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版】千古第一萌帝李李世民二凤的由来(1~6)

二十、自古能哭无出李世民之右者。二凤多情、深情又长情。他是个很念旧的人。也很爱哭,而且还能把身边的人带着和他一起哭。~二凤想象力很丰富,经常梦见故人,在战场上的睡眠质量一向很高,心特别大。浅水原之战时,梦见邓艾请命做他的先锋。柏壁之战,出门侦察时,小秦王累了就和一个士兵一起,随便跑到一个山包包上一躺,当时还是寒冬腊月,敌军围过来了都没把他吵醒。最终是因为蛇追鼠碰到那个士兵的脸,士兵惊醒后发现敌军围过来了,才把小秦王摇醒的。洛阳之战时尉迟敬德护着秦王突围,之后李世民就躺在古丘上感谢自家将军,也不知道有没有说着说着就睡着了。~光是哭整理出来都有将近八千字,某个水瓶座的男人说不定还真是水做的骨肉~太穆皇后生病时,李世民朝夕都在母亲身边侍奉,不解衣冠地照顾她,母亲所进的汤药,必先尝之。太穆皇后丁忧,他守孝三年,因此憔悴瘦弱,杵着竹杖才能起身。李世民即位后,经过庆善宫,见了里面的情形,哭着对侍臣曰:“朕生于此,今慈颜邈远,无可复追,母亲育我之德,不知如何报答?”说着就放声恸哭,悲不自胜,左右的人都流下眼泪。于是他就在正寝祭奠太穆皇后。~一日到九成宫,李世民梦见母亲,如平生一般侍奉她。不久他就醒了,一直伤心地哭到第二天早晨。于是下诏命有司开仓赈济贫弱的百姓,以此报答母亲。~武德年间,李世民每次侍宴宫中,看着诸妃嫔,就想到太穆皇后去得早,没能见到父亲坐拥天下,有时因此抽泣流泪,李渊看了就不高兴。~贞观四年,杜如晦病重,李世民令皇太子前去探病,自己也亲自去杜如晦家里探望,抚之流涕,赐物千段,见到杜如晦的儿子就授予他官职,所以破格提拔其子担任尚舍奉御。不久杜如晦去世,年仅四十六。李世民哭得非常伤心,为他废朝三日,赠司空,徙封莱国公,谥曰成。他亲自写诏书给著作郎虞世南:“朕与如晦,君臣义重。不幸如晦忽归于天地, 我追念勋旧,痛悼于怀。卿体吾此意,为制碑文。”后来李世民因为吃到美味的瓜,就怆然地悼念杜如晦, 于是就让使者把剩下的那半瓜放在杜如晦灵座上祭奠他。他曾赐给房玄龄黄银带,看着房玄龄说:“过去如晦与公同心辅朕,今日所赐,唯独见公。”于是泫然泪下。哭着哭着,他又道:“朕听说黄银多为鬼神所畏惧。” 命人取来黄金带,派房玄龄亲自送到杜如晦灵前。之后李世民忽然梦见杜如晦,有若平生,等到破晓,就把这件事告诉房玄龄,说着说着就低声抽泣,让人送御膳祭奠给杜如晦。第二年杜如晦忌日,李世民又派尚宫到他家里去慰问他的妻子儿女,其国官府佐都不曾罢黜。终始恩遇,未之有焉。~魏征病重时,李世民再次到他家里看望,魏征穿上朝服和他相见。李世民一看就明白魏征时日无多,抚之流涕,问他想说什么。魏征回答:“唯忧国忘家。”于是李世民就让其子魏叔玉担任朝散大夫,并赐牙,仍派左屯卫中郎将李安俨留宿在魏征家里,随时将魏征的病情报给他听。魏征去世那晚,李世民梦见他,有若平生。等到早上得知魏征去世,他快步过去临丧,哭之甚恸,为魏征废朝五日。下诏赠司空,相卫黎魏洛刑贝七州诸军事,相州刺史,谥文贞。给羽葆鼓吹班剑四十人,赙绢布千段,米粟千石,陪葬昭陵。用车载着灵柩,无文彩之饰,以申魏征生平之志。魏征下葬那天,敕令京官文武九品以上及计吏,一起送至开远门外。李世民在苑西楼望丧而哭,竭尽哀思,令晋王宣敕祭奠魏征。李世民望着魏征的灵柩作诗:“阊阖总金鞍,上林移玉辇。野郊怆新别,河桥非旧饯。惨日映峰沈,愁云随盖转。哀笳时断续,悲旌乍舒卷。望望情何极,浪浪泪空泫。无复昔时人,芳春共谁遣?”他亲自给魏征写了碑文还有挽歌辞。后来李世民依旧对魏征思念不已,遂登上凌烟阁去看魏征的画像,又赋了一首七言诗送去灵前,其辞曰:“劲筱逢霜摧美质,台星失位夭良臣。唯当掩泣云台上,空对于形无复人。”~虞世南去世时,李世民在别第举哀,哭之甚恸。他亲自写敕给魏王李泰: “虞世南于我,犹如一体,拾遗补阙,无日暂忘,实为当代名臣,人伦标杆。吾有小失,他必犯颜而谏。如今他去世,石渠、东观之中,再无此人矣,痛惜之情岂能言说!”不久,李世民写了一首诗,追述古代兴亡之道,既而叹道:“钟子期死,伯牙不复鼓琴。 朕之此诗,又将拿给谁看呢?”令起居郎褚遂良去虞世南的灵帐里读毕,焚诗,望虞世南的神识能够感悟。过了几年,李世民在夜里梦见了虞世南,有若平生。第二日,他下制:“礼部尚书、永兴文懿公虞世南, 德行淳备,文为辞宗,夙夜尽心,志在忠益。奄从物化,倏移岁月,昨因夜梦,忽睹其人,兼进忠言,有如平生之日。追怀遗美,良增悲叹。宜资冥助,申朕思旧之情,可于其家为设五百僧斋,并为造天尊像一座。”又敕令于凌烟阁画其形。~武德七年,薛收病重,秦王派了许多使者前去探问,使者们相望于道。不久,命人载着薛收到秦王府,李世民亲自以衣袂抚过薛收,与他论叙生平,潸然泪下。薛收去世时,年仅三十三,李世民亲自前去哭丧。哀恸左右,又给薛收从父兄长的儿子薛元敬写信说:“吾与卿叔共事,或军旅多务,或文咏从容。何曾不驱驰经略,互诉怀抱? 那时虽然疾苦,每日都盼着他痊愈。谁料一朝,忽成万古!追寻痛惋,更增伤怀。又听说其儿子幼小,家徒四壁,未知如何安置?宜加安抚,以慰吾怀。”于是派人慰问祭奠,赠物三百段。 之后,他命人将学士们的形像都画了出来。李世民叹道:“薛收遂成故人,恨不早画其像!”即位后, 他看着房玄龄道:“薛收若在,朕当以中书令相待。”又曾梦见薛收,有若平生,敕令有司赐其家粟帛。贞观七年,赠定州刺史。~诸王就籓时,李世民和他们分别:“兄弟之情,岂不欲常在一处?但以天下之重,不得不分别了。”说着,他流泪呜咽,许久不止。~长孙皇后去世后,在元宫门外的两条栈道上修了屋舍,让宫人如平常一般供养。李世民看着她写的《女则》,悲伤恸哭着把书展示给近臣:“皇后此书,足以垂范百世!朕非不知天命而为无益之悲,只是入宫后再不能听闻规谏之言,我失一良佐,故不能忘怀!”其后他依旧对观音婢思念不已,在苑中作层观,以望昭陵,曾引魏征同登。魏征说自己看不见。二凤就指给他看。魏征表示:“陛下若是望着献陵思念父亲,臣就能看见,思念妻子,臣就看不见。”李世民哭着拆了望妻台。~准备攻打宋老生时,李渊想退兵,李世民劝谏,李渊不听。李世民又将再次入谏,正好天黑了,李渊已经就寝了。李世民被拦在帐外,他越想越委屈,于是放声号哭,哭声传到军帐里。李渊不得已让他进来,问他哭什么。李世民说:“如今举义兵,进攻就能胜利,而后退军队就会散,若被敌人乘机攻打,灭亡无日,我怎么能不悲伤!”李渊才明白过来。(哭谏追师)(二凤:不让我进去,我就哭,哭到你睡不着觉。)~武德二年,李渊命秦王出镇长春宫。秦王自幼年跟随父亲,起兵后,有时领兵在外,事毕则还,未曾和父亲久别。如今出镇,李世民悲不自胜。李渊告诫道:“汝之于家则父子,出则君臣。父子之道,岂欲分别?但安天下。汝既情深家国,时宜勉之。”后来李渊让他去洛阳,李世民哭着说:“今日之授,实非所愿,不能远离膝下。”言罢呜咽,悲不自胜。~李道玄战死,李世民追悼良久,曾随意和侍臣说:“道玄始终跟着朕,看见朕深入贼阵, 所向披靡,心里也曾仰慕,因此总是身先士卒,他大概是学我吧。惜其年少,竟未能遂其所愿。”说着,就为李道玄流泪。~殷开山去世,李世民亲自临丧,哭之甚恸。赠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谥为节。~李世民为李大亮举哀于别第,哭之甚恸,废朝三日。赠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谥曰懿,陪葬昭陵。~宇文士及病重,李世民亲自探问,抚之流涕。~贞观十四年,李孝恭突然生病去世,时年五十。李世民着素服,为他举哀,哭之甚恸。赠司空、扬州都督,陪葬献陵, 谥曰元,配享高祖庙庭。(举哀,即办丧事时高声号哭)~晋王李治和晋阳公主李明达,自幼丧母,李世民亲自抚养他们。李治每次外出时,晋阳公主必送出虔化门,涕泪而别。贞观十六年七月三日,敕令晋王开始上朝。晋阳公主对李世民说:“兄今与百官同列,是不是将不能在内和我们一起了?”言罢,忍不住抽泣。李世民也因此流泪。(臣子:只是上个朝而已啊,这父女俩哭得怎么好像要和晋王生离死别了一样。)~晋阳公主临摹李世民的飞白书,臣下不能分辨。她去世时才十二岁。李世民一个多月都没好好吃饭,每天伤心几十次, 因此瘦弱憔悴。群臣都劝他,李世民说:“朕岂不知悲伤无益?只是情不能自禁,我亦不知为何。” 于是下诏令有司簿主带着多余的财货,在晋阳公主墓旁营建佛祠。~贞观十六年,段志玄病重,李世民亲自临视,涕泣而别,看着他说:“当与卿子五品官。”段志玄顿首执意请求把官职授予母弟段志感,李世民就让段志感担任左卫郎将。段志玄去世,李世民为他举哀,哭之甚恸,赠辅国将军、 扬州都督,陪葬昭陵,谥曰忠壮~李世民听说张公谨去世了,感叹悼念,将为他出次发哀,有司奏言:“依据《阴阳书》,辰日不可哭泣,且又为流俗所忌。”李世民说:“君臣之义,同于父子,情发于衷,安避辰日?”遂哭之。(就为张公谨哭去了)~征高丽时,李世民把所有筹备都委托给岑文本。岑文本蒙受重任,神情委顿,言辞举措,颇异平常。李世民见了很担心, 对左右的人说:“文本今与我同行,我担心他不能与我同返。”到了幽州,岑文本忽然生病,李世民亲自临视,抚之流涕。不久岑文本去世,时年五十一。那天晚上,李世民听见严鼓之声,说:“文本殒逝,情深恻怛。今宵夜警,所不忍闻。”命人停鼓。(恻怛,即哀伤。)~戴胄去世,李世民为他在朝堂举哀,哭之甚恸。派卫尉卿刘弘基监护丧事,下诏令虞世南为他写碑文,赐物千段。他追悼惋惜了很久。赠戴胄尚书右仆射,追封道国公,之后又聘戴胄的女儿为道王妃。~贞观十三年,王珪病重。李世民让公主就第看望,又派民部尚书唐俭增减药膳。王珪去世时,李世民着素服哭于别第,下诏令魏王率百官临哭。(别第,正宅以外的住所)~李世民对长孙无忌他们说:“今日吾生日,世俗皆为乐,于朕却成伤感。如今我君临天下,富有四海,但想再承欢膝下,永无可能,子路怀负米之恨,则吾情也。《诗经》里说‘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怎可在父母辛劳之日更为宴乐!”遂哭泣着落下几行泪,群臣都掩面流泪。~李渊于两仪殿宴请西突厥使者,他看着长孙无忌道:“当今蛮夷臣服,自古未有。”长孙无忌给李渊敬酒,祝他千秋万岁。李渊非常高兴,把酒赐给李世民。李世民又捧着酒杯给李渊敬酒, 流泪说道:“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四夷都依附大唐,皆是奉遵圣旨,岂是臣一人之力!”(贞观宴会灌酒现状长孙无忌:太上皇,我敬你一杯!李渊:四夷臣服,今天高兴,来,二郎,你也喝一杯!李世民流着泪:这都是耶耶的功劳,耶耶,我敬你一杯!李渊:……不至于不至于)于是李世民和文德皇后一起侍奉李渊用膳,并呈上服御衣物,一同家人常礼。李世民又把上好的宝巾递给长孙皇后,皇后拿着梳子为李渊梳理鬓发,亲自给他戴冠。这时,皇后便说至尊年高,白发很多,担心他时日无多。于是二凤和凰后都开始流泪。~玄武门之变后,李渊召见李世民说:“近日以来,我差点为谣言所惑。”李世民扑到李渊怀里,号哭不止。(也许把好几年的委屈都发泄出来了。)~李渊被拘入狱,李世民流着泪对他说:“奉国事家,惟忠与孝。如今国乱主昏,尽忠何益?破家绝祀,也非孝所宜。事急矣!便须早建大计,若能成功,当威加天下,不成,犹可在山头望廷尉,岂能于大乱之时,为一介使者所困,就此坐以待毙!”~贞观十三年正月,李世民去献陵朝拜。行至小殿,他下车穿鞋,于阙门恸哭,面向西边拜了两拜,因悲哀过度差点昏倒,几乎不能起身。礼毕,换了袍服,进入寝宫, 亲自捧着饭食,看着父母所穿服饰、所用物什,他趴在床前伤心恸哭。左右侍御者无不抽泣落泪。当时是甲辰夜,雨雪很大。李世民进入陵院时,悲哀地放声哭泣,以至哽咽,百官都哀伤恸哭,这时,雪更大了,寒风暴起, 有苍云出于山陵之上,不久布满苍穹,天地晦暗。礼毕,李世民自寝宫而出,步行走过司马门北边,踏着泥泞走了两百多步,这时,风静雪止,苍云散去,天色放晴。观者私下里谈论,认为此乃孝感天地所致。~贞观十六年十二月,令左监门中郎将齐士员率兵守卫献陵。李世民召见齐士员,看见他,便走下大殿,依旧不停地悲泣,呜咽着对从官说:“近来岁阴道暮,深情无限,我想在正旦这天将所备新衣饭食奉荐园陵。然朕若亲行,便会劳烦扈从。三元之始,家中有吉凶庆慰之礼的,皆重此日,朕不欲劳人,就克制自己不亲往祭奠。”遂命江夏王道宗代行所献之物,李世民跪着将所献之物一起授予李道宗。~贞观十七年七月,李世民让褚遂良读当朝实录,刚读到自己出生那天的祥瑞,就感动得流泪,他说:“朕于今日富有四海,追思膝下,却再无可能了。”于是悲泣不已,命褚遂良收卷。~贞观三年正月,李世民于太庙祭祀,至太穆皇后神主,悲伤恸哭,呜咽不止,趴在地上不能起身。侍卫莫不哀叹落泪。~贞观十六年十一月,李世民到庆善宫,召见父老乡亲和住在宫殿旁的男女老少,一共几百人赐宴。李世民对他们说曰:“朕自幼遭遇隋朝大乱,栉风沐雨、饥不遑食以救苍生百姓,有幸得以未死。如今已过了二十多年了,重回故乡与父老相见。此宫是先皇所居,朕之生处,至此怅然,触目伤怀。”他泪如雨下,沾湿衣襟,群臣莫不哀叹落泪。(真的猛士敢于在数百人面前泪如雨下)~李世民曾对尉迟敬德说:“有人说卿想谋反,为何?”尉迟敬德一听就激动了:“臣要造反是真的!臣跟随陛下征伐四方,身经百战,如今还活着,身上都是刀锋箭矢留下的痕迹。现天下已定,竟怀疑臣要造反!”遂脱下衣服丢到地上,露出一身伤疤。李世民见了便流着泪说:“卿再把衣服穿上,朕不疑卿,所以才与卿说,怎么能更加怀恨!”~契苾何力的属下将他抓到薛延陀,带到了真珠可汗的牙帐前。契苾何力席地而坐,随意伸开两腿,拔出佩刀向东大喊:“岂有大唐烈士受辱于贼廷,天地日月,愿知我心!”遂割下左耳,誓死不从。真珠可汗想杀他,被妻子劝住了。李世民听闻契苾何力背叛,就说:“必非何力之意。”左右的人道:“戎狄气类相亲,何力入薛延陀,如鱼得水。”李世民说:“不然,何力心如铁石,必不叛我!”正好有使者自薛延陀来,说了何力的情况。李世民听了就为他流泪,哭着对左右的人说:“何力到底怎么样了?”他立刻命兵部侍郎崔敦礼持节晓谕薛延陀,把新兴公主嫁过去,以求何力归唐。何力因此得以回来,拜为右骁卫大将军。~李世民在《数年帖》里说:“数年来每有征动,虽又事非为己,犹恐百姓有怨。因此废甘泉之游,承酷热之弊,宁可不纳凉,以忍受暑气,也不能为了让自己舒适而劳烦百姓。想汝诚心,惟吾是念,若非孝情深结,谁能以此为怀?省见汝书,潸然泪下,更增感念,善加珍重,遣此不多。哥哥敕。”~侯君集谋反,李世民对他说:“我不欲让刀笔吏辱公,所以亲自审问你。”侯君集最初不承认自己谋反。李世民让楚石具陈始未,又把他与李承乾的往来书信给他看,侯君集辞穷认罪。李世民对侍臣说:“过去家国未安,侯君集确实有功。我不忍置之于法,将乞求留他性命, 公卿可以答应我吗?”群臣争着上言:“君集之罪,天地所不容,请诛之,以明大法。”李世民对侯君集说:“与公长诀矣!而今而后,只能见到公的遗像了!”他悲叹落泪。最终赦免了侯君集的妻子儿女。~李世民给中书侍郎来济写饯别诗:“聊将分袂沾巾泪,还用持添离席觞。”一边拿着手帕擦眼泪,一边劝人喝酒。~李承乾造反后,褚遂良说:“陛下如果想立魏王为太子,应该先把晋王安顿好。”李世民涕泪交加:“我不能如此!”遂起身入宫。~赵节长广长公主之子因为同太子李承乾谋反,伏诛。李世民到公主家里,公主哭着顿首为儿子谢罪。李世民也对着公主行拜礼,垂泪道:“有功者,仇人必赏。有罪者,亲戚咸诛。前王执此以守其国。弟世民也只能因公忘私,有负于姊。”~褚亮致仕还家。李世民行至洛阳,到了翠微宫,赐给褚亮诗词,总有阔别相思之句。亲征高丽时,下诏令褚遂良对父亲褚亮说:“昔兴军旅,卿尝入幕。如今四海无虞,君已悬车。倏忽之间,就过了三十载,难免怀念,谈及往昔,也不知我做得如何?如今遂良将随我东行,想来公于朕,不惜一儿于膝下罢。所以派遂良陈说离别之意,望公保重身体,多添餐饭。”褚亮奉表陈谢。君臣间的老交情便是如此诚挚。褚亮忽然染疾,李世民下诏令名医用药救治,中使候问不断。褚亮去世时年八十八。李世民很是为他悲哀惋惜,多次言及褚亮都要落泪。~贞观十七年,李世民对侍臣说:“人情之至痛者,莫过于丧亲也。所以孔子说‘服丧三年,天下之通理,从天子至庶人,莫不如此。’孔子又说‘何必高宗?古人都是如此。’近代帝王却行汉文帝以日易月之制,甚是违背礼典。朕昨日见徐幹所书《中论·复三年丧》一文,义理非常深刻,恨不能早见此书。以至于我所行丧礼太过疏忽大意,如今只知自咎自责,追悔莫及!”说着,便悲泣良久。~李世民亲征辽东将要出发,太子悲泣数日。李世民说:“如今留汝镇守,辅以贤才,欲使天下识汝风采。治国之要,在于进贤退不肖,赏善罚恶,至公无私,汝当努力施行此道,悲泣何益!”太子说:“念臣七岁丧母,承蒙陛下亲自抚养长大,从早到晚,未曾分离。明旦离别,陨心泣血。今日臣与你磕头告别,因此悲不自胜。”李世民也因此挥泪。~李世民亲征高丽回朝,军队驻扎于营州。他下诏让人将辽东战亡将士的骸骨一起置于柳城东南,命有司设太牢来祭奠将士们。李世民临哭尽哀,从臣无不流泪。~高士廉病重,李世民到他家里流着泪和他诀别。高士廉去世时,他又打算前去临丧痛哭,房玄龄因为陛下病刚好,执意劝谏,不让他临丧。李世民说:“高公于我,不止是君臣,还是故旧姻戚,岂能闻其丧却不前去恸哭?卿不要再说了!”领着左右的人自兴安门而出。长孙无忌在高士廉丧所,听说陛下要来了,不得不停止哭泣,在李世民的马前上谏:“陛下正在吃药,依照药方不得临丧,为什么陛下就不能为宗庙社稷、苍生百姓珍重自己!而且臣舅临终遗言,很不愿意在尸体盖着衾被、向北停放时,委屈陛下前来哭丧。”李世民不听。(二凤:什么病没好全、正在吃药、珍重自己、临终遗言,我就不听,就不听,我就要哭!)长孙无忌躺在路中间不让李世民过去,流着眼泪再三劝谏。李世民才回到东苑,望着南边痛哭,泪如雨下。等到灵柩出了横桥,他又跑到长安故城西北的城楼上,望着灵柩失声恸哭。(为了看灵柩还爬楼去了,这么折腾,还不如直接让某只任性过头的二凤去哭丧呢)~房玄龄留守京师时病重,便追到了玉华宫中, 让人抬着乘舆入殿,将至皇帝座旁才下来。李世民对着他流泪,房玄龄亦感动呜咽,悲不自胜。李世民下敕派名医救治,让尚食每日都送御膳给房玄龄。如果病情稍有好转,二凤就喜形于色,如果听说病情加重,便忧虑悲怆。后来房玄龄病情加重,就凿开苑墙,多次派中使候问。李世民又亲去看望,与他握手叙别,悲不自胜。~贞观二十三年,李靖病重,李世民到他家里,哭着说:“公乃朕生平故人,于国有劳。如今病情如此,为公忧之。”~贞观二十三年三月,去年东旱,至此时才下雨。李世民虽已病了很久,依旧喜形于色,对司徒长孙无忌说:“今此膏泽,岂朕独喜?朕想与天下苍生一同欢庆,应立刻写赦文,明日颁示。”李世民支撑病体来到显道门外,看见诸司臣子百姓等车马拥挤, 他回头对长孙无忌说:“百姓如此兴盛,诚可哀怜。朕还想尽心施行教化,使其安乐,而沉疴久积,事不遂心。”说着,慷慨长叹,落下几行眼泪。~贞观二十三年五月,李世民病情加重,太子日夜不离他的身边,有时一连几日不吃饭,鬓发有的已变白。李世民哭着说:“汝能如此孝爱,吾死何恨!”二十四日,病重,令长孙无忌进含风殿。他躺着伸手抚过长孙无忌的面颊,长孙无忌痛哭,悲不自胜。李世民看着他,说不出话来。二十六日,召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进入卧内,把太子托付给他们,把长孙无忌托付给褚遂良。命褚遂良草拟遗诏。不久,帝崩。二十一、李世民从来都敢于认错,而且特别有担当。~李渊想迁都时,他上谏道:“戎狄为患,自古有之。陛下圣明英武,为什么只因胡寇扰边,就赶紧迁都以避,贻四海之羞,为百世之笑!那霍去病只是汉朝的一个将军,尚且志灭匈奴,何况臣愧居籓王之位,犹不能灭掉突厥, 遂令陛下议欲迁都,此臣之责也。愿给臣数年之期,请系颉利之颈,致之阙下。若其不效,迁都未晚。”李渊说:“善!吾家千里驹确实不假!”(吾家千里驹信不虚也)~二凤认错时说过:“这话说得对,当为卿改之。”~每次有天灾,他都会在诏书里表示:“此皆朕之不德,百姓何辜?”“上天降罪,在我一人,黎民何辜?遭此灾害。”“详思其过,在我一人。”“若使年岁丰登,宁可移灾朕身以存万国,是所愿也,甘心无吝。”在位二十三年,他一共下了二十八份罪己诏。二十二、二凤对敌果断,对自己人却很容易心软。仁慈、温柔、周到、体贴,同理心非常强。~李世民曾随意地对岑文本说:“卿弟交结过多,我担心连累于卿。朕把他外放,如何?”岑文本哭着说:“臣弟少孤,老母特所钟爱,未曾分离。如果外放,母亲必然忧虑憔悴,若无此弟,也无老母矣。”说着,他悲叹呜咽。李世民怜悯他的心意,就此作罢,只是召见岑文昭,严厉告诫他,岑文昭最终亦无过。~李世民即位后,命长孙无忌、房玄龄与学士法官修订律法。戴胄、魏徵言旧律令重,遂将绞刑之类的五十条律令改为断右趾,应死者多蒙全活。不久后,李世民又怜悯其受刑之苦,对侍臣说:“前代不行肉刑久矣,如今忽然断人右趾,我心里很是不忍。” 谏议大夫王珪说:“古代行肉刑是轻罪。如今陛下怜悯死刑过多,设断趾之法,刑者幸得全命,岂惮失去一足?且人们见状,也足以惩诫。”李世民说:“本以为宽,故行之。然每次听闻,都觉恻隐怆然,不能忘怀。”他又对萧瑀、陈叔达等说: “朕以死者不可再生,有所同情,所以改五十条死罪为断右趾。朕又念其受痛,极所不忍。”陈叔达等都说:“古之肉刑,在死刑之外。陛下于死刑之内,改为断趾, 便是以生易死,足为宽法。”李世民说:“朕心里也觉得如此,所以行之。但又有上书言此非便,公可再思之。”最终废除了断趾法,改为加役流放三千里,居作二年。~同州人房强因为弟弟谋反连坐获罪。李世民审察囚徒时,悯其将死,为之动容,回头对侍臣说:“刑典仍用,是教化未洽之过。愚人何罪,却遭重刑?更彰显朕之不德。用刑之道,当审事理之轻重,然后加之以刑罚。怎能不察其本而一概加诛,非慎用刑法、以人命为重之道。但反逆有二,一是兴师动众,一是恶言犯法。轻重有差,连坐却都得死,岂是朕情之所安?”他又令百官详议。于是房玄龄等复定议:“祖孙与兄弟应该连坐的,都发配为奴。其中因恶言犯法,不能为害者,情状稍轻,兄弟免死,发配流放。”从此,死刑比起古代,几乎废除了一半。~二凤因为一时发怒,杀了张蕴古、卢祖尚,就反省自己,反省制度,对侍臣说“人命至重,一死不可再生”,从此下令死刑五覆奏。令行刑之日,尚食勿进酒肉,内教坊及太常不奏乐。他又担心只依据律文定罪,可能会有冤屈。让自今门下覆理,有据法当死而情有可悯者,应录状奏闻。~李世民多次下诏让人收敛埋葬骸骨。诏书写道:“朕往因军旅,每见沿路尸骸,村落荒地,未曾不伤怀叹息。有骸骨暴露者,宜令所在官司,收敛埋葬。”“过去隋师渡辽,时非天赞,从军士卒,骸骨相望,遍于原野,良可哀叹。埋骨之义,诚为先典,其令一同收葬之。”他曾为自己在战场上杀掉的敌人立寺祭奠。“生灵之重,能不哀怜?”“自征讨以来,吾亲手所诛,前后之数,将近一千,皆为建斋行道,竭诚礼忏。朕之所服衣物,并充檀舍。”“望因此脱离三途之难,渡过万劫之苦。”~李世民打猎时见怀孕的獐鹿有很多,心怀恻隐,于是亲自写诏书给太子,告诉他“明日不行。”~贞观十七年三月,李世民在西宫看人捕鱼,见鱼从水中跃起,问渔人何故。渔人说:“这是到了它们繁殖的季节。”于是便让半途收网,不再捕鱼。~贞观中,林邑国献来白鹦鹉。鹦鹉善于应答,总是说长安苦寒。李世民听了心中怜悯,就把它交给使者,让他带回家乡。~又有使者献来两个长发美女,李世民对侍臣说:“山川阻远,怀土可知。近日林邑献白鹦鹉,尚且思乡,诉请归国。鸟犹如此,况人情乎!朕悯其远来,必思亲戚,应当把她们交给使者,让她们回家。”~长孙顺德因为贪污被贬,一年多以后,李世民看功臣图时,见到长孙顺德的画像,悯然怜之,派宇文士及视其所为,见长孙顺德颓然而醉。于是就让他担任泽州刺史,复其爵邑。长孙顺德素来放纵,不遵法度,从此能够克制自己,为政明肃。~濮州刺史庞相寿因为贪污罢官,他说自己曾在秦王幕府。李世民听了心里怜惜,想让他官复原职。因为魏征上谏,陛下反应过来要公私分明,于是赐帛遣之。~李世民在骊山打猎时,望见围场有断垣处,回头对左右的人说:“吾见其不整却不以刑法处置,则是堕军法。处以刑法,则是吾登高临下以求人之过。”于是假托道险,牵马入谷相避。~李世民经过未央宫时,一个卫士在草中带了横刀,正惶恐不安等待被降罪,李世民和他说:“这是仗司的失误,不是你的罪过,现在要是把你交付给法司论罪,判处死刑的就有好几人,我所不忍。”于是他立刻带着侍从回宫,又对太子说:“你在后面赶紧放他走。”~李世民曾乘坐腰舆,有三卫无意间碰到了陛下的御衣,那人害怕得脸色都变了。李世民就安慰他说:“此间无御史,我不怪罪你,你不须怕惧。”~李世民在温汤教习时,长围四合,万队俱前。忽然云雾四起,正昼昏暗,部伍错乱。他见了以后,就先藏着不出去,等军士们整队以后,才去观看。他回头对李治说:“军队训练,国之大典。如有错失,于法不轻。我若见之,为了不亏军政,必须行法,获罪的人就有很多了。我今不出,实为于此。”~贞观十二年,李世民听说朝集使来长安只能租房和商人杂居,就说:“既然礼待不足,必是人多怨叹,岂肯尽心竭力共理天下?”于是令人为他们营造邸第。修好后,又亲自前去观看。~贞观五年十二月二十日,下敕让文武官员的妻子分娩及坐月子时,晚上不用当值。~李靖生病时,李世民写小纸条慰问他:“有昼夜视公疾的大老妪,让她过来,吾欲详细了解公的起居情状。”~小秦王在《使至帖》里写道:最近收到你的书信,得知公的病情稍有好转,我不知用什么言语来表达心中快慰?也不知你回信时身体又如何?时气渐冷,好好休息,所请景贤之人,公宜即留,听追以后,再让他们走。若无好药,再派人拣择。今为北边动静,吾奉敕即行,离你很近,信使不远,心中欢欣,遣无……李世民呈。二凤的《昨日帖》里写道:“昨日以来,病情似乎逐渐好转。才听闻卿身体不佳,今早不知如何?敕。”《服蜀葵帖》:“卿昨日说服用了蜀葵,可将药方记下带来。敕。廿三日。”~房玄龄为母守丧时,骨瘦如柴。李世民派刘洎前去宽慰他,送给他寝床、粥食、盐菜。~韩王元嘉,为母守丧哀毁过礼。李世民赞赏他至情至性,多次慰勉他。~李世勣在宴会上喝醉睡着了,李世民脱下御服给他盖在身上。~高履行为母守孝,悲哀憔悴,超出礼节。李世民派使者告诉他:“孝子之道,居丧固应悲,但不该因此伤身。汝宜勉强用饭,不得过礼。”没过多久,父亲高士廉去世,高履行居丧又以孝顺闻名,李世民亲自写诏书告诉他:“古人立孝,毁不灭身。闻卿绝食,甚是有违大体,望卿抑制摧裂之情,割伤生之累。”(好像那个为了高士廉不顾身体非要恸哭的人不是他似的)~又写给长孙无忌:“卿有风疾,也须要抑情。朕观履行,哪里值得称道?”~贞观四年十二月,李世民在鹿苑狩猎,见到野人大多衣衫褴褛,派侍中王珪赈赐贫人。~贞观十五年三月,李世民到襄城宫,登子逻坂,看见一个中暑的人倒在路旁,于是驻马,命左右的人去取药。喂了药后,那人才醒过来。~关中大旱,闹饥荒。百姓多卖子女以求生。李世民对侍臣说:“水旱不调,都是因为人君失德。朕德之不修,天当责朕,百姓何罪?而多遭困穷!听闻有人买卖子女,朕很是怜悯。”于是下诏出御府金帛把这些人赎回,让他们回到父母身边。~征高丽时俘虏百姓四千口,准备用来赏赐将士,李世民怜悯他们父子夫妇离散,命有司用府库钱币把他们赎为平民,欢呼之声,三日不停。~贞观十年十一月,李世民对侍臣说:“朕自征伐以来,所乘戎马陷军破阵,济朕于难。如今应厚葬他们,将他们的模样刻石立碑,置于昭陵左右,以申帷盖之义。”当初李世民有一匹骏马名为汲露紫霜,每临阵多乘之,腾跃摧锋,所向披靡。讨王世充时,因酣战移景,此马为流矢所中,跃上古堤,拔箭以后,马死。至今,李世民依旧追念不已,遂于昭陵刻石立其像。~李世民攻破窦建德时,所乘的马名为黄骢骠,等到征高丽,黄骢骠死在了路上,李世民很是哀惜,命乐工写了四首《黄骢叠曲》,皆是宫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世民二凤的由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