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五军团34师走出的将军

哪位开国将军的葬礼场面堪比元帅葬礼_百度知道
哪位开国将军的葬礼场面堪比元帅葬礼
提问者采纳
率第三军团护卫中共中央安全走出草地,他坚决拥护北上方针,一。后在中央苏区: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由彭德怀率部负责留守井冈山。   1934年10月,在晋西南宣传抗日,   次年毕业后回湘军当连长,同第一军团会师朱德,第一方面军和第四方面军会合后。   1929年 1月、第四方面军北上、黄公略等领导平江起义、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曾配合叶挺独立团进攻武昌,逃到洞庭湖当了一名挑土垒堤的河工,率部北渡赤水。   1928年12月,率部参加长征。   13岁下煤窑,在大革命失败。   8岁时母亲病故,任西北野战军(后来改称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朱德指挥八路军,任总指挥,任中共西北局第一书记。也就是自然死亡。   1928年 1月升团长,考入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他任司令员,同朱德,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   1934年 1月补选为中共第六届候补中央委员。   1950年10月. 彭德怀原名得华、西北军区司令员。   1922年改名德怀,而父亲有哮喘病不能劳动、三,率部在宜川,反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在营内成立士兵委员会,1898年 10月 24日生于湖南湘潭石潭乡乌石寨,协同一军团歼灭和击溃敌军八个团、羊马河。他在留在陕北的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直接指导下。   1928年7月 22日。   解放战争时期。   1947年8月,率部进军宁夏和陇东。   1936年2月。   会后。   1927年1月,统一领导华北军民渡过抗日战争最艰苦的相持阶段、同蒲铁路交通线,参与指挥山城堡战役。   1930年8月。   1916年入湘军当兵,参加北伐战争,于4月同红四军在江西瑞金会师,和毛泽东率部东征,他率第三军团参加第一,占领十日,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迎接第二、蒋介石搞白色恐怖的形势下,扩大红军。   1936年 1月,同黄公略部会合。   1935年11月,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协助毛泽东,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瓦子店歼敌五个旅,红四军前委决定由朱德。在遵义会议上,攻占娄山关,制订反帝、毛泽东领导的红四军会师,率部在平江击退国民党军的进攻,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参与指挥了直罗镇战役。   1942年 8月代理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率红五军主力到达井冈山。   15岁时他参加饥民要求地主卖粮的队伍。   1929年8月,取得平型关等战斗的胜利,维护士兵权益的会章,补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1926年。   1921年因派会员暗杀驻地一名鱼肉乡里的恶霸而被捕,任八路军副总指挥(第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挫败了国民党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四次反围剿,开仓吃了大户。在第一军团已到俄界的情况下,解放西北五省。   1948年2月间。   1919年升为排长。   1947年 3月,彭德怀率部激战被迫突围。   1949年指挥第一野战军,破袭日军的正太,配合国民党军作战,建立革命根据地, 4月 22日收复延安,任第一方面军司令员。   1930年6月,任一师一团一营营长,任西方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   1943年9月回延安参加整风运动、毛泽东率红四军主力将围攻井冈山的敌军引开、二、反封建军阀,被通缉。   1936年10月、新四军对日军的大反攻,又在沙家店歼敌两个旅,部队扩编为第三军团,沉重地打击了日伪军,在押往长沙途中逃脱,10月到达陕北,与朱德总司令率领八路军开赴华北前线。   1931年 11月,率部转战湘鄂赣边界,和滕代远,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率领志愿军抗美援朝。   1945年6月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政治局委员。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一个半月内连续取得青化砭,他率部重返湘鄂赣,国民党军重点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1936年5月,部队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   1935年9月。但大部敌军并未去追红四军主力:冤死的,鼓舞了全国军民,取得第一方面军长征后第一个大胜利. 彭德怀 、平汉,再克遵义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长。   1940年,乘胜攻入长沙,终年90岁,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与政委毛泽东率部继续北进,加入中国共产党、蟠龙镇三战三捷。   1928年4月,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   1952年 4月回国主持军委日常工作。   1954年 9月,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三军团和中央纵队改编为陕甘支队。   1935年 6月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如贺龙,彭德怀.,林彪元帅暴尸异国,到现在连个葬礼也没有很多开国元帅的葬礼极其悲凉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元帅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我党早期的军事人材:董振武的个人资料?原红五军团的_百度知道
我党早期的军事人材:董振武的个人资料?原红五军团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西北路581号 邮政编码: 830000 ‎
董振武,红五军团查无此人,抱歉,帮不了你。
是叫:董振堂
西北雄师杨虎城将军与第17路军始末
是董振堂,在百度百科看看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红五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井冈山走出来的开国将帅
导读:建国后,从1955年到1965年,我国被授予将帅军衔的解放军高级将领共1613人,其中元帅10名,大将10名,上将57名,中将177名,少将1359名。在这些将帅中,亲身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就达56人,约占3%。其实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牺牲了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如果看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或许在这些将帅的名单中,还要增加许多。还有一些解放后从部队转业到各级党政领导岗位上没有授衔的将领,如毛泽东、谭震林、滕代远、何长工等。
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开国将帅名单如下:
元帅(5名):朱德、彭德怀、林彪、陈毅、罗
建国后,从1955年到1965年,我国被授予将帅军衔的解放军高级将领共1613人,其中元帅10名,大将10名,上将57名,中将177名,少将1359名。在这些将帅中,亲身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就达56人,约占3%。其实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牺牲了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如果看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或许在这些将帅的名单中,还要增加许多。还有一些解放后从部队转业到各级党政领导岗位上没有授衔的将领,如毛泽东、谭震林、滕代远、何长工等。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开国将帅名单如下:元帅(5名):朱德、彭德怀、林彪、陈毅、罗荣恒。大将(3名):粟裕、黄克诚、谭政。上将(15名):肖克、张宗逊、邓华、彭绍辉、宋任穷、赖传珠、杨至成、陈士榘、陈伯钧、朱良才、杨得志、黄永胜、贺炳炎、赵尔陆、李聚奎。中将(21名):王紫峰、王辉球、毕占云、肖新槐、杨梅生、李寿轩、张令彬、张国华、欧阳毅、周玉成、赵鎔、姚硃,晏福生、唐天际、曹里怀、韩伟、赖毅、谭甫仁、谭希林、谭冠三、谭家述。少将(12名):王云霖、王耀南、龙开富、刘显宜、吴树隆、杨绍良、张平凯、张树才、郑效峰、黄连秋、曾敬凡、赖春风。朱德元帅()四川仪陇人。南昌起义后任第九军副军长,三河坝分兵后与陈毅率残部领导了湘南起义,井冈山会师后任红四军军长。彭德怀元帅()湖南湘潭人。1916年加入唐生智湘军当士兵,1922年被保送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随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1月任湘军团长。7月率部发动平江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红五军。同年12月,与朱德、毛泽东领导的红四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陈毅元帅()四川乐至人。南昌起义时任第11军25师73团政治指导员,25师是北伐军“叶挺独立团”改编的,战斗力是参加起义各部队中最强的.当师长周士弟、师党代表李硕勋离开后,与朱德率余部走上井冈山。林彪元帅()湖北黄冈人。黄浦四期毕业,参加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时任11军24师(师长为叶挺)的连长,随朱陈上井冈山。罗荣恒元帅()湖南衡山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于同年7月参与组织通城、崇阳农民武装,后编入武昌国民革命军第2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任特务连党代表,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经三湾改编到井冈山。粟裕大将()湖南会同人,侗族。1927年作为国民革命军第11军24师教导大队班长参加南昌起义,随朱德、陈毅转战闽粤赣湘边,任连政治指导员,参加湘南起义后到井冈山。历任红十军团参谋长、红军挺进师任师长、新四军1师师长、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解放后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三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谭政大将()湖南湘乡人。1927年3月加入国民革命军。9月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和三湾改编。在井冈山任毛泽东秘书,长期从事军队政治工作。解放后曾担任总政治部主任。黄克诚大将()湖南永兴人。1928年在湘南起义中参与领导永兴年关暴动,并率部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历任红三军团师长、八路军344旅长、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委、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政委。解放后曾任总参谋长,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书记。陈光将军()湖南宜章人。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任栗源区赤卫队长,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29团3连连长。后历任红一军团师长、代军团长,八路军115师343旅旅长,115师代师长,第4野战军副参谋长。解放后任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广州警备区司令员,1950年被关押直到死亡。杨立三将军()湖南省长沙县人。1927年9月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长期从事军队后勤工作,参与了人民军队后勤的创建工作。解放后,历任总后勤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食品工业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财务部部长等职。(杨是建国后解放军八总部负责人之一,可惜早逝,否则1955年授衔时应是大将或上将。)宋任穷上将(),湖南浏阳人。参加秋收起义。解放后曾任东北局第一书记、中央组织部、12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顾委副主任。肖克上将(1908—)湖南嘉禾人。作为国民革命军24师连长,参加了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湘南宜章暴动后上井冈山,任中国工农红军连长。历任红六军军团长、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八路军120师副师长、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第4野战军参谋长。解放后曾任训练总监部部长、国防部副部长、五届政协副主席、中顾委常委。(目前唯一健在的经历南昌起义和井冈山初创时期的将军)黄永胜上将()湖北咸宁人。参加了秋收起义,随部上井冈山。历任红1师3团团长,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第4野战军45军军长,第14、第13兵团副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共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林彪集团主要成员。张宗逊上将()陕西渭南人。黄埔军校毕业,参加过北伐战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时任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连长。历任红5军团第14师师长、红军大学校长兼政治委员、红3军团第4师师长,八路军120师358旅旅长、西北野战军、第1野战军副司令员。建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和总参谋部军训部部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总后勤部部长。陈士渠上将(),湖北荆门人。参加了秋收起义,时任排长,随部上井冈山,自称“正宗井冈山”。历任八路军115师参谋长、新四军参谋长、三野参谋长、华野参谋长。建国后,任工程兵司令员。陈伯钧上将()四川达县人。参加了秋收起义,随部上井冈山。历任红五军团第15军军长、军团参谋长、第13师师长、红二方面军第六军团军团长,八路军一二○师359旅旅长,第四野战军12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兼四十五军军长。建国后曾任高等军事学院院长。赵尔陆上将()山西崞县人。参加了南昌起义、湘南暴动,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历任红一军团供给部部长,八路军总供给部副部长、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建国后曾任二机部部长、一机部部长、国家经委副主任。杨至成上将()贵州三穗人。黄埔军校5期,参加了南昌起义、湘南起义,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红军时期创办后勤学校,任中央军委总供给部部长。建国后曾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朱良才上将()湖南汝城人。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历任红一方面军第3军9师政治委员、红五军团第15军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第三支队政治委员。建国后曾任华北军政大学政治委员、北京军区政治委员。邓华上将 ()湖南郴县人。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历任红军时期团政委、师政委,115师685团政治处主任,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司令员、第44军军长,第4野战军15兵团司令员。建国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治委员、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沈阳军区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等职。杨得志上将()湖南醴陵人。1928年2月参加湘南起义部队。历任红军团长(“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师长,八路军第115师685团团长、晋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华北军区第2兵团(后改为人民解放军第19兵团)司令员。建国后曾任济南军区、武汉军区、昆明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赖传珠上将(),江西赣县人。1928年2月参与领导赣县农民武装暴动, 3月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历任第一军团第2师5团政治委员、1师政委,新四军参谋处长、江北指挥部参谋长、新四军参谋长,东北野战军6纵政委、四野43军政委、15兵团政委。建国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部第一副部长、北京军区政治委员。彭绍辉上将()湖南湘潭人。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后上井冈山。历任红5军第一师师长(独臂师长),少共国际师师长,红六军团参谋长,八路军120师教导团团长、358旅旅长,西北野战军第七纵队司令员、第一野战军七军军长。建国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李聚奎上将()湖南安化人。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后上井冈山。红一军团第1师师长、红四方面军第31军参谋长,八路军第129师386旅参谋长、抗日先遣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后勤部第二部长。建国后曾任后勤学院院长、石油工业部部长、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张国华中将()湖南永新人。随袁王等井冈山本地人加入红军。曾任第二野战军18军长.建国后历任西藏军区司令员、中共西藏自治区第一书记,四川省委第一书记,成都军区第一政委.毕占云中将()四川广安人。1927年任湘军营长,1928年率部起义奔赴井冈山(戒了鸦片烟),任红四军特务营营长,壮大了井冈山的力量。建国后曾任河南省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司令员。唐天际中将()湖南安仁人。1925年入黄埔军校,曾任国民革命军副连长,参加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和湘南暴动,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曾任红4军28团党代表、东北野战军第21兵团政委。建国后曾任军委财务部第一副部长、总后勤部副部长。赵镕中将 ()云南宾川县人。1926年入朱德创办的南昌军官教育团,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暴动。建国后曾任华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谭甫仁中将()广东仁化人。参加过南昌起义。建国后曾任第15兵团军政治委员、昆明军区政治委员。谭家述中将()湖南茶陵县人。参加了南昌起义。任过红六军团参谋长,建国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谭冠三中将()湖南省耒阳县人,1926年入党,参加过秋收起义和湘南起义。曾任第二野战军18军政治委员,建国后历任西藏军区政治委员、西藏政协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副院长。张令彬中将()湖南省平江县人。1926入党,任班长,参加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建国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赖毅中将 (),湖南省平江县人。参加了秋收起义。建国后曾任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副政治委员。杨梅生中将()湖南省湘潭县人。参加了秋收起义。建国后曾任第20兵团军长、湖南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谭希林中将(),湖南省长沙市人,1926年入黄埔军校,任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排长、武汉革命政府警卫团排长,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曾任红21军代军长、军委警卫团团长,新四军第四支队参谋长、2师6旅旅长兼政治委员、新四军第7师代师长,第三野战军32军军长、山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建国后先后任驻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大使、军委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刘先胜中将()湖南省湘潭县人。1922年参加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时任连长。曾任红六军团18师52团政委,新四军1师参谋长,华中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建国后曾任江苏省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韩伟中将 (),湖北省黄陂县人。1922年参加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时任排长。曾任晋察冀野战军2纵副司令员、第20兵团67军军长。建国后曾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肖新槐中将()湖南宜章人。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曾任20兵团66军军长,建国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长、山西省军区司令员。曹里怀中将()湖南资兴人。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曾任东北野战军6纵、1纵副司令员、第四野战军47军军长。建国后曾任广州军区空军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王紫峰中将()湖南耒阳人。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曾任华北军区6纵副政委、20兵团66军政治委员。建国后,曾任志愿军军政委、山西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欧阳毅中将()湖南宜章人。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建国后,曾任公安部队政治部主任、炮兵副政治委员。周玉成中将()湖南祁阳人。参加了平江起义。建国后曾任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姚喆中将()湖南邵阳人。1926年任乡农民协会主席,参加了平江起义。历任红第一师三团团长、八路军120师358旅参谋长、第一野战军8军军长。建国后曾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李寿轩中将()湖南宝庆人。参加了平江起义。建国后曾任志愿军铁道兵团副司令员,解放军铁道兵副司令员、司令员。甘渭汉中将()湖南平江人。1928年参加了平江游击队。历任红29军政委、八路军129师358旅政委、70军政委。建国后历任第20兵团政治部主任、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部副部长、总政治部干部部部长、沈阳军区第二政委、总政治部副主任兼中共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邱创成中将()湖南平江人。1928年参加了平江游击队。历任红三军团5师15团政委、第四野战军炮兵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五机部部长、总后勤部副部长。王辉球中将()江西万安人。1927年冬加入工会当赤卫队队员,次年3月上井冈山参加工农革命军。 曾任第二野战军第16军政委,建国后历任空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空军政治委员、沈阳军区政治委员。刘培善中将()湖南茶陵人。1929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新四军1师2旅政治委员、华中野战军7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10纵队政治委员、三野10兵团政治部主任等职,建国后历任10兵团副政治委员、福州军区副政治委员。龙开富少将()湖南省茶陵人。1927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建国后任沈阳军区后勤部副部长。王耀南少将(),江西萍乡人。随安源矿工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安源路矿大罢工、秋收起义及随后的三湾改编,经历了井冈山斗争、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长期从事工兵工作。张树才少将()湖北省黄冈县人。参加了南昌起义、湘南暴动。建国后曾任武汉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王云霖少将()湖南省衡阳阳市人。参加过北伐、南昌起义和湘南暴动。建国后曾任华北空军卫生部部长,受到开除党籍处分。郑效锋少将()原名郑德风,湖南省耒阳县人。1928年参加湘南暴动。建国后曾任湖南省军区、山西省军区政治委员。曾保堂少将()江西省信丰县人。1928年参加信丰农民武装暴动。建国后曾任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赖春风少将()江西宁冈人。建国后曾任广州军区副参谋长。资凤少将 ()湖南耒阳人。建国后任华东军区后勤部财务部政治委员。杨绍良少将()湖南省宜章县人。小孩时随父上井冈山。曾任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罗云少将 ()湖南新邵人。参加了平江起义。曾任曾任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张平凯少将()湖南平江人。建国后曾任解放军后勤学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黄连秋少将()湖南平江人。建国后曾任华北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刘显宜少将()湖南耒阳人。建国后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运输部副部长,总后勤部车管部副部长。曾敬凡少将()湖南茶陵县人。建国后曾任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
点击加载更多争做企业创新的推动者
争做企业决策的参与者
争做企业文化的建设者
争做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引领者
黄埔军校旧址校门 [广东省旅游局网站]
  黄埔军校建于1924年,建校时的正式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其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史称黄埔军校。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自1924年6月在广州创办到1949年底迁往台湾,在大陆共办了二十三期,其毕业生包括各分校、训练班在内,计有二十三万余人。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1924年至1927年),黄埔共招生六期,加上武汉分校的学生,有近万人之多。这些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日后成了共产党军队中的骨干将领。他们为人民解放事业南征北战光耀史册,被国民党方面称为“赤黄埔系”。
&&&&& 在国家动荡、民族衰微、民生凋敝的年代,黄埔军校仿佛一块磁石,吸引着全国各地胸怀大志的革命青年。黄埔军校建校之初,中共中央即发出通告,指示各地党组织“迅速多送”符合条件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以及革命青年报考黄埔军校。在国共合作的旗帜下,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抱着挽救国家危亡的理想奔向黄埔。据专家考证,在黄埔前6期工作、学习过的中共党员有近千人,对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各项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当时,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党员人数并不多。短短两三年,有近千名中共党员云集于黄埔,说明中国共产党已经开始思索军事问题,重视军事工作。这是一个不寻常的起点。
&&& 毛泽东曾为黄埔军校上海考区的主考官
&&&&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录取考试放榜,正取学员350名,其中的第一名为湖南籍考生、后来被称作“黄埔奇才”的共产党员蒋先云。而蒋先云报考黄埔军校的介绍人,正是毛泽东。
&&& 蒋先云填写的调查表,其中写明他是由毛泽东等介绍投考黄埔军校的国民党“一大”结束后,毛泽东就不遗余力地投入到黄埔军校的初创工作中,与恽代英一起秘密负责上海考区的招生工作。这从一个侧面表明,黄埔军校的创建,亦有着我军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一份特殊功劳。
&&& 黄埔一期生中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至少有60多人&&&&
&&&&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的第一个党组织,是在中共广东区委军事委员会书记、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领导下的黄埔直属支部。发展党员,壮大组织,是中共黄埔直属支部的重要任务。据《周士第回忆录》等可靠史料记载和专家辨认,共有60多人在进入军校以后被吸收为中共党员,占黄埔一期生的十分之一以上。在他们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徐向前、周士第、左权、蔡升熙等人的名字。
&&& 黄埔军校如同一张“草图”,其中的精彩之笔,为我党日后独立领导武装力量、创建人民军队奠定了基础
&&&&穿过大门,迎面就是黄埔军校旧址的核心建筑――校本部。这是一座岭南风格的祠堂式砖木楼房,青砖素瓦,雕窗坡顶,三路四进,回廊相通。楼房上下二层,但举架甚高,廊道宽阔,骑着战马可从楼下穿堂而过,故又称“走马楼”。当年,黄埔军校的各大部门、课室和宿舍均设在这个院落里。
&&&&走马楼西侧首层第一进的门牌上,写着“政治部”三个大字。创建之初,黄埔军校效法苏俄,设立了政治部,但机构和制度都不健全。自从1924年11月周恩来担任黄埔军校第3任政治部主任以后,政治部机构逐步得以健全,政治工作制度逐渐得以完善,政治工作焕发出勃勃生机。
&&&&政治工作,是黄埔军校与一切旧军事学校的分水岭。继周恩来之后,熊雄等多位共产党人先后主持政治部工作,萧楚女、恽代英、聂荣臻等共产党人先后来到军校任政治教官。周恩来任职期间主持制定的《政治部服务细则》、《本校政治部政治指导员条例》等规章制度得到了推广落实,包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苏俄研究、社会主义运动、军队中政治工作在内的20多门政治课目陆续走进了学员课堂。
&&&&黄埔军校蓬勃开展的政治工作,将强烈的政治信念化为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锻造出一批为政治理想而战的军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黄埔军校以俄为师,首次建立了党代表制度,在革命军中全面推广,从军到连,各级都设立了党代表,不少共产党员被安排到重要岗位上。后来,毛泽东在总结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作经验时说:“那时军队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这种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没有的,靠了这种制度使军队一新其面目。1927年的红军以至今日的八路军,是继承了这种制度而加以发展的。”而这种制度在中国的实行正是从黄埔军校开始的,它为后来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和军校的政治教育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此外,黄埔军校还有着学科与术科急用先学、注重实战锤炼,以及严格军纪军法、注重军民关系等军事教育特点,形成的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军事教育方针,不
&&&&仅铸就了黄埔军人格外出众的军政素质,更成为治军治学的光辉典范,对以后革命军队和军校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中国共产党创建红军后,即借鉴黄埔军校的经验,创办了教导队和一些随营学校,毛泽东更是明确提出向黄埔学习,把抗日红军大学办成共产党的“红埔”。
&& &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首倡“黄埔特别讲演”
&&&&周恩来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后推出多项政治教育创举,首倡“特别讲演”即是其中之一。
时年26岁的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 当时黄埔军校每逢周二、周五晚上七时起,被称为大花厅的礼堂里总是人头攒动、座无虚席。那个时代的诸多风云人物,纷纷被政治部请来为黄埔师生做“特别讲演”,比如:彭湃讲广东农民运动,何香凝讲廖仲恺革命事略,鲁迅讲文学与革命之关系,毛泽东、刘少奇、张太雷、邓中夏、苏兆征、吴玉章等,也在这里留下他们的身影,他们的思想、主张在这里得到传播。
&&活跃在黄埔军校的“洋教官”群体
&&&&黄埔早期,苏联派来大批军事教官,其中有名可查的40余人,分布在政治、炮兵、步兵、工兵、军需、交通、通讯等各个教学岗位上。这些教官如加伦、蔡尔帕诺夫等,大都身经百战,战功卓著,有的指挥过大兵团作战,有的从事军事教育多年。他们不仅为黄埔师生带来了苏联红军的优良传统,同时还带来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军事思想、最新式的军事技能。
黄埔军校如同一个“摇篮”,为我军孕育培养了一大批将帅之才,直接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走势
&&&&走马楼与围墙之间,有两棵巨大的古榕树,垂条交柯,盘根错节。粗壮的树身上,累累弹痕清晰可辨,当年被炸断的枝桠,留下永难抚平的伤疤。无论时局如何动荡,无论炮火如何摧残,它们从来都在坚忍中默默担当。
&&&&然而,黄埔的革命师生从来没有沉默!两次东征、北伐战争、三大起义……黄埔军校的共产党员们唱着豪迈的军歌,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
&&&&1925年2月和7月的两次东征,黄埔军校校军作为主力之一参战。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随军出征,首次将政治工作施之于战时,并证明了其巨大的威力,而共产党员正是战时政治工作的主力军。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北伐军中,在中国共产党掌握和影响下的、以黄埔军校共产党员为骨干的部队表现尤为突出,成为北伐的先锋和精锐。
&&&&中国革命的战场上,首次出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身影。他们的出色表现,为赢得各个战役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这批经过严格训练、经受战火洗礼的黄埔军校共产党人,积累了丰富的军事斗争和政治工作经验。
&&&&幻想军事独裁和怀有个人野心的蒋介石,逐渐走向了反革命的一面,从黄埔校园内发生的“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一直到“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宣告失败。中国共产党人在血与火的教训中,毅然决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斗争。日,南昌起义爆发,大批黄埔出身的共产党员参加了起义。他们中有担任前敌委员会书记的周恩来、委员恽代英,第十一军党代表聂荣臻,第二十五师师长周士第,第二十军政治部主任兼第三师师长周逸群,第二十四师党代表蔡升熙,以及毛泽覃、陈奇涵、李逸民、许光达,等等。在同年发动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武装斗争活动中,同样有大批黄埔军校共产党人浴血疆场。他们为我党创建人民军队、武装夺取政权立下了不朽功勋,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开展武装革命斗争的骨干力量。他们当中,有一大批日后成为安邦治国、雄才大略的将帅,直接影响着中国现代史的走势。
&&& 第四军独立团烈士墓上的碑文蕴义深刻,耐人寻味
&&& 北伐战争的开路先锋―――叶挺独立团,以一当十,屡立奇功,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仅武昌攻城之役,就阵亡191人,坐落在武昌洪山之麓的独立团烈士墓上,镌刻着这样的碑文:先烈之血!主义之花!无产阶级的牺牲者!诸烈士的血铸成了铁军的荣誉!此碑立于1926年攻克武昌城后,是一件历史遗物,碑文为何人所撰,已无从考证,但是其中“无产阶级的牺牲者”一语却别有深意,表明叶挺独立团实际上是我党掌握和影响下的一支部队。据统计,独立团中的共产党员有100多人,其中大部来自黄埔军校。经过北伐战争战火的洗礼,他们日后大都成长为我军的早期将领、中坚力量。
&&&黄埔一期生卢德铭的不幸牺牲令毛泽东痛惜不已
&&&&1927年9月,黄埔一期生、曾在叶挺独立团担任连长的共产党员卢德铭,率部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并任起义部队总指挥。起义受挫后,在文家市召开前委会议上,卢德铭坚决支持毛泽东放弃攻打长沙、移师罗霄山脉中段地区的主张,对于会议统一思想,起了重要作用。我军从此迈出了“走向农村”的第一步。然而不幸的是,部队在向井冈山地区转移途中,遭遇国民党军队的伏击,年仅22岁的卢德铭英勇牺牲。英才早逝,令毛泽东痛惜不已,连声疾呼:“还我卢德铭!”
黄埔军校如同一条“纽带”,以师生同窗为名,以民族大义为重,促进着爱国统一战线的形成
&&&&黄埔军校原先的校舍,在抗日战争中被毁坏殆尽,荡然无存。如今人们看到的建筑,是20世纪末在原地基的位置上按原貌重新修建的。在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记者来到走马楼中路最后一进的天井,看到了最西侧的一排黄色地砖――这是楼内惟一保存至今的原建筑部件。地砖已显得十分古旧,裂纹纵横,青苔斑驳,明显有别于一旁复制的新砖。遥想当年,无数后来成为国共两党重要人物的黄埔师生曾在这些地砖上比肩同行,脚印迭重。在复原的军校自习室和学员宿舍,记者不难体会当年黄埔同学们白日对面苦读、共研主义,晚上抵足而眠、卧谈国是的深情厚谊。
&&&&抗日战争狼烟乍起,国共两党再度携手,在民族大义的旗帜下,当年的黄埔同学重又并肩作战,在抗日战争史上共同书写了荡气回肠的壮丽篇章。淞沪会战、平型关战斗、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几乎每一场重大战役战斗,都可以看到国共两党的黄埔师生捐弃前嫌,驰骋疆场的英姿。他们不畏艰险,英勇作战,尽显黄埔军魂,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不朽战功。时任八路军副参谋长的黄埔一期生左权为抗击敌寇,血洒太行山上,成为抗日战争中黄埔人的杰出代表。
&&&&解放战争时期,昔日土地革命时期曾经出现的景象又一次重现:在一些最为关键的战场上,双方的统帅往往就是黄埔军校的同学。然而,双方的强弱之势逐渐发生了逆转,正义之师逐渐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蒋介石麾下的陈诚、胡宗南、郑洞国、范汉杰、杜聿明、黄维等一大批黄埔名将,最终难以逃脱一败涂地的结局,而将他们掀落马下,很多正是他们当年黄埔军校的同窗。在此期间,也有不少黄埔出身的国民党将领投向光明,在同窗的帮助下,选择了新的人生道路。
&&& 国共两党的黄埔师生在抗日烽火中再次携手
&&&&“西安事变”爆发后,为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尽快形成,日,红军将领徐向前、陈赓、左权、曾希圣等黄埔同学发出《致国民革命军黄埔同学书》,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延安黄埔同学会亦在他们的倡导下于1941年成立。
黄埔一期生左权在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中黄埔同窗的特殊重逢
&&&&解放战争中,一些黄埔军校的同窗再次交手。1946年,胡宗南对晋南大规模进攻,其对手就是当年的老同学陈赓。胡宗南用11个师与陈赓4个旅交战,结果却是一败再败。陈赓每逢捉住敌军将领,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是陈赓,和你们胡长官是黄埔同期。”
&&&&1948年陈赓率部参加淮海战役,参与围歼黄维兵团。是役,杜聿明、黄维等国民党将领终于等到了与昔日老同学重逢的机会,不过他们做梦都想不到的是,重逢的地点竟然会是在解放军的战俘营里……
&&&&&& 在黄埔一期学生中,徐向前是共产党方面军职最高的将领,很早就是四方面军的总指挥,其人头被蒋介石标价十万(与朱德、毛泽东一样)。徐向前当年曾在黄埔军校被蒋介石召见,可他生性少言寡语,又是北方人,所以没怎么被校长注意,蒋校长后来对之极为遗憾。
  陈赓被称为“黄埔三杰”(另两人为蒋先云和贺衷寒)之一。陈赓在第二次东征中救过蒋介石的命,曾被委以副官重任。建国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左权当年是被陈赓带进黄埔的,后来军职却又在陈赓之上,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1942年在山西十字岭牺牲,是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八路军最高指挥员,被誉为“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蒋先云考进黄埔时是第一名,毕业时又是第一名。黄埔三杰中,以他为首。蒋先云的入党介绍人是毛泽东,可见其人分量。蒋介石对他赏识无比,以极大的耐心等他回头。国共分裂时蒋介石曾许诺只要蒋先云过来就能当师长,当时黄埔学生中能当团长的都没几个。然而蒋先云铁了心跟共产党,终于不辞而别。日,蒋先云在河南临颍与奉军张学良部作战时牺牲,时年25岁。
  李之龙以“中山舰事件”而名扬中外。在考进黄埔之前李之龙就已是共产国际顾问鲍罗廷的政治秘书,资历是很老的。李之龙和蒋先云并列为黄埔中的左派学生领袖,也因此被右派学生痛恨。中山舰事件前,李之龙官升为海军局局长,军衔中将,与校长蒋介石平级,这不可避免地被视黄埔为蒋家军的蒋介石所不满。选定李之龙作为打击目标,可说是各方合力所至。李之龙从此一蹶不振,党内同志也冷淡对他,最后流亡日本。刘继兴考证,国共分裂后,李之龙又回国反蒋,在广州被捕。据说蒋介石闻讯后,曾电告李济深将李之龙解送南京。电报到达时,李之龙已被押赴刑场,牺牲在了红花岗下。
  王尔琢考黄埔时已是最后一批报名,幸好,他和同乡黄鳌、郑洞国一起被录取。王尔琢在南昌起义时不过是团参谋长,因为部队的主要军官都逃散了,便成了仅次于朱德、陈毅的第三号人物。后来上了井冈山,又成了红军的第四号人物。王尔琢打仗以勇猛著称,曾发誓革命不成功就不剃胡子,当他牺牲在叛徒枪下时,一捧长髯,飘洒胸前。
  许继慎在一期中是著名人物,能讲能打,令右派学生非常头疼。在鄂豫皖初期曾是徐向前的上级,后来又是徐向前手下的师长。许对张国焘很看不上,私下称他是“老右倾”。张国焘也没客气,在白雀园大肃反中将许用马活活拖死。当时许的妻子是师政治部的秘书,已身怀有孕,还是被秘密处死。
  周士第在黄埔时有“猛将”之誉,当过铁甲车队队长。南昌起义时又是叶挺部第25师师长,当时便是高级将领。后任红二方面军的参谋长、八路军120师参谋长,1955年授予上将军衔。
  刘畴西在一期生中也是积极分子,很早就受伤独臂,最高军职当过红十军团军团长。后来在江西怀玉山地区和方志敏一起被俘,在狱中坚强不屈,与方志敏一起牺牲。
  蔡申熙在鄂豫皖是地位仅次于徐向前的军事将领。张国焘对黄埔出来的人大开了一顿杀戒,却十分欣赏蔡申熙,有意委任他为四方面军副总指挥。无奈时运不济,在四次反围剿的突围血战中,蔡申熙亲临前线,中弹牺牲。
  赵自选以仅次于蒋先云的第二名成绩考入黄埔,是黄埔军中的第一任铁甲车队队长。后来跟随彭湃去组织红军,牺牲在广东海丰。
  宣侠父是一期生中的特殊人物,因蒋介石破坏以党治军的制度而抗命不从,被蒋介石开除出黄埔。临行前留诗两句:大璞未完总是玉,精钢宁折不为钩。后来宣侠父入吉鸿昌部,八路军时又任高级参议,出面向国民党要钱要枪。蒋介石对他不胜其烦,命军统特务将其暗杀。
 黄鳌也是一期中著名共产党人,后来又跟着朱德、陈毅上井冈山,在湘南作战中牺牲。
  阎揆要是和杜聿明、关麟征等人一起从陕西千里跋涉来考黄埔的。这十几个陕西人中竟出了6个中将,而阎揆要是其中唯一的一个解放军中将。
  彭干臣,1899生,安徽英山(今属湖北)人。南昌起义时任南昌卫戍司令兼党代表、南昌公安局局长(前任局长是朱德)。后来跟着方志敏去赣东北,1935年1月参加北上抗日先遣队,于皖南战斗中牺牲。
  在一期生中较为可惜的是孙德清、吴展、董朗这几个人,在军事上都是一把好手,却都死在了肃反中。
  在黄埔二期中著名的共产党人是周逸群和卢德铭。周逸群是红二军团的政委,和贺龙一样是红二方面军的代表。1931年5月在湖南省岳阳县贾家凉亭附近遭国民党军伏击,英勇牺牲,时年35岁。
  卢德铭以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团长的身份率部参加过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并任秋收起义总指挥。日,秋收起义部队在萍乡芦溪遭到国民党军队的袭击。为了掩护部队撤退,总指挥卢德铭英勇牺牲,年仅22岁。如不死,他很可能是会师后的红四军副军长,建国后当然的元帅。
  二期中的余洒度值得一提,他是李之龙的好朋友,参加了秋收起义,是红军中的第一个师长。后回上海向中共中央汇报,与中共失去关系,转回投奔了蒋校长。后来余洒度任国军少将,在北平贪污,被蒋介石下令枪决。
  黄埔三期生中朱云卿是井冈山黄洋界保卫战的英雄,时任红一方面军参谋长,十分为朱德欣赏。后在苏区医院养病时被特务刺杀而不幸身亡。
  吴光浩则是黄麻暴动的副总指挥,鄂豫皖苏区的创始人之一,在当地有着极高的威望。后在前往河南组织暴动时遭民团突袭牺牲。他牺牲后,中央派徐向前来接替其指挥军事。
  黄埔四期出的中共将领是最多的:
  林彪,共和国的十大元帅之一,战功卓著,被誉为“军事天才”。
  刘志丹,陕北红军的创始人,曾任中共陕甘边军事委员会主席、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红15军团副军团长兼参谋长、红二十八军的军长。1936年4月,刘志丹在东征战役中牺牲于山西省中阳县三交镇(现属柳林县)的一次战斗中,年仅33岁,是东征中牺牲的职务最高的红军将领。毛泽东为其亲笔题词:“群众领袖,人民英雄”。
  曾中生,红四方面军参谋长,徐向前的副手,以游击战略而名贯全军。后被张国焘长期关押,并被秘密处决。
  段德昌,彭德怀的入党介绍人,洪湖苏区的创始人,红二方面军的代表人物之一,有“火龙将军”之称。后被特派员夏曦杀害于肃反中。
  伍中豪,红一方面军中与林彪齐名的将领,毛泽东的“三骁将”之一。朱德曾有意自己进军委后让其接任红一方面军总指挥之职,但不幸的是,伍中豪在病愈追赶队伍时被江西安福县民团袭击牺牲。
  叶镛,1899年生,四川乐至人。鄂豫皖苏区最早的师长,徐向前是他的参谋长。1928年6月被敌逮捕,后遭杀害。
  陈毅安,1905年生,湖南湘阴人。井冈山的红军骁将之一,任过红五军参谋长等职。日牺牲于长沙战役。
  袁国平,湖南邵东人。1933年1月起,先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红军第1方面军政治部代主任。参加中央苏区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两次入闽作战。参加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办事处政治部主任,工农红军学校政委等,1938年3月,袁国平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日在皖南事变突围中牺牲。
  洪水,1906生,原名武元博,越南河内人,解放军中唯一外籍将军。兼有越南人民军少将衔,是世界少有的两国将军。1926年入黄埔军校第四期,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广州起义。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改名洪水。1932年,以师职干部身份到瑞金红校任教。1934年,在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同年参加长征。抗战爆发后在山西、河北等地开展抗日工作。1945年回到越南,改名阮山,任军区司令员,授少将军衔。1950年再到中国,任中央中共部越南科负责人。后到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任中央军委条令局副局长、《战斗训练》杂志社社长兼总编。1955年,被授予解放军少将军衔,1956年患癌症后回越南,在河内病逝,终年48岁,越南为他举行了国葬。
  郭化若,1904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毛泽东最早的军事秘书之一,解放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兵团政委、淞沪警备司令部司令员兼政委、上海防空司令部司令员兼政委、南京军区第一副司令员、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等职。日在北京逝世。
  除了上述的外,四期生中的共产党将领还有王世英、方之中、李天柱、李鸣珂、李运昌、李逸民、肖芳、季步高、胡陈杰、倪志亮、唐天际、曹广化等人。
黄埔军校走出的共和国将帅
&&&&元帅(5人):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林彪
&&&&大将(3人):陈赓、罗瑞卿、许光达
&&&&上将(8人):张宗逊、周士第、郭天民、杨至诚、陈奇涵、陈伯钧、宋时轮、陈明仁
&&&&中将(9人):阎揆要、唐天际、谭希林、郭化若、王诤、倪志亮、彭明治、常乾坤、曾泽生
&&&&1955授衔的少将(8人):曹广化、洪水、袁也烈、廖运周、李逸民、周文在、方之中、张开荆
&&&&此外,还有1955年未授予军衔或授衔以前已经牺牲的我党军职以上黄埔师生53人:
&&&&周恩来、熊雄、鲁易、恽代英、雷经天、徐成章、杨林、胡公冕、李之龙、李汉藩、许继慎、黄敖、董朗、彭干臣、蔡升熙、唐澍、冯达飞、孙德清、刘畴西、左权、宣侠父、袁仲贤、周逸群、熊受暄、肖人鹄、吴光浩、朱云卿、段德昌、李天柱、伍中豪、何昆、李鸣珂、刘志丹、曾中生、王世英、袁国平、李运昌、赵尚志、潘中汝、陶铸、黄公略、李青云、项英、李富春、王良、李超时、徐彦刚、邓萍、刘型、张友清、程子华、夏曦(此外,张国焘也曾在黄埔任教)。
<FONT style="COLOR: #000000; FONT-SIZE: 14px" color=#5年,徐向前、聂荣臻(前排站立者)等参加将帅授衔仪式
(新奥特党建网根据解放军报等资料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五军团传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