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金味集团燕陈志相判刑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378|回复: 6
六安名人录
积分知名度 点
家乡贡献 点
性别保密皋城币 个
& & 周维炯(),金寨县斑竹园区沙河人,立夏节武装起义领导人之一,著名的红军指挥员。周维炯出身贫苦农民家庭,7岁入私塾,14岁转南溪明强小学。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中国“五四”运动爆发和中国GCD的诞生,对这一穷乡僻壤也产生了很大震动。周维炯接受了新文化新思想的薰陶,开始探讨救国救民的道路。进入笔架山农校后,积极投身政治运动,很快成为学生领袖。民国14年(1925年),经詹谷堂介绍,加入中国GCD。民国15年7月赴武汉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奉命回乡,以教书作掩护,发展党的组织,建立农民武装。民国17年春,任中共南邑区委委员兼共青团南邑区委书记。打入丁家埠民团,任军事教练,发展中GCD员7人,建立中共支部。
& & 民国18年4月,任中共商罗麻特别区委委员,5月6日,立夏节武装暴动,任军事指挥,利用当晚值班的有利时机,与民团中的其他GCD员密切配合,宴席上灌醉民团官兵,夺取枪支,宣布起义。各路起义军会师斑竹园,成立鄂豫皖边区第二支工农武装——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师,周任师长,开辟了豫东南革命根据地。民国19年任红一军第二师副师长,红三师师长。民国20年1月任红四军第十一师副师长、师长。率部东征西讨,参加第一、二次反“围剿”斗争,在巧夺商城,收复皖西,攻克英山,包围双桥、奇袭徐源泉等重大战役中屡建奇功,成为威震四方的红军将领。其业迹在大别山广泛流传,时有歌谣:“大别山哟峰连峰,出了个英雄周维炯,打入民团闹暴动,闹得江山满天红”,为开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作出了贡献。民国20年10月,被张国焘诬为“改组派”,在河南新集错杀。后追认为革命烈士,编入《中华英烈传》。
& & 漆德玮(),字润如,金寨县斑竹园人。家境较为富裕。与表兄周维炯志同道合。在笔架山农校读书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并在校内发起成立“青年读书会”、“英(语)数(学)研究会”,常撰写诗文,发表演讲,号召同学参加变革现实的斗争。民国14年(1925年)加入中国&&GCD。农校毕业后,考入河南中州大学。民国16年春,受商南党组织的选派,入武汉军事学校&&学习。“七·一五”事变后,奉命回乡组织武装斗争。民国17年春,新组建的商城县委在他家召&&开党团活动分子会议,传达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决定在开展农民运动的同时,选派一批GCD员打进民团内部,开展兵运工作,伺机起义。会后,打入商城县民团大队,由于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家庭又是商南豪门,很快受到重用,被任命为中队副。立夏节起义胜利后,成立红三十二师,任副师长。
& & 平时喜读兵书,多谋善断,具有较强的军事指挥能力。民国18年12月,在指挥武装夺取商城的战斗中,根据城内的兵力布置情况,拟定智取的攻城方案,自己率队担任主攻,一举拿下被吹嘘为铁壁铜墙的商城县城。民国19年春,红三十二师编入红一军,任红一军第二师师长,同年11月,赴中央苏区学习,后留在中央苏区工作。民国20年在战斗中不幸牺牲。建国后,追认革命烈士,编入《中华英烈传》。
& & 窦克难(),原名祖文,又名窦克兰、杜克南,化名薛英,六安县郝家集人。9岁入进步知识分子王鼐雄所设私塾,以聪明的天资和孜孜不倦的学习,成绩斐然,被王誉为“窦家千里驹,终非池中物。”民国13年(1924年)考入六安第四插班,后入六安县立中学,民国16年在校由吴岱新等介绍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中国GCD。民国17年春,该校成立共青团支部,任书记。秘密开展学运,吸收进步青年入团。同年秋,成立学生会,被选为学生会主席。民国18年夏,共青团六安特支扩建为特区委,窦任书记。10月,中共六安中心县委成立,任青年部长。11月,独山暴动时共青团六安特区委遭破坏。民国19年2月,共青团六安特区临时委员会成立,窦仍任书记,3月,中共六安中心县委在七邻湾召开的六县党组织和红三十三师党委联席会议,窦帮助起草会议文件。会后,调任中共六安中心县委秘书长。11月,为中心县委后方办事处负责人之一。民国20年1月,中共皖西分特临时委员会成立,窦任常委兼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东方办事处执委常委。4月,中共皖西分特临时委员会改组为中共皖西北特委,窦任特委常委、宣传部长、党报委员会书记,负责党的宣传文化工作。出版《火花》半月刊和《红旗》三日刊及《党的初步建设》等,并编辑各种小册子,编印多种宣传品。在特区苏维埃政府创办了《苏维埃周报》,少共特委创办了《赤色先锋》,妇委创办了《鲁森堡》周刊,霍山县委创办了《雪花报》,商城县委创办了《咆哮》旬刊和群众性的《红日》半月刊、《红日》5日刊、《红日》画报等。以革命报刊宣传鼓动群众,报导革命动态,还参与编写和审定苏区学校课本,为中共皖西北特委创办的向忠发学校(即党校)、军事政治学校、模范学校、女校讲课,帮助建立列宁文化室、列宁小学和群众戏剧团体,推动和发展区乡苏维埃文化教育事业。同年6月,调任中共霍山县委书记。12月,张国焘搞内部肃反时,窦克难和革命伴侣赵慧嫒一起被杀于麻埠。建国后,夫妻两人均平反昭雪,追认为烈士,编入《中华英烈传》。
& & 孙一中(),原名以忄+宗(该字为左右结构),号乐安,化名德清,寿县九津乡人。孙父母均务农,早逝,小学毕业即去上海纱厂做工。辛亥革命后,参加孙中山广州总统府卫队。不久卫队解散,旋从广州回到上海。民国13年(1924年)黄埔军校在沪招生,被录取为该校第一期学员。毕业后,分配在教导团第一营第一连任排长,参加第一、二次东征任副营长兼连长。民国14年加入中国GCD。次年3月,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孙一中退出国民革命军,参加周恩来在广州大佛寺主持的政治训练班学习。7月,北伐开始,叶挺独立团为先锋。9月围攻武昌,苦战不克,一营营长曹渊牺牲,孙一中接任营长,苦战数日,攻克武昌城,孙负伤。民国16年春,任第十一军七十五团团长。不久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驻鄂南十四师师长夏斗寅叛变,武汉政府立即组织武装反击,他率领前卫部队,发动猛攻,夺回车站,击溃夏部,接着,又在讨伐叛军许克祥战斗中荣立战功。南昌起义时,以团党代表身份率领全团参加起义,后仍任叶部团长,南下广州,在汕头战斗中再次身受重伤。伤愈后,按中央军委通知,于民国17年3月,利用私人关系打入安徽寿县柏文蔚部做兵运工作,任学兵团团长,中共北路宣慰使署学兵团委员会书记、寿县县委委员,准备武装暴动。事泄,被撤职后,转入寿县乡间开展农运,同年农历六月初六,在淮上特支的领导下,发动300多名雇农向地主斗争,要求增加劳动报酬,持续半月,获胜,此即寿县“六六”大罢工。不久,赴上海进中共中央举办的军事训练班学习。
& & 民国18年10月,中共中央派孙一中到洪湖地区参加组建红军工作。12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任军长。民国19年7月,成立红二军团,任军团参谋长,9月,任红二军军长。民国20年春,红二军团改编为红三军,贺龙任军长,孙一中任参谋长兼第七师师长,转战鄂西北地区,连克巴东、兴山、秭归、房县等城,开辟了以房县为中心的鄂西革命根据地。民国21年夏,肃反中被夏曦等人诬为“改组派”而错杀。后被追认为烈士,编入《中华英烈传》。
& & 方运炽(),又名方英,方曙光,化名高中林、钟灵,寿县瓦埠人。方幼年随曾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张树侯先生就渎私塾,民国8年(1919年)赴芜湖公立职业学校读书,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民国12年5月在芜湖与薛卓汉等发起组织“爱社”,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同年冬,中共小甸集特支成立时加入中国GCD。民国13年3月,任特支组织委员,9月任中共瓦埠小学支部书记,成为寿县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
& & 民国15年秋,由中共中央选派前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民国18年夏,以第三国际东方特派员身份回国(改名方英)。8月5日以中央巡视员身份在六安、霍山两县边界的豪猪岭召开中共六安中心县委筹备会议,酝酿委员人选,上报中央,并讨论了武装暴动问题。9月,任中央党校第三期高级训练班教务主任,本期学员20人,来自11省,均为党的领导于部。中央组织部指定他为训练班支部书记。10月初又回到皖西,在六安县郝家集主持召开六安、霍山、霍邱、寿县、英山、合肥六县党的代表会议,成立六安中心县委。11月,参与领导和发动独山暴动,暴动胜利后,任六安三区革命委员会总指挥部党代表。
& & 同年底,方回到中共中央后,分配到中央秘书处外地交通科工作,不久,任外交科主任,负责中央和各省、各苏区秘密通讯联络,凡中央与各地的人员调动,传递机密文件及信件,输送经费等,都由外交科派交通员带领安全转送。
& & 民国20年1月,在上海主持召集安徽省有关人员会议,讨论成立安徽省委事宜,确定了安徽省委的工作规划。2月,中共安徽省委成立。3月10日,中共中央通过成立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的决议案,方任中央分局委员、宣传部长。3月中旬,以中央巡视员身份巡视皖北,27日,在寿县瓦埠上奠寺主持召开寿县、风台、阜阳三县联席会议,建立皖北(寿县)中心县委,并于30日发动了瓦埠农民暴动。4月17日,中共皖西北特委成立,方任特委书记,同年12月改任皖西北道委书记。民国21年2月,改任中共豫东南特委书记,夏任豫东南道委书记兼中共赤城县委书记。10月,随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在进军川陕途中病逝。日,皖北人民行政公署追认为革命烈士。编入《中华英烈传》。
& & 刘淠西(),又名刘裕乾,化名楼伯希,霍山县桃源河人。民国10年(1921年)高小毕业后入六安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被推选为六安学生代表团成员,参加反对封建军阀的“六二”运动。民国14年毕业,因成绩优秀留校担任助理员。不久离职,赴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学习。民国托年参加北伐,攻克武汉后进入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时加入中国GCD。
& & 民国16年,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受党的派遣返回霍山从事农民运动。民国18年1月,中共霍山县委成立,当选为县委委员。5月,领导和发动“诸佛庵兵变”,吃掉胡月斋拥有50多支枪的队伍,这支队伍后为独山暴动、西镇暴动中的重要力量。诸佛庵兵变后,刘调往上海中共中央训练班学习,10月结业被派往安庆,任中共安徽省临委组织部长兼中共安庆中心县委书记。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进行艰苦卓绝的工作,帮助桐城、潜山、宿松、望江、庐江等县建立和发展党的组织。
& & 民国19年2月,刘由贵池回安庆时,在轮船码头被捕。在秘密审讯中,他沉着冷静,经受种种酷刑,坚贞不屈。由于中GCD组织的营救,迫使只判三年徒刑。民国21年,国民党安徽省省长陈调元到皖西视察,霍山豪绅重金买通陈调元,改判刘淠西死刑,就义于安庆北门外碟子塘。建国后,追认为革命烈士,编入《中华英烈传》。
& & 韦素园(),又名潄园,霍邱县人。出生小商之家,天资聪颖,8岁入私塾,11岁与四弟丛芜入霍邱县立小学。民国3年(1914)转叶集明强小学高级班,与李霁野、台静农等人同班。次年秋毕业,考入阜阳第三师范。民国8年离开阜阳三师来到北京,参加段祺瑞的参战军,围识破段拥军白恃祸国殃民的骗局,决然离去,随兄去长沙政法学校读书,积极投入“五四”运动。参与驱逐军阀张敬尧的斗争。民国9年,随兄到安庆,转入安徽省立法政专门学校,恰逢安庆“六·二”学潮,韦被推举领导省学生联合会工作,编写刻印传单,宣传、鼓动群众。
& & 民国10年,韦离安庆去上诲,入上海外国语学校补习俄文,井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夏,与刘少奇、任弼时、曹靖华、蒋光慈等到莫斯科考察学习,回国后,在北平专修学校继续学习俄文,开始翻译苏联文学作品。
& & 民国14年春,经鲁迅推荐,担任《民报》副刊编辑。同年夏,在鲁迅先生倡导和支持下,与李霁野、台静农、韦丛芜、曹靖华等组成未名社,社址设韦住处,主持未名社的日常工作,编印《未名》半月刊、《未名丛刊》、《未名新集》。次年《莽原》半月刊创办,韦为责任编辑,因劳成疾,民国21年病逝于北京同仁医院,葬于北京香山东麓的万安公墓。
& & 鲁迅先生手书“呜呼,宏才远志,厄于短年,文苑失英,明者永悼”碑文。并撰写《忆韦素园君》一文。
& & 韦素园一生勤于文学翻译,译著有俄国果戈理小说《外套》、俄国短篇小说集《最后的光芒》、北欧诗歌小品集《黄花集》、俄国梭罗古勃的《邂逅》等。同时还创作了大量散文、小品、诗歌等文学作品。
& & 吴&&展(),字凌霄,号修翎,舒城县阙店乡人。幼读私塾,后入桃溪第二高级小学。民国8年(1919年)秋,以优异成绩考入安庆省立第一中学,其间,积极参加反对军阀倪道火+良(该字为左右结构)马联甲的“六二”运动,并和蔡晓丹、舒传贤等人一起筹建安庆社会主义青年团。
& & 民国13年春,赴广州,考取黄埔军官学校第一期炮兵科。在校期间,参加周恩来领导的“青年军人联合会”,与国民党右派及“孙文主义学会”中的反共分子作斗争。同年11月,毕业留校任特务营长。民国14年2月参加讨伐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同年加入中国GCD。民国15年,经彭湃、叶剑英介绍,在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任教员,其后任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四队队长。民国16年底广州起义时,吴展任独立营营长,率部参加起义。起义失败,转入花县与叶挺部会合先后任工农革命第4军第10团团长、海陆丰苏维埃工农民主政府委员。海陆丰革命失败后,于民国18年春转往香港,数月后调回上海,在中共中央机关工作。
& & 民国20年11月,鄂豫皖根据地红四方面军成立,任十师参谋主任。先后参加第二、三、四次反围剿斗争,参与指挥商潢、苏家埠、黄光等重要战役。
& & 民国21年10月,由于张国焘推行王明路线,红四方面军被迫转移到四川北部建立川陕革革命根据地。民国22年夏,任彭杨军事学校教育长,被张国焘以“改组派”和“第三党”等莫须有罪名杀害于四川通江。后追认为革命烈士,编入《中华英烈传》。& &
& & 汪孝芝(),又名汪林务、汪孝寒,女,舒城县晓天猫儿岭人。汪出生贫苦农民家庭,幼当童养媳,性格倔强,不满封建礼教束缚。16岁时,离开婆家至六安县埠塔寺一带流浪,因懂得一些中草药治病的知识,在六安的前河两岸过着半乞讨半行医的生活,渐渐有了名声。群众称她为“汪三姑娘”。不久,移居草陂塘井上庄。
& & 民国17年,中共皖西党组织决定在六安、舒城交界处发展党组织。因她出身贫寒,倾向革命,又有很好的群众基础,遂派高伯民、马霖对汪孝芝重点培养。开始接受党的教育,并在贫苦农民和窑工中进行秘密串连。民国18年1月,加入中国GCD。入党后工作更加积极,经常到农户、工棚宣传发动群众。数月后,舒六边界农民协会纷纷成立,不仅贫苦农民参加,教师、手工业工人都争取加入。在汪孝芝帮助下,许多受压迫的妇女加入了革命队伍。
& & 民国20年5月,她当选为中共六霍县县委委员,兼任草陂塘党支部书记。次年3月苏家埠战役中,为了牵制地方反动势力,中共六霍县委决定在有牛岗一带组织农民暴动,由汪孝芝具体负责。4月25日,各地农民协会会员和赤卫队数千人打着红旗,手拿长矛、钢叉、大刀、斧头,齐集有牛岗周围十几里的草山松林,宣布成立二区苏维埃政府。起义武装先编为六霍游击队,后改为独立营。不久,国民党发动第四次围剿,她率部和地方干部、红军家属四百余人撤往皖西苏区。同年秋,她回到舒六边区,坚持斗争。
& & 民国22年4月22日,汪在埠塔寺井上庄被捕,次日在张家店壮烈牺牲。建国后,追认为革命烈士,编入《中华英烈传》。&&
  张敬尧(),字勋臣,霍邱县人。张少年时“事游荡,嗜烟赌”,当过粮坊学徒。后因偷窃被乡人驱逐,流落到山东为盗,因杀人又逃往京津地区。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投入袁世凯的北洋新军,被选入随营学堂(即武备学堂)受训,后又入保定军官学堂。宣统三年(1911年)任第三镇十一协二十二标标统。
& & 武昌起义后,清廷命袁世凯派清军援鄂,张敬尧率一营军队为先遣队,残酷屠杀革命军,大肆抢劫财物,并以“骁勇”而受嘉奖,提升为团长。民国2年(1913年)“二次革命”时期,他又为袁世凯攻打南方革命军充当先锋,率先从湖北攻入江西。立了头功,升任六师十一旅旅长兼南昌卫戍司令。民国3年3月,张任第三混成旅旅长,驻防河南,会同其它军阀围攻白朗军,因在鲁山县石庆战役中战败白朗军有功,其部队被扩充为第七师,任师长,调驻北平。袁世凯称帝后,令曹锟为总司令,张敬尧为第二路司令,攻打护国军,被击败。
& & 民国6年,段祺瑞上台,张任湖南督军兼省长,实行残暴统治,纵容士兵烧、杀、淫、掠,并成立省侦探处,常以搜查乱党为名,夜闯百姓家干尽坏事。湘人曾书对联“堂堂乎张,尧舜禹汤(张敬尧四兄弟名),一二三四,虎豹豺狼”。对洞庭湖滩农民开垦的数十万亩农田,张也不放过,成立湖田局并自任局长以征税分肥。还伙同资本家开设裕湘银行,滥发纸币,搜刮金银。在督湘任内张横征暴敛,贪污腐化,鲸吞公款,仅在霍邱就购置田地三万余亩,在天津亦有大量房产。他还不惜拍卖民族利益,举借外债,先将湖南第一纱厂卖给日本,又以湖南矿砂向外国商人抵借巨款。
& & 民国8年12月2日,湖南学生在“五四”运动影响下,爆发“驱张”运动,次年6月11日张退出湖南,被北京政府革职查办,后潜居上海。民国14年投奔张宗昌,任直鲁联军第二军军长,后与国民革命军作战被击溃。民国17年10月逃往大连,追随张宗昌,与满清遗老恭亲王溥伟联合,以逊帝溥仪为号召筹谋东北独立。民国21年投靠伪满政权,充当日本和伪满暗探。民国22年5月7日清晨,在北京东交民巷六国饭店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 & 宋继蕴(),女,舒城县石岗乡宋圩村人。幼随祖父读书,性聪颖。民国8年(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新文化广泛传播。开始阅读其弟宋于斯在合肥省立第六师范读书时带回的宣传新思想书刊。民国13年秋,与合肥刘敏结婚。双方志同道合,结识旅外进步人士多人。大革命失败后,皖西地区部分党员由城市转向农村,她同他们有了更多的接触,进一步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民国17年进舒城女子织布工厂做工,积极支持刘敏的革命活动。
& & 民国19年7月,刘敏到上海从事地下工作,她与之同往。上海地下党组织安排她进新华袜厂做工,参与领导工人运动。同年加入中国GCD,并担任中共法南区支部委员,常去各厂组织游行和罢工,发动群众支援“一·二八”淞沪抗战。民国20年7月,刘敏以中央巡视员身份,到
皖西北巡视工作,在舒城组建中共舒城特区委。民国22年初,帮助组建了中共合肥临时中心县委,同年7月5日,又组建了合肥中心县委。民国23年1月,刘任书记。宋任县委委员,负责交通和保管党的机密文件,处理机关日常工作。
& & 民国23年6月30日清晨,她将连夜赶印出来的宣传品交给交通员,因交通员在分送下属党组织途中被捕,供出县委机关,她不幸被捕,押往六安,由特务头子、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苗培时亲自审理。先行收买,继施酷刑。她始终坚贞不屈,在法庭上慷慨陈词,怒斥反动派罪行,并向党组织派往探监的同志告知了秘密文件的下落。8月29日,在六安英勇就义。建国后,追认为革命烈士,编入《中华英烈传》。
& & 吴宝才(),化名吴家恒,安徽省凤台县人。民国6年(1917年),宝才兄弟三人逃荒来六安谋生,受雇于城关江恒泰烟店。民国14年秋和烟工们参加由GCD员邹同礽秘密创办的贫民夜校。民国16年8月15日,在中共六安特区委员会领导下,以他为首组成“十人团”,领导六安城关黄烟工人罢工。在罢工斗争中广泛发动群众,组织工人纠察队,不惧威胁利诱,坚持45天,终于取得罢工胜利。后被选为黄烟工会主席。民国17年4月加入中国GCD,同时任城区委委员。7月选为中共六安(六霍)县委候补委员。民国18年1月,中共霍山县委成立,中共六安县委重新组建,任委员。同年8月与中央巡视员方英一起筹建中共六安中心县委。10月,中共六安中心县委成立,任县委常委兼工委书记,分工负责淠河以东非苏区的党团工作和发展地方武装,11月参与独山暴动的领导。民国20年1月,六霍县革命委员会成立,为负责人之一。4月中共皖西北特委成立任特委常委,5月后又兼任皖西北特区(后改称道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和特区苏维埃银行行长,领导苏区土地革命斗争,发展经济合作社和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在皖西北特委领导下,和特区其他领导一起,组建地方红军和赤卫队等群众武装,一面生产,一面打仗,开展武装保卫苏区的斗争。民国21年3月至5月,在苏家埠战役期间,他组织地方武装和广大群众配合红军作战,发挥了重要作用。同年秋,红军主力西撤,吴任新组建的红二十七军副军长,开展游击战争。11月,红二十七军编入红二十五军赴鄂作战,他以皖西北游击总司令的身份,率领游击第三师在皖西坚持斗争。
& & 民国22年,率部消灭了国民党立煌县党部和90多个联保大批民团武装。次年又消灭了霍山县诸佛庵民团、叛徒郭炳志所部和燕子河等地的地主武装400余人,使苏区得到恢复和扩展。民国23年10月,鄂豫皖省委代表来皖西检查工作,继续坚持张国焘“左”倾路线,在皖西北再次进行错误肃反,吴和一批党政军主要负责同志被错杀。建国后,被六安县人民委员会追认为革命烈士,编入《中华英烈传》。
& & 胡&&底(),原名胡百昌,又名胡北风、胡马。舒城县新街乡人。幼年就读于伯父胡继章开办的私塾,后入城关植民小学和合肥省立二中。民国12年(1923年)考入北平中国大学。民国14年与钱壮飞同时加入中国GCD。次年参与创办“光华电影公司”,以演员为掩护,从事党的地下活动。民国17年4月到达上海,参加中共中央特科二科(情报科)工作。
& & 胡底身材魁梧,俊逸潇洒,多才多艺,对文学和艺术造诣很深。在上海电影公司,任昆仑电影制片厂演员期间,专演武侠为内容的影片,曾拍摄《盘丝洞》、《昆仑大盗》等,被誉为“东方范明克”(范是美国武打明星)。
& & 民国18年12月,特科派李克农、钱壮飞、胡底三人打入国民党最高特务机关——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室,了解国民党高层机密,及时向中共中央传递,对红军粉碎蒋介石的“围剿”起子事大作用。民国20年4月,当负责中央特科的顾顺章被捕叛变,中共中央险遭破坏的紧急关头,李克农、钱壮飞、胡底及时截获情报,并抢在国民党反动派行动之前报告了中央。使中共中央机关得以迅速转移、疏散。周恩来赞其为中共初期白区情报战线上的“三杰”。同年8月,胡到达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任红一方面军保卫局执行部长,兼负责文化教育工作。经常同钱壮飞、李伯剑等一起编演文艺节目,宣传党的政策,揭露反动派的真面目。民国21年12月,任红一方面军政治保卫局局长。民国24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中央苏区剧团随朱德、张国焘率领的左路军行动,过草地时,张国焘分裂红军,另立中央。胡底斥其卑劣行径。张国焘遂以国民党特务罪名,将胡秘密杀害。日,国家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编入《中华英烈传》。
& & 张树侯(),名之屏,寿县瓦埠人。家境贫寒,幼从父兄课读,不久父病故,赖母与兄抚养成人。光绪十六年(1890年)中秀才。后目睹清廷腐败。光绪二十四年和同乡孙毓筠等创办“强立学社”,传播革命思想。光绪三十年考入安庆武备练军学堂,与柏文蔚取得联系。次年,得悉同盟会于日本东京成立,反清活动更加频繁。后因豪绅告密,逃至郑赞丞、李广缙在皖南筹命烈士,编入《中华英烈传》。
& & 李&&特(),原名徐克勋,号希侠,曾名徐李特,霍邱县白庙乡人。李少年随父赴湘在长沙读中学。民国10年(1921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民国11年考入唐山交通大学一年级预科班,参加声援唐山铁路大罢工的斗争。民国13年,中GCD组织选派李特等5人去苏联学习,因个头不高,同学们用英语戏称“Little”,从此改名李特。在苏联先后就读于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乌克兰基辅军官学校、列宁格勒军政学院,兼做翻译工作。民国14年加入中国GCD,任莫斯科中共旅冀(河北省留苏人员)支部书记。民国19年秋毕业回国。次年分配到鄂豫皖苏区工作,5月,任彭(湃)杨(殷)军事干部学校教育主任、红二十五军副军长、兼任随营学校、红军学校教育长,为训练部队、培养军事人才做出了一定贡献。
& & 民国22年7月后任红31军参谋长、副军长。民国23年11月任红四方面副参谋长兼红军大学副校长。民国24年参加长征,任红四方面军副参谋长,民国25年任参谋长。同年11月12日,成立西路军军政委员会,李特为军政委员会常务委员、西路军参谋长。民国26年3月,任西路军工委委员。5月,西路军冲破重围,到达新疆。民国27年春,于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机场牺牲,现已刊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烈士名录》。
& & 夏开泰(),又名连和,字均安,六安城关鼓楼街人。家境贫寒,兄弟5人自幼学艺。清光绪十年(1884年),由其父托人介绍到六安“宣记三品斋”毛笔店学徒。学徒期间,勤学苦练,熟练掌握毛笔制作技术。满师留用,后因宣城籍师傅相继去世,开泰成为三品斋笔店领首人,不久歇业。
& & 光绪三十一年秋,开泰于东门大街塘子巷口赁房2间,开设“六安一品斋”笔店。选用上等材料,不断改进制作工艺,在切料、配锋、修择等关键工艺上精益求精。其所制毛笔,无论羊毫、狼毫或兼毫,都能保用二年不掉毛,不发岔、不肿嘴、不软腰,刚柔适中、吐墨均匀、流畅自如,深受时人赞誉。宣统元年(1909年),一品斋制作的“仿古京庄”、“大卷紫毫”等毛笔被六安商会选送“南洋劝业会”(工艺品赛会)参加评比,被评为一等工艺品。第二年,清政府工商部颁发金、银奖牌各1枚。自此,一品斋毛笔被视为“文房四宝”中珍品,除行销苏、浙、鲁、闽、粤、京、沪等国内市场,还出口日本及东南亚等地。
& & 民国27年(1938)日军侵占六安,他避难于六安县匡家畈,次年10月病故。
& & 曹云露(),寿县小甸集曹家岗人。7岁从张树侯先生课读。12岁入小甸小学,受老师曹蕴真(中GCD员)影响,接触一些进步书籍。民国13年(1924年)夏,在淮上中学补习班学习时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入风阳省立第五中学读书,因抨击社会受到当局干涉,被迫离校回家。民国15年入贵池中学,后弃读,回家乡参加革命。民国17年,经曹广化介绍加入中国GCD。
& & 民国20年春,中共寿县党组织领导工农民众发动“瓦埠暴动”,寿县城乡广泛开展除恶反霸斗争,曹云露和孙瑞训、曹广海、张如屏等组织中国工农红军寿县游击队,打击民团武装和反动政权。民国23年秋,为保存革命实力,游击队转移至合肥一带开辟新区。其时中共寿县中心县委和中共合肥中心县委合并为中共皖西北中心县委,曹任中心县委常委。游击队随之并为“中共皖西北红军游击大队”。次年2月“中共皖西北特委”成立,曹任宣传委员。同时游击大队扩编为中共皖西北红军独立游击师,曹任参谋长。7月作战负伤,离队治疗。民国26年夏,和张如屏等到延安学习。12月,离延安回寿县从事恢复党组织工作。
& & 民国27年元月,中共安徽工作委员会成立,曹任书记,组建了皖北抗日游击大队,组织寿县人民抗日动员委员会和抗日人民自卫军,亲自领导第三直属大队,收复县城,维持社会秩序。民国28年春,被派往鄂东国民党第二十一集团军独立游击第五大队(后为新四军五大队)任第二营教导员。其间,以中共代表身份与国民党黄岗地区专员程汝怀、司令员龙飞谈判。程汝怀背信弃义将其扣留,后遭杀害。后追认为革命烈士,编入《中华英烈传》。
& & 鲍&&刚(),原名鲍汝刚,号纪三,寿县东津乡人。幼年家贫,14岁得亲友资助入私塾读书,18岁与好友孙一中离开家乡,到上海阜丰面粉厂当工人。民国6年(1917年)赴广州,在许崇智部当兵,后投身冯五祥西北军方振武部,因勇敢善战,屡立战功,先后任营长、团长、旅长。五原会师后,鲍刚率部攻克间州,以一旅之兵击溃军阀4万之众,继又奇袭密县,与北伐军在郑州会师。民国17年春,蒋介石改编方振武部为第一集团军第四军团,鲍刚任91师师长。民国18年9月,方振武在南京被蒋扣押,鲍刚在芜湖召开会议,秘密起兵反蒋,10月8日晚,向韩德勤部发起进攻,蒋速派部队支援韩部,鲍部反蒋失败,逃至上海,住在法租界,后化装潜逃天津。
& & 民国19年1月至郑州谒见冯玉祥,冯委他为二师师长兼黄河河防司令,驻扎彰德。10月,冯、阎倒蒋失败,鲍刚率部随冯进驻山西晋城。后移驻介休、孝义。民国21年10月,方振武至介休决定组建抗日救国军,12月25日,在介休举行抗日救国军誓师大会,全军分两个梯队,鲍刚率第二梯队。次年4月抗日救国军被阎锡山军队包围失败,鲍部改编为阎锡山部第46独立旅任旅长。11月调到南京军校高级班受训。民国26年抗战爆发,鲍旅编入汤恩伯部89师,鲍刚任副师长。保定失守,鲍部开往正定构筑阵地,阻击日军。10月初,日军南犯,鲍部渡河向石家庄转移待命。12月,调任13军副军长。民国27年3月,调汤恩伯31集团军任高参,参加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时,随汤部开赴江西、湖南参战,后调任湖南战区后勤部司令。8月任鄂豫皖边区总指挥。民国29年3月,在赴前线督战途中中弹身亡。
& & 喻本芳(),女,霍山县舞旗河人,祖籍湖北。
喻本芳一家多人参加革命,自幼受革命思想熏陶,思想觉悟提高很快。民国13年(1924年)在霍山女子高等小学求学时,积极参加霍山教育界争取增加教育经费的斗争。民国16年冬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加入中国GCD,民国19年霍山县苏维埃政府建立,任县经济委员。次年调至党中央所在地上海任地下交通员。民国20年中央派其回皖,担任中央与合肥中心县委的交通员.后至合肥以开书店为名,建立地下交通站并任站长。民国21年因叛徒出卖在合肥被捕,狱中坚贞不屈,以嫌疑犯判刑五年半。民国24年12月,国民党当局迫于形势将喻提前释放,回到家乡。
& & “七七”事变后,她积极支持从外地回来的喻石樵、喻毅坚、沈清莲等组织“抗日救亡同学会”。霍山成立民众总动员委员会时,任干事兼妇女组组长,后任中共大化坪支部书记。
& & 民国29年初,国民党桂系李品仙在安徽掀起反共高潮,霍山县县长隆武功封锁县城七天七夜,大肆搜捕GCD员和进步分子,解散动委会。中共霍山县委在大批GCD员撤离后改为区委,进行秘密工作,任书记。不久,区委又遭破坏,喻本芳等均被捕,囚禁于城南会胜寺瓦房土牢,坚贞不屈。4月21日夜被活埋于南岳山谷。建国后,烈士忠骨移葬于霍山县烈士陵园。事迹已编入《中华英烈传》。
& & 金飞霞(),原名金传印,又名金石焘、金石刚,字绶平,舒城县沙埂乡人。民国11年(1922年)入舒城第一高小读书,民国15年考入南京安徽公学开始阅读进步书刊,接触马克思主义。民国18年考入武汉大学,并加入中国GCD。次年夏,在武昌参加党的会议时被捕,因未暴露GCD员身份,两年后被营救出狱。
& & 民国21年秋,考入上海大厦大学政经系,参与领导学生运动宣传马克思主义,并与沪西中共组织取得联系,被校方发现勒令退学。民国22年“五一”节在沪参加游行示威时再次被捕,半年后出狱,转入上海中国公学读书,任中共法南区委负责人。一次,因携带党的宣传品在电车上被国民党特务查出,第三次入狱,送苏州反省院。民国24年获释后,任上海正风中学教员,与章汉夫等人一起参加上海工联工作,合办《中国论坛》半月刊,出版两期即被查封。
& & “七七”事变后,由夏衍介绍去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工作,任山西临汾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学兵大队二区队政治教官。民国27年2月,调八路军总司令部,先后任总司令部秘书、政治部副主任。民国29年调往山东任八路军115师344旅宣传科长,同年5月在穿越日军封锁线时牺牲于河北省清丰县大屯村。民国34年中共七大时,被编印在《烈士英名录》中。
& & 赵达源(),字德泉,云南大理县人。初就读于云南省立农科高级中学,后投笔从戎。民国15年(1926年)入云南讲武学堂十九期步兵科,卒业后分发滇军第五旅见习,历任排长、区队长、连长等职。民国23年转战来皖,升任少校营长,旋升安徽保安第九团中校团附、宣城保安警察大队长等职。民国26年,抗日战争爆发,升任安徽省保安九团上校团长,时芜湖、安庆相继沦陷,他率部转战江淮,屡屡获胜,常获嘉奖。民国29年4月10日(农历三月初三),占据合肥的日军矶谷十四师团扩展淮蚌外围据点,派骑兵千余人沿淮南路北上,企图攻占寿县城。驻在寿县城内的省保安第九团赵达源获悉后,立即将情况转报陆军一三八师。当时四一二旅旅长龙炎武部驻迎河集。龙得知后,命赵团据城固守,自己率部移驻寿县城郊九里沟周家寨指挥策应。
& & 4月12日拂晓,日军由淮南田家庵方向沿平山头扑向寿县,分东南北三面包围县城,以猛烈炮火掩护攻城,战斗极为惨烈,龙旅按兵不动,参谋主任莫仲庆向龙建议攻敌侧背,里外夹攻,破敌人主力。龙不仅不睬,反说“必须使赵团将日军弹药消耗殆尽,方可挥师活捉”。激战自晨到午,赵团孤军无援,阵地丧失,龙率部潜逃。
& & 寿县城破,赵团官兵后撤无路,肉搏巷战,反复冲杀,城濠内外,遗尸累累,全团官兵壮烈牺牲。赵达源身中数弹,坠于城西门城濠中殉职。抗战胜利后,寿县人民曾在西门树碑纪念。
& & 方振武(),字叔平,又名运策,寿县瓦埠镇人。家庭出身贫苦,青年时投考安庆武备练军学堂,毕业后入伍。辛亥革命前夕加入同盟会,立志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初与徐锡麟举义未果,继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参加熊成基领导的安庆马炮营起义,事败被捕,在押送六安途中脱险。不久,投奔南京清军第九镇统制徐绍桢所属冷御秋部当兵。1911年辛亥革命时,他在革命军光复南京的战斗中英勇作战,以一营兵力与数倍于己的北洋军阀激战七昼夜,中数弹不下火线。讨袁失败后东渡日本,入尚武陆军学校,谒孙中山先生,次年加入中华革命党。
& & 民国6年(1917年),从日本回到广州,任中华民国军政府海军陆战队司令。民国10年秋北伐任大队长,率部挺进安徽。民国13年在张宗昌部任职,因识破张部的军阀本质,次年在肥城起义,参加晋北战役,屡立战功。民国15年,冯玉祥从苏联考察回国,遂加入冯领导的国民军,任第五军军长。次年5月,任国民联军援陕总指挥兼第一路总司令,率部从五原出发,日夜兼程赴咸阳,在侯儿塞大败吴佩孚所属刘镇部,使被固八个月之久的国民党杨虎成部和西安人民得以解围。不久,方部被改编为第九方面军,脱离冯王祥领导。民国17年,方部又被改编为第一集团军第四军团,任军团总指挥,参加“二次北伐”,首次攻下被军阀占领的济南,后任济南卫戍司令。
& & 民国18年,任国民党安徽省主席。主皖期间,革除积弊,施政导民。由于反对蒋介石专制独裁,与各派反蒋力量均有联系。同年9月,蒋介石以“开会”为由,电召其至南京软禁。方部官兵闻讯,义愤填膺,余亚农、鲍刚等分别率部在安庆、芜湖等地举行兵变。不久,石友三部倒戈反蒋。蒋认为上述兵变均为方振武策划,便将其关押。“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掀起全面抗日高潮,始获自由。
& & 出狱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民国21年年底,日军侵占热河,他变卖全部家产,凑足10万元,献作抗日经费,去山西介休招集旧部,联合其他抗日队伍,举行“绵山誓师”,成立抗日救国军,自任总指挥,通电全国,北上抗日。在誓师大会上发表演说时,咬破中指在白布上书写“有敌无我,有我无敌”八个血字,以激励抗日将士斗志。
& & 民国22年5月26日,与冯玉祥、吉鸿昌等在张家口成立察绥民化抗日同盟军前敌司令部。在驰赴前线时发出“修我刀剑,歼彼凶残,胜者为少康之一旅,败者为田横之五百”的通电。在装备低劣、给养不足极端困难条件下浴血奋战,相继收复宝昌、清源、多伦、商都、张北等失地。抗日同盟军总司令冯玉祥被迫辞职后,由方振武、吉鸿昌指挥。不久改为“抗日讨贼军”,分三路挺进开滦、冀东,9月20日抵怀柔。10月,抗日讨贼军受日、伪、蒋三方面军包围,狂轰滥炸,环境险恶,将士拼死抵抗,终因弹尽粮绝而失败,振武被迫出走海外。
& & “七七”事变后,振武返回大陆,目睹山河破碎,忧心如焚。后到桂林创办垦牧场,筹集资金,购置枪支,准备重整抗日武装,再赴战场杀敌。因遭国民党特务监视、捣乱,又被迫出走香港,联系海外爱国力量,组织“海外侨胞联欢会”抗日团体。民国30年12月18日日军侵占香港,振武于19日重返内地,准备奔赴抗日前线,不料刚进入广东中山县境内,即遭国民党特务暗害。
陈&&钢& & 陈&&铁
& & 陈&&钢(),名立勋,号冶青,金寨县双石乡人。幼读私塾,后入安徽陆军学堂炮科学习,受孙中山革命思想影响加入同盟会。民国元年(1912年)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第16师61团2营营长,驻守镇江。民国2年,任九江镇守府参谋长。因遭袁世凯通缉,流亡日本。民国4年回国,活动于陕西、甘肃,与胡景翼、景定成等密谋反袁,后赴南京与柏文蔚等组织讨袁军,率部转战镇江等地。民国6年护法运动开始后,任广东韶关炮兵支队司令,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参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中将参议。民国24年后,任安徽省政府委员兼禁烟处处长。抗日战争期间,在宣城任安徽省教养院院长。曾与国民党参议员耿鹤生等发起倒蒋,被贬职。宣城沦陷后离职还乡。
& & 陈钢关心人民疾苦。民国10年他将所获千元头等彩票奖金资助困难学生、失业青年和社会孤老。他在本省任职期间,根据地方民意,利用个人影响,敦促执政的桂系当局体恤民情、薄赋和兴办地方福利事业。他平生追求进步,向往革命,民国27年,动员胞弟陈纯青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投奔GCD,陈纯青中途叛离,陈钢书面严词谴责。晚年仍忧心国事,民国32年病逝于故里。
& & 陈&&铁()名立国,号血生,陈钢胞弟。早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后留学法国,进修飞机机械专业。回国后任国民党安徽省党务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兼安徽省第二区党务专员,党务督导团团长、三民主义青年团第三区区团长、安徽省临时参议会参议员,并先后兼任安徽省抗日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宣传部长、情报部副部长,豫鄂皖苏党政分会委员,国民政府中央赈济委员会委员、立法委员、国民参政会第二届、第三届参政员。
& & 陈铁受陈钢等人影响,思想开明,能体察民情。民国34年底,皮定韵将军之母陈立兰被国民党安徽省政府警备司令部逮捕,陈铁出面保释并接至家中。他对减轻地方负担赈济灾民等多有建议,在省动员委员会工作时,与进步人士配合,为推动桂系抗日作不懈努力。1949年去台湾,1966年病逝。
& & 田守尧(),六安县新安乡田墩人。出身贫农,幼年帮工放牛。民国19年(1930年)六安河西一带建立苏维埃政权,参加八区四乡的少先队,民国20年12月参加红军,始在红十五军当警卫员,继在七十五师当班长。民国21年火线入党,接着任排长、军部交通队指导员,民国23年11月长征中,任二二三团二营营长,中共鄂豫陕省委委员。为迎接党中央和红一、四方面军北上,随所在部队西进甘肃,行至泾川河时,遭遇国民党马鸿奎部,激战中,田指挥红二十五军一个团全歼马部一个团兵力,掩护全军安全渡过泾川河。民国24年9月18日,红二十五军胜利完成长征,与陕北红二十六、二十军会师,合编为红十军团,田任七十八师师长。民国25年2月,红十五军团改编为中国人民抗日先遣队,渡河东征。他率七十八师配合七十五师攻占汶水县城,掩护军团机关安渡黄河。东征胜利后,赴延安红军大学学习,西安事变后结业归队。
& & 民国26年8月,田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七团副团长时,参加平型关战役负伤。次年2月伤愈出院,升任团长。4月,日军围攻晋东南根据地,率部在高干县、长子县之间张店公路东西侧担负截击任务。乘日军集结之际,发起猛攻,将1000多名日军分割包围,全部歼灭。民国28年秋升任三四四旅副旅长,再次去延安学习。
& & 民国29年,调任新四军三师八旅旅长,进驻江苏盐城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民国32年春,受命率团以上干部去延安学习。其时鲁、苏沿海各地均被日军占领,陆路封锁很严,改走海路,航行至连云港附近被日军巡逻艇发现,激战数小时,船夫牺牲,船被海浪冲到海滩搁浅,守尧令部下将所带文件投入大海,指挥突围上岸,多数同志冲破封锁线到达延安,田守尧夫妇等十余人壮烈牺牲。遗体由滨海军区独立团葬于江苏省赣榆县抗日山烈士陵园,建有纪念碑。编入《中华英烈传》。
& & 石寅生(),名德纯,字厚斋,寿县石家集人。他目睹清廷政治腐朽,国势危殆,遂追求新学。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留学日本,先入东京同文书院习日语,后入东京法政大学专攻法政。光绪三十三年春参加同盟会。同年夏,电召族兄石德宽就学于日本大学并入同盟会。
& & 宣统二年(1910年)卒业回国,经考试被任命刑部佥事。民国元年(1912年),孙少侯首任安徽都督,石寅生为都督府秘书。是年国会成立,他当选为第一届参议院议员,民国2年,讨袁失败,匿居北平闭门读书。翌年秋,应友邀赴陇西,协办甘(肃)、宁(夏)池盐官营商运业务,聚资数十万元,在甘肃购置荒地数十顷,招佃垦殖后无偿分给承佃农民。民国8年,返乡居母丧,目睹农村文化落后,捐银币一万多元在石集创办石塘小学校,贫寒学生免费供应课本。民国13年将所办盐务余下的资金购买枪支弹药,秘密由津运皖,组建皖、豫国民联军,被推为总司令,驻扎皖豫交界地带,响应冯玉祥推翻曹锟。民国15年冬,北伐军占领武汉后,沿江东下,节节胜利,皖豫国民联军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暂编第六军,石任军长,挥戈北上。次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肆行独裁,排斥非嫡系部队,尤恨淮上军。不久,部队改编,被免去军长职务,改任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
& & 民国20年,淮水泛滥,滨准农民受灾惨重,石寅生倡议成立导准协协进会,邀请水利工程人员勘察设计,规划修复倾塌之堤,并出卖天津英租界墙子河两处住宅,所得之款全部作工赈基金。为了督察工程质量和进度,他沿途巡视,寒暑奔驰,备尝辛苦,其中以淠河大堤的修复功效尤著。民国26年8月返寿县,领导组织各界抗敌后援会,任主任委员。次年3月,日军进攻皖北,省动员委员会组建皖北人民抗日自卫军第一路军,石任指挥官,指挥部设保义集,编有七个支队,三个独立大队,官兵万余人。民国28年初,一路军解散。夏,安徽每县选省参议员一名,成立临时参议会,石当选为省参议员。二届参议会上被选为副议长。他勤察民隐,直言不讳,指陈时弊,屡向省政府主席李品仙提出“减轻人民负担,取消苛捐杂税和临时摊派;实行地方自治,各县县长不能都是广西人充当;要严格执行兵役法,杜绝买卖壮丁;保护人民利益,不纵容广西兵糜烂地方”。
& & 民国29年秋,倡议设立寿春私立初级中学,建议将罗陂塘公田拨作校产,其收益充作办学基金。省教育厅厅长汪少伦不允,经据理力争,初级中学于次年在隐贤集建就,被推为董事长。
& & 民国33年6月3日,喘疾发作而逝。
& & 徐大桂(),字味辛,号毓衡,又号樨甫、拙民,室号钝斋、抚翠轩,雅号卧云子、墨浪子。霍山田家山人。
& & 徐大桂幼时家境贫寒,只念一年私塾便被迫辍学。族兄徐大昭是前清秀才,精通医道,感其聪慧,免费收他随馆就读,文医并习。由于勤奋苦学,得其真传。弱冠之年即以医、文、诗、画著称乡里,壮年后悬壶,设馆于霍山南乡及六安西溪一带。30年代初为避战乱,一度辗转舒城、安庆挂牌行医。
& & 徐氏在学术上刻意进取,内、外、妇、儿各科均有相当造诣,外感以治湿病为长,内伤以疗肝病卓著。治急症、重症善用单验方,主投重剂,善借外治法治疗内部疾患,声名远播皖西一带,弟子中有不少成为名医。
& & 徐氏善于总结,敢于立言,有著作数十部,重要的有《脉症会解》、《药石雏言》、《医法直指》、《经验方歌诀》、《伤寒论类要注疏》、《肝病论》、《钝斋医案》、《钝斋医话丛编》等,此外还有《钝斋诗集》六卷,散文集《闲情集》、《乡园杂记》,《钝斋日记》十六册。因战乱,遗著部分散失。1981年,安徽省卫生厅组织对徐氏著作全面搜集整理,1985年l0月,《伤寒论类要注疏》由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
& & 胡继庭(),金寨县南畈人,民国18年(1929年)参加革命,翌年加入中国GCD。民国23年10月,红二十五军长征北上后,组建红二十八军,任军部秘书。后参与红二十八军党务和军务决策工作。民国24年冬任中共鄂东道委书记,着力恢复发展党的组织和地方政权,组建便衣队,开展反“围剿”斗争,使鄂东地区成为扼制武汉的斗争前哨。民国25年夏回军部,协助军政委高敬亭工作,提出进一步发展和加强便衣队的意见,高敬亭十分重视和支持,便衣队很快发展到80多个,近千人,遍布鄂豫皖苏区,成为红军反“围剿”斗争的一支重要力量。
& & “七·七”事变后,高敬亭化名与卫立煌部谈判,他以秘书身份随从,参与研究方案,协助处理有关事务,谈判进行顺利。红二十八军编为新四军四支队后,先后去南京和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向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等回报请示工作。民国27年春,任新四军七团政治处主任。夏,四支队进至舒城、桐城,无为、庐江一带,胡任团长,和副团长顾士多率部多次在安庆——合肥公路及棋盘岭设伏,击毙、击伤日本侵略军200余人,烧毁汽车百余辆,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受到党中央的表扬。不久,调九团任政委。民国32年调任沿江支队参谋长兼桐(城)怀(宁)潜(山)心县委书记,其间,他领导军民对日、伪、顽军作战,并从事桐、怀、潜根据地建党建政工作,广泛宣传抗日统一战线政策,开展二五减租减息斗争,推动了全民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 & 民国33年2月,国民党桂系军队向桐城东乡革命根据地进攻。2月12日,在桐城指挥作战时牺牲。
& & 柏文蔚(),字烈武,寿县柏家寨人。幼读私塾,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中秀才。目睹清廷腐败,国事日非,乃立志研究新学。创立“天足会”,号召妇女放足;设立“读书社”,相互传阅《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记》、《革命军》等书籍。光绪二十五年考入安徽大学堂。次年与留日回国的陈独秀联系组织“励志学社”,筹款购置图书,在安庆开设藏书楼,以此为据点发表革命演说,痛斥清廷卖国。事泄,藏书楼被安庆知府桂英查封。柏文蔚奔赴南京与赵声联合当地会党,秘密组织“强国会”。不久,事又泄,强国会被迫取消,柏文蔚离宁回皖。光绪二十九年秋考入省武备学堂。次年春,又应募去安庆武备练军营。柏文蔚在军营与熊成基、常恒芳、张纶,袁家声等组织“同学会”,不分省籍、学籍、凡志同道合者均可加入。后事泄,柏文蔚受牵连,遂与陈独秀等人出走皖北。是年秋,安徽旅湘公学迁到芜湖,改名为“安徽公学”。文蔚应李光炯之邀,任该校教习。任教期间和陈独秀、常恒芳等秘密恢复反清组织“岳王会”,柏任南京分会会长。同年,江南新军第九镇招收新兵,遂辞去安徽公学职务,任赵声部三十三标第二营前队队官。光绪三十一年,任三十三标管带。时孙中山遣吴旸谷归国,组织同盟会长江分会,柏文蔚率岳王会分会会员加入同盟会。冬,孙毓筠、权道涵、段云三人由日本回到南京与柏文蔚共谋刺杀两江总督端方未果。柏文蔚逃往吉林在胡殿甲统领的吉强军中任职。光绪三十四年至奉天督练公所参谋处任二等参谋。次年,赴苏俄边界调查军事设施情况。宣统三年(1911年)二月督练公所改组。十月,柏文蔚南下至南京与新军第九镇军官商讨起义,并赴上海从总部领炸弹1200枚、手枪500支密运南京。回陵关后,鼓动九镇统领徐绍祯参加起义,与林述庆等共同指挥攻打江宁,赶跑张勋。十二月,该部改编为中华民国陆军第一军,柏文蔚任军长。
& & 民国元年(1912)2月,安徽都督孙毓筠辞职,文蔚任都督兼民政长。次年,袁世凯叛国,孙中山召柏文蔚至上海议事,决定举兵讨袁,发动二次革命。6月,袁世凯下令撤销其安徽都督职务。7月18日安徽宣布独立,并在蚌埠成立安徽讨袁军总司令部,柏文蔚任总司令。不久讨袁失利,东渡日本。民国4年与李烈钧等赴南洋筹资。民国6年回国任川鄂联军总指挥。民国11年,任长江上游招讨使。民国13年1月,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离开广州赴豫、鲁、冀、察各省整顿党务。民国15年,在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再次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是年秋,任北伐军第三十三军军长。次年,直鲁联军张宗昌部犯合肥,柏文蔚派新编五师进驻合肥县大蜀山一带固守,联军败退徐州以北。是年,通电反蒋,迫蒋介石下野。民国17年,蒋介石复职,免其军长职务,改任北路宣慰使在寿县创建学兵团。柏文蔚坚辞,住南京玄武湖私宅闲居。民国19年,当选国民政府委员。民国26年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民国36年4月26日因患心脏病在上海南洋医院病逝。
[ 本帖最后由 愤怒de猪 于
11:19 编辑 ]
积分知名度 点
家乡贡献 点
性别保密皋城币 个
& & 高语罕(),原名高世素,又名高超、雨寒,化名王灵皋,笔名素心、淮阴钓叟等,寿县正阳关人。
& & 出身于书香门第,幼年从父就读。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东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读书。光绪三十三年回到安庆,在安徽督练公所韩衍手下任事。次年10月与韩衍参加熊成基起义。不久,韩衍创办《安徽通俗公报》,高任编辑。后因《公报》揭露社会时弊鼓吹革命而遭清廷责令停刊,返乡教书。宣统三年(1911年)回安庆入法官养成所,经常同革命党人聚会筹划安徽革命事宜。安徽光复后,韩衍创办青年军,高语罕出任青年军秘书长,佐助办《青年军报》、《血报》,其间与陈独秀相识。民国元年(1912年),韩衍遇刺,青年军解体,遂应高一涵之邀去青岛法专教书。民国3年去上海,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常在《神州日报》、《民主报》、《民呼报》、《民时报》上发表文章。民国5年,离沪至芜湖,在省立五中任学监兼授英语,与刘希平共主校政。次年在刘希平的支持下,成立全省第一个学生自治会,创办工读学校、平民学校、商业夜校,开始编写《白话书信》。民国7年主持“安社”,创办《自由之花》报。民国8年5月5日,北京学生运动电传芜湖,高语罕迅即组织五中骨干分头到各校串联,召开联席会,起草《芜湖学生联合会宣言》,组织罢市、罢工、罢课。7月被迫离校,9月受聘省立第二农业学校。民国9年至北京,经李大钊、张申府介绍加入共产主义小组,不久回沪任上海大学教授,在上海已是中国GCD上海筹备组成员,并编辑出版《白话书信》。次年春回安徽省立五中任学监,参与领导安庆“六二”学潮、推翻省三届省议会、驱逐省长李兆珍等斗争。
& & 民国11年8月,语罕赴德留学。冬,旅德中共支部成立,转为中GCD员。民国14年5月回国,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教官。国民党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高语罕出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北伐军攻克武昌后,跟随陈独秀到达武汉,任《民国日报》社长和安徽党务干部学校校长。民国1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时,任第二方面军秘书长,中央革命委员会委员。
& & 民国18年,因与陈独秀等81人联名发表《我们的政治意见书》被开除中GCD籍。此后,陪伴陈独秀闲居上海。民国21年,陈独秀被捕,高逃往香港卖文,教书。民国26年,陈独秀出狱,高赶赴南京与其相聚。此后,一直伴随同住四川江津。民国31年,陈独秀病故。高寄居重庆《新民报》社长兼主编陈铭德家中,为《新民报》撰稿,生活清苦,完成《九死一生记》,记述其艰辛的一生。民国35年随《新民报》社同仁迁南京,住明瓦廊街。民国37年病故,因家贫由学生捐资葬于南京南门外花神庙旁,墓碑系于右任所题,墓今尚存。
& & 孙多钰(),字章甫。寿县城关人。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入美国康奈尔大学工科学习,毕业时授工科学士。宣统元年(1909年)回国,次年学部考试,名列最优,赏工科进士。辛亥延试一等,授翰林院检讨加四级,升任吉长铁路工程局总办兼总工程师。民国2年(1913年)任沪宁、沪杭两铁路管理局总办。民国4年,调任湘宁铁路工程局总办。民国7年任株钦、湘鄂两铁路总办,次年任北京通惠实业公司总裁和中孚银行总经理。民国9年任督办浦口商埠管理局局长。民国12年任北洋军阀政府交通部次长兼中孚银行总经理。民国1日年任上海阜丰面公司董事长兼启新洋灰公司常务董事、直隶滦州矿务公司副董事长。民国26年,任开滦矿务局、天津局华方经理。民国35年,任中孚银行副董事长。1951年,病逝于天津。
& & 文建武(),原名文佩武,金寨县果子园乡人。幼读私塾8年。14岁学徒,16岁在李集“元丰协”商店管帐,喜书法,善社交,长于筹划。民国18年(1929年)在漆海峰等GCD员影响下,参加乡农会,翌年参加红军。民国20年加入中国GCD。民国22年5月任红四方面军第30军参谋主任。民国24年任总兵站部部长和粮食部长,参加创建川陕苏区的斗争,在反击四川军阀“三路围攻”和“六路围攻”战斗中,多次立功。民国25年任红四方面军供给部部长。长征途中粮食奇缺,常亲自带领工作人员筹集粮食,以解决四方面军机关急需。
& & 抗日战争期间,民国27年任八路军第129师司令部第1科科长。同年冬任冀南军区参谋长,民国29年6月任新七旅政委。民国30年秋任新四旅政委、第四军分区政委。民国31年6月任第六军分区政委。在开展敌后抗日根据地斗争中,率部与日本侵略军和汪伪部作战百余次,4处负伤。作战时机智勇敢,并善于做统战和思想政治工作,多次受到八路军总部表彰。
& & 民国33年任新四军第五师兼鄂豫皖湘赣军区参谋长。协助李先念等指挥战斗,打击日军,开辟中原地区抗日战争新局面。民国34年11月,任中原军区第二纵队司令员。在中原突围战斗中,由于判断正确,指挥果断,顺利掩护中原军区机关安全突围。民国36年2月,任豫鄂陕军区司令员。同年7月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十二纵队政治委员,民国37年8月任中原军区暨中原野战军豫西军区副司令员。民国38年3月任河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同年8月任第21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在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中均立有战功。
& & 新中国成立后任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1951年1月病逝于北京。
& & 李梦庚(),别名启印,霍邱马店乡人,李家圩恶霸地主。
& & 李梦庚7岁入私塾.16岁入阜阳青州中学,毕业后考入安徽法政大学,民国元年(1912年)肄业回家。民国16年至21年,和李松泉联合他人组织一支1000余人的“铲共义勇军”,李梦庚任“铲共团”参谋长,搜集红军情报,捕杀红军干部、战士及其家属。民国19年,红军攻打李家圩,李梦庚负隅顽抗。民国21年5月,红军占领霍邱县城,李梦庚逃往南京纠集、组织皖北“难民”请愿团,乞求国民党政府航空署派驻蚌航空第七队侦察轰炸寿县、正阳、颍上和霍邱西二区一带,使四县百姓蒙受重大损失。民国35年,李梦庚任霍邱县及安徽省参议员,提议并组织霍邱“民众自卫队”,积极反共和残害人民。次年,当选为候补“国大”代表。同年,与李焕球为首组织霍邱、固始两县地主武装联防,对抗解放军,镇压人民,杀害解放军营长曹海山和群众多人。
& & 李家圩地主占有土地20万亩,分布在安徽、河南两省五县:颍上县占地1万亩,阜阳县4000亩,金寨县1400亩,河南固始县3万亩,霍邱县15万亩,此外还在马店、龙潭、城关等9个集镇开设钱庄8处,当铺7处,粮行6处,货栈5处,烟土站l处,仓库6处;在上海、天津、南京、青岛等大城市设公馆7处,茶馆1处,戏院2处,火柴厂和营造厂各1处。李家圩是闻名全国的地主庄园,土地占有面积列全国地主庄园之首,政治势力仅决于四川省大邑县大地主刘文彩。李梦庚于1952年被人民政府判处死刑。
& & 罗钡卿(),金寨县沙堰乡人。
& & 民国3年(1914年)设馆教书,经常教育学生“求知报效于民,读书勿忘救国”,“不排外患,国无宁日,不解内忧,民无生计”。
& & 民国14年春,在武汉随李梯云到英资泰安纱厂开展工人运动。次年春,入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加入中国GCD。结业后回乡,在沙堰洪觉庵办私塾,以教书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学生既学文化,又关心政治,并组织“农运研究小组”,学习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罗固城、李梯云、周维炯、肖方等GCD员常以吟诗填词为名,来洪觉庵私塾交换情报。民国17年冬,在小河王氏祠办学,发展党员15人。立夏节起义后,任佛堂坳模范小学校长,经常编歌写戏,言传革命道理,动员青年参加红军,参与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民国18年9月间,商南地区建立苏维埃政权,罗用当地《八段锦》民歌曲调,创作了《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歌词,很快传遍鄂豫皖苏区。新中国成立后,被选入大型史诗电影《东方红》。民国20年2月,在汤家汇与何复舟创办《红日报》和石印馆。民国21年10月,红军主力西进川陕,罗银卿坚持地方工作,因保长告密被捕,身体遭受严重摧残,后经地方绅士保释出狱。
& & 新中国建立后,在家安度晚年。1952年2月病故。
& & 沈子修(),原名全懋,霍山县凡冲乡人。
& & 早年毕业于清朝两江师范学堂。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参加同盟会,开始革命活动。宣统三年(1911年),在南京积极响应辛亥革命。民国元年至民国7年在安徽公学、安徽法政学校工作期间,积极参加反军阀、反列强斗争。民国5年夏,与朱蕴山、刘希平等策化安庆讨袁起义,事败,被通缉。民国8年至民国12年在六安省立三农任校长,参与领导教育界声援“五四”运动,抵制日货,支援安庆反倪(嗣冲)反三届省议会贿选、驱逐省长李兆珍等斗争。民国15年11月,受广州国民党中央指派,与朱蕴山等回皖组建国民党安徽省临时党部,任执行委员兼组织部长。为响应北伐参与策划皖西起义,事败后去武昌任国民党安徽省党务干校校长,延请李立三、李达、恽代英、邓演达等人来校讲授工、农、青运及三民主义。抗战期间,参与组建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支持抗日救亡运动。民国36年任安徽省教育会长,省政府顾问。次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任安庆市分部主任委员,不满蒋介石独裁统治,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
& & 沈子修毕生从事教育工作,有丰富的教学和治校经验。在安徽教育界有较高的声望。主张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摒除封建教育的陈规陋习,反对尊孔读经,奉行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在“三农”时,拓地70余亩为农、林场。极力推行民主治校,成立学生会组织。沈子修生活十分俭朴,但对教师或学生困难则慷慨相助,并将自己的财物典当、变卖,捐献给学校。
& & 建国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皖北支部主任委员、皖北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副主席、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副主任、皖北行署土地改革委员会委员等职。1952年,当选为安徽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省政协副主席、民盟安徽省副主任委员。1955年12月病逝于任内。
& & 孙多慈(?—1963),女,寿县城关人,早年毕业于安庆女中。民国20年(1931年)入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西画组,从徐悲鸿学习素描,选修宗伯华的《美学》;胡小石的《古诗选》。民国24年春,随徐去黄山写生,未及毕业,即回安庆女中任教,后与浙江省教育厅长许绍棣结婚,任教浙江艺专。不久,随夫去台湾,任教于艺术学院,后任院长。1963年,因患癌症赴美治疗,逝世于洛杉矶。
& & 民国23年,多慈以一幅《鲛人绰琴图》显露其艺术才华。民国25年,中华书局出版其《素描集》,振惊中外画坛。宗伯华序曰:“线文雄秀,真气逼人。观察敏锐,笔法实实,清新之气,扑人眉宇”。李则纲称其国画“笔法雄俊,气慨不凡”;称其油画“尤其有一种奇人愤志的天才”,“到了她的画前,总能教你始而精神怡悦,一见即发快感,继而教你沉思,教你遐想”。
& & 孙多慈对艺术精益求精。自谓“艺术之广博浩瀚诚无涯际;苟吾心神向往,意志坚定,纵有惊涛骇浪,桅折舟覆之危,亦有和风荡漾,鱼跃鸢飞之乐,果俗决心登彼岸者,终不当视为畏途,而自辍其志也”。
& & 黄昌栋(),浙江省义乌县大塘乡人。1951年8月毕业于浙江大学土木系,分配到南京淮河水利工程总局工作。1956年7月加入中国GCD,历任实习员、淮委工程部工程员,淮委勘测设计院工程师,专业小组长、主任工程师等职。1958年7月调六安任淠史杭工程指挥部工务力、公室副主任、专署水利电力局副局长。
& & 他工作负责,作风踏实,刻苦自励,勤俭朴素。1956年被选为安徽省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1960年被评为省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个人。调六安专区工作后,足迹遍及皖西大地,将全部精力和智慧倾注在淠史杭灌区的开发事业上。在编制淠河灌区规划时,提出放缓渠道比降,增加自流灌溉面积,节省投资。在编制史河灌区规划时,通过反复实地查勘,提出平岗切岭,改抽水灌溉为自流灌溉。在患病之际,仍关心灌区建设,对修正规划提出了40多条建设性意见。在建设淠史杭灌区工程中作出显著贡献。
& & 日病逝。赵子厚专员书送“在水利事业中勤学苦钻毕生如一日,为建设淠史杭辛劳奔波技术树楷模”挽联。
& & 陶&&勇()原名张道庸,霍邱县叶集人。幼年给地主放牛,后当窑工。民国18年(1929年)参加革命并加入共青团,民国20年转入中国GCD,历任红军班长、中队长、保卫队队长、营长、团长,参加红四方面军长征。
& & 抗日战争爆发,陶勇任新四军一支队纵队司令员兼政委,转战苏、浙、皖三省,参加了苏南敌后游击战争,横山地区反“扫荡”,半塔集反顽战斗,以及横桥战役、曹甸战役、天目山三次自卫战,声名远震。
& & 民国31年,从长江口到连云港近海区,出现20余股海盗,危害百姓,骚扰抗日根据地,陶勇时任苏中四分区司令员,新四军一师三旅旅长,采取歼灭王明中争取孙二虎的策略,孙匪性难改,反复无常,在陶勇耐心教育下,终于率部投奔新四军,改名孙仲铭。
& & 解放战争期间,陶勇参加了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等战役,先后任人民解放军纵队司令员、军长、兵团副司令员,新中国建立后,历任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中国人民海军副司令员兼东海舰队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九兵团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次年,当选为中国GCD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 & “文化大革命”中,陶勇遭受残酷迫害。日被害死在东海舰队司令部大院浇花井里。
& & 王仁峰(),字霭吾,号晦释,舒城县石岗乡人。
& & 王仁峰幼入私塾,19岁就学于舒城斌农中学堂。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考入南京两江优级师范理化科。此间,受孙中山民主革命的思想影响,由革命党人凌焦庵、郑赞丞介绍,加入同盟会。宣统二年(1910年)5月,与柏文蔚、凌焦庵等人在南京准备武装起义,率部分同志潜往镇江附近的三汊河制造炸弹。当时天气潮湿,雷管久置失灵,一人不慎用锤轻击,炸弹爆炸,仁峰左臂炸伤。清军闻讯前往围捕,罗灿将他背到江边,在芦苇中隐藏3天,后经赵声等营救送至医院,因伤臂肌肉腐烂截肢。次年春,仁峰与宋豫琳等去广州参加起义,因其有伤臂特征,不便参加起义。7月,与凌焦庵、金味鱼等入江浙新军徐绍祯部,司财务。时柏文蔚为徐军管带,王仁峰协助柏文蔚组织军队,参加光复南京起义。
& & 民国2年(1913年),仁峰出任南京安徽公学校长,不久全国掀起讨伐袁世凯斗争高潮,辞去校务参加讨袁。次年2月,邀请金味鱼、金念曾数人在舒城桃溪创办第二高等小学校。民国9年8月,仁峰调省立合肥二中任校长。他办学开明,并购买进步书刊,宣传革命,被军阀马联甲拘禁,后经柏文蔚、光明甫等人相助出狱。民国10年至35年,王仁峰先后在芜湖、贵池、桐城、舒城从事教育工作。36年秋,离职居家养病,直至解放。
& & 王仁峰爱好书法,尤擅魏碑,与安庆杨大沁、寿县张树侯并称安徽三大家,喜藏书画,建有“秋水山堂”书斋。
& & 解放后,王仁峰多次被选为乡、县两级人民代表。1955年,经安徽省副省长沈子修和文史馆馆长光明甫推荐,被聘为省文史馆馆员。1967年4月病逝。
积分知名度 点
家乡贡献 点
性别保密皋城币 个
沙发,,,,,,,,,,,,抢咯在看.................
积分知名度 点
家乡贡献 点
性别保密皋城币 个
这是给人看的吗``` 给人闻的吧??@)fb
积分知名度 点
家乡贡献 点
性别保密皋城币 个
那个怎么没黄兴隆啊?
积分知名度 点
家乡贡献 点
性别保密皋城币 个
黄兴隆爷爷的名字.哈哈...................
积分知名度 点
家乡贡献 点
性别保密皋城币 个
过段时间就有咱名字咯
工信部备案:|||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Powered by
微信扫一扫,惊喜不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义乌金味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