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拔是日本的还是中国的很精彩的,有个疑问是国产动漫为何是日式风格的呢?真的以为是进口的啊!

对动漫行业来说,一部《魁拔》动画电影没有带来什么。庆幸的是,《魁拔》所有的优点(虽然并不多),只属于它自己。庆幸的是,《魁拔》所有的缺点,是中国所有动画电影和动画行业(跟电影差不多,产业都算不上)共有的缺点,当然,其实这也是一种悲哀。我不知道这里的朋友,对动画电影行业的一些基本情况了解多少,我只说几个简单的现状:1、动画电影制作费比真人电影,平均起来,要高很多,在中国如此,美国也如此。当然,你可以说《变3》《加勒比海盗》系列制作费都几个亿美金,没错,现在好莱坞大片动辄上千个CGI生成镜头,基本跟动画片没啥区别了。所以,如果当你在网上看到《魁拔》制作费3500万人民币的时候,请不要吃惊,我两次刚好看完整全片,就制作精细程度来说,3500这个数就算有夸张,夸张不太多。2、国内动漫制作能力其实平均下来已经远远超过了国内真人电影,但在产值方面,国内动漫远未进入市场主流,这是跟近二十年整体国内动漫文化有关,更重要是国内动漫产业的发展方向推波助澜。如果每年拿掉定期上映的那部喜羊羊大电影,那每年国产动画电影总票房产值其实是可以忽略不计的。3、动漫电影相对真人电影产值巨大落后,其实也是产业化进程的巨大落后。好歹真人电影还有几个大牌导演可是撑起品牌,最近几年也出了续集电影(《叶问》系列《画皮》系列等)和畅销书改编电影(《杜拉拉》等),这些都说明真人电影在借用各种品牌可能性,来创作新价值,哪怕产业链不完整,影院外渠道收入一直上不去,但至少有了一个产业化发展的苗头。但动漫电影,产业化方向发展,只有喜羊羊以自有的方式,打穿了市场,建立了品牌。只是一个喜羊羊,应该还不足以代表整个中国动漫吧。4、国内动漫最近几年都是生打激素催肥式生长,国家巨大的投入,或者各种资金进入,但形成好的良性循环的产品非常少。我知道个别作品,通过国内、国外市场的连动,开始取得了不错的收益,但绝大部分国产动漫(无论是TV还是大电影)都无法做到纯粹的以市场为导向,有的是根本没市场导向这个意识,因为可能根本就不要,拿着国家补助或者纯做国外代工,也能活;而有的是有强烈的意识,但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做,就只能摸石头过河,一步一个狗啃泥呀。相对而言,真人电影市场导向应该是有的,只是好不好,不好评价,比如最近两年惊悚片,低成本的那种,常有黑马,打审查擦边球的,别说作品本身质量,这本身就说明具有了强烈的市场导向意识,比如眼下《孤岛惊魂》,这样的电影,我看了40分钟退场,片子很糟糕,但我知道它肯定是一匹黑马,但今天看到数据,还是傻了,居然黑成这个样,可让片方狠赚了一把。上面都算背景介绍吧。对国内公映的动画电影,我就一条意见和建议,其实我跟我身边的朋友聊天的时候可能说过多次,就是:国内任何一部上来直接做原创动画,而且做完就进国内影院全国院线发行的动漫电影,在市场上失败的几率是99%。其实,目前我还没看到那个1%。关心这事,最早给我印象深刻就是当年的《莫比斯环》,如果你没听说过这电影,是你的幸运。这作品全3D,制作费是《魁拔》至少两倍吧,还是好多年前,结果全国票房,如果没记错,不到300万。自此,我开始关心动画片票房。有人肯定说《宝莲灯》票房不错呀,《风云决》不也还行嘛?没错,是还不错,但其实这两部抛开市场运营成功之外,都是有原著品牌打底,都算不上所谓原创。之后,这几年,但凡符合我上面条件的国产原创动画电影,没有一个不折的,列个名单,没有四五十,也有二三十部了吧。有人也批评我,经常张嘴闭嘴谈历史,谈过去咋样咋样。但电影行业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案例和过往相关数据。所以,但凡我看到有人在搞原创动画电影,而且一做完就进入影院市场的,我从心里都挺佩服这种勇气的,当然我真的不知道这样的团队和投资人,他们到底是不是真正做个统计和调查,知道一定会发生的结果。解释一下,喜羊羊的巨大成功,前提建立在五年多的TV动画全国连续播出,这五年也烧钱无数,到10年整个项目才开始盈利,现在品牌形象权被香港公司拿走,通过迪斯尼,现在喜羊羊已经走到海外二十多个国家了吧。要知道,除了五年多的巨大投入和积累外,项目创始人在最初是两三个项目一起开发,喜羊羊只是其中最终幸存下来的,而且项目创始人到现在,其实本人从喜羊羊品牌巨大升值过程中,也没有赚到多少,因为每次溢价,他的股份都会被稀释吧,最后也不剩多少了,基本也失去了对品牌的所有权。只是解释一下,哪怕是现在看上去风光无限的天朝第一动画品牌,喜羊羊,也是一路苦逼熬出来的,没有什么所谓的幸运和上帝的眷顾。在知乎我回答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幻片的帖子里,我曾说过当下中国对叙事的缺失和断代,这个不只是电影,动漫电影也一样。电影人和动画人,中国长大的,谁也不比谁高一头,没几个真正明白怎么用视听讲类型化故事的(包括我)。所以,国产真人电影不好看,动画电影好不到哪里去。更悲摧的是,动画电影成本更高,工艺更复杂,所以为什么《莫比斯环》这样的杯具一再上演。包括现在。动漫电影行业,别说产业了,我觉得行业都很勉强。因为国内拥有的是庞大而专业的低创造力动漫团队,绝大多数国内动漫公司、团队基本过去几年在干几件事:1、赚政府钱,给政府做项目,勉强不去死。2、给电视台做一些给国内幼儿、儿童看的本土动画(喜羊羊是佼佼者)。3、给国外动画做代工。4、做原创动画。上面几件事,有的单独干,有的几个同时都干。最后一件事做的最少,因为风险最大。国内只能做喜羊羊这样的幼儿动画,是因为青少年、成人动画已经被日本、欧美动漫给占领了全部市场,国产动漫在这个领域里不具有任何竞争力。《魁拔》直面惨淡的人生、高风险的市场,这气魄与片中角色蛮吉气质如出一辙,我或许不赞同,但还是表示钦佩。我从小看动漫长大,国产当然也看,后来更多是日本动漫,《七龙珠》《圣斗士》《足球小将》。。。太多了吧,能写几十部,截至高中毕业前,买全了全套的《七龙珠》《足球小将》,全套的还有金庸,童话大王,十万个为什么。。。因为要来北京读大学,这些漫画和书都被我卖给旧书摊了。出于对动漫的原始的热爱,如果我可以的话,给国产动漫电影提下面几个建议:1、别,千万别,千千万万别上来就做一个原创的动画电影。2、更千万别,做了上面这事,还结果只有一个电影出来,没有任何衍生相关产品和作品作为辅助。3、国内动漫,在我眼中,是一片看似红海的蓝海,这个别多说了,我自己很不成熟的看法。4、故事永远是第一位的,Pixar作品我看花絮,印象最深的就是导演自己一个人永远会在所有动画师面前,自己一个人把整个故事演一遍,看大家的反应,没啥反应回头改故事,再来演。5、任何一部成功的动漫作品,最终形态都是一个品牌,文化品牌(这不废话嘛),所以可能从根本上,做动漫电影的,极端的说,可以完全不懂动漫,可以完全不懂电影,但是绝对不能不懂如何打造和运营一个品牌。如果团队中核心成员不懂品牌行销,故事、创意再牛掰,至少别自己单独干这事,不然。。。已经很多血的教训了。。。6、动漫电影在美国、日本高度动画发达的国家,都属于比较终极的产品形态,建议如果非得原创,如果没有神经兮兮的动不动拿自己跟Pixar或者梦工厂来比较,我真建议不妨从普通漫画、从动漫短片、从TV动画,慢慢做起。。。我一直有一个观点,电影要发展,靠现在电影圈这帮混子(包括我)是没啥大出息的,必须这个产业得发展到能吸纳其它行业的牛人进来,共通的智慧去做这事。换成动漫电影其实一样,指望现在动漫行这批人,我看不到未来,光明的那种,因为如果对国外动漫成功案例了解足够多,会发现他们的成功所需具备的东西非我们几日之工,特别是讲故事这一关,过不了,技术再牛逼,屁用没有。至于你看人家《汽车总动员》系列为何衍生品06年以来每年全球能赚20亿美金(《华尔街时报》数据),跟所谓的动漫创作团队也没啥关系,那是一个巨大的生意,涉及方方面面行业和人才,也不是靠眼下国内制作动漫的人能搞定的。指望他们就指望错了,就像中国电影只指望电影人,也错了。《魁拔》证明了我们经过多年代工(动漫OEM),动画技术力量完全不是问题,但动画的根本其实不是技术嘛,跟真人电影一样,是故事,是人物。这方面,《魁拔》和其它所有国产动画电影一样,都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魁拔》到底带来了什么?我真不知道,看上去,无论带来了什么,就像一部老旧的电视连续剧在不断播出,但每次看都发现,还是第一集。---------------过去十年,我写电影和市场的评论的文字,也不少了,我尽量坚持一个原则,无立不破。所以,还请武寒青老师多包涵,我这里的文字,更多的是对国内动画行业的一点点思考和分析,比较凌乱,但也算真实想法吧,当然也包括对《魁拔》的一些自己的看法。今天13号上午,一位媒体编辑朋友,跟我约稿,说能否说说《魁拔》最近影院排场少的新闻,如何评论,我说这不是某部电影的问题,是行业的问题,谈谈行业是可以的。所以,我利用中午休息一个小时的时间,把我上面的文字,整理成了一篇文章,明天其中的1500字左右会见报,因为编辑根据版面需要删减,都是合作多年的编辑,我是很信任的,所以我有时遇到感兴趣的话题,常常就写多了。下面是我整理后的文章原稿,仅供大家在这里参考,我觉得下面文字,更能清晰说明我对《魁拔》和国内动画行业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只是整理时间匆忙,不妥之处,还请武老师和各位知乎朋友多多包涵了。。。-----------《魁拔》:鲜见的本土热血,难敌市场的残酷文/关雅荻有新闻报道,最近公映的一部国产原创动画电影《魁拔》在国内影院公映,但似乎全国院线对这部网上口碑甚好的动画电影并不买账,不但排片场次少,而且绝大多数在白天,导演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种情况“很不正常”。现在眼看影片首周末票房出炉,据说只有不到200万元的成绩,距离导演自己预期的千万以上相去甚远。对应《魁拔》制片人在微博上透露“制作成本3500万,宣发2000万”的消息来看,这部动画电影在院线市场上已无胜绩可言,但这样一部凝聚众多动漫人多年心血的作品真的失败了吗?我并不这么认为。如果这次《魁拔》在院线市场的遇冷,能够让国内更多动漫人重新认真看待创作与市场的关系,对国内动漫市场积极推动意义,远大于一部影片在票房上的成败。看过《魁拔》全片后,我觉得《魁拔》的优点和不足同样突出,影片呈现的不足也是国内动漫行业共有的缺陷和不足,这更值得很需要加强多方面的沟通──大众对动漫行业的了解,动漫行业对电影市场行业的了解,创作团队与市场团队之间的了解。可能很多人喜欢看动画,但对动画电影行业了解并不多,其实因为制作工艺本身性质,动画电影在国内是一个比真人电影还要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虽然过去几年国家大力扶持动漫行业,但真正形成良性市场运作的动漫项目并不多,可能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喜羊羊和灰太狼》系列了。对于现在票房过百亿的内地电影市场来说,其实每年公映的动画电影的票房比例非常低,如果再拿掉每年一部的《喜羊羊》大电影,甚至可以说动画电影在眼下电影市场中占有的份额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了,绝大多数在院线公映的国产动画电影都充当了“炮灰”角色。这种动漫行业在国内看着发展迅猛,行业人员众多,但其整体行业效益,或者具体到影院终端动画电影的产出效益来看,非常不匹配。一方面,这是国内动漫行业刚起步,面临日本、欧美成熟市场的成熟产品强大围攻之下,国产动漫自然势弱的一种体现;另一方面,国内动漫行业太多依托政府扶持这种“打激素”的催肥生长方式,并未从根本上推动本土动漫创造力的同步提升,所以在我看来对这种行业发展速度与产业化速度的不匹配是进一步的推波助澜。虽然经历六年煎熬磨难,本土终于产生了国产动漫第一品牌“喜羊羊”,但现在整体品牌营销角度,放眼望去看不到紧跟“喜羊羊”众多竞争对手,也是不争的事实。以我个人对市场观察的有限经验,对动漫电影市场我曾有一个判断,跟身边朋友聊天时经常提起:如果一部本土动画电影是完全原创,而且电影做完就直接全国院线发行,那它在市场上失败的几率是99%。其实,迄今我也没看到那个1%。让我对动画电影市场关注是因为几年前一部名叫《莫比斯环》的国产3D动画电影,其制作费是《魁拔》的至少两倍,上映后票房好像只有不到300万,当年也是国产动画电影折戟沉沙的重要案例。从那以后,我发现每年的本土原创动画电影在国内影院市场上就像盟军诺曼底登陆一样惨烈,前仆后继,这就不一一列举了,几十部总有了吧。我总是在想,如果国内动漫制作、投资团队,能够在项目启动之初,收集一下市场相关历史数据,做一下相关风险评估,结果会有什么不同吗?2009年初,在《喜羊羊》第一部大电影取得市场成功后,我为《新京报》写过评论文章,指出其票房“奇迹”不是偶然。也是再那之后,让我加深了对动漫电影行业的理解,就是动漫和其他创意文化产业一样,最终的目标都是打造“文化品牌”。这个道理当然浅显易懂,只是知易行难,要打造本土动漫品牌到底该怎么入手,如何一步步去实现,在当下国内环境,如何去坚持,甚至煎熬是本土动漫人面对的最现实问题。哪怕是《喜羊羊》也是经历了五年多的巨大付出和磨难,最后才赢得了在资本市场上的阶段性胜利。所以,动漫跟任何行业一样,没有什么幸运和上帝的眷顾,只能靠努力。在《魁拔》之中,我感受最强的正是一种强烈的不服输、证明自己的热血气息,这在国产动漫作品里鲜见,也是这部影片最大精神价值。只是可惜,面对残酷市场,仅靠创作团队的热血,是无法杀出重围的。如果可以,以我有限的电影从业经验和这几年对动漫行业的关注,我斗胆给内地动漫原创团队提几条建议:1、动画电影,还是电影,所以没有什么比故事、人物更重要的。因为我认识很多动漫创作者,严格来说他们更像一个动漫技师,但电影是一门需要努力学习掌握其规律的“讲故事的艺术”,任何技术,比如3D等,都无法取代观众对故事的渴求。动画电影要提高品质,还是要从“类型化叙事”抓起。2、从最初就要考虑动漫电影的“品牌效应”,尽量不要一上来就完全搞原创。像近几年比较成功的动漫电影《宝莲灯》《风云决》都是有着原著基础,或者《喜羊羊》这种在电视台播出TV版多年,或者最近火热的《秦时明月》都是建立在之前品牌作品基础之上。其实真人电影在这方面已经有很多成功地案例,比如续集电影(《叶问》《画皮》)和畅销小说电影(《杜拉拉》),这些都是产业化进程中必然的选择,值得动画电影多借鉴。3、如果一定要搞原创,那一定要有品牌和产业化意识,并且强调操作步骤。因为动画电影即使在日本、欧美,都属于比较偏终极(高级)阶段的动漫产品。以目前国内电影市场化程度,完全原创的动画电影,如果没有足够品牌积累就直接投放影院市场,即使再高宣传发行投入,结果同样不容乐观,或者至少性价比很糟糕。所以,这方面可以借鉴日本,可以从性价比很高的平面漫画、网络动画短片到TV动画,逐步铺垫,建立品牌认知度,然后衍生产品逐步开发,到一定程度再推出影院终端产品。这是一种被证明行之有效的规避风险的办法。4、吸引跨界人才,特别是品牌营销人才。前面说到,创意文化产品,终极都是拼品牌,所以在一部动画电影团队中,如果想走得更长远,其中最关键的核心成员,说的夸张点,他可以完全不懂动漫制作,可以完全不懂电影,但绝不能完全不懂市场营销和品牌管理。最近《华尔街时报》一篇报道,皮克斯出品的《汽车总动员》虽然其全球票房是皮克斯所有动画电影作品中最低的一部,但正是这样一部作品,自2006年以来,每年衍生品全球销售额20亿美金,截至目前《汽车总动员》系列整个相关收入已经超过了皮克斯所有其他作品,而且放眼全世界,也仅次于积累了四十多年的《星球大战》系列。所以,动漫行业是一个巨大的生意,这生意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高级专业人才,绝不是靠眼下电影行业或者动漫行业这批创作人才能搞定的,所以团队建设思路和眼光一定要开阔。《魁拔》给中国动漫带来了什么?带来了很多,比如久违的激情与热血,比如我们经过多年动漫代工,已经证明中国动漫技术层面世界一流;但也可以说它什么都没带来,因为一部部国产本土原创动画电影,轮番上演,就像一套热播的电视剧,只是怎么看,发现总是第一集。但好在我们都知道,盟军抢滩诺曼底,虽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却是整个战役走向胜利的开始。希望有幸在影院看到这部国产原创动画《魁拔》的朋友们,你们眼里看到的不止是热血,更是中国动漫不灭的希望,所以,又怎能说它失败了呢?11-7-1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魁拔是日本的还是中国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