵的作战
阿莱西亚之前的那一战,维钦托利集合高卢骑兵和凯撒的骑兵部队交战,被击溃。那一战的时候维钦托利的计划是骑兵冲击凯撒的军阵夺取他的辎重(虽然是凯撒在撤退过程中)
而塔西托也提到日耳曼的骑兵使用密集阵列集群攻击
考虑到那个年代应该即没有金属双边马镫,也没有高桥马鞍
所以个人倾向于认为,即便没有这些东西,骑兵一样可以高速运动,可以骑乘作战(日耳曼骑兵的标配是短矛和盾牌),有一定的冲击能力(没理由认为维钦托利是个不懂骑兵战术的蠢货,同样也没理由认为维钦托利放着步兵部队不用而打算象龙骑兵那样使用高卢骑兵来对抗凯撒的步兵军团)
不同同时需要指出的是,那个年代,至少是日耳曼人的马匹是比较矮的,跑得也不会太快——同样是塔西托的记载,日耳曼人的另一个骑兵战术是步兵抱着马脖子跟着骑兵一起冲锋
所以那帮日耳曼和罗马的傻鸟才会见到匈奴人时候那么惊叹~~甚至记载说认为匈奴人是半人半马的怪物......
最后说一句~~
说了半天,也许层主你还从没上过马背吧?
这纯粹是出于你的脑补龙腾网
实际上“胡服骑射”早就说明了马镫等等的出现只是极大的降低了对于马技的要求( ...
胡服骑射和马镫没有半毛钱关系,马镫在晋代仍然只是单边套绳用来辅助上马。
& && &毫无任何记录说明早期骑兵有骑射的技能或者必要。
& && &骑兵射箭骚扰是非常后面的战术,在三国时期根本就是不存在的。
& && &甚至骑兵作为阵地战冲阵主力还是在北魏时期实现的。
& && & 你写的一大段废话,有和主题有一毛钱关系么?
& && & 当时汉代的步兵方阵的训练已经及其成熟和强大,步弓和弩非常完善。在这种情况下才有一汉当五胡的说法,你让骑兵去骚扰这样的军阵,不是送死是什么?
& && & 白马义从就是典型的模仿游牧民族战术的部队,遇到精锐的汉族方阵死翘翘非常正常。
& && &&&公孙瓒长年在东北和游牧民族战斗,自以为白马义从无坚不摧。
& && & 面对重型步兵盾、长矛和钩镶阵、反曲步兵弓,游牧式的骚扰骑兵毫无反抗能力。
& && & 即使到千多年后,最精锐的金军骑兵也知道“不攻堂皇之阵”。而更后面的后金也就是大清,是骑马步兵为核心,吊打蒙古骑兵。
& && & 大部分小说读者,都认为骑射如何吊、蒙古人如何骑射……进而幻想着厉害的骑兵都是骑射的。
& && & 界桥之战,就是打破骑射妄想阵的最典型战役。花大价钱养起来的白马义从连反抗机会都没有,面对真正精锐的核心汉族步兵阵被如同猪狗一般屠杀。这也是汉代典型的步对骑战争结果,李陵耗尽给养之前,一直保持着对单于骑兵的绝对优势。
本帖最后由 西风下 于
11:44 编辑
胡服骑射和马镫没有半毛钱关系,马镫在晋代仍然只是单边套绳用来辅助上马。龙腾网
& && &毫无任何记录说明早期 ...
骑射骚扰战术古代不存在
你简直自行脑补到家了
我只问你~~秦人的弩骑兵是做啥用的?
下马射弩?
考古学家都认定弩骑兵是作为骑射用的
那么中原有这个技术?
游牧民族反而没有
从头到尾就是你在脑补
你自己种不了地到农村会饥寒
就认为农民也种不了地了?
跟你这种纯脑补的就毫无继续再谈的必要
骑射骚扰战术古代不存在龙腾网
首先,你能拿出秦人使用弩骑兵的证据?
& && & 在兵马俑里,弩兵和骑兵泾渭分明,绝无骑兵阵营发现弩的记录,更别说骑兵标配弩来战斗了。
& && & “考古学家都认定弩骑兵是作为骑射用的”一句,完完全全就是瞎说了。
本帖最后由 西风下 于
12:29 编辑 龙腾网
首先,你能拿出秦人使用弩骑兵的证据?
& && & 在兵马俑里,弩兵和骑兵泾渭分明,绝无骑兵阵营发现弩的 ...
你能别一条一条的编东东吗?虽然我知道你是在毫无凭据的根据自己印象打字
在你否定了胡服骑射这条成语之后
央视复活的军团秦陵考古的原文解说词~~~
............在这个仍然覆盖着黄土的大坑下面,就肃立着一支完整的秦国骑兵部队。这就是秦国的骑士:他们身材修长、装束简洁,独特的皮帽紧紧地勒在下颚上。专家发现,和赵国早期的骑兵相比,秦军的马鞍先进了许多,它的两头微翘,已经有了现代马鞍的雏形。但是,一个最关键的发现是:秦骑兵仍然没有马镫。
  在没有马镫的战马上,骑士无依无凭,要全力保持平衡。马镫使骑士可以腾出双手,用来攻击敌人。但没有马镫的秦骑兵究竟如何作战呢?从考古挖掘看,专家们在骑兵纵队中没有找到适于马背作战的长矛和战刀,却找到了箭头、弩这样的远射兵器,秦军骑兵竟然是用弩在马背上作战,确实有些出人意料,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正是骑兵处在发展阶段时的形象。
  可以相信,在长平战场上,直扑赵军大本营的五千骑兵还无法像后来的骑兵一样,挥刀舞枪冲击敌人。
(这点个人深表怀疑~~塔西佗笔下的毫无骑术的日耳曼骑兵都没有这么挫.....)
本帖最后由 西风下 于
13:35 编辑
其实想一想不是脑残的话就可以很轻易的根据逻辑得出这个结论~~~
在没有马镫的情况下如果只能下马步战的话
游牧民族技术那是没法
中原乃至于中亚波斯等等发了疯
把原先又能冲撞又能边跑边刺杀以及射箭还能休息携带给养装备的车兵退役
而以骑马步兵取而代之~~肯定是嫌自家的小弟弟卵蛋和屁股不够磨难,想着欲练神功必先自宫
当时的人一定集体吃了脑残片不是????
第一个吃脑残片的肯定就是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奈何这家伙居然还狗屎运弄败了周边那么多有车兵的邻国
那一定是一个集体吃脑残片的时代,骑马步兵就是开启了对敌弱智光环的神兵~~嗯,一定是这样(当然,比较起来的话,应该是匈奴的骑马步兵比起日耳曼和罗马的更牛逼......~~当然,最最牛逼的是霍去病的骑马步兵......跑到地儿,跳下马,然后八百围几千的挥舞着刀枪跑过去,杀掉了匈奴大部分人,唔,那些连上马跑都跑不过这些追赶的羽林军.......然后又是几万人跑到地儿,跳下马,然后又挥舞着刀枪跑过去,唔,这次零散干掉了匈奴八万多,那些还是大部分连跳上马跑路都来不及.....)
本帖最后由 西风下 于
13:53 编辑 龙腾网
转载一篇龙腾网
http://bbs.tiexue.net/post2_.html龙腾网
蓦然hotoon
文章100+ 万
[原创]历史的误区:被高估的马镫
19:44:49 回复(212) 阅读(52961)
马镫对于骑兵发展史的深远影响是众所周知的。有了马镫人可以更好的协调身体控制平衡,马镫使人在马背上长时间骑乘而不会很劳累,而马镫最重要的作用在于使骑兵冲刺的威力更为显著,并催生了骑兵向高度重装方向发展的趋势。
但是就在人们不断的颂扬马镫的时候,无形之中已经把马镫神话了,不论中外的学者都不同程度的夸大了马镫的影响力,各种偏激的理论不断涌现,比如《西方战争艺术》的作者美国人阿彻·琼斯,他甚至认为没有马镫的骑士甚至无法在马上完成挥刀动作,因为挥空后可能失去平衡从马上掉下来。还有更多的人认为无马镫的骑兵无法做持矛冲锋,也有认为无马镫时代是没有重骑兵的、没有马镫就不能完成骑射,更有甚者认为无马镫的时代没有真正的骑兵……无马镫时代的骑兵在他们看来俨然都是一群糠皮,马镫在他们眼中仿佛已经成为了比火药还伟大的发明
面对这些论断我真的是目瞪口呆,我们伟大的学者们,你们有多少是真正骑过马的,有多少是像游牧民族那样从小就呆在马背上的。真正会骑马的人都知道,马镫是不可能把人固定在马背上的,马镫是搭在马背两侧的,是会来回晃的,如果不是用来作战,马镫最大的作用在于可以减少颠簸感和人的劳累程度。而一个优秀的骑手是完全不需要马镫的。
那个说挥空刀就会掉下马去的美国学者,我想说如果你不是一个熟练的骑手的确可能会因此坠马,但你要知道古代那些游牧民族的武士哪个不是从小就呆在马背上的,这点平衡能力都没有怎么去打仗。要是连挥刀都完成不了的话那些无马镫的马萨革特骑兵是怎么打败波斯人的,这种论断是不是有些无脑。
好了,个人的一点感触就说到这里,我们再看一下史实,看看无马镫时代的骑兵是不是就全是虾皮。
最早大规模配备骑兵的文明古国是亚述,他们在经过巴尼拔二世军事改革后使骑兵完全代替了步兵,并拥有相当数量用于近战的重骑兵,重骑兵的马只有前胸挡甲,骑手也是身披战甲的。
亚述之后另一个在骑兵上见长的是吕底亚,他们自称佛里吉亚人,希罗多德在《历史》中记载:在整个亚细亚,没有哪个民族比吕底亚人更加勇武好战,他们习惯于在马上作战,他们手持长枪,驾驭战马技术精湛。 注意,这里是手持长枪,长枪是用于刺穿的武器,证明当时的骑兵已经懂得发挥骑兵刺穿的威力。当时居鲁士害怕吕底亚人的枪骑兵,因此不敢与之正面遭遇,最后还是用骆驼骑兵打败了吕底亚。这时的时间是公元前6世纪。
但是吕底亚人还不是公元前6世纪最伟大的骑马武士。在公元前6世纪,欧亚大草原是游牧民族的天下,这其中最著名的是斯基太人和马萨革特人。马萨革特人分布的区域在咸海北岸,这些游牧民族十分的凶悍,他们从不种地,以放牧牛羊和狩猎为业。马萨革特人的骑兵是人马具甲的,马的铠甲是颈甲和挡胸,这种防护显然是针对步兵攻击的。马萨革特人在与波斯人的一战中大败波斯,波斯著名的居鲁士大帝在这场战役中阵亡,马萨革特骑兵一战成名。马萨革特骑兵的防护程度可以看做是早期的重骑兵,他们所使用的武器主要是弓箭,但当箭射完后就会开始近战肉搏,近战的武器也是用于刺穿的长枪,此外战斧也是他们常用的武器。
斯基太人在西方史中则比较著名,他们的分布范围十分广大,从南俄罗斯草原一直到黑海里海北岸,而他们的原住地可能在阿尔泰山北部,他们是受马萨革特人的驱逐而迁徙至南俄草原的。斯基太人以弓骑兵为主,但是他们也有相当数量的重骑兵,人们通过考古发掘在南俄罗斯草原发现了很多斯基太人的遗物,其中有铠甲,长矛、标枪、斧、剑。斯基太骑兵以轻骑兵为主,贵族充当重骑兵角色,重骑兵骑兵手持长枪,作战会以密集队形冲锋,这种战术已经比欧洲中世纪的重骑兵战术提早了一个多世纪
斯基太人复原图
萨尔玛提亚人是一个和斯基太人相近的部落,传说是斯基太人和亚马逊人的后裔,他们拥有更夸张的重甲,人和马是全部披甲的,骑士坠马后会因为盔甲过重而无法凭自己的力量站起来,这已经俨然是中世纪的重装程度了。而在无马镫时代最典型的重骑兵当属波斯的铁甲骑兵。对于波斯重骑兵,不多说了,看图大家就知道了,这些都是没有马镫的重骑兵,并且都是使用刺穿类武器。
罗马铁甲圣骑兵,萨珊波斯铁甲骑兵的翻版。
通过以上的几个例子我们看到了在没有马镫的时代也是有重骑兵的,其重装程度不亚于中世纪的欧洲重骑,并且当时已有同中世纪一样的手持长枪密集冲锋战术,。现在网上大量的帖子持有一个观点就是没有马镫的支撑骑士无法完成刺穿动作,人会被顶下马,可是却没有人去想那些骑兵冲击的并不是一堵墙,而是一个人,一个可以倒下去的人,别告诉我重骑兵冲过来后地上被刺中的人原地没动反而会把身披重甲的骑手顶出去。那些骑手也不是如某些学者所说的一挥刀就失去重心跌下马去的白痴,他们都是训练有素的骑兵他们几乎是整天都在马背上的。
通过历史和考古发掘我们就会发现在马镫出现前骑兵大量配备刺穿类武器,如果他们在马上无法完成刺穿那长枪长矛这种武器怎么可能长期被骑兵使用。那些说无马镫不可能完成冲锋的人,你们你们如何看待这些铁证。马镫出现后受影响最大的是农耕民族而不是游牧民族。在无马镫时代所有拥有重骑兵的这些民族都是擅长骑马的民族,或者就是以马背为家的游牧民族。也就是说这种重骑兵必须是骑马技术十分精湛的骑手。这就是无马镫时代重骑兵比较稀少的重要原因。马镫出现后使农耕民族可以快速的掌握骑马技术,骑兵开始在农耕民族的国家蓬勃发展起来,他们不必是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只要接受训练就可以在一定时间后能够驾驭马匹,马镫无疑提升了骑兵的威力,尤其是对重骑兵的影响。不过重骑兵真正用于固定骑手的装置其实是高桥马鞍,这种马鞍可以把骑手牢牢的兜住,加上马镫的辅助支撑,骑手很难掉下马去,这样重骑兵不再需要十分高超的架马技术。重骑兵在高桥马鞍和马镫的影响下向一个极端发展,并最终止步于火器时代。综上所述,我想说我们是不是在高估了马镫的同时又低估了无马镫时代的骑兵,我们是不是更低估了自幼就在马背上长大的游牧人的架马技术?
(45.6 KB, 下载次数: 0)
13:45 上传
(68.46 KB, 下载次数: 0)
13:45 上传
(57.52 KB, 下载次数: 0)
13:45 上传
(45.39 KB, 下载次数: 0)
13:45 上传
(77.08 KB, 下载次数: 0)
13:45 上传
(50.17 KB, 下载次数: 0)
13:52 上传
(50.62 KB, 下载次数: 0)
13:52 上传
(46.02 KB, 下载次数: 0)
13:52 上传
(91.89 KB, 下载次数: 0)
13:52 上传
(90.72 KB, 下载次数: 0)
13:52 上传
(45.85 KB, 下载次数: 0)
13:52 上传
(69.06 KB, 下载次数: 0)
13:53 上传
龙腾移动网页版
那个resaark一看就是遥公公的传人。
吵的这么起劲啊,看来那个小朋友跑掉了。不好好读书,只知道看YY网文,那怎么能行呢?
“骑为两翼,左右各五千余匹,白马义从为中坚,亦分作两校,左射右,右射左”语出自《英雄记》,古人把公孙瓒的战术说的清清楚楚。
你能别一条一条的编东东吗?虽然我知道你是在毫无凭据的根据自己印象打字
在你否定了胡服骑射这条成语之 ...
复活节军团这种纯属意淫和猜测的文字稿件,居然被你当做考古证据?龙腾网
& && &要说兵马俑就是考古铁证,陶战马没有马鞍,只有鞯,就是个软垫子。在硬质马鞍和硬质马镫出现前,任何需要使用双手的马上战斗都是困难的。
& && &秦代骑兵,就是骑马步兵,如今的任何资料和考古证据,都没有显示出秦骑兵进行过任何冲阵,没有为冲阵准备的兵器,没有马镫马鞍,连刀都没有。
& && & 秦代骑兵就是侦查兵,少数时候迫不得已下马战斗的。
龙腾移动网页版
resaak 发表于
意淫白马义从整个部队可以无蹬马上射箭的,才是小说看多了吧?在无马蹬时代搞骑射?你是想逗谁笑?
骑射不是一边驾马一边射击,而是保持散开的半圆阵营,停马再开弓放箭,根据敌人的机动适当调整位置。正面对抗的话,骑射根本打不过步卒,床弩,蹶张弩,腰张弩,臂张弩。早期骑兵战术是骚扰战术,游击战术。
站长推荐 /1
评论区浏览消耗金币模式将暂取消,参与所需的相关权限组维持不变!
Powered by Discuz!X3.2
Comsenz Inc.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英杰传界桥之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