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功放说明书 880g 功放怎么样

超频开核都轻松!微星880G全固态主板评测
出处:pconline 原创&
作者:山居秋暝
责任编辑:yaosichao&
1前言及产品概况  前言:日,AMD正式发布8系列芯片组,宣告官方不再支持开核。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开核时代的结束,更不意味着&挖掘CPU潜能&的时代结束,各个主板厂商在开核、超频这方面不仅没有止步,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近日微星也推出了一款易超频的主板,针对开核及超频有更细致的设计。  从规格来看880G除了整合的显示核心频率低于AMD目前的顶级芯片组,其他规格都几乎一致,如果又采用了的南桥,那么与890G更加接近了,&就是这样,一起来看下它的表现吧!&&&&&&&&&&产品概况:&包装及附件&  是一块搭配了SB850南桥的880G芯片组主板,是Micro-ATX小板设计。主板集成显示核心,默认频率为560MHz,支持DX10.1和UVD2。  &原生支持6Gbps的SATA 3.0接口,并提供2个USB 3.0接口,除此之外,该主板还支持Easy OC以及破解开核的功能,功能十分丰富。  南北桥覆盖大块散热片,布线工整,采用了军工级别的固态电容,以及低温电感(Icy Choke)等高品质的元器件,为的就是保证主板的出色品质以及主板的使用寿命。&&主板各部分一览
微星 880GMA-E45规格参数
CPU插槽类型
内存插槽数量
支持显卡标准
PS/2,USB 2.0x4,USB 3.0x2,HDMI,VGA,DVI,RJ-45,8声道音频
支持开核,自动超频,集显超频,带FSB超频开关
  从主板的配置来看,能够满足大多数玩家的需要,SATA 3.0,USB 3.0等更是符合未来发展的趋势,下面一起来详细看看这款产品吧。  扩展:《》2微星 880GMA-E45主板细节赏析主板细节赏析:CPU供电单元  提供了4相供电,搭配军规级,军规电容的寿命是普通固态电容的15倍,充分保证了主板能够长期稳定地运行。内存插槽  内存方面主板配备了4根内存插槽,支持双通道DDR3 66内存规格,最大支持内存容量为B。不同通道以黑蓝两色区分,另外由一颗电感加三颗MOSFET为其供电。扩展插槽  扩展插槽方面主板提供了1条-Ex16显卡插槽和1条PCI插槽以及2条PCI-Ex1插槽。磁盘接口  由于搭载南桥,该主板原生支持SATA3接口,我们看到主板上为我们提供了6个SATA 3接口,并且它可以支持RAID 0、1、5、10磁盘阵列的组建。额外提供了IDE接口和软驱接口  除了SATA接口,该主板还拥有IDE接口,这对于旧机升级的用户来说十分不错,可以安装IDE接口的硬盘了光驱了。I/O接口  提供有PS/2键鼠接口,4个USB2.0接口,2个接口(蓝色),HDMI+DVI+VGA视频输出接口,网卡接口及音频接口。搭载NEC的USB 3.0控制芯片D720200FI  芯片组搭配SB850南桥以后虽然可以原生支持SATA6.0Gb/s,但是却没有纳入USB3.0规范,而这款为了让我们享受到更快更省时的外接数据传输,通过板载一颗NEC的芯片实现了每秒4.8Gb的USB 3.0规格接口。&8声道声卡和千兆网卡芯片OC SWITCH&易超频&开关  微星 880GMA-E45主板还拥有微星的&易超频&功能,在主板上能看到一个OC SWITCH的易超频开关,用户通过上下拔动的两个开关来进行主板的超频,实现相应的超频组合。通过1、2、1+2这三种方式,能实现10%,15%和20%的前端总线加速。3常规性能/自动超频/开核测试及总结常规性能测试:
速龙II X3 440(200MHz&15=3.0GHz、1.5MB L2 Cache)
AMD羿龙II X3 720(200MHz&14=2.8GHz、6MB L3 Cache)
微星 MA-E45
宇瞻&-1333 2GB&2 8-8-8-24
集成AMD (560MHz)
Windows&7 Ultimate 中文版
催化剂 10.6
CineBench R11.5
Everest Ultimate 5.30
3DMark Vantage
  这部分测试,主要是考察主板的性能表现,因此在测试中,选择了包括CPU、内存性能测试,3D理论性能测试和游戏性能测试几个部分,作为一款整合主板,集显性能很重要,所以在常规测试中,集显性能是一个重要方面。
CineBench R11.5
WinRAR Benchmark
Everest Ultimate
3DMark Vantage
(孤岛危机)
LOW DX10 0AA
(孤岛惊魂2)
LOW DX9 0AA
DX10.1 0AA
  由于默认的显示核心频率是560MHz,这是880G主板的默认频率,成绩中规中矩。该主板与其他880G主板一样,面对大型游戏仅能在低分辨率和低画质下运行(超过30帧才感觉比较流畅)。但是,这款主板拥有集显自动超频选项,开启之后会自动对显示核心进行超频,那么成绩会比上表的成绩稍高一些,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自动超频及开核测试:BIOS中开核及自动超频选项  该部分测试我们使用另一颗AMD羿龙II X3 720处理器来测试。如果顺利的话,打开开核选项&UnLock CPU Core&就可以将这颗三核处理器破解为四核处理器,带来更强的多线程处理能力;而打开自动超频选项&OC Genie Lite&,就可以使CPU和GPU自动超频(可选择CPU单独超频)。关闭&OC Genie Lite&(点击图片放大)  在开启自动超频之前,CPU频率2.8GHz,GPU核心频率560MHz。开启&OC Genie Lite&(点击图片放大)  可以看到,开启&OC Genie Lite&之后,CPU频率超频到了3.164GHz,集显核心频率也超频到了660MHz,也就是说,集显频率提高了100MHz。看来,这个自动超频的功能还是相当实用的,对菜鸟来说比起手动超频更加安全。  开核方面,可能是个别产品的问题,本次评测的这款主板对AMD羿龙II X3 720处理器开核没有成功,不过没有损坏CPU。这应该是个别现象,但不得不说,在开核方面的能力并不能完全让人满意。PConline评测室总结:&&&&&&&&&&  从上,笔者感受到强烈的DIY的感觉。超频、开核这些都是现在DIY玩家十分火热的话题,这款主板在BIOS中提供了极为简便的一键开核和一键自动超频功能,而在主板上也提供了利于FSB加速来超频的&OC SWITCH&,即使你不是硬件高手,也可以在这款主板上获得很多的DIY乐趣。  另外,作为搭载南桥芯片的880G主板,性能已十分接近,SATA3、USB 3.0都是其卖点,目前的报价,还是可以接受的。
Intel Inside宝典
攒机推荐热点活动热销推荐 商用超极本
参考价:¥810
网友评分:4.0
接口类型:LGA 1155
生产工艺:22纳米
核心数量:双核
主频:3.3GHz
Turb:不支持
三级缓存:3M
参考价:¥1195
网友评分:4.2
接口类型:LGA 1155
生产工艺:22纳米
核心数量:四核
主频:3.2GHz
Turb:支持
三级缓存:6M
参考价:¥2130
网友评分:4.3 &
接口类型:LGA 1155
生产工艺:22纳米
核心数量:四核
主频:3.5GHz
Turb:支持
三级缓存:8M
热点商用本推荐
热点商用文章推荐
总排行榜我在第965位
网友评分:3.4
移动端:99元包邮
750日元约¥49
新品预售:1049元包邮
移动端:55元
349元包邮(649-300)
DIY硬件频道热门文章
浏览本产品的网友还关注: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交易诚信度3
主题帖子威望
初级会员, 积分 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 积分
交易诚信度3
马上注册 家电论坛,众多有奖活动等你来参与!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FOSTEX全频喇叭用家及准备用的发烧友请到此交流。
[ 本帖最后由 电键 于
22:12 编辑 ]
交易诚信度3
主题帖子威望
初级会员, 积分 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 积分
交易诚信度3
FOSTEX 全频喇叭音箱玩家俱乐部!
为什么连二期“音响知识进阶”都在谈喇叭单元?简单,因为你听到的声音就是发自单元。无论用了多么厉害的音箱(或不用音箱),和多么完美的分音器,若是少了好单元,一切还是白搭。所以单元是很重要的,这点应无庸置疑。
  那么,一个中音单元,高不上低不下,有什么了不起?但有很多人都说中音是音响发声最重要的频段,这我举双手赞成。如果你曾像我这么无聊,尝试用单独一只高音单元听蔡琴唱歌,或用单独一只低音单元听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曲,就会深切的体认到中音单元的可爱。我想你也会同意,若强迫你只能用一个单元听音乐,你一定会选一个看起来长得像中音单元的东西。原因无他,因为你知道(或猜想)它会发出中音域的频段,而我们地球人的听力主要就是在这个范围内,音乐的构成主体也是在这儿。
  中音单元的设计
  上回说的“一指蒋”高音的概念,可以继续延伸至中音的范围,因为任何发声单元都可以解构为发声振膜、振膜悬挂以及驱动系统。只不过因为工作频段的不同,这些构成要素在这么多年的演化下渐渐演变到一个特定范围的大小。然而,其形状和材质等却有较多的变化,尤其是振膜材质,近年来可说是花样百出。
  我们就先来一一检视:
  纸盆振膜
  这应该算是最古老的材质了。简单的说,把纸浆悬浮液流入事先设计好的盆型网状模子上,纸浆便沉积其上,将沉积至适当厚度的纸浆抄出,再行干燥等后续加工处理,便成了一个纸盆振膜。而其中纸浆的成份,如纤维的种类、长短,及填料成份,和抄纸的制程及后段处理方式(如风干或热压等),都会影响最后成品的特性,也直接影响了发声特性,这些当然就是各家不外传的商业机密了(注1)……。
  (注1:多年前曾读过一篇洪怀恭先生现身说法所写的一篇有关纸盆制作的文章,除了浩叹纸盆所含的学问博大精深之外,更令我深深佩服洪前辈的研究精神。我在本文中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可是无法道尽多少年来先贤先烈们流血流汗所累积的精髓。)
  一般来说,纸盆的声音特性为平顺自然,明快清晰而不神经质。因为内含无数的纤维相互交织,因此在其中传递的能量可以很快被吸收掉,形成很好的阻尼,因此在发声频域的高端造成的盆分裂共振不明显,滚降的截止带也就很平顺。这可说是一种很好的特性,因为这样就可以用很简单的分音器,不需额外的剪裁,系统的整合也就很健康。
  另外,纸盆的刚性颇佳,对于瞬时反应和听感的细节表现有很好的成绩。别看手边常见的纸张都是软软的,在适当的形状和厚度下,纸的刚性是能够做得很不错。再者,若设计和制作得当,纸盆可以做得很轻,比最轻的塑料振膜还轻15%以上。虽比起最新的高科技合成纤维材料,纸质还是稍重了点,但其实相差不大,因此发声效率高。audax的6.5吋纸盆中音pr170系列,效率便高达100db/w。
  纸盆可能的弱点是其特性会随环境湿度而变化,因纸吸收了湿气后其密度会变高(变重)、刚性会变差(变软),所以发声的特性也会受影响。至于这样的改变是好是坏也很难说,英国的lowther俱乐部成员便宣称在下雨天时,家里的lowther喇叭特别好听。
  较令人担心的应该是干湿循环次数多了之后,可能会造成材料本身的疲劳,进而改变其原本的特性。但君不见许多古董纸盆单元在工作了数十年后还是照样唱得很好,所以这种情况应该还算轻微而渐进,有点像是熟化后进入另一个稳态的阶段,对我们用家来说应该是不成问题才对。
  近年来生产的纸盆单元,有一大部分便在这方面有各种改善的方式,使纸盆的特性可以更加稳定。常见的有表面涂膜,或是在纸质配方上作文章,有些厂家就宣称他们的纸盆能防水,从某些户外用的pa喇叭看来,应该有相当的可*度。当然,就像先前提到的,对于这类事情,我们一般人顶多看看热闹,要瞧出门道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另外,千万别把纸盆的悠久历史和“落伍”划上等号。若以整体音响产业的视野来看,纸质锥盆喇叭单元所占的比重稳居各类单元的首位。不信瞧瞧你家的电视、手提收录音机、床头音响、计算机……等等,是不是大部分都采用纸盆单元的小喇叭?你说,嗐!这些东西怎么能跟我的高科技high-end喇叭相比!但换个角度看,若这些“次级品”都换用非纸盆单元,保证更难听,而且更贵。这是因为纸盆这种材料可说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所以能够获得很好的成本效益比。再者,更有许多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传奇老喇叭和超级制作的新世代霸主都有纸盆的身影:we/altec
  755a全音域、goodman axiom 80全音域、altec a5/a7、ar3a、lowther全音域、tad……等等族繁不及备载。一些热爱此道的资深玩家更是直接了当的说:“给我纸盆,其余免谈!”很多人也认为,将纸盆的制作称为科学还不如说是一项艺术,足见其引人入胜之魅力。
  塑料振膜
  因石化工业的发达,在我们日常生活环境中便随处可见塑料制品,低廉的原料和加工程序简便自然就获得了各种产业的青睐,其中当然也包括音响工业。
  这里说的塑料振膜,是指用塑料射出成型或其它方式做出的一体成型锥盆,最常用的材质应属聚丙烯(polypropylene,简称pp)。这种pp材质,我们最常接触到的应该就是微波炉用容器和保鲜盒一类制品,都是属于射出成型的。另外,常用于各类纸箱外加强用,黄色或灰色的打包带也是由聚丙烯纤维制成。由此我们可以体认到一件事,这种材料实在是非常的强韧。多数高分子聚合物的物理特性便是韧性特强,因为分子结构巨大且排列不规则,所以机械能在其中传递时会很快的被吸收消耗,阻尼特性很好。这项优点和纸盆类似,就是高端的滑落很平顺,除了听感上柔顺自然外,能够使用低阶、简单的分音器也是一项利多。我们可以从许多欧系二音路小喇叭上感受到这些良好的特质,
  proac所采用的6.5吋透明pp振膜的scan中低音单元,就可称之为这类单元当中最佳的典范。
  然而,相较于其它振膜材质,pp的刚性不甚佳,质量也较重。虽然用保鲜盒往脑门上k下去是很痛,但并不表示它在微观的高速小范围运动下就有很好的刚性,而这样的工作条件才是我们在单元振膜选用上所在意的。
  pp材质较弱的刚性造成了高速微动作时(高频段工作时),音圈发出的动能无法完全且一致的传达到整个振膜,也就是发生了“盆分裂现象”。虽然有良好的阻尼止住了盆分裂共振,但毕竟已无法作完美的活塞运动,失真率相对提高,听感上便是柔顺有余,解析力及动态却不足,有些以8吋pp振膜中低音单元为基础的二音路喇叭,
  会在中音到中高音域容易出现迟缓呆滞的症状,病因便在此。若在低音部份不要太贪心,选用较小口径的单元,便可在某种程度上减轻这样的问题。因为雪上加霜的是在大面积下要做到足够刚性所需的厚度相对较大,整体质量便水涨船高。所以,另一方面你也找不到高效率喇叭是采用pp振膜的单元。
  虽不像纸盆那样有吸水气的问题,但pp振膜会有随温度改变特性的倾向。幸好这点应该不至于困扰我们,因为就像纸盆和湿度的问题一样,这样的变化应属缓慢而渐进,就别太担心了!
  综观以上,pp好象因为刚性较差和质量较高的关系而不适于制作振膜,其实应该说是看我们如何在诸多妥协下作取舍了。就像前面提到的scan单元,虽然用上被我批评得很惨的pp振膜,但一样还是可以做出很成功的产品,整体表现一样很出色。
  或者,更积极的作法是对这种材质加以改良,也就是以pp为基础,再混入一些添加物,以加强其刚性。这个动作的确能带来一定程度的改善,使得制作出来的单元在动态、失真率、细节表现,和发声效率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如dynaudio和infinity/genesis都有采用此类处理的单元,虽然混入的添加物和制作方式不尽相同,但成效都颇明显。
另外,既然石化原料和射出成型是这么的方便,所以当然有人会开发不同于pp的新材质,如bextrene、tpx,或neoflex的材质,其化学成份不详,虽看起来和pp很像,但这些材质的较佳刚性和较低质量能带来更好的动态及解析力,你应该能从各家喇叭的广告和型录上看到上述的材质,不妨有机会时验证一下。
  金属振膜
  既然刚性较弱会导致动态和解析力的缺失,那么利用高刚性的金属材质来制作振膜,应该会得到很好的效果才对。若不谈号角喇叭用的压缩驱动器,一般能看到用于直接放射的中音或低音单元所用的金属材质,应属铝金属或其合金产物为最多,最大的优势便是刚性很强,在一定范围的工作条件下不会变形,其结果便是很低的失真和很好的细节解析力。但是刚性强的另一面便是内损低,就像我上次提过的“一指蒋”高音一样,能量不会被振膜材质本身吸收,所以发生盆分裂时会有很明显的共振峰出现在频率响应的高端,若不妥善处理,就很容易出现“金属声”。
  所谓妥善处理,首先可以在分音器的设计上尽可能将此共振峰压制,也就是把共振峰安排在滤波的截止带或以外,让进入单元的讯号不要含有会激起高频共振的频率,于是共振峰便会被分音器所“隐藏”起来,我们就不会听到金属声了。为达此目的,通常必须要采用至少二阶以上的分频斜率,才能有效滤除;若用一阶,斜率太缓,不足以有效压制。若再把分频点往低端移动,又会牺牲掉可用的频宽,这样的作法不太健康。因此,高阶分频和慎选分频点是采用金属振膜单元所必须特别注意的。
  或者,相对于消极的避让,也可积极的改进缺点,那就是加强振膜的阻尼:三明治夹层结构、涂布阻尼物都是不错的方式。市面上这类的产品已经愈来愈多,其中也不乏相当成功的例子,如上一期“彻底研究”介绍的elac,或是声音和价钱都很高贵的瑞士ensemble。
  除了高频共振不好对付之外,振膜重量是另一项不利因素。因为成本的关系,还没见过用钛金属制作的中音单元。所以,金属盆的中音或低音单元虽可在强劲驱动下表现出色的动态,但整体的发声效率事实上还是偏低,一般需要较大的功率来伺候。
  合成纤维材质
  历来似乎最先进的材料都会先用在杀人武器上,真是好斗成性的人类之最大悲哀,要是拿来用在音响上让大家聆赏音乐,岂不是一片祥和?在硼碳纤维及蜂巢式三明治结构应用于战斗机上获致极佳成效的多年以后,才有人将这类的材料用在音响上。
  既然是航空级的材料,当然就兼具了质轻和高强度的双重优点,可以做到比纸还轻,刚性比金属还强,而且强度不只超过铝很多,甚至还高过钢铁(注2),用来制作喇叭单元的振膜应该是再理想不过了!所以各家制造kevlar或碳纤维单元的厂家,无不用力的标榜其高刚性、低质量、还有高阻尼的特性。前二项优点是成立的,但自体阻尼这一项则要视条件而定,并不一定就比较好。
  (注2:这是指其它的成形方式所能得到的最佳成果,并不是指薄薄的单元振膜可以会你家的菜刀还硬,至少目前还做不到。)
  若没有妥善处理,这类高刚性的人造纤维会和金属盆面临类似的问题,也就是高频盆分裂共振。虽不至于像金属振膜那么严重,但这个盆分裂共振的确存在,也轻易地达到扰人的程度。在没有妥善处理之下,听感上容易造成硬质的中频上段和高频下段,更厉害些便开始刺耳了。我在几年前曾读到一篇器材评论,其中主笔对kevlar中音的表现便是颇有微词。
  在加强阻尼处理(如三明治夹层或涂膜等),加上适当分频的条件下,这类单元就能够展现非常好的细节解析力、停动自如的瞬时响应、极佳的大动态及微动态,而且这些好表现只需一点点的功率。如focal的audiom 7k,采用kevlar及聚合物发泡三明治夹层振膜加乳胶涂布,效率可达98db/w,即使稍逊于audax纸盆的100 db/w,也算表现相当突出了(注3)。
(注3:比较一下这二个单元的资料,发现focal audiom 7k的磁铁明显较大(1132g vs. 880g),振动部分质量也较低(7.3g vs. 9.1g),结果发声效率还是比“火力”较小的audax低,可见其它环节如悬挂顺服性、磁路系统的设计、音圈、振膜形状……等还是有许多的学问和妥协。)
  在较常见的carbon和kevlar fiber单元制品以外,另有一种特殊的人造纤维振膜在数年前问世 ─ had(high definition aerogel),由audax所推出,使用压克力聚合物凝胶和多种合成纤维(包括carbon及kevlar)所制成(注4),特性表现极佳,由测量上可看出非常好的瞬时响应,失真极低,同时又能得到平滑的高频滑落特性,完全没有出现高频共振峰,目前的制成品虽在发声效率上不如纸盆或kevlar,但应该是磁路系统的设计企图心造成的差别,而其它项目的实力确也不容小觎。swans请来stereophile名主笔martin colloms所设计的三音路allure便采用了此种单元,我自己的短暂聆听经验是轻松自然有如上好的纸盆单元,解析力及动态表现又更加的现代化,听不出任何不良的僻性,称得上是非常成功的单元设计(当然,系统整合得当也应记一功)。
  (注4:这种凝胶与纤维的混合制程非常特殊,从制程的初期到完成,凝胶的体积会缩小至原来的十分之一。更妙的是,在此过程中聚合键结的长炼状分子会顺着事先加入的纤维而成长,所以其分子排列方向是可控制的,极佳的刚性和自体阻尼便由此而来。)
  其它材料
  其实,除了上述的四大类材质外,其它还有很多质轻强度佳的材质皆可制成喇叭振膜,如玻璃纤维、赛璐络纤维、石墨纤维、电木、丝质纤维、发泡聚苯乙烯、各种发泡塑料,以及真空烧结精密陶瓷……等,其中许多材料都大有可为,有些适于做高音,有些适于做中音,有些适于做低音,有些高中低音皆宜,各擅胜场。
  甚至还听过在日本有人研发出一种利用某种特殊的植物(就是霉菌啦),顺着设计好的模子,“长”出一个锥盆来!据称其发声之自然超乎任何材质。不过,我想这样的逸品应该是很难导入量产,因为成本实在太高(时间成本)。
  (在此要提醒一点的是,很多单元的振膜会做得让你看不出到底是什么材质;或反过来说,做得『很像』某种材质。基本上,这已几近仿冒行为,身为无助的消费者,我们只能小心为上)
交易诚信度3
主题帖子威望
初级会员, 积分 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 积分
交易诚信度3
FOSTEX 全频喇叭音箱玩家俱乐部!
何氏的全音域单元:
这是介绍何氏全音域单元的文章,我本人下广州时,没有想到他会涉足这个偏门的领域,前面我曾谈过,弹弓何最新计划是做号角以超越宝贝三号。但是到新会之后,无意之中也发现弹弓何再研究全音域单元,这也使得我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我本人就是世界高级全音域单元的lowther的用户。
不过我注意到弹弓何没有去模仿LOWTHER的思路-最轻的振动系统,号角负载设计。而是采用全铝合金盆的东东,一方面我估计他在开发宝贝系列时,对铝合金盆的声学特性有全面了解,另一方面恐怕也是为一些晶体管放大器发烧友考虑,LOWTHER是吃胆机的,国外全音域比较好的还有以英国的佐顿单元,也是全音域铝合金设计。在日本无线与试验上曾刊登不少发烧友作品的比赛。我注意到基本上是采用倒相设计――日本的一些全音域也是这样做的,尽可能使用大容积的箱体获得良好的低频响应。
全音域顾名思义,一只喇叭函盖20~20KHz,避免分频产生的各种负面影响,但是实际上完美的全音域不存在的,LOWTHER在100Hz已经开始急剧衰减――所以需要号角箱体,利用其背后振动的能量产生足够的低频。另一种设计是我见到的汽车单元,低频响应良好,高频抛到12000Hz就不错了,灵敏度也比较低一些。英国佐顿单元低频也是类似LOWTHER一样,不过盆比较重,灵敏度也低很多,设计上也可以用倒相结构实现。
弹弓何走哪条路,我不清楚,这篇文章本来是不想写的,弹弓何本人也很低调,我在他哪里听过一款5寸单元的全音域,失真是感觉很低-还记得我在论坛上讨论那个韩国做的歌乐喇叭吗?我为什么不大力推荐它-很便宜的,原因之一就是声音缺少细腻感。
玩音响这么多年,也听得出声音品质的好坏,尤其是纯度,说白了耳朵对失真已经很敏感了。
我在回到武汉市,弹弓何曾给我打过一电话说是其6寸单元全音域很不错,让他感到很惊讶,不知如何是好。这意思是如何给音箱定位的问题。目前他还在研究传输线方式,如果走背载号角方式,那单元走的是LOWTHER的路了。
这里给几张难得的照片,在何氏测试房中拍摄,弹弓何赤膊上阵――原因当初贪便宜,弄了一部二手大金空调,一点也不制冷。我曾三次去过这里,每次都听他叹息――千万不要购买二手空调!
照片中的号角是8寸低音加短号角高音,听人声很不错,外形则象意大利某款音箱,我原来以为凡是号角必须有压缩驱动器,但是在新会胆痴看到他使用的意大利短号角设计的音箱做的监听音箱,发现它并没有使用压缩驱动器,这家Z公司可是世界顶级监听器材公司哦。
何氏全音域实力如何,欢迎光顾本人的视听室,估计在六月底会到一对征求武汉网友意见的样品―――全音域看似简单,设计起来非常困难,单单从世界上99.9%的HIEND音箱厂选择的都是多路分音设计就可以看出!
LOWTHER全音域单元的思考
我算国内比较早玩LOWTHER音箱的,最早知道欧博代理此单元并且载北京听过,不过当时的价格也是非常贵的,为此犹豫后到日本听FOSTEX的单元,在秋叶原电器街无线电会馆的四楼有卖全系列FOSTEX以及先锋单元的,还有配套箱体,听过几轮后觉得日本的全音域做得比较成功的是那只100毫米口径,银音圈的FOSTEX的纪念版,最昂贵的8寸和6寸的全音域也听过,价格大概是25000日元/只,一对划算下来足有3000多RMB,不是出不起这个价格,而是在听大编制的管弦乐时,总觉得少一些高频乐器的泛音,当时在店铺里听我以为是环境不理想,二是嫌弃其瞬太响应不是理想,和我离开北京前在欧博处听的差距还是比较大。因此回国后定了LOWTHER全音域。
以后在家里玩这对音箱的滋味,大家可以从狂煲LOWTHER300小时这篇文章中看得出。
不过我不认为我玩得很成功,尽管我的试听面积有28平米,但是这两对音箱需要墙脚来扩散低频上我办不到,原因是空调器占据一偶,另外当初用四个钢钉来承载音箱看来也是失败之举,为什么,号角箱开口距离地面越近越有可能将地面当成延伸部分。因此当我将音箱直接放置在地板上时,,效果反而好一些。
这只是谈玩这对音箱,网上有几位是玩LOWTHER高手的,但是不知道是否有我这般滋味。
下面想谈的是单元,可能很多人都知道LOWTHER单元采用很强力的磁体,很轻的振盆获得很高的效率,对很微妙的声音都能够演绎出来。但是其测试曲线是很糟糕的。起先我以为是厂家不能做得到频率响应为一条平坦直线。但是最近上周下到弹弓何处,聆听它开发几款全音域单元之后,觉得不能用平常的概念来考察全音域单元,最重要的就是频率响应曲线了。
简单地说:全音域单元不应当是采用一条平坦响应曲线,或者是频率响应很平直的全音域并不是只好全音域单元。
这是我个人的观点,由于本人对喇叭研究并不是很深入,这里先作抛砖引玉,欢迎大家到发烧论坛上讨论。
仔细观察一只喇叭,其振动频率在单元振动膜的不同位置上是不一样的,由于低频大振幅需要单元向活塞一样动作,因此一般而言靠近橡胶悬挂边的那部分容易产生低频振动,同样靠经防尘冒的部分可以播放高音,大口径的低音单元为改善高频特性,拓宽频率往往使用很轻很硬的防尘冒。
对于一只全音域单元而言,其振动原理和普通单元没有区别,但是在播放声音比较大,大编制管弦乐时,既有定音大鼓的轰鸣也有三角铁穿透声,此时,如果单元在整个频段上能量分配不是很平衡――我说的是动态的平衡,的话,高频会被低频掩盖掉,或者说当单元大振幅时,靠近音圈准备发出高频的那部分没有获得比较高的振动频率,其重播高频或者是泛音就少很多,换句话将,当一只频率响应很平坦的单元处于大振幅时,其高频的播放能力是要打折扣的。
我在弹弓何处听过两只全音域单元的重播,一只是频率响应很平直――弹弓何费了九牛二虎的气力弄的和另一只曲线上翘的单元比较。显然曲线上翘的有细节和泛音,相反频率响应平直的单元听起来少一些细节。
这次经历促使我回头看看LOWTHER,我才发现它设计得是多么聪明,让频率曲线上端翘起来,当大功率工作时,也不会因低频振幅过大对高频产生不利影响。为了让高频重播不受到低频的干扰,干脆让低频由号角来扩散。
不过玩好他需要利用墙脚和地面作为号角的延伸部分,可以获得更低的低频。
看起来全音域并不是想象的那样容易,我和魏珏仔细听那只弹弓何开发的全音域单元,配合传输线设计,再仔细调整一些,定能够获得成功。不过我又想起,全音域的指向性不是很宽,LOWTHER的也是这样,不如做成380度辐射,哪怕是添加超低音呢!
欢迎大家和我一起探讨。
两度玩Lowther音箱的体验
发表读后感
  我曾经两度使用英国Lowther扬声器,是比较早期使用该扬声器的人。第一次使用该扬声器,是接触立体声音响初期,用的是原厂折叠型扬声器箱,大约在63年左右,也是对音响不甚了解的时候;第二次使用Lowther,亦是原厂Lowther Comer Acousta音箱,别看它的箱子很小,只有9英寸半阔,而内边的号角有7英尺6英寸长,足可比拟篮球运动员的身高,是1对二手货,大约在70年代后期。
  第一次用的单元应该是Lowther PM4单元加上Audiovector折叠扬声器箱。约定取音箱的那天中午,做妥工作后,迫不及待到佳声洋行取货。但见装单元的师徒俩满头大汗,正在安装这对单元,除了箱内位置紧迫无从着手外,还有它特强的磁力,锣丝刀不时被磁力牢牢吸住后而难以挣扎。直到午后去取货,师徒俩仍在安装,不过已近完成。我特别将装喇叭单元时的情形作简单的描述,是想说明该厂设计、制作的单元及箱子,是十分准确精细的。试音时,只觉得唱片播出来的音响轻重无遗,清楚呈现;声音也觉美妙,略欠震撼力度,听起来并不抢耳;现在想来,当时直觉上低音不够,如果能加重部份低音,那应该是理想的声音。我想,像我这种情形,也是60年代,初玩立体声音响者的通病,情形十分普遍;当时最过瘾的听法是在加强高、低音的情形下聆听音响,才是最开心的事情。我不清楚新一代的青年发烧友的心态如何,大概要比我们那时的音响迷进步得多了。
  我在购买第一对音箱时,朋友对我说:Lowther单元的纸膜类似牛奶公司雪糕杯的质料,中间集中高音的纸杯,它的形状更是不够圆滑。它不像Goodmans 80中间的小杯那样圆。当时心想:只要声音觉得满意,便无可非议,如果这对音箱用的单元能大一点就好了,虽然它的磁力如此强大。
  我买的这对音箱不是放在家中,而是放在我工作的小厂里,在晚上欣赏心爱的唱片,消除疲劳,中午时分则让工人一边午膳一边听电台节目。放置这对音箱的后面,是坚硬的墙壁,但缺少完整的墙角。两侧墙身,长度只有2英尺左右,以现在的想法,大概是两边墙壁的长度不够产生良好低音的条件。低音的响度降低,中高音的响度相对地提高,会产生覆盖效应,应该有吵耳的感觉才是。奇怪的是这一对音箱所发出来的声音,竟然有着一种宁静的感觉。佳声洋行游先生曾经和我说过:住在清水湾的大法官,用的是Lowther TP1,一只是原装箱,而另一只则是本地木工按照原厂图纸所做的箱体。以常理推测,那位法官当时已是一位资深音响爱好者,因为他是由单声道过渡到立体声的。说也凑巧,那位法官是我认识的,于是向他请教和学习。
  法官的住所有一间十分巨大的聆听室,记意所及,他的音箱后面是坚硬的后墙,但也没有坚硬的侧墙。于是开始全神贯注的欣赏那对精美的音箱。听的音乐有大型的、小型的、古典的和现代的各类乐曲,应有尽有,那对音箱所给出的声音,无论在音色、音质、定位、层次、前后、左右、音场的高低和声音的均衡程度,都能恰到好处,实属罕见。就算唱盘上转的是当年被认为吵得要命的The Beatles唱片,也有一种宁静的声音,他告诉我:这对音箱是佳声洋行游先生所摆设。现时回想起来,此人功力如此深厚,非一般人能及,实属高人。虽然我的欣赏能力尚在初阶,没有经验,但是能辨别好坏,这一次的经验帮我建立了日后评定和改善音响系统的准则,得益非浅。俗语说得好:没有见过好的,那会有坏的,真是见一事、长一智。这使我明白到在同一套音响系统和同一环境下,分别由两个人使用,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结果,更明白到因经验及知识的增加,可以在同一套音响设备上,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声音的素质。
  事实上,设计者要设计一只真正全音域单元绝对不易。我想,他的目的就是要废除被称作音响系统毒瘤的分音器,得以减少各类失真,提高声音的净度,而不是将高低音装在同一发音点,加上分音器的喇叭。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事情,也是不易做的事。就以三只最著名的全音域单元来说,JBL LE8T、Goodmans 80、Lowther PM系列的单元素质与效率更是不同凡响。众所周知,低音是需要厚重大面积的纸膜,易于发出低音,并能在强大低音时防止和减少盆分裂,高音则需要又轻又小的震膜,才能有利于它的发声。问题来了:上述设计的3只全音域单元,除了Goodmans 80喇叭的震膜是9英寸半外,其余两只的震膜只有8英寸。以其细小的振膜要出较低的低音,有一定物理的限制,不能与15及18英寸的低音喇叭相提并论,至于高音方面,除了LE8T的高音伸展略嫌不够外,其他两款单元的高音表现也属上乘,那么要加强低音方面的表现又如何处理呢?于是,LE8T除了用硬而厚的震膜,还利用小型箱体及假扬声器令低音得以向下伸展,及加强低音的输出;Goodmans 80则在扬声器箱装上A.R.U.及以特定的方式在箱内铺上毛毡,加强低频的素质;Lowther则用后面负载折叠型音箱来加强低音。简单地说,这三款喇叭的生产商各出奇谋、各施各法,目的不外乎改善低音的质和量。其中要算Lowther投入的资源最为庞大,生产了复杂而又精密的箱体,来加强和伸展单元的低音效果,也是这三款全音域音箱成本最高的一只。
  不能否认,大单元在低音方面会占有优势。如果你听过全音域的扬声器系统(这里是指有适当地配合的音箱,不是随便的装在可以装8英寸单元的箱子里),放在良好的位置上,调校适当,你有机会得到一种新的经验:自然的声音、优秀的音场、有极强的凝聚力。你仿佛看到定音鼓手在敲打定音鼓时的情景、乐队后边的定位、层次和它的大小比例;连普通喇叭听来十分吵耳的小号,突出地在那儿吹奏,你甚至能听到和看到那支小号,像家中一只饭碗碗口那么大小的发声点在那里发声。此情此景,处身其中,你还会想到低音够不够?劲不劲?高音够不够?刺不刺耳?一切显得那么自然,乐器与乐器之间绝不含糊,甚至可以量度距离,到了这样美好的境界,夫复何求!这种情景是我在法官家中听到的。
  60年代后期及70年代后期,两次使用的Lowther喇叭都是因转玩电子分音组合,而被轻易地放弃,而且是低价出让。现今看来,如此高超的喇叭遭受这般的处置,实在大错特错。
  当时的趋势是:12英寸低音单元是仅仅够听低音的基本装置,电子分音组合可有比较自由的配搭(实际上也有它的局限),於是低音单元就越听越大,15英寸、18英寸、24英寸、甚至EV的32英寸;高音喇叭越听越尖,JBL 075、077,EV的T350、T35、ESS及Decca的铝带高音纷纷被高级玩家所选用,作为延长高低音频的手段。我等音响迷哪有不跟音响潮流走的道理?以现时的经验,回顾和分析当时的心态:事实上是找不到和不能肯定究竟要使用什么单元才能适合自己。虽然当时收藏的钴磁单元,有箱的和没有箱的古董单元有5对之多。
  我先后用了两次Lowther音箱,又两次将它们放弃,可说没有什么心得,但有一些经验:Lowther音箱需要有一个较大的聆听环境,放置音箱后面须有坚硬的墙壁,这样才有产生低音的条件。如果音箱两侧有墙,与后墙形成90度直角,那两边的墙角可作为箱内号角的延长,两侧墙壁越阔,越有利于低音的伸展。不过要记得,越低的频率,越是音场被破坏的因素。或者,你需要调整音箱的位置,改善你的音场。至於放大器的配搭,我不介意电子管机或晶体管机,反而值得注意的是,在选择后级时,留意它的阻尼系数不宜过高,一般50、60年代的电子管机阻尼系数大约莫在10至20之间,会适合这对音箱。
  我所涉及的都是30几年的陈年旧事,如有同好有新的使用方法,请告诉我,让我在音响历程中,增添一点知识。
  佳声洋行是专卖高级音响的公司,兼售相机及家庭用放映机,应是该业的早期影音经营者。现时回想当时该公司所出售的器材,每件皆是名器,当游先生两夫妇因车祸一前一后谢世,佳声也因大道中的中华百货公司大厦的拆建而淹没在瓦砾中。我特别在这里一提,并非夸耀,六十年代初期,它确实是音响历史中十分显赫的部份。我有时与我年龄相若的同好谈及该公司,竟没有人知道该处的存在。□
交易诚信度3
主题帖子威望
初级会员, 积分 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 积分
交易诚信度3
FOSTEX 全频喇叭音箱玩家俱乐部!
全频带喇叭
发烧友也许对市面上常见的二单元两分频三单元三分频及多单元多路多频的喇叭比较熟悉,而对于全频带喇叭就相对陌生一些。这也难怪,因为世界上全频带喇叭精品少之又少,市面上极难见到,这主要是优质的全频带喇叭生产加工技术要求极高,对单元的各部件均有特殊的要求,很难实现机械化生产,大部分还要靠手工精打细做,所以比较少见。
所谓全频带喇叭:即是说,用一只喇叭单元就能实现从高音到低音的全频带播放,这种喇叭的纸盆运动范围可覆盖从低音至高音的全部变化,不需要增添另外的高音或低音单元组成放音系统。实际上,从30年代发明的第一代喇叭单体开始算起,首先出现的思路就是全频带式结构,时至今日,坚持下来的精品全频带喇叭品牌,还有美国的JBL(频带有限)、英国的lowther与Goodman、Jordan Watts,而日本的三菱与NHK广播公司联手开发的Diatone P62F喇叭单元,早在二战时期就已出现,也是日本第一代广播监听喇叭的典范。老一代发烧友提起该单元,至今难以忘却它那迷人的魅力所在。象300B一样,应发烧迷的呼声,日本在79年重新开始生产改良型Diatone P610A,改型号为P610D与P610F,可惜生产的数量太少,国内难以见到,P610全频带喇叭音色醇美,是小瓦数胆机的绝配,更是单管300B的最佳搭档。
全频带喇叭由于只用一只喇叭单元就能组成一套完整的音箱,因而显示其独特的简洁耐用的优点,全频带喇叭单元的设计简单,只要为其设计一个合适的音箱,装上单体即可,省却了复杂的分频器网络,对业余发烧友来讲,也完全能实现。由于全频喇叭不用分音器,因此从根本上杜绝了因插入分音器所带来的各种弊病。比如说因设计不当的分频器带来的负面效果。还有加入分音器所带来的的损耗,相位变差,分频电感线圈的电阻成份更会使喇叭的阻尼变坏,使放大器对喇叭的控制力大为减弱。这也是传统喇叭在配接时对放大器比较挑剔的一种原因。而全频带喇叭就没有上述的毛病,它的相位关系了非常协调,没有因分频线路而带来的额外错乱关系及分频部分的染色问题。效率相对了高,反应特别灵敏。由于放大器的输出怀用经过分频器,就可直接进入喇叭的音圈,所以放大器可轻松自如的控制喇叭,从而使喇叭的放送更加干净结实。它对放大器的输出能在不同的频段提供等幅输出,因此没有低音太少、高音太强的现象。当然,大部分胆机也有了发挥的天地。应该说,优质的全频带喇叭才是发烧的最高追求。
在全频带喇叭当中,有单纸盆结构的喇叭单体,也有双纸盆结构的喇叭单体,还有ICT耦合的同轴结构系统。而派生的多音圈同轴喇叭,严格来讲已不属于全频喇叭范畴之内,因它们的结构实际上是由各自的高低音单元组合在一起而成,也还是要用分频器才能正常工作的,因此,没有前述的优点,不在本文的论述之中。
全频带喇叭之所以没能成为发烧音响的主导产品。主要是因为全频带喇叭制作难度很大,其单体要放送出全频带的信号,低频部分就必须有一定的质量与面积来推动空气,使低频够力,而高频部分又要求振盆的强度够硬,同时必须重量很轻,这样才能快速振幅还原成高频成份。显然,这两者之间是矛盾的,因此很多全频喇叭都往往丢头去尾,极难实现真正的全频段播放(不惜成本制作的精品除外,可惜价钱在贵。)
现在市场上已有全频带喇叭上市,其中一种是阿理音响器材厂出品的高级球型全频带音箱。该音箱所使用的全频带喇叭单元是英国与德国联手生产的高级单体,把它安装在球型的箱体内,可谓珠联璧合,一是全频带为最高追求,二是球型箱体为音箱种类的最上乘做法。
早在1951年国外著名学者Harry F·01son就曾经对传统的四方型音箱做过科学的研究,结果发现传统的四方型音箱内部极容易产生令人讨厌的各种驻波与错乱的反射声干扰现象,而且大多是人耳最为敏感的中频范围内(250Hz-4500Hz)出现,从仪器的监测上表明,在这个频带内波型的起伏很大,甚至高达10分贝以上,偏偏绝大多数乐器的基音成分都在这一频带之内,因此,在放音时会改变或扭曲了录音的原来面貌,可见已产生了严重的失真。当然,把四方型音箱的边棱切削成斜角,内部设计成不规则矩形,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驻波与染色问题。但成本与费用也不低。而球型音箱,本身就迎合了乐器自然扩散现象,又从根本上解决了音箱内的驻波与声染干扰问题。在各类外型不同的音箱之中,经实测,只有球型音箱的频率特性曲线最平直,最接近理想,而且球型音箱对各类驻波有最大的抑制能力,没有面板的不良反射。唯一的缺点是生产制作难度极大,工艺要求特殊,因此价格偏高。实际试听表明,阿理全频带球型音箱,音色自然柔和,音场的再现能力传真准确,而低音的还原更让人惊叹不已。让人服气的是,阿理全频带球型音箱,只用了一只5寸的金属振盆喇叭单元,低频却可以轻松的去到36Hz。在上海的第五届国产音响展上,令聆听者无不为之振奋。有线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争相报道,评价极高,是一款可以陪伴终身的Hi-Fi伙伴,更是最优秀监听喇叭之典范。
另一种也已面市的全频带音箱,也是阿理音响器材厂所推出的产品,它就是阿理3A袖珍式“气垫音箱”,是一款阿理厂专门为小房间设计生产的全频带喇叭。该音箱只有一本16开书大小(29.5cm×14cm×25cm),是典型的气垫式结构,每只音箱上使用了两只相同的3.5英寸全频带喇叭单元并联安放,该单元的振盆是世界上最轻最薄的材料制成的。其厚度只有0.2毫米,其磁路系统加配在高频上导磁率高的磁体,经欧美音响专家的精心设计,可实现全频带音乐的连续重放,实测频宽可达65Hz-20Hz。阿理3A全频带音箱采用阿理厂一贯应用的倾斜面前障板技术,两只单元互成一定的反射角度而会合,即所谓的单“点”声源,取其对声音的重放有最精确的定位之长处。由于应用优质全频带喇叭单体,因而取消了分频器后,放大器后可直接对喇叭发生关系,从而避免了由分频电路所产生的损耗及相位的错乱关系,使放大器以喇叭的阻尼控制起到最大的作用。阿理3A全频带音箱还是一对防磁型喇叭,所以还可以做为中置放在电视机上或作为电脑的高档多媒体者箱。阿理3A初听之始,可能会使人大跌眼镜,谁都不会想象到如此细小的的喇叭仔居然十分大器,声底厚实,而音色这醇美,大可直逼世界名器LS 3/5A喇叭,最适合小空间发烧友玩味。
全频带喇叭最迷人之处,莫过于她那魅力十足的中频部分,也是人耳最为敏感的频段,更是绝大数乐器基音的精髓部分,用全频带演示,才能最让人感动,相比之下,久负盛名的LS 3/5A也要拱手让位。全频带独有的平衡感,弱信号的还原感,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它的反应太敏感了,高频永远都不会发毛,低频更没有小喇叭硬挤出来的缺点,真实、自然、流畅、浓郁可口,是全频带喇叭的天性,全频带喇叭的面市,为绚丽多彩的Hi-Fi市场,又增添了一好玩之物。
BOSE 120书架型扬声器
Bose在日本新推出了120书架型扬声器,其独特的设计理念与多功能的使用方式,相信对寻找一对精致好用小型喇叭的人来说,是相当具有吸引力的产品。
120从外观上最特殊之处就是采用了独家的11.5公分星状单体,这只全音域单体为Bose经过长久的研究所开发而成,能在人耳可听见的领域内发出自然低失真的声音,并且能省去复杂的分音结构所造成的失真。音箱为Bose独家的设计,在音箱内隔有打洞的隔板,并有导管深入隔板之後,能有效利用单体背面所产生的音波,使这只喇叭发出更深沈饱满的低音。
音箱材质原厂也有一番要求,采用的是与乐器相同的MDF中密度纤维板,目的是让声音来更自然,音箱面板采用类似胡桃木的装饰,让外型更显高级。防磁的设计,加上原厂备有多种吊架可选购,不论您是要摆放在电视旁,利用吊架所在桌边或吊在天花板上,一切都能顺心如意,这就是Bose重视实用性的设计。音箱外型宽16.2公分、高25.6公分、深16.5公分,一只重3.3公斤,在摆放上相当容易。在日本国内的叁考售价为日币39,800元(3200元人民币)。
全音域单元简介
历年来各厂家生产的全音域单元说来也不算少,我当然无法一一列举,以下便就我所知,举一些较著名的例子供读者参考,其中有些尚有新品产制,而其它便只能在二手古董市场才能找到。
Jordan Watts
非常特殊的设计,采用铝质音盆,在悬挂阻尼部分扬弃了一般传统的波状折纹阻尼,而使用特殊的线状悬挂,有很高的顺服性。我和Jordon Watts的结缘是由“花瓶”开始的,起初是因为商家清仓拍卖,而我又觉得这对“花瓶”的造型古朴可爱、颇有意思,所以就买了。原本还对它的声音没什么期待,没想到一听之下喜出望外,6吋铝盆发出的声音还算相当的“全音域”,在我10坪左右的房间里,低音有模有样,以中等音量听一些小编制的音乐,那种纯净和韵味真是令人感动。缺点是中低音有些音染,有一段听起来肥肥的,但我每一次听超过半小时后便不再查觉这个问题,不知是单元的Warm-Up,还是我的耳朵习惯了。另外就是效率过低,音量稍大时就明显影响整体的清晰度。
同厂另有一款2吋直径的型号,一样是铝盆,除低频受限和效率偏低外,其余的表现可称得上经典,它在脉冲响应测试上尤其结出,主观聆听也非常之清新可人。
Diatone P-610系列
具有一段历史且广受好评的单元。采用6.5吋纸盆和Alnico磁铁,效率90dB/W,低频可达50Hz,对全音域单元而言已属佳作。其音盆表面的数道凸起的压纹就是用以控制盆分裂状态之用,正如先前提到的,可达到某种程度的机械分频效果。
原来的P-610做到第四版,在1993年便已停产,后来少量推出纪念版,市面上的能见度极低。可惜我还无缘一听这个喇叭,但据可靠的消息来源,这个单元也许称得上是各项表现最“全面”的全音域单元,也就是说“妥协”得最巧妙,声音平顺甜美,超卓的结像力,微动态精巧清晰,且使用最容易,用一般的开口调谐音箱便可顺利工作。据称,与单端直热式三极管机是绝配,尤其是2A3,你若有兴趣,不妨一试。
“WE/Altec 755A/C传奇性”的8吋纸盆全音域单元,效率很高,755A的标称规格为70Hz─13KHz,承受功率8瓦;755C则为40Hz─15KHz/15瓦。从音盆的正面可以看到一圈凸起的压纹,形状有如窄窄的悬边,这也是作为盆分裂控制用,达到机械分频的效果。
这个单元的历史久远,WE制的几已杳无踪影,Altec制品我也只看过一只,而且还不太完整。从单元的外观及结构看来,似乎看不出有什么特出之处,甚至于框架和磁铁的构成还可能会有一些背波反射的问题。但一些国外的DIY玩家非常推崇这个单元,还将它的纯净无染与Quad静电喇叭相比,且具备更佳的动态对比。一位小提琴家兼业余音响DIY爱好者,Joseph Esmilla就曾“在Sound Practices”杂志发表过他使用Altec 755A/C的心得,用极简单的开放式障板,搭配2A3或300B单端扩大机,能展现出无可挑剔的音乐性。
Goodmans Axiom 80另一个“传奇”!
我常到好友李建德处走动,基本上,他那里就几乎就是“铭器博物馆”,经常有些又旧又怪又可爱的老东西出没,久而久之,我也见怪不怪,习惯了。大约一年多前,我无意中瞥见一个喇叭单元高高的放在架上,只露出半截墨绿色的屁股(就是磁铁和框架啦),有种似曾相识之感,可是又不是真的见过,比较像是记忆中某张图片的印象之类的。于是我问李兄那是啥,他头也没抬,轻描淡写的随着口中的一缕香烟吐出一句:“就Goodmans啊”。GOODMANS!!!我一听,第一时间就冲上前去,不顾满地的WE后级,飞身扑上,一把抓住那截墨绿色的屁股,然后整个捧下来抱在怀里,虔诚而小心翼翼的细细端详,愈看愈觉得此物只应天上有,“看起来就觉得很动听”(注5),此时耳边似乎已响起它发出的天籁。正物我两忘,神游太虚之时,忽然间手上一轻,还没回过神来,只见李兄已将Axiom 80抢回去,同时塞了一支拖把在我仍然颤抖的手里,说:“把地上的口水拖一拖吧!”
原本想先筹些钱想办法把这对宝贝买过来,没想到那次的初相见竟是最后一面。因为在那之后没多久,李建德兄竟因为一些“看不爽”的原因退还给原主人。乍闻噩耗,我简直不敢相信,当场搥胸顿足、狂咆乱吼,好久说不出话来。一直到今天,想起这件往事,还忍不住要掷笔三叹。唉……
Axiom 80是英国Goodmans在五○至六○年代时期产制的一款经典全音域单元,事实上同时期Goodmans还有一些别的高效率又好声的全音域单元上市发表,但流传至后世,还是这款Axiom 80最令人称道。
Axiom 80,最特殊的地方是框架结构和悬挂的设计,这二者可说是独一无二,磁铁小巧,但应该是Alnico。可惜我找不到当初确切的设计资料,无法确定它各项细部的设计哲学,但这个单元看起来就是有一种“很对”的感觉,一种好喇叭当如是的感觉。
厂方标示规格的频率响应为20Hz─20KHz(!),承受功率则是6W。除了在自己的白日梦里,我还无缘一聆仙乐,所以也无法告诉你它听起来如何。但据国外颇为可靠的消息来源,原厂的规格标示似乎不假!但和Lowther一样,大前题是必须要有上好的背载号角音箱才能让它发挥得淋漓尽致,扩大机最好是2A3,300B的功率有点太大!
Lowther系列
鼎鼎大名的Lowther,已有超过50年的历史,若是严格追溯起来,还可以说到1920年代P.G.A.H. Voigt先生开始设计的动圈喇叭单元和三○年代的双锥盆专利。提这些只是大概交代一下Lowther的源远流长,真的要细数其历史,实在也写不完。
提到Lowther,我想你第一个就会想到那很特别的白色纸盆,和很可爱又符合结构力学的框架造型,某些高级型号还有香菇头形的中心相位锥。就外观来说,最明显的是刚刚提到的双锥盆构造,也就是藉由这个构造,使机械分频充分发挥其功能:中低频时,整个纸盆(或说二个纸盆)一起动,渐往高频时,外音盆开始发生盆分裂,而内音盆继续挺进,此时中心相位锥能让内音盆内侧的高频音波不至互相抵消,使高频能量得以有效的幅射出来,同时也可改善扩散性。香菇头形的相位锥更进一步与内音盆内侧形成狭缝负载,使高频段效率更高,以利与前方负载式号角搭配使用。最近又推出一种全新的相位锥,其造型与子弹型或香菇头都大异其趣,我看起来觉得像不明飞行物,据称能大幅改善原有的高频响应,而且能装在所有的Lowther单元上。
在纸盆的材质和制作上,Lowther一直到人工成本大涨的今天,还是坚持采用平版纸裁切黏合的手工方式来制作音盆。理由是Lowther相信使用平版纸才能得到最佳的厚度均匀性,这是直接由纸浆一体成形的纸盆无法达到的。而厚度不均匀会造成局部的共振而引发音染,过厚的部分也增加无谓的重量。另外,Lowther的纸盆还压出了特定形状的凸纹,这不外是为了增加强度和作为盆分裂的控制之用。整体看来,这组纸盆的手工制作实在是有很高的工艺水准。
在磁路结构上,大至可分三种材质:一般的铁氧陶瓷磁铁、Alnico,和新的Neodymium。虽然每一款的Lowther喇叭比起其它大多数的喇叭都是强磁力高效率,但其中当然还是有高下之分。其中,采用陶瓷磁铁者价钱最“廉宜”,所以其规格也较不耀眼;虽然如此,并不表示它的声音不好,反而是最容易入耳,不须费心校调。而Alnico系列是最贵的,也是磁力最强的,其中PM-4A的磁束密度高达2.4Tesla,是目前人类所制造的单元中最高的,其高频可达22kHz。新的Neodymium系列是试图保持Alnico的高磁力特性同时减小体绩和降低成本,但二者最高级的型号也差不了多少钱。而这新的系列在规格和音响性上表现非常好,非常的现代感,至于音色韵味和Alnico的比较,就见仁见智了。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Lowther需要背载号角的音箱才能发挥得最好,因为音盆的最大冲程只有1mm,所以有号角的帮助才得以发出足够的低频。但最近,Lowther American Club竟发表了几款低音反射式音箱,声称低频可平直延伸至40Hz,且中低频段的解析力更佳。这个争论也许有待我们去研究。
在听感上,几乎所有的Lowther喇叭都有共同的特色,就是绝佳的临场感、惊人的细节和即动即停的动态。在测量上,多数都有中高音段些微凸出的倾向,而高频的离轴响应很差,聆听区很小。这样深具个性的东西常引起两极化的反应:喜爱的人终身拥戴,拒绝其它任何喇叭;不喜爱的人则认为它连Hi-Fi的边都构不着,不知道有什么好迷的。
在欧洲,有许多国家都有Lowther Club,会员们当然都是Lowther的忠实拥护者。后来,这股风潮也漫延到美国。当然,认真到近乎神经质的日本人当然早就发现了这种很合他们味口的东西。现在,你也知道了Lowther这个很特别,而且还蛮容易买到的好东西,要不要加入俱乐部,就看你自己了。
全音域喇叭在适当的使用下能给你绝佳的音乐性满足感,有全频段相位一致的优势,也没有讨厌的分音器来啃蚀宝贵的音乐讯号,精妙的微动态和音乐表情,更精湛的音场表现和结像力,这些都是多音路喇叭所不能给你的。但是也请务必了解,天下没有完美的事物,若你习惯听120分贝播放的重金属摇滚,或经常率领你的喇叭们在AV的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甚至三步五时呼朋引伴引吭高歌。那么,我要劝你不要把全音域喇叭用在这些地方,因为这样你和喇叭都会很痛苦。
小心珍惜的使用这些宝贝,用谦逊的音量播放简单的音乐,你才会得到心灵上最大的震撼。此时,音乐的本身就彻底将你感动,音量大小已不重要。
注1:当然,实际应用时会因为装箱调谐方式而有很大的变化,所以在这里便略过这项变量很多的因素而只看单元本身的表现。
注2:译自Acoustic Impedance,其定义为空气粒子的压力与速度的比值。
注3:在其它的地方,如LP唱盘或CD唱盘的机械悬挂,通常一样需要很低的系统调谐(低于1Hz),设计时要考虑的因素其实和汽车悬吊系统也有共通之处。
注4:就算是用上了“机械性”分频的妙招,最终高频段工作时的等效质量还是比起一般的1吋直径高音单元要重得多了。
注5:“看起来很好听”正是李建德兄的名言之一,因这个单元的因缘,特此引用。
交易诚信度3
主题帖子威望
初级会员, 积分 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 积分
交易诚信度3
FOSTEX 全频喇叭音箱玩家俱乐部!
先后在南宁和深圳听过几次由单只全频带扬声器构成的音箱重放。用的全频带扬声器分别是英国Lowther的DX4和PM4。最大的感觉是清。清沏、干净、透明。是“竹坞无尘水槛清”的清,“清溪清我心”的清,“沧浪之水清兮”的清。世上喜欢全频带扬声器的人不少,每个人喜欢都有自己的理由(当然可以不用理由,其实不用理由也是一种理由)。我想不少人会喜欢它的清。清沏、透明。之所以有这些优点、特点有其技术原因,因此借这个机会对全频带扬声器、全频带扬声器构成的音箱分析、研究一番。
一 全频带扬声器
我们现在见得比较多的是低频扬声器、中频扬声器和高频扬声器。一只音箱由两
只或多只扬声器构成。它有许多优点:
采用适当重放频带的扬声器单元,从整体来说可以展宽频带和改善指向性;
可组合电声转换方式不同的扬声器单元,因此组装扬声器箱的灵活性加大,还可以通过网络补偿特性;
有限频带扬声器制造相对容易,组合在一起可以发挥各自的优点。
一件事的利、弊常常如影相随,几个扬声器组合在一起,固有上述优点。但在频率交义点需要有分频网络。而此分频附近的频率特性容易变差变坏。有一阶、二阶、三阶、四阶分频网络,就像“人无完人”一样,那种分频网络除了可圈可点以外,都有令人不满足之处。反映到音质上常常有一种美中不足之感。改进分频网络成为一种技术、功夫。有的公司认为二阶的简单分频网络好,也有的公司将分频器网络弄得很复杂。另一种逆向思维,干脆研制全频带扬声器,那么由于分频网络带来的缺点就会烟消云散。我想这是全频带扬声器的技术背景之一。
应运而生,适应这种市场需求,出现了一批特制全频带扬声器的公司。有名的有英国的Lowther、德国的AER、日本的Audio Note、Forstex等。而要设计、生产全频带扬声器又有几个技术要点。全频带扬声器的要点是扩展扬声器的高频特性。如振膜截面曲线采用指数函数;采用复合振膜(加锥形高频振膜)。以及在折环、振膜材料、相位塞、磁路等采用相应措施。
笔者本人在1965年设计制造了一只300mm口径的全频带扬声器。盆架采用三组、六条支撑的铸铝盆架。最主要是设计制造了一个截面曲线为指数函数的振膜。振膜的几何形状同高声频特性有很密切的关系。振膜的典型形状有如上图所示的三种。(1)是抛物线振膜,是一种半顶角较大的振膜,常被低频扬声器采用,但从图(b)可见,它的缺点是在高声频很容易出现一个大的峰值。(2)是直线式振膜,这是一种最早出现的、最简单、最容易制造的振膜形状。它在高频处也有一个峰值,高度要比抛物线低一些,而且频带也较宽。(3)是指数形振膜,它的半顶角很小,特别有利于高声频重放。当初笔者完全按指数曲线设计、并亲手制造振膜。由于颈部陡峭,制造极为困难。(用的是土办法,手工捞制纸盆、手提式两扇模具、用一大火炉将模具加热)。居然获得成动,经测试高频到16000Hz以上,曲线很平直。做了一只(那时只有单声道)扁平式的落地式开口箱。朝夕聆听、敞帚自珍、钟爱有加(后来听人讲,自己动手做的音箱最好,不无道理)。一直到那场革命兴起。
另一个改进高声频的办法就是在原来的锥形振膜中,再加一个锥形高频振膜。对于小高频纸锥而言,其半顶角小,重量轻,可以有更高的重放范围。如下图所示。
下图所示的Lowther、Fostex、AER也是采用双纸锥。
现在我们再看一下Lowhter扬声器的特点。下图是Lowhter PM-4的剖面图。
振膜有两个,主振膜是白色,用手工拼接、粘贴而成。有时人们强调生产全自动化,有时却标榜手工精工制作而成。不可一概而论。我们不清楚Lowther扬声器振膜的材料和加工工艺。根据对振膜的直观和我们振膜的制作的经验,可以大体、粗略的判断,它是由一种木桨为原料,在打桨机上打到高扣解度(一般的纸盆用木桨,扣解度是比较低的,在20度SR,很少超过30度SR。高扣解度成形困难,脱水速度慢、纸盆和铜网剥离困难)。而高扣解度木桨形成的振膜,纤锥交织紧密,成形后裂断长、耐折度、耐破度都大为增强。换句话说,这种振膜薄而坚挺、轻而富有韧性。再施加适当化学材料,便可充当全频带重放之重任。由上所述这种浆料造成锥形纸盆甚为困难,只有先抄成纸,再拼接而成。再加上这种全频带扬声器,物以稀为贵,产量不很大,手工制作也不失为一种权宜之计。
全频带扬声器灵敏度相当高,低的有93、94dB,高的更达103dB。一条是需要达到如此程度,一条是可能达到如此程度。灵敏度高,如用几瓦的300B电子管放大器推动(而小功率三极管单端甲类机线性良好、失真小),音量感觉良好。有人讲灵敏度高是为了节省买放大器的钱,虽不无道理。但从玩家、欣赏者来讲,赏心悦耳是第一位的。对扬声器而言,提高灵敏度的主要方法之一是提高磁隙的磁通密度。据AER提供的数据其磁通密度(magnetic induction)从1.7-2.4Tesla(高斯),而Lowther提供的数据真是“所见略同”,也是1.7-2.4Tesla。而要达到这一点,选用大型、优质磁性材料;采用不易饱和的高导磁材料制造导磁板;如结构图所示,将磁隙处导磁板变薄。还有材料介绍,Lowther扬声器的音圈导线是由含铁、钴、镍的铜线制成,这种略含磁性的线圈,如同磁液一般,有一种定位的作用,不但使装配容易、定位准确,因而使磁隙设计尽可能窄,反过来又增加磁隙磁通密度,提高灵敏度。
全频带扬声器常带有相位塞。这种相位塞通常有球形、子弹头型、纺锤型…等。如图所示,是一个球形相位塞。有人讲相位塞可以展宽频响,这是不确的。最简单的理由是它不振动,因此不会直接影响频带的宽
度。但是相位塞可以改变振膜顶部辐射的路径和方向,改善指向性。
全频带扬声器可以达到什么水平,可以举AER MK 1技术数据来看:
频率响应 20-21000Hz +/-2.5dB
频率范围 20-80000Hz
灵敏度级 102.5dB/1w/1m
谐振频率 38.1Hz
机械Qms 6.22
电Qes 0.42
总Qts 0.40
磁通密度 1.8Tesla
磁通 250000Maxwell
外沿尺寸 202mm x 202mm
图是它的频响曲线和阻抗曲线。这里值得注意的是AER用了两个指标,频率响应(frequency response)和频率范围(frequency range)。从曲线中亦可看出两者的差异。在实际应用,我们更看重前一指标。
二 与全频带扬声器相配的箱体
由于不用分频器,全频带扬声器重放“清”、“干净”“透明”。不含杂质的晶莹剔透、干净利落。乐坛高手演奏传世乐器,精微细致、仪态万千,自然优美、风情万种。但是细细推敲起来,全频带扬声器于中高频重放得心应手、所向披靡。对于低频重放,却有力不从心之感。因为低频重放是大能量空气的瞬间振动。为了能较好地重放低频,全频带扬声器大多配合后加载号筒箱。图是一个后加载号筒音箱,低频扬声器振膜前面发出的声音向前面空间辐射,同时振膜后面所发出的声音如果经过号筒也向前面辐射,由于有效地利用了振膜后面的声音,可以想像能够得到良好的低声频特性。为了这个目的,将扬声器后面与号筒相连接形成音箱,我们称这种音箱为后加载号筒扬声器箱。实际上早在1936年前后这种音箱就已经研制出来。而当前Lowther、AER等大量用这种后加载号筒箱来扩展、丰富低频重放。再加上许多爱好者的参与,出现了许多形状各异、花样翻新、构思巧妙、造型奇特的后加载号筒箱。下图是一个这种音箱输出声压频率特性之例。由图可以看出,与最初设想相反,低声频特性并不太好。也就是说,使用后加载号筒扬声器箱,它的低声频特性总是容易产生大的谷值,而现在的各种扬声器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低频段的测试不经校正都难以描述真实面目。通过详尽的分析,可以明白改善后加载号筒箱低频特性的方法。
我们可以将后加载号筒扬声器箱模型化,如下图所示。
这就要求使振膜辐射的声压与号筒口辐射的声压存在同相的频带;
而要尽可能展宽同相的频率范围,要求号筒的截止频率要取得比扬声器的最低谐振频率高。这点是反常的,需要特别注意。也就是说这种后加载号筒扬声器箱不是号筒越长越好,而是有一个最佳值;还有一些其他的附加条件。
图是一个后加载号筒扬声器箱的剖面图和它的声压指向频率曲线。一个设计良好的后加载号简扬声器箱其性能,与开口式扬声器箱特性大体相当。Lowther为方便用户,提供了多种箱体的图形,下图只是几例。现在自己动手打造扬声器箱体比较少。全频带
扬声器箱提供了一种机会。有厂家提供的图纸,复杂的形状更增加动手的趣味。如果再此基础上发挥一些创意,驰骋想像的空间。看着自己动手造作的音箱,听着音箱倾泄而出的动人旋律,如饮醇酒、如听仙乐。其美妙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三 科学性、艺术性、娱乐性
在我们投身音响过程中,对科学性、艺术性一向是奉为圭臬。是贾宝玉颈上挂的玉,不可须臾离去的。
科学性:我们的音响器材都是现代科技的结晶。根据科学原理设计,依据科学方法生产,遵循科学方法使用,沿着科学方向发展。
艺术性:音响器材是用于音乐艺术欣赏,使我们受到音乐艺术的感染、熏陶。
在我对Lowther、AER等全频带扬声器及音箱的关注及研究中,使我忽有所悟,音响除了科学性、艺术性以外,还应加上一个“娱乐性”。这样会使我们的认识提到一个新高度。就可以开拓我们的思路、打开我们的眼界、使音响发展进入一个更广大、更宽容、更自由、更开放、更快活的空间。
以前我们有过胆石之争,固然电子管机、晶体管机各有异同各有优缺点。面红耳赤,争论得不可开交。照娱乐性的观点,谁爱听什么就听什么,即使是偏爱,有什么不可以。还有什么电源线、信号线、喇叭线有人认为对改善音质作用极大,不惜万金以求一线。有人则大不以为然。其实他只是玩线,又不是作科学试验。有买线的钱、自得其乐有何不可?
当时在网上看到一个音箱图,一个音箱做成一个兽状。先不管音质如何?光看外形,闪烁着一种创造力和趣味性。当然谈趣味性、娱乐性并不是我的发明,早就有“玩音响”“玩家”的说法。有人将这些玩音响的人称之为“票友”。是否暗含贬意我不得而
知。但是票友也没有什么不好。如果我们对中国京剧发展稍有了解的话,正是广大票友推动中国京剧的发度。许多“名角”正是在“票友”的邦助支持之下才走红大江南北。没有票友邦助就没有后来的程砚秋,这是大家熟知的。我在这里讲音响科学性、艺术性、娱乐性,就是希望更多票友加入玩音响的行列。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取之大诗人屈原《渔夫》。借以形容全频带扬声器音箱的清沏、明净。也是希望音响发展健康、干净。屈原接下来一句“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沧浪之水可以变浊、污染、甚至恶浪滚滚。中国音响界的造假己成气候。但也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们可以对各种音响玩法宽容。但历史不会宽容欺骗造假之辈。
交易诚信度3
主题帖子威望
初级会员, 积分 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 积分
交易诚信度3
FOSTEX 全频喇叭音箱玩家俱乐部!
借安公子的话题:
耳机大家坛在团购FOSTEX的全频单元
推荐喜欢的朋友去看看,FOSTEX的单元国外玩家玩的比较多,性价比比LOWTHER,AER好.GOOGLE上搜一下就知道了.
1.喜欢全频+单端胆机的烧友
2.喜欢流畅音乐味道的HIFI烧友
3.喜欢自己DIY的烧友(当然也可以定做箱体,捻锣丝总会吧)
金钱356004
交易诚信度6
主题帖子威望
超级会员, 积分 160, 距离下一级还需 40 积分
交易诚信度6
FOSTEX 全频喇叭音箱玩家俱乐部!
那到这里去看看~
满眼是~酸楚的泪~
来自:文学女青年的故乡
交易诚信度26
主题帖子威望
高级会员, 积分 20, 距离下一级还需 30 积分
交易诚信度26
FOSTEX 全频喇叭音箱玩家俱乐部!
我用FE166E是团购的.
交易诚信度3
主题帖子威望
初级会员, 积分 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 积分
交易诚信度3
FOSTEX 全频喇叭音箱玩家俱乐部!
166用的是什么箱子?多少米?
交易诚信度0
主题帖子威望
中级会员, 积分 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 积分
交易诚信度0
FOSTEX 全频喇叭音箱玩家俱乐部!
这里的人气不大高啊。
交易诚信度0
主题帖子威望
高级会员, 积分 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 积分
交易诚信度0
FOSTEX 全频喇叭音箱玩家俱乐部!
偶的FOSTEX喇叭,FE166,FE208EZ,T90A.
(94.79 KB, 下载次数: 344)
10:08 上传
(91.43 KB, 下载次数: 339)
10:08 上传
(87.77 KB, 下载次数: 348)
10:08 上传
(44.74 KB, 下载次数: 331)
10:08 上传
(96.4 KB, 下载次数: 356)
10:08 上传
交易诚信度0
主题帖子威望
中级会员, 积分 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 积分
交易诚信度0
FOSTEX 全频喇叭音箱玩家俱乐部!
偶对FOSTEX喇叭都着迷了
交易诚信度0
主题帖子威望
中级会员, 积分 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 积分
交易诚信度0
FOSTEX 全频喇叭音箱玩家俱乐部!
现在用普通的功放推着,正在找适合的小功率功放。
有知道的请推荐一下。
交易诚信度0
主题帖子威望
新手上路,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 积分
交易诚信度0
FOSTEX 全频喇叭音箱玩家俱乐部!
我的是FE166厂箱
接欧博的C30 2A3SE
PHILIPS DVD+ NOS1541DAC
交易诚信度1
主题帖子威望
交易诚信度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活动推荐 /1
啊,不对,是帮影吧业主赚钱!^_^
8月17日,威动影院系统将举办首届业主培训交流会,免费参加,由生意火爆的影吧业主分享运营干货教你怎样赚钱!可能是目前国内最好用的影吧系统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天龙功放a1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