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尾闾命门的作用的命门与神阙对顶和对拔用力方向

练太极拳需要“命门后突”吗?_百度知道查看: 4322|回复: 7
张祖意合太极拳功法
《武当》2004年第8期& &张兴洲 赵 峰
  张祖意合太极拳第一路动作图解
  预备势(无极式):面南而立,中正自然,全身放松,两眼平视,头正项松,头顶虚灵,下颏微收,齿扣唇合,面目自然,舌尖轻抵上腭,两臂自然下垂,沉肩松胸胯,两手心向里,轻贴腿外侧,松腰松衣自然并立,两腿自然放松,十趾微微抓地,呼吸自然,意守丹田(图1)。
1.jpg (86.1 KB, 下载次数: 6)
22:09 上传
  要点:身体中正自然,去除杂念,两眼目光内敛,做到凝神定意,清静无为,舒适自然,松腰松衣,端正自立,混混沌沌,意不他想,达到全身无为,内外皆松的境地。
  说明:此式基本要领贯穿于太极拳始终,所以在行拳过程中均应遵守此法则。
  无极式重在调息,使呼吸自然,意守丹田,虽静犹动,势如待发之动意,静极而动。拳经云:“静如书生,动如山崩。”用时待机而动。
  神意集中而虚静无物,抱元守一而达无形无象之感,意存丹田,外静内动,神意内敛,以不变应万变。
  行道礼
  接上式,两臂分别从两侧沿斜前方向上缓慢捧起至眼高,双手合于面前,左上右下缓慢下落,左手立掌朝上,拇指朝里,无名指小拇指微曲,其余三指与鼻尖对齐,右手掌心朝上与胸口(中脘)平齐。三行道礼,排除杂念,屏息凝神(图2)。
  要点:此式乃本门行功前必修之式,是道家对创始者的尊敬,以指诀、口诀、存想和默诵召请神灵,乞求祖师保佑。
  说明:非本门者可不练此式,直接从无极式起势。
  第一式:太极混元无极起(起势)
  接上式,双手从胸前缓慢下落,如托抱球状,左脚向体左侧缓慢迈出,略宽于肩,呼吸要缓慢,舌尖微顶上腭,意念百会真气下行,汇聚丹田,双手沿胯两侧分开,两臂从体两侧沿斜前方向上缓慢捧起,高不过头,低不过喉,此时是丹田吸纳和意念吸纳天地之灵气。向上运行之时,手指意领劳宫吸纳天之精华,双臂由捧变内旋,掌心朝下按,双臂与肩同宽,意念天地之精华由上丹田汇聚于中丹田下行下丹田。双手臂由下按,左手稍向前,右手臂稍在后,掌心朝下,变前上棚,右手臂稍向前,左手臂稍在后,掌心朝里,沉肩,肘横垂,双腿弯曲如坐凳,怀中如抱太极,尾间下垂,百会上领,两膝微曲,两足十趾稍微抓地,涌泉穴提吸地之灵气,呈太极浑圆式(图3、4)。
  要点:这是一个深呼吸的过程,意念周天循环,呼吸要自然均匀,意念丹田。
  说明:拳经云:“微形一动神意动,拿丹田修内功。”道者,丹也。故修炼太极,先要心无杂念,意存丹田,意守内视,意想宇宙间的精华之气从毛发吸纳归于丹田,此为真气保存,内气鼓荡。
  第二式:三丰阴阳易太极(混元易太极)
  接上式,双臂从左向右捋至45度时,手臂自然拧,用腰带动全身,重心右移向右转腰,右腿弓,左腿蹬,至45度时,双臂从体右侧斜下方向左侧斜上方捋至45度,双手臂旋化划圆,从左上向下捋、采、按、挤至腹部,双手交叉划弧,左手上,右手下,双手不停地继续划弧,变右手上,左手下,整个运动过程呈太极图状(图5、6、7、8)。
2.jpg (36.42 KB, 下载次数: 29)
22:09 上传
  要点:这是一个深呼吸的过程,在运动中以腰带动四肢缠拧卷放,它在整个运化过程中都包含着棚、捋、挤、按、采、例、撖、靠,阴阳开合,虚实变化,此式将太极行功总则尽含其中。
  说明:拳经云:“一圆即太极,上下分二仪。”太极开合不离阴阳,此运行大周天之法。手有三阳三阴六经脉,腿有三阳三阴六经脉,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和十五络脉,这些密布于全身的网络体系,通过太极行功缠拧卷放挣,刚柔疾化炸,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的特殊训练,从而达到维持和协调机体内部各脏腑器官之间的功能,以保持整个机体对外在环境的适应和平衡能力。
  第三式:三丰捣碓震天地(三丰捣碓)
  接上式,右手由上向下采拿,左手由下向上棚手,双手呈上下运动,左手掌心朝上,右手掌心朝下,左手高不过头,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由掌心朝上变掌心朝外旋棚架;右手掌心朝下采拿,低不过脐。左右手臂不可离身太近,上下要有相争之力,头要虚灵,脊椎要伸拔,左足抬起呈下跺式,深吸气,重心落于右脚,右脚涌泉吸提,五趾抓地,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意气下沉,左手由掌变拳向下猛击右掌,左足同时下跺震脚,同时配合发声。此声发于丹田,使砸捶声、震足声和丹田的爆发声,声声相对,成为统一的震声。此式名称在道内也称三大对(图9、10、11)。
  要点:此式乃深呼吸过程,在震砸的同时发出的太极混元一体的震声,要做到内外五行合一,激发精神意气力,筋骨皮毛肌。振奋精气神,周身一家,震出威猛之气。
  说明:此式将太极拳的八大法则基本都用上了,是一式比较全面的拳式,定势时三声相应,三心相应。
  技击用法:此式有多种用法,练者可随机而用。当二人交手时,一手刁拿对方腕与小臂,另一手击砸对方肘关节。切记刁拿一定要牢,击砸一定要猛狠。
  第四式:三圆亮翊掌旋击(三圆亮翅)
  接上式,双手由腹部变掌托抱丹田,从左向右旋一周,此谓抱阳盖阴。当双掌由托抱丹田转到上方时,掌心向下按,旋转一周还原,双手交叉分开,右上左下旋转一周棚开,同时右脚以脚后跟为轴向左转45度,面向东,重心落于右脚,左脚向东迈出一步,转腰扭胯,含胸拔背,双手棚架撑开,目光平视,神定气闲,脊椎伸拔,四肢伸长,脚尖点地,形成右实左虚步,目视前方。
  由虚步亮翅变左脚上步,同时右肩拧旋击掌,左手臂捋化变旋击掌,步法为弓步,左肩向右拧旋(图12、13)。
  要点:此式要上下相随,用腰带动肩臂缠旋,要做到柔中有刚,保持尾闾中正,重心要稳,上步轻灵,运作要连贯,虚灵顶劲,意往前顶。
  说明:三圆亮翅掌旋击要做到身圆,手臂圆,心圆,要内外相合,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运动如缠丝。
  技击用法:此用法在棚架的同时,上脚铲搓对方脚踝,同时用掌击打对方颈动脉,太阳穴,耳门。意狠,如刀切瓜。
  第五式:坐胯扭腰拦虎尾(拦虎尾)
  接上式,由上势旋击掌变向右大捋,步法由前弓步变成马步,向右坐胯扭腰捋约45度,双掌合于胸前交叉,掌心朝里,同时转胯扭腰,身向左转面向东,双掌心由里朝外旋转挤按发出,左腿弓,右腿蹬,目视双掌(图14)。
3.jpg (64.35 KB, 下载次数: 5)
22:09 上传
  要点:拦虎尾一式用法较多,虽有左右之分,但要领与用法基本相同。要求全身混元一体,上下形成一个争力,头要虚灵顶劲,手撑足蹬,尾骨扎地,柔如蛟龙,凶如猛虎,全身如同爆炸,意透其背,旋化发打一瞬间。
  说明:拦虎尾也称拦路虎,此法定步活步左右皆可使,它可先发制人,也可后发先制,是技击常用之法。
  用法:如对手向我面部击来,我则以侧身避其锋芒,以前手棚化托架其肘关节,截其冲力,后手采拿其腕部,借对方前冲之力引领,使对方攻击之力落空,形成我顺敌背,用双掌猛击对方华盖上脘,意透其背,称之为炸弹力。
  第六式:棚滚拧翻双击掌(开合乎)
  接上式,由双掌心向外挤按变掌心朝里,双掌臂棚滚拧翻,随变双掌心朝里,两臂横撑,左足尖点地,身欲前催,右脚跟步催左脚,双掌击发,步法成左腿弓,右腿蹬,目视前方(图15、16)。
  要点:打人先上身,手脚齐到方为真。动作要连续不断,起点柔,落点刚,步进身随,手臂始终为棚架。
  技击用法:若对方手臂按压我双臂,我手臂棚滚化解对方按劲。切记,在化解时,身不可后退,身要进,双手臂要拧翻,双掌由拧翻外撑变双掌相合,向上撖按对方胸肋、期门和章门穴,将对方连根拔起。
  第七式:转身坐胯右亮翅(右亮翅)
  接上式,双臂由按变棚于胸前,转身180度,面向西,双脚原地拧转,左脚跟半步,右脚原地不动,脚尖点地,呈虚步,双臂在胸前分开划立圆,左手上,右手下,划圆缠拧,尤如大鹏展翅。左手臂棚架,右手采捌,目光注视前方(图17)。
  要点:双手臂在棚架挤靠缠拧中,要有扇翅掰打之势,意要伸拔,分掌抖翅意同腰发,暗含抖意展翅,身肢要有拔长感觉,沉气坐胯,神意冲天,身形欲冲,松肩沉肘,松沉自然。
  技击用法:在太极拳的招式用法中,每招每式都有它的用法,有很多用法用文字表达可能不尽人意,非口传身授不可。此技法的用法比较多,无法全部列出。现仅举例说明,如对方左手招架,我则用左手沾住对方左手向上分开,趁机攻击。或如对方拿我右手,我右手缠拧,左手捌打对方颈面胸肋。
  第八式:白蛇吐信眼喉欺(白蛇吐信)
  接上式,右手缠拧从下向上旋转,高不过头,低不过胸,呈按掌于胸前,身体向右侧微闪,左手五指合拢,从右按掌小臂上方刺击,掌心向上,右脚由虚步向前方迈出踏实,左脚跟步提起蹬踩,目光注视左掌(图18)。
  要点:闪、化、按、刺、蹬、踩要一气呵成,动作要轻灵柔快,稳重狠猛,意如毒蛇吐信封喉或戳其脸眼喉。
  技击用法:避开对方正面攻击,化开对手攻击,上打眼睛咽喉,下打两膝和两胫,手脚齐到,如同蛇吐信伤人之疾、速、毒,心意短、狠、毒。
  第九式:上步右打拦虎尾(拦虎尾)
  姿势与用法要领同第五式。只是方向相反(图19、20)。
4.jpg (57.03 KB, 下载次数: 5)
22:09 上传
  第十式:左右缠手大迎击
  接上式,由右拦虎尾按式变缠手,先缠砍右手,后缠砍左手,最后落于右手,由平缠砍变向斜下方砍。左手捋化,右手在砍的同时随肩腰旋化变砍掌为勾手,掌背击出,左脚猛蹬上步与右脚并齐,以助右手打击之力,左手由捋化变托抱于胸前,向前刺击,目视击打方向(图21、22)。
  要点:拳经曰:“手缠不如根缠,根缠不如身缠,身缠不如心缠。”故此,意在缠,用腰带动全身,意要松沉,坐胯沉肩,身要冲,足要蹬,柔化发打随意行。
  技击用法:如双方接手,我则以缠化之法化解其攻力,用手臂缠化使对方中心偏离,我乘机攻击其胸颈。如对方闪脱,我继续以旋化之掌背击其胸面,同时用胸前托抱之掌,戳击对方胸腹(中脘、丹田等穴),意如劈山断河之势,打一无二。
  第十一势:退步骑牛一条鞭(一条鞭)
  动作接上势:左脚后跟用力向左蹬铲,左肘顺势左顶击,右勾手变前撑掌,左拉如开弓步,左手由顶肘变掤旋化抽打,右手掤捋,面向南,眼视左手指掌,由马步变弓步(如图23、24)。
  要点:左脚向左用力蹬铲与左肘顶击动作要一致,劲力要稳重,右手向右前方侧掌推出,与左手形成对撑,左右手阴阳要平衡,棚架缠拧意在腰中,劲力落点在掌梢,整个运动过程体现整体性。
  技击用法:此动作用法变化多端,内涵丰富,在整个式子中每一势均为技击用法,无论对手用什么方式进攻,我皆可以此式演化出多种招式。若对方朝我中上部击来,我一手粘拳,一手托其手臂肘,运用听劲掌握对方方向,即可采捌拿脉,在棚架肘靠的同时,用掌梢抽打对方耳门、颈项或胸部,身手合一是关键。意如鞭梢,把对方抽打悬空而起,迅猛如闪电之势。
  第十二势:上步棚手拦遮衣(拦遮衣)
  动作接上势,左脚向右前方跟半步,左手变大捋,面向西北,随后双脚拧地,左脚跟右脚撑,向左转身,面向西,双手由捋变棚,右前左后,掌心朝外,右脚向前(南方)迈出一步,足后跟蹬地,当右足踏实时,左足蹬力与右足之力相合,身向前拥,胯要沉坐,双肩催肘手,合力拧按挤出,目视前方(如图25)。
  要点:上步要轻灵,捋手暗含拿脉缠拧之劲,棚手上步要挤靠,手按足蹬要有相争之力。
  技击作用:若对方朝我上部击来,我一手托捌其肘臂,一手托肘缠拧。对方欲逃脱,我顺势棚架对方手臂,用掌臂遮盖对方视线,身体挤靠,脚踏对方中门,双手击对方胸、面部。要粘随对方,神意注视对方,手吃步进。
1.jpg (91.82 KB, 下载次数: 0)
22:16 上传
  第十三势:风摆荷叶滚肘靠(风摆荷叶)
  动作接上势。(1)双掌由按从左向右划圆,含胸收腹,如荷叶在风中摇摆,由下捋变上捋,再由上捋变下捋;(2)由下捋变上捋,左手采拿,右手由托掌变滚肘拧旋,左脚上步与右脚并齐,重心落于左脚,右脚尖点地,腰向左拧,面向东,左掌背放在右小臂内侧合于胸前,腿微曲,左脚蹬冲右脚向右侧铲出,面向东,成马步,腿催腰胯,腰胯催肩,右手右脚滚靠,左掌催靠右小臂侧加力,目视击打方向(如图26、27)。
  要点:风摆荷叶滚肘靠包含着棚、捋、挤、按、采、例、肘、靠八种劲法,每一动都要做到合,做到刚柔相济,化打不分。
  技击作用:若对方双掌进攻我胸部,我双手粘按其双手臂,向斜下方捋化对方冲击力。在化解的同时,一手粘拿对方腕肘脉,上身挤靠对方,或击打对方肘关节;若对方回撤,我上身继续粘住对方,顺势挤靠挒其胸肋,劈击对方静动脉或面部耳根,意有劈山断河之勇。
  第十四势:云手冲拳神意欺(云手肱捶)
  动作接上势,由靠变出手,先向左云手,掌心由里向外翻,肘横坠,转至约45度时,左手拿拧缠腕回拉,右掌变拳向前冲击,面向东,成马步冲拳,目视击打方向(如图28、29)。
2.jpg (121.45 KB, 下载次数: 0)
22:16 上传
  要点:云手要棚架,出手时手臂要旋拧,全身要随顺,冲拳时意如开弓放箭,神意要猛狠。
  技击用法:上手可棚化对方进攻之力,下手可提掳对方踹踢之脚,既可刺击对方胸肋,也司用上手撕裂对方颈面,下手刺击对方章门、中脘,学者可灵活运用。之,神意透背似猛虎蛟龙。
  第十五势:左右上步缠肱捶(缠手肱捶)
  动作接上势,右手由拳变掌在胸前拿缠拧,用腰带动全身,双手交合于胸前,左脚外摆45度,右脚合于左脚,双腿微曲,全身相合,步法由合步变马步,向东南方迈出一大步的同时,右拳随腰转出击,左手半握拳,形成对撑拉开,全身皆开,左右动作相同。神意要欺人,目光要射人(如图30、31)。
  要点:拿旋拧缠要稳狠,双手不可离自身太近,约1尺远。上步如猫行,缠拧意随行。动作要连贯一玫,要体现阴合阳开,阴缩阳拔。
  技击用法:若对方左手向我胸部击来,我以右手缠拧托拿其肘关节。同时,左手拿其腕脉,顺势向前引领,右手变拳顺势击打对方胸肋,肩胯要挤靠打,左右相同。意打出拳如毒箭射出,快如闪电。
  第十六势:拧肘冲步双掌击(喜鹊蹬枝)
  动作接上势,左手由半握拳变掌,拧肘砍掌,,同时,左掌从右肘下插出,双手于胸前十字交叉分开与肩同宽,右脚跟步,左足尖点地,右脚催左脚,掌心朝—亡分开,变双掌向前推按。掌翻、肩催、身拥、步趟,与小掌要一气呵成。双掌击出时与胸同高,步法为弓步,面向东, 目视前力 (如图32、33、34)。
  要点:动作要连贯,发力要整。拳经云:“打人先上身,手脚齐到方为真。”在此式中要体现“出手如钢锉,回手如钩杆”之势,意要狠猛远,切记不可撤身。
  技击用法:若以方以手击我胸面部,我拧肘冲身上步粘住对方。同时,另一只手插入对方双臂之中,借对方前冲之力,双手回钩,撑开对方双臂,拥身脚踏以方中门,松肩横肘翻掌,双掌随拥身上步之力,猛前对方胸部,劲力要向上调按,使对方根部拔起,其法柔中有刚,化中有打,要有振弹力。
  第十七势:缠肘上步来卷肱(上步卷肱)
  动作接上势,由双掌击发,变右手缠肘拿腕,同时上右步,左手击打,右手卷拿对方肱骨,拧腰胯,转肩,左伸右缩,左右手在胸前如抱太极球。步法为弓步,目视前方(如图35)。
  要点:双臂要棚圆,缠拧拿穴卷肱搓打要一气呵成,身法要柔活,缠拿要牢,搓打要准狠,阴阳要分明。
  技击作用:若对方击打我胸部,我在上步粘住对方的同时,缠拧对方肘关节化解其冲力,用反关节采拿对方肱骨,用杠杆力迫使对方重心偏移,利用对方重心偏移,下盘不稳,击打对方耳门、喉节、面目、华盖,使对方无力还手。其法摔打擒拿并用,要快猛狠。
  第十八势:左右倒卷耳门击(倒卷肱)
  动作接上势,由左击右卷变右击左卷,右手由前击掌变回旋缠肘。同时,右腿由弓步变向回钩挂,脚尖与左膝关节基本持平,重心落于左腿,胸微含,腰胯向右拧转,肩随腰胯转约45度,面向东南。右臂肘卷手拿其左手的同时,击打对方耳门;随后,右腿由钩挂变向后撤成弓步,右手由缠拿变前击掌,左手由前击掌变卷拿,左右手交替变换两次,最后落于右卷左击,由右式变左式,动作相同,目视击打方向(如图36、37、38)。
  要点:由脚而腿而腰而手,缠拧要劲整,动作要一致,要体现出阴缩阳伸,阴短阳长的特点;要分出阴阳,做到刚柔相济,化中有打,打中有化,化打不分,意要伸拔,卷拿要准狠,闪转要轻灵,退要快稳,击打要透猛。
  技击作用:若对方单手抓拿我手臂,我顺对方抓力,从对方手臂的外侧向内卷拿对方肘部,用肘部管住对方小臂,利用肩腰胯之旋转合力向内卷拿,同时利用对方关节受制失中,左手击打对方耳门等部位,使对方没有还手之力。
  第十九势:风摆荷叶左旋攻(左风摆荷叶)
  动作接上势,由右卷左击(面向东北)变右手掌心朝下向前推搓,左手向回拉,身随手转,面向北,两臂张开约120度,双掌心相对旋转变掌心朝下,双臂随身相合采按,左脚撤至右脚前,脚尖点地,重心落于右脚,双手臂于胸前由向下采按变向上捋挤靠,左脚同时上步,左腿弓,右腿蹬,眼随身动(如图39、40、41)。
3.jpg (129.02 KB, 下载次数: 0)
22:16 上传
   要点:此式与第十三式有相同之处,左右皆可使用。
  技击作用:可参考第十三式用法。
  第二十势:三丰进道双拳里(三丰进道)
  动作接上势,双臂由胸前分开,在身体两侧缠拧卷翻,合于胸前,左手在前,双掌心朝里;右掌从左肘部交叉分开与肩同宽,回挂掤架,高不过头,低不过胸,两掌心朝里,卷腕,右腿上步,重心落于左腿,双手由回挂变向前刺按,右腿弓,左腿蹬,目视前方(如图42)。
  要点:臂要缠拧,身要前拥,含胸拔背,神气贯注。此式利用人体关节,筋肌旋转伸屈的功能,和力学滚动缠拧的原理,使人体周身贯穿一气,集柔化发打于一体。
  本拳法的基本要点已大概介绍,总体原则不脱离太极行功要领。所以,在以后的拳式里将不再介绍其要点。
  技击作用:若对方抓拿我双臂,我利用双臂旋拧缠化,借对方前冲之力,回挂棚架对方双臂,我双手臂在内,对方双手臂在外,使对方无法进攻,且对方门户大开,我乘机击打对方双气户、乳根、颈脉。神意狠快如闪电。
  第二十一势:坠开合步锁喉力(虎坐锁喉)
  动作接上势,双手臂回拉采按外撑,重心落于左腿。身体随腰微向左转,左脚上步抬起,重心落于右腿,双手臂顺体两侧向斜上方推出,两掌虎口相合,掌心相对,身体上下相拔,左脚下跺,合于右脚。两足相合,两手相合,力由脊发。面向北,目视双手虎口(如图43、44、45)。
4.jpg (179.41 KB, 下载次数: 0)
22:16 上传
  技击作用:若对方用双手抓住我双臂,我借对方向前之力,采按对方双臂;若对方回撤,我借势上身,双足合力,双手合力,蹬腿长身,双手用力锁喉击项,使对方无力还手。拇指相扣用力,意透内里,把其喉结扣碎。
  第二十二势:上步身抖一条鞭(一条鞭)
  动作接上势,双掌旋转交叉,高不过头,低不过喉,左掌心朗外,右掌心朝里,双臂棚圆,身微左旋,重心落于左脚,右脚尖点地。腰从左向右转,左脚内扣,右脚向东跨一步,右手臂随上步甩抖,掌心朝上拧,左臂 掤捋,掌心外撑顺势捋,面向东,步法成右腿弓,左腿蹬,目视右手掌(如图46、47)。
  技击作用:一条鞭左右皆可使,无沦是在对方进攻或后撤都可使用,它是技击中的常用式。若对方向我进攻,我以双臂掤架对方,利用对方的漏洞,—亡步踏敌中门,身抖鞭发,一手捋其臂,一手抽打其颈部、耳门。
  第二十三势:拧棚上步拦遮衣(拦遮衣)
  动作接上势,双手拧棚,左脚同时跟半步,重心落于左脚,右脚尖点地,面向东北,腰向左旋。重心转换,左脚尖点地拧转,右脚跟着地从左向右旋,双手拧掤,左脚上步成弓步,双手随即挤按,左手掌指与鼻尖平,右手掌与右肘平,面向东,目视前方(如图48、49)。
  技击作用与第十二式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只是在棚架前有个缠拧的动作,以破坏对方的进攻方向,达到制敌的目的。
  第二十四势:转身冲步虎出洞(按式)
  动作接上势,左脚内扣,重心落于左脚,右脚缓慢提步向南上步,左手采按,身微左闪,右手臂掤撑。双手掤架回采下按棚的同时上身,左脚跟半步,左脚催右脚上步,双掌拥按,左腿弓,右腿蹬,目视前方(如图50、51)。
  技击用法:若对方从侧后向我进攻,我转身避过对方进攻,冲步上前欺住对方的同时,双手捋按刘方双臂或棚架对方双臂,或以双臂挤按对方胸肋。整个过程要做到刚柔相济,意如猛虎出洞,有万夫不当之勇。
1.jpg (268.9 KB, 下载次数: 10)
22:23 上传
2.jpg (279.48 KB, 下载次数: 5)
22:23 上传
第三十四势 到 第四十二势 暂缺
有资料的网友帮忙补上
 第四十三势:冲身合一双撞掌(按式)
  动作接上势,双手掌心朝上撖棚,腰胯下坐,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双掌向前按击,前腿弓,后腿蹬直,目视前方。
  技击作用:双方交手,我方双手撖棚对方双肘,借对方后退之劲,顺势上步,双掌撞击对方前胸,意往前上方,将对方连根拔起,意要狠猛,势不可挡(图81)。
1.jpg (9.33 KB, 下载次数: 3)
22:31 上传
  第四十四势:左右劈捶面胸击
  (劈身捶)
  动作接上势,(1)扣右脚转身 180度面向东,双腿成骑马步,与此同时左手掤架,左手掤中含采按,右手由掌变拳,拳背朝外,从左手内侧
  劈出,左手掌顺右手肘向下采按,沉肩坐胯,眼神随手而动。
  (2)左脚尖、右脚跟拧地转身180度面向西,左脚微微回撤,足尖点地,重心落于右腿,沉肩坐胯,左手由掌变拳,右手由拳变掌,左拳从右手内侧劈出,右掌顺左肘向下采按,手眼身法步要合。
  技击作用:若对方向我进攻,我可用一手截住对方,另一手击打对方胸、面目(图82、83)。第四十五势:上步大鹏展翅开(大鹏展翅)动作与二十九势相同,技击作用亦相同(图84)。
2.jpg (15.17 KB, 下载次数: 4)
22:31 上传
  第四十六势:左势拦路发身意(拦虎尾)
  动作接上势,右脚外摆45度,右手由捌变捌捋,与此同时,身向右转,面向东南,左手由下向上划弧捋,左脚上步落于右脚前,脚尖点地,腿微曲,腰向右拧,拧到极限时,腰向相反方向转,同时双手臂随缠拧合于胸前,两手交叉,右掌背搭按左腕脉,同时上步翻掌,向前挤按,左掌心朝外,右掌按左腕。目视左掌。
  技击用法与拦虎尾相同,可参看第五式(图85)。
  第四十七势:跟步双捶两肋打 (白猿献果)
  动作接上势,双掌左右分开,向下划弧落于两肋旁,同时右脚跟步,脚尖点地,重心落于左脚,腿微曲。此时双手曲掌变拳,右脚足跟蹬地,两手J顷两肋向前上方击出,全身上下有一个挣力。目视双拳击打方向。
  技击作用:若对方双掌向我肋部插来,我则用双掌将其化开,同时跟步上身,双拳击打对方章门穴(图86)。
  第四十八势:旋手贯耳内合力 (双封贯)
  动作接上势,双手由拳变掌,由下向上缠拧划弧,与此同时,左脚尖微点地上步,双掌掌心相对合于面前,高低与头平齐,左腿弓,右腿蹬。目视双掌之间。
  技击作用:双手缠拧,化开对方,冲身上步脚踏中门,双掌合击对方双耳,造成对方鼓膜穿孔(图87)。
3.jpg (12.76 KB, 下载次数: 4)
22:31 上传
  第四十九势:转身左右上云手(上云手)
  动作接上势,重心移至右腿,脚后跟拧地转腰,带动右腿,向左转身270度,双手捋,面向正北,双脚合,腿微曲,左脚向左侧迈出,同时左手由捋变挒,掌心朝外,拇指朝下,右手由捋变砍,掌心朝上,左腿弓、右腿蹬,目视左掌。右脚合于左脚,左手由捌变砍,右手由砍变例,双腿微曲。日视左掌。
  技击用法:双手捋z、f方,造成对方重心偏移,在对方重心偏移后,忽然换手向相反的方向撕挒对方面目,同时另一手砍击对方颈动脉。左右用法相同(图88、89、 90)。
4.jpg (14.75 KB, 下载次数: 4)
22:31 上传
  第五十势:反身下去下云手(下云手)
  动作接上势,左脚向左侧跨上步,同时右手由上向下划弧采按,左手由上向下划弧挒,右脚抬起,重心落在左脚,转身180度跺右脚,重心变换落在右脚,左脚向左侧迈一步,左手缠拧,右手采按。右脚跟步合于左脚,6n微曲,右手缠拧,左手采按,面向南
  技击作用:一手缠拧对方,另一手采按对方肘关节,或击打对方后脑部 (图91)。
  第五十一势:开步下打连环捶(连环捶)
  动作:按上势,左脚向左侧迈上步,爪心落于左脚,左腿弓,右腿蹬,右手收回,双腿重心转换,右腿弓,左腿蹬,腰胯下坐,左右拳连击。
  技击作用:此式可连续击打对方两肋或两胯(图92)。
5.jpg (15.34 KB, 下载次数: 4)
22:31 上传
  第五十二势:真人劈山给一气(双劈捶)
  动作按上势,双手由掌变拳,用腰带动双手划圆,从下向上转,如同双手持大斧轮圆,向下转时双手小臂捋采,向上转时双手小臂掤砸,连续作两次,柔中带刚,重心随扦掤转换。
  技击作用:双手前小臂粘住对方双臂,捋采对方,使对方重心前倾,随即掤对方胸、而(图93)。
  第五十三势:左右上步双滚捶(双进捶)
  动作接上势,双手继续滚拧,左脚向外摆,川腰带动双手,向下划弧,同时转身180度,而向北,当腰转至极限时,双腿由膝半蹲,身体突然向相反的方向转90度,右脚向前胯出一大步,身体如同弹簧绷开,双拳随势冲出。
  左右动作相同。
  技击作用:用手臂粘住对方双手捋采,利川杠杆滚动原理,化解对方进力,借对方重心前倾或撤身之机,双拳上下击打对方喉、华盖、中脘、气海、阴部(图94、95、 96)。
6.jpg (14.99 KB, 下载次数: 4)
22:31 上传
  第五十四势:扭手反肘蝎卷尾(蝎子倒卷尾)
  动作接上势,左脚足跟拧地外摆45度,前腿弓,后腿跌蹬,重心落于左腿,右脚上步,左手掤架由拳变掌划弧,向下缠拧,右手由下向上缠拧,双手上下缠拧一圈,如同怀中揉球,左手上右手下,左手前推,右手回拉,同时左脚向前垫半步,用腰力带动两手相挣,右脚再向前迈出一大步,左手掤架,右手推,成马步架打。
  技击作用:此式为拿、打之法,当对手拿我时,我用手反拿对手腕脉,另一手拿对方肘关节曲池,上手向外推其小臂,下手向回拉对方肘关节,造成对方肩、肘关节拉伤,脱臼,如没拿住对方,使对方逃脱,我则乘机上步击打对方华盖、中脘、面目(图97、98、99)。
7.jpg (15.84 KB, 下载次数: 4)
22:31 上传
  第五十五势:左右绳势倒退连(搓绳式)
  动作接上势,左腿蹬地身体直立,右脚尖虚点地,双手臂略宽于肩,由下向上掤起划弧,掌心由上捧变下捋按采,意粘住对方双臂,同时右腿后撤右腿实坐,左脚尖虚点地,右腿蹬地,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同时双掌由捋按采变向前上方采按,连续作三次,向下捋按采时眼神注视双掌,向前上方采按时目光随手进,注视前方。
  技击作用:当对方双手推我前胸,我将双手粘住对方双小臂,随势回撤,捋采对方,使其重心前载,若对方后撤,我则将顺对手之回力,借劲击按对方前胸,双手一来一回如锉刀之感觉(图 100、101、102、103、104)。
8.jpg (17.89 KB, 下载次数: 4)
22:31 上传
9.jpg (7.13 KB, 下载次数: 3)
22:31 上传
  第五十六势:道童端灯下颌击(道童端灯)
  动作接上势,身体随腰右转90度,面向西南,左脚与右脚合拢,腿微曲,与此同时右手掌心朝外,拇指朝下随身转采挒,左手捋砍,目视右掌,转至极限时,右手掌变掌心朝上托端,左手掌变掌心朝外,拇指朝下,此时重心落于右腿,左脚向东南方向迈出一步,双手于面前缠拧划弧,左掌捋砍,右掌采例,腰向右转,肩斜肚整,目视左掌,右腿弓、左腿蹬。
  技击作用:双手捋采对方,一手变掌向上托击对方下颌,一手砍击对方颈动脉,意在掌上 (图105、 106)。
10.jpg (12.08 KB, 下载次数: 3)
22:31 上传
  第五十七势带手左右双击月(推窗击月)
  动作接上势,双手向右划弧,手臂缠拧,左手在上变掌心朝下,右手在下,掌心朝上,双手如怀中托抱太极球,与此同时左脚外摆90度,用腰带动全身向左转,右脚上步脚意感与地摩擦,并于左脚,重心落于左腿,右脚继续向前伸拔迈出,东南方,右足跟先着地,然后脚掌踏实,右腿弓,左腿蹬,左手从上方螺旋上钻棚架,同时右掌旋转前按,目光注视前方。左右动作相同。
  技击作用:拳经曰,“打人先上身,手脚齐到方为真。”意要狠远,要有神意,用法为前手棚架配合缠拧滚撖使对方足根拔起,失去重心,后手以掌旋拧出,击打对方胸肋(图107、108、109)。
11.jpg (14.92 KB, 下载次数: 4)
22:31 上传
  第五十八势:抖身捶肘内在意(抖身捶)
  动作接上势:右脚上步足尖点地,重心落于左腿,同时,左手向身前斜下方击出,右手肘向上提撑,用腰带动全身,扭腰抖身,左右手上下要有挣抖之力,目视左拳,要用混元内力抖发,配合丹声,面向东。
  技击作用:若被对方缠身,用此法将对方抖开,肘击、捶打,内外合一,犹如毒蛇缠身,要抖出刚烈之劲,用意不用力(图110)。
  第五十九势:带手下势大车轮 (大车轮)
  动作接上势,双手从下向上划弧与头部同高,腰向左转,在双手回捋时两臂要掤架,左腿曲蹲下势,右腿向右前方约45度铲出,眼神注视右脚。
  技击作用:双手捋采对方,同时用脚铲击对方足踝或绊摔对手,转腰捋采铲要合,意要狠猛(图111)。
  第六十势:闪身起势弹腿击(闪弹腿)
  动作接上势,双手不停从上向下划弧托起,同时身向右闪,左腿蹬地抬起弹踢,重心落在右腿,腿微曲,眼神注视弹踢方向。
  技击作用:若捋带对方时,对方向后撤手,我则双手托其前小臂,一手拿腕脉,另一手托打对方肘关节,同时闪身弹踢对方阴部(图112)。
  第六十一势:反身架掤蹬一枝 (蹬一枝)
  动作接上势,将弹踢之左腿收回落地扣脚,右脚尖拧地转身360度,转身时双手棚架抱圆,同时抬右腿蹬弹,双手外展棚击,眼神目视蹬弹方向。
  技击作用:对方若向我扑来,我可翻身躲开,同时双手护住上盘,或击打对方面目,抬腿蹬弹对方中、下盘,意如蹬踢大树,连根蹬断(图113)。
12.jpg (19.36 KB, 下载次数: 5)
22:31 上传
  第六十二势:甩袖肱捶打肚脐(双甩袖)
  动作接上势,双手由上向下划弧缠拧变拳,同时右腿收回落原地。左腿上步前弓,右腿蹬地,左拳缠拧回拉,右拳缠拧前打,腰向右拧,目视右拳。
  技击用法:若对方抓我双腕,我双手下甩缠拧,脱开对方抓拿、同时利用腰力,用拳击打对方神阙穴。(图114、115)
1.jpg (12.81 KB, 下载次数: 3)
22:38 上传
  第六十三势、翻身缠身抱归山(抱虎归山)
  动作接上势,左腿内扣,右腿向西迈出一步转身,同时右手棚架缠,左手向前推按,上(左)下(右)手形成一个合劲,右腿弓,左腿蹬,眼神注视前方。
  技击用法:右手缠抱对方腰部下方上缪穴,左手虎口朝上卡击对方喉结,或击打对方华盖穴。意要狠猛,内外相合。(图116)
2.jpg (11.29 KB, 下载次数: 4)
22:38 上传
  第六十四势:巧女端车千斤地(千斤坠)
  动作接上势,面向西,上左步,左手从上向下划弧上挑。右手从下向上划弧采,左脚内扣、转身向后撤右腿,两手锁扣从上向下捋采划弧前棚翻掌按击。
  技击用法:对方用左手击我,我用右手拿其腕部,趁机上左步,手穿裆向上挑击,如对方闪过,我转身捋其臂,向下猛拉对方,趁对方重心前倾之机,双手向上棚击。(图117、118、119)
3.jpg (15.75 KB, 下载次数: 4)
22:38 上传
第六十五势:左右云手棚捋定(小云手)
  动作接上势,重心移向右腿,腰向右拧45度,右手上捌,掌心朝外,左手划弧掌心朝上穿插。左腿跟步,靠近右脚,左手由下向上捌,同时右手从上向下划弧穿插,连续做云手三次。
  技击用法:此式为太极八劲之综合用法,在运用时要灵活掌握,右手上采捌,左手下穿击对方章门穴位,或气海、关元、中腕穴位。(图120、121)
4.jpg (18.25 KB, 下载次数: 3)
22:38 上传
  第六十六势:云里穿梭四面击(云里穿梭)
  动作接上势,双手划弧(云手),右手在上抬右脚,震脚闪身,左手采、右手穿插,面向西南,转身扣左脚,迈右步,右腿弓,左腿蹬,右手缠拧采,闪身穿左掌,重心落在右腿,上左步,向西北方向迈出一步,左手缠拧采,右手穿击,左脚扣,闪身向东南上步,右手缠拧,左手穿击。
  技击用法:如对方用左手击我面部,我用右手缠化采住对方,同时上身穿左掌,刺击对方眼、喉。(图122、123、124、125)
5.jpg (49.38 KB, 下载次数: 4)
22:38 上传
  第六十七势:左右老子倒骑牛(老子倒骑牛)
  动作接上势,左手拉回掌心朝上,同时用腰带动全身向左转身,左手从上向下划弧挑打,甩脸,扭腰,目视左手,左腿弓、右脚蹬。向右转身左脚跟拧地内扣,右脚尖点地,用腰带动全身,向右转180度,右手挑击,左手采按,沉腰坐胯。
  技击用法:左手采住对方左手腕部,利用身体滚动,将对方手臂拉直,用肩靠打对方肘部,右手向后翻掌上挑打对方阴部。(图126、127)
6.jpg (14.82 KB, 下载次数: 4)
22:38 上传
  第六十八势:上步相争冲天击(上步七星捶)
  动作接上势,重心向右腿转移,右手从上向下划弧,左手从下向上划弧,左手掌心朝上在右手掌心朝下变拳翻拧,抬左脚下跺,同时右拳上击,左拳下砸,全身上下相挣,坐胯展臂,目视右拳。
  技击作用:右手缠拧对方左手,左手缠拧对方右手,左拳砸对方右手,右拳上击对方中脘下颚。(图128)
7.jpg (11.19 KB, 下载次数: 3)
22:38 上传
  第六十九势:脱手退步扫趟腿(退步挂虎)
  动作接上势,右拳回拉,左拳变掌心朝上脱打,同时右腿向后蹬撤,左腿弓,右腿蹬,用腰带动全身,左脚内扣,右脚外摆,左拳松开变掌与右掌同时随转身划弧,左腿向右扫挂,双手掌向左捋采,转腰甩脸,转360度返回原地,重心落于左脚,右脚虚点,双手架棚,手脚要合,旋转时重心要稳。
  技击作用:双手脱开对方的抓拿,顺势退步,若对方前扑,我借力抓住对方双臂捋带,转腰甩脸,腿扫,手拧将对方摔倒,意将大树连根扫断,动作要快、猛、狠。(图129、130)
8.jpg (12.78 KB, 下载次数: 3)
22:38 上传
  第七十势:转身摆脚外打里(摆腿)
  动作接上势,重心落在左脚,借身体旋转之力,右脚抬起外摆横扫,用腰带动右腿向右转,双手击打外脚面,右脚落地,右腿弓,左腿蹬,双拳左右击打,目视击打方向。
  技击用法:利用身体旋转,用腿摆击对方上、中、下三路,意要猛狠,有横扫千军之勇。(图131、132)
9.jpg (14.11 KB, 下载次数: 4)
22:38 上传
  第七十一势:真人甩袖双肘抖(仙人摘茄)
  动作接上势,双手棚架,右手向内旋化缠拧,左手捋采。重心转移至右腿,右手外旋棚架,左手掌心朝上从右小臂下方穿出,五指微曲,随即用腰带动全身,左手拉右手推,两臂相挣,成骑马步,目视右手、重心随腰转移至左腿,双手随腰左转,从下向上划弧。腰再向右旋转,双手握拳抖出,缠拧旋化要轻灵,双手推拉意要狠。双拳抖发神要猛,目视击打方向。
  技击用法:若对方左手抓我,我用右手缠化棚架对方,同时用左手抓击对方阴部。两手相互作用推拉。意将对方外阴撕下,名曰仙人摘茄。利用对方受击打身体前倾之机,双手向下捋采对方,造成对方失去重心,突然双拳甩出,击打对方胸面。此式狠毒,学者慎用。(图133、134、135、136)
10.jpg (16.29 KB, 下载次数: 4)
22:38 上传
11.jpg (13.4 KB, 下载次数: 4)
22:38 上传
  第七十二势:三丰捣碓归太极(三丰捣碓收势)
  动作接上势:双拳棚架向右转腰,同时两拳变掌。旋转至45度时,再向右旋转。双掌随之向右旋转。从上向下划弧。两手交叉于腹部,掌心朝里,上下缠拧旋转一周,右手从下向上棚架,左手从上向下采按,同时抬右脚,右手变拳向下砸左掌,与此同时左手掌内旋朝上,右脚震地,双足相合,双手托抱丹田从右向左转一圈,两手自然分开同时两脚分开与肩同宽,手沿身体两侧缓慢捧起,掌心朝上,高不过头,双掌内旋与肩同宽,两手臂下按于身体两侧,低不过脐,吐纳三次,双手自然下垂,两足合拢。意感天地万物之灵气从皮毛吸呐归于丹田,目光内视,神形合一,回归太极。
  技击作用与前相同。(图137、138、139、140、141)
12.jpg (43.36 KB, 下载次数: 5)
22:38 上传
  武当张祖意合太极传承表
  祖师张三丰名君实,字玄一,道号玄武真人,辽东懿州人,生于元定宗丁未年,创始武当内功意合太极拳,后传邱元靖,传赵太斌,传元虚子,传陈玄月,传车莲池,传李凤祥,传尚道明,传陈荫昌,传明了、顾殿一,(明了)传自然道人张鹤亭,传虚无子、张其发,(虚无子)传张兴洲;(张其发)传李仲良、黄守业。
  因第十四代传人较多,故略而不叙。(完)
张祖意合太极拳述真
  前一段时间我在《武当》杂志上对张祖意合太极拳的基本特点作了简要介绍,受到了许多太极拳爱好者的关注,很多读者纷纷来信来电话要求我详细介绍本门太极拳的练法。今仅就其中提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作一解答,以飨读者。
  太极拳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武术之瑰宝,其历史源远流长。三丰祖师继承前人九天功法、太极之理、养生之道和文道武道,灵感鹊蛇相斗之悟,创始了内外意形合一、以静为动、以松入柔、运肌成刚、以意摧形、刚柔相济,修炼人身精神意气力,筋骨皮毛肌,阴阳内外合一之太极。太极拳以道家哲学思想为主,以道家理论指导修炼,其内外动静一致的变化,刚柔相济的练法,阴阳虚实的相互转化,对于祛病健身和延年益寿,提高技击功夫,具有特殊的功效。
  太极拳作为道家入道之法门,从不轻易外传示人。本门太极拳作为道家专修功夫,与现代社会上流行的太极拳大不相同,因其保密,在民间所传极少。我自幼随父习武,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拜著名太极拳家王剑鹏为师,后又拜武当派传人虚无道长为师专修太极拳。多少年来,我严格遵守家父及师傅所传的道规,始终对自己所练的太极拳隐秘不露。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太极拳作为一项健身运动,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备受世界太极拳爱好者的瞩目。为了满足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愿望,我将本门太极拳练法介绍给大家。
  本门太极拳是调动人体206块骨头,500余块肌肉,采用道家吐纳功法,打通人体经络,修炼人身内外精神意气力、筋骨皮毛肌,用意念和太极行功要诀,激发和锻炼人体机能的一种运动,是道家养生护身之法。它能激发人体巨大的潜在能量,从而达到丹体长灵长存,不失不灭。太极拳外以形为主,内以意为主。而有些练拳者,不知其内,只知其外,蹿蹦跳跃,硬功猛烈,大动异常,这种练法只能练皮毛,过度则外伤筋骨,内伤五脏,不属养生攻守克敌致胜之法,不为高奥也。正如昙花一现,猛雨一时,仅及皮毛,乃为“今日练成今日功,明日不练就得空”。道家真传则不然, 乃以意为主,练就心精气神力、筋骨皮毛肌。本门太极拳有三部功法,一为脱胎法,二为换骨易筋法,三为洗精髓法。三部练法练己练物练他人。乃有十大练功法:精神意气力,筋骨皮毛肌。五大法门:坐、卧、站、行、用。下面我将第一部功法脱胎法中站与行的行功法介绍给大家。
  一、太极阴阳论
  道曰:“把握阴阳,提挈天地”。又曰:“身具天地,心具太极。太极者,阴阳也。乃是动静开合,刚柔之分,混元之气,意形之修炼法焉。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万物之灵,天地之变化也。”
  太极者合者为阴,开者为阳;虚者为阴,实者为阳;化者为阴,发者为阳;阴缩阳拔,阳缩阴长。人体背(督脉)为阳,人体胸腹(任脉)为阴;上肢掌背侧为阳面,上肢掌心内侧为阴面。腿外侧为阳面,腿内侧为阴面。指伸为阳,指曲为阴。脊椎伸为阳,脊椎缩为阴。太极拳乃为天地、开合、虚实、刚柔、阴阳之练法。道曰:“天地大吾身,吾身小天地”。又曰:“人身一小天地,天地一大人身”。故三丰曰:“天地人三才,皆在自己一身”。何为“天地人”?
  首:头百会穴为六阳之首,为天为阳;下颏为地为阴;鼻为中为人。
  四肢:手掌为天为阳,肩为地为阴,肘为中为人。胯为天为阳,脚为地为阴,膝为中为人。
  掌指:指为天为阳,掌根为地为阴,掌中(劳宫穴)为中为人。
  身:大椎为天为阳,海底为地为阴,命门为中为人。
  道曰:天地人三才也。中乃人体之支点,故习太极者必先懂阴阳,知天地,方可修炼太极也。”
  二、太极拳脱胎法
  世人皆有先后天不足,先者生而不足,后者由于服食五谷杂粮,后天身心劳作,精气神受外邪之侵,后天伤身等,使身体衰弱,肢体笨拙僵硬,精气神不足,内外不随合。脱胎法就是把人体先后天的内外僵硬笨拙之力、内外不随合、心意杂乱、肢体不整,这些先后天本能,用太极脱胎法取而代之,脱开练无,乃修炼太极之身。如何修炼此法?以太极九天功法桩功,调整内外形体意,精神意气力,筋骨皮毛肌,为下一步修炼打好基础。
  三、太极桩功论
  三丰曰 :“桩功,以桩为基也。练拳先站基,站基得炼气,炼气要得意,阴阳合一乃太极。”又曰:“练拳不站基,一生枉费力。”
  经云:“提挈天地,把握阴阳”,“独立守神,肌肉若一”。以天地之象帮助修炼太极阴阳。独,一个也;立,站立;守神,思不外散,集中存思内视炼意之法。桩功以无极而始,以静而练,静练乃为拳之功,功乃为拳之用,静乃神气集中,纵横交贯,圆融一致,静中求动,动中求静,修养身心,调纳呼吸,贯通气血,调动筋骨,疏通经络,温和肌肤。精神意气力修炼法,外则而静,内则真动,阴阳合一,松静自然。桩功乃增意蓄劲,调整爆炸弹抖劲和掤缠柔化劲。把握阴阳者,即呼与吸,意与形,开与合,松与紧,虚与实,化与发,伸与屈,进与退,刚与柔的阴阳修炼法也。
  久练桩功可以以气养身,增强功力,调节中枢神经,加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挖掘人身潜能。太极桩功可以达到“身形并练”、“内外兼修”和“内动外静”的目的。从而达到养生与技击的功效。
  站桩功的基本要领是松静自然。它包括三个内容:第一是放松,练功时不仅全身要放松,精神也要放松。因为只有精神不紧张了,全身才能放松。第二是宁静,练功时要排除杂念,使精神活动进入相对安静的状态。对于松静要有正确的理解,松与静是相辅相成的,松可以帮助入静,入静可以帮助放松,松与静是相互促进的。第三是自然, 自然是指练功的许多方面,不可过于勉强。所谓练功之道,法于自然,即为此理。练桩前,先要排净大小便,身正自然,静如泰山,提挈天地,透空无物,先站无极。
  (一)无极桩
  身体自然站立,全身放松,去除杂念,两眼微闭, 目光内敛,做到凝神定意,清静无为,虚灵顶劲,两肩下垂,舒适自然。松要松衣,端正自立,混混沌沌,不想别意,达到全身内外皆松的境地。
  (二)培元桩
  两足分立与肩同宽,舌微卷,目微闭内视,周身自然放松,左手掌背轻叠于右手掌上,左手掌心轻按丹田之穴,鼻呼吸细微深长,自耳不闻,意想丹田,代鼻呼吸,存思呼吸在丹田。道曰:“开炉炼丹,周身放松要自然,海底烧火炼金丹,炼就七七四十九,开炉金丹随身转。”站至小腹丹田处似有火团之感,即可练太极混元桩。
  (三)太极混元桩
  三丰曰:“太极混元胸前抱,吸气归丹呼皮毛;练就一身混元气,天地相应最为妙。”
  在完成培元桩的基础上练习此桩。两脚分立与肩同宽,两膝微曲略有前顶上提之意;两手十指微张开,两手托抱如抱球,高低要与丹田平;胸微内含,沉肩垂肘;小腹放松自然;意顶头蹬脚,两目自然平视前方,微闭或半闭亦可;口似张非张,舌上卷,呼吸深匀细长,周身放松,存意抱球;两手臂卷抱松,内气充实,使意念逐渐加大。此乃用混元运气法。何为混元运气法?即毛发呼吸法,使周身毛孔呼吸与鼻肺呼吸为应合。中医讲:“肺主皮毛”。故毛发呼吸法乃本门真功呼吸法。身体毛孔随着呼吸开合鼓荡,吸气时意想外界之气进入丹田为合,虚中取气,道曰“收敛入骨”。呼气时意从命门发出,合身毛孔为开,毛发直竖如戟,气达梢端方为气足。气归丹田,要用神意。始终心精神意贯注,乃得此道真主宰,混元奥妙极矣。此桩站之越久越好。
  三丰曰:“金丹烧开要混元,托抱太极走玄关;吸气归炉放金丹,呼拿金丹毛发展。”
  又曰:筋骨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串,虚灵在中。
  四、太极身法论
  头者,一身之主宰,六阳之首焉。人似太极,头为太阳上阳也。头为中正之官,修炼时不可前俯后仰,左歪右斜,不可摇头晃脑。头虚领,用意如同与天地相应,面叩中正,在运架开紧呼气时,头顶上星穴,百会穴向上虚领,与额部神庭穴前顶颈两相合,名曰虚领顶劲也。现今流行之太极拳,对虚领顶劲的解释不完全准确,这易使很多初练者气血上涌,血压升高,头痛头晕,对养生健身不利,更失去了技击的意义。太极道论云:头上意领如冲天,神庭前顶壁击穿,项竖如鸡斗翅塌,头顶项竖能沉肩。又一说为虚灵顶劲也,吸气时要虚领要灵活,呼气时势要顶。
  口者,嘴也,进纳之府焉。口之修炼,地仓内收,上下嘴唇自然闭合,发生咄气, 口开自然。
  牙者,齿也,骨梢也。修炼时乃有轻扣紧咬刚之说。吸气虚含时牙齿轻扣,呼气发劲时牙齿微紧,地齿前扣。修炼养生之时大小便出恭则要扣齿,使气不散也。
  舌者,舌为肉梢,有阴阳主易之变,讲求松紧之分,振摧之别,在吸气时舌尖轻领,呼气时卷舌,运用内劲时舌必紧而摧,抵有上下,摧分阴阳。
  面者,人之表情也。人内在的表情其华在面,行功走架,用面乃分阴阳,松静时,面部表情自然,而神意则集中,不可走漏神思。
  目者,眼睛也。眼为视察之官,具监察之明,通肝,有传神达意之功。诀曰:有神在目。行功走架应凝神于目,手随眼,眼随手,吸气时目光内敛,呼气时目光四射。
  耳者,灵性之窍也。谓之监听之官。耳通肾,一曰健肾通耳益脑灵,二曰提玉楼。玉楼乃完骨穴也。撮谷道,提完骨,精气贯顶神不散。
  项者,脖也,一曰竖项,二曰挺项。吸气时松领竖项,呼气时挺项。
  肩者,吸气时肩要松开,呼气时肩沉。道曰:肩井照涌泉,势势如泰山。根通肩井,肘通曲池,手梢通神劳(神门、劳宫)。
  肘者,中节也。具变化之灵,上联根节,下系梢节,居中环。肘分垂合领横摧之法。垂有下垂沉降之意,分有相抱互济之意,领有引导相随之意,横有掤化之意,摧有紧逼不放之意。
  臂者乃分阴阳,具缠筋走化、敏捷灵健之功也。发打横竖, 掤滚云拿,乃臂之用也。
  腕者,人之手腕也。乃有坐腕塌勾之分也。腕有柔韧强硬,不可偏于僵滞,柔不可散,灵不可浮,活不可僵,缠身带腕,刚柔相济。
  手者,有手指、手掌、手根之分。拳经曰:“形于手指发于腰,节节贯通在手梢”。手分为刁、抓、扑、托、砍、领、挫、截、劈、点、扫、挟、压、擒、拿、盖、推,拳如卷饼掌瓦垅,爪如鹰爪不落空。经曰:回手如瓦垅,出手展劳宫,招招不落空。
  胸者,胸位至上也。内有肺所在。胸有含有提有放,有发有降,有松有紧,有开有合,有起有落,有出有闭。含胸拔背谓之顺,吸气为含,呼气为拔。含胸要舒张,胸出要闭合,提胸则气聚,挺胸则气涌,回要空胸出要闭,含胸则能拔背。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要想获得较强的免疫力,调节人体胸腺素是一条重要途径。人的胸骨内膜有左右两叶胸腺,含胸有助于胸膈的一张一缩,可使胸腺细胞常常处于活跃状态,可增加胸腺分泌,作用于各脏器组织,提高免疫功能,对抗老益寿极为有益。另外,胸膈的张缩,使腹腔脏器受到有规律的时松时紧的腹压运动,有利于疏通血液和内脏机能运动。拔背有助于脊椎屈伸运动,通过机体运动可起到自我按摩的功效,达到畅通经络,调和气血,开通闭塞之作用。
  脊者,脊柱也。乃有胸肌、腰肌、尾肌三节之分。肌骨要上下拉拔拧,上吊大椎,下垂龟尾,脊椎中正,不偏不倚。
  腹者,肚也。乃有腹与小腹之分。腹藏中焦之气,小腹藏下焦之气,丹田藏于小腹,吸气时要松腹坐胯,呼气时要沉腹丹田。
  腰者乃人一身之中节。腰为人身之第一主宰。一身之功在于腰,腰为中轴,四肢为车轮,运化发力在腰。三丰曰:“腰中是圆形,劲在腰中生,化发四肢行,拿丹田练内功,要修炼沉塌挺拔,拧转拨撑之力,乃是浑圆气之根。”
  腰为肾脏之所在。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肾上腺素可以提高人体潜在功能,通过腰部的运动,可以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可以激发人体的潜在功能。
  臀者,胯下肢根节也。胯松、缩、合、拧、反、缠,谷道自然上提,胯开合裆,爆力增强。
  膝者,下肢中节也。有蹿奔跳跃,起落进退,弹腿顶膝之功。膝要松缠、扣、顶、拧、提、挟。
  步者,步走如猫行,步站如松钉,步动要轻稳灵重。步打七分拳打三,脚踏中门往里钻。步法虚实转换,变化灵活;步法要与身法相合,步动手必动,手动步必行。手吃能进,远者趟,近者疾,步动身随,足进肩随,步稳准灵活狠。
  足者,脚也。运步足稳健,行动如趟泥,足落足抓,足开身发,乃有趟、抓、崩、勾、撩、震、抖。足震身发,足拧身化,桩步稳固,方不破坏身法。使劲起两脚发于腰间,通于脊背,形于手指。诀曰:打人先上身,手脚齐到乃为真。
  五、太极行功盘架法
  夫太极者,修炼行功盘架,乃脱胎、换骨、易筋洗髓三部功法。三部练法练己练物练他人。三部功法要与桩功合练,第一步须练脱胎法。把先天与后天人体本能、内外肢体僵硬、拙力、笨力、内外不随合不整,用太极功法取而代之。将这些先天本能脱开练无,修炼成太极之身。始无极,松腰松衣,端正自立,浑浑沌沌,不想别意,以静为始,以松入柔,调合阴阳,虚领含拔,内外节节贯穿。身立平准,要以脐门(肚脐,命门)为中准。肢为车轮,腰为轴,骨架掤拉,运动四肢,周身放长,四肢伸拉,气血通畅,呼吸深长,意气鼓荡,筋骨松,皮毛攻,用毛发呼吸法,内敛形不露体。保持外三合,外展意不露外;保持内三合,用意不用力。形松意紧,行如抽丝,绵绵不断,滔滔不绝,要松慢柔合,掤随阴阳。松者周身放松,松静自然,去掉周身先后天僵硬之力。松者气血通,松者而力增,不僵不滞,骨掤肌松。慢者,太极慢者能脱胎换骨,慢者能察全身之病,慢者能贯注全身要诀,慢者气血通炼丹功。柔者,修炼以柔为始,柔而后刚,柔而能灵活不僵,要做到柔而不散不笨,不死不呆,身柔,肢柔,筋肌柔,骨柔,乃为之柔也。合者,把周身不合之病脱掉,周身内外要合,先外合,再内合,手足要合,肘膝要合,肩胯要合,三尖要合,心意相合,意气相合,筋骨相合。掤者,掤架也。掤要骨架,开要骨撑,掤腹覆挤掤在先,行功盘架要掤圆。随者,做到内外上下左右运动相随,心随意,意随气,气随身,外动随周身,太极一动内外皆动。阴阳者,在修炼时,每招每式、每块骨头每块肌肉,都要分内外、阴阳、虚实、开合、伸屈。初学者要把握阴阳。
  六、如何盘好架子
  对于太极拳盘架子,各家说法不一。最具代表性的说法是指练拳的招法和套路的练习。其实不然,今人如果这样理解太极拳盘架, 枉费一生,也将不得其道。可谓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中国地域辽阔,方言众多,发音多有不同,而且有些字又音同字不同,故现今流行的太极拳论、谱、诀中不免有失误注处,而有的传人为了保密,又以讹传讹,使很多学练者不得其道,困惑不解。今举一例以作说明,多少年来,很多太极拳修炼者把太极拳掤、捋、挤、按、采、、肘、靠、进、退、顾、盼、定十三种行功法误认为是太极十三势,这其中有两个字与道家真传不同,一为“肘”,一为“盼”。道家真传应为掤捋挤按采抖靠,进退顾盘定。“肘”字解法我将在今后的文章中向大家介绍。在这里我着重向大家介绍一下“盼”字。前面说过“盼”写“盘”因方言的关系,在发音上有相同之处,因此流传有误;“盘”在练法中就是盘架子,盘架子就是在行功走架时将拳势掤架起来。三丰曰:“掤捋挤按掤在先,采列抖靠随腰转,进退顾盘身法定,伸屈阴阳身要缠。”
  人的身体是由骨骼作支撑,皮包筋,筋缠骨,肉包骨,练者通过长期行功盘架,可以滑利关节,使劲肌韧带拉长。这是对身体本身的锻炼。另外对于内丹的锻炼也是至关重要的。进退为步法之训练,故在行功盘架时上下、左右、内外、虚实、阴阳、刚柔、快慢、进退相顾,以意行气,以气摧形,意形相合,全身内外整体一致,只有对照行功要诀全部顾到了,才可以继续盘练下式。而不是现代太极拳所解释的左顾右盼。太极要诀要求不可摇头晃脑,如果左右乱看身体将失去中心,此为太极行功之大忌。定为中定之势。在初练太极时,每招每势皆有定势,定势可以保持中心稳定,不失中力,定势可以审察全身有无拳架之弊病,可以使气血畅通达于四梢,定势时要沉腹坐胯,气力发于丹田,吸气时浑身毛孔皆合,呼气时浑身毛孔皆开。毛发竖如戟,乃太极浑圆之发,用意不用力,乃用神意之发。
  三丰曰:两肩下沉头虚领,沉浮坐胯如猫行。松慢柔合定虚实,掤架缠丝练行功。微形一动神意动,拿丹田修内功,太极浑圆皮毛攻,无形无象,全身透空。腰为中轴肢为轮,周身阴阳来相争,动者分有合,静者合有分,阴中阳,阳中阴,身躯缠拧松和紧。学者应细心体验。
  关于太极拳运动速度快慢的问题,是大多数练拳者关心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把行功要诀牢记,只有这样才能把握行功时的快慢,行功走架过快者乱,过慢者滞,要把握快慢适中,使呼吸与动作相合,做到呼吸自然均匀。架子要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又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非长期体验方可领会其中的奥妙。
   太极拳是一项内外整体运动,对于它的行功要求缺一不可。在第一部功法修炼时要切记用意不用力,对照要诀细心揣摩,不可有偏重。在行功盘架时能做到松慢柔合才能静,才能行神意相合,才能达到“身体转动,其轻如羽”,“清虚其心,轻松其体”,“意领身随,意到手发”的境界,至此方为懂劲,为下一步的修炼打好基础。只有松慢柔合,才能使气血畅通,阴阳调和,内心调动,经络畅通,从而达到养生健身、延年益寿,提高技击的目的。
张祖意合太极拳之练养与技击
  道家太极拳为张三丰祖师所创,在道内被尊称为武当张祖太极拳,这套太极拳以意为主,内外兼修,故又称为意合太极拳。合而言之,乃名张祖意合太极拳。它有三部练法{脱胎、易筋、洗髓),五种功法(坐、卧、站、行、动)。其练法相当科学,有一套完整的训练方法,训练相当艰苦,是一般人难以忍受的。多少年来,道家太极拳只在道内流传,传二不传三,民间所传极少;又因道家太极拳的密传保守,择徒极严,故历代太极之大成者少也。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命门神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