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放纵阅读免费言情乐听包,阅点支付适用于哪些用户?

市场行业简述
社交是互联网产品中最特殊的一个分类,也是确定性最高的一个市场,其超强的网络协同效应、巨量稳定的流量入口,成熟的变现能力,任何一个条件都会成为让任何人不去拒绝的理由。
微信的最核心功能IM将网络协同效用演绎到极致;QQ对年轻人个性化的需求满足程度更是到达了超额满足。微信、QQ对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几乎快到达全覆盖的地步,腾讯系社交产品的壁垒这么高,还有哪些可切入点?
根据俞军的产品价值公式:产品的价值=(新的体验-旧的体验)-替换成本。因此对于社交这一行业来说差异化竞争才是目前唯一的出路,未来社交行业还存在至少三个切入点:1、通过年轻人切入,后期进一步破圈,年轻人更喜欢新颖独特个性化的东西,可以利用功能的个性化,形式的多样化(如:虚拟人物社交,声音社交,视频社交,穿搭社交等)2、切入细分领域,服务于特定用户群体(如:岛)3、抓住科技发生重大变革所带来的历史性机会(QQ正是抓住互联网移动化的技术变革)产品介绍
分配对象是为年轻人提供的72小时CP恋爱体验的一款产品,平台提供定期的分配活动,用户报名通过让用户之间先互相了解,试一段时间的方式,提高成功率。
市面上的大多陌生人社交产品都是恋爱产品,但是目前社交破冰难的问题是有目共睹的,即便是陌陌、探探这样的头部产品也一直面临破冰困扰,这也源自于我们国人在表达自我心情的时候是比较含蓄的,而这款分配对象产品,就是想要解决年轻群体,破冰难,找对象难的问题,从APP名、到slogan,再到定位,都透漏着该产品要解决该问题的决定。功能范围分配功能核心流程运营体系小程序
自2019年开始小程序版本上线到微信上开始验证MVP,主打的核心功能就是分配功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了较高的用户留存,小程序功能有:IM聊天,解锁微信QQ号、滑卡匹配,分配对象功能,前期基于微信主要的功能倾向是交换微信、QQ,分配对象小程序在短时间内获得了较大的增长数据,小程序分享的回流指数:1.82,拉新指数:1.12(每次分享会带来1.82人回流和1.12个新用户)。次日留存率达到42%,7日留存率达到30%,DAU达到3万+V1.0.6
APP上线初期,利用任务开始往APP导流,但是APP提供功能较少,只可报名分配对象改功能、签到、及交换微信,并没有IM、滑卡匹配等功能V1.2
上线了IM、滑卡匹配、打招呼功能,小程序上也通过任务、奖励积分等加大了往APP导流的动作,开始正式的把重点往APP上倾斜,上线CP房间,可与分配的对象在APP上进行CP任务的打卡行为,提高CP的促成率V1.5
增加了更多的玩法,上线3分钟CP功能、用户可实时匹配在线的陌生人,创立三分钟的聊天对话框;并增加了CP热度排行榜、CP互评、落单群聊等。一直都是在围绕着通过让双方试一试的方式,解决找对象的问题V1.6
推出了虚拟货币“金fa”,用户充值后,可用来兑换“小fa”,以此兑换部分限制次数的功能,并开始对分配对象的功能进行收费,商业模式越发清晰
从分配功能、到3分钟CP、到CP任务等等,整体的迭代方向一直是在围绕着“分配对象”为中心,这也和产品最初的定位是一样的商业逻辑
分配对象的商业模式是增值服务,之前还在初创期的阶段主要以现实免费、赠送积分的的形式大量获取用户,而目的产品的状态已经开始逐渐减少权益的赠送,正准备开始盈利计划,目前的产品盈利模式已经比较清晰完善了,详细的有以下盈利点:产品亮点分配功能
官方定期组织分配对象活动,活动报名期用户填写信息和匹配要求报名活动,系统根据用户的标签信息给用户分配1名异性用户,双方匹配后选择是否建立72小时的CP关系,全确认以后,建立成功。双方需在CP期间需要完成指定的线上任务(多数都是完成规定的介绍等),72小时后,双方需再次权衡是否长期建立关系,如继续建立则处CP成功,成功脱单,如双方或单方拒绝,则CP失败,关闭对话框,并切断其对话。
分配对象的目标用户群体都是有明确的脱单意愿的,在该APP上通过试一试的形式,会对建立关系起到非常大的帮助,但是在建立关系后,用户会处于流失期,分配对象也通过全网CP热度排行的方式进行干预,但是我觉得效果可能不是很好,毕竟排行也只能展示一些用户,况且分配对象的消息列表的时效性和流畅性还有很大的问题。限时聊天功能
同一时间匹配的用户只可建立三分钟的对话,期间双方用户可以对提供的问题进行站队,展开话题,从而高效破冰,倒计时结束后输入框置灰,需用积分兑换时长,限时功能会带给用户一种紧迫感,让用户对此时流失的每一秒都倍加珍惜,从而提升用户之间交互的行为。
作者|顾
韩编辑|李春晖2020年,注定要成为网络文学的变革之年。免费阅读积累的变量,碎片娱乐带来的冲击,IP市场的过热降温,疫情带来的重大利好。好的、坏的、诱人的、焦虑的,都在为这个已经二十岁,在写作长河里不过一瞬、在互联网娱乐里却异常高龄的行业,凝聚着奔涌向前的力量。突发事件更令人猝不及防。其中有极偶然的“黑天鹅”,也有不过早晚的必然冲突。二月,海外同人创作社区AO3暂别中国用户,连带国内同人创作社区Lofter亦有余震;四月,国内网文巨头阅文集团高层变动,随即阅文新合同事件持续发酵。网文创作者,正面临创作方式、传播方式的调整,以及利益分配的重新谈判。网络文学走过近二十年,行业已经进入规模化、集团化运营阶段。在传统的文学网站主导的分发模式之外,网文还有其他可能吗?免费与付费之争的背后,是阅读的自救阅文事件之所以引发整个网文行业震荡,乃至全网关注。令创作者和读者都担心的核心问题,在于作为网文付费模式开创者的阅文,可能随着集团换帅向流量模式“屈服”,转向免费模式。尽管阅文对这一点已反复澄清,仍难令人完全放下疑虑。毕竟,版权还只是作者群体的利益问题。可免费生态中的主流内容是什么样,大家都心里有数,相信大多数读者都不愿意看到那一天的到来。然而,一个不得不正视的现象是,以2018年下半年米读诞生为节点,免费模式开始强烈冲击在线阅读市场。如今国内已经出现了米读、番茄小说、得间小说、飞读和七猫等十余款免费阅读平台,格局初步形成。付费阅读最先受到冲击。根据阅文集团2019年财报显示,平均付费用户相较于2018年的1080万,同比下滑9.3%至980万。网络文学市场的新增用户大多数流向了免费阅读。当然,免费模式带来的网文内耗仅是用户流失的原因之一。网络文学作为最早起跑的网生内容,近些年已经出现了后劲不足的情况。除了作品质量、读者素质随时代发展而出现波动,技术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回想一下,2G、3G时代,图片传输都难,阅读无疑是性价比最高的消遣形式。然而,4G是视频的时代。传统长视频网站在PC端之外拥有了移动端新阵地,彻底被激活。再后来,直播与短视频成为风口。抖音快手出现,改写大众的娱乐消费习惯。在毫不费力又容易沉迷的短视频面前,即便长视频都焦头烂额,更何况需要专注力的阅读。所有以阅读服务为主的行业与平台都在琢磨自救。主打付费的网文想通过免费模式争取下沉市场,与此同时,覆盖更广泛人群,也有利于提升网文IP孵化效率。而原本免费的微博长文章、微信公众号乃至知乎都开始做付费,想基于已有的庞大用户群体挖掘更多价值。在这个过程中,许多我们熟悉的内容平台、网络社区势必会发生变化。怎么说呢,折腾有可能加速王朝倾颓,也有可能找到新的增长点、逆风翻盘,不折腾是真的坐以待毙。这不是一个是与否的问题,而是一个如何做的问题。在知乎,分享创作事实上,除了专业的文学网站,网络社区也很有成为创作平台、孕育作者与IP的资质。天下霸唱的《鬼吹灯》、孔二狗的《黑道风云二十年》、雷米的《心理罪》乃至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最早都出自天涯论坛。但由于时代问题和社区本身的战略迟滞,天涯没能吃到红利,也没能留住作者。站在IP时代回头望去,真真令人唏嘘。论坛时代已经远去,老网民们偶尔还是会怀念天涯的优质内容和各路牛人。与其说是怀念天涯,不如说是怀念十年前以天涯为代表的、高浓度的创作与阅读氛围。那么,十年后的今天,这种感受还有另外的栖息之地吗?其实,可能已经有了。看看现在的知乎吧,它和你我记忆中已经不大一样。知乎于2011年上线,定位为用户之间分享知识、经验、见解的问答社区。在互联网上垃圾信息越来越多的时候,这样一个主打专业与权威性的平台很快就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做一个小众的、专业的、高端的论坛,似乎是当时人们对知乎的全部理解和寄望。但知乎没有止步于此。2013年,知乎开放注册,一年间,用户量从40万升至400万。最新的数据则是2019年1月,知乎用户规模已超过2.2亿。扩张的过程也是破圈的过程,知乎的内容变得越来越多元化。答疑解惑类问题,拼的是专业和干货;“如何评价XXX”,拼的是眼界和文风;而另外一些问题,拼的则是经历和脑洞。比如“你听说过哪些骇人听闻的真实事件”这个问题。2017年10月发起,至今已经有5966条回答,最高赞答案拥有13.5万赞同,超过1万条评论。答案中既有专业人士科普中外奇案,又有匿名用户分享本地秘闻,包罗万象,精彩程度满分。又如“医生遇到过哪些‘这居然都能死’的病人”。与报道或者病例不同,这些故事大多是有“温度”的,带着讲述者个人的感受和思考,以及他们作为医护人员对大众的科普和劝诫。硬糖君抱着猎奇心态点进去,刷到最后竟生出了几分人生无常的怅然。还有一种脑洞类提问,像《哈利波特》话题下画风清奇的热门讨论,“如果莉莉嫁给了斯内普”、“如果哈利是女孩”、“如果霍格沃茨的校长是郭德纲”。还有解构网络小说系列,“当霸道总裁文里出现祖安女主”、“穿越成XX文的女配怎么办”。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类提问甚至激发了不少作者的灵感,并逐步衍生出一些饱满的内容作品。2019年大火的网剧《长安十二时辰》里,张小敬在长安飞檐走壁,还遇到了戴兜帽、使短刀的杀手,《刺客信条》既视感非常强。殊不知小说的灵感来源正是知乎问题“如果你来给《刺客信条》写剧情,你会把背景设定在哪里”,马亲王的回答至今在都下面挂着。还有B站影视剪辑区已经出了几十个版本的《宫墙柳》,原作是知乎问题“为什么后宫中嫔妃们一定要争宠”的高赞答案。《宫墙柳》与同问题下的《行止晚》、“如果穿越成为虐文的女配该怎么办”下的《洗铅华》,并称“知乎三绝”。这也让不少人猛然醒过味来——原来在知乎也可以写文?作者们可以信任知乎吗?不止能写,写了有人看,还能卖。有消息称,《宫墙柳》的影视版权已售出,这或许标志着知乎的故事类内容与IP孵化机制开始走向成熟。然而,这个时代,光有创作氛围是不够的。北京大学研究员黄斌认为,网络文学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和商业关系紧密,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数字文化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网文的变革未来驶向何方,平台和创作者的关系都是所有问题的根本。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初中政治咱都学过。再简单不过的道理,想保持平台乃至整个生态的“源头活水”不断流,得让创作者赚到钱。还要让新人有动力加入创作行列,不被拦截在外。知乎总体来说比较民主,人人可提问,人人可作答,不限形式、不限长短,无数浏览者用“赞同”推高优质答案。所以,即便知乎引进PGC(如机构号)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UGC依然相当活跃。其次是变现。知乎早在2016年就开始做付费咨询。2019年,知乎整合平台上的内容与服务,推出“盐选会员”。截至今年二月底,知乎付费用户数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倍。用户创作的内容也有可能通过“盐选专栏”等产品形式进入收费体系中,获得分成。其中自然也包括小说。在知乎推出的盐选专栏《宫墙之内:8个虐恋情深的后宫言情故事》中,收录了《玉树后庭花》、《长夜无宁》、《吾皇》、《宝娘》等众多站内原生小说作品,其中《玉树后庭花》于2020年3月上线,一个多月共计获得近10万元收入。上文提到的《洗铅华》,2020年4月整合进盐选专栏,四月份共获得近40万元收入。作者“七月荔”之前在起点和晋江都有连载。与知乎建立合作后,重点在知乎连载和互动。作者在知乎的收入来源还不止于此。知乎同时也在推动作品接下来的IP运营,不少优质小说已经进入纸质出版和影视开发阶段。对于作者来说,这意味着新的收益红利和想象空间。以亲历故事为题材的创作,也是知乎用户喜闻乐见的内容。2019年11月,知乎推出“亲历故事”大赛,进一步鼓励此类内容的产出和消费。大赛评委包括贾平凹、李敬泽、陈晓楠、叶伟民、梁边妖等作家、编剧、新闻出版界人士及知乎用户代表。最终,15名获奖者共同分享了50万元奖金。一等奖作品的副标题叫《逃离自由》,主人公是作者在美国留学时的学弟(是不是特别有知乎内味儿)。此外,知乎还与大赛中涌现出的近百篇作品、近60位创作者完成了签约,以此为契机开辟IP运营业务。例如,网友北邙以狱警视角讲述的逃犯故事获得大赛二等奖之后,知乎趁势为其打造了盐选专栏《狱警往事:犯罪背后的人性深渊》。另一方面,知乎也开始代理作者的经纪业务,为作者的个人形象包装、版权延展和商业活动等提供全方位服务。总而言之,方方面面都显示,今年的知乎在分网文蛋糕、吃IP红利这件事上是认真的。你还别说,影视圈奇幻大IP的风潮已过,小而美以及现实主义、真人真事IP越来越受捧,知乎这一手,来得可能正是时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春放纵阅读免费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