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山县的城镇养老保险新政策是什么政策

◎2010-村村乐-京ICP备号-1京公网安备40号您当前的位置:
黑龙江克山县首创“家庭医疗保险”惠及百姓
16:01 来源:无忧保财网
  记者从黑龙江省克山县政府了解到,克山县去年7月开展家庭医疗保险以来,已有5400余户家庭参保,13000余名群众成为家庭医疗保险的受益者。
  克山县曙光乡农民孙福全参加家庭医疗保险后患肠梗阻住院治疗,2700多元的医药费家庭医疗保险给报销了1780多元,再加上老孙参加新型合作医疗报销了760多元,实际他个人仅负担了200多元医疗费。
  据了解,克山县开展的家庭医疗保险确定“以一般家庭为标准,困难家庭和特殊群体家庭享受照顾政策”的原则,既允许老人、儿童、学生可一起随家庭参保,又允许一些患有重大病种的人参保。一般收入家庭参加家庭医疗保险年人均缴费标准为280元,困难家庭参保还会享受50元至100元不等的优惠。
  克山县还建立了统筹调配互济制度,将家庭医疗保险纳入全县医疗保险统筹,在支付过多,资金不足时由全县统一调配解决,以确保家庭医疗保险有足够的启动资金正常运转。
  如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克山县首创的“家庭医疗保险”令人耳目一新。众多特困家庭和弱势群体得到了实惠。
  “家庭医疗保险”作为一项惠民工程,已取得了百姓、医院和政府满意的共赢效果。克山县医保局局长刘铁诚说,克山县已经启动的“家庭医疗保险”放宽了对职业、性别、年龄、疾病、地域的限制,不但把城镇职工、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的农民纳入进来,还把中小学生、城镇个体工商户、无业人员、职工家属、低保户也纳入进来,此外,允许患有恶性肿瘤、尿毒症、肝硬化等重大疾病的百姓参保,从而实现了城乡医保的无缝对接、与各类人群的无缝覆盖,使全县居民应保尽保。至今,这个县参保家庭已达到3020户、7730人,参保年龄最大的85岁,最小的1岁,收缴基金150万元,同时在医保运行中已为180户家庭、200多人次报销医疗费40多万元,其中单人次最高报销7044元
,家庭多人次累计最高报销2万元。远东社区居民刘志毅因阑尾炎并发糖尿病,以前一直不敢去医院治疗。自从参加家庭医疗保险后,他及时住院治疗,共花了10364元,报销了7044元,个人仅花了3320元。
  已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随家庭再参保,实现了住院治病不花钱,补充了基本医疗保险的不足。克山县开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后,农民的看病难问题虽有缓解,但由于国家投入较少,个人负担还很大,农民又通过参加“家庭医疗保险”,使两种制度互为补充,实现了有病住院少花钱、不花钱、甚至多得钱。西河镇宝胜村患脑血栓并发肺感染的村民江心磊,既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又参加了“家庭医疗保险”,他住院共花费5231元,“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为其报销2035元,“家庭医疗保险”为其报销3452元,两项共计5487元,江心磊看病不但没花钱,还多得了256元。
  今年7月,以家庭为单位、打破年龄界限,旨在实现全覆盖的家庭医疗保险政策正式出台。该政策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它以家庭收入为基准,将家庭分为普通、困难、特殊群体(包括学生、军烈属、残疾人、低保户家庭)三个档次,城镇、农村家庭,外来投资者及农民工都可参保。在缴费上,普通家庭年人均缴费280元,困难家庭年人均缴费230元,特殊群体家庭年人均缴费180元。对已经参保但仍无力就医的,开辟“绿色通道”,允许其先住院就医,医院不收取任何抵押金,由医保局垫付其个人自付部分和应报销部分,力求解决这部分人没钱看病的问题。同时,该政策规定,已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的,可以随家庭再次参保。而在费用上,好处明显,可享受双重报销。今年9月,县某机关人员患糖尿病住院治疗花了3300元,基本医疗和家庭医疗保险双向报销后,该患者实报3300元钱,真正实现了不花钱看病。西河乡的李老汉患胰腺炎住院花了1万多元,合作医疗保险报销了3880元,家庭医保报了6790元,住院不但没花钱,还多得了670元,乐得李老汉逢人就夸家庭医保好。
                        
版权所有:家财险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违者必究!联系QQ:| 联系邮箱:- 信息内容- 克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克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来源:采编员 上传日期
――克山县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讨论通过
克山县人民政府
二○○六年一月
  前 言
  “十一五”时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县目标的关键时期。“十一五”规划是党中央提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战略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编制好此规划,对于我县在今后五年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大意义。按照国家和省、市关于编制“十一五”规划的部署,结合我县实际,在总结分析“十五”计划的基础上,制定了《克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环境条件篇
  第一章 “十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简要回顾
  “十五”期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全力实施“全党抓企业,全民搞招商,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和县域经济“四个换位”的战略决策,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十五”计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县域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一)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2005年,区域生产总值完成25.6亿元,比“九五”期末增长50.5%,年均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1.7亿元,比“九五”期末增长37%,年均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6.5亿元,比“九五”期末增长83%,年均增长16.6%;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7.4亿元,比“九五”期末增长49.5%,年均增长9.9%;三次产业结构由“九五”期末的57:20:23调整到46:25:29。财政收入实现7999万元,比“九五”期末增长63.6%(按可比口径计算),年均增长12.7%;粮豆薯总产量达到5.2亿公斤,比“九五”期末增长2.4%,年均增长0.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4749元和3095元,分别比“九五”期末增长39.5%和48%,年均增长7.9%和9.6%。
  (二)各项改革不断深化
  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进行了多元投资主体的公司制改造,停产、半停产企业通过租赁、出售、破产实现了转产或退出市场。经过改革,盘活闲置资产1.5亿元,退出国有资本9000万元,安置职工4890人,安置率39.8%。企业改革使我县工业经济结构更加合理,以金鼎公司、沃华公司为龙头的“麻、薯”经济成为我县的支柱产业,以乳品、肉制品为原料的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同时,税费改革、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等各项改革也取得了重大成效,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三)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十五”期间,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奋斗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突破口,以提升效益为目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农业生产综合能力明显提高,农村经济保持稳步发展势头。2005年末,全县耕地面积247万亩,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9.7亿元,比“九五”期末增长115%,年均增长23%;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2.7万人,实现劳务收入6.2亿元。畜牧业产值实现7.3亿元,主辅换位取得重要进展。
  (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十五”期间,我县工业在市场竞争激烈、历史包袱沉重和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的不利形势下,大力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战略,使工业经济在困境中保持平稳增长,效益明显回升。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实现2.5亿元,比“九五”期末增长233.7%,年均增长46.7%,实现税金6527万元,比“九五”期末增长266%,年均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县区域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5个百分点。
  (五)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十五”期间,我县累计完成城乡建设总投资8.6亿元,比“九五”期间增长52%。制定并实施了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城乡建设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主要指标同“九五”期间相比大幅提高。人民群众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全县共增加城镇住宅面积36万平方米、商服5万平方米,拆迁动迁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新建、翻建平房近3万平方米。农村住房砖瓦化率达到78.
9%,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2.6平方米;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由“九五”期间的6.2平方米提高到8.4平方米。供热、给排水能力不断增强。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60%;城镇居民用气普及率达到52%;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5%;排水管线总长22公里,污水排放量55万吨/年。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十五”期间,12.1万平方米县城主大街全部铺装了沥青砼路面,铺装高级、次高级人行步道板38.4万平方米。党政办公中心、天泽购物中心、嘉利盈商务酒店、环城路等一批城市重点工程相继完工,建成了样式美观的火车站广场、休闲广场、中心绿地和六大社区广场,并配齐了相关设施。建设绿地面积446.2万平方米。城镇管理上突出“三个延伸”,镇容镇貌明显改善。一个镇容整洁、管理有序、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县城基本形成。以北联镇、西城镇为典型的农村小城镇建设取得较好成效。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取得新成果。建设西出口、克北公路、通村公路总长115.1公里,全部为白色水泥路面。克农公路改建工程开始实施。
  (六)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经过5年的努力,全县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县一中顺利晋升省级示范性高中,高考和中考升学率明显提高;素质教育全面开展,基础教育稳步提高。县职业培训中心投入使用,职业教育登上新台阶。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支持作用增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34户。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下。卫生保健工作有了新进展,建立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初步形成。我县最大的两家医疗机构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的门诊大楼相继建成,一批先进的医疗设备被陆续购进,整体医疗救护能力得到明显增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完成了城镇有线电视宽带网改造。文化、体育、民政、环境保护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相继获得了“全国双拥模范县”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七)招商引资成果丰硕
  “十五”期间,全县共执行技术资金合作项目178项,累计引进国内资金2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累计220万美元,已投产外资企业3户。全县进出口总额实现1986万美元。克山工业园区规划工作全面结束,1.04平方公里的启动区已被上级部门批准。
  (八)民营经济不断壮大
  “十五”时期是我县民营经济空前发展的五年,至2005年年末,全县私营企业达到2790户,个体工商业户达到4898户,民营经济上缴税金5488万元。
  总体上看,我县“十五”计划执行情况良好,但目前仍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在一些领域内思想解放不够,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二是经济结构调整缓慢,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企业总量少、规模小,产品结构调整步伐较慢、市场开拓能力弱,缺乏活力。新兴产业发展缓慢,产业层次不高。民营经济发展迟缓,规模小、总量低、效益差。三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差,产业化程度低。四是先进技术推广应用滞后,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少,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五是就业压力增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六是财政收入增长缓慢,地方财力紧张,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能力不强。同时,经济发展还面临着一些不确定因素。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将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需要在今后一个时期认真加以解决。
  第二章 “十一五”发展特征分析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矛盾凸显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十一五”是我县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
  今后五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县内外的新环境,为我县今后五年进一步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国内外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将有利于资本、技术、人才、产业向我县转移。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为我县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加快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国家解决“三农”问题力度的加大,十分有利于困扰我县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得到较快较好解决。市委、市政府做出的以我县为龙头发展“麻、薯”产业的决策,为我县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金鼎公司和沃华公司两大立县龙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作用突出;以大豆、万寿菊、乳、肉为原料的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服务业和信息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二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和工作经验,为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积累了丰富的精神财富。这些都为我县“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二、“十一五”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但在发展过程中,体制和机制创新不够,资金、资源、能源和劳动力等要素利用率不高,集约化水平低。这种相对粗放的发展方式,即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难以为继。随着国家产业政策调整,一些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工艺和产品将被强制淘汰,因此我们必须主动转变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十一五”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
  建设和谐社会,促进协调发展是我国发展战略的一个重大调整,是“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目前我县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不协调的矛盾仍然存在,有的方面还比较突出。农村居民收入少、生活水平低、公共服务不健全,特别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缓慢;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覆盖范围窄,统筹层次低,农村居民得不到基本的社会保障。“十一五”期间,我们必须以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为重点,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社会和谐。
  战略目标篇
  第三章 指导方针
  “十一五”时期,我县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机遇,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按照“全党抓企业,全民搞招商,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战略决策,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协调发展为重点,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加速“四个换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十一五”期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必须以保持经济又快又好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确保经济较快的增长态势。全面落实“五个统筹”,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必须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关系全局的重大任务,加速推进,全面优化经济结构,在所有制上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在产业上突出发展“麻、薯、绿色食品”产业。
  ――必须坚持以工业强县为途径。大力发展工业是富民强县的主要途径。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全力发展企业,深入实施“全党抓企业”战略,使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更趋合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全面增强县域经济实力。
  ――必须坚持以大项目拉动为核心。大项目是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要坚持实施大项目拉动和品牌带动战略,突出重点领域、重点产业,依托大项目促进产业发展,拉动县域经济更快发展。
  ――必须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要继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深化企业等各项改革,形成更具活力和更加开放的体制环境。全力实施招商引资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必须坚持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要把“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作为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不断提高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努力构建繁荣和谐克山。
  第四章 发展目标
  我县“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是: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加快“全国亚麻名城、马铃薯深加工产业区、绿色食品产业基地、构建和谐繁荣平安克山”的建设进程,努力促进克山又快又好可持续发展,成为齐齐哈尔地区的经济强县。逐步建立市场机制比较完善、人民安居乐业、生态友好、社会和谐的新克山。
  ――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从2006年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2010年达到38亿元,为2000年的2.2倍,超额完成建设小康社会中期目标。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2010年达到40%以上;服务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三次产业结构达到32:40:28。所有制结构更趋合理。城镇化水平达到47%左右。
  ――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企业改革继续深入推进,建立起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行政管理、投资、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逐步消除。开放型经济提高到新水平,对外贸易得到战略性升级,利用外资规模和质量明显提高。
  ――和谐社会建设迈出较大步伐。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明显加强。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民主更加健全、文化更加繁荣、民族更加团结、生态更加友好、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重点产业篇
  实现我县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发展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实力。重点发展“麻、薯、绿色食品”三大产业。通过重点产业培育,做大主导产业,做强核心企业,做响产品品牌。
  第五章 建设全国亚麻名城、马铃薯深加工产业区、绿色食品产业基地
  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围绕“四个换位”,建设全国亚麻名城、马铃薯深加工产业区、绿色食品产业基地。
  1、建设全国亚麻名城。以金鼎公司为龙头,加快技术改造、兼并收购、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组建亚麻集团,金鼎公司成为世界著名的亚麻综合加工及深加工企业,我县成为名符其实的亚麻名城。
  (1)建设优质亚麻繁育基地。引进国际优秀亚麻品种,建立扩繁基地和种植示范基地,应用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彻底解决单产低、种子退化、出麻率低和质量差等问题。积极探索新的企业与农户利益连结方式,采取内种外包等多条途径,全面落实亚麻播种面积,保证原茎生产。至2010年,全面完成亚麻种植项目计划,建立起自培自繁基地,使亚麻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优良亚麻种子4000吨,使亚麻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根本性的提高。
  (2)加快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积极发展亚麻服装业,加强与黑大、齐大等大专院校科研合作,提高自主研发能力,节本增效,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加快高支纱与轻薄时装面料项目、亚麻干纺彩色纱项目、大麻综合加工项目和大麻高档服装面料项目的建设实施,推动我县麻产业和亚麻服装业向纵深发展。至2010年,麻经济产业可完成销售收入15亿元,实现利税1.5亿元,创汇2500万美元。
  (3)加快改建步伐。对一麻、二麻、棉织和麻屑板等原料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扩大亚麻原料生产加工能力。采用国外的晒露工艺,使废水得到再利用,减少工业污染。改造亚麻纺纱生产技术,提升亚麻原料产量和档次,至2010年,达到1500万码高档亚麻色织布的年生产能力。
  2、建设马铃薯深加工产业区。以沃华公司和克山农场北大荒马铃薯公司为龙头,重点发展马铃薯精淀粉、马铃薯全粉、变性淀粉和马铃薯各类食品,至2010年,使我县精淀粉生产能力达到15万吨,薯产业产值达到10亿元,克山县成为重要的马铃薯深加工产业区。
  (1)加速优良种薯推广,形成薯产业原料优势。依托国家马铃薯改良中心技术优势,强化“院、县”合作,积极推广应用优良品种,顺利完成种薯改良工作。明晰企业与农户的责任和利益,使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有效对接起来。探讨以纯效益让利分成为主要内容的联营制、返利制、股份制,建立合理有效的利益和风险机制。不断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建设优质原料生产基地。至2010年,我县和农场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70万亩,总产达到150万吨。
  (2)积极鼓励引进和扶持高科技、高附加值大型龙头企业,创造宽松的环境,促进其放手发展。对现有的中小型加工企业扩大产业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整合同类加工企业资产、技术、人才等资源,组建产业集团,形成统一组织、统一生产、统一质量、统一品牌的利益共同体,通过强强联合,真正把我县做成重要的马铃薯产业区。
  3、建设绿色食品产业基地。我县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我县条件得天独厚。
  (1)建设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充分发挥我县的自然优势,按照标准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种植业和养殖业,增加达标品种和品牌,夯实绿色食品产业基础。
绿色食品种植业要重点调整种植结构,逐步加大大豆、万寿菊等附加值较高的经济作物比重。要依托市场,坚持标准化、专业化、特色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加快绿色食品基地建设。至2010年,绿色食品种植面积达到120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8.5%,产量13万吨。
绿色食品养殖业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发展奶牛、生猪、肉牛、山绵羊为重点,建立健全资金支持、科技推广、繁育改良、防疫灭病等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规模化、科学化、集约化养殖,实现主辅换位,至2010年,使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5%以上。
  (2)建设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加快以肉、乳、豆、万寿菊等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发展步伐,围绕优势产业,提高我县农产品的加工档次和竞争力。
大豆加工业。积极引进大型加工企业,支持鑫山油脂公司发展壮大。重点发展销路广、市场潜力大的豆奶、豆奶粉、分离蛋白、组织蛋白等大豆食品,使总产量大幅度增长;积极开发大豆磷脂、异黄酮等功能性食品,加快研制高质量、高效益具有特殊营养功能的新产品。
乳品加工业。扩大饲养规模,发展机械榨奶,提高奶源质量,推广奶牛集约化养殖,为汇昌乳业提供充足原料。产品向配方奶粉、功能性奶粉、全脂奶粉、脱脂奶粉等方向发展,适当发展灭菌奶等高新产品。
  肉类加工业。积极发展冷却肉、分割肉和直接食用产品,逐步提高在肉类消费中的比重。在稳步发展猪肉产品的同时,积极发展禽肉、牛羊肉制品,生产高档、优质、方便、卫生、营养的肉制品。
  发展啤酒产业。改进生产工艺,开展清洁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环境污染,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实施改扩建,提高生产能力。至2010年,力争达到年产8万吨水平。
  万寿菊产业。扩大万寿菊基地规模,新上颗粒加工企业,支持万寿菊产品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增长点。
  第六章 壮大服务业
  服务业既要面向广大消费者,更要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积极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信息、中介等现代服务业。
  1、积极发展旅游业。充分发挥“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优势,发展生态游。围绕现有的区位优势,积极吸引投资,开发涌泉林场、北联林场森林观光游、宏伟水库特色游。县城内开发金鼎公司和沃华公司为典型的工业游,搞好北兴镇讷莫尔河湿地游。在旅游上以保护生态为重点,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
  2、发展其它服务业。积极学习和引进外地大型服务企业和先进服务技术,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传统支柱行业,支持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同时建立以社区服务和综合服务为重点的便民服务中心,扩大经济总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小区物业,引入市场机制,成立物业管理公司,推广规范的物业管理,使物业成为一种新兴的产业。
  空间布局篇
  我县空间布局突出城镇化发展。城镇化应以县城为主,以克山工业园区为重点,辐射带动中心小城镇,在人口密度、产业布局和功能划分上形成合理的、密切联系的空间布局。
  第七章 城镇化
  城镇化发展,要以产业为基础,按照循序渐进、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的原则,以市场机制为核心,推进规划目标的实现。
  一、发展目标
  提高城镇化水平。2010年,城镇化水平提高至47%。加大并乡合村(屯)力度,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以县城、古城镇、西城镇、北联镇、北兴镇、双河乡为重点,在经济较发达、交通便利、基础相对配套的中心城镇推进小城镇建设。
  二、城市目标定位
  建设生态县、全国亚麻名城、绿色食品基地。
  三、发展空间
  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全国亚麻名城、马铃薯深加工产业区、绿色食品产业基地”为承载,以克农公路、克北公路、碾北公路为纽带,建立辐射周边的克山农场――克山(中心城区)――克山工业园区的经济发展区。“十一五”时期,通过克山工业园区的开发,实现中心城区向南发展,使我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由“乌裕尔河北岸”跨越到“乌裕尔河南岸”。
  四、土地功能区划分
划分出优先开发区域(北兴镇、双河乡、北联镇、西城镇土地资源的整合和利用)、重点开发区域(克山工业园区)、限制开发区域(工业园区、开发区之外的区域)、禁止开发区域(生态林保护区、退耕还林还草区、草原林地和优质农田等区域),为产业集聚、城镇化发展和保护基本农田、水资源奠定框架基础。
  第八章 产业布局
  按照我县城镇化发展战略,工业产业布局应以中心城区(县城)和重点工业区(克山工业园区)以及重点发展区(发展乡、北兴镇、北联镇)为主,其他乡镇主要围绕“绿色食品产业基地”进行布局和做好产业衔接工作,每个乡镇要有自己的重点产业,产业布局要以产业化为纽带,努力做到经济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群化。
  一、工业
  1、城区产业布局
在巩固现有产业布局的基础上,以克山工业园区为载体,重点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城内布局为金鼎公司麻产业工业区、沃华公司薯产业工业区。同时,沃华公司与克山农场相互衔接,组成条型马铃薯深加工产业带。
  2、乡镇产业布局
  北兴镇重点发展水稻加工业和号石加工业,西河镇重点发展木材加工业,向华乡重点发展农机具加工业,曙光乡重点发展马铃薯加工业和矿泉水产业,古北乡重点发展冷冻加工和亚麻加工业,古城镇重点发展草地牧鸡深加工项目和农副产品贸易,河南乡重点发展化肥生产,双河乡重点发展卵磷脂饲料加工,西建乡重点发展皮革加工,发展乡重点发展万寿菊产业,西联乡重点发展大豆加工业及相关产业,河北乡重点发展白酒酿造和锅炉制造,北联镇重点发展中药产业,西城镇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逐步实现产业换位。
  二、农业
  1、畜牧业产业布局。加快主辅换位进程。以向华乡、古北乡、北兴镇、河南乡、河北乡、西河镇等乡镇为主,在加快草原改良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饲料种植业,坚持大力发展奶牛、肉牛、生猪和细毛羊生产,优化畜禽品种,形成比较合理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2、种植业产业布局
  大力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突出绿色、特色效益,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在基地布局上,逐步形成四条产业带:大豆以西联乡、西河镇、发展乡、西城镇、西建乡为主产区,其余各乡镇集中2-3个适宜村种植;马铃薯以曙光乡、古城镇、河北乡、北联镇、双河乡为主产区,其余各乡镇集中2-3个适宜村种植;蔬菜以克山镇、河南乡、古北乡为主产区;山特产品以河北林场、涌泉林场、北联林场为主产区。
  三、服务业
  县城和北兴镇重点发展物流等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提升传统产业。各乡镇重点发展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行业,兼顾发展物流等其他服务业,根据资源情况发展旅游业。
  第九章 园区建设
  依托克山工业园区建设总体规划,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把克山工业园区建成体制新、民营化、外向型的新型工业园区。
  1、加强工业园区的统筹规划。结合克山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继续细化克山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全县工业布局进行总体规划,形成企业相对集聚、产业持续突出、环境质量良好、交通快捷便利、生活设施及社会服务功能完善,并留有足够发展空间的工业园区。
  2、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工业园区的功能定位,紧密结合进区项目实际,适时适度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与市场接轨的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把现有闲置的、基础设施配套的土地、企业、厂房等都纳入招商载体,扩大载体建设领域。鼓励各种经济产业组织投资参股,加大工业园区的开发力度,完善和提高开发区社会服务功能,为工业经济提供发展空间。
  发展战略篇
  第十章 招商引资战略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继续坚持开放搞活的方针,认真研究发达地区生产要素转移新趋势,发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吸引力,落实招商引资政策,不断优化招商环境。认真谋划招商引资项目,以克山工业园区为招商载体,谋划农业产业化项目和区域性中心项目。
创新招商引资思路和方法,努力扩大招商引资领域和范围,建立科学评价招商引资成果机制,全力引进对县域经济产业化发展拉动能力强的深加工大项目、大企业,全面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
  第十一章 大项目拉动战略
  树立项目立县思维。树立抓项目就是抓企业、抓项目就是抓财源、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思想,把项目建设作为扭转县域经济欠发达的第一切入点,全面推进项目建设进程,为县域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十一五”期间,按照“突出重点、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促进发展、带动就业”的原则,重点建设好43个项目。
  一、农业项目
  种植业。抓好绿色食品基地建设项目,马铃薯基地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大豆基地种植面积50万亩;抓好绿色食品和植保应急防治站项目、大豆优质工程和小麦良种体系建设项目、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项目。
  畜牧业。抓好人工种草、草原改良项目,为畜牧业大发展提供充足的饲草饲料保障。
  土地生态。抓好三北防护林工程、城乡绿化和退耕还林、林业产业化工程、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乌裕尔河水污染治理工程、金鼎集团污水综合治理工程;气象减灾、防灾工程、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工程;克山县生态环境监测工程建设等项目,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工业项目
  抓好金鼎公司高支纱与轻薄时装面料项目、亚麻干纺彩色纱项目、大麻综合加工项目和建设大麻高档服装面料项目、克山县沃华马铃薯制品有限公司5万吨马铃薯精淀粉加工项目、克山县肉类冷藏加工厂30万只畜禽屠宰和10万头生猪屠宰生产线项目、克山县汇津啤酒有限公司8万吨啤酒生产线扩建项目、克山县汇昌乳业有限公司奶源基地建设项目、高岭土和石英砂开发等项目建设。
  三、基础设施项目
  交通运输。抓好克农公路改建、通村公路建设、货运站和运输公司物流中心工程、营运车辆停车场建设等项目。
  水利基础设施。抓好乌裕尔河流域巨河和新安项目区建设、水库除险加固、饮水安全项目、排水工程、供水管网改造、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工程。
  市政建设。抓好西大沟及西大泡治理改造工程、城区自来水管网改造、排水网发生、垃圾场建设、碾北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安居工程及乡镇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
  五、社会事业项目
  文化教育。抓好县中等职业学校民用建筑工程实训基地建设,少儿活动中心和中心幼儿园项目,县第一中学综合服务楼,县第二中学室外体育场,县第三中学实验综合楼、宿舍楼、图书馆,县第二小学和14个乡镇中心校教学楼、食堂、宿舍建设工程等项目。
  体育卫生。抓好体育活动中心塑胶跑道和国际教育基地建设工程、县中西医医院门诊楼、乡镇卫生院等项目。
  福利设施。抓好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全县集中供养标准化敬老院建设等项目。
  公共事业。抓好标准化地名标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农村无线数字电视村村通工程等项目。
  旅游。抓好永安寺、宏伟水库、涌泉森林公园、曙光靠山泉等项目。
  第十二章 品牌带动战略
  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是企业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必要选择。按照市场规律,以产业和资本为纽带,以名牌产品为核心,通过资源整合,把技术水平相当、产业相近或能形成产业链的企业组建成紧密型企业集团,共同开拓市场,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小而弱的企业要向名牌企业靠拢,推进统一品牌、统一产品标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放大品牌效应,提升产品层次。
  做响“彩莲牌亚麻纱”、“沃华牌淀粉”、“全面牌马铃薯”、“帅哥牌大豆”等优势品牌,依靠品牌提升企业效益。同时,加快品牌创建工作,至2010年,力争我县在国家著名商标上获得突破,在省级著名商标和市级著名商标上有新进展,绿色食品标识达到10种。
  第十三章 科教兴县与人才强县战略
  加快科技发展。围绕亚麻、马铃薯、大豆、小麦、甜菜、畜产品、非金属矿产、矿泉饮料等资源的精深开发,加速发展具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努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加强产学研结合,组织实施重点攻关项目、科技成果重点推广应用项目和引进消化吸收科技成果项目。要在产业信息化、食品开发、环保节能、循环经济等领域抓好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化工程。
  优先发展符合我县实际的教育事业。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化基础教育,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巩固义务教育成果,正确定位高中教育,加大扶持一中、三中力度。重点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结合我县农村生源较多特点,在初三阶段,增加就业技能培训课程,使未能进入高中学习的初中毕业生及时掌握就业技能,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实施县中等职业学校民用建筑工程实训基地项目建设,为农村新增劳动力转移奠定技能储备。增加教学设备投入,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积极与社会力量办学结合,建立实训基地,积极争取列入全国职业教育示范基地。鼓励多种形式的社会办学,继续规范和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加快中小学危房改造;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变教师聘任机制,打破教师聘用铁饭碗的用人机制,全面推行择优选聘和竞争上岗。
  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切实抓好党政人才、企业和农村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引进、培养、使用人才的各项政策,建立和完善科学的人才评价、考核机制,努力构筑人才高地,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
  协调发展篇
  第十四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结合我县实际,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加快县域经济结构调整。按照“农业产业化、农区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县域经济民营化”的发展方向,全力推进
“四个换位”,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大力延伸“麻、薯、绿色食品”产业链。发展民营经济,做强龙头企业,加快农业化步伐,提高农村经济增量,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空间。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防洪、灌溉、除涝水利工程。加强黑土区治理,提高防洪除涝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大中低产田改造,搞好土地整理。
  提升农业生产科技含量。抓住省农科院与我县开展“院县共建合作项目”的机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办好农业科技专家大院,辟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推广优质高产品种和先进生产技术,发挥科技示范作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标准化生产水平。健全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建设,发展壮大科技人员队伍,推动农业整体科技水平提高。加快作物良种优质化进程,良种供应能力由30%提高到80%。加快奶牛、肉牛、肉羊良种普及与推广,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
  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大豆马铃薯协会作用,扩大分会规模,抓好亚麻、马铃薯和万寿菊协会组建运营,促进农产品流通。推进畜牧协会与服务中心结合,完善畜牧服务和保障功能,强化疫病防治,提高服务质量。推广农业机械合作经验,抓好大型农机具补贴申请工作,扩大农机作业合作社组织规模,利用现代大型农用机械装备农业,实施农机规模化经营、标准化作业,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推进土地适度集中经营。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是土地集中。根据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农村土地要向种田大户集中,农村居民要向中小城镇集中。提高人均经营土地面积,进行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生产、企业化经营。逐步推广北联镇新兴村土地流转模式,探索建立土地流转银行和股份合作公司,农民以承包土地的使用权入股。通过土地集中,使土地由农民生存要素变成农业生产要素,使落后的自然经济农业转化为现代化市场经济农业。
  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全面推进劳动力转移模式化乡镇建设,发挥县职教中心作用,深入实施二元制培训,校企结合,就地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工作技能,推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输出,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和安全问题。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切实提高农村基础教育。发展远程教育和广播电视“村村通”。
  提高农民生活保障水平。在全县组织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为农民提供稳定的医疗保障,解决长期困扰农民看不起病、因病致贫问题。逐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在有条件的村设立“农民生活保险”,为低收入农民提供最低生活保障。
  加快乡村文明环境建设。根据人口规模和辐射范围适度开展小城镇建设,围绕为农业和农村服务,重点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农村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既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又为重点企业提供初级加工品。要加强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城镇化发展提供物质和环境保障。以通村公路建设为契机,所有乡镇所在地和部分典型村的村内路实现硬化,加强路边沟和环境卫生整治、植树绿化、美化亮化。逐步消除户籍、教育、就业等障碍,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第十五章 构建和谐社会
  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积极争取投资,切实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继续完善县人民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医疗设备投入,加快住院部改造,使之成为全县医疗卫生中心医院。积极争取国债资金,加快乡镇农村卫生院建设,尽快达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要求,为参合农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鼓励和支持社区卫生服务。加强卫生防疫和监督,严控重大传染病发生,深入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和药品购销市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至2010年,城区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95%,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
  发展文化体育事业。继续抓好县、乡、村三级文化站网络建设,开展好文化下乡、广场文化服务活动。发展广播电视事业,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以服从服务于两个文明建设为核心,加大舆论宣传报道力度,努力提高新闻稿件质量。同时,不断提高节目传输和传递质量,促进广播电视的多功能开发,扩大广播电视覆盖面,为改革、发展、稳定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以《全民健身纲要》为中心,加快居民小区体育健身配套设施建设,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搞好群众体育活动,增加社区体育活动场所。加大对农村体育工作和农民体育活动的支持,促进农村体育事业发展。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以养老、医疗、生育等基本保险为主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保险、救济、福利等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稳定的社会保障基金筹措和管理机制。基本养老保险覆盖到城镇各类企业和个体劳动者,按时足额发放率达到100%。保持劳动关系稳定,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结案率保持在90%以上。合理确定保障标准和方式,完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
  继续扩大城镇医疗覆盖面,增加财政补贴额度,探索“一次保险全家受益”新的保险种类,扩大受益面,提高受益标准。建立健全社会医疗救助和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基金的管理。
  推进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社会互助的社会化进程。做好优抚安置,加大社会救济力度,发展慈善事业。贯彻落实妇女、儿童发展纲要,推进残疾人的合法权益。积极应对老龄社会问题,坚持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形成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养老体系。
  提高就业水平。认真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各项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重点帮扶长期失业人员和“4050”人员再就业。改革就业方式,拓宽就业渠道,大力发展和规范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市场,基本实现劳动力市场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完善适应各类经济成分和用工形式需要,全方位、多层次的一体化社会保险制度。通过大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强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加大农村青年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十一五”期间,就业再就业工作实现新的突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左右。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认真研究社会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重视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落实各级信访工作责任制,加大信访调处力度,化解和解决各种群众提出的难题。切实加强交通、生产和防火安全,消除事故隐患,定期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预防和减少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严格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做好平安克山的创建工作,严厉打击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和各种恶势力,坚决查禁“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发展气象事业,增强防灾抗灾能力。
  第十六章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强化资源节约。坚持可持续发展,依法保护和开发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水资源,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和效率,走资源节约型经济发展之路。在水资源保护方面,进一步加强水利建设,合理配置工、农业生产用水和人民生活用水、生态环境用水,把节水放在突出位置。实施城市节水工程,推广节水器具和设备;实施节水灌溉,发展旱作农业,提高农业用水的利用率。在保护耕地资源方面,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实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管理,严格控制城乡建设占用耕地,切实保护耕地资源。在农村能源开发与节约方面,要贯彻执行“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方针,大力推广太阳房、日光节能温室、阳光塑料大棚技术,使太阳能利用形成规模效益;普及各种成熟的生产节能技术;搞好农作物秸秆气化、固化技术示范,实现秸秆的综合利用。在矿产资源方面,实行严格的资源管理制度,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制定规划,加强监督管理,防止对资源的破坏和浪费。同时,要以工业三废的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为重点,搞好资源的综合利用,做到物尽其用。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支持食品、建材等高消耗企业开展循环经济,提高原料、水等资源的利用率,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
  加强生态建设。加强水土流失理,深入实施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程项目、嫩江一级支流乌裕尔河保护项目和生态农业示范工程项目。严格控制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项目建设,认真谋划一批退耕还林、草原“三化”治理、湿地保护、控制水土流失等生态建设项目,“十一五”时期,累计造林1万公顷,至2010年,森林覆被率达到26.5%。争取国家和省市的支持,加快生态县建设步伐。
  加强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坚持“末端治理”与“清洁生产”相结合,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一是加快垃圾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对重点企业和重点区域的环境监控,积极鼓励和支持金鼎、沃华等企业进行循环经济改造,实现污染源全面达标和达标排放。引入市场机制,争取支持,完成城内垃圾厂建设工作。二是严格控制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不利影响的项目建设。严格审批许可和事前监督,对环境污染严重的项目不审批、不建设。积极开展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和环境标志认证,加快推进工业清洁生产,优先发展低消耗、轻污染的高新技术企业。三是加强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切实完善和落实城市环境规划,加强城市环境管理及综合整治。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对污染的集中处理能力。合理扩大县城绿化面积。继续强化城市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音污染的综合治理,着力解决好城区的大气污染问题;加强耕地白色污染治理,改善耕地质量。力争在“十一五”时期把我县建成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县,确保乌裕尔河水质保持国家地面水三类水质标准、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保障措施篇
  第十七章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民营经济在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按照“不限比例、不限速度、不限规模、不限经营方式”的原则,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十一五”期间,县域经济彻底民营化,支持电业、电信等行业实现民营化。
  提供政策服务。放宽准入领域和准入条件,除国家明令禁止个体经济进入的行业外,所有行业全面放开。降低准入成本,切实解决创办民营企业前置审批多、审批时间长、多头收费和收费过高等问题。在土地使用、信贷、税收、上市融资和外贸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
  提供创业服务。通过整合企业闲置土地、房产等资源,组建创业辅导基地,为民营经济组织开展创业指导服务。建立行业性信息网以及政策性、商业性信息咨询服务机构,及时向企业提供市场、资金、技术、人才、法律和政策等信息。
  提供融资服务。通过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建立政策性金融服务平台手段,发展筹资融资、会计、审计、评估等中介服务机构,为民营企业融资创造条件。
  提供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服务。发展技术开发、技术推广、产品设计、设备测试、生产力促进等服务组织,为民营企业的产品研究开发和试制、设备检验、生产工艺改进等创造条件,帮助民营企业加强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构建民营经济人才培养网络,为民营企业开展专业培训和职业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第十八章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引入市场机制,形成多元化投资和运营机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效率。
  搞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至2010年,有条件的区域推广使用燃气,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75%,次干道全部改造完毕,巷道实行红砖硬化。城区绿色覆盖率达到40%。供水普及率达到9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55%,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
  加快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增加农村供水设施,提高供水能力和质量。2010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通村路通达率达到100%。
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传统邮政业务,积极拓展新业务,加快邮政传递速度,提高全网综合能力。电信业以完善农话、市话和数据通信网建设为重点,积极采用新技术和先进设备,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加快电力设施建设,适应经济发展需要。
  第十九章 深化改革开放
  深化改革。进一步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充分发挥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政府职能。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进政府管理办法和工作方式,提高行政效率。
  精简政府机构,健全组织体系。规范政府行为,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建设法制政府。倡导节约行为,建设节约型政府。强化以人为本,建设责任政府。
  大力推进企业改革。要加快战略性重组步伐,推进企业产权多元化。加快企业经理人职业化步伐。紧紧抓住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制度建设和转变增长方式等关键环节,提升民营经济增长质量、效益和整体素质。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公务用车、财税、金融、投资等方面的改革。
  提高经济外向度。要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环境,落实优惠政策,依法保护投资者利益。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积极发展绿色产业,抢占对俄贸易市场,强化外贸对经济的拉动。
  第二十章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我们要继续认真学习贯彻开展好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方针政策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三观”教育,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二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用改革的思路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破除旧体制、旧观念的影响和束缚,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途径新办法。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快推进法制建设。一是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检查,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和各民主党派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作用,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适应市场经济新体制的要求,建立健全经济和社会法律法规体系,为我县各项改革和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创造优良的社会环境。三是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人文法制环境。
  第二十一章 保证规划顺利实施
  强化领导。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人大的依法监督下,各职能部门要明确责任,各负其责,团结协作,全面分析正确判断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不断改进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方法,扎实推进“十一五”确立的各项任务落实。
  广泛宣传。本《纲要》批准后要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广泛宣传,为各项工作提供参考,把全县思想统一到“十一五”建设任务上来,凝聚全社会力量,扎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实,确保目标实现。
  科学实施。在规划实施期间,如遇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受不可预见因素影响,使实际经济运行严重偏离规划目标时,县政府可提出规划调整方案,报送县人大审议。
浏览量:174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城镇养老保险新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