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分钟被耗完:我的苹果手机耗流量流量去哪儿了

我的手机流量去哪儿了?
微信6.0版本新增的“小视频”功能聚集了很高的人气,但也有网友抱怨在使用该功能后,手机上网流量“分分钟”被耗完,甚至朋友圈被刷到停机。在4G时代,类似“忘了关流量,一觉醒来房子没了”这样夸张的调侃总能引起网友的共鸣。这些网友大多心中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我的手机流量去哪儿了?
一份2014年中国手机流量使用报告指出,38.7%的用户表示流量不够用,只有20%的用户表示流量刚好够用。此外,很多用户并不了解自己手机的流量使用情况。
根据这份报告的统计,网民使用手机上网流量排名前两位的是QQ和微信。其次为浏览器搜索、玩游戏、听音乐等相关应用。这也符合大多数用户使用手机的习惯。一般来说,为了节省流量,手机APP厂商会针对手机显示效果主动将内容做一个压缩化处理。比如,用户用手机浏览一幅图片,和用PC浏览相比,手机上的图片大小会被调整和压缩。APP厂商并非虚假宣传,只是这些数据都是在理想条件下得出的。实际使用中,用户在网站上所浏览的内容中仅是纯文本信息非常少,大多都包含图片、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这些“流量大户”一旦加入进来,手机就像是一个被拧开了阀门的水龙头,流量立刻就会“一泻千里”。
这只是明面儿上的。在暗地里,有些APP会在你眼皮子底下将流量“偷走”。不少用户的操作使用习惯是,在用完APP后会将软件关闭或是按下“HOME键”退出到桌面。事实上,这些使用过的APP并没有被真正的关闭,只是躲在了系统的某个角落。广告插件也是导致用户手机流量攀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国内某安全厂商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对当下流行的10款安卓广告插件分析后发现,这10款插件均存在或多或少搜集隐私,偷跑流量的行为。
至于如何节约自己的手机流量,其实还是有许多经验和技巧可循的。首先,不要下载未知来源的第三方应用。在手机软件使用方面,原则上只安装一些能满足我们日常最低需求的软件,不要为了猎奇和尝鲜去下载你不太了解的应用。相同类型的软件,只装一款就好。
其次,在使用完APP后将其完全关闭退出,而不是按下“回退键”或“HOME键”退出到桌面。不然,你只是看不到它而已,它其实还在后台占用着手机内存,甚至偷偷地走着流量。必要时,可以借助于专门的手机清理软件清理这些应用。
最后,也是大家比较容易忽略的一点就是,为了达到APP的最佳使用效果,一般APP应用都会默认开启自动更新、联网云备份、自动播放等功能。这些功能都会在软件启动时进行联网检查,如果有需要便会自动上传和下载。安装完一款软件后,要仔细检查这些设置,以免自己的手机流量走得不明不白。(据《中国青年报》)
本文来源:北方新报
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236318条
评论220174条
评论199092条
评论184574条
评论184199条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推荐标签: |  |  | 
您的位置:&&& &&&&& &&&&& &&正文
“分分钟”被耗完 市民疑惑手机流量去哪了
&&&&本报热线6610123消息(记者 杨薪薪 李大鹏) 最近一年,市民毕先生的电信手机号流量莫名增多,流量到底去哪儿了,多次联系电信客服也都未能解释其原因。
&&&&毕先生告诉记者,这个电信手机号自己已经使用十年多,但今年手机流量开始莫名增多。“套餐内含300兆流量,之前都用不完,但今年流量控制不住地往上涨。”毕先生告诉记者。
&&&&“只要开个两三分钟,四五兆流量就没了。”手机流量出现的奇怪现象,让毕先生接电话都小心翼翼。
&&&&毕先生解释说,自己平时使用手机流量的只是微信,其他上网需要全部用电脑。毕先生曾多次联系电信客服也都未能解释其原因。
&&&&于是毕先生又到手机服务中心对手机进行了升级和检测,但检测结果一切正常。
&&&&“既然都没有问题,这每月好几百兆的流量到底去了哪儿?”据毕先生介绍说,电信客服因为也无法解释其中原因,提出补偿毕先生50元话费,对此毕先生予以拒绝。
&&&&对此,电信芝罘区客服杨经理介绍说,之前确实接到这名顾客反映这一问题。通过客服杨经理,记者得到了毕先生近5个月手机流量使用的数据:11月份1064兆;10月份219兆;9月份553兆;8月份334兆;7月份499兆。“因为第一次接到有关流量的投诉,考虑到顾客的问题,协商补助50元话费。”
&&&&杨经理补充说,通过监测,毕先生手机流量后台数据正常。“我们无法查询通过什么方式使用了流量,但可以查询哪个时间段,用了多少流量。如果顾客对数据使用有疑问,可以查询详单。”
[ 责任编辑:泰克己 ]
原稿件标题: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泰克己
原稿件来源:中国联通用户投诉:3分钟“偷跑”740M流量
原标题:1天跑1GB 投诉后获赔80元话费上个月起,手机月套餐内剩余流量实行当月不清零政策。然而,当这项惠民政策实际执行时,消费者除了拍手称好之外,也有一些消费者投诉称自己的流量跑得太快了。家住渝北区的马先生上个月就遇到了这样一件事。在一天内,他的手机流量被“偷跑”了近1GB。投诉后,他获赔80元话费。我们的手机流量真的跑快了吗?我们对三大通信的手机流量进行了多个测评比较实验。欲知结果如何,请往下看。一天被“偷跑”了近1GB的流量 这是闹哪样?马先生喜欢用手机上网,他办理了中国联通每月296元的4G全国套餐,套餐流量有5GB。“每个月都够用,就上个月出了状况。”马先生说,就在上个月的14日,手机流量使用情况出现了异常,仅一天就“跑”了近1GB。当他将情况投诉到运营商客服时,客服代表也解释不清楚原因,最后赔了马先生80元话费了结此事。怪 一天的流量是平时的近5倍马先生使用的手机是iphone6 plus,流量主要用于上网玩小游戏、逛网店和聊微信、刷微博。“看视频、下载东西一般都是连上了WIFI才用,不会用手机流量。”马先生说,自己也算是个细心人,算过自己每天使用流量的情况,如上网玩游戏每天使用约20MB,聊微信、刷微博每天使用约60MB等。马先生表示,自己平均每天的手机流量不到200MB,很少出现套餐流量不够用的情况。但10月21日,马先生发现套餐流量快用完了。“我就在网上营业厅查我的上网流量,结果有一天出了怪事。”他逐天查询了当天流量,发现10月14日上网流量异常:当天1116MB。“从来没用过这么多的流量。”马先生感到很诧异,这个创新高的流量是平时的近5倍。惊 3分钟“偷跑”了约740MB对比马先生每天的流量清单不难发现,10月14日当天的流量的确相当异常。平时,马先生全天的上网总记录一般不会超过100条,这一天马先生的上网总记录达到了158条。使用流量最集中的时段,出现在8点55分12秒到8点58分28秒之间,每2秒就有一条上网记录,并且都是使用了10242KB的流量,相当于每2秒使用10MB。
“虽然联通4G的网速的确可以实现2秒使用10MB流量,但这件事真的很奇怪。”马先生说,仔细翻查手机蜂窝数据后,他更加坚信3分钟使用740MB流量很蹊跷。诉 客服无解赔了他80元话费10月21日,马先生拨打了中国联通客服电话反映情况,并请客服人员解释10月14日上网流量异常的原因。“客服人员说可能是我手机的问题,我说我手机没问题,她也解释不清楚原因了。”马先生说,客服人员随后就提出了赔偿问题。“先说赔偿我60元话费,让我自己买1GB的流量。我不同意,又给我涨到了80元。”10月22日,马先生的手机账户就收到了这笔80元话费。交费方式为“营业厅账务”。
本文来源:华龙网-重庆晨报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分分钟被耗完:我的手机流量去哪儿了?|APP|手机流量_互联网_新浪科技_新浪网
分分钟被耗完:我的手机流量去哪儿了?
  微信6.0版本新增的“小视频”功能聚集了很高的人气,但也有网友抱怨在使用该功能后,手机上网流量“分分钟”被耗完,甚至朋友圈被刷到停机。在4G时代,类似“忘了关流量,一觉醒来房子没了”这样夸张的调侃总能引起网友的共鸣。这些网友大多心中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我的手机流量去哪儿了?
  “截至××时,您套餐内数据流量已用尽,回复××可办理流量加油包。”刚刚月初,白领王熙就收到了运营商发来的流量消息提醒,这让她十分不解。据她说,自己的手机套餐里每月附带有200M的流量。平时,王熙对手机的依赖度不高,“只是浏览网页、聊聊天、刷刷朋友圈”。一般到了月末才偶尔会收到这样的短信提醒。正巧这几天赶上家里的路由器坏了,无法提供Wi-Fi信号,这才知道原来每天手机“吃掉”的流量如此惊人。
  与王熙有类似经历的人不少。一份2014年中国手机流量使用报告指出,38.7%的用户表示流量不够用,只有20%的用户表示流量刚好够用。此外,很多用户并不了解自己手机的流量使用情况。
  根据这份报告的统计,网民使用手机上网流量排名前两位的是QQ和微信。其次为浏览器搜索、玩游戏、听音乐等相关应用。这也符合大多数用户使用手机的习惯。一般来说,为了节省流量,手机APP厂商会针对手机显示效果主动将内容做一个压缩化处理。比如,用户用手机浏览一幅图片,和用PC浏览相比,手机上的图片大小会被调整和压缩。
  手机应用厂商一般都会宣称自家软件最节省流量。例如,在微博上连续发3条140字的消息,流量不超过1KB;一条6秒钟的“小视频”不过400KB左右。但问题来了,这似乎与网民在实际使用中的体验相去甚远。据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统计,今年一季度,通过手机上网的流量达3.35亿GB,用户月平均手机上网流量达到142.5MB。用户的实际体验大多是,“还没怎么用,流量就没了”。
  APP厂商并非虚假宣传,只是这些数据都是在理想条件下得出的,就好比汽车厂商给出的百公里油耗。可在实际使用中,用户在网站上所浏览的内容中仅是纯文本信息非常少,大多都包含图片、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这些“流量大户”一旦加入进来,手机就像是一个被拧开了阀门的水龙头,流量立刻就会“一泻千里”。
  这只是明面儿上的。在暗地里,有些APP会在你眼皮子底下将流量“偷走”。不少用户的操作使用习惯是,在用完APP后会将软件关闭或是按下“HOME键”退出到桌面。事实上,这些使用过的APP并没有被真正的关闭,只是躲在了系统的某个角落。比如,股票软件会不停地接收新的股市数据,地图软件会根据使用者地理位置的变化下载新的地图,天气软件会每隔一段时间同步一下天气数据;即时通讯软件会不断地给服务器发送“心跳包”维持通讯连接,以便能及时接收到新的消息。
  如果说APP的上述行为是属于正常业务范畴,尚可理解。那么一些恶意软件的行径则与“抢劫”无异了。一旦用户不慎将带有病毒的软件下载到手机中,木马程序便会在后台开启Root权限,并将自己添加入系统启动项。这些APP会时不时地进行后台联网,上传用户手机通讯录、地理位置、操作习惯等敏感信息。
  广告插件也是导致用户手机流量攀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国内某安全厂商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对当下流行的10款安卓广告插件分析后发现,这10款插件均存在或多或少搜集隐私,偷跑流量的行为。安卓市场上的APP一般不直接向用户收费。厂商盈利的办法是在自家的软件中植入广告插件,通过给用户展示弹窗广告,向广告主收取一定费用。安卓操作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很多安卓手机在出厂时就已经被预装了这样的软件,而且很难被用户自行卸掉。最后,消费者只能是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流量被变现成厂商的广告费。
  至于如何节约自己的手机流量,其实还是有许多经验和技巧可循的。首先,不要下载未知来源的第三方应用。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成了不同层次,这个体系被称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手机软件使用方面,原则上只安装一些能满足我们日常最低需求的软件,不要为了猎奇和尝鲜去下载你不太了解的应用。相同类型的软件,只装一款就好。
  其次,在使用完APP后将其完全关闭退出,而不是按下“回退键”或“HOME键”退出到桌面。不然,你只是看不到它而已,它其实还在后台占用着手机内存,甚至偷偷地走着流量。必要时,可以借助于专门的手机清理软件清理这些应用。
  最后,也是大家比较容易忽略的一点就是,为了达到APP的最佳使用效果,一般APP应用都会默认开启自动更新、联网云备份、自动播放等功能。这些功能都会在软件启动时进行联网检查,如果有需要便会自动上传和下载。例如,微信6.0版本最让人诟病的一点就是,它默认开启了4G和3G网络下的“小视频”播放功能。在这种情况下,有网友刷朋友圈刷到停机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安装完一款软件后,要仔细检查这些设置,以免自己的手机流量走得不明不白。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苹果手机耗流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