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参观税收文化参观警示教育基地地后,您感触最深的...

关于参加“税收•国家•文明”有奖征文要求
&&& 为迎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在全国第十八个税收宣传月到来之际,借助税收文化教育基地这一载体,南京市地方税务局与南京市教育局联合举办第六届“税收·国家·文明”有奖征文活动。德育处要求高一、高二的学生积极参与这一活动,语文老师精心指导。现将相关事宜告知如下:
  一、征文主题:“税收·国家·民生”
  通过结合南京市税收文化教育基地的参观,回顾税收文化的发展历史,追溯中国文明社会前进的足迹,联系自己的切身经历和真实体会,反映税收与经济、与纳税人、与全社会共进共赢、和谐发展的关系,表达对税收事业的理解与认同以及作为共和国纳税人的光荣感和自豪感。
二、参加对象:高一、高二年级学生
三、征文要求:
1、征文内容要求紧扣主题,文体不限,字数一般不超过1500字。文稿要求字迹清晰,用稿纸誊写或用A4纸打印, 征文文稿请注明作者姓名、性别、年龄、学校、班级、联系电话等情况。
  2、附设有关南京市税收文化教育基地参观互动的开放性问答题2个:
  ①参观税收文化教育基地后,您感触最深的或者最吸引您的有哪些?
②您对税收文化教育基地有何建议?
四、评选办法:
  这次征文分别评出特等奖1名,奖金1000元;一等奖10名,奖金500元;二等奖20名,奖金300元;三等奖50名,奖金100元。对筛选后报送的稿件除获奖人员以外的作者均将赠送纪念品一份。获奖名单及部分获奖作品将在《南京日报》、南京地税外部网站、南京市教育局网站等媒体上刊登,并在全市各地税局办税服务厅给予公布。
五、征文时间:2009年4月10日前征文电子稿交大唐文学社。
电子邮箱地址: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本周热门新闻&&您的位置&& >>
聆听•思考•感悟――白银市国税局扬州税务学院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侧记
201283-13507
&&& 18403030
&&& .taxation
责任编辑:白银市国税局
?没有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专题?暂无相关专题伏牛山药王
&&&&&&&&& &&&
&|&&|&&|&&|&&|&&|&&|&&|&&|&&|&&|&
您现在的位置:&&>>&&>>&&>>&&>>&&>>&文章正文
中医中药导航:
中药市场导航:
中药论坛导航:
伏牛山药王
伏牛山药王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相 关 文 章
  【人物档案】
  人物:孙耀志
  出生年月:1951年
  籍 贯:南阳
  职 务: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社会兼职: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药王锦囊】
  1.把老祖宗的思想精髓与现代科学结合起来,让现代社会接受,这就是中医药面临的二次开发、二次创新,这就是我们的责任。
  2.中国国内有13亿人的市场,世界上有60亿人的市场,这个市场大不大?市场很大。
  3.没有一大批懂经济、懂管理、能诚信经营的企业家和商人,中原崛起是一句空话。中原崛起需要新豫商。
  4.我17岁出门当兵,干到56岁。图个啥,为个啥?吃?穿?名?利?50岁过后,这些都不是了,总感到有责任在肩,我要给社会多留下点东西。
  5.中医药走向国际有赖于中国的强大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如果全世界都来学汉语,中医、中药自然走向世界。法国总统希拉克熟读了中国的古书,了解中国文化,他懂中医药。
  6.做企业就像做建筑一样,从基础做起,一点一点地做实,要稳。
  他17岁入伍,当兵4年,1972年复员。1979年他初入宛西制药,1984年奉调到西峡县经贸委,一年之后,日,再次奉调出任宛西制药党支部书记兼厂长。
  他提出了宛西制药的“三三文化”思想,并成为宛西制药发展的总纲。
  “三三文化”涵义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三个突出”:“突出继承弘扬张仲景中医药文化,突出八百里伏牛山中药材资源优势<SPAN id=quote_sz54.136,2.04,0.08%),突出中药现代化、制造现代中药”;二是“让三老放心”:“让老中医放心,让老百姓放心,让老祖宗放心”;三是“三个创造”:“为员工创造机遇,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人类创造健康”。这是他作为伏牛山药王的独门秘方。
  □经济视点报记者 刘如涛
  今年的3月,对孙耀志来说,显得格外忙碌。3月16日上午10时30分,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刚刚闭幕,作为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宛西制药”)董事长兼总经理的他就赶到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匆匆飞到郑州。一下飞机,马上与公司几位高管驱车赶到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他此行的目的是考察一个地块,向开发区管委会的有关负责人说明了在郑州建立基地的想法。很快,1周之内,孙耀志得到了回复:可以。
  对于孙耀志这位伏牛山药王来说,这块地意味着很多。
  近年来,宛西制药在市场上攻城略地,战果颇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日,宛西制药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总部基地启用了仲景会馆,并在仲景会馆下创设北京仲景文化之光传播有限公司、北京张仲景经方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北京张仲景大药房有限公司。据宛西制药方面透露,宛药入京,一方面是为了充分利用首都的资源、信息、环境、人才等优势,另一方面是为了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以弘扬、创新仲景文化、复兴国医国药事业为核心的新基地,为早日实现宛药“做行业先锋,做百年企业,创百年品牌”的战略目标。
  如果把宛西制药在北京和郑州的两步棋联系起来看,不难发现,孙耀志已为宛西制药加足了马力,企业开始提速了。
  宛西制药以“药材好,药才好”一句话打遍天下,仲景牌六味地黄丸和仲景牌逍遥丸在国内市场上的销量遥遥领先。伏牛山是秦岭的余脉,东西绵延八百余里,是我国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分区线,是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天然阔叶林保存较完整的地段。宛西制药生产基地就坐落在伏牛山南麓,可以说是伏牛山成就了宛西制药,也成就了孙耀志这位宛西汉子。
  3月24日,在郑州中州皇冠假日酒店,《经济视点报》记者与孙耀志如约会面,并打开了药王纵横商海的秘方。
  医圣故乡续新篇
  经济视点报:我顺便从仲景大药房买了两盒药,随身带来了,“仲景牌”六味地黄丸和逍遥丸。看到宛西的王牌药,您有何感想?
  孙耀志:很高兴!我们的药离老百姓很近。大家能自觉地买这个产品,说明宛西制药得到了公众的认可。
  在宛西制药近30年的发展进程中,都是在老老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药,做好药,为人类的康复保健服务。
  经济视点报:在仲景大药房外面有一副对联是:医圣一论启百代,药王千金佑万民。您认为医圣文化的核心是什么?
  孙耀志:我国中医药文化到东汉末年发展到鼎盛。中医药在东汉末年由张仲景把他总结系统了起来,集成《伤寒杂病论》。医圣文化是中国5000年中医药文化的精髓。
  从神农尝百草到现在,中华民族之所以能繁荣昌盛,也是得益于中医药的。我在全国人代会上说过,中医药是我国最大的知识产权之一,保护中医药就是保护我们中国的知识产权。
  为什么这样讲呢?中医药的伟大是不治已病治未病,这是与西医西药最大的区别。西医是治病,中医是治症。西医、西药自1840年鸦片战争时进入中国,历史不足200年。
  经济视点报:八百里伏牛山自古就被称为天然药库。“药材好,药才好”是宛西制药打出的一张王牌。您认为宛西制药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是“药材”?是品牌?是渠道?
  孙耀志:宛西制药的核心竞争力在继承、弘扬中医药文化方面,打造了仲景品牌。“药材好,药才好”的传播定位很自然地把文化理念过渡到了经营理念:保证药材地道,从而保证药品品质,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药!
  宛西制药讲的“三个突出”就是我们的经营理念,我们对社会的承诺就是让“三老”放心,我们企业的目的是“三个创造”,以上构成了宛西制药企业的“三三文化”理念。
  经济视点报:宛药 “三三文化” 的提出是基于一种什么样的考虑?
  孙耀志:“三三文化”理念也不是一次提出来的。前后历时了4年。从2000年开始,到2003年基本成形。它们分别代表了宛西制药的经营理念、文化理念和社会承诺。没有经过策划,“三三文化”是我逐步总结的。
  2000年上半年我先提了“三个创造”;2002年我们提出了“三个突出”。其实,这里面还有个插曲。2002年,时任河南省委书记的陈奎元来到宛西调研。我汇报说,“陈书记,江总书记是去年提出‘三个代表’,今年提出‘三讲’,而我们宛西制药去年提的‘三个创造’,今年我们讲的是‘三个突出’”。当时满座皆惊(担心我说出问题来不好收场)。陈书记却说,“你说说哪三个突出,哪三个创造”。我向他说明后,他说,你这正好落实了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嘛。
  提“三个创造”时,我们想归纳、寻找一种企业理念,我们进而结合了自身的优势:一是仲景商标;二是八百里伏牛山;三是与中药现代化结合起来,在这种情况下,诞生了“三三文化”。
  “三老”是我在同国家药监局官员交流中悟出来的,当时提到了假冒伪劣药品危害社会,企业缺乏诚信的问题时,我就想,宛西制药应该对社会有个承诺,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就形成了现在的“让三老放心”。一周之后,我从北京回来,这句话就慢慢传播开了。
  一代药王望江湖
  经济视点报:现代中医药产业有哪些新趋势?
  孙耀志:3月21日,国务院十六部委联合出台了《年中国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说“要积极扶持中医药事业,为防病治病做出积极的贡献”。而胡锦涛总书记在第35次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也指出要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医药事业。此外,吴仪副总理今年1月11日全国中医药会议上讲话,都对中医药发展做出了充分的肯定。21世纪对中医药又有一个好的环境,就连欧美国家也开始接受中医药了。
  中药成本低,老百姓负担得起,疗效明显,特别是有些土方、验方。感冒、发烧、胃疼、肚胀,几片树叶就治好了。中医药对于实现全民医保起到了西医、西药不可替代的作用。
  食药同源。调味品、五谷杂粮、都是中药。大麦、小麦、各种豆类、大葱、生姜、辣椒、胡椒都是中药,所以,中医药与人们的生命是息息相关的。
  前些天,《新闻联播》播了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一位教授用多年时间研究的复方中药,治疗肝硬化、乙型肝炎。而中医药泰斗、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邓铁涛想在毕生之年研究出用中药治疗艾滋病的配方。此外,心脏病、糖尿病等常见病用西药到一定程度之后已经没药可求了,就会产生副作用了,如何用来解决现在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而且不留副作用,只有中医药来解决了。
  经济视点报:中药特别讲究继承与发扬。在当今中国中医药发展史上,有几个人不容忽视,一个是原来温元凯常提的中药国际化的领军人物――浙江康莱特集团董事长李大鹏;一个是杭州青春宝集团董事长冯根生。另外一个就是您了。您感到肩上的历史责任大吗?哪些责任特重?
  孙耀志:责任大。既有历史责任,也有社会责任。历史责任是传承,社会责任是必须做好药。现在有些人不承担责任,企业诚信缺失,应该对这些企业进行制裁和曝光。
  现在全国有将近2000家中药厂,真正有中医药文化、有知识产权,且能得到社会认可的产品很少,很少。一药多规格,变个名字就算新药,变个规格算新药,来虚假搞定价,危害了社会。当前,由于体制问题导致医院是以药养医,有的厂家就是钻这个空子,从中牟得市场和暴利。
  经济视点报:去年您的代表提案是“保护发展我国传统民族中医药事业”,您认为,要落实提案,最需要马上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孙耀志:一是政策上的支持。国家要出台一些对中医药行业的扶植政策。包括资金的支持、税收的优惠和项目的支持等。
  二是组织中医药方面的人,正确领会、正确对待,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开发与创新中医药产业。不能简单模仿、盲日扩大宣传,夸大疗效,危害社会。
  三是传媒要肩负传播责任,让人们正确了解中医药、认识中医药、接受中医药,运用中医药。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我们许多中医药传播上不大众化,不民俗。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逍遥丸是舒肝解郁,养血调经,这都是很专业的术语。人们只知道字,不知道它的意思。
  这几十年来我们在中医药方面做得太少了,现在我们的名老中医逐步在“断档”,有的老中医已经离世了,有的已经不能工作了。中药要振兴,首先要振兴中医。现在真正能把脉,靠望、闻、问、切治病的太少了。这是危机。
  “宛药”百味谁能解
  经济视点报:从西峡到南阳,从南阳到郑州,再从郑州到北京。宛西制药在进行着一步又一步的战略扩张。您在市场布局方面是否有新的打算?
  孙耀志:我们2002年在南阳建总部;2003年在郑州建张仲景大药房;日,在北京启用仲景会馆。今天上午采访结束后,我还要到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谈一块地,大约70亩。我们准备把宛西制药的河南省中药现代化工程研究中心、张仲景大药房总部和物流总部建在那里。
  以后的布局是:博士后工作站建在西峡;宛药总部设在南阳;利用省会的大学、科研机构的人才资源,把河南省中药现代化工程研究中心放在郑州。西峡――南阳――郑州――北京,各有重点。
  经济视点报:宛西制药之于中国中医药行业的地位如何?
  孙耀志:在传承、继承、弘扬方面,我们做得是比较好的,起到了带头作用、倡导作用和表率作用。
  去年全国人代会上,以我为首,32名代表联合提出对中医药立法。2006年全国人大受理了1006个议案,其中我的议案是第1000条,已经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起草我国的《中医药法》,现在草案已经完成,正在征求意见,估计在2010年之前会出台。
  2007年刚刚闭幕的十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我召开了记者招待会,倡议要保护我国中医药事业。
  经济视点报:在宛西制药的成长过程中,您感触最深的是什么?最难忘的是什么?
  孙耀志:感触最深的是在我们的社会中,由于种种因素,要做好一个企业、要做成一件事,太难、太难!障碍太多。有些能说出来,有些不能讲出来。
  经济视点报:那么,您认为最值得高兴的是什么?最遗憾的是什么?
  孙耀志:我认为值得高兴的事太多了,最高兴的是2001年在全国提出了“药材好,药才好”,对中医药起到了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或者说一个带头的作用。没有好药材就没有好成药,没有好成药我们的好中医就兴不起来。
  在过去的23年间,我最大的遗憾是由于我选人、用人失误,造成了这个企业错失商机。失去的机会并不是没有被发现,是在执行层面上犯了错误。
  经济视点报:青春宝的冯根生,祖上是做老中医的。他是第三代,现在已传到了第四代。而您是军人出身,您感到军人的经历对做企业家的影响大吗?
  孙耀志:4年兵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当时遇到很多挫折,承担很多压力,我曾经受到过无中生有的迫害。所以,当厂长后,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变化,能承受得了,这都是当兵时打下的基础。
  百年基业若等闲
  经济视点报:您从日回调宛西制药,已经在那里连续工作了23年,如果再加上1979到到1985年这段时间,您与宛西制药已经有28年的缘分,刚好占去了你目前生命的二分之一时间。您最想对您的员工说些什么?
  孙耀志:我想说,“我这个老板,既不是伟人,也不是圣人,但也不是个小人,我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是一个敢于承担责任,敢于负责的一个人。”这话我对曾经对员工说过。
  经济视点报:做中药讲究个“配方”。大家都知道,做药和做企业有相通之处,对于宛西制药的未来,您自己有没有一个使它基业常青、永续发展的“配方”?
  孙耀志:我在5年前就提出来,我们要做百年企业,创百年品牌。我的“配方”是:把张仲景中医药文化、药材基地和中药现代化有机结合起来,发展和壮大中医药事业。
  进而让仲景百草园、仲景花岗岩浮雕像、仲景文化广场和仲景商标浑然一体。
  我们现在建了6个药材基地,河南两个地区:南阳伏牛山的山茱萸基地、焦作的地黄和山药基地、安徽的牡丹皮、福建的泽泻、湖北的茯苓,这6个药材基地都已建成并通过GAP认证,将来要逐步带动100万到200万农民脱贫致富走向小康。这是最大的社会责任,也是我作为一个老总做的最大的善事。做药是为人治病,通过企业帮人致富,也是做善事。去年我的员工是7000人,可能到2010年我的员工要突破1万人。
  此外,我们打造了一条年产能达20亿的浓缩丸生产线,在中国是第一家,而且是全自动化。这样有形元素、无形元素都具备了。
  经济视点报:若干年之后,您退居二线之后怎么办?
  孙耀志:这是个重要问题。企业实行全民营之后,我的股份最大,以后谁来当我的接班人?客观地讲,我在培养我的儿子。他受过很好的教育,接受过很多锻炼,现在已经回到了公司,做总经理助理,今年是第二个年头。让他逐步地适应,让社会去考验他。
  假如他确实不适应,就让企业成为公众企业,去上市。
  经济视点报:您有多重身份,社会角色很多,站在不同的角度您对自己有何评价?
  孙耀志:我是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人。从1985年到现在,社会给我的荣誉很高,那些只能说明过去,但并不代表今后。
  朴素的道家情怀
  经济视点报:在您领导的23年间,宛西制药的复兴得益于什么?
  孙耀志:用这句话最好:我们一直在老老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药,没有因为社会上某个时期的不良风气动摇了我们的思想。我们从一个县办企业能够走出县城,走向全国,首先是我们的人品。我经常讲,先有人品,后有产品。
  经济视点报:您讲的是一些哲学的辩证思想。做张仲景大药房是为了市场终端,还是为了做品牌宣传?
  孙耀志:做张仲景大药房是为宛西制药做百年品牌打基础,我们还打算拍张仲景电视剧,让更多的人了解、接受仲景文化。
  做大药房我们起步较早了,从2002年开始做,到现在做得还不尽如人意,但我们已基本走出困境,郑州市有20个,其他河南的9个地级市有20个。2007年河南省的张仲景大药房将达到80~100家,年营业收入会突破2亿元。
  《经济视点报》:宛西制药现在的理想是什么?
  孙耀志:明年是我们建厂30周年,要能实现产值20亿元,税利就能达到2亿多元。
  现在,我国中医泰斗、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邓铁涛和一个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都是宛西制药的高级参谋。做中医药研发只要挖掘好,选对题,疗效确切,对社会有价值,企业的经济效益就会很可观。我们没有满足现状,做了很多努力。今年是建厂的第29个年头,我与宛西制药结缘了28年,宛西制药进入了青年时期,一切刚刚开始。
  另外,我想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多涉及一些产业,多做点事,通过努力,再干10年,使其规模能达到50亿元到80亿元,给社会更多的回报。
  【记者手记】
  药王人生几多味
  □刘如涛
  中医药讲究的是配方。前几年电视连续剧《大宅门》里的白家老号,在最难的时候也没卖药方,这药方可是白家的“根”。一个方治一种病,放几味药,一味放多少,恰到好处才能药到病除。
  为了了解宛西制药的基本情况,我就差没有“神农尝百草”了。后来,我了解到六味地黄丸里有6味中药,而逍遥丸成分更复杂,含有12味中药,当我把宛西制药与其他同类中药一比较,才豁然明白了“药材好,药才好”的深意。药王孙耀志实际上卖的不仅是药,他卖的是“药材”和“张仲景”。可能消费者买药就是冲了这“两味”来的!在此基础上,药王又加上“中药现代化”,就这“三味”硬是叫响市场。如果把这“三味”也向宛西制药的“三三文化”看齐,似乎孙耀志与三字有缘。
  由物及人,大家常说,人生百味。是不是每个人的百味都相同呢?决然不是,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所受的苦也不同、所获的爱也不同。不同的人生轨际形成了不同的生命滋味。
  一代药王孙耀志不乏军人的铁骨、商人的智慧和南阳人特有的地灵人杰。
  孙耀志当兵那4年算是为其添了人生一味,那一味大大增强了他承受压力的能力。也可能就是增这一味才有了今天的宛西制药。
  智、信、仁、勇、严,是常见的几味。最近,越来越多的成功的企业家更多的谈到“德”,这也算一味。难怪人常说“厚德载物”、“大胜靠德”,不无道理。为了弘扬国药文化,想一想,您的生命中是多了哪一味?少了哪一味?你的生命中有几味?
文章为整理,或来自网络,内容仅供访问者参考,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转载请注明出处!互动交流请进!
&栏目热门文章
5686716481106717098869189144151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文章录入:天涯&&&&责任编辑:天涯&
&频道热门文章
66108152531811163572014131253541761399863
4396043282218861934818677186321645916182
71986098431537213171292922442210
910788483472469460397373
22101529145813791373134311981189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欢迎进入-||中国最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参观警示教育基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