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都赫特普墓与埃及吉萨大金字塔金字塔相比艺术特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服务时间:8:00&&21:00
当前位置: >
《设计史》考研重点总结
日14:01&&来源:
《设计史》考研重点总结
设计史(上下)
&&&&&&&&&&&&&&&&&&&&&&&&&&&&&&&&&&&&&&&&作者:&朱铭&荆雷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设计史》是艺术设计专业(专科)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教学目的&1)建立对设计历史及各时期设计风格样式的了解与认识。&
  &&&&&&&&&2)激发对设计艺术学习的历史责任感。&
  &&&&&&&&&3)培养对设计艺术理论的认知与思考力,为专业学习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相关课程&
  &该课程涉及到《大学语文》、《中外美术简史》、《艺术概论》等相关课程。&
三、&教学基本要求&
  1)&坚持理论与艺术实践相结合,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2)&把握时代脉搏,坚持发展的眼光,力除教学中的僵化思想。&
四、&课程的教学媒体构成与主要内容&
 &1)&文字教材:&&设计简史&&重庆大学出版社&张晶著、《设计史》&山东美术出版社&朱铭&荆雷&著&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及教学法建议&
  1)&1)&教学重点、难点。&
  设计史的对象(设计的定义、设计的评价体系)&
  手工业时代的设计(中世纪的设计、文艺复兴时期的设计)&
  早期工业化时代的设计(艺术与工艺运动)&
  工业社会成熟期的设计(包豪斯与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美国设计)&
  后工业社会的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战后日本设计)&&
第一章:设计史的对象&&设计&(3课时)
一:设计的故事起源于人类诞生。人类的设计史就是支持人类进化史和文明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什么叫设计。他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设计以前本来是动词,后来被名词用。英语中设计长期作为动词。一战后。特别是德国包豪斯学院的建立,设计被用于某些课程名字(印刷设计、工业设计、金属设计)。成为名词。设计包括创造产品、产品为人类服务的双向过程。所牵涉创造性思维活动和创造性操作实践的总合。设计的出发点都是以人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创造性活动。&
  设计的定义虽然西方有关设计的著作已经有了半个世纪的发展。但没有一致的观点。但设计的主体是人,面对的题目主要是:材料。技术。结构。功能。审美。评价技术美也正是:材料美,功能美。形式美。&
  设计的内涵包括人类对自己将要创造的的产品的前期构想,以及使这种构想实现为产品的整个过程。(即:观念与操作)&
三:设计史的五个时期:萌芽时期(新旧石器时代)、手工业(奴隶和原始社会)、前工业时期、现代主义时期、后工业时期。&
第二章:萌芽时期:造物的起源与设计的萌生
(公元前200万年----前3000年)(6课时)&
艺术起源:劳动为前提(生理基础),情感为动力(冲动使艺术变为活动),巫术为中心(图腾),模仿为手段(自然和现实是艺术之源泉),集体为纽带(交流)。&新旧石器时代。设计的初始形态的造物活动伴着人类意识的产生。&
旧时期.&人类制造器物已有数十万年的历史,但是器物带上美的要素,则是旧石器时代以候的事&。自从公元前两万年以后,人类便开始在石、土、木、骨、角的器物上作了精细的加工,&旧石器时代的艺术不像历史文化,具有继承的累积性,随着各个时期的结束,文化活动亦随之消逝。&
[&生活方式&]当时的人类主要以狩猎来维持生命,居住于洞窟(?)之中,且不定居于固定的地方,过着寻&求住处与猎物的游牧生活。&
[&艺术造形&]&雕刻表现人类的作品全为女性雕像,其裸体为一大特色,一般把这种女性雕刻像称为「石头的维纳斯」绘画&绘动物和女性图像,形体以侧面方式绘出,而脚以正面角度画出。旧石器时代又称为洞&窟壁画文化,壁画颜料成份为红土、木炭、脂肪、百奎土,且以西班牙的Altamira和法国Lascaux最有名。&
  1、洞穴壁画---生存愿望&
  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描绘大量的公牛,线条洗练,造型精细,用巫术操纵现实&
  2、雕刻艺术---生殖崇拜&
  女性生育与生殖(法国劳塞尔浮雕。奥地利&维林道夫母神雕像&高11CM丰乳肥臀)&
  3、打造石器-----最早造物活动之代表.&
  4、装饰品----独立精神生活产品.&
  新石器&
  [&时间&]&约五千年前。&
  [&生活方式&]&渐渐变成集团定居,栽培谷物、饲养家畜,对于这种生活而言平地&优于山地,在平地上选择有水利之便的土地,居住也走出洞窟而在&地上盖起房屋似的东西。&
  [&绘画造形&]&新石器时代又称为「巨石文化」,以英国Salisbury石柱群、法国&Carnac等遗迹最有名。&
  绘画─洞窟绘画以将复数的形式,化为形象安排在壁画的构图上,所以绘画技术高于旧石器时代。&
  陶器─陶器以手拉胚制作为主,用于贮藏烹调,美索不达米亚已有辘轳的使用。纹样多属于线条图案。&
  注:现代人们认为英国威德郡(Wiltshire)的Slisbury平原上,那些围成圆圈的巨形方石柱,是在公元前1900年左右开始建造的,约在大金字塔兴建后八百年。&
  过去一般人认为这些巨形方石柱,是督伊德(Druid)教徒所造,用来作拜日教堂和用活人作牺牲祭神的神殿。但是现代考古学的推断,认为这个神秘的建筑物,比督伊德教徒的时代早了一千多年。它是分三个阶段建造的,历时共约三百年。1963年,天文学家霍金斯(Gerald&Hawkins)教授宣称,他已解开了巨形方石柱的谜。那是一个史前的计算器。它是推测日出和日落、月球的运转,以及日蚀和月蚀时,供作复杂计算之用&
  1,&壁画---叙事性美术萌芽&
  2,&陶器&原始装饰艺术诞生&
  3,&巨石建筑---书写原始宗教&
  4,&服饰设计---御寒&安全&图腾&
  5,&玉器与文身---原始宗教支配下的设计&
新旧石器时代设计的特点:&
  &(1)实用先于审美,功能早于形式。原始设计的主导因素是功能要素。&
  &(2)除陶艺外,设计的材料都是大自然早存在的现成材料。&
  &(3)材料的加工过程主要体现在为简易的组合关系。&
  &(4)审美的要素从胚芽中苏醒首先表现在形式美的认识。&
  &(5)原始宗教在人的精神上有着一定地位。&
  &(6)出设计和创造工具之外,对自然规律有一定认识。&
第三章&手工业时代的时代(上)&
&&&&&&&&&&&&&&&&&&&&&&&&&&&&&&&&&&&&&&&(公元前3000年到500年)(6课时)&
旧石器后期出现社会分工与城市的形成。农业和手工业是人类历史的第一次分工。导致部落间封闭状态被打破,出现阶级与宗教,也出现了最初的专门的&设计家&。手工业时期在中国即奴隶社会。中国最早的工艺理论著作《考工记》中分六职。分别掌管国家事务(百工。专职从事设计的匠师)这一时期青铜被使用(最早在西亚)。之后出现铁。铜铁这两种传统金属材料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了历史性的变革。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可以说青铜时代就是整个奴隶社会。铁器时代代表了整个封建时代。这一时期的艺术设计主要是青铜艺术。&
1&两河流域的设计。(注重现实生活的世俗特征)&
  亚洲西部的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河的广大地区。是人类最早进入奴隶制度的国家(大约公元前3400年,中国是公元前21世纪进入奴隶制度)西亚文明主要发源于此。&
  ⑴阿卡德时期(公元前3500到前2000)&
  征服苏美尔人(发明契形文字),控制地中海到波斯湾整个地区,统一了两河流域。神庙(吉库拉塔)-----苏美尔人生活以神庙展开。&
  ⑵巴比伦时期(公元前1894到前1600)&
  汉谟拉比统一南部,阿摩利族人建立巴比伦王国。统一200年。尊重苏美尔人的文化。&
  《汉谟拉比法典》&
  ⑶亚述时期(公元前1000到前612)&
  公元前16世纪,小亚西亚东部赫梯人袭击巴比伦,巴比伦灭亡。但混战持续了几百年,又过了800年被两河上游居住的亚述人彻底摧毁。&
  亚述人崇尚武力。不断扩张,艺术设计为了统治,充满战争血腥和暴力。《猎狮图》&
  ⑷新巴比伦时期(公元前626到前530)&
  迦勒底军队打着&巴比伦后裔&的旗号。推翻亚述王朝。大力扩张,掠夺居民和财宝,大兴土木,新巴比伦被建成西亚最壮丽辉煌的城市(公元前614年的空中花园)。公元前539年新巴比伦被波斯摧毁。&
  2地中海周围(罗马和希腊)的设计&
  (1)希腊设计&
  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祥地。希腊神话&神人同形同性&,希腊人注重人,,自然流露出健康、乐天和完美的特点,把神灵看成和凡人一样有血肉。&
  荷马时期(公元前12世纪到前8世纪)希腊神话形成,几何风格的艺术。&
  古风时期(公元前7世纪到前5世纪)&古风的微笑&&站歇式&&
  古典时期(公元前5世纪到前4世纪)摆脱了古风时期的拘泥和装饰,产生了写实而理想化的人体雕塑,和谐美的范本。(代表:&米隆的《掷铁饼者》、维纳斯)&
  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人表现形式的全音阶。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32~前30年),建筑创作的领域扩大了,公共建筑的类型增多了。随着结构和施工技术的进步,艺术手法也逐渐丰富。据记载当时已经有专门的建筑学著作,涉及建筑物的营造经验、构图法则、施工机械等等,可惜都已失传&
  古希腊建筑不以宏大雄伟取胜,而以端庄、典雅、匀称、秀美见长,其建筑设计的艺术原则影响深远。其建筑分①&多利安式&(奠定希腊神庙的基本格局:台阶、列柱和山墙三大部分,雅典卫城是古希腊建筑文化的典型代表,其中帕提农神庙是西方建筑史上的瑰宝。)、②&爱奥尼亚式&(柱子修长、优美精巧,柱头上向外的大卷涡行装饰。展示女人体美。赫拉神庙、雅典娜.尼克神殿为代表)、③&科林斯式&(在爱奥尼亚式上发展,形状更纤细,装饰更华丽,代表《雅典奥林匹亚宙斯神庙》是用科林斯柱式建筑的最大规模的神庙)古希腊建筑的最高成就是:雅典阿克罗波里斯圣城的设计和建成。&
  (2)古罗马的艺术设计&
  古罗马国力强盛,版图跨欧亚非三洲。古罗马建筑继承了古希腊建筑的成就,但建筑的类型、数量和规模都大大超过希腊。罗马人发展了拱券和穹窿结构的技术,求取高大宽广的室内空间,而从希腊引进的柱式往往成为建筑的装饰品。罗马建筑虽不如希腊建筑精美,但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在吸收古希腊文化创造了古代世界上最早的多层建筑。&
  当时出现了罗马这样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其格局不像希腊雅典那样以神庙为城市中心,而是以许多世俗性的公共建筑,如集市广场、宫殿、浴场、角斗场、府邸、法院、凯旋门(没实用功能,用于宣传)、桥梁、万神庙(拱顶建筑之典范)等同神庙一起构成城市的壮丽面貌。罗马角斗场、罗马万神庙和古罗马浴场著名于世。三层叠起连续拱券的输水道被认为是工程技术史上的奇迹。古罗马建筑不愧为世界建筑史上的里程碑。&
  公元前一世纪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所著《建筑十书》是流传下来的最早建筑学著作。《建筑十书》分十卷,系统总结了希腊和罗马的建筑实践经验,论述了各种建筑材料的性质和用法、各类建筑物的建造原则和建造方法、施工工具和设备、供水技术乃至选址、阳光、风向等与建筑有关的各种问题。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坚固、实用、美观&的建筑三原则,为欧洲建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公元228年,罗马城出现第一所工程技术学校。东罗马帝国从公元334年起在各地设立建筑工程训练学校。建筑学校的出现反映建筑学知识开始可以采取系统的理性化的方式传授。&
  (3)&古埃及的设计(君权与神灵)&
  概述:&
  埃及尼罗河发源于阿比西尼亚高原,再北流至&Aswan的第一瀑布而&进入埃及平原,一到开罗,河流便造成所谓三角洲地带。埃及由尼&罗河造成的两个地形,以开罗为界分成南北二部,不只风土人情不同,即在美术上也呈现完全不同的面貌。埃及美术的最大原动力在&于宗教,几乎将死后的世界视为唯一目的。埃及美术在公元前四千&年左右开始发达,其民族是哈姆人种,他们又分为许多部族,不久&后逐渐集聚而发展成南北两个王国。埃及可概分为下列几个重要的时期:&
  古埃及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其建筑分为3个主要时期:&
  ①&古王国时期的建筑以举世闻名的金字塔为代表。古埃及的建筑师们用庞大的规模、简洁沉稳的几何形体、明确的对称轴线和纵深的空间布局来体现金字塔的雄伟、庄严、神秘的效果。&
  金字塔:埃及共发现金字塔近80座,最壮观的是开罗郊区吉萨的三座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为自已修建的陵墓。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原高146.5&米,因年久风化,顶端剥落10米,现高136.5米,底座每边长230多米,塔身由2&30万块石头砌成,每块石头平均重2.5吨。10万人用了20年的时间建成。第二座金&字塔是哈佛拉国王的陵墓,哈是胡夫的儿子,其金字塔比前者低3米,但建筑形式更加完&美壮观,塔前建有庙宇等附属建筑和20多米高的狮身人面像。这座雕像除狮爪外,其余&部分由一块天然岩石雕成,现面部破损严重,有人说是马姆鲁克把它作为靶子练习射击所&致,也有人说是18世纪拿破仑入侵埃及时炮击留下的痕迹。第三座金字塔属胡夫的孙子&门卡乌拉国王。&&各金字塔的位置与天蝎座吻合,而尼罗河正好是穿过其中的银河&&&略去谣传三万余字。&
  ②中王国时期的建筑以石窟陵墓为代表。这一时期已采用梁柱结构,能建造较宽敞的内部空间。建于公元前2000年前后的曼都赫特普三世墓是典型实例。&
  ③新王国时期的建筑以神庙为代表。它主要有围有柱廊的内庭院、接受臣民朝拜的大柱厅和只许法老和僧侣进入的神堂密室3部分组成。其规模最大的是卡纳克和卢克索的阿蒙神庙。&
  细分:&
  1初期王朝&提斯时代&第&1~2王朝&公元前&&
  初期王朝(提斯时代)&
  &这个时代的埃及在一个帝王(法老&Pharao)之下开始有统一的国家,这不但是主权的确立,同时亦为政教的合一,属神权确立之时代。美术即为效忠帝王并确保来生的宗教美术,故埃及美术在这个时候已确立其方向。&
  2古帝国时代&金字塔时代&第&3~6王朝&公元前&&
  古帝国时代&
  &第二个王朝结束时,都城迁至界于上、下埃及的孟菲斯,此地兴起&的第三王朝即为古帝国的开始。由于这个时代帝王的坟墓建造过很&多金字塔,故也称为「金字塔时代」。金字塔文化(三大金子塔:胡夫的金子塔、哈夫拉的金子塔、门考夫拉的金子塔)&.自提斯时代以来,来世观便已确立,到古帝国时代坟墓已非单纯为安置尸体的地方,同时也是灵魂居住的世界,因此朝拜供奉死者的&设备也就应运而生。提斯时代以来盛行的坟墓形式─平顶石墓&(Mastaba)便更形完备,有了徒具形式的假门。平顶石墓渐渐发展&为金字塔的形状,在萨卡拉有座阶梯式的金字塔即为过渡期之物。&
  [&美术&]&在提斯时代所确立基础的埃及美术,到这个时代更加发达,出现了&很多优异的雕刻,并以美丽的壁画装饰其坟墓。而所谓的「正面性&」与「近视法则」也在此时出现。「正面性」即在雕像中由躯体对&准鼻尖,与肚脐连成的正中线而作左右对称,努力造出不动的永固&姿势;「近视法则」则表现于绘画与浮雕之上,特别是运用在人像&上,头部从侧面,上半身从正面,下半身再从侧面来取得表现。&
  3中帝国时代&.&第&11~12王朝&公元前&&
  中帝国时代&中帝国时代的首都在南埃及,且几乎全在特贝,故美术活动一如古&帝国时代,不只以孟菲斯为中心,更扩展于各地;还有一个原因是&古帝国时代那种强大的中央集权已经崩溃,各州的首府变成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发明了字母,岩窟陵文化,雕刻艺术达到顶峰。城市发展(一直是以棋盘状格局为特征。代表是:拉洪城)&
  [&建筑&]&在北部帝王坟墓虽小规模的使用金字塔,然迫近中部的沙漠断崖之处,则采用凿穿断崖的地下墓窟;而在南部特贝附近,平顶石墓上&面被加以金字塔,故亦可看到平顶墓金字塔的型式。但由于希克索&斯的侵入,破坏了许多神殿,更因其废墟在新帝国时代再度用作建&筑材料,故此时代建筑的遗迹几乎荡然无存。&
  [&雕刻&]&雕刻所表现的地方特色最显著的是亚细亚性格及写实主义的强化。&过去的人面狮身怪头部都照帝王的原貌,只不过下半身变成狮子;&现在则加上狮耳及鬃毛,仅有脸部作帝王之相,这种型式为亚细亚&所特有。&
  4新帝国时代&.&第&18~20王朝&公元前&&
  新帝国时代&
  &因希克索斯入侵造成国内混乱,至第十八王朝的安门?赫特普一世&(Amen-hetepl&1)在位时,便逐尽希克索斯,行地方豪族的弱化政&策,达成中央集权,于是向外远拓疆土至幼发拉底河畔。此时美术&上建造了夸示帝国主义王权的大建筑与巨像。&
  [&艺术&]摒弃了古帝国时代的直线形态,曲线支配一切,如「乌赛尔像」,&虽为强调量块性的东西,全体亦为流畅的曲面所包围,毫无锐角之&处。而在人体的表现上,特别是帝王像以极其脆弱之形出现。过去&在埃及美术上,王与神同为伟大的存在,其形状以具有威严的姿态&来表现,然到这个时代,则手足细小,细颈上附以长形的头部,扁平之胸,其下腹又奇妙地肿胀。&
  5末期王朝时代&.&第&21~30王朝&公元前&&
  末期王朝时代&此王朝的美术因其都城之名,故称为赛斯美术。赛斯美术的特征在&于复古主义,古帝国时代的端正严格样式再度出现,表现于新帝国&时代的柔和手法及丰富装饰性之优美感觉已消失,追求严格的造形&性。赛斯时代的雕刻促成希腊雕刻的诞生。因自第25王朝以来,三&角洲地带的拿克拉提斯所开的贸易港加强与希腊的接触,此王朝由&于采取保护殖民者以推进贸易之政策,故有很多希腊人到达此地,&于是此地优异的雕刻打开了希腊人惊异的眼睛,形成了空前的大雕&刻之趋势。埃及美术以赛斯时代为终曲。第25王朝时,亚述人入侵,26王朝恢复独立。公元前6世纪以后,遭波斯帝国两度统治,后为亚历山大征服。最后亡于罗马人之手。&
  (以上是为研究方便所划分的年代,可能因学者而有所不同)&
  艺术特点:A.艺术之间的关联性。(譬如雕塑无法与建筑坚实感分开)&
  B.纪念性的外观。(庞大尺度,气派雄伟,高贵之感)&
  C.主题题材的多样性.(宗教内容明显。题材抽象。)&
  D.正面律(谨守一种程式的作风。人物左右对称。人物重心不放在一只脚上,男人在前,女人小孩一般两脚并在一起坐着)&
  总之:爱琴文明的建筑是多样化&设计观念是:重视实用功能。&
  陶器代表作品:母子壶、多子壶&特点:装饰纹样是简单的几何体。设计讲究实用,造型独特。&
  玉石金属工艺:鸽子金杯。收获者之瓶。&
  服饰&戴羽冠的王子。生动多样.
3中国的设计&
  (1)建筑&
  奴隶社会里大批奴隶劳动和青铜工具的使用使建筑有了巨大发展,出现宏伟的都城、宫殿、宗庙、陵墓等建筑。以夯土墙和木构架为主体的建筑以初步形成。但前期在艺术上和技术上仍未脱离原始状态,后期出现了瓦屋彩绘和豪华宫殿。&
  夏:河南登封告成镇北面嵩山南麓王城岗发现了四千年前的城址,夏朝初期的遗址&
  商: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高约80公分的夯土台,台上有八开间的殿堂一座,周围有回廊环绕,南面有门的遗址反映了我国早期封闭庭院的面貌。这所建筑遗址是至今我国最早的规模最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至迟在商代早期中国的传统院落式建筑群组合开始走向定型。&
  西周:周灭商,以商公营洛邑为代表建造了一系列的城市,代表性的建筑遗址有陕西歧山凤雏村的早周遗址是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干阑式木构架建筑可能是西周时期长江中游一种常见的居住建筑类型&
  春秋:木匠公输般(鲁班)。建筑上的重要发展是瓦的普遍使用和高台建筑的出现。在山西侯马晋故都、河南洛阳东周故都、陕西凤翔秦雍城、江陵楚&都等地的春秋时期的遗址中都发现了大量的板瓦、筒瓦以及一部分半瓦当和全瓦当,在凤翔秦雍城遗址中还出土了砖及质地坚硬、表面有花纹的空心砖,这说明了中国早在春秋时期就开始有了用砖的历史。&
  (2)青铜器雕刻&
  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发现了金属矿砂,并掌握了冶炼和铸造技术,这就为雕铸青铜器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青铜器是我国古代奴隶阶级在长期的辛勤劳动中所创造的灿烂艺术遗产之一。&
  商、周青铜器制作特点,主要表现在器形和纹饰的构成上,是运用对称、连续等富有装饰性的艺术手法,用变化多样的曲线、弧线,构成各种形象的浮雕、线刻。不论器形整体或纹饰部分,都显示出浑朴、庄重和精致、瑰丽的气质,但同时也具有威严、神秘的气氛,反映了奴隶主阶级的阶级意识和审美观点。从器形花纹设计到雕模铸造,特别是花纹和雕模的工作,要按照不同的器物形象、用途,来决定花纹的内容和形式,分别施以不同的阳线、阴线和浮雕等手法。&
  在器型类别上,商代最多见的是鼎(方形四足)、尊、爵、觚、觯、觥、偃、簋、彝、豆等,西周和春秋的青铜器,名目更加繁多,除部分袭用商器之外,常见的有鼎(圆形三足)、鬲、匜、卣、瓿、壶、盘、盂、甑、钫、敦、鉴等。另外还有属于兵器的戈、矛,属于乐器的钟、铙、等。在纹饰方面,由早期多见的云雷纹、饕餮纹、夔龙纹、凤鸟纹、蝉纹、蚕纹,到后期的蟠螭纹、环带纹等等。其组织结构形式有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和单独纹样多种。据统计,商、周青铜器花纹的种类名称,不下数十种之多。在造型风格上,早期的纹饰多奇幻谲诡,显得严肃神秘,随后则逐渐变为精巧,简练,手法细致,并且渐趋写实。夏代的青铜器虽未发现,但从殷商青铜艺术已经灿烂发展来说,在其前必有一个创始阶段。&
  商鼎特别庄严,典重,具有一种端庄稳重、屹立不拔的气质,犹如一件坚实的雕像。西周、春秋以后,形制渐异,特别在诸侯称霸时期,地方特色显著,&司母戊鼎是1938年在河南安阳武官村挖掘出土的,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商朝青铜冶铸工艺的杰作。&
  (3)百家争鸣中各中思想对设计的影响&
  儒家:设计与造型上严格的典章制度的物化形式&
  道家:身心与道合一,技巧动作纯乎自然,追求蔬淡与天人和一。&
  墨家:兼爱重思想,科学内容包括:几何、光学、力学。&
  总之:手工业时代的时代(上)是人类奴隶社会的设计。在这一时期主要涉及到:埃及和罗马、中国、美索不达米亚的文明设计。在这个时期艺术设计的主要特点:&
  (1):金属的使用使设计更有广泛的空间&
  (2)设计中仍然是功能要素为主导。但精神功能大大加强。&
  (3)审美要素在设计中的地位逐步提高。&
  (4)哲学的思辩繁荣,使设计和技术也进入行而上学的思辩领域。&
第四章:手工业时代的时代(下)
(公元500年到1750年)(6课时)&
这一时期在西方中世纪。在中国就是封建社会时期。在这里我们暂把中世纪划分为:五世纪西罗马帝国的崩溃为开始,文艺复兴为结束和近代史的开端。在中国即:战国到鸦片战争&
  影响中世纪设计发展的五个因素。&
  (1)&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2)&封闭的庄园经济模式。&
  (3)&城市和手工业的发展。&
  (4)&手工业行会组织的作用。&
  (5)&宗教的发展和经院哲学的影响。&
  艺术设计方面&
  1、欧洲&
  教堂建筑----神学设计思想的典型产物。&
  欧洲中世纪经历了近千年的封建分裂和教会的统治。宗教建筑是这一时期建筑成就的最高代表。西欧以&巴雪利卡&式为主。&
  &(1)拜占廷建筑:继承古希腊罗马的建筑遗产,同时吸取了波斯、两河流域等地的经验,形成独特的建筑体系。拜占廷建筑的主要成就是在教堂建筑中创造了用四个或更多的柱墩通过拱券支承穹窿顶的结构方法和相应的中心对称式建筑形制。在拜占廷建筑中,中心对称式构图的纪念性艺术形象同结构技术相协调。(重要特点:中央圆顶的强调:代表作:圣索菲亚大教堂。552-557年,万人花了6年建造。)&
  &(2)哥特式建筑: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在西欧,古罗马的建筑技术和艺术失传了。10~12世纪,由于当时建筑上的木构架易受火灾又难以加大木结构跨度,于是开始探索石拱券的技术,形成了罗曼建筑。石拱券技术的不断发展,终于形成了哥特式建筑。哥特式教堂建筑近似框架式的肋骨拱券石结构,与相同空间的古罗马建筑相比,重量大大减轻,材料大大节省。用来抵挡尖拱券水平推力的扶壁和飞扶壁,窗花格和彩色嵌花玻璃窗,以及林立的尖塔是它的外部特征。(哥特式建筑的外表和特征给人以向上的感觉,体现了追求天国幸福的宗教意识。哥特式教堂的结构技术和艺术形象达到了高度统一。代表:巴黎圣母院)&
  (3)罗马式建筑(基本继承罗马建筑风格,不同的是大量采用石料,显要特点是:高墙塔楼的结构。(代表:比萨大教堂、圣乔万尼洗礼堂)&
  2、伊斯兰教的艺术设计&
  沟通东西设计文化。&
  3、中国封建时期的艺术设计
(春秋战国设计思想之争鸣、秦汉时期宏大的设计、魏晋南北朝设计思想的灿烂与交融、隋唐五代时期设计思想的辉煌拓展、宋元充满理性的设计、明代传统设计之集大成。)&
  ①建筑:宫殿&陵墓&寺庙&祠观&佛教建筑&道观及祠庙&石窟&坛庙&
  ②园林&
  ③陶器到瓷器&(早期完成在东汉和三国时期,六朝青瓷是陶器到瓷器的里程碑。唐三彩。宋代是陶瓷艺术发展的高峰景德镇窑。龙泉窑&&&)
  ④明代的家具闻名世界。&
  ⑤雕塑艺术&在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发展史上,战国和秦代是上承西周春秋,下启两汉的过渡阶段,也是由奴隶社会变革到封建社会的初期。由于身居被奴役地位的工奴们思想得到一定的解放,敢于正视现实,反映在雕塑艺术上,是题材扩大,特别着重于现实生活题材的表现。尤其是人的活动,在现在仅能见到的一些青铜器皿的纹饰上是非常突出的。秦并六国后集中了全国的能工巧匠,发挥集体智慧,从而创作出像秦始皇陵兵马俑群,&马踏匈奴&石雕像,墓俑雕塑那样一批举世罕见的杰出作品,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增添了极其光辉的一页。&
  4、文艺复兴时期的设计&
  14世纪,意大利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这个运动反对神权,要求人权,追求自由和现实幸福的人文主义思想和重视科学理性的思想,形成了以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旗帜反对教会文化统治的浪潮。15世纪初,这个浪潮涌进建筑学领域,被遗忘的古罗马建筑文化,又成为崇奉的对象。&
  &(1)勃鲁涅列斯基通过对罗马废墟的研究,了解古罗马建筑的做法以后,顺利地解决了佛罗伦萨大教堂大穹顶的建造问题。这座大穹顶于1434年建成,标志着文艺复兴建筑的开端。在此以后,很多艺术家如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都纷纷涉足建筑领域。罗马圣彼得大教堂集当时艺术和技术之大成,穹窿顶便是米开朗琪罗等人设计的。此时期建造的大量贵族府邸,也反映文艺复兴建筑技艺和艺术的高度水平。&
  &文艺复兴是巨匠辈出的时代,也是建筑学飞速发展的时代。在在这一时期,建筑设计从匠人手中逐渐转到专业建筑师手中。他们以丰富的知识,睿哲的眼光,探索古罗马建筑的法式和规律,总结当时的实践经验,创造出一代风格。&
  &作为建筑设计的重要手段的建筑制图也逐步完善。15世纪,佛罗伦萨画家伍才娄创制透视图,扩大了制图领域。后来法国数学家蒙日于1799年出版的《画法几何》一书是文艺复兴以来建筑制图方法的总结。科学的建筑制图方法问世后,建筑技术和艺术有了更加精确的表达手段,有助于建筑学的发展。&
  &随着建筑创作繁荣,学者和艺术家参与建筑活动,各种建筑学著作纷纷问世。其中阿尔伯蒂的《论建筑》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建筑学理论著作,书中第一次将建筑的艺术和技术作为两个相关的门类加以论述,为建筑学确立了完整的概念,是建筑学在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教育以&艺术私塾&为主,1562年意大利艺术家和作家瓦萨利创办设计学院;1563年佛罗伦萨城巨富美第奇创办艺术设计学院以代替&艺术私塾&;1655年创立于巴黎的皇家绘画与雕刻学院,1793年更名为国立高等艺术学院。它是世界上第一所有完善的建筑系科的学院,对后来世界各国的建筑教育有广泛的影响。学院总结并传播了文艺复兴以来建筑艺术的成就,对建筑学的发展作出贡献。&
  &文艺复兴晚期,由于企图突破已有的建筑程式,追求奇特奔放的效果,崇尚豪华富丽的装饰,而出现了巴洛克建筑(巴洛克是17世纪欧洲艺术的总称,发源于罗马,与反宗教改革的天主教教义关系密切。&代表旧教的巴洛克风格仍以宫廷教会为中心,以雄壮华丽夸示具强大世俗权力的趣味性,表现宫殿的华丽)和罗可可风格(18世纪产生于法国。享乐主义为精神基础,很多方面矫揉造作,但形式价值很高)。&
  (2)家具:古典风格:简洁、端庄、庄重的风格&
  &巴洛克风格:与&哥特式&一样是贬义,原意是:&不规则,不完美的珍珠&17世纪出现在罗马的一种艺术风格,强调力度、热情而积极的风格。(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感,喜好使用富丽的装饰、雕刻和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来表现自由的思想和营造神秘的气氛。&巴洛克的原意是奇异古怪,这是古典主义者对他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的称呼。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等部门都产生过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教堂通常被认为是第一座巴洛克建筑。其它的还有罗马圣卡罗教堂、法国凡尔赛宫、圣彼得大教堂前广场;德国班贝格的十四圣徒朝圣教堂;西班牙圣地亚哥大教堂等。&
  罗可可风格:18世纪出现在法国,重装饰、精细、不重对称,各种材料混合应用。(1710年开始,主要指路易15时室内装饰艺术风格,一种优美弧形线条所构成的粉饰文化。&有人视&Rococo为&Baroque的晚期风格,这种变化与法国贵族阶层的衰洛、资产阶级的日&健兴衰有相当的关联。此风格除法国本土以外,未对欧洲各国产生重大影响。&[&特色&]表现轻巧而纤细、繁琐而华丽、优雅轻快的美感。如贝壳之外形,如字母C的变化及花草蔓曲之形。女性化、纤巧柔和,打破文艺复兴以来的左右对称原则,平面舍去了正方形,长方形,&而以椭圆,八角形代之。清淡之用色:金、银、白。非宗教帝王之艺术,为半贵族、人民之生活趣味艺术。)&
  总结:中世纪设计领域的主要特征&
  (1)&经济的发展为设计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宗教与王权的关系产生错位。&
  (3)&审美与功能的关系,位置仍然是颠倒着。&
  (4)&对古希腊和拉丁文化的古典学术之复兴。(文艺复兴之原意)
第五章:早期工业化时代的设计
(1750年到1919年)(3课时)&
产业革命给设计带来了新环境。设计进入&工业设计&时代。英国的工业革命&(Industrial&Revolution)揭开了西洋近代的序幕。其发端于木棉&工业的机械,与蒸汽机、冶铁术发展联合促成了生产技术的大变革;技术与科学的&结合下,使科学技术文明拓展出新的大道。&机械生产固然可提供大众具有一定品质价廉的产品;然而实际生产过程机械化后,&生产计划将完全是工厂及制造者所控制掌握;由于在商业主义的作祟之下,使得产&品往往流于粗俗,而在工业革命之前的手工业,其产品都是当时期的形式,在加上&工匠具特色各自创意而成。&随着手工艺的机械化,便开始须要所谓的「设计师」,在机械生产前先构思好,再进行计划及决定;人们都希望这些设计师除精通机械技术外,更应拥有卓越的造形&能力,及理想与责任。然而想要培育出如此人才,并使社会认同这些人的存在意义&,有极大的困难,而为了克服这种种的阻力,需要一段长时间的「尝试错误」,于&是在这一百年间忍受万般艰难,不断追求认同的动向,称之为「近代设计运动」。&
  1、产业革命产生的现代设计环境。&
  (1)从神学的枷锁中解放----蒸汽机的故事&
  (2)机器生产与设计的技术环境。&
  (3)市场竞争与设计的经济环境。&
  (4)设计的文化环境-----多样风格。&
  (5)疯狂的发明年代。&
  2、各种艺术思潮&
  (1)新古典主义(法国新古典主义起初提倡英雄主义、自觉标榜为革命服务,后来演化为学院派和沙龙艺术标准。代表人:大卫和安格尔)&
  (2)浪漫主义:起源于18世纪晚期盛行于19世纪前半叶,拉开了西方艺术走向现代主义的序幕。特点①重视个人感受和情感表现②缅怀古代,向往异国情调。)浪漫主义:[&背景&]浪漫主义首先出现于文学的世界。而浪漫主义形成的原因是,自法国格命以来,整个欧洲陷于激烈的动荡,在此种时代背景成长的青年都向往自由及自己的主张,并憧憬古代的希腊罗马。然而当时古典主义过份概念化的形式令人无法忍受,于是有的人开始反抗古典主义,有的人则投注现实于现实的动人事件,并将此感动提升为想象的世界。这种风潮便称为浪漫主义。浪漫主义并非紧接于古典主义后兴起,而是在古典主义发展之际时出现;但就主流而言,十九世纪初盛行的是古典主义,接下来才是浪漫主义。&
  [&建筑&]浪漫主义建筑自十九世纪初至中叶为止,发达于德国、法国及英国。&
  &[&雕刻&]&雕刻界的浪漫主义具体出现于1820年左右。浪漫主义运动最闪耀的指导者--德拉克洛瓦,他所绘的「但丁出航」在沙龙展出而造成&狂热,不久这股狂热波及至雕刻界。&在卢德(Frangois&Rude&)出现后,雕刻界才获致浪漫主义的胜利。其作品--&被称为「进军」的「马赛进行曲」,戏剧性的人物结构与激情表现,使雕刻久被移忘的&生命与热情再度复活。&
  &[&绘画]&集浪漫派绘画之大成的是德拉克洛瓦(Ferdinand&Victor&Eugine&Delacroix&)&,浪漫主义亦可说是由德拉克洛瓦一人培育、成熟与胜利。在其作品「但丁出航」可视&为他踏出浪漫主义遒劲的第一步;而「开奥斯岛的残杀」宣告的浪漫派的胜利。&近代设计的开始&
  (3)现实主义:发明者----库尔贝,产生于19世纪的法国。呼吁艺术直面现实,不是精心打扮过的高贵、典雅,而是真实的生活。题材上,是&理想化&的对立面。表现手法上是古典主义&程式化&的对立面。&
  3、各个国家的设计。&
  (1)法国工业化的标准---巴黎埃菲尔铁塔。&
  (2)英国&艺术与工业运动&&美术工艺运动约为1850年至1900年间于英国地区所发展的工艺思潮,从1769年瓦特发&明蒸汽机后,一连串的工艺机械发展,将机械生产方式引入产业取代人口劳力,人们&一方面借着材料与技术获得实质上的进步,一方面又因工业所伴随的弊病和冲击感到&忧虑与抗拒。&现代设计之父---莫里斯&William&Morris&于1851年参观了在伦敦举办的万国博览会时,&
  对于工业化生产的产品感到厌恶,也正因如此,让Morris决定投入设计的&行列。在1851年伦敦世界博览会之后,Morris决心学习设计,原因是因为他对于工业化造成&的产品丑陋结果感到厌恶,于是希望透过自己的努力,来扭转这种设计颓败的状况。&据说他在看到「水晶宫」展览建筑时竟放声大哭,足以说明他对机械化、工业化的厌恶。&
  &就在就读于牛津大学期间,他看到了&Ruskin&的一本着作:The&Stones&of&Venice(&威尼斯之石),这本书强调中世纪设计精华的思想内容,特别是他对于哥德式风格和&自然主义风格在设计中的应用的兴趣和期望。Morris&对此书非常着迷,从而展开了他对哥德风格和自然主义风格设计的探索。&
  他与&Webb&合作,设计了自己在伦敦郊区肯特郡的住宅,一反中产阶级住宅的对称布局,而是由内外,设计出功能良好、非对称性的住宅,同时完全没有表面粉饰,采用红色的砖瓦,建筑结构完全暴露。因为砖瓦都是红色的,所以这个住宅广泛被称为「&红屋」。Morris还自己动手设计了家庭内部的用品,从墙纸、地毯、灯具、餐具等,&都具有浓厚的哥德特色。&
  &这个建筑和内部的用品,成为一种新风格的奠立基础,这就是1860年前后在英国展开的「美术工艺」运动风格。&
  &在1860年前后,Morris与他的两个朋友开设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几年以后,业务发&展迅速,他将其它两人的股份买下,于1864年成立了「摩里斯设计事务所」,这是世界上最早由艺术家领导的设计事物所。&
  &摩里斯设计事物所所做的设计,都具有非常鲜明的特征,也就是后来被称为美术工艺&运动风格的特征。这个风格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强调手工艺,反对机械化的生产&
  2.在装饰上反对娇柔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它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
  3.提倡哥德风格和其它中世纪的风格讲究简单、朴实无华、良好功能&
  4.主张设计上的诚实、诚恳,反对设计上的华众取宠、华而不实&
  5.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
  &Morris&亦强调设计的基本原则为: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是为千千万万的人服务的,而&不是为少数人的活动;设计工作必须是集体的活动,而不是个体劳动。这些原则都在&后来的现代主义设计中得到发扬光大。&英国有不少年青的设计家仿效&Morris&的方式,组织自己的设计事务所,称之为「行&会」(guild),从而开始了一个真正的设计运动,历史上称为「美术工艺运动」。这批&设计事务所的设计宗旨和风格与&Morris&非常接近。它们都反对娇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反对设计上的权贵主义,反对机械和工业化的特点,力图复兴中世纪手工艺行&会的设计与制作一体化方式,复兴中世纪的朴实、优雅和统一。&
  (3)西班牙新艺术运动。&
  (4)德国设计振兴。德国的新艺术一直到1897年才蓬勃发展,而影响教大的是当时的一些出版物,Die&Jugend&(青年)杂志在德国创刊,德国新艺术便以此杂志为中心而展开。并把新艺术称&为「青年风格」(Jugendstil);他们采取植物形状作成弯曲线条用来做为造形式样。&Michael&Thonet&(索涅特)是德国新艺术的先驱,他以著名的曲木加工技巧,制作出有&名的曲线形摇椅及餐椅,其线条形态的特性及生产方式显示为新艺术的表征,其强调的&是整体的形态,而非在表面装饰。&新艺术在德国的其它名称:Judendstil&(青年风格)、Bandwurmstil&(条虫风格)、&Schorkelstil&(伸长风格)、Lilienstil&(百合风格)、Wellenstil&(波浪风格)、&Belgischestil&(比利时风格)、Veldesche&(草原风格)。&
  DWB&(德国工作联盟)&
  [&背景&]&英国在工业革命之后,工业上的成就驾驭其它各国,遂有「日不落国」的美誉。德国&有鉴于英国在工业上的成就,乃极力主张向英国学习。也正因德国工业化比英国来的&迟,所以对机械产品的抗拒心理较少,也比较容易接受纯粹的美感。&Hermann&Muthesius(赫曼?慕特修斯)是普鲁士贸易局(Prussian&Board&of&Trade)的&建筑委员,因研究住宅问题而被派到伦敦德国大使馆,成为德国大使馆附属之住宅委&员,任期从1896年到1903年。&在英国期间,Muthesius看到了如Webb等人受到艺术工艺影响,在设计时完全摆脱古典&主义的陈旧手法;并因受到Charles&F.&Annesley&Voysey(查理斯?安奈斯里?倭西)&的影响,十分重视整体的感觉,尤其对清晰、明快的造形有深刻的印象。&1903年Muthesuis回国后,指出德国建筑和工艺的落后,并宣传英国建筑和工艺界具有&的「即物精神」,但遭到不少的反弹。&虽然如此,Muthesuis仍结合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进行新式样、新造形的积极准备,并在1907年宣布成立DWB(Deutscher&Werkbund)。&
  [&DWB的发展时间&]&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DWB暂停活动,直到战争结束后才又继续。&
  [&宗旨&]结合艺术家、工艺家、画家和赞助者之力量,通过艺术、工业、技艺合作的方式来谋&求产品改善。&
  [&理念的冲突&]&由于Muthesuis提倡所有的工业产品均应推行「标准化」,只有借着标准化,造形艺术&家才能重建一种完全正确而有自信的设计格调:各部零件一致化,在制造、装配、保&养修理上才能简单便利。但Velde&(威尔德)却极力主张;设计是一种个人的创作过程,Artist不该被迫遵循某些固定法则去从事艺术创作,二派对立于是展开。&
  [&DWB的贡献&]&1.以集团方式改善品质。2.接受机械生产。3.说明降低生活品质的并非机械,而是人们缺乏正确使用机械的功能。4.机械大量生产必需规格化。&5.自工业革命后的设计思考新主张「质的提升」。&
  [&DWB对欧洲各国的影响&]&
  1.&1910年奥地利成立OWB&
  2.&1913年瑞士成立SWB&
  3.&年瑞典的工艺协会迈向工作联盟化&
  4.&1915年英国成立工业设计协会DIA&
  5.&DWB促成德国境内各美术学校先后成立手工艺工作室,并在工艺学校内设立美术教授。&
  6.&DWB成立后约1920年间,因Muthesuis所倡导的新艺术影响,遂产生一支反抗表现派风&格的绘画,称为新即物主义(主张对事物客观的写实、创作立场应基于物质的基础上,有回归描写自然形体的趋向)。&
  (5)美国的工业化与芝加哥学派。&
  (6)中国的设计(中国处于清朝:源自民间的经典设计。)&
  总结:以工业革命为界,实用美术划分为两个时期:&工艺史&和&设计史&现代设计就是从最早的工业产品设计中孕育出来的。工业革命:第一阶段,年,棉纺机和蒸汽机。工业革命:第二阶段,年。电的发明主要使用石油和汽油的内燃机,动力工业被彻底改革。通讯联络也因无线电的发明而得到改造。
第六章:工业社会成熟的设计&
&&&&&&&&&&&&&&&&&&&&&&&&&&&&&&&&&(1919年到1960年)&(6课时)&
1、现代设计的文化与技术环境&
2、新建筑运动&
现代设计的三大支柱&
①美国莱特(莱特一生设计了大大小小两万多座建筑,目前仅七百余座完工,直到今天,他的设计图仍被陆续采用。业已完成的建筑纷纷被列入&国家历史地标&,规定屋主不准拆除,不许改建,只能完全依照原来的模样维修。20世纪80年代末,达美乐比萨店的老板以160万美元的惊人价格买下了由莱特设计的包括桌椅、餐具在内的一套餐室,而日的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一盏莱特设计的台灯卖到近200万美元的天价。&)和德国的贝伦斯(德国现代主义设计的奠基人贝伦斯,设计了世界上的第一个企业总体形象,为A.E.G设计了涡轮机工厂厂房,以及在柏林郊区的综合性厂房建筑。A.E.G厂房是贝伦斯建筑新观念的体现,贝伦斯把自己的新思想灌注到设计实践当中去,大胆地抛弃流行的传统式样,采用新材料与新形式,使厂房建筑面貌一新。钢结构的骨架清晰可见,宽阔的玻璃嵌板代替了两侧的墙身,各部分的匀称比例减弱了其庞大体积产生的视觉效果,其简洁明快的外形是建筑史上的革命,具有现代建筑新结构的特点,强有力地表达了德意志设计联盟的理念。)&
  ②德国的格罗佩斯(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现代设计家、设计理论家和设计教育的奠基人。格罗佩斯1919年开办包豪斯的时候,才只有三十六岁,1928年离任包豪斯校长,他的设计思想在包豪斯时期发展到一个高度,赴美国后又有所改变。1929年担任&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副主席,1937年成为哈佛大学建筑学教授。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格罗佩斯同&建社&一起开始建造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和巴格达大学校舍,这是他事业的顶点。)&
  ③瑞士的勒。柯布西耶(现代的&米开朗基罗&勒&柯布西耶,柯布西耶提出了新建筑设计的原则,即用细柱抬高建筑离开地面,让连续的绿地在建筑下面通过;由于城市中地面已经被建筑充满了,将把公园抛向天空作有效的屋顶花园;由大柱距的空间结构体系必然带来开敞式的平面布局,其中可以安装隔断来划分空间;矩形窗不受柱距开间尺寸的限制,采光面积更为有效;外墙不承重,自由开闭的幕墙和隔断满足功能与美观的需要。这五个要点构成了柯布新建筑美学的基础。&柯布西耶同时又强调建筑的艺术性,强调一个建筑师不是一个工程师而是一个艺术家。他说建筑的轮廓不受任何约束,轮廓线是纯粹精神的创造,它需要有造型艺术家。建筑师用形式的排列组合,实现了一个纯粹是他精神创造的程式。&这些观点表明他既是理论主义者,又是浪漫主义者。)&
  建筑:落水山庄(莱特设计)、马塞公寓(勒.柯布西耶设计)&
3、20世纪初,三大潮流:&
  &①以凡高为先导的表现主义.&
  &②以高更为先导的原始主义和幻想风格.&
  &③以塞尚为先导的构成主义。&
  此外:野兽派(马蒂斯)、超现实主义(米罗、达利)、未来主义、风格主义&
4、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包豪斯(日,也就是在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不久,著名的建筑师、设计师格罗佩斯,抱着振兴民族的艺术与设计的理想,在德国魏玛创建了国立建筑学校,简称&包豪斯&&。包豪斯(Bauhause)一词是格罗佩斯生造出来的,由德语的&建造&和&房屋&两个词的词根构成。它由魏玛艺术学校和工艺学校合并而成,其目的是培养新型设计人才。虽然包豪斯名为建筑学校,但在1927年之前并无建筑专业,只有纺织、陶瓷、金工、玻璃、雕塑、印刷等科目,因此,包豪斯主要是一所设计学校。)&
  ①&包豪斯的思想。(特点:1、在设计中提倡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2、将手工艺与机器生产结合起来,提倡在掌握手工艺的同时,了解现代工业的特点,用手工艺的技巧创作高质量的产品,并能供给工厂大批量生产;3、强调基础训练,从现代抽象绘画和雕塑发展而来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等基础课程成了包豪斯对现代工业设计作出的最大贡献之一;4、实际动手能力和理论素养并重;5、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在设计理论上,包豪斯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①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②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③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这些观点对于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即用理性的、科学的思想来代替艺术上的自我表现和浪漫主义。)&
  ②&包豪斯的设计成绩。(&包豪斯&的成就实际上是现代设计思潮的集大成。它总结和发扬了自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以来各种设计改革运动的精髓,继承了德意志制造联盟的传统。包豪斯对于现代设计的贡献是巨大的,特别是它的设计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其教学方式成了世界许多学校艺术教育的基础,它培养出的杰出建筑师与设计师把现代建筑与设计推向了新的高度)&
  ③&包豪斯之后的现代设计。(以&人&位本、技术与技术的统一、审美与适用统一、创意与市场统一。)&
  总结:两次工业革命,技术上升到一个很高的高度,经过2次世界大战,人们思想有了大的变化,在包豪斯的现代设计思维影响下,发生了一系列现代设计思潮。(行的简化-----有人叫&新文艺复兴&。)
第七章:后工业社会的设计&
&&&&&&&&&&&&&&&&&&&&&&&&&&(1960年到1990年)&(6课时)
二站结束,经过战争洗礼,人们对设计有着新的看法。&
  设计多元化和个性化,人情化。背叛传统艺术观念的新潮流大量发展。&
  1、各种艺术流派&
  (1):后现代主义(没明确定义:有很多说法如:①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主要是美国)继现代主义之后前卫美术思潮的总称,又称后现代派。②后现代主义是一场发生于欧美60年代,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其要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这种放弃表现在拒绝现代主义艺术作为一个分化了文化领域的自主价值,并且拒绝现代主义的形式限定原则与党派原则。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③1.从时间角度来理解。一部分学者认为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继续与发展。如意大利学者蒙加蒂尼就说,&后现代性仅仅是现代性的一部分。&2.从字义角度来理解。一部分学者认为后现代主义就是反现代主义。它不具有时代意义,只要思维方式上符合后现代的标准,哪怕产生时间较早也可当作是后现代主义。3.从综合角度来理解。绝大部分学者认为后现代主义既需要一种历史的,又需要一种理论的界定。它包括连续性、问题性、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相辅相成。从这个角度出发,又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观点认为,后现代主义是指19世纪50年代以来,整个西方以反传统哲学为特征的思潮。它们批判了各种类型的近代哲学,实现了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转变。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后&
  哲学主义是指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具有反西方近、现代体系哲学倾向的思潮。在欧洲,以德里达、福柯、马尔特等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者企图由批判早期结构主义的一些基本观念出发来消解和否定整个传统西方体系哲学的基本观念;在美国,奎因、罗蒂等哲学家企图通过重新构建实用主义来批判、超越近现代西方哲学。他们既否定笛卡耳以来的西方哲学,又否定尼采以来的现代哲学。正是60年代兴起的后结构主义和新实用主义标志着后现代主义的建构)&
  总之:个性化,多元化设计(其中建筑:悉尼歌剧院、巴西议会大厦)&
  ①&波谱风格(英国批评家阿罗威提出的,意思是流行的和大众的艺术。兴起去20世纪50年代末的英国。到60年代,尤其是美国广为流行。最早的作品是:汉密尔顿的,〈〈是什么使今天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
  ②&宇宙风格(新干线高速电动火车、意大利菲亚特轿车、蒙得利尔博览会美国馆)&
  ③&行为艺术&
  ④&硬边艺术、极限艺术与设计&
  2、德国设计,中国近现代设计(手工艺品,人民大会堂,民族文化馆、中国美术馆),战后日本设计(现在:福田繁雄)&
  3、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设计&
  4、绿色设计.&
总结:民族化、区域化、风格化的设计体系正在面临重新改组,许多领域受到重新评价
七天不满意无条件退款
七天不满意无条件退款
七天不满意无条件退款
七天不满意无条件退款
全程精英课程+全程精英服务+专业课1对1辅导 +图书资料+复试指导
按目标院校
考研网校热报课程
跨考网校学员服务中心
Copyright(C) kukao.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曼都赫特普三世陵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