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室外温度新安了个室外型4G CPE设备,使了一天晚上突然用不了,那得过?

35254gssfh的喜欢 | LOFTER(乐乎) - 记录生活,发现同好
LOFTER for ipad —— 记录生活,发现同好
35254gssfh 的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2}
{if post.type == 3}
{if !!post.image}
{if post.type == 4}
{if !!post.image}
{if !!photo.labels && photo.labels.length>0}
{var wrapwidth = photo.ow < 500?photo.ow:500}
{list photo.labels as labs}
{var lbtxtwidth = Math.floor(wrapwidth*(labs.ort==1?labs.x:(100-labs.x))/100)-62}
{if lbtxtwidth>12}
{if !!labs.icon}
{list photos as photo}
{if photo_index==0}{break}{/if}
品牌${make||'-'}
型号${model||'-'}
焦距${focalLength||'-'}
光圈${apertureValue||'-'}
快门速度${exposureTime||'-'}
ISO${isoSpeedRatings||'-'}
曝光补偿${exposureBiasValue||'-'}
镜头${lens||'-'}
{if data.msgRank == 1}{/if}
{if data.askSetting == 1}{/if}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_index < 3}
{if post.type == 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drlist.length>0}
更多相似达人:
{list drlist as dr}{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0}、{/if}{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1}、{/if}{if drlist.length === 2 && dr_index === 0}、{/if}{/list}
暂无相似达人,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this.p={ dwrMethod:'queryLikePosts',fpost:'3cad27_b7f5d06',userId:,blogListLength:6};《人物》微信账号:renwumag1980去寒极,中国人不行那是2012年的春节,整个北京一片灯火辉煌、礼花绚烂——都是给我送行的。在这喜庆的日子里,我和梁红、魏凯背着大包小包行囊,直接奔了首都机场。没错,我们要去世界寒极,奥伊米亚康。选择这个过节的日子出发,是因为既然要去寒极,就得赶上它最冷的时候去。过完年那边也开春了,虽然也很冷,但最冷的峰值肯定过了。另外,这个日子出发,一方面是好记,一方面以后吹牛逼,说起来哥们儿大年夜奔北极,倍儿传奇。「你说,零下70℃得该有多冷啊?」「太冷了,我真猜不出来,想象不到。」这一路北上,还好气温不是骤降。感觉像是温水煮青蛙,我们从零下5℃慢慢走到零下70℃里,应该能适应吧。北京、海拉尔、腾达、满洲里、贝加尔斯克、赤塔……一些很奇怪的地名,从城市到荒原,然后是茫茫雪野。我们上了著名的西伯利亚大铁路,这是俄罗斯的天路,最后抵达地球上往北铁路的终点,涅留恩格里。接下来一程,汽车把我们送到雅库茨克。这地方在普通人眼里没有北京、伦敦有名,但是在我们这伙人眼里,那就是圣地,为什么?因为它特别、唯一。北极圈附近不乏世界名城,冰岛的首都雷克雅未克、前苏联最大的军港摩尔曼斯克、挪威的「北极之门」特罗姆瑟、阿拉斯加的航空港安科雷奇、格陵兰岛的首府戈德霍普,这些全是地地道道的「寒都」。但世界最寒冷的城市,这一名头,只属于雅库次克。雅库茨克,是俄罗斯联邦萨哈(雅库特)自治共和国的首府,一月份的平均气温为零下40.9℃,最冷的时候是零下60℃,极端情况下能达到零下62℃。了不起的地方是,这座城市建于永久冻土层之上,「冰城」之称,名副其实。火车像钻入冰川一样,一头扎进了北极圈,整个世界开始变得不一样。在寒冷的空气里,看什么都觉得不真实,像是成像。城市、建筑、树木,一切都被冷空气,切割得棱角分明。向导在这儿等着我们,他沉默寡言话不多。就带着我们放羊,你们自己随便观光、随便拍照,有事儿就问,没事儿不多说一句话。可能觉得天冷,说话费劲。一路逛过来,雅库兹克确实别具一格。房子都建在离地一米多高的桩子上,因为到了夏天,表层一米多的冻土会融化掉,所有的房子就都变成了「空中楼阁」,俄罗斯人称之为「在融冻层游泳」;自来水管道,也全部露在地面上,防止冬天一冻夏天一融而破裂;还要一路设加油站,严防水在管道内冻结;每家每户门窗都是三四层,一旦冷空气大量进入,这屋子就变大冰箱了,没法待人……这地儿已经够奇葩了,但不是我们的目的地,预热而已。才零下40.9℃,自然不是我们要挑战的极限;雅库茨克东北650公里外的奥伊米亚康镇,才是终点。那儿一月份的平均温度,是零下51.5℃。要知道此时的北极圈的平均温度,「也才」零下41℃。为什么要去奥伊米亚康?有次跟一个新西兰人聊天,说到世界寒极这事儿,那外国佬说他们国家有人在那儿成功露营了,完事了还很轻蔑地加一句:「你们中国人做不到」。当时这话就深深地刺激了我,后来在莫斯科,一俄国佬说到奥伊米亚康的时候忒自豪,那儿只有他们斯拉夫民族的人才能生存,「你们中国人不行」。于是,世界寒极奥伊米亚康,便成了我计划中的一站。这事儿我跟梁红一说,她的回答是:「他们老外也还没有女人成功过吧?」一拍即合。我们要去零下52℃的气温下宿营。说做就做。我们准备很充分,羽绒服、照明灯、温度计、睡袋等,还有帐篷。在雅库茨克补充了一下物资储备,我们踏上了此次极地之行的终点站:奥伊米亚康镇。幽灵之路上的「丰碑」「不去,路上都是无人区,太危险了。」雄赳赳、气昂昂,奔赴奥义米亚康,不料我们的第一步就遇挫了:找不到车。 离那儿还有六百多公里呢,咱不可能步行去。我们问了许多人,得知要去奥伊米亚康之后,大多数车主都是伸出大拇指,然后摇头:不去。满腔热情,差点儿就这样给浇灭了。我们三个人跑了一万多公里,好不容易到达了雅库茨克,剩下的650公里近在眼前,却又是如此遥远。司机们深知那段路的凶险,不敢涉险。一般去奥伊米亚康的,都是科学考察队,他们都有自己的运送车。什么招儿我们都试了,就差没去路上贴小广告了。最后,我们找了一个广播电台,发布广播消息:有几个中国人要去奥伊米亚康,雇一个司机,或者有去那边办事的,请求捎一程……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人应声了,但是价格不菲,够买他一台车的。在等待司机的过程中,我们一度很忐忑,千万别来一个莽夫。这条路是欲速则不达,只能顺从不能征服,如果司机莽撞的话,我们十有八九得翻在路上。还好,来的是一个看上去很淳朴、敦实的东欧人。我们还是很谨慎地问了几句,您这车没问题吧?您熟悉路吧?那司机让我们放心,他每年都要跑一趟奥伊米亚康,因为他就是那儿的人;目前他生活在雅库茨克,但他的父母还生活在奥伊米亚康。送我们一趟,他自己也刚好回去省个亲。刚好,我们对了对时间,让他回来的时候还捎我们。他的小客车像是一台金杯,一向对车很了解的我,刚开始也没能没认出来牌子,后来才知道是越野小客车里的大灰熊——Uaz尤兹。四轮驱动,有两个油箱。几乎没有什么软性设备,全是铁家伙,包括驾驶台都是铁皮的,倍儿结实。Uaz号称越野第一利器,用它来跑长途雪地,再好不过了。安全感随之而来,放心地搬着行李就上去了。里面有两排座椅,配备了一个很大很大的暖气——这是在北极圈附近混必备的东西,比空气都珍贵。此外,这车的发动机和地板全用被子包了起来,不包着都会被冻坏;车的轮胎也带着很多小钉子。看来这司机果然是熟手,咱没找错人。车开出雅库茨克没多远,前面没路了。我们正纳闷的时候,司机方向盘一甩,拐出了待着的主路,然后就见前面有条河——当然是全冻河。天色也骤然黑了下来。就见司机下车,拿出一些奶茶和肉食放在河边——不言自明,他是在祭河,祈求接下来我们一路平安。疑问又来了,接下来我们就要在这条河上走?答案是肯定的,我们接下来的一段没有路,得在河上走。这条河叫勒拿河,是世界第十长的河流,长达4400公里,流域面积也位居世界第九。梁红还一直担心会不会掉下去,司机师傅笑了笑,问:「你们猜这河冰冻得有多厚?」我们没敢说出一个具体数字。司机给我们科普,勒拿河每年10月份封冻,到第二年5月份才会解冻。冰冻厚度在这个季节,一般都能达到12米左右——这下我们就全都放心了,因为一般在我国的东北,最冷的时候冰冻厚度也才两三米。那上面都能跑车了,现在这条河上跑坦克都没问题。大伙儿一阵惊叹,惊叹的不是它冻得有四层楼那么高,而是这地方到底有多冷啊!鲁迅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才有路。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走的这条道儿根本就没多少人走,就不谈有什么路了;河面上都是一样的,有的地方冻结实了,有的地方还覆盖着蓬松的雪。车上也没有安全带,一路上都在摇摇晃晃。我们已经很满足,走在这样的河道上,司机能开成这样,技术已经非常不错了。不过,我心里还是挺虚的。在这种不毛之地里行走,接下来未知的地方太多,一切都不可预料。天亮的时候,我们终于离开了河面,前面能看见路了。这是好消息吗?不是!在我们了解到的资料里,这条路远比走河面危险。这条路叫科雷马公路,一般简称M56公路,和阿尔及利亚到尼日利亚的撒哈拉公路、菲律宾的哈尔斯玛公路、玻利维亚的北央葛斯,以及中国太行山的郭亮隧道,并称为「世界上五最危险的五条公路」。俄罗斯人称这条路为「白骨之路」。这条路是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由前苏联成千上万的犯人们修建而成。由于条件恶劣,无数人因劳累和饥饿而死,就顺手被埋在了道路两侧。外人也称之为「幽灵之路」。刚才我们从勒拿河转到路面来的那一段,就是这条路的终点,所以想从雅库茨克上到M56公路,冬季只能靠冰封的河面,而夏季则是依靠渡轮。「幽灵之路」名字已经给了人心理震慑,我们忐忑不已,接下来的路,就全部是无人区。名字除外,再想想我们脚底下,还可能埋着不少的尸体,这些就很瘆人。另外,出发前还看到雅库茨克城郊,贴着的官方告示,说这条路上还有土匪出没,请谨慎选择出行。我问司机:「这路上真有土匪吗?」他一笑:「真有,但是这个季节没有。天这么冷,他们在路边埋伏,不冻死才怪,到夏季的时候才会有些土匪出没。」「就算到了夏季,他们的生意估计也挺冷淡的。」我开了个玩笑,想缓解一下让人感觉有点阴森的气氛。走了一程之后,发现我们并不是那么的「孤单」,每隔一段距离,就会发现路边还停着一些车。司机师傅告诉我们,那些车都是废弃掉的,没准还有不少尸体依然留在车里面。这些车十有八九,都是在走这条「白骨之路」时出了故障。这儿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没有人烟,根本无法救援。运气极好的,能等到一辆过路车,把人捎走,车就扔这儿了,再回来拉车的费用,还不如再买一辆。大多数情况下,差不离就是被冻死在车里了。人没法离开车,出来肯定被冻死,不出来,车坏了没暖气,依然是被冻死的结局。那些废弃的车,此时就像一座座坟墓一样,矗立在M56的路旁,让「幽灵之路」更加的名副其实,毛骨悚然。路边还有许多的十字架,司机师傅看我们好奇,就顺便给我们普及了一下M56「白骨之路」之称的来源。奥伊米亚康、雅库兹克,甚至是整个雅库特共和国地区,在沙皇俄国和前苏联时期,都是流放和劳改犯人的地方。这些地方在历史上,都以前苏联内务部的简称「古拉格」命名。在1929年到1953年的二十四年间,至少有一千四百万人被监禁于古拉格,强迫进行劳动改造。修M56这条路,自然就是囚禁在这一带的囚犯们,劳改的工程之一。囚犯们在这里遭遇的是非人的待遇,前苏联称之为「劳工矫正营」,但更多的西方国家则直接称之为集中营。这里并没有监狱式的围墙和铁丝网,延绵千里的荒原,和极度低寒,构筑了一座无形的监狱。囚犯们「越狱」后,存活率几乎为零。在修路的过程中,囚犯们劳累至死的、饥荒饿死的、气温骤降冻死的,不计其数。他们大多都是就地掩埋,如同三千年前中国修筑长城。不夸张的说,这条路就是用人命填起来的。当时这一带信奉基督教和东正教。那种情况下,也只有主能让他们找到些许寄托。这些十字架,就是有人修建起来,纪念那些亡魂们的。丰碑一般。车里的气氛骤然变得肃穆起来,脑海里那些人修路、惨死的画面感都上来了。一路的舟车劳顿,本来有些犯困,这会儿就再也睡不着了。那种感觉很奇怪,无法形容。刺骨寒在外,心寒颤在内。突然,车里散开来一股很浓的胶皮烧焦的味道,紧接着就有烟雾,在车厢里弥漫开来。我做过机械修理,一看这状况,心里就「咯噔」一下:坏了,车出故障了。不一会儿,车子就像烧着了似的,前盖那儿浓烟滚滚。怕什么来什么,是真出故障了。今天有可能要交代在这里了。司机下去,掀开盖子做检查,找出了问题出在那儿:电动机、暖风机过热,线烧坏了,保险也烧了。这下子问题严重了,如果是其他问题,比如包括车不能走了,咱们还能缩在车里,负隅顽抗一阵子等救援;但是暖风机坏了,没了供暖,我们就相当于曝露在零下50℃以下,待在一个大冰箱里,而且还是冷藏模式,待不了半个小时我们就全部得冻死。短短两分钟之后,刚才还暖融融的车厢,瞬间就结满了冰晶,呼吸都是冰冰冷冷的。在这种情况下,人很快就会被冻伤,接下来就是冻死。在那一刻,人类在大自然前面显得无比的渺小。零下71.2℃的白色村庄路边那些废弃的汽车坟墓,历历在目。「抓紧时间,修!」惊恐、怨天尤人没用。不幸中的万幸是,我对机械维修还有点儿经验,能上手。搞不搞得定看天,这几条人命全系在我身上了。我哆嗦着下去,三下五除二把大灯的线拆了,替换到电动机和暖风机上。十分钟后,问题解决了。司机做了一个谢天谢地谢耶稣的动作。胖子果然耐寒,我在外面修车的时候,还没太感觉到冷得不行。一回到车上,见梁红和魏凯都冻哆嗦了,他们的眉毛上都结冰晶了,嘴唇惨白。车里的暖风机又开始工作了,一点点儿地把寒气逼了出去,我们继续上路。开了一天一夜,司机也不能疲劳驾驶,顶不住的时候,就停在路中间迷瞪二十分钟半个小时,后面也没车摁喇叭催。车停着的时候,不能熄火,否则在这种温度之下,就再也别想发动。我们计划是在奥伊米亚康待一个星期,也就意味着,这一个星期里,这车都不能熄火,发动机得开着。在这些极寒地带,车主都有暖车库,只有在那里面才能发动汽车,我们现在这辆车,也只能等回到雅库兹克之后,才能熄火。终于,奥伊米亚康的标志性建筑:零下71.2℃纪念碑,出现在了我们眼前,迎接我们的到来。后面原野里、山丘上,林立着许多房屋。房顶都被白色的雪覆盖,不怕冷的树的绿色,也全都屈服了,装点上了雪。经历过这一路的惊吓和事故,那一刻的兴奋劲儿,不亲身经历感觉不到。我第一个钻下车,先屁颠屁颠儿的奔到纪念碑前,右手拿着小五星红旗,左手特二逼地伸出两根手指,摆了个「V字」造型,让魏凯拍照;紧接着就扑到雪地里,来了个跪地滑翔。这股豪迈劲儿,非要形容的话,就是凯撒大帝征服非洲的时候,那句话:我来到了,我看到了,我征服了(Veni,Vidi,Vici)——当然,现在我只是来到了奥伊米亚康,看到了零下71.2℃纪念碑,征服还要等两天。露营成功后,再来说我征服了。梁红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掏出来早准备好的温度计,甩一甩,举到半空,发现没反应。又使劲儿甩了甩,依然没反应。然后她就楞了,说应该是给冻坏了。我们准备的这个温度计,最低刻度是零下50℃。到这儿,得说道说道北极的「寒极」奥伊米亚康,和这个零下71.2℃纪念碑了。奥伊米亚康一名来自萨哈语,意思是为「不冻的水」,由村庄附近的一眼温泉得名。其处于西伯利亚东北角,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导致比世界上其他地方的气温都低。高纬度,让这个地方太阳辐射少,白昼时间、日照时间都特别短;另外这里海拔两千米以上,高于同纬度的西伯利亚中部高原,所谓高处不胜寒;此外还由于这地方东、南、西三面较高,仅北面地势较低,冷空气下沉,气流交换不畅,散热过快。种种天时地利之下,造就了奥义米亚康的极度严寒气候。这里和绝对最低温度零下71℃的维尔霍扬斯克,并称为寒极的「两个女儿」。日,奥伊米亚康地区记录到零下71.2℃的极端最低温度。这是目前为止,地球上有人居住地区,所测到的最低温度。那座纪念碑就为这个而建,现在也成了这儿的标志,这儿的图腾。在二十史记50年代以前,奥伊米亚康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直到1960年,被南极东方考察站的零下88.3℃的记录所取代,而到了1983年,这一记录被「拔高」到了零下89.2℃——那里,是属于无人居住地区的,仅有少数科研人员在那边从事研究工作,而且还曾三度关闭。「跨过」纪念碑,后面便是奥伊米亚康的村落,一座白色的村庄。房子挺有现代化村镇的范儿,但是都稀稀落落的,互相依靠得并不近。刚进村,就有几个妇女非常热情地过来迎接:「欢迎来到奥义米亚康。」她们是村委会的人,看见我们非常高兴,这儿可是不常有客人来的。很快我们就被迎进了村委会,一进门就看见墙壁上挂着许多人的照片,有各种肤色、各个民族的人,都是此前来奥义米亚康的「游客」们。我们仨到时候,是不是也得拍几张照片留下,被贴在这儿。村委会的大姐拿出来一个大本儿,问我们三个的姓名等资料,然后开始往上面填。我很好奇,这是游客登记吗?很快就有了答案,那也可以算作是游客登记罢,我们仨是第129、130、131位到达奥义米亚康的游客。完事了,还给我们一人一张证书,上面有我们的名字,还有我们到达当天的温度。我瞅了一眼:零下52℃。右下角还盖了章,我们是经过「中华医学会」和「ISO9001」认证,到达奥义米亚康了。我借大姐的那个登记的本儿看了一下,在此之前的2010年4月份,有过6个中国人来过这里。不过那个时候是夏天,这里已经很暖和了。所以,我们还是第一批冬季到达奥义米亚康的中国人。接下来是住宿问题。这儿根本就没什么游客,算上咱们仨,半个多世纪也来,总共也就来了131个人,开旅馆得赔死。住宿的问题村委会给解决了,我们被安排在一户当地的居民家里借宿。这是一个三口之家,夫妻俩人带着一个孩子。屋子里的一切都挺现代化的,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家具沙发应有尽有,还有一些民族装饰。屋子的墙壁不是平整的,凹凸相间,错落有致;在中国东北一般房子都是双层圆木的,这儿温度甩了东北几条街,两层自然是不够的了,一般都得三到四层,中间还得塞各种苔藓等能保温的东西,于是就成了现在这种凹凸不平的样子了。一眼就解决了困扰我许久的难题,这么冷,这儿的人都是怎么生活的啊。他们也有自己的取暖措施。此时,我最直观的感受就俩字:暖和!是真暖和。从进入雅库兹克开始,我就没感觉到自己的身体热乎过,进了这房子之后,总算是有「血仍未冷」的感觉了,穿单衣就够。他们通过烧柴火和煤炭来保暖,整个屋子里就给人一种温暖的舒适。在北京的时候冬天也有暖气,但也没这种感觉。在这儿,室内外的参照太明显了,才能感觉到这种温暖的难得和惬意,完全就是一种享受。能在这种环境下定居并生存下来,实在是太不容易了,说伟大都不为过。此时我满脑子都是好奇和新鲜,东瞅瞅,西碰碰,还好主人家没见外。之前一路上我们都是在户外上的厕所,虽然没有传说中把命根子冻掉那么夸张,但在零下50℃的环境里方便,那感觉绝对不好受;有了第一次之后,绝对不愿意再尝试第二次,不到憋得不行了坚决不在野外解决。进屋子之后,我蹿的第一个地儿就是厕所。室内厕所,跟咱们城里的差不多,也是蹲坑的,上面自制了一木板盖儿,下面我不知道通到哪儿,但是有一点,不冷,厕所里的供暖也很足。这家人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把狗拴在厕所,导致了上厕所的时候,还必须得先哄着那狗。他们自制了一个沙漏一样的东西,做洗手器。先用瓢把水舀到漏斗里,然后把手放下面就可以了,水很凉。寒极大餐,冰冻肉三鲜冰激凌大餐!什么都是硬邦邦的,颜色各异。色肯定不好看,香没嗅到,味需要尝试。这是一顿让人大开眼界的晚餐,非常丰盛。主人公全家,和我们三个围在饭桌边,气氛很温馨。从形状上能分辨出来的,只有鱼。生鱼整冻,像皮鞋一样,还硬邦邦的。男主人叫阿里里,他抓住鱼尾巴,鱼头顶住毡板,然后用刀从上往下,像削咁榨一样,把鱼削成一块块、一片片的,盛在盘子里,然后蘸着盐吃。还有甜点搭配,就是当地人自制的雅库特冰激凌——估计这儿最不缺的就是这个了,都不需要机器、冰箱来制作,配好原料扔外面一会儿就可以了。鱼蘸盐再搭配特色冰激凌,这吃法挺新鲜,味道还很不错。比在北京吃的刺参什么的,好吃多了。梁红拿着一块儿枣糕一样的东西,有点儿发愣,不太敢下口吃。我问这什么东西?看着挺有食欲的。知道答案后,就感觉有点儿惊悚了,那东西是猪的肥膘,就是大肥油,还是生的。放外面冻着,然后用刀一切,就成现在这枣糕模样了。这吃到嘴里得多腻啊!碍着主人的面子,梁红还是闭着眼睛咬了下去;我也尝了一口,感觉全糊嘴里了。我们这些没吃惯的人,挺难以下咽的。不过在如此寒冷的地方,这东西热量高,吃了肯定是有好处。梁红事后跟我说,真不敢尝试,以后也肯定不会再吃这东西了。还有一道菜是马肝。吃法跟鱼的差不多,也是切成了片儿,蘸着盐粒儿吃。不一样的是,鱼没什么血,生马肝里面有血。吃生鱼片还能接受,但是生吃马肝就颇具挑战性了。虽然它也是冻过的,但是塞到嘴里就很恐怖,牙齿一嚼,嘴里稀里哗啦的一片红,全是血。不过话说回来,这东西还挺好吃的,营养价值挺高还能补血,关键就是那吃相太吓人了,嚼两口之后,不用化妆,直接可以去拍恐怖片儿了。奥伊米亚康的第一顿饭,新鲜而有特色,别扭是别扭,但必须习惯,这儿常年的伙食,就是那三样标配。非要说它有什么优点,那就只能是:无菌、热量高。饭后一根烟,是我的老习惯。屋子密闭这么好,担心在室内抽烟味儿散不出去,我就套上衣服打算去外面抽。一出一进,瞬间温差80℃。这切身感受极其刺激。得亏动物有生理调节机能,要是屋子里温度再高点儿,然后我钻出去,会不会瞬间冰裂?掏出打火机我就傻眼了,液化的丁烷气体在这种温度之下,不用压力就是液态,点不着。男主人见我要点烟,赶忙远远阻止。火是有,但建议我最好别抽烟,温度太低,抽烟时候,吸进喉咙的不仅有烟雾,还有冷空气。零下五十度的空气,会把人的喉咙冻坏。在这儿多住一阵子,我一定能把烟戒掉。男主人套上衣服,要去检查牲畜棚。我注意到一个细节,他一直是带着眼镜的,但出门的时候却摘掉了。女主人解释,出去戴眼镜的话,镜框会冻在脸上的。奥伊米亚康不接待近视眼。我们就围着女主人,问东问西。在这种极低生活,像是一个与人类世界隔绝的地方,生活方式也和外面不一样。我们有太多的问题需要答案。女主人很开朗,很乐意给我们讲这儿的事情。她说奥义伊亚康在地理上差不多是与世隔绝的,但生活和外面的世界没什么两样,他们也有公共设施,有行政单位,有商店,有学校——女主人就是学校的历史老师。和外面不一样的,只是一些生活方式,必须要遵循天气的规律。在极寒之下,有很多事情是不允许做的,比如我刚试过的抽烟。还有在室外不怎么能运动,因为这样会流汗——汗水会很快在贴身衣服上凝结,衣物就无法保暖了,人很快就会被冻坏。女主人说,他们这儿的人都很长寿。这个我觉得自己能理解,冰天雪地,绝对的无菌世界;食物也很少烹饪,没有营养流失;人们还不抽烟,减少外界伤害;极低气温,新陈代谢慢,扛衰老……这些都是居民能长寿的条件。还有一点,能在这种环境下生存下来的人,心态都特别好,乐观、和气。我们得知没多久之前,就有一个百岁老人去世了。女主人说,村委会组织给他办葬礼,大部分村民都会出席。在这里一个葬礼最难的环节,就是挖掘坟墓。前前后后至少需要三天时间,因为地表需要先用炭火解冻,融一点,挖一点。不能葬在冰层里么?女主人摇了摇头。这里也有夏天的,温度也能达到30℃以上,冰层会融化。那时候,逝者就曝尸荒野了。这里,也是一个无法容常理来形容的世界。在零下50℃游泳极光惊现,蜃景摇曳,大地冰裂。在我和梁红依偎在一起,陶醉其中时,眼前跳出来几匹雪狼,紧接着,后面茫茫雪野里,睁开无数双黝黑的眼睛。梦里依然是一片冰天雪地,最后却是被吓醒的。奇怪我到哪儿都不失眠。天已大亮,我们借宿的主人,完全取代了向导的工作。他们夫妻俩答应带我们去参观奥伊米亚康村子。这也是村委会的要求。既然女主人是老师,我们的第一站,就是村里的学校。一个栅栏围着几间壁垒似的教室,这个村子有两千多人,大约有四百多个未成年,其中一大半的孩子,都在这里上学。孩子们是未来,保护这些花儿们的温室,必然要比普通的民居还要暖和、严实。这里白天的时间比其他地方段,每天的课时不多。梁红在课程表上,惊讶地发现了有奥数一栏。提到奥数,孩子们得知我们是中国人后,都聚拢在我们身边,颇为好奇地向我们打听中国学生们的情况。原来,奥伊米亚康最好的学生,才会去学奥数,而且他们有的是时间和精力。其中的佼佼者,会去雅库兹克参加奥林匹克竞赛,获胜的人,去莫斯科继续参加比赛,最后,他们输给中国的孩子。村里有一个商店,多是些吃的东西,或者可以称之为冷藏小卖部。冰冻水果、冰冻鸡蛋、冰冻牛奶等,都有售,价格奇高。我们能理解,这些东西都是从外面运进来的代价确实很大,问题是那段路,会有人愿意定期送货么?房主摇摇头,这些东西都是村里自产的。他们养着鸡禽、奶牛等动物。卖得贵也是有原因的。奥伊米亚康的白昼时间段,也没什么日照,家禽产蛋量非常少。奶牛则在低温下,新陈代谢缓慢,而且还容易冻病。至于水果,村子周围有很多果树,在短暂的解冻季里,也会结出盛夏的果实。最后,我们还去了村里的发电厂。三台机组,有两台备用,24小时不停的运转,供应整个村子的用电。发电厂,也是在这个北半球最寒冷的地方,唯一还需要散热的一间房子。那几台发电机需要散热,否则就会烧坏,在夏天的时候这种情况经常出现。村民介绍说,再往北,还有个有人居住的地方,但是那个地方没有奥伊米亚康冷。我一度动了要去的念头,但是他们告知,去那各地反这个季节是没有路的,得找飞机才能过去。下次找机会吧。我问村民们,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你们为什么不搬走呢?他们说了很多,总结为四个字:故土难离。奥伊米亚康是他们的「囚犯」父辈们,用生命建造的地方,也都长眠于此,与冰雪为伴。这里的人,习惯了这片甚至连天气都与世隔绝的地方,他们早已与「寒极」血脉相连。孩子们长大后,年轻一辈儿的,会去雅库兹克,会去俄罗斯。但他们不会忘记孕育他们的奥伊米亚康,和载我们来的司机一样,每年都会冒着生命危险,回来探望亲人。很多人年老后,会选择叶落归根,回到这里,安度晚年,就此长眠。「我带你们去看一个表演。」阿里里说。一行人来带村子边缘的一栋房子,屋子的男主人三十来岁,跟我差不多体格,很胖。阿里里介绍,他是奥伊米亚康唯一一个能在冬天游泳的人。他要带我们看的表演,就是游泳,在零下50℃的气温下游泳。大伙儿都是一脸的不可思议,这种温度下,出门恨不得脸都捂上,下水,难以想象。我脑海里,竟然出现凌迟的镜像。他笑呵呵地告诉我们,他是个冬泳者,常年如此,习惯了。也是一种对自己身体的极限挑战,他很享受冬泳的感觉,给人表演是他的荣幸。那哥们儿做了一些准备活动热身,然后褪去衣服,只剩下内裤。蹲在河边,往身上浇水。人看着都觉得冷。如一条白绫钻入水里,他下去的时候,所有人都一个哆嗦。他像没事人一样,惬意泅游,还扎了几个猛子,钻入水里。我知道一般无论天气多冷,活水的水底温度都在4℃左右,在水里面反倒暖和些。他上岸的时候,他全身像被火灼过般,遍体通红。在他用毛巾擦脑袋的时候,我们听见了「咔嚓咔嚓声」,沾水的头发出水后,被瞬间冻成冰块,擦的时候,应声折断,阵阵脆响。最后,老人们带着我们去了一个礼堂一样的地方,换上了一套圣诞装。原来,这位冬泳者还是奥伊米亚康的圣诞老人,这个礼堂,是全村人圣诞的时候齐聚这里祈福的地方。圣诞老人给我们念了雅库特民族的圣诞祝词,虽然没听明白他的意思,但我们知道,肯定都是美好的祝福。傍晚,我们回到房子里,阿里里背着一片渔网要出门,他手上还拿着一个奇怪的道具:一根长木棍,顶端嵌着个镰刀一样的枪头。他是要去捕鱼、打猎吗?我忙自告奋勇,要跟着去。阿里里说他只是去下网,明天收网的时候,再带我们。我们就留在家里,帮女主人做晚饭。他们家的儿子不太说话,一直窝在沙发上看碟,好莱坞大片《金刚》,每次大猩猩出场的时候,他都很兴奋。女主人说,这孩子得了脑膜炎,很少出门。他最喜欢的,就是《金刚》,可惜他家里的这一版很不清晰。孩子安静地坐在那里,盯着屏幕,目不转睛,脸上的表情随着金刚出没而变化,只有欢喜,不见哀愁。我承诺,回北京了给他弄一盘高清的。喂马、劈柴、捕鱼,做一天寒极人「今天只有零下53℃,是个好天气。」早上六点多,天还没亮,我跟着阿里里来到村里的气象站——村头高地上支着的一个箱子,里面挂着两个略显硕大的温度计;上面一个是「常用」的,记录零下20℃到零上40℃。下面一个,则是记录零下20℃以下,最低刻度,是-75。阿里里是奥伊米亚康的气象播报员,每天早上六点半,必须来气象站查看当天温度。如果当天温度降到零下54℃,那学校低年级的学生就停课,高年级的继续上课。在我们的要求之下,跟阿里里答应,带着我们完完整整地体验寒极人的一天。从气象站出来,天还没亮。白皑皑的雪地里,夜晚依然有一定的能见度。囊萤映雪。来到牛棚,门一打开,我们就被里面那张动物脸吓了一跳。是牛的模样,但硕大的身躯是我们见所未见的,一堵墙一般。扭头比门还大,得侧着犄角才出得来。再看牛棚,那就是一小盒子。我们钻进去,里面还有几头小牛,也很暖和。阿里里搬来家里的生活用水剩水,掺杂着剩饭剩菜,倒进一个槽子里。这些就是牛的早餐。还有马,在另外一个「大盒子」里。说牛个儿大我们没见过,这儿的马个儿小得更新鲜。比我们常见的马矮了一大截,腿短、毛厚,跟骏不沾边儿,胖乎乎的,敦实。脑袋下面的毛特多,脖子都给淹了。形象很卡哇伊,梁红说这是宠物马吧?阿里里说它们是雅库特马,就这个自治州有,其他地方见不到。因为毛厚,它们也不怕冷。吃的待遇跟牛一样,风牛马终于相及了。饭后它们就在雪地里溜达,留下一路蹄印。天终于亮了,时针指到十点位置。阿里里牵出来那头庞然大牛,在后面绑上一牛车。「要去滑雪么?」阿里里一笑,等会儿就知道了。他说这牛温顺,没脾气,我可以骑。穿的衣服太多,我爬上去费了点劲儿。牛的毛也厚,不膈人,还挺暖和,比雪地摩托舒服。一头牛胖子载着个张胖子,往村外赶。下牛之后,阿里里扔给我一把斧头,然后指了指地上的冰。我楞了会儿才反应过来,他是要砍冰,这牛车是来运冰的。用斧柄把上面一层积雪扫开,举着斧头就开始砍。冰层太厚,震得手发麻。好不容易敲下来五大块冰,晶莹剔透,像巨型钻石。装车的时候,阿里里说,这些冰搬回家,扔到缸里,融化后就是他们的生活用水。这五块冰,差不多化三百公斤水,够他们家用10天的。在城市里,可能就一天。接下来是劈柴,他们要每天劈出来当天做饭、燃烧供暖的柴火。在院子后侧,堆着许多已经锯好的木墩子。我自告奋勇地接过斧头。见我劈得挺欢,阿里里喊我过去,指着面前个大木墩子,笑着让我试试这个。我当时就疯了,还比划了一下,差不都我有三个腰那么粗。一斧头砸下去,跟敲在铁上一样,纹丝不动,差点没把胳膊弹脱臼。完事后,阿里里催促我先回屋子里去换衣服。我刚才流汗了,这会儿脸上都是冰晶。衣服也汗湿了,如果不马上换掉,汗水很快就会在衣服里面凝结成冰。「带你们去钓鱼!」到处都是冰封的,哪儿还有鱼啊?那个零度温泉里,鱼也生存不了。阿里里一副你们就跟着瞧好吧的样子。原来他们的钓鱼不是用鱼钩,而是用渔网捕鱼,但是他并没带网。我想起来昨天傍晚他已经把网背出去了。来到一条全冻河上,中间立着跟木头,那是下网地方的标记。那木镰枪这会儿派上用场了,围着标木开始凿。冰太厚,凿穿费了不少劲儿。最后破冰那一刻,木镰枪划了出去,掉进冰窟窿里了。阿里里急了,非要把那东西捞上来,说那东西非常难做,村里没几杆。隔着冰,窟窿很小,不好捞。我们用了不少办法,趴在冰面上用铁丝勾也没成功,耳朵几乎冻掉。最后做了个绳扣,终于让那镰枪重见天日。那根标下面捆着渔网,河下面的水依然是流动的,水流会把网铺开,有鱼路过沾上就跑不掉了。拉起网来,还真有收获,几条梭子鱼上网了。出水时鱼还是活蹦乱跳的,把它摘下来,扔雪地里,不到三分钟,速冻,成了硬邦邦的冰鱼。这也是一大奇观。一天很快就过去了,在这里不太能风清楚早晨、中午、晚上,太阳永远是西洋的感觉,远远的挂着,绝不往上爬。余晖下,纯净的冷空气像一柄三菱镜,阳光不只有一种颜色,夕阳翻过山丘,穿过树林,绚烂的覆盖在雪野上。皑皑白雪瞬间变得丰富多彩,虽然荒无人烟,却能听见静谧天籁。极目远眺,感觉自己也被融化进了这边寒极,眼明了,耳顺了,心宽了。最寒冷的露营,中国人也可以「你会下雪吗?我下雪给你看。」端着杯热水,我跟梁红说。站在室外,我把杯子里的开水撒出去,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在门庭幽暗的灯光下,那杯水奔向天空,到顶点的时候已全部凝固,瞬间变成雪,飘洒落地。期间还有凝固的「嘶嘶」声。眼看着,耳听着,所有感官一下子被打开了,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世界。温度计上的刻度只是一个数字,奥伊米亚康到底有多冷,我们还准备了几个好玩的实验。拿一根鞋带,蘸到一杯水里,然后拧住一头,在外面抡两下。很快,鞋带就冻成冰棍了,像铁丝一样,像怎么折就怎么折。吹泡泡,大家小时候应该都玩过,在水杯里倒点儿洗衣粉搅拌,拿个笔筒,吹出来。接下来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气泡在天空飞舞,那气泡直接坠到了地上。捡起来,它已是一个冰泡泡,像鸡蛋壳一样。一捏,碎成了冰渣。在木墩上放一个青椒,砸下去,青椒像玻璃制的一样,一声脆响,破裂开来。拿俩碎片而对敲,铛铛作响,完全是瓷片儿的声音。我还找了一苹果,砸下去,结果直接陷进木墩里去了。苹果完好无损,需要用刀才能撬出来。那根本就是个绿色的铁球。做了一天的寒极人,见到种种奇观之后,我们来到奥伊米亚康,为了证明中国人也可以宿营的初衷,其实已经不重要。但我和梁红还是决定要试一试。来了就不留遗憾,生命本来就是挑战。晚餐我们也不怕腻了,猪油、马肝大块吃。高能量,保温。凌晨零点,我们开始折腾。支帐篷、架设备。当时别人建议买能够电热供暖的帐篷,我拒绝了。那是对自己作弊。奥伊米亚康,我们一辈子可能也就来一次,宿营我们必须得真枪实弹。铺好地垫、睡袋,已经到了凌晨一点。「报告实时温度。」「零下53℃。」靠谱,不下零下50℃还真对不起咱这次挑战。我和梁红钻进帐篷,让睡袋紧紧地裹住自己。我俩头中间还放了一个热水壶,不是为了喝,有个热乎的东西在这儿,能带来点儿心理安慰。「感觉如何?」我问梁红。「兴奋,也有点儿忐忑,心里没底。」「不行了一定要说话,绝对不允许拿生命开玩笑。」说这话的时候我很严肃。梁红以前在北京,冬天刚零下,就不怎么敢出门,这次能来奥伊米亚康,就已经很挑战了。人的极限在哪儿?不亲自挑战就不知道。人在睡着以后,发热量根本不够抵抗零下50几度的严寒侵袭。我们约定好睡袋里,尽量不要动,保证每个小时醒来一次。这个任务交给了魏凯,他还要照顾拍摄的机器,低温下电池损耗很快,平均每二十分钟半个小时得换一次电池,10块电池轮流用。盯着帐篷顶,上面已经布满冰晶,我和梁红的眉毛、嘴唇也是。「五加五等于几?」「十减五等于几?」我和梁红之后每次醒来,都会问对方一些略愚蠢的问题,以此来保证大家都是清醒的,没有陷入低温症状态,变得神志不清。还有活动手指和脚趾,确定还有感觉。半夜出了一事故,是魏凯后来讲的。他出来换电池的时候,发现帐篷周围有很多黑影在跑来跑去,他吓得不行,不会是狼吧?走进一看,才发现是狗,好几十只,全围到我们帐篷外面了。魏凯团了几个雪球砸过去,那些狗压根儿就不怕人,不断没躲开,还反而冲魏凯吠了起来。怎么赶都不走,我和梁红也惊醒了。魏凯说,你们别动也别说话。那会儿真担心狗把帐篷给撕了。无奈叫出了阿里里,他捏了根棍子,也不上前驱赶,喊了几句当地话,狗居然全都撤了。这狗还认口音啊?我和梁红时睡时醒,一直没睡踏实,醒了要么对望,要么看着早已变成冰窟的帐篷。没怎么说话,太冷了,呼出去的气,能马上凝结掉回到脸上。一咳嗽,帐篷都震动了,顶山的冰渣「哗啦哗啦」往下落。漫漫长夜,这一晚,是我俩这辈子度过得最为漫长的一晚。眼前终于泛白,九点多,天终于亮了。魏凯拉开帐篷的那一刻,他说就跟打开冰柜似的,我俩的睡袋外面已经结冰了,我俩的脸上,也是稀糊一片白。人一动,帐篷里就下雪了,冰渣齐落。「我们成功了!」艰难地坐起来,我对梁红说,「恭喜你梁红,你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冬季在奥伊米亚康露营成功的女性。」在这历史性时刻,梁红咧嘴傻笑,说:「就这样完了啊?我觉得还没到我的极限呢。」所以,人的潜能不说是无限,但真的很强大。不要轻易地就把自己的极限给定义了,人只有越往前走,才会发现,自己的极限依然远着,还有更多可以前进的空间。在完成挑战的那一刻,我心绪万千。挑战极限,这是促使我出发的一种动力。我一直想向更多人传达一种能量,我们总是很容易看轻自己,却高看困难一眼。其实,很多事情人们只是不敢想,只要想了,就可以做到。钻出帐篷,我终于可以大声喊出来时没底气喊的那句话了:「我来到了,我看到了,我征服了。我还拍下来了,中国人,可以。」当然,我最后喊出来的第一句话是:「我要吃饭。」折腾一宿,能量损耗严重,真饿了。▎本文来自于优酷户外真人秀节目《侣行》同名图书 ▎* * *我们是《人物》(renwumag1980),欢迎关注。独乐乐不如众乐乐,遇到喜欢的文章请分享到朋友圈或转发给好友。商务合作请联系:关注博雅天下书店微信boyabookstore,保存下图后扫描可购买本期《人物》,前200名购刊读者可得360智键↓点击“阅读原文”,可在亚马逊商店中购买《人物》8月号 Kindle 版。要是觉得写得不赖,请把赞点上。↓人物杂志(renwumag1980)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捉妖记》票房达24.38亿,观影人次超人次,打破华语电影票房纪录,这也是中国内地电影市场开放21年来首部获得影史冠军的国产电影。《人物》2015「年度面孔」携手一汽-大众奥迪,评选呈现13位对2015年的中国具有标本意义的重要人士。人们总说,中国钢琴家就是手速快,技巧好,而他要为古典音乐赋予深刻的思想性「我们戴的是表,不是时间。」「我们处在一个男权社会,如果男人有月经,工作场所里的规则就会被重写。月经不再会是一种禁忌,它会成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让人们可以去公开谈论自己的月经。」都以为徐皓峰先生是个武林高手,传了好几年,没人证实,也无法证实。他是唯一一位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4 年来,他几乎喂养了禁区内所有的动物,包括猫、狗、牛、猪、马、鸵鸟……他常年戴蛤蟆眼镜,收藏有五六十副chard Branson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但是我们生活的环境不是Richard Branson,所以这个就是我们生活的悲哀所在。」今日头条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新闻客户端。它没有采编人员,不生产内容,没有立场和价值观,运转核心是一套由代码搭建而成的算法。「大部分事情你做第二遍的时候,要不做得更快,要不做得更好。」张一鸣说。你可能发现了,互联网和新媒体是今年中国最热门的两个行业关键词。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媒体人和科技人《人物》微信账号:renwumag1980文|葛佳男 编辑|张薇 摄影|王海森 图片统筹|于千22岁的艾小玛「我觉得Facebook就是美国人的一个爪牙,我就很不愿意用Facebook。现在苹果、Facebook,这些都是文化侵略,不让它进来对。」《人物》微信账号:renwumag1980文|张悦前些天,我在亚龙湾参加一个德州扑克比赛,和我一起切磋的这些《人物》杂志11月号内容精彩呈现:郎朗:自由之路封面故事郎
朗对于他的兴奋有着复杂的情感。它是郎朗的先天特又到了一年双11!真的是没有一点点防备。已经无聊到只能购物消遣的各位亲们,决定好在消费主义里沉沦了吗?新闻与無用的家园,据说是用近10个月搭建而来的。厚厚的夯土墙,刚开始爬墙的爬山虎,老木头的支柱、窗棂,回收做成地板的老木头……这些看起来无用的东西,都在無用家园被妥帖地使用。邓小平是「一个把中国从中世纪里拖出来的实用主义者」,「应该比毛泽东在历史书上占据更大篇幅」。「1978年,当我们问他,如果他的改革计划在中国顺利推行,未来中国将是何面貌?他说,让我们再等一二十年评价改革不迟」。「好莱坞在30年前就有《时光倒流七十年》了,20年前日本穿越漫画《尼罗河的女儿》红遍亚洲,10年前有黄易的《寻秦记》,现在红遍美国的吸血鬼题材,其实也是一种『穿越』。只要人类继续对时间好奇,这类作品就会一直存在。」樊建川以高度的政治敏感,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这个包括抗日战争、红色年代、民俗、地震4个系列,25个博物馆、2个主题广场的博物馆群落,数十年心血全部倾注于此,他容不得一点闪失。韦海英并不懂得选举之道,但她很乐意跟选民讲自己过去在国家队踢球、参加奥运的经历,她觉得这是加分项。「『哇,女孩子踢球,这么厉害!』他们有这种敬佩。」韦海英说。|导读 |重磅推荐中国最具影响力杂志媒体公号!它们在传媒观察原创平台“刺猬公社”(ID:ciweigongs「到处走走」是《人物》杂志微信公众平台上的周末固定栏目,我们希望向读者分享一些旅途上的故事,也希望读者能加入101年来,靖奎剃过清朝遗老遗少的大辫子、民国的书生头、解放后的大背头、主席头、中分头……数过铜钱、袁大头、金圆券、关金券、人民币、外币……任何脑袋、发型、钱币和世事都不能再使他惊叹了。《人物》微信账号:renwumag1980编译|迟澜在美国犹他州的一个小镇里,气温还是温暖的20度,但圣诞节与持续动乱的埃及相比,何伟觉得中国一片大好,好得甚至有点让他害怕,「我觉得我们可能是太乐观了,要控制这样的思想,我知道中国还有好多问题的。」大部分中国科幻迷对科幻的审美趣味,主要是从发行量曾达40万的《科幻世界》以及定于一尊的刘慈欣身上培养起来的。陈楸帆觉得科幻不应该只是一部分科幻迷认定的「刘慈欣式」的硬科幻,相反,科幻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文类,兼容并包。「因为我用英语写中国的原因,但所有的背景都在中国。这把我放在了地狱的边界—陷在了两种文化和两种语言之间。」在《华盛顿邮报》揭露水门事件期间担任主编的本·布拉德利于周二逝世,享年93岁。水门事件不仅导致总统尼克松下台,还奠定了布拉德利在美国文化中的地位——他是那个时代典型的报纸主编:作风粗犷、富有魅力、立场坚定。哪怕这儿的彩虹线路都是渣渣,只要热气球还在,就依然值得让人跋山涉水来造访一趟。在冬天到来之前,我们诚意推荐以下公众号的热门文章,让阅读始终有温度。如何关注①复制“红色微信ID”,在“添加阿兰·加西亚·佩雷斯先生(右)出生于1949年,曾于年及年两次出任秘鲁共「在真正突破底线时,我会听从党,如果不让干,不让干就不干」《人物》微信账号:renwumag1980文|张卓10月22日,北京市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将于一个月后退休。任志现代女性以为她们能轻松地拥有对身体和体毛的自主处置权,但「实际上她们没有」。卜丽安发现,如何处理体毛的自由只存在于女人们的「想象」中。与虐恋绑定的总裁文,要的就是这种不平衡的关系。一旦走向Happy ending,关系平衡了,总裁文的魅力就消减了。我说「那JOSE的碑呢?」 管理人说,已经没有了,30年了,没人纳费,打理应该已经损坏了。「我不住地摇头,说「他在1万6千公里外的中国很有名」,管理人也摇头说,「很可惜,他在这里没有家人」。一位号称是子路75代传人的「青年演说家」「成功的一次洗脑」,使台下千余名学生家长痛哭流涕。「吃酒席的时候,别人打个招呼就走了,不想挨着我们坐,怕晦气。别个看不起算了,我们要自尊。」外出表演时,他们会互称「老师」,司仪也说,「下面有请某某老师表演。」据说,煎饼曾是香港美食界的唯一空缺。《人物》微信账号:renwumag1980文|张悦这个10月,我的同事们正在密集约访一些这个国家最重要的人物一件事物的开创者往往也是最后一个意识到它已经过时的人。78天之后,我又回到了我的故乡。一个人走了18730公里。带着一把刀,一壶酒。从地中海到波罗的海竖着穿了欧洲;又从芬兰湾回到东海,横着穿了亚洲,经历了11个国家,这是属于我走过的平凡之路。他们(极端主义者)从过去至今一直都害怕我们能为社会带来的改变与平等。我记得学校里有一位小男孩,记者问他,「为什么塔利班反对教育?」他指着自己的书本简单地回答:「塔利班不知道这书里写着什么。」在巴黎公社之后,世界上第二个人民公社成立了。嵖岈山的名字从传说中玄奘讲法、启迪了《西游记》开篇的传说之地跳了出来,引出了一段在这个国家真实发生的「魔幻现实主义」历史。1946年,山口淑子(李香兰)被遣返回日本,当船驶离中国码头,收音机中飘出《夜来香》的歌声,这位歌曲的演唱者「忍不住全身颤抖」。有人预测十一黄金周是这样的:「1号在家看全国高速堵车,2号在家看各地景区排队,3号在家看全国酒店涨价,4号在今天是史蒂夫·乔布斯逝世三周年纪念日。此文是乔布斯的妹妹梦娜·辛普森在兄长道别仪式上发表的悼词,也是无数缅怀乔布斯的文章中最动人的一篇。他在剧本中获得绝对的控制感,酣畅淋漓地剪辑萧红的人生,实验一种大胆的叙事结构。但同时,他必须融进最日常的生活,而日常生活往往是失控的。以下这些公众账号,大部分并不是微信上“最受欢迎奖”的竞争者,因为他们专注于解读当下的中国,他们的长考和博虑,《人物》微信账号:renwumag1980文|王海璐 编辑|刘鹏 插画|程老湿14年后,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学renwumag1980提供中文世界最好的人物报道.热门文章最新文章renwumag1980提供中文世界最好的人物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室外cpe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