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朝鲜古代服饰手机版游戏下载

您当前位置:&->&&->&
更新时间:
文件大小:74.07 MB
语言要求:简体中文
浏览次数:人浏览
同类热门资料
资料下载地址
(确认已经开启迅雷或电驴)
中文名: 朝鲜半岛古代建筑文化
作者: 李华东
资源格式: PDF
版本: 扫描版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发行时间: 2011年1月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
朝鲜半岛古代建筑 &简介:&
朝鲜半岛古代建筑文化 &内容介绍:
《朝鲜半岛古代建筑文化》本书从宏观的视野对朝鲜半岛古代建筑文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而且区别于日本、朝鲜和韩国学者,将其与中国古代建筑文化联系起来进行了系统的比较。
《朝鲜半岛古代建筑文化》书中阐明了一些当孤立地、静态地分析朝鲜半岛古代建筑及其发展过程时难以说明的问题,对其都城体系、斗棋系统、历史发展阶段等提出了新的分类方法。
朝鲜半岛古代建筑文化 &内容截图:
朝鲜半岛古代建筑文化 &目录:&
上篇 朝鲜半岛古代建筑文化
下篇 朝鲜半岛古代建筑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浅析
朝鲜半岛古代建筑文化 &相关内容资料:
【免责声明】
《朝鲜半岛古代建筑文化》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请下载完在24小时内删除。
《朝鲜半岛古代建筑文化》禁用于商业用途!如果您喜欢《朝鲜半岛古代建筑文化》,请购买正版,谢谢合作!
爱学习,请到学习资料库 查找资源自行下载!
相关学习资料
友情链接:
最新资料 &&&& &&&&&&&&&&&&&&&&
学习资料库,由广大资源爱好者通过共享互助而共享各种学习资料,但学习资料库无法保证所共享资料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版权所有 Gzip enabled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 《决战朝鲜》下载
语言:简体中文游戏类型:开发:西山居运营:西山居大小:124.58M更新:版本:中文版发行:日
《决战朝鲜》游戏综述
介绍 就是战争题材的,但是也是在当时非常成功的作品。也许那时的国产游戏才真正的在用心做,虽然简单,但是却能玩出些感情。&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50多年前,几十万中国人民志愿军唱着这支歌,冒着头顶上世界第一空军的狂轰乱炸,就象保卫自己家乡一样去保卫我们兄弟的家园。属性选择选择统帅力与智力,统帅力影响玩家直属部队的攻击力和防御力,玩家如要往枪炮杀伤路线方面发展,建议提升这个,而智力会影响直属部队施用战术时的效果(如疑兵的成功率、一次医疗的最大可治愈人数),在使用战术方面比较&强悍&。这两项能力都可通过消耗战术点进行提升(最高100)(战术点可以通过升级或使用书籍获得,也可点击学习点兑换)。&花屏的解决办法在主菜单画面用鼠标左键点一下任意位置,然后按下ALT+F4,这时变为白屏,再用鼠标左键点一下任意位置,再按ALT+F4键,此时便可进入游戏了,而且运行一切正常!没有任何花屏了!&地雷的用处地雷选项包含起出地雷,埋设地雷和交给。每一个部队都可以起出埋设的地雷(在周围一格范围内)。而携带地雷,并拥有相应埋设地雷技术的部队可以埋设与当前部队拥有的埋设技术相对应的地雷。使用&交给地雷&的选项可以在拥有地雷的前提下把地雷交给周围的部队。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效果范围超过1格的地雷, 只有踩上地雷的敌人受到地雷100%的伤害,其他范围的效果递减,距离越远,效果越低。&玩家心得1:节约弹药。大概是为了缅怀前辈们在极其艰苦的物质环境下作战吧,这个游戏对弹药看管得非常紧,呵呵,战斗中每个人的弹药都是紧巴巴的。用完了就只好肉搏,那我方损失可就要很大了。2:要在不同的情况,或面对面对不同的敌人的时候换装合适的武器。在决战朝鲜里每个部队可以拥有多种武器,要注意灵活多边,面对不同形势换装适合的武器。3:要注意保护运输车队。和一切战争,战争游戏一样,这里的后勤部队也很重要,没有军队能在无给养的情况下战斗,更不用说战胜啦。<span style="color: #:充分利用有利地形,游戏中不不同的地形,而且地形对部队影响也不一样,要注意占据有利地形打击敌人。5:对于差一点距离而无法直接射击的目标,可以用面杀伤武器对其周围的空地开火,(注意面杀伤武器的杀伤范围一定要包含该目标)这样敌目标也会被击中。&游戏特色1.真实的还原了当时的武器和装备2.模拟现实的弹药和士气系统3.独创&伤亡&数据的特点,将阵亡和受伤分开,伤员在得到医疗后可以恢复为战斗力。4.与真实的历史背景故事相契合5.洋溢着浓烈而朴实的爱国主义情操,寓教于乐6.真实的将领和历史人物出场7.真实的历史事件与战役&
《决战朝鲜》游戏攻略
《决战朝鲜》游戏资讯
《决战朝鲜 》游戏补丁
《决战朝鲜》相关图集
建议使用迅雷下载本站游戏。《决战朝鲜》下载地址
高速专用下载通道
电信用户下载点联通/网通下载点网盘分流下载点
你可能喜欢的游戏
最新推荐游戏下载
热门战争策略游戏
&&&&类型:战争策略评分:22
别人正在下载...
中文名称:勇者无惧:越战英文名称:Men Of Valor..中文名称:黑客战队:异度神兆英文名称:E.Y.E: Divine Cybermancy..中文名称:猎杀潜航4:太平洋之狼之U型潜艇任务英文名称:Silent Hunter IV: Wolves of the Pacific - U-Boat Missions..中文名称:杀戮间2英文名称:Killing Floor 2..中文名称:火爆狂飙5:统治者英文名称:Burnout Paradise The Ultimate Box..热门搜索:
您的位置: -&
游戏大小:99.5MB
游戏语言:英文
游戏类型:
更新日期:
游戏环境:Win7/Vista/WinXP/
【决战朝鲜游戏截图】
【决战朝鲜介绍】
  金山公司下属的西山居游戏制作小组是国内最早介入游戏软件开发的专业制作队伍,从他们的产品制作风格来看,是倾向与后者的。试玩了西山居最新推出的《决战朝鲜》这个游戏后,发现他们制作此类游戏的手法已开始日趋成熟。《决战朝鲜》具有了杰出的回合制游戏的最大特征――“虽然游戏界面细腻程度无法与即时战略的大作相比,但在游戏故事情节、兵种设计、创意、耐玩程度等方面远远优于别的游戏,是一个一旦玩过就很难放手的游戏。”(老玩家肺腑直言)恐怕大多数资深玩家都玩过一个鼎鼎大名的游戏――《三国志英杰传》,这个游戏开创了一
决战朝鲜全部攻略
[操作系统]Windows XP Windows Vista Windows 7[CPU]无特殊要求[内存]无特殊要求[硬盘]175.29MB
[显卡]无特殊要求[插件]无特殊要求
游戏标签:
玩过决战朝鲜的人还玩过
大小:195.4MB
大小:198.4MB
大小:5.35GB
大小:1.07GB
大小:15MB
策略战棋/768.35MB
策略战棋/355.61MB
策略战棋/767.84MB
策略战棋/6041.6MBMB
策略战棋/201.88MB
策略战棋/1078.28MB
策略战棋/21.31MB
策略战棋/702.89MB
单机游戏排行榜
大小:2.7GB
大小:2.16GB
大小:5.0GB
大小:1.16GB
大小:875KB
大小:4.54GB
大小:67.5MB
大小:304MB
大小:3.38GB
大小:69.1MB
大小:4.6GB
大小:289.2MB
资源统计:无插件软件:96186个 无病毒软件:96483个 昨日已处理116个带插件、病毒的软件
本站总软件:96483个 软件总下载次数:22.633亿次
软件教程文章:99332篇 总浏览次数:3.19亿次【转】通俗版古代朝鲜史_高丽族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087贴子:
【转】通俗版古代朝鲜史
打开地图,我们可以看到,有一块小小的陆地从亚洲大陆的东北部延伸出来,其顶端直指。这就是朝鲜,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传统的国度。从地理位置上看,朝鲜夹在中日两国之间,在古代同时受到强大的中原王朝、彪悍的东北各游牧民族,以及野心勃勃的日本这三个方向上的压力,可谓是虎狼环饲。而朝鲜论综合国力不及中原王朝,论骁勇善战不及东北蛮族,论对海洋的控制不及岛国日本。所以自出现文明国度以来,大多数时候都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光是有明文记载的外来入侵就达3000次之多。作为夹在大陆和海岛之间的半岛国家,朝鲜既是日本入侵大陆的必经之地,又是中原政权攻击的重要桥梁。从、到近代日本军国主义者,无一不把朝鲜当作跳板发动新的战争。自身却由于周边政治军事形势的恶劣而缺乏成为强国的可能性。在古代的多边国际关系中,朝鲜几乎始终以弱国的形式存在,靠依附大国而勉强维生。或许是出于对不安全的周边环境的忧虑,朝鲜人自古以来就有着强烈的排外意识和惊人的,一次又一次地在同强大敌人的抗争中顽强地生存下来。当鲜卑、这些横行一时的强者消失在历史长河之后,一向积弱的朝鲜却依旧保持着本民族的独立性,并硬是将生存空间扩大到了现在的版图。从这一点上来说,朝鲜既是一个悲哀的弱者,又是一个顽强的胜者。
[真实的历史]神话传说毕竟只是传说,真正的上古朝鲜究竟是什么样的呢?目前学术界还存在很大争议,相当多的学者都对檀君朝鲜的存在持否定态度,但不少韩国学者竭力想要证明檀君朝鲜这一神话国度的真实性,甚至提出许多十分荒唐的见解,所以至今尚无定论。朝鲜最早的原住民属于东夷的一支。所谓东夷,是指先秦时代分布在我国山东、河北、辽宁、江苏北部以及的一个相当古老的民族。同大战于逐鹿的和射下九个太阳的就是的两位杰出首领。现在的黎族、苗族也都是古代东夷族演化而来。强悍善战,人口众多,以善于射箭闻名,是中原政权的头号强敌。夏朝初年,率领的东夷军队一度击败的儿子,灭亡夏国达50年之久。虽然出自东夷,但双方依旧相互征伐,就是因为主力部队出征东夷,而在牧野之战中兵败亡国的。一直到西周初期,姜太公受封齐国,镇守东方的时候,才大体上收服了东夷各部。后来,东夷族中靠近中原的部分逐渐与华夏族融合,到秦汉时期最终形成统一的。而其分布在、的部分则走上了一条独立发展的道路。一部分经历了长期演变,最终形成了现代的朝鲜民族。所以,朝鲜和中国的关系,可以一直追溯到华夏民族形成之初。而朝鲜民族,也是东夷族中没有融入的一支。[东行]传说中的檀君朝鲜毕竟过于虚无飘渺,即使在爱铺张的时代,也没有将它列入正史,而是以公元前十一世纪的朝鲜作为本国历史的开端。,名胥余,是的叔父,官至太师,并主管占卜(就是他这类官员的杰作)。在末期,他曾多次向进谏,结果被听得不耐烦的纣王关进了大牢。一直到攻破,箕子才被放出来。商朝灭亡后,周武王一度想要任用箕子,但箕子认为自己是商朝王族,不能出仕敌国,表示:“商其沦丧,我罔为臣仆(如果灭亡了,我不会作新王朝的臣仆)。”(《&#x2022;微子》)最后在他52岁的时候(约前1122年)率领5000名殷商遗民远徙,与那里的东夷同族会合,定都王险城(今),建立了新的家园。周朝出于稳定边疆的考虑,在分封诸侯时,封箕子为朝鲜侯,这就是箕子朝鲜的由来。公元前十一世纪的朝鲜,同秦、晋、齐、楚一样,是周初八百诸侯之一,受号令,还谈不上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而只是中原政权的附庸。朝鲜的建立,给和第一次带来了文明的曙光。箕子在给朝鲜半岛带去耕种、纺织、金属加工等技术以及治国礼法的同时,也使的许多传统习俗在朝鲜的土地上得以保留。例如“殷人尚白”,而现在的朝鲜人也大多喜欢穿白色衣服。人迷信鬼神,崇尚占卜,就是专门干这一行的。他所建立的古朝鲜,自然也就是巫师盛行,祭祀成风,《檀君神话》也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传说中的檀君朝鲜和真实的朝鲜有许多共通之处。排开一切逻辑术语,我们可以列出这样一系列等式:箕子向周朝请封朝鲜=桓雄向天神桓因要求得到作为领地;箕子东行=桓雄下凡;3000名下凡的随从=5000名遗民;箕子带来了的技术、礼仪与法律=桓雄教臣民360种技艺并编制法律;移民与当地人通婚生子=桓雄化作人形与熊女生下檀君。除此之外,东行的目的地是东夷同族居住的,因此没有发生对土著的征服战争就得以立国,这和桓雄下凡和平立国一致,而且檀君朝鲜与箕子朝鲜的首都都是平壤。箕子朝鲜传承41代(约前1122~前194年),很少与周边发生冲突,也可以称得上“宁静的晨曦之国”。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檀君神话》是箕子朝鲜时代的统治者为了将自身神化,并保持遗民的较高地位(天神下凡的随从),以稳定统治所编辑的官方神话。反映了文明程度较高的殷商遗民在故国灭亡后,到当时还是蛮荒之地的朝鲜重建国家的历史。不过,同当时的中原文明相比,所带去的文化毕竟是相当落后的,加上之后千年时间里同中原缺乏交流,致使箕子朝鲜的社会制度一直停留在奴隶社会的初级阶段,同正在进入封建社会的中原列国根本无法相比。这种文化上的脱队落后,大概也是日后朝鲜文明脱离中华文明而走向自行发展的一大原因。
[卫满篡国]箕子朝鲜的版图,大约包括了现在的辽宁省东部和朝鲜半岛西北部地区,与控制现在辽宁省西部的燕国接壤。人口最多的时候约有50万。春秋战国时代,周室衰落,群雄争霸。朝鲜由于国力弱小,地处偏远,在这个动荡的年代基本上只是一个看客。其间唯一的一次尝试,发生在公元前三世纪初的战国后期。当时,燕国在“五国伐齐”之战(公元前284年)虽然一度占领齐国大部分地区,但是最终被田单的火牛阵击败(公元前279年),所得之地尽失,国力、军力都受到沉重打击。朝鲜见状,认为有机可趁,便举倾国之兵伐燕。遗憾的是,朝鲜的军事水平还停留在八百年前的商代,即使是在战国七雄中排名倒数第二的燕国,也不是落后的朝鲜可以对抗的(就好象上世纪八十年代阿根廷见大英帝国日薄西山,便出兵马岛,结果被打得灰头土脸一样,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啊)。燕国名将秦开仅仅率领数千燕军,就轻易地将入侵的朝鲜军杀得一败涂地,反而攻入朝鲜境内。朝鲜国失地千里,大半国土沦陷,一直后退到了今天的清川江以南地区,才稳住脚步。如果不是此时齐国伐燕,秦开奉命回援,朝鲜很有可能就此灭国。即使是这样,朝鲜也被迫放弃清川江以北全部国土,并向燕国上贡称臣,才得以苟延残喘。燕国灭亡后,朝鲜又向秦、汉称臣。西汉初年,各异姓王诸侯先后反叛,其中燕王卢绾于公元前195年被樊哙击败,逃亡匈奴,他残余的数千军队则在大将卫满的指挥下流亡朝鲜。箕子朝鲜的末代国君准王拜卫满为博士(基本上相当于军事顾问),赐以玉圭表示接纳,并将他们安置在朝鲜西北边界上的“难民营”里,希望卫满能够帮助他镇守边境,防御汉朝入侵。但是卫满却是一个野心勃勃之人,他到达边境的“难民营”后,便四处串联。当时,这一地区有很多在秦汉之际躲避中原战乱而流亡朝鲜的赵、燕、齐各国移民。卫满设法笼络了这些移民,建立了自己的班底。公元前194年,卫满派人向准王假传消息,诈称汉朝要派大军来攻,请求入京勤王。准王不知是诈,便许诺了卫满的请求。于是卫满趁此机会,率军向首都王险城进发,然后突然发动叛乱,一举攻入王都,准王仓皇南逃。卫满遂吞并朝鲜全国,卫氏朝鲜从此建立。(难怪约旦一方面要用巴勒斯坦难民营挡着以色列,另一方面又对百般防范,还是担心引狼入室啊!黎巴嫩就是因为接受了太多巴勒斯坦难民,结果引发了内战。看来接受别国难民不仅仅是人道主义行为,也是对本国政治、军事实力的一大考验啊。)这个时候,汉高祖刘邦已经去世,西汉政权外有匈奴压迫,内则因长年战乱破败不堪,无心讨伐偏远之地的卫满,于是授意辽东太守同卫满和谈。双方约定:卫满向汉朝称臣,不得骚扰汉境,也不得阻止周边小国向汉朝朝贡、通商;汉朝则承认卫满的朝鲜王位,并给予一定资助。因此,卫氏朝鲜同箕子朝鲜一样,也是中原政权的附庸国。依靠汉朝的资助,卫满多次对外用兵,将国土扩大到方圆数千里,真番、临屯等小国都被迫依附于他,其国力迅速超越了长期积弱的箕子朝鲜。当时的卫氏朝鲜,在东亚也算是排得上号的文明大国了。
[卫氏朝鲜的末路]卫氏朝鲜传到第三代卫右渠的时候,卫氏政权的实力已经相当强大,这自然引起了汉朝的戒心。加上卫右渠不但自己不肯再向汉朝朝贡,拒绝到长安朝见天子,而且还阻碍邻近真番等小国与汉朝通商朝贡。这自然引起了刚刚打败匈奴,以“千古一帝”自居的汉武帝的极大不满,双方关系也由盟友开始转向敌对。汉朝开始采取措施制约卫氏朝鲜。汉武帝元朔元年(前128),朝鲜半岛中部的秽君国(大约在当前的朝韩分界线的西段附近),因长期受朝鲜王卫右渠的欺压,国王南宫氏率众28万归降汉朝,汉武帝以其地为苍海郡,以便于从南北两个方向钳制朝鲜。但由于统治困难,三年后只好罢撤。元封二年(前109),汉武帝派涉何为使节前往朝鲜,劝谕右渠王改变对汉朝的敌视政策,结果卫右渠干脆拒绝接旨。涉何由此认定朝鲜已经谋反,在回国途中刺杀了护送他出境的朝鲜裨王长,还向朝廷请功(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功可以请的,在外交场合杀死外国武官也能算战功?)。汉武帝封涉何为辽东郡东部都尉,计划激怒朝鲜前来挑衅,好名正言顺地发兵讨伐。卫右渠果然中计,不久便发兵突袭辽东,杀死了涉何。汉武帝立即于当年秋天下令讨伐朝鲜。汉军挟大破匈奴之余威发兵东向,卫氏朝鲜的丧钟敲响了。
二、汉朝的征服和韩人的兴起卫右渠所生活的时代,正值西汉击败强敌匈奴,在军事上全面扩张的阶段。朝鲜在这种情况下对汉朝采取敌视政策,又不拉拢其他盟国,以偏僻小国之力妄图与强汉对抗,本身就是在自取灭亡。其亡国的命运,从汉武帝发兵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不过,就是在这样的必败之战中,朝鲜的顽强还是出乎人们的想象。纵横大漠无敌手的大汉强兵,竟然在小小的朝鲜三番五次地碰壁。领兵东征的将领,没有一个得到好下场。但是战争双方的国力根本不在一个等级上,朝鲜的英勇奋战,也只能成为亡国之前的一首镇魂曲罢了。[初战受挫]汉武帝虽然决心征服朝鲜,但他同时还要对匈奴、西域和西南夷用兵,国内因为长期战争的消耗也显得有些不稳,必须留兵镇守。因此,汉朝一时竟然抽调不出足够的军队,只好招募罪犯凑数(就象现在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喜欢从监狱里募兵一样,都是兵源匮乏造成的,不过质量就有点难保证了)。元封二年秋(前109),楼船将军杨朴率新募之军五万自齐地走海路,左将军荀彘率燕、代之地的边军从辽东走陆路,对朝鲜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全面进攻。朝军也据险而守,作好了抵御汉军的准备。汉军的行动从一开始就很不顺利。荀彘的辽东军团在到达清川江一带后,与朝鲜的主力部队相遇。朝军借助复杂的地形据险而守,荀彘多次进攻朝军防线都被击败,辽东军团甚至一度被朝军击溃。双方在这一地区陷入僵持。走海路的杨朴更惨,他为了抢功,没等荀彘抵达战场,也没来得及聚拢全军,就带着区区7000人渡海登陆,直奔朝鲜首都王险城。朝军由于兵力尽在清川江前线,来不及阻击,杨朴得以顺利抵达王险城下,但他的好运气也到此为止了。卫右渠探听到他的军队不多,就率军出城反击,杨朴的军队被卫右渠打得一败涂地,四散奔逃。连杨仆自己也逃到山中东躲XZ了十多天,才好不容易收拢起残部,依靠附近倾向汉朝的部族勉强坚持下来,一时无力再战。这其中既有杨朴贪功冒进的关系,也说明混编了罪犯的军队战斗力低下。[和谈失败]汉武帝见战事毫无进展,而后方同时支持多个战场长年累月地作战,也实在有点吃不消,便起了和谈的念头。在初战受挫后,武帝派出卫山出使朝鲜,希望能够依靠军事压力劝谕卫右渠归顺。卫右渠在一番激战后也认识到了汉军实力的强大,收起了之前的狂妄之心。当卫山前来和谈的时候,卫右渠便叩头谢罪,表示愿意臣服,还给杨朴部提供了一批粮草以显示和谈的诚意。卫山也见好就收,同意停战,带着作为人质的朝鲜太子回国。本来事情到这里已经结束了。但当卫山渡过清川江时,发现朝鲜太子居然带了上万武装人员随行。卫山和荀彘担心朝鲜人入境后会叛变,就要求朝鲜太子将这些人解除武装。朝鲜太子疑心卫山是在设计杀害自己(涉何刺杀朝鲜裨王长的先例,令太子对汉朝缺乏信任,所以要带这么多人),干脆又带兵回去了,归顺一事也就没了下文。卫山回到长安汇报了此次出使的经过,汉武帝听说本已成功的和谈又被搞砸了,一气之下杀了卫山,下令前线继续进攻。[血战王险]再次开战后,荀彘终于突破了朝军的清川江防线,从西北方向逼近了王险城。杨朴的军队也从南方赶来同他会合。两支军队开始猛攻王险城,但苦于城池坚固,血战数月依旧久攻不下。时间一长,汉军内部也出了问题。汉军的两员主将中,荀彘常在宫廷侍奉汉武帝,比较受宠,手下的燕、代边军也很强悍,急于立功,因此攻势很急。而杨朴刚一登陆就遭大败,全军上下都有些胆怯,力主和平解决,朝鲜大臣也派人到杨朴军中商议投降的事,因此对攻城不太积极。荀彘几次和杨朴约定共同作战,但杨朴忙着招降朝鲜大臣,一直不肯出兵。荀彘见杨朴无心作战,又和朝鲜背地里有来往,便疑心他要谋反。正好这时汉武帝见东征大军久战不胜,派济南太守公孙遂到前线督战。公孙遂一到朝鲜,荀彘就向他报告杨朴有投敌的嫌疑。两人一合计,立刻逮捕了杨朴,并由公孙遂押送回国。汉武帝得到报告后大怒:朕是要你去协调作战的,你怎么去闹内讧了?当下诛杀了公孙遂。杨朴也因为此前的战败而被判了死罪,总算他还有点积蓄,最后花钱赎为平民(古时候,罪行都是明码标价的,写《史记》的司马迁就是没钱赎罪被阉了)。再说朝鲜这边,荀彘合并了杨朴的部下,继续猛攻王险城。激烈的攻防战从元封三年(前108年)的春天打到夏天,汉军尸积如山、血流成河,王险城还是没有打下来。不过朝鲜的大臣们已经失去继续抵抗的信心了,一个个溜出城外投降。当年夏天,朝鲜宰相尼溪相参派人刺杀了朝鲜王卫右渠,率众投降。但汉军还没来得及入城,卫右渠的亲信成已就发动了兵变,重新控制了王险城。荀彘命令投降的朝鲜大臣发动平民配合汉军攻城,终于击杀成已,攻下了王险城。卫氏朝鲜终于灭亡。荀彘得胜而归,想不到等着他的不是封赏而是断头台!朝廷以战时争功,构陷同僚以及指挥失当的罪名将其处死,弃尸市井。至此,从涉何、卫山到杨朴、公孙遂、荀彘,凡是参与了东征朝鲜之役的汉朝文武官员,全部无一善终。倒是卫右渠的儿子卫长降被封为温阳侯,得以安享余年,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
[汉四郡与乐浪文化]西汉灭亡卫氏朝鲜后,在朝鲜半岛北部设立了乐浪(今平安南道)、玄菟(今咸镜道)、临屯(今江原道)、真番(今朝鲜黄海道和韩国京畿道)四郡,史称“汉四郡”。公元前82年,因为当地部族的不断叛乱,西汉废止临屯和真番两郡,将还能控制的地区并入乐浪郡。公元前75年,又因为同样的原因,将玄菟郡后撤到了辽东(迁走属民,类似东晋侨郡,地变了人没变)。乐浪郡变成了西汉在朝鲜半岛上的唯一郡治,王莽政权的新朝时期,乐浪一度独立。公元30年,东汉朝廷又收复了乐浪郡。到了东汉建安九年(204),割据辽东的公孙氏(《三国演义》中的公孙渊)为了抵御韩人北上,将乐浪郡屯有县(今朝鲜黄海道黄州)以南划为带方郡。汉族在朝鲜半岛北部的统治,一直维持到了西晋末年。“汉四郡”中,乐浪郡存在时间最久,范围最大,因此,汉、魏、晋统治朝鲜半岛北部时期所传播的中原先进文化技术被称为乐浪文化,其萌芽是与汉四郡的设立同时发生的。两汉时期在中央政权对边郡的有效管理之下乐浪文化得到了高度发展,随着汉末以来中原地区不断出现的动荡局势,乐浪文化开始逐步衰落,最终被南下的高句丽势力中止了发展进程。现存的乐浪文化遗址主要是遍布朝鲜朝鲜半岛北部的各类墓葬与古城遗址。乐浪文化绵延300余年,使东北和朝鲜半岛相当广大的地区初步摆脱了野蛮和愚昧。开始走向文明。对后来的朝鲜半岛的“前三国时代”甚至日本文明的诞生都有一定影响。[韩人兴起]就在卫氏朝鲜建立的同时,朝鲜半岛南部的韩人也开始兴起,先后建立起许多奴隶制小国,踏上了走向文明的道路。韩人主要分为三支,合称三韩。其中马韩在西,势力最强,后来形成了百济国;辰韩又称秦韩,自称是中原移民后裔,主要居住在今天的韩国庆尚道一带,后来形成新罗国;弁韩位于朝鲜半岛最南端,势力最弱,后来形成金官国,又称伽耶国,在前三国时代后期成为日本殖民地。现在的朝鲜族就是以韩人为主体形成的。韩人最早的文明国家是箕子朝鲜的末代国君准王建立的辰国,当时,他仅仅带了一小股侍卫,就攻破了三韩中最强的马韩(当时韩人的武力实在是……),建都金马郡,自号南康王。辰国最强盛时曾经基本上一统三韩,但很快就因为三韩各自国家的兴起而分崩离析,大约在东汉末年灭亡。三韩地区很早就开始从事种稻、养蚕、织布等生产活动,农业和手工业在汉代就已经很发达,并且传入了日本。此外辰韩还有著名的优质铁矿,汉朝和日本都曾向其大量进口矿石。隔海相望的日本在其古代国家形成之初,便对富庶的三韩垂涎不已,在前三国时代就多次渡海发动侵略战争,曾长期占领半岛南端。因此,在叙述前三国时代的朝鲜半岛历史的时候,就不能不提到日本人的活动。
三、前三国征战之高句丽篇朝鲜半岛的前三国时代,是朝鲜文明由中华文明的旁支转向独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那个时代,朝鲜半岛群雄并起,战火纷飞。中原王朝和日本国也时不时插上一脚。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大强国相互对峙,主导着半岛历史的发展。而这三国中,又以高句丽立国最久,实力最强,影响也最广。因此本文就从高句丽说起。[艰难创业]高句丽的开国始祖**,原本是扶余国王的庶子。**精于骑射,富有韬略,引起了扶余王嫡子的嫉妒,意图加害于他。公元前37年,**率众出奔,在浑江上游的卒本川(今吉林桓仁县境内)建立国家,起初定都于纥升骨城(今辽宁省东部的桓仁满族自治县五女山城)。因为此地属于汉朝的玄菟郡(已经后撤到辽东的那个,不在朝鲜半岛)高句丽县,后来史书就把这个国家称为高句丽。到**之子,?璃王类利即位后,因为受到扶余、鲜卑的攻击,将王城由纥升骨城迁往国内城。(汉朝时朝廷对边境郡县的控制力很弱,有的郡县只有几个军事据点,没有居民,还有的干脆只存在于纸面上,用来哄哄皇帝高兴罢了。高句丽县属于前一种。)高句丽建国之初,统治范围仅限于吉林省东南端的浑江、鸭绿江一带,土地也不适合耕种,因此穷得叮当响,连宫殿也没钱修,还老是闹饥荒。人要是穷到极点了,那真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带着手下一帮穷鬼四处打家劫舍,将周边小邦打得哭爹喊娘,使高句丽的版图大为扩张,逐渐成为东北地区的重要国家之一。此时西汉已经进入衰落时期,帝国边防全面收缩,对境外各族则放任自流。因此西汉元帝、成帝、哀帝和平帝都承认了高句丽的王号,将它归于玄菟郡管辖。高句丽从建国之时起,就面临着北方扶余国的强大压力。两国同文同种,都想一口吞下对方,于是乎轰轰烈烈地打了十几年,扶余渐渐落了下风。公元21年12月,高句丽大武神王违反常例,在隆冬季节发兵讨伐扶余,大获成功。次年2月,两军决战,高句丽名将怪由斩下了扶余国带素王的头,一举击败了扶余军。此后扶余长期陷入内乱,不得不成为高句丽的附属国,最后于公元494年正式并入高句丽。然而,就在高句丽开始度过建国的艰难时期时,新的危机又降临了。
[汉军来袭]公元9年,王莽篡汉自立,建立新王朝。这位王皇帝在掌权以前倒是礼贤下士,颇有贤名。但登基后却仿佛变了个人似的,对内对外昏招连连,很快把天下闹得动乱四起。在对外关系上,这位王皇帝一是讲究礼仪,像高句丽这样的小国怎么好僭越称王?于是降一级为侯;二是喜欢帮人改名字,比如把“匈奴单于”改成“降奴服于”,大搞精神胜利法,气得匈奴单于干脆不玩了,直接宣布造反。王莽闻讯调集30万大军讨伐匈奴,还征发高句丽人出战。高句丽方面本来就对莫名其妙的降级大为不满,派去的兵也是全无斗志,纷纷流亡到塞外当马贼,还打死了辽西大尹田谭。这还了得,王皇帝当即派大将严尤前去讨伐,而严尤也是个骗功的能手,到了边境后摆了个鸿门宴,斩了被诓骗来赴宴的高句丽边境守将延丕,然后一封捷报送入长安。王皇帝大为欣喜,又发挥了一把他的恶劣嗜好,再搞精神胜利法,贬高句丽为“下句丽”、高句丽王为“下句丽侯”,硬生生逼反了高句丽,从此高句丽成为东北的一大边患。公元14年,高句丽人攻占了玄菟郡的高句丽县,进而袭击辽东、玄菟、乐浪诸郡。公元28年,东汉辽东太守发兵大举反击,高句丽无力抵挡,大武神王下令坚壁清野,放弃国都国内城(今吉林省集安县),退守更为坚固的丸都山城(今集安县西之山城子)。汉军围城三月,丸都山城粮草将尽,大武神王急中生智,派人给辽东太守送去酒和鲤鱼(丸都山城中有可以养鱼的蓄水池)。这时汉军的粮草也所剩无几,辽东太守以为城中粮草尚足,只得退兵。高句丽总算是躲过了灭顶之灾。四年后,汉光武帝鉴于中原残破,决心偃武修文,不欲再生边事,重新册封了高句丽的王号。但这时两国积怨已深,不是一纸诏书就可以解决问题的了。同时高句丽也从劫掠汉地的过程中得到了不少好处,不愿意停战。公元37年,高句丽军渡过鸭绿江南侵,一度占据乐浪。七年后,光武帝出兵反击,收复乐浪,双方议和。汉朝划清川江以北归高句丽所有,以南归汉廷直辖。至此,高句丽的国土才正式扩展到朝鲜半岛,说高句丽是古代朝鲜的一部分,实在是有些勉强。此后,高句丽把主要精力放在征服周边小邦和加强王权上,六十余年不曾对汉朝用兵。至二世纪初,高句丽又故态复萌,屡次攻打辽东、玄菟、乐浪、带方诸郡,但都被击败,未能拓展寸土。汉军也无法灭亡高句丽,双方就这么僵持下来。
[灭顶之灾]东汉末年,公孙氏割据辽东。高句丽曾经想趁中原大乱的机会夺取辽东,结果反被公孙康焚毁了国都国内城,只好迁都丸都山城。不过高句丽的进犯也拖住了公孙氏西进的脚步,使其未能在中原逐鹿中一显身手。此后的曹魏将主要精力放在对付南方吴、蜀两国上,对公孙氏的割据持默许态度,高句丽和公孙氏双方就这么一直对峙了下去。但是形势很快发生了变化,随着诸葛亮病死五丈原,曹魏从西南战线腾出手来,立即将矛头指向了桀骜不驯的公孙氏。公元237年,司马懿率水陆大军四万出征辽东,数月后大破公孙氏,家主公孙渊逃奔至梁水被杀。魏国在公孙氏故地设平州,辖辽东、玄菟、昌黎、乐浪、带方五郡,并且在襄平(今辽阳)设东夷校尉主管防务。见夙敌公孙氏覆灭,高句丽第十一代东川王以下无不欢欣鼓舞。此时魏国正忙于应付姜维北伐,内部曹氏和司马氏的斗争又日趋激烈,无暇顾及边事。东川王尝试着攻打辽东的一些边城,小胜几场,便自以为兵强马壮,大吹大擂。有个识时务的大臣沛者得来向国王绝食死谏,劝他不要与大魏为敌,以免惹来亡国之祸。然而东川王正做着一统辽东的美梦,哪里听得进去。报应果然很快来了,公元244年,吴、蜀方面战事稍息,魏国方面派大将毋丘俭率步骑万人,东出玄菟郡,向高句丽进发,以报其侵寇之仇。高句丽东川王发动全国兵马,得步骑两万(倾举国之兵才两万,的确还是个小国),亲自迎敌至沸流水,战魏军于梁口(今通化市江口村)。两军对阵之时,习惯于群殴战术的高句丽军自恃人多,凭着一股蛮勇毫无次序地冲向以严整方阵迎敌的魏军,结果自然被打得大败,魏军斩首数千级。东川王率少数残军狼狈逃回,龟缩进丸都山城。毋丘俭得胜后继续挺进,不久便包围了丸都山城。丸都山城矗立于高山之上,城墙全部由巨石砌成,非常坚固。魏军从下面仰攻非常困难。但毋丘俭绕着城池转了一圈,却发现了一处破绽。原来丸都山城的西北面是一处悬崖峭壁,高句丽军认为不会有人从这里攻上来,就没有布置多少防御工事,守兵也不多。然而毋丘俭偏偏就选择了这里作为突破口,他采用正面佯攻,西北偷袭的战法,选派一些身强体壮善于攀登的士兵,带着兵器长绳,偷偷地顺着山崖爬上去,先干掉为数不多的守兵,再用绳子把马匹和战车吊了上来,从守军背后冲杀进来。高句丽军大乱,从正面佯攻的魏军趁机突破了城墙,丸都山城于是陷落,东川王仓皇逃窜。据《三国志》所载,为了震慑敌国,魏兵“屠丸都”,将全城老弱妇孺全部杀光,唯独对当初劝说国王不要侵犯魏国的沛者得来一家网开一面,“俭令诸军不坏其墓,不伐其树,得其妻子,皆放遣之。”公元245年,毋丘俭再次远征高句丽,东川王一听这瘟神又来了,吓得放弃都城逃窜。毋丘俭派玄菟太守王颀一路紧追东川王,过沃沮(朝鲜西北部)千余里,最终还是没有追上(东川王逃命的本事和刘备有得比),于是就在肃慎(大约相当于黑龙江流域)南界刻石纪功〔1904年,毋丘俭刻石记功碑在吉林辑安被发现,现存于辽宁省博物馆〕,带着俘获的大批高句丽人于公元246年凯旋回国。东川王最终也没能回到高句丽,在逃亡中抑郁死去。〔注:据《三国史记》载,高句丽以诈降计刺杀王颀,打败魏国追兵。此事不见于中国史籍,应为其吹嘘之语。〕毋丘俭东征,是中原王朝对东北地区有史以来最远的一次征讨,魏之势力远至今俄罗斯滨海地区,东北边患从此一扫而空,使得魏国在日后讨伐吴、蜀两国的战事中再无后顾之忧。魏兵的两次侵袭,使得高句丽人口、国力损失惨重,几遭灭顶之灾。十几代热病拼死打下的祖宗基业,被东川王这个不肖子孙丢得精光。原属高句丽统辖的朝鲜半岛岭东秽貊地区,被魏国归入了乐浪、带方二郡,附属的小邦也纷纷叛离,高句丽的版图又缩回了**立国之初的状况。这次沉重的打击,使叛服无常的高句丽安分了好一阵子。以后四十余年,不敢再向辽东入寇,并频频向魏、晋纳表称臣,侥幸苟延残喘了下来。
[新的对手]西晋末年,中原爆发“八王之乱”,狼烟四起,各地的边防部队不得不全面收缩。313年,晋军放弃乐浪、带方两郡,完全撤出朝鲜半岛。高句丽毫不费力地接受了这两郡,东山再起。然而就在高句丽把目标转向辽东时,一个新的对手――鲜卑慕容氏,在辽西崛起了。慕容氏,就是金庸小说中著名的慕容世家的先祖。慕容氏本为东部鲜卑三大部(段氏、宇文氏、慕容氏)之一,生活在今天的大兴安岭东麓,后来南迁辽西。在毋丘俭东征的时候,慕容氏就曾经配合魏军东征,同高句丽也算是老冤家了。鲜卑这个民族,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相当大的篇幅,对于二十世纪武侠小说的贡献,也是相当之大。鲜卑族的几个著名姓氏,在武侠小说当中出现的频率都相当高,首当其冲的就是慕容,不少小说中都有姓慕容的高手,不一一说了。再有就是独孤氏(如金庸小说中虽然没出现过真容,但所有人都认为武功高的离谱的独孤求败)、宇文氏(如黄易《大唐双龙传》中的宇文化及兄弟几个,都是历史上的真人)、拓跋氏(还是黄易,《边荒传说》中写到了拓跋?,也写到了慕容垂)等等,另有考证说大理段氏就是鲜卑段氏的后裔,如此来说,那段誉整天和慕容复作对,还是有历史渊源的……魏晋之际,慕容氏自辽西迁于辽东北。294年,其酋长慕容嵬徙居大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据有辽水流域,开始了定居的农业生活。307年前后,慕容嵬自称鲜卑大单于,正式成立了独立的政权,即后来的前燕。根据《晋书&#x2022;慕容?载纪》的记载,慕容?“幼而魁岸,美姿貌,身长八尺,雄杰有大度”,是个很帅气的偶像派加实力派。从他开始定下了慕容氏的基因,男的帅,女的美,几乎没有例外的,而且一个个的都是狠角色。他的儿子如慕容翰、慕容?,孙子如慕容俊(建前燕)、慕容恪、慕容垂(建后燕)、慕容德(建南燕),在十六国的历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人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可看看孙权那几个儿孙,一个比一个不成样子,真不如生子当如慕容?,这样三代之内就都有保障了。在军事上,慕容?确实很会打仗,除了刚出道的时候被晋武帝司马炎教训了一番之外,几乎是屡战屡胜。他先灭了扶余,把扶余王逼得自杀,又狠狠收拾了喜欢搞小动作的宇文氏和段氏,中间还抽空扫荡了一下在旁边浑水摸鱼,入寇辽东的高句丽。在政治上,他受东晋官爵,以晋臣自居,从而获得了中原汉人的支持,上百万难民为了躲避战乱,逃往辽东投奔慕容氏,大大增强了他的实力。同时大批士人的投靠,也使得慕容氏能够在不长的时间里由部落发展为国家。前燕有了一定国力,自然想要图谋中原,但背后的高句丽却成了心腹之患,从慕容?的时代双方就为了争夺辽东摩擦不断。高句丽多次单独或联合东北其他势力攻打慕容氏,但不知是高句丽军太不经打还是慕容?太能打,几乎仗仗都是高句丽大败亏输,反而让慕容?把战火烧到了自己家里。公元293年八月,慕容?率军攻入高句丽,烽上王兵败,狼狈奔逃,慕容军穷追不舍,最后烽上王依靠手下率五百骑死战,终于获救。过了三年,也就是公元296年,慕容?又打了进来。不得不说慕容家有个很变态的癖好,就是喜欢挖人家的祖坟,这次进攻,慕容?把烽上王的老爹西川王的陵墓给挖了,把高句丽人气得咬牙切齿,时刻想着报复。几年后,高句丽占据乐浪郡和带方郡,国力大为增强。正好晋东夷校尉崔毖联络各方势力讨伐慕容氏。高句丽人一听,顿时新仇旧恨涌上心头,头脑一热也来参一脚。公元318年,高句丽和鲜卑的宇文、段氏两部结盟,共同进攻慕容?。面对声势浩大的联军,久经沙场的慕容?胸有成竹,他分析说:这些人听信谗言,为了一时的利益来攻打我,其实都是乌合之众。别看他们人多,可是没有统一的指挥,互相之间谁也不服谁,别看他们来势汹汹,并不可怕。当然他们的军队刚刚联合在一起,还是很有战斗力的,所以我们并不能轻敌。如果我们现然就冒然迎战,那就正中他们的下怀;如果我们坚守不战,时间长了,他们肯定会彼此猜疑,一则怀疑我们会和崔毖重归于好,二则三国自己也会彼此怀疑与我们有私下勾结的,只要拖下去,就必然能轻易取胜。面对三国的大举进攻,慕容?坚守棘城,闭门不战,并使出离间计。他首先派遣使臣运送牛酒犒劳宇文氏,故意宣扬崔毖已经派人来议和。三国之间本来就各怀鬼胎,高句丽和段氏听到这些传闻后,以为宇文氏与慕容氏有什么暗中勾当,当即引兵而归,宇文氏独木难支,不久兵败。慕容?还借机讨灭了崔毖,从此独霸辽东。
[再遭横祸]慕容?死后,慕容?继承了他的位子。慕容?也是一代英主,在棘城之战中大破盘踞中原的赵国,顿时雄心勃勃,想要进取中原。不过在此之前,他必须给老冤家高句丽一个狠狠的教训,免得它到时候跳出来捣乱。东晋咸康七年(公元341年),慕容?发兵讨伐高句丽。当时,从辽东通向高句丽有南、北两道,南路险狭,北路平阔。于是建威将军慕容翰建议佯攻北路,以精锐出南道行险直捣丸都。慕容?也是个胆大包天的主,因为在军力上并不占太大的优势,这个行险的方案就此确定。于是慕容?亲率四万劲兵,突袭南道。而派而长史王寓等率兵一万五千作为偏师从北道进攻。此时的高句丽国王是第十六代故国原王高钊,也很有本事,但在军事上就远不如慕容家族了。这次战争中,他在临敌判断上出现重大失误,认为慕容氏的主力会从北线的大路进攻,所以派他弟弟把五万主力部队都布置在北线,自己只带了一些老弱残兵守在南线小路。他认为就算燕军从小路进来了,高句丽军队只要把小路一堵,慕容家的军队就会因为断粮,不战而败了。不料,慕容翰的大军恰恰是从南线小路发起主攻的,双方在木底发生大战,作为慕容氏南道突袭部队,前锋的除了慕容?的庶兄、当时声名赫赫的猛将慕容翰之外,另外还有一个大人物慕容霸。慕容霸这个名字已经是霸气四溢,可是这个人后来还有个更加威震天下的名字――“慕容垂”。慕容垂在和其兄弟慕容恪击宇文别部之时,年仅十三岁,就勇冠三军,开始崭露头角,此时作为先锋,更是锐不可当。狭路相逢勇者胜,高句丽的嬴弱之军如何抵挡得住慕容家的虎狼精兵?更何况还有当世的几个猛将领军。高句丽军拼死抵抗依旧不敌,其大将被斩杀。慕容军乘胜杀入丸都山城,故国原王单骑只身逃走此战,高句丽遭到毁灭性打击,高句丽国王高钊的父亲(美川王)的尸体又很变态地被燕军从坟墓里挖了出来,高钊的母亲、妻子以及五万多男女俘虏,还有不清的金银财宝全部被慕容?掠走。然后还一把火将丸都山城烧了个精光。面对作为人质的母亲、妻子以及父亲的棺材,已经在路上设垒的高钊也只好放弃了堵截燕军的打算,放他们凯旋回国。第二年,高钊遣使向慕容?称臣纳贡,又送了许多金银财宝,才将他老爸的尸体赎了回来,老娘还被扣着当人质。战后,高句丽辛辛苦苦地重新修好了被烧毁的都城,可是搬进去不到四个月,慕容?的军队再次光临了丸都城,又是一把火毁了这个城市,故国原王高钊从此彻底断了争霸中原的念头,被迫搬离了当了300多年首都的丸都山城,带着族人南迁到了朝鲜半岛,定都平壤,完全放弃了鸭绿江以北的土地,彻底成为中国的境外政权。但有这个教训对高句丽来说并不完全是坏事。不到一百年后,强大如慕容家族者也烟消云散,而高句丽却在荒凉贫瘠的朝鲜半岛上成功地繁衍了下去,一直等到了复兴的机会。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圣人早有明训,是耶非耶?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代换装小游戏下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