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瓦的现代圆通2.1多媒体音响功放板板断电源是咋会事

《楞严经》25种圆通入定修行法细说
《楞严经》25种圆通入定修行法细说
《楞严经》25种圆通入定修行法细说
(佛经每日闻思修系列)
楞严经二十五圆通大法表
18、火性观
19、地性观
20、水性观
优波尼沙陀:修不净白骨,空色二无。妙色密圆,色尘圆通。
憍陈那五比丘:于佛音声,悟明四谛。妙音密圆,声尘圆通。
香严童子:比丘烧沈水香,香气去无所著,来无所从,意销。妙香密圆,香尘圆通。
药王、药上二法王子,五百梵天:为世良医,口尝百药,悟药性。妙味觉明,味尘圆通。
跋陀婆罗与十六开士:于浴僧时,忽悟水因,既不洗尘,亦不洗体。妙触宣明,触尘圆通。
摩诃迦叶、紫金光比丘尼:以空法成阿罗汉。妙法开明,法尘圆通。
乌刍瑟摩:淫心慧火,火性观圆通。
持地菩萨:心平地平,地性观圆通。
月光童子:身同水性,水性观圆通。
21、风性观
22、空性观
23、识性观
阿那律陀:懈怠被呵,哭泣失明,佛教乐见照明金刚三昧。旋见循元,眼根圆通。
观世音菩萨:耳门圆照三昧,初于闻中,入流亡所。返闻闻自性,耳根圆通。
周利槃特迦:佛愍我愚,教我调出入息。反息循空,鼻根圆通。
憍梵钵提:口业得牛呞病,佛教一味清净心地法门。还味旋知,舌根圆通。
毕陵伽婆蹉:毒刺伤足,观无痛痛觉,一痛一不痛,无双觉。纯觉遗身,身根圆通。
须菩提:初在母胎,即知空寂。旋法归无,意根圆通。
琉璃光法王子:妄缘风转,风性观圆通。
虚空藏菩萨:身同虚空,空性观圆通。
弥勒菩萨:唯心识定,识性观圆通。
24、念性观
舍利弗:路逢迦叶波兄弟,宣说因缘,悟心无际,从佛出家。见觉明圆,眼识圆通。
普贤菩萨:我用心闻,分别自在。心闻自在,耳识圆通。
孙陀罗难陀:鼻息成白,心开漏尽。销息圆明,鼻识圆通。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旷劫来辩才无碍,宣说苦空,深达实相。说法无畏,舌识圆通。
优波离:随佛六年苦行,持戒修身,众推为上,纲纪大众。持戒达道,身识圆通。
大目犍连:路乞逢三迦叶,宣说如来深义,即得通达发心。旋湛心明,意识圆通。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忆佛见佛,念性观圆通,又名念佛圆通。
楞严经二十四圆通成道品
唐天竺沙门般剌密帝译
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
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受
民国沙门释宏善(首愚)敬分品章 
六根结解序章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虽说。第二义门。今观世间解结之人。若不知其所结之元。我信是人。终不能解。世尊。我及会中。有学声闻。亦复如是。从无始际。与诸无明。俱灭俱生。虽得如是多闻善根。名为出家。犹隔日疟。惟愿大慈。哀愍沦溺。今日身心。云何是结。从何名解。亦令未来苦难众生。得免轮回。不落三有。作是语已。普及大众。五体投地。雨泪翘诚。伫佛如来。无上开示。
尔时世尊。怜愍阿难。及诸会中。诸有学者。亦为未来。一切众生。为出世因。作将来眼。以阎浮檀紫金光手。摩阿难顶。即时十方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微尘如来住世界者。各有宝光。从其顶出。其光同时。于彼世界。来祇陀林。灌如来顶。是诸大众。得未曾有。于是阿难及诸大众。俱闻十方微尘如来。异口同音。告阿难言。善哉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阿难虽闻如是法音。心犹未明。稽首白佛。云何令我生死轮回。安乐妙常。同是六根。更非他物。
佛告阿难。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识性虚妄。犹如空华。阿难。由尘发知。因根有相。相见无性。同于交芦。是故汝今。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云何是中更容他物。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真性有为空 缘生故如幻
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
言妄显诸真 妄真同二妄
犹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
中间无实性 是故若交芦
结解同所因圣凡无二路
汝观交中性 空有二俱非
迷晦即无明发明便解脱
解结因次第 六解一亦亡
根选择圆通入流成正觉
陀那微细识 习气成暴流
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
自心取自心 非幻成幻法
不取无非幻非幻尚不生
幻法云何立 是名妙莲华
金刚王宝觉如幻三摩提
弹指超无学 此阿毗达磨
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闻佛如来无上慈诲。祇夜伽陀。杂糅精莹。妙理清彻。心目开明。叹未曾有。
阿难合掌顶礼白佛。我今闻佛。无遮大悲。性净妙常。真实法句。心犹未达。六解一亡。舒结伦次。惟垂大慈。再愍斯会及与将来。施以法音。洗涤沈垢。
即时如来于师子座。整涅槃僧。敛僧伽梨。揽七宝几。引手于几。取劫波罗天所奉华巾。于大众前绾成一结。示阿难言。此名何等。阿难大众俱白佛言。此名为结。于是如来绾叠华巾。又成一结。重问阿难。此名何等。阿难大众又白佛言。此亦名结。如是伦次。绾叠华巾。总成六结。一一结成。皆取手中所成之结。持问阿难。此名何等。阿难大众。亦复如是。次第詶佛。此名为结。佛告阿难。我初绾巾。汝名为结。此叠华巾先实一条。第二第三。云何汝曹复名为结。阿难白佛言。世尊。此宝叠华。缉绩成巾。虽本一体。如我思惟。如来一绾。得一结名。若百绾成。终名百结。何况此巾只有六结。终不至七。亦不停五。云何如来只许初时。第二第三不名为结。佛告阿难。此宝华巾。汝知此巾元止一条。我六绾时。名有六结。汝审观察。巾体是同。因结有异。于意云何。初绾结成。名为第一。如是乃至第六结生。吾今欲将第六结名。成第一不。不也。世尊。六结若存。斯第六名。终非第一。纵我历生尽其明辩。如何令是六结乱名。佛言。如是。六结不同。循顾本因。一巾所造。令其杂乱。终不得成。则汝六根。亦复如是。毕竟同中。生毕竟异。佛告阿难。汝必嫌此六结不成。愿乐一成。复云何得。阿难言。此结若存。是非锋起。于中自生此结非彼。彼结非此。如来今日若总解除。结若不生。则无彼此。尚不名一。六云何成。佛言。六解一亡。亦复如是。由汝无始心性狂乱。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劳见发尘。如劳目睛。则有狂华。于湛精明。无因乱起。一切世间。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劳颠倒华相。
阿难言。此劳同结。云何解除。
如来以手将所结巾偏掣其左。问阿难言。如是解不。不也。世尊。旋复以手偏牵右边。又问阿难。如是解不。不也。世尊。佛告阿难。吾今以手左右各牵。竟不能解。汝设方便。云何解成。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于结心解即分散。佛告阿难。如是如是。若欲除结。当于结心。阿难。我说佛法从因缘生。非取世间和合粗相。如来发明世出世法。知其本因随所缘出。如是乃至恒沙界外一滴之雨。亦知头数。现前种种。松直棘曲。鹄白乌玄。皆了元由。是故阿难。随汝心中选择六根。根结若除。尘相自灭。诸妄销亡。不真何待。阿难。吾今问汝。此劫波罗巾六结现前。同时解萦。得同除不。不也。世尊。是结本以次第绾生。今日当须次第而解。六结同体。结不同时。则结解时。云何同除。佛言。六根解除。亦复如是。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解脱法已。俱空不生。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得无生忍。
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开示。慧觉圆通。得无疑惑。一时合掌。顶礼双足。而白佛言。我等今日身心皎然。快得无碍。虽复悟知一六亡义。然犹未达圆通本根。世尊。我辈飘零。积劫孤露。何心何虑。预佛天伦。如失乳儿。忽遇慈母。若复因此际会道成。所得密言。还同本悟。则与未闻无有差别。惟垂大悲。惠我秘严。成就如来最后开示。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退藏密机。冀佛冥授。
音声入道第一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得成无学。吾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憍陈那五比丘。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观见如来最初成道。于佛音声。悟明四谛。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于音声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
妙色密圆第二
优波尼沙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亦观佛最初成道。观不净相。生大厌离。悟诸色性。以从不净白骨微尘。归于虚空。空色二无。成无学道。如来印我名尼沙陀。尘色既尽。妙色密圆。我从色相。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色因为上。
妙香密圆第三
香严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闻如来教我谛观诸有为相。我时辞佛。宴晦清斋。见诸比丘烧沉水香。香气寂然来入鼻中。我观此气。非木非空。非烟非火。去无所著。来无所从。由是意销。发明无漏。如来印我得香严号。尘气倏灭。妙香密圆。我从香严。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香严为上。
妙味觉明第四
药王药上二法王子。并在会中五百梵天。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无始劫。为世良医。口中尝此娑婆世界草木金石。名数凡有十万八千。如是悉知苦酢咸淡甘辛等味。并诸和合俱生变异。是冷是热。有毒无毒。悉能遍知。承事如来。了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非离身心。分别味因。从是开悟。蒙佛如来印我昆季。药王药上二菩萨名。今于会中。为法王子。因味觉明。位登菩萨。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味因为上。
妙触宣明第五
跋陀婆罗。并其同伴十六开士。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等先于威音王佛。闻法出家。于浴僧时。随例入室。忽悟水因。既不洗尘。亦不洗体。中间安然。得无所有。宿习无忘。乃至今时从佛出家。令得无学。彼佛名我。跋陀婆罗。妙触宣明。成佛子住。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触因为上。
妙法开明第六
摩诃迦叶。及紫金光比丘尼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于往劫。于此界中。有佛出世。名日月灯。我得亲近。闻法修学。佛灭度后。供养舍利。然灯续明。以紫光金涂佛形像。自尔已来。世世生生。身常圆满紫金光聚。此紫金光比丘尼等。即我眷属。同时发心。我观世间六尘变坏。唯以空寂修于灭尽。身心乃能度百千劫。犹如弹指。我以空法。成阿罗汉。世尊说我头陀为最。妙法开明。销灭诸漏。佛问圆通。如我所证。法因为上。
旋见循元第七
阿那律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常乐睡眠。如来诃我。为畜生类。我闻佛诃。啼泣自责。七日不眠。失其双目。世尊示我乐见照明金刚三昧。我不因眼。观见十方。精真洞然。如观掌果。如来印我成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旋见循元。斯为第一。
反息循空第八
周利槃特迦。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阙诵持。无多闻性。最初值佛。闻法出家。忆持如来一句伽陀。于一百日。得前遗后。得后遗前。佛愍我愚。教我安居调出入息。我时观息。微细穷尽生住异灭诸行刹那。其心豁然。得大无碍。乃至漏尽成阿罗汉。住佛座下。印成无学。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反息循空。斯为第一。
还味旋知第九
憍梵钵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有口业。于过去劫轻弄沙门。世世生生有牛呞病。如来示我一味清净心地法门。我得灭心入三摩地。观味之知。非体非物。应念得超世间诸漏。内脱身心。外遗世界。远离三有。如鸟出笼。离垢销尘。法眼清净。成阿罗汉。如来亲印登无学道。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还味旋知。斯为第一。
纯觉遗身第十
毕陵伽婆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发心。从佛入道。数闻如来说诸世间不可乐事。乞食城中。心思法门。不觉路中毒刺伤足。举身疼痛。我念有知。知此深痛。虽觉觉痛。觉清净心。无痛痛觉。我又思惟。如是一身。宁有双觉。摄念未久。身心忽空。三七日中。诸漏虚尽。成阿罗汉。得亲印记。发明无学。佛问圆通。如我所证。纯觉遗身。斯为第一。
旋法归无第十一
须菩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心得无碍。自忆受生如恒河沙。初在母胎。即知空寂。如是乃至十方成空。亦令众生证得空性。蒙如来发性觉真空。空性圆明。得阿罗汉。顿入如来宝明空海。同佛知见。印成无学。解脱性空。我为无上。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诸相入非。非所非尽。旋法归无。斯为第一。
见觉明圆第十二
舍利弗。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心见清净。如是受生如恒河沙。世出世间种种变化。一见则通。获无障碍。我于路中。逢迦叶波兄弟相逐。宣说因缘。悟心无际。从佛出家。见觉明圆。得大无畏。成阿罗汉。为佛长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心见发光。光极知见。斯为第一。
心闻自在第十三
普贤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已曾与恒沙如来为法王子。十方如来。教其弟子菩萨根者。修普贤行。从我立名。世尊。我用心闻。分别众生所有知见。若于他方恒沙界外。有一众生。心中发明普贤行者。我于尔时乘六牙象。分身百千。皆至其处。纵彼障深。未得见我。我与其人暗中摩顶。拥护安慰。令其成就。佛问圆通。我说本因。心闻发明。分别自在。斯为第一。
销息圆明第十四
孙陀罗难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从佛入道。虽具戒律。于三摩地心常散动。未获无漏。世尊教我。及拘絺罗。观鼻端白。我初谛观。经三七日。见鼻中气。出入如烟。身心内明。圆洞世界。遍成虚净。犹如琉璃。烟相渐销。鼻息成白。心开漏尽。诸出入息化为光明。照十方界。得阿罗汉。世尊记我当得菩提。佛问圆通。我以销息。息久发明。明圆灭漏。斯为第一。
说法无畏第十五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辩才无碍。宣说苦空。深达实相。如是乃至恒沙如来秘密法门。我于众中微妙开示。得无所畏。世尊知我有大辩才。以音声轮教我发扬。我于佛前助佛转轮。因师子吼。成阿罗汉。世尊印我说法无上。佛问圆通。我以法音降伏魔怨。销灭诸漏。斯为第一。
持戒达道第十六
优波离。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亲随佛踰城出家。亲观如来六年勤苦。亲见如来降伏诸魔。制诸外道。解脱世间贪欲诸漏。承佛教戒。如是乃至三千威仪。八万微细。性业遮业。悉皆清净。身心寂灭。成阿罗汉。我是如来众中纲纪。亲印我心。持戒修身。众推为上。佛问圆通。我以执身。身得自在。次第执心。心得通达。然后身心一切通利。斯为第一。
旋湛心明第十七
大目犍连。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于路乞食。逢遇优楼频螺。伽耶。那提。三迦叶波。宣说如来因缘深义。我顿发心。得大通达。如来惠我袈裟著身。须发自落。我游十方。得无挂碍。神通发明。推为无上。成阿罗汉。宁唯世尊。十方如来叹我神力。圆明清净。自在无畏。佛问圆通。我以旋湛。心光发宣。如澄浊流。久成清莹。斯为第一。
火观三昧第十八
乌刍瑟摩。于如来前。合掌顶礼佛之双足。而白佛言。我常先忆久远劫前。性多贪欲。有佛出世。名曰空王。说多淫人。成猛火聚。教我遍观百骸四肢诸冷暖气。神光内凝。化多淫心成智慧火。从是诸佛皆呼召我。名为火头。我以火光三昧力故。成阿罗汉。心发大愿。诸佛成道。我为力士。亲伏魔怨。佛问圆通。我以谛观身心暖触无碍流通。诸漏既销。生大宝焰。登无上觉。斯为第一。
地观三昧第十九
持地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念往昔。普光如来出现于世。我为比丘。常于一切要路津口。田地险隘。有不如法。妨损车马。我皆平填。或作桥梁。或负沙土。如是勤苦。经无量佛出现于世。或有众生于阛阓处。要人擎物。我先为擎。至其所诣。放物即行。不取其直。毗舍浮佛现在世时。世多饥荒。我为负人。无问远近。唯取一钱。或有车牛被于泥溺。我有神力。为其推轮。拔其苦恼。时国大王延佛设斋。我于尔时平地待佛。毗舍如来。摩顶谓我。当平心地。则世界地一切皆平。我即心开。见身微尘。与造世界所有微尘。等无差别。微尘自性。不相触摩。乃至刀兵亦无所触。我于法性。悟无生忍。成阿罗汉。回心今入菩萨位中。闻诸如来宣妙莲华佛知见地。我先证明而为上首。佛问圆通。我以谛观身界二尘。等无差别。本如来藏。虚妄发尘。尘销智圆。成无上道。斯为第一。
水观三昧第二十
月光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为水天。教诸菩萨修习水观。入三摩地。观于身中。水性无夺。初从涕唾。如是穷尽津液精血。大小便利。身中旋复。水性一同。见水身中。与世界外浮幢王刹诸香水海。等无差别。我于是时。初成此观。但见其水。未得无身。当为比丘。室中安禅。我有弟子。窥窗观室。唯见清水遍在室中。了无所见。童稚无知。取一瓦砾投于水内。激水作声。顾盼而去。我出定后。顿觉心痛。如舍利弗遭违害鬼。我自思惟。今我已得阿罗汉道。久离病缘。云何今日忽生心痛。将无退失。尔时童子捷来我前。说如上事。我则告言。汝更见水。可即开门。入此水中。除去瓦砾。童子奉教。后入定时。还复见水。瓦砾宛然。开门除出。我后出定。身质如初。逢无量佛。如是至于山海自在通王如来。方得亡身。与十方界诸香水海。性合真空。无二无别。今于如来得童真名。预菩萨会。佛问圆通。我以水性一味流通。得无生忍。圆满菩提。斯为第一。
风观三昧第二十一
琉璃光法王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经恒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声。开示菩萨本觉妙明。观此世界及众生身。皆是妄缘风力所转。我于尔时。观界安立。观世动时。观身动止。观心动念。诸动无二。等无差别。我时觉了此群动性。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十方微尘颠倒众生。同一虚妄。如是乃至三千大千一世界内所有众生。如一器中贮百蚊蚋。啾啾乱鸣。于分寸中鼓发狂闹。逢佛未几。得无生忍。尔时心开。乃见东方不动佛国。为法王子。事十方佛。身心发光。洞彻无碍。佛问圆通。我以观察风力无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合十方佛传一妙心。斯为第一。
空观三昧第二十二
虚空藏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与如来。定光佛所。得无边身。尔时手执四大宝珠。照明十方微尘佛刹。化成虚空。又于自心现大圆镜。内放十种微妙宝光。流灌十方尽虚空际诸幢王刹。来入镜内。涉入我身。身同虚空。不相妨碍。身能善入微尘国土。广行佛事。得大随顺。此大神力。由我谛观四大无依。妄想生灭。虚空无二。佛国本同。于同发明。得无生忍。佛问圆通。我以观察虚空无边。入三摩地。妙力圆明。斯为第一。
识观三昧第二十三
弥勒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经微尘劫。有佛出世。名日月灯明。我从彼佛而得出家。心重世名。好游族姓。尔时世尊。教我修习唯心识定。入三摩地。历劫已来。以此三昧事恒沙佛。求世名心。歇灭无有。至然灯佛出现于世。我乃得成无上妙圆识心三昧。乃至尽空如来国土净秽有无。皆是我心变化所现。世尊。我了如是唯心识故。识性流出无量如来。今得授记。次补佛处。佛问圆通。我以谛观十方唯识。识心圆明。入圆成实。远离依他及遍计执。得无生忍。斯为第一。
念佛圆通第二十四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楞严经观世音菩萨成道品
唐天竺沙门般剌密帝译
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
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受
民国沙门释宏善(首愚)敬分品章
菩萨述因第一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观音成道第二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
三十二身第三
世尊。若诸菩萨。入三摩地。进修无漏。胜解现圆。我现佛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若诸有学。寂静妙明。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独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若诸有学。断十二缘。缘断胜性。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缘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若诸有学。得四谛空。修道入灭。胜性现圆。我于彼前现声闻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若诸众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尘。欲身清净。我于彼前现梵王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若诸众生。欲为天主。统领诸天。我于彼前现帝释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欲身自在游行十方。我于彼前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欲身自在飞行虚空。我于彼前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爱统鬼神。救护国土。我于彼前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爱统世界。保护众生。我于彼前现四天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爱生天宫。驱使鬼神。我于彼前现四天王国太子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乐为人王。我于彼前现人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爱主族姓。世间推让。我于彼前现长者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爱谈名言。清净自居。我于彼前现居士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爱治国土。剖断邦邑。我于彼前现宰官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爱诸数术。摄卫自居。我于彼前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有男子。好学出家。持诸戒律。我于彼前现比丘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有女人。好学出家。持诸禁戒。我于彼前现比丘尼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有男子。乐持五戒。我于彼前现优婆塞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有女子。五戒自居。我于彼前现优婆夷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有女人。内政立身。以修家国。我于彼前现女主身。及国夫人。命妇。大家。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有众生。不坏男根。我于彼前现童男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有处女。爱乐处身。不求侵暴。我于彼前现童女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有诸天。乐出天伦。我现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有诸龙。乐出龙伦。我现龙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有药叉。乐度本伦。我于彼前现药叉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乾闼婆。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乾闼婆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阿修罗。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阿修罗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紧那罗。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紧那罗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摩呼罗伽。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摩呼罗伽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乐人修人。我现人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非人。有形无形。有想无想。乐度其伦。我于彼前皆现其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是名妙净三十二应。入国土身。皆以三昧闻熏闻修。无作妙力。自在成就。
十四无畏第四
世尊。我复以此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无作妙力。与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众生同悲仰故。令诸众生。于我身心。获十四种无畏功德。
一者。由我不自观音以观观者。令彼十方苦恼众生。观其音声。即得解脱。
二者。知见旋复。令诸众生。设入大火。火不能烧。
三者。观听旋复。令诸众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
四者。断灭妄想。心无杀害。令诸众生。入诸鬼国。鬼不能害。
五者。熏闻成闻。六根销复。同于声听。能令众生。临当被害。刀段段坏。使其兵戈。犹如割水。亦如吹光。性无摇动。
六者。闻熏精明。明遍法界。则诸幽暗性不能全。能令众生。药叉。罗刹。鸠槃茶鬼。及毗舍遮。富单那等。虽近其傍。目不能视。
七者。音性圆销。观听返入。离诸尘妄。能令众生。禁系枷锁。所不能著。
八者。灭音圆闻。遍生慈力。能令众生。经过险路。贼不能劫。
九者。熏闻离尘。色所不劫。能令一切多淫众生。远离贪欲。
十者。纯音无尘。根境圆融。无对所对。能令一切忿恨众生。离诸嗔恚。
十一者。销尘旋明。法界身心。犹如琉璃。朗彻无碍。能令一切昏钝性障诸阿颠迦。永离痴暗。
十二者。融形复闻。不动道场。涉入世间。不坏世界。能遍十方。供养微尘诸佛如来。各各佛边为法王子。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男者。诞生福德智慧之男。
十三者。六根圆通。明照无二。含十方界。立大圆镜。空如来藏。承顺十方微尘如来秘密法门。受领无失。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女者。诞生端正福德柔顺。众人爱敬。有相之女。
十四者。此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现住世间诸法王子。有六十二恒河沙数。修法垂范。教化众生。随顺众生。方便智慧。各各不同。由我所得圆通本根。发妙耳门。然后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能令众生持我名号。与彼共持六十二恒河沙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无异。世尊。我一名号与彼众多名号无异。
由我修习得真圆通。是名十四施无畏力。福备众生。
四种妙德第五
世尊。我又获是圆通。修证无上道故。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
一者。由我初获妙妙闻心。心精遗闻。见闻觉知不能分隔。成一圆融清净宝觉。故我能现众多妙容。能说无边秘密神咒。其中或现一首。三首。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如是乃至一百八首。千首万首。八万四千烁迦罗首。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十六。十八。二十。至二十四。如是乃至一百八臂。千臂。万臂。八万四千母陀罗臂。二目。三目。四目。九目。如是乃至一百八目。千目。万目。八万四千清净宝目。或慈或威。或定或慧。救护众生。得大自在。
二者。由我闻思。脱出六尘。如声度垣。不能为碍。故我妙能现一一形。诵一一咒。其形其咒。能以无畏施诸众生。是故十方微尘国土。皆名我为施无畏者。
三者。由我修习本妙圆通清净本根。所游世界。皆令众生舍身珍宝。求我哀愍。
四者。我得佛心。证于究竟。能以珍宝种种。供养十方如来。傍及法界六道众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长寿得长寿。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
古佛授记第六
佛问圆通。我从耳门圆照三昧。缘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摩提。成就菩提。斯为第一。
世尊。彼佛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由我观听十方圆明。故观音名遍十方界。
世尊择法第七
尔时世尊于师子座。从其五体同放宝光。远灌十方微尘如来。及法王子诸菩萨顶。彼诸如来亦于五体同放宝光。从微尘方来灌佛顶。并灌会中诸大菩萨。及阿罗汉。林木池沼。皆演法音。交光相罗。如宝丝网。是诸大众。得未曾有。一切普获金刚三昧。即时天雨百宝莲华。青黄赤白。间错纷糅。十方虚空。成七宝色。此娑婆界大地山河。俱时不现。唯见十方微尘国土。合成一界。梵呗咏歌。自然敷奏。
于是如来。告文殊师利法王子。汝今观此二十五无学诸大菩萨。及阿罗汉。各说最初成道方便。皆言修习真实圆通。彼等修行。实无优劣前后差别。我今欲令阿难开悟。二十五行。谁当其根。兼我灭后。此界众生。入菩萨乘。求无上道。何方便门。得易成就。
文殊总评第八
文殊师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承佛威神。说偈对佛。
觉海性澄圆 圆澄觉元妙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虚空 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国土
知觉乃众生
空生大觉中 如海一沤发 有漏微尘国
皆依空所生
沤灭空本无 况复诸三有 归元性无二
方便有多门
圣性无不通 顺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味
迟速不同伦
色想结成尘 精了不能彻 如何不明彻
于是获圆通
音声杂语言 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
云何获圆通
香以合中知 离则元无有 不恒其所觉
云何获圆通
味性非本然 要以味时有 其觉不恒一
云何获圆通
触以所触明 无所不明触 合离性非定
云何获圆通
法称为内尘 凭尘必有所 能所非遍涉
云何获圆通
见性虽洞然 明前不明后 四维亏一半
云何获圆通
鼻息出入通 现前无交气 支离匪涉入
云何获圆通
舌非入无端 因味生觉了 味亡了无有
云何获圆通
身与所触同 各非圆觉观 涯量不冥会
云何获圆通
知根杂乱思 湛了终无见 想念不可脱
云何获圆通
识见杂三和 诘本称非相 自体先无定
云何获圆通
心闻洞十方 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
云何获圆通
鼻想本权机 只令摄心住 住成心所住
云何获圆通
说法弄音文 开悟先成者 名句非无漏
云何获圆通
持犯但束身 非身无所束 元非遍一切
云何获圆通
神通本宿因 何关法分别 念缘非离物
云何获圆通
若以地性观 坚碍非通达 有为非圣性
云何获圆通
若以水性观 想念非真实 如如非觉观
云何获圆通
若以火性观 厌有非真离 非初心方便
云何获圆通
若以风性观 动寂非无对 对非无上觉
云何获圆通
若以空性观 昏钝先非觉 无觉异菩提
云何获圆通
若以识性观 观识非常住 存心乃虚妄
云何获圆通
诸行是无常 念性元生灭 因果今殊感
云何获圆通
耳根圆通第九
我今白世尊 佛出娑婆界 此方真教体
清净在音闻
欲取三摩提 实以闻中入 离苦得解脱
良哉观世音
于恒沙劫中 入微尘佛国 得大自在力
无畏施众生
妙音观世音 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宁
出世获常住
我今启如来 如观音所说 譬如人静居
十方俱击鼓
十处一时闻 此则圆真实 目非观障外
口鼻亦复然
身以合方知 心念纷无绪 隔垣听音响
遐迩俱可闻
五根所不齐 是则通真实 音声性动静
闻中为有无
无声号无闻 非实闻无性 声无既无灭
声有亦非生
生灭二圆离 是则常真实 纵令在梦想
不为不思无
觉观出思惟 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国
声论得宣明
众生迷本闻 循声故流转 阿难纵强记
不免落邪思
岂非随所沦
旋流获无妄
阿难汝谛听
我承佛威力 宣说金刚王 如幻不思议
佛母真三昧
汝闻微尘佛 一切秘密门 欲漏不先除
畜闻成过误
将闻持佛佛 何不自闻闻 闻非自然生
因声有名字
旋闻与声脱 能脱欲谁名 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脱
见闻如幻翳 三界若空华 闻复翳根除
尘销觉圆净
净极光通达 寂照含虚空 却来观世间
犹如梦中事
摩登伽在梦 谁能留汝形 如世巧幻师
幻作诸男女
虽见诸根动 要以一机抽 息机归寂然
诸幻成无性
六根亦如是
元依一精明 分成六和合 一处成休复
六用皆不成
尘垢应念销 成圆明净妙 余尘尚诸学
明极即如来
大众及阿难 旋汝倒闻机 反闻闻自性
性成无上道
圆通实如是
此是微尘佛 一路涅槃门 过去诸如来
斯门已成就
现在诸菩萨 今各入圆明 未来修学人
当依如是法
我亦从中证 非唯观世音 诚如佛世尊
询我诸方便
以救诸末劫 求出世间人 成就涅槃心
观世音为最
自余诸方便 皆是佛威神 即事舍尘劳
非是长修学
浅深同说法 顶礼如来藏 无漏不思议
愿加被未来
于此门无惑 方便易成就 堪以教阿难
及末劫沉沦
但以此根修 圆通超余者
真实心如是
大众受益第十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身心了然。得大开示。观佛菩提及大涅槃。犹如有人。因事远游。未得归还。明了其家所归道路。普会大众。天龙八部。有学二乘。及诸一切新发心菩萨。其数凡有十恒河沙。皆得本心。远尘离垢。获法眼净。性比丘尼闻说偈已。成阿罗汉。无量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楞严经25种入定方法
《楞严经》的价值一直被大家所公认,本文所讲的其实就是对不同悟性的人,采取的不同方法,如果只用一法很容易出现偏差。
阿难与大众,蒙佛不厌其详的开示,慧性觉悟,忽然圆通得到再无疑惑的地步。虽然领悟到一六解脱的道理,但是还没有达到圆通的本根。于是又请求道:“我们历劫飘零在生死苦海中,犹如苦儿一样,孤零地飘泊他方;我自己何心何虑,与佛谊属天伦血统。好像失乳孤儿,忽然遇着慈母。如果因此际全面能够成道,今天所听到的妙密法语的开示,就应该等于本悟。否则,同没有听到是一样的。唯有希望佛再发慈悲,教导我妙密庄严修持的法门,以完成佛开示的最终愿望。
  这时,佛普告在会大众中的诸大菩萨,以及诸漏已尽的大阿罗汉们说:“你们菩萨及阿罗汉们,在我教导的佛法当中,已经得成无学的果位。我现在问你们,大家最初发心的动机,以及悟到十八界的功用,哪一样是最圆满通达的?怎样才是进大了三摩地的方便法门?”
  (一)声。闻听妙理的修法:首先起立发言自述的,是桥陈那(译名了本际)等五位比丘。(比丘,是佛弟子出家男众的名称,具乞化破魔等意义。桥陈那等五人,是从佛最初出家的弟子,也就是佛成道后最先听佛说法得度的人。) 他说:“我是最初见佛成道的人,佛成道后,也是对我王人最先说法得度的。佛为我们宣讲三转四谛法轮,我们就悟明四谛的道理。(四谛是苦、集、灭、道。说世界一切皆苦。苦是生死的果实,世间是纯苦无乐,世人所认为的乐,只是偶然暂时相对性的另一苦因而已。但是世人偏认苦为乐,并且还要去积极追逐苦果,自招种种烦恼。唯有自心灭除烦恼,不再造作苦果,才得寂灭的乐果。若能随时随地观察思惟,息灭自己的烦恼,就是修持正道。).佛问我们理解与否时,我首先说理解到了。佛就印证认可,说我是得最初解的人。我当时理解得到的,并没有别的方法,只是听到佛说微妙道理的声音。由这声音使我理解到微妙的道理,心领神会。息灭烦恼的苦果而得寂灭至乐的正道,证得阿罗汉的果位。佛现在要问我们修什么方法,才能圆满通达佛的果位。如我所实验得到的,还是以多听妙理为最好。从听妙理的声音悟道,乃是最上乘的修法”
  (二)色。观察色相的修法:优波尼沙陀(译名色性空)起立自述说,“我也是最初看见佛成道的人。佛教我观察身体内外的不净相,生起极大的厌离心。悟到一切色相的性能,都从不清净而来。身体的色质,终由白骨化为微尘。最后终归于虚空。推穷其究竟,虚空与色相,两种都没有自性,因此得成无学果值的道业。(不净观是一种修持的方法。对于烦恼障很重,贪欲心很盛的人,修之较为适当。观的人手方法,是运用思惟去看,观察,观想的意义。不净观包括九种想:1。胖胀想,2。青波想,3。坏想,4。血涂想,5。脓烂想,6。虫咬想,7。分散想,8。白骨想,9。烧想。人身是个臭皮囊,由死亡而到坏灭,自然地都会现出这九种现象。臭皮囊先发胖胀,跟着筑起青淤的颇色,开始一决一块地败坏。然后血化为脓,开始腐烂,生出蛆虫。皮内毛血渐渐分散完了,只剩了白骨一具。渐渐久了,白骨也就随风化为飞尘。无论官贵贫贱,智愚贤不肖,男女老幼,美的丑的,到头来都是一样。所以修习这种方法;最容易生起离生出俗的观念。同时也很容易解脱人我的执著,和身体生理的障碍。这种修法,最好先由禅坐去思量观察。他人与自己,都是下个臭皮囊包装着一身内外不洁净的东西。什么是美的与丑的,皮包骨头以内,都是肚肠屎尿,有什么值得贪恋可爱呢!渐渐观察清楚,构成了一个观念。就觉得此身不值得留恋,心境非常乎静;妄想杂念渐渐冲淡,归于平静。到了这个程度,不净观即成就了。然后产生两种现象,但是有的人可能会有,有的人并不一定会有。第一种现象,举目观看人们,无论男女老幼,都是一具白骨骷髅架子。这种现象既已形成,就不必再继续做不净观或白骨观。只需要守住眉心中间一点白,制心一处,专精不乱。久而久之,就会发生第二种现象:并此一念亦自然而空,可以得入正定;由此精进不懈;逐步上进即可以证果。)因此佛就印证认可,说我是得到了色性空的人。身体色质既已空尽,对于自性妙有功能,生起色质的作用,达到妙密圆通的果地。我从色相上证得阿罗汉的果位。佛现在要问我们修什么方法,才能圆满通达佛的果地。如我所实验的,从观想色相上起修,乃是最上乘的修法。
  (三)香。嗅觉的修法,香严童子起立自述说:"我最初听佛教我仔细观察一切有为法的现象。那时我就辞佛独居,宴息清心,寂然安处。扫除心理一切妄念。忽然看到比丘们燃烧沉水香,香气悠然进入我的鼻子孔里。我就观察这香的气味,既不是沉水香木所发生,也不是虚空研发出。既不是烟,又不是火。它进了鼻孔,不知香味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它无影无踪地去了,又不知道香味归到哪里?因此发现这个分别思维的意识,也是如此。妄想意识消散,就归于空寂。由此证得无烦恼的无漏果位。(说明意识妄想,犹如烟雾,时生时灭,来去都没有踪迹可寻。自然不必追寻执著,也不必去扫除清理,因此可得安然休息的境地。)佛就印证认可,赐给我香严的名号。妄想意识的心理状态,与自然界物理现象的能量互变,都如尘氛气流一样,时起时灭。从燃烧香气的道理,可以证到万有现象的微妙作用,悟澈自性的密圆功能。我是从香气庄严证得阿罗汉的果位。佛现在问我们修什么方法,才能圆满通达佛的果地。如我实验得到的,以鼻观香气庄严,乃是最上乘的修法。(佛法中教人烧燃好香,不仅是庄严道场,同时也具有从鼻观而得清心的妙用。至于可以解积驱虫,变更空气的洁净,还是其末节的作用而已。)
  (四)味。舌观味性的修法:药王药上两位菩萨,及同行眷属五百天人们,起立自述说:“我从无始劫数以来,便是世上的良医。口里亲尝这个娑婆世界各种药物,草本的、木本的、金石等矿物,名称数量约有十万八千之多。这些物理性能,完全知道。所有药物的咸、甜、苦、辣、酸、淡等味性,以及它的变化作用,冷热、有毒、无毒的性格,我也完全了解。我因为从佛修学佛法,了知这一切味性,它的根本自性,既不是绝对不存在的空,也不是永远固定的有;既不是依赖身心的关系,才显见它的功能。但是离开身心,又不能表达它的作用。因为分别药物味性的初因,而得开悟自性本体的功能。因此佛就印证认可,许我两弟兄是菩萨位中的人。现在佛的法会中,为传承佛法的法王子,(药王药上两昆仲,从久远劫数以来,遇琉璃光佛前身的教化,自己便发心历世为良医,做济世救人的功德事业,遍尝世间的药物性能。如以现代语来说,等于是个大医师,并且是研究物理他学的大药剂师。从真实的慈悲救济时动机出发,由尽知物理的性能,而悟得万物与人佳的本体。)
我因为田了解味性而觉悟,发明自性,登于大乘菩萨的果位。佛现在问我们修什么方法,才能圆满通达佛的果地。如我所实验得到的,以研究亲尝物理的味性去体会,乃是最上乘的修法。"
  (五)触。观察身体感触的修法:贤首菩萨及其同伴道侣等十六位开士,起立自述说:“我们从前在威音王佛的时侯,听闻到佛法,就发心出家了。因为随例跟着僧众入浴,忽然悟到水的因缘。它既不能洗涤尘垢,也不能洗净身体,水始终是中性的。无论洁净与污垢,它都不沾滞,自性得无所有。这种过去世所了解的记忆,直到今生都不会忘记。从那个时侯起,佛就称我为贤首。现在从佛出家,到达无学的果位,(水性永远是清净的,无论污秽或干净的东西,它都不容纳。轻微的使它漂流而去,粗重的使它沉埋下去,本性自己还是不垢不净,自性真心犹如水性。微细的,好的妄想,犹如本土的浮尘,轻轻地随时溜去。粗重的,恶的情欲;犹如水中的沉淀,深深地沉埋下来。但是能知能觉的自性,却始终不变、由此体会,可以领悟到自性的实相。再说,心上的妄念,犹如水上的浮尘与波纹。沤生沤灭,以及浮尘与波纹的变化,又始终变不了水性。但能心如止水,静观心波浮尘的变化,皆如梦幻,自然可以领悟到自性的实际。贤首菩萨,过去世虽然从佛出家,但常以轻慢的心,傲视别人,因此堕落尘劫。后来转从常不轻菩萨的教化,对一切众生,决不轻视。对任何人,都很恭敬。所以得到贤首的名号。)我因为微妙为感触,明白了自性有如止水的道理,得到佛的法要,成为继承佛道统的法王子。佛现在问我们修什么方法,才能圆满通达佛的果地。如我历经验得到的,从微妙感触作用去体会,乃是最上乘的妙法。"
  (六)法。心空意念的修法:摩诃迦叶(译名大饮光)与紫金光比丘尼(紫金光原来是迦叶尊者的夫人,出家后便称比丘尼。比丘尼是佛弟子中出家女众的名称。)
同时起立自叙说:“若干劫前,在这个婆婆世界上,有不位佛出世,名叫日月灯。我有机缘亲近他,得闻佛的法要,依法学习修持。等到日月灯佛灭度过世以后,我就供养他的舍利子。在佛像与舍利子前面,常时燃灯供养,永远继续着这一点光明。并且用紫金色的光质,涂在佛的形象上面。从此世世生生,身体经常充满着紫金色的光华。这位紫金光比丘尼,就是我生生世世的誊属,与我同时发心。(过去在毗婆尸佛灭度过世以后,佛的塔像金色毁坏了。有一位贫家的少女,对着佛像发生无限的伤感,心里很想为之修治完整。可是自己没有资财,便去乞讨。得到了金钱,就请来匠人为佛装金,这位装金的匠人,很欢喜地和她共同完成了这件功德。功德完成以后,两人结为夫妇,生生世世,永不分离。经过九十一劫,虽然生在人间天上,身体经常都得紫全光色。当释迦佛出世的时候,夫妇又同时发心出家。这个少女的前身,就是紫金光比丘尼。)我观察世间六尘,(生理的五官与心理意识的各种现象)-种种的作用,一切都似变幻中显现出的幻象,最后终归于坏灭。唯有心空一念,寂然不动,才可以修到身心寂灭的境地,这样始能在定中度过百千劫的时间,犹如一弹指的刹那。(心空一念,就是意根上解脱的无上妙法。天台宗与密宗的修止观等方法,就是依这个道理修持的。心意识是最难空寂的。迦叶尊者所述的方法就是观心的一门。静坐观心,识知心意识各种现象,思惟分别妄念等相,都如空中鸟迹。又如浮光幻影掠过长空,忽起忽灭,随时变幻化去。若能不随变化,不去追逐不舍,只任其自生自灭,不排除,不执著,自然现出自心一段空相。然后即此心空一念,还要放去。到了空空的境界亦空时。就可悟明这一段妙用。)我因为修习心空一念的方法,与严守苦行头陀的规范,得成阿罗汉的果位。佛就说我是头陀中最成功的人。因为从这个了解心意妙法而开悟明白,消灭一切有漏的烦恼。佛现在问我们修什么方法,才能圆满通达佛的果地。如我所经验得到的,从观察心意识的方法去体会修证,乃是最上乘的方法。"
  (七)眼。眼的见精修法:
阿那律陀(译名无贫)起立自述说:“我最初出家的时候,经常喜欢睡眠。佛责备我犹如畜生一样。我听了佛的申斥,惭傀反省。涕泪自责。自己发愤精进。七天当中,昼夜不眠不休,因此双目失明。佛就教我乐见照明金刚三昧的佳法。我因此可以不需对眼,只凭自性的真精洞然焕,看十方世界中的一切,犹如看到手掌中的果子一样。佛印证我已经得成阿罗汉的果位。佛现在问我们修什么方法,才能圆满通达佛的果地。如我所经验得到的,旋转能见的根元,返照以至于无,就是第一妙法。”(乐见照明三昧,经教中但有其名,究竞不知道是如何修法?自阿难教授提婆达多修习天眼,得到眼通等神力以后,提婆达多反因神通狂妄自用而成魔障。以后显教经论,就没有修法的记述了。密教所授眼通及观光的修法,也是利害参半。而且没有得到正定的人习之,不但无益,反容易受害。所以对于这一修法,不需详细补充说明。本经所载阿那律陀的自述里,对于这个原理原则,也已很明显地说出。眼的见精,分为能见与所见的两种。眼见到外界的一切境象,都是所见的作用。即使双日失明,心里还是看得见眼前是一片昏暗。这种昏暗的境象,依然是所见的作用。它是从自性能见的功能上所发出。由此体会,返还所见的作用,追寻这个能见眼前现象的自性功能。久而久之,所见的作用,完全返还潜伏到能见的功能上,然后并此能见的功能,也涣然空寂。在道理上,就叫做能所双忘。在事相上,完全大于性空实相。旋见,就是返观返照的意义。循元,就是依止自性本元的意义。由自性空实相,泊然定住在常寂的无相光中,漏澈十方的天眼作用,就自然发起。但切须记得,如为求得天眼而修,不依性空而定。不但能所不能去,纵使能够得到部分天眼,都是浮光幻影,便为魔障。再说,所谓眼通,并不是有如肉眼的眼。到了那时,由自性定相所发生的功能,与虚空会为一体。无尽的虚空,和能观的作用,浑然合一。虚空与我,只是一双眼而已。)
  (8)鼻:调伏气息的法门:  周利磐特迦(泽名道生)
起立自叙说:“我缺乏诵持多闻记忆的能力。最初遇到佛的时侯,听闻到佛法就出家了。佛教我记亿四句偈语。在一百天以内,记后又忘前面,始终不能背诵。(道生在过去迦叶佛的时侯,为律、论三藏都通的沙门。有五百个弟子。但是道生非常吝惜经义,不肯尽心教导,所以得如此愚钝的果报。他的哥哥出家在先,因为他太愚钝,叫他还俗。道生就拿了一条绳子,到后园树下去自杀。佛以神力解救了他。指着扫帚,叫他专念扫帚三字。他忽然领悟到佛是教他把心地上的尘垢扫除开净,由此而悟道。)因此佛又怜悯我的愚钝,教我安居自修,调摄出入的气息。我那时观察气息,由微细而到穷尽。了解它的生起、存在、变易、消灭的一切经过,刹那之间,也不得固定常存。因此心境豁然开朗,得到大无碍的境界。再加进修,到达烦恼漏尽,完成阿罗汉的果位。现在得在得佛的座下。印证我己经得无学的果位。佛现在问我们修什么方法,才能圆满通达体的果地。如我所经验得到的,从调息到反息。息止心空,依空取证,就是第一妙法。”(修习调伏气息法门,有很多种方法。天台宗六妙门的止观修法,也是着重在调息的修法。生命存在的生理机能活动,就靠气机的往来。气息有四种现象:有声的叫做风。结滞的叫做气。出人有力的叫做喘。绵绵不绝,无声不滞的叫做息。妄心想念的心盛,气就粗浮。换言之:气息静止时,想念妄心就比较轻微。心息二者,是互相为用,互为因缘的。在各种调息的方法中,还有一种简捷修法。首先回转眼光,摄念合于气息。然后返用耳根听觉,]听自己的出入气息。先只听到出人气粗重有声,这都属于风与气或喘的阶段。久而久之,心息合一相依,绵绵不绝,这才叫做止于息上。而且这时候的气息,若有若无,身心轻快无比。由此再加进修,气息不起呼吸的作用。听闻与感觉,也不能觉察。妄想杂念,就涣然冰消,心息都入于空寂大定的境界。再加向上精进,就得果无疑了。)
  (九)舌。舌的味性修法: 桥梵钵提(译名牛 __
)起立自述说:"我因为在过去世造有口业。看到一个老年比丘,没有牙齿,吃东西时像牛吃草一样,我就轻慢侮辱他。所以生生世世,得牛__
病的果报。(犹如牛的反嚼,是食管与胃部的病。)佛就教我一味清净心地的法门。我因此得断灭一切妄心,进入正定三昧的境界。观察滋味的知性功能,既不属于身上,也不属于物质。一念之间,就超越世阿所有烦恼的习漏。从此内脱身心,外遗世界。远离欲、无明、烦恼的三有束缚。犹如飞鸟出笼,离开一切尘垢,妄心自然销灭,得以认识正道的法眼清净,成就阿罗汉的果位。佛就亲自印证认可我已经登无学的道果。(舌观的修法:比较不容易普遍,并且也很难修。通常人对于滋味的食欲都很深切。首先要能不贪浓厚的食物,渐使淡薄。再渐渐减少饮食,归到平淡无味,进而达到没有食欲的贪恋。由此生理发生转变,心境妄念也随之皆空,自然进入正定的三昧。所以佛法制度中的头陀行,教人日中一食,而且必须淡薄。禁绝浓甘的饮食,实在有很深的作用存在。道生尊者由舌根悟道,亦只在一念之间的转变。(心不在焉,食而不知其味,可以了然于胸了。)佛现在问我们修什么方法,才能圆满通达佛的果地。如我所经验得到的,从返还追究能知味性的自性功能,就是第一妙法。"
  (十)身。身体感觉的修法 : 毕陵伽婆蹉(译名余习)
起立自述说:“我最初发心,跟佛学道。经常听佛说世间一切事物,是纯苦无乐。有一天,到城里去乞食,心里却在思惟佛法的精义。不知不觉间,脚上被毒刺刺伤,立刻觉得全身都发生疼痛。就在这个时候,我想到因为有一个知觉的作用,所以才能够知道这种疼痛的感觉。这个知觉虽然知道有了疼痛的感觉。近照追寻这个知道疼痛感觉的知觉自性功能,却本来清净无物,并不受疼痛的影响,也没有感觉的存在。千是我又再加思惟。我这个身体上,难道有两个觉性的存在吗?这样一寻根究底,所有妄想杂念,就都归摄到一念。再一追寻这一念的根本,身心忽然空寂。这样住在空寂当中,经过三七二十一日。一切烦恼习漏就都空尽,成就阿罗汉的果位。得到佛的亲启印证。认为已经发明了自由登达无学的果地。佛现在问我们修什么方法,才能圆清通达佛的果地。如我所经验得到的,返还止住在自性本觉上,遗忘了身心感觉知觉的作用,就是第一妙法。”
  (十一)意。意念空寂的修法:须菩提(译名空生)起立自述说:“我从很久远世历劫以来,心已得到无漏的境界。自己能够回忆到过去的受生经过,和历劫中无数次的生生死死。当我初在母胎时,就知道空寂的境界。这样乃至使十方世界,都成空相。同时也可使于一切众生,证得空性。现在蒙佛开示启发,了然自知自性正觉的真空无相。证得空性的圆满光明,得到的阿罗汉的果位,顿时进入佛性宝明空海的境界,相同于佛的能知能见。佛就印证我已成无学的果地。认为解脱性空,以我为最上乘。佛现在问我们修什么方法,才能圆满通达体的果地。如我所经验得到的,使身心世界一切心物和事理等所有现象,了然不留于心中。放下一切意念的染著,入于空寂无相的境界。最后将空寂无相的境界也一并空去,到了空无可空的实际。那时万缘都寂,万法皆空,归于无所得的大定,就是第一妙法。”
  (十二)眼识界。心眼观照的修法:舍利弗起立自述说,我从久远世历劫以来,就观照自心的清净境相。这样历劫受生,所经历的生生死死的次数,已如恒河中的无量沙数。对于世间及出世间种种事物变化的道理,一见就通。获得无碍的境界。有一天,我在路上遇到迦叶波三位弟兄听说他们互相讲论佛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他们说就是佛法大乘的要义。我听了,就悟到心念本来是空无实际的道理,于是就从佛出家。见到自性正觉的光明圆清之体,得大自在大无畏的智慧,成就阿罗汉的果位。现在做佛法传统中的长子,乃从佛口说法开示所化生。佛现在问我们修什么方法,才能圆满通达佛的果地。如我所经验证得的,由观照自心。久而久之,照见自心本来的清净实相,心境发出自性的光明。待光明圆满到了极点,自然能知能见自住是佛的体用。才是第一妙法。"
  (十三)耳识界。心声闻听的修法:普贤苦萨起立自述说,“我已经为过去无量数佛的法王子,一切十方世界的佛,教授他们的弟子修大乘菩萨道的根本时,都教他们修习普贤的行持。这种普贤的法门,乃由我而建立。(普贤菩萨,旧译又名普现。顾名思义,就是在一切处显现的意义,普贤菩萨的修法,是代表大乘苦萨迸的大行。有显教密教位法的异同。但都是根据华严经的普贤行愿品为基础。密教修法,如金刚萨捶大法等,以咒语配合瑜伽观想作行持。显教修法,以身体力行为主。但一般修习念诵者,大多都是口里念过去,没有深思力行他的功用。为了发心位习大乘道的人,有合法的修持。现在融会显密修法的道理,述说他简单的规范。凡是真实发心倍习大乘佛道的人,首先要熟读普贤行愿品。当念习纯熟以后,要深思他的意义与意境。然后把他说的十大行愿,构成一种意境上的曲境界。例如以第一行愿礼敬十方诸佛的法门来说,当你起身礼佛,或者在禅静中,起意礼数十方诸佛的时侯。自己忘记身心的感觉,在意境上,构成一个没有时间空间的广大无边的境界。意想十方诸佛都于一一显现在面前。每位佛前,都有一意境上化身的我,在体前恭敬礼拜。依次如启请、供养,一一都有我在前面,发声赞叹,或者念诵,每一行愿,都要构成一神意境上的境象。这样久而久之,意境形成妙有的实相。即有如普贤菩萨的实相庄严,乘坐六牙白象,也宛然显现,如在目前。可以参看法华经上的记述。但是意境上一念收回,即如这些所有现象,也完全寂灭不生。身心都不执著,自然归于了无所有的寂灭性相之中。至子其中的真空妙有,缘起性空的至理,也就可以在这种修法上去体会印证了。)普贤菩萨又说:"我用这种心闻修法的结果,能够分别一切众生的所有知见与意念。纵使在无量数的远方世界以外,有一个众生,他的心理能够发心修习此法,我就在那时,乘大牙白象,分出百千个化身,到他的前面。即使他们业障深重,一时不能够见到我,我也为他们暗中摩顶,爱护他,辅助他,使他渐渐的有所成就。佛现在要问我们修什么方法,方能圆满通达佛的果地。我现在说出从前开始学佛,是用这心声闻法的方法,发明悟了澄澈的自性,并且能够发生妙用,可以自在地运用分别心,才是第一妙法。(心声等于是说心理电波的交感作用,可与现在心灵交感来参考研究。)
  (十四)鼻识界。鼻息调气的修法: 孙陀罗难陀(译名艳喜)起立自述说:“我从前出家,跟着佛学道。虽然受过形式上的戒律,但是始终不能够达到正定的三昧境界。心里经常散乱浮动,没有获得烦恼漏尽的元漏果地。因此佛就教我与拘希罗(大膝氏)二人,先制心一处,专守一点。我制念在鼻端上,开始仔细观想注视。用这种修法,经过了三七二十一天。就看见了鼻子里呼吸的气息,一出一人,犹如烟雾一样。(能到达这个程度,身心的感觉,就由轻安而渐至于空无感觉。)因此身心就由内在自然发出光明的境界。再扩而充之,光明渐渐地圆满,遍满所有的空间。整个世界,都普遍地成为净裸裸的清虚境界,好仅一个整体的玻璃体。再进一步,烟雾的现象也渐渐消散。鼻子的出入气息,完全变成一片纯目的光相。由此心开意解,一切烦恼习漏净尽。所有出入的气息,化作一片光明,可以照到十方世界,就得到阿罗汉的果位。佛就预记我将来会得证自性的正觉。佛现在问我们修什么方法,才能圆满通达佛的果地。我认为从消融气息,达到气住脉停。使气息止伏久住以后,发出心性的光明。最后使光明净裸圆清,灭尽一切烦恼的习漏,才是第一妙法。
  (十五)舌识界。说法的修法: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译名满慈子)起立自述说,“我从很久远世历劫以来,就已得辨才,宣扬佛的苦空妙理。(众生世界,只有苦境,没有绝对的乐事。世界一切,始终总归于空的。)因此深深通达自性的实相,毕竟是空的。并且对于十方三世无量数佛的秘密法门,我都能为他在众生界里,作微妙的开示和宣扬,得大无畏的功德能力。佛知道我有大辩才,就教我以言语声音来宣扬佛教。我所以就在佛前帮助佛旋转法轮。因为如狮子吼似的宏扬佛法,就在说法之中,自悟妙谛,得成阿罗汉的果位。佛就印证认可我,是善于说法的第一人。佛现在阿我们修什么方法,才能圆满通达佛的果地。我认为用言语声音来说法,降伏一切魔怨,消灭一切烦恼习漏,才是第一妙法。"
  (十六)身识界。执身持戒的修法:
优婆离(译名上首,原名车匿)起立自述说。我亲自追随着佛,半夜里越城出家。又亲自看见佛修苦行六年,降伏一切的魔障。制服所有的外道。解脱世间的爱网。使烦恼和贪欲净尽,得到无漏的果位。蒙佛教我严守戒律。由这样执身持戒,乃至三千威仪,八万细行,性业(与生俱来先天性的贪嗔痴等。)
遮业(因时因地制宜的戒律等。)都完全清净。身心进入寂灭的境界,得成阿罗汉的果位。因此我就成客为佛弟子中统领纲纪的上首。佛亲自印证我心,持戎修身,是佛全体弟子中的第一人。佛现在问我们修什么方法,才能圆满通达佛的果地。我是择善固执,严格修身,先使人格净化。得以身体力行都能净化以后,从外而内,再使心念净化。净化到了极点,心得通达无碍,然后身心就一切通利。我认为由这样圆满菩提正觉,才是第一妙法。"
  (十七)意识界。 意念观照的修法:
大日键连(译名大采菽氏)起立自述说:“我当初在路上乞食化缘的时候,遇到迦叶波三兄弟,宣讲佛法因缘的道理。因此我顿时明白自心的实相,得到大通达。(意识所起的妄想心念,都从因缘所生。缘生缘灭,俱皆依他而起。由此在定静的境界中,仔细观察妄想心念的缘生缘灭,有如幻化,都是意识妄动的现象。如此去观察每一意念的根本,都了不可得。那个能生妄想的心意识自体,却是本来清净不变的。在此清净不变的净境上,愈定久愈好。等到定力坚强,一念起用,就可以得神通自在的妙用了。)因此佛就嘉惠我,命我做比丘。我就自动地袈裟着身。自动地剃落须发,能够无挂无碍;远游十方世界,发明神通自在的大能力。在佛弟子众中,推许我是神通无上,得成阿罗汉的果位。不但吾佛释迦,就是十方一切佛,也都赞叹我的神通能力,己经达到圆明清净,可以自在无畏。佛现在问我们修什么方法,才能圆满通达佛的果地。我是从追寻妄想的起灭,得到妄念不生,退还到澄澄湛湛的心境实相。这样定力愈久,自性心光发生朗耀。一切妄想妄念,犹如一股混浊的流水,渐渐得到澄清。定力愈久,心境便愈达到清净无波光明无暇的状态,才是第一妙法。"
  (十八)依火大种性修自身欲乐暖触的修法:马当瑟度(译名火头金刚)起立自述说:"我记得在很久远世历劫以来,我的秉性贪爱淫欲。遇到空玉佛出世,说喜欢贫淫的人,这淫欲的心念,会引发身体上的邪火。淫心越来越盛,欲火越来越旺。邪火积聚,犹如一团销魂蚀骨的烈焰,使心性昏迷堕落而不自觉。终将被欲火焚化身体,并使神识沉沦而不能自拔。空王佛就教我返观自身内在的动能,以及往来流行的冷暖气质等现象。我从内观近照的方法,着手修持。神光内凝,化去多生积习的淫心,转为大火炬似的智慧光焰。所以一切诸佛,都叫我是火头金刚。我从自性功能所具足,引起生理本能所生火光三昧的力量,得成阿罗汉的果位。从此我心发大愿力。如果一切诸佛成道的时候,我就做一大力勇士,亲自为诸佛护法,降伏一切魔怨。佛现在问我们修什么方法,才能圆满通达佛的果地。我是从内观近照身心的暖触,得到无碍流通的境地,消除一切烦恼习漏。生起智慧的大宝焰,得登无上大觉,才是第一妙法。”(这种修持的方法,分为多门。其他异宗外道,也有这种修法。可是有究竟与不究竞的差别。但都是专依身体上的生理本能着手,引发火功暖气本能的流行,西传西藏密宗有专门的修法。又有从配合欲界的欲乐定着手时。可是流弊也的确很大。因为修习这种方法,有迅速的大效力。但是形式容易,彻底了解它的道理与真实经验却很难。虽然速效的利益大,相反的,也会很容易发生弊窦。所以后世修持者,必须依有经验、有成就的良师,方可修习。这种暖触的产生,只是达到内触妙乐,化去欲念习气的第艹步「并非究竟。如若于内乐,还是不离微细的欲界。在密宗与瑜伽术,把这暖触,名为拙火。或名灵热与灵力。道家叫做元。修习这种方法,有它的专门程序与阶层。如似是而非,稍有差错,就发生相反的害处。但要知道,我们生命的来源,是先从色欲爱乐所生。要了脱生死之抗,证得菩提,必须也要从此而了。如经所说:“主因识有,灭从色除。”如果不从这种根本无明着手解脱,徒使压制于一时,终归还会遇缘而爆发,难以得到最后的圆满成就。至于这种修法的原理,如火头金刚的自述中,已略具端倪。详细方法,可参访有成就的明师而求之。)
  (十九) 依地大种性悟到治平心地的修法:
持地菩萨起立自述说:记得过去世,历劫无数,曾有千位普步佛出世。我当时为普光佛座下的出家比丘。常在一切要津和路口,或者田地险隘的所在,若有不平或妨碍车马行走的地方。我都为它修补或架造桥梁,或负沙土来填补它。这样勤苦精进的行持,经过无数次的佛出世,我都依旧如此做去。或者有些人在热闹拥挤的地方,需要他人代劳负担物件。我就先去为他们挑负,送到他的目的地。放了东西就走,决不要他的代价。后来遇到毗舍浮佛(译名一切自在)出世。那时世上正患饥荒,我还是做一个出卖劳力的人,替人帮忙。无论远近,只拿他们一个钱的报酬。如有车子与牛马人被凹陷在泥淖里。我就尽我的神力,为他们推轮,救拔他们的苦恼。那时国里的大王,办设斋筵,请佛到宫廷来应供。我就在这个时候,预先整治佛所经过的地方,接待佛的降临。这时,毗舍浮佛,摩着我的头顶向我说:你应当平治自己的心地。如果你心地平了,世界上一切险险的坎坷,也就平了。我听了佛的开示,自悟心开。照见身体上的体质极微的分子,与组成物质世界的微细分子,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差别。而且这种物质分子的微生性,推导他的根本,都是空的,都没有感触的实体。因此乃至于刀兵水火,也没有什么实体的感触。所以我就从一切事物的法则与性能上,悟得无生法忍,得成阿罗汉的果位。现在又回心转求大乘之道,入于菩萨位中。自听了诸佛宣扬妙法,对于佛的知见和实际理论,我首先认为应从治平心地来证明它。佛现在问我们修什么方法,才能圆满通达佛的果地。我认为仔细观其身体与物质世界的两种微尘,其自性都是平等的,根本没有差别。其实,都是自性本体的功能,虚妄乱动发生尘质。若使尘垢消除,智慧自得圆满,使成无上大道,才是第一妙法。"
  (二十)依水大种性梧到自性清净的修法:
月光童子起立自述说:"我记得在过去无数劫以前,有一位佛出世,名为水天佛。他教授一切菩萨,使习水观的方法,进人正定三昧的境界。(有一类修行的方法,先须配合环境。或在山之巅,或在水之涯,专修禅定,妄念自然容易清净。因为水边林下,能使心境自然安静。住习水观的人,常在澄潭清水边去禅坐。摄念注视澄清冷寂的一潭清水,心境会很容易地寂静下去。渐渐地忘其所以,得到心空境寂,忽然犹如忘身。到了那时,只有水天一色,物我两忘,浑然成为一片。这是水观的初步。再进而忘其所忘,空其所空。水色清光,都了不可得。自然进入了水观的三昧。但与无上正觉,还了不相关。)
我当时观照身内的水大种性,都是一样的。如涕泪唾液,大小便与精血等。推导它的究竟,那不过是水大性能的变化。而且身体内部的水,与世界内外所有的水分和海水等,都是同一性能,没有什么差别。我在开始成功这种水观的时侯,只能使心水融化为一。水即我身,我即是水。却不能忘去澄波止水的这一境界。那时,当我做出家比丘的时侯,有一次在室内安然坐禅,我有一个小弟子,从窗隙里偷看。他只见室内满是清水,其他什么都没有看见。就拿了一块瓦片,叮咚一声,投到水里去。看了一会儿,便自去了。我出走以后,顿时觉得心里很痛。好像舍利弗那一次在山中入定的时侯,被鬼打了一样。我自己研究,我已经得到阿罗汉道,好久都没有疾病的事,何以今天忽然心痛?
难道是道力退失了吗?这时我的那个小弟子来了,告诉我刚才的事。我就同他说:“你再等我闭门人定之时,看到了了室内的水,就立刻开门入内,拿出这块瓦片。这个孩子听了以后,当我再度入定之时,果然又看到了满室是水,那块瓦片清楚就在里面,他就开门把瓦片拿走。我出走以后,身体也就恢复如初。后来又跟着很多位佛学习。到了山海自在通王佛世世,才能够忘去身见(感觉)的作用。与十方世界所有的水分与大海水,完全合一,证入真空的自性。悟彻水大种性的自性功能,与人我自性真空妙有的功能,都是同样没有分别的。现在通到吾佛,得到童真苦萨的名号,入于菩萨之林。佛现在问我们修什么方法,才能圆清通达佛的果地,我是从观察水性一味流通的自在功能,得入无生法忍的境界。我认为要求得圆满无上正觉,修谛观水性法门,才是第一妙法。
  (二十一)依风大种性悟明自性无碍的修法:琉璃光菩萨起立自述说,“我记得在过去很久远劫以前,有一位无量声佛出世。开示苦萨本觉自性的妙明真心。观察这个形成世界种性,以及形成一切众生身体种性的,都是妄缘搅乱的风力所生。我就在这个时候,观察空间时间里的运动。以及身体与心念的活动,都同是这个风力的作用,其中并没有什么不同。那时,我就觉悟得,这一切动力功能的自性,来时既无固定的方所,去了也无固定的所在。尽十方世界所有的物质微尘的动力,以及众生颠倒妄动的本能,都是这种风力的虚妄作用。大而言之,由三千大千世界以外,而至于这个世界以内。所有一切众生,好使在一个瓶子里面,装了很多的坟虫,瞅瞅乱叫。那都是身体以内的方寸之地,鼓动若一股风力气机,狂乱嘈闹。(世界与众生生命存在的动能,都是一股气的作用。天地在大气中运行不息,才有古往今来的存在。众生也依大气而生存。人身犹如一个小天地。生命的存在,全凭方寸之间一点气机的往来。一气不来,生命就告死亡。妄念之动,必与气息相依,念动之时气必动。换言之,气动念跟着就动。修持的人,有时虽要求念静或念止。但因气息不得静止,所以妄心也不能止息。譬如树欲静而风不止。并非是树不静,只因树是依风而动。风不止时,所以树也不能自静。因此西传密宗或他家的修持方法,有专依气息来修持。先使气脉开解;心息相依。然后到达气住脉停,心空境寂的境界。这二类的修持法门,都是依止风大种性而修的方法。)我遇到无量声佛的教诲,不久就得到无生法忍。当时心开意解,就见到东方不动佛国,(亲见自性本觉不动的真佛。)就为不动佛座下的法王子。并且能够同时事奉十方一切诸佛。身心朗然洞澈;内外无碍而光明自发。佛现在问我们修什么方法,才能圆满通达佛的果地。我从观察风力气息无依的性能,悟到无上正觉自性的真心,证入正定的三昧境界,合于十方诸佛所传的微妙心法,才是第一妙法。"
  (二十二)依虚空而悟到性空的修法:
虚空藏菩萨起立自述说;“我与释迦牟尼佛,同时在过去劫定光佛前,证得无边无际的性空法身,那时手里拿着四个透体通明的大宝珠,照明了十方世界。所有微生佛国,在这光中,化为虚空。并且又在自己心中,观想显现出一个人的圆镜。从这个大圆镜内,放出十种微妙的宝光,照耀于十方世界的虚空中。所有一切世界中的佛国刹土,同时也都反射到这个大圆镜中,参人我的身内。我的身体,与虚空合成一片,彼此不相妨碍。这个身体,就能够通过任何微尘国土,广做一切佛事,都可随意自在。(这是一种用镜坛的修法。在西传密宗修法里,叫做幻观成就。效力最大,成就也很快。楞严咒坛的修法,也同此理。但有一点必须注意的。这一种修法,很容易生出实际的解脱觉受。如果没有经验过来的人的指点,也很可能人魔。这点须要特别注意。)我修得这种大神力是由于我仔细观察地、水、火、凤的四大种性,并无固定的性能可安依止。妄想生灭的现象,也没有实体可得,等于虚空一样。一切佛国,也都是同一自性的本体。因此发明,悟得自性,得到无生法忍的境界。佛现在问我们修什么方法,才能圆清通达的果地,我从观察,虚空自性的无边际,证入正定的三昧。若要求得神通妙力和圆满自性光明,这才是第一妙法。"
  (二十三)依心识见觉悟彻自性的修法: 弥勒苦萨起立自述说,"
我记得在很久远的劫数以前,有一位日月灯明佛出世。我从他出家。但是我心里还重视世间名声,喜欢在贵族或士大夫中住来。那时日月灯明佛就教我修习唯心识定,证入正定的三昧。(唯识观法。先须理解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原理。然后认识见觉心识的生起作用,都是依他而起的。心慧识的作用,是因外界所引发的,又说是性义法相的幻有。外界引起心意识以后,一般人就坚执我意,以为那是实在的。故简称这种作用,叫做遍计所执。如栗不执若这种遍计所执,也不再依他而起,空无所有,就是法性的毕竟空。然后空有都不执著,就是心识自性寂然不动的圆成实相。这种方法,完全先利用思惟观察而修,不必再依止别的作用。)我就依这三种事理来思惟观察。历劫以来,事奉过无数的佛。渐使追求世间虚名的心,完全歇灭。这样修持,等到燃灯佛出世,我才得成无上妙圆的识心三昧。证得虚空无尽中的佛国刹土,所有的净与秽,有与无,种种现象,都是我的自心功能所变化显现的境象。由此了解万有功能。都是唯心识的变现。就是一切诸佛,也都是从心识的自性所产生。因此现在得到吾佛的认可证明,预记我递补下一次的劫初,在这个世界上成佛,住持教法。佛现在问我们修什么法,才能圆满通达佛的果地。我从观察十方世界的万有现象,都是意识所变。证到识心自性,本来圆满光明,因而进入圆成实相的境界。远离依他而起的心意作用。灭除遍计所执的执著习惯,得到无生法忍,才是第一妙法。"
  (二十四)念佛圆通的修法:
大势至菩萨,与他共修的同伴五十二位菩萨起立自述说:“我记得过去无量数劫以前,有一位无量光佛出世。先后十二位佛,都用同一的名号相继住世教化,达一大劫之久。最后的佛,名为超日月光。他教我修习念佛三昧。如何叫做念呢?譬如人们,有一个人专心忆念思想他,另一个人,却总是忘怀不想这个想念的人。这样两个人,虽然遇见了,也等于没有相逢。必须要这两个人,彼此都互相亿念,彼此都相思不忘。日久功深,忆念众切。不但一生一世,就是经过无数次生死转世,也就同形形一般,不能分离。你要知道,十方一切佛,伶惜忆念一切众生,犹如慈母忆念子女一样。如果儿子违背了慈母,自己逃避母爱,远走他方。慈母尽管在想念儿子,又有什么用处呢?如果这个儿子想念母亲,也同他的慈母想念他一样。如此母子二人,虽然历劫多生,也不会远离散失了。如果众生心里真切的在忆佛念佛。即生现在,或者将来,必定可以见佛。自性真心的自住佛,和我们众生,并无远近的距离,用不着假借其他方法。只要自心得到开悟,见到自性的真心自然就心开见佛了。所以念佛法门,必须要随时随地念念不忘,犹如做染香工作的人,日积月累,自然就身有香气。所以这种方法,也叫做香光庄严。我开始修习的方法,便是从一心念佛,得入无生法忍的境界。现在转来在这个世界上,教化普摄一般念佛的人,归到清净光明的净土。佛现在问我们修什么方法,才能圆满通达佛的果地。我对于六根门头的修法,并无选择其利钝的分别心。只要将六根作用,都归摄在念佛的一念。不妄想散乱也不昏沉迷昧,就是自性的净念。这样念念相继无间,自然就可得到念佛的三昧,才是第一妙法。"
  (二十五)依音声而证耳根圆通的修法:观世音菩萨起立自述说:“我记得过去无量数劫以前,那时有一位观世音佛出现世间。我就在佛前,发起求证自性正觉的菩提心。观世音佛就教我,从闻、思、修、(闻声、思惟、修证)三个阶段去修持,证入如来的正定三昧。我最初在耳根闻声的境界中,就入于能闻的自性之流,亡去所闻的声音之相。再由这了无所闻的寂灭中进修。有声与无声的动静两种境象,虽都了然无碍,而却一念不生。如此渐加精进,能闻与所闻的作用功能,都涣然冰释净尽。至于能所双忘,尽闻无相的境界也无所住。从此所觉与能觉也都空了,空与觉性就浑然一体,至极于圆明之境。由此空与所空都灭,自然就灭尽生灭的作用。于是绝对真空的寂灭自性,就当下现前。由此忽然超越世间与出世间所有的境界。十方世充;立即洞澈圆明,获得两种特殊妙性的功能。一、上合十方一切诸佛,本无自性的妙觉真心。所以与一切诸佛,同样具有大慈的能力。二、下合十方一切六道(天、魔、人、畜生、饿鬼、地狱)中众生的心虑。故与一切众生,同样具有强心的仰止。因为我诚心供养观世音佛,所以蒙佛教授我修如梦似幻的由耳根闻声熏习能闻性空的金刚三昧。我因为修得与佛具有同样的慈力。所以此身能够成为三十二类变化身。随时随地,为救度众生,应化显现于人间世。(现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化身的妙用,具如原文不译。若用现世间有限的智识去忖度,也许觉得是宗教上神话的说法。其实,都是真实不虚的,自有他的至理存在。从理论上说,三十二应化身,都不外身口意三门所发生的神通妙用。一是身能得到神而通之的妙用,能对机设教,变现各种不同的身教法门。二是口能讲说无量不同的法门,都能契机契理,使人领悟受益。三是意得神而化之的妙用,能够观察一切众生的根基,设立各种不同的教法,使其都得利益。)又因为从耳根闻薰,得能闻性空的金刚三昧,得到无为而生起作用的妙力。与诸十方三世,六一切众生,生起同一悲仰的心情。能令一切众生,于我身心中,获得十四种无畏功德。(具如原文不译。)又因为我获得这种耳根圆通法门,修证而得无上大道。所以又能获得四种不可思议的无为而作的妙法。(具如原文不译。)佛现在问我们修什么方法,才能圆满通达佛的果地。我从耳根圆通的圆照三昧,得到缘心自在。因此入于自性实相的法性之流,得到正定的三昧。成就菩提正觉,这才是第一妙法。过去观世音佛也赞叹我善能得入耳根圆通的法门,就在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因为我成就观听的神妙法门,十方世界,都能圆明自在。所以观世音的名号,也就遍闻十方世界。”
楞严经讲座:二十五圆通视频版
真修行就必须消除贪、嗔、痴、慢、疑
像水一样到处泛滥,
难以掌握控制,
人为此忙碌一生;
是填补不满的坑
像火烧一样,
烧得自己急躁烦恼;
不信因果,处处攀缘;
最后伤害的还是自己;
像是陷阱,
让我们迷惑、起烦恼,
陷在某种情境中,
找不到出路;
像是铜墙铁壁,
让我们无法超越自我,
而且让人不舒服的感觉;
总认为自己对,害人害己;
就是猜忌,像风一样,
是一种不稳定的状态,
使得我们的内心无法平静。
心生种种妄想,捕风捉影;
真修行就必须消除贪、嗔、痴、慢、疑
【转帖即为法布施,功德无量】
发表评论:
馆藏&17574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1多媒体音响功放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