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电影或动画片都是一帧一帧做出来的吗画面

今年1月15日就要上映的动画电影《向着明亮那方》里,就有绘本改编的故事。我比较熟悉的是其中由刘毛宁创作的《外婆的蓝色铁皮柜轮椅》。借着这个答案和大家分享一下,动画和绘本,在创作上的区别,这个还是很有意思的。在大部分人的印象里,都是绘本作者的作品被改编成动画。《外婆的蓝色铁皮柜轮椅》则是绘本和动画差不多同一时间创作。它的作者刘毛宁有非常丰富的动画经验,已经拿了一些国内外的动画大奖,但做绘本却是第一次。我原以为动画的创作要难于绘本,动画导演创作绘本版,会很容易,但在和刘毛宁聊过后才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大概在2019年冬天,《外婆的蓝色铁皮柜轮椅》的绘本就有了完整的故事和分镜,我还看过,可这本书直到2021年8月才出版,拿到成品后我发现,之前分镜里一些很棒的图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刘毛宁说,自己遇到的最困难的地方,是“如何用一副画清楚呈现一个一个动态的场景”。动画是用很多画表现一个故事片段或人物的关键动作,而绘本只能用几张(有时甚至一张)静态的图。这个图并不是简单的从动画里截取一张,它需要有美感,它要照顾到读者的感受,它要拥有让人沉浸其中的力量,最难的是,它需要静静地呆在那里就能让读者脑补出动态的故事。绘本是用安静的画面讲故事,没有声效帮忙制造氛围感,也不能依赖文字去叙述,如果希望小朋友会喜欢,那还要设身处地考虑小朋友的阅读特点去进行设计。比如,画面上的次要元素不能太多,否则会妨碍小朋友对主要角色的关注;主人公的表情要非常生动,让小朋友一看就知道喜怒哀乐……别看绘本只有薄薄的几页,作者们创作时的“废稿”都是高高的一摞,而这个废稿还不是“画坏了”的,其实随便拿出一张都是非常棒的画,只是不是作绘本页面的最佳选择。我是在2021年夏天的北京国际电影节看的《向着明亮那方》的首映。看的时候额外关注其中的《外婆的蓝色铁皮柜轮椅》,动画里有很多打动我的地方,比如作者河南味的配音(故事的背景是作者的故乡河南),比如接近结尾时光从树中倾洒下来的样子……看动画版的感受和看绘本版并不一样。看动画时,感觉自己完全沉浸在故事里,看完后开始回忆起自己的外婆。而看绘本则是半沉浸的,可以盯着一个细节慢慢观察,一边看一边被唤醒记忆,一会儿看看书,一会儿想想自个儿。绘本里刘毛宁用了很多老物件营造绘本的氛围感,动画里则是声效、光影,绘本的最后一页是个外婆常用物品的集合,很多读者朋友说,看到这一页泪崩。如果大家有机会,同时看了一个故事的绘本版和电影版,可以细细地体会一下观赏两者时自身感受上的区别,一定会有很有趣的发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ova动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