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有没有电影《短信杀机的结尾》的汁源?

这两天有部新片上映,不知大家看了没有。《风平浪静》。电影谈不上多好,豆瓣跌至6.5,勉强及格。但。我却再次被一个人的演技所折服。毫无疑问,是章宇。片中,他饰演的角色名叫宋浩。原本是个学霸,却因高考保送名额被顶替,阴差阳错陷入一场杀人案中。惊慌之下,他选择逃跑。这一逃,便是15年。待到15年后回乡,已是物是人非。母亲去世,父亲再娶,自己身负重压,一事无成。更甚者,他还意外发现了当年杀人案背后的秘密。秘密之下,自己竟也是受害者。种种因素,都让这个人物从出场就带着一层悲剧底色。而这层底色也在章宇的演绎之下被无限放大,令人唏嘘之余倍感心疼。要说他的演技有多好?不用多说,两幕足以摄人心魄。一幕看眼神。背景发生在宋浩的人生才刚刚有点起色,却再次被拉入深渊之后。他独坐在码头,慢慢望向镜头。眼神里,是空洞,是怯懦,是不甘,是无助。情感上,是隐忍,是压抑,是窒息,是绝望。只一眼,却胜千言万语。另一幕看动作和表情。背景发生在他再也压抑不住内心的愤怒,暴走之后。闭目骑车,仰天哭泣。那是压抑已久的情感终于决堤,是由内而外的彻底崩溃。是对生的无望,对死的无惧。亦是誓死也要对命运发起反抗的决心。决绝而凄凉,给人以重击。影片上映后,不出所料——观众讨论最多的,是他;赞美最多的,也是他。所以今天不聊他,实在意难平。>>>>无名之辈时间往前推,来到2018年。这一年,颇有点“章宇元年”的意思。三部他参与主演的电影相继问世,皆在当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成绩口碑双丰收。《大象席地而坐》《我不是药神》《无名之辈》,得奖的得奖,大卖的大卖。而他饰演的三个人物,也彻底立在了观众心中——《大象》中表面痞坏,内心柔软的于城;《药神》中历经世事,依旧纯净如水的黄毛;《无名之辈》中被现实爆锤的纯粹理想主义者眼镜。每一个角色,都虽小而精,让人不禁沉浸其中。而人物立住了,角色演活了,演员自然也该火了。随之而来的,是荣誉傍身。提名金马奖最佳男配、金鸡奖最佳男配,拿下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男配……章宇这个名字被越来越多的人记住。速度之快,就像是一夜成名。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成名的背后,其实是长达十余年的默默坚守。如果说有些人天生就是吃演员这碗饭的。那章宇绝对算得上一个。成了演员,也算是机缘巧合。当年因为文化课不好,他选择了艺考。本来因为喜欢唱歌,报的是声乐系,但却没考上。过后有人说让他去试试旁边的表演系,结果一考就中。瞧见没!老天爷赏饭吃。大学毕业后,他顺利进入了贵州话剧团,一待就是三年,演的都是男一号。2005年,在贵阳,工作体面稳定,月入五六千。细想想,安逸又滋润。但他却不满于这样一成不变的生活。不停地巡演,不断地重复,让他渐渐厌烦了当下的一切,用他自己的话说——“当重复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我就快要呕吐了,生理上到极限了,我不能再演了,再演我马上就要崩溃了”。最后实在烦了,索性就找个借口辞演了。后来有天家里断网,他翻看以前的日记,发现申奥成功当天自己写过一句话——“2008年,我应该在北京”。瞬间醍醐灌顶,心想——“我X,正好2008年,我赶紧走吧”。没过多久,他就开始了正式的北漂生活。再后来,就是长达10年的籍籍无名。这十年间,他除了演戏,还做过副导演,当过编剧。甚至空档期还和人搭伙做过生意,自己做饭自己送餐,也因此练就了一手好厨艺。乍一听起来这段经历好像挺苦的,但他却从没觉得苦。因为对他来说,这也是热血而充实的十年。虽然环境很苦,片子很小,赚钱很少,但至少他做的始终都是他热爱的事业,干的一直是他想干的事。即便经济干瘪,但精神却始终富足。这十年,他就像是一匹脱了缰的野马,倔强又随性。演的片子,一部比一部狂野。塑的角色,一个比一个深刻。还因此得了一外号,禁片小王子。>>>>禁片小王子所谓禁片小王子,字面意思,是真的没法上映。尺度是一方面,题材是一方面。再者,有些故事也是真的一言难尽。扫一眼豆瓣,评分从2.6到7.2不等。多在5、6分左右,甚至还有两部根本没开分的。部分作品烂,是真的烂。但也不能一棒子打死。如果你看过这些电影,就会发现大部分剧本的内核还是有点深度,值得探讨的。只可惜创作者光有野心,没有实力,最后都处理得不太理想,或者说很失败。但有一点值得玩味——即使再尴尬的情节,再傻逼的故事,只要是章宇饰演的部分,依旧生动勾人。甚至可以说,耐人寻味。对于角色和作品的选择,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每一个人物身上,都会有一个触动我的点,我觉得那个点有魅力,即使很小,也会激起我的创作欲。我不能保证我的每一个作品都很好,但从以前到现在,我在对待自己那部分的时候,从来没有糊弄过。”这话说的实在,且真诚。他也的确说到做到。甭管电影好与坏,他饰演的角色就没有不深刻的。经典的咱就不提了,说几部他成名前的作品吧。《白日杀机》,豆瓣2.6,他评分最低的片子。这片有多烂?这么说吧,再铁杆的粉丝也只能含泪打一星。评论区基本都是调侃、惋惜的。可即便如此,他的演技也还是被肯定的。片中他演的是一个脚踩两条船的渣男陈伟。渣不渣的咱先不说,但性感是真的。多少人就是为了他那一下wink慕名而来的。至于影片,看得出来试图探讨人性。陈伟的人生靠谎言堆积,到头来只为保全自己。他渣朋友、渣老婆、渣情人……但你又不能说他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恶人。人性可不就是这样吗?哪有非黑即白,不过都处在黑白相间的灰色地带。虽说影片没有表达出它该有的深意,但至少陈伟这个人物的复杂性立住了。因为他眼神中的惊恐、慌张、纠结、自私……是骗不了人的。《巧巧》,豆瓣4.7,他尺度最大的片子。聚焦的是焦虑迷茫、试图向上攀爬改变命运的乡下青年。他饰演的李卫,少言寡语,冲动暴力。日常就是吃喝嫖赌抽,一副破罐子破摔的姿态。但就是这样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混混青年,却愣是让他演出了深度。李卫表面吊儿郎当,但其实内藏柔软。他不善表达,所以只能通过一次次性爱来排解生活的苦闷,就像是找到了向外界宣泄的出口。破罐子破摔的背后,竟透出一种看淡一切的洒脱。不禁让人想坐上他摩托车的后座。《斗鸡人》,豆瓣7.2,前作中我个人最喜欢的片子。影片是一场关于阶级、权力的博弈。他在片中饰演的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富二代,小毛总。毫无疑问,属于站在上层阶级的权力拥有者。这类的角色往往听起来容易,但演起来其实很难。因为一不小心就容易用力过猛,显得做作又滑稽。但你看他怎么演的。仅三幕,就将一个富二代的恶体现得淋漓尽致。第一幕,吃鸡。就因为斗鸡斗输了,活生生咬死了对方的鸡。疯狂、凶残、变态的本性暴露无遗。第二幕,出狱。有罪的他无罪释放,无辜的对方仍留狱中。从站起来到走出狱门,短短几秒却情绪万千。得意、嘲讽、挑衅……第三幕,砸场。得知有人在背后向警方告密,出狱后第一件事就是过去砸场子。暴戾、癫狂、还不计后果……但表面自信十足的他,内心也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自卑。所以他只能靠暴力掩盖脆弱,用恐惧控制人心。印象中能将富二代演得如此出神入化的,只有一人。《老手》中的刘亚仁。可看了眼上映日期,《斗鸡人》比前者足足早了五年。所以,真的不服都不行。至于他是怎么做到把每一个角色都塑造得如此精准的?私以为只有一个原因——热爱,且豁得出去。《斗鸡人》片场照>>>>不疯魔,不成活看演艺竞技类的节目,总能听到四个字——塑造角色。听得多了,看得杂了,不免疑惑——到底何为塑造角色?演员佟磊在近期采访中说的一段话振聋发聩——“所谓演戏,你看这个“演”字,本身就带着三点水。只要是演的,就一定是水的。塑造角色,塑的不是角色,因为角色早就被剧本塑造完了,你要塑造的其实是你自己。”简而言之,别演,去成为他/她。那究竟要怎样塑自己?最重要的一点,演戏得拙。这里的“拙”,不是说演戏不好,而是愿意卖傻力气,去慢慢琢磨角色,慢慢去练。这说的可不就是章宇么。为了最高程度贴合角色,他能疯狂到什么程度?电影《手枪》就是最好的例子。一部2010年拍的片子,至今还没上,导演也不急,直到2016年还在补拍。这是章宇第一次深深扎进角色的表演,光是准备角色就用了半年时间。为了沉浸式的体验角色的生活,他还在电影的拍摄主场景“一个小破旅馆”里住了一个月。期间,他也不干别的,就在小卖部的台球桌打打台球,去公共澡堂洗洗澡,跟外来务工的朋友喝喝酒……后来小卖部老板都看不下去了,还给他介绍了三次工作。得!这是彻底融进去了。后来,他甚至有点走火入魔。有一次,导演和摄影来复景,他站在他们身边晃悠半天,明明关系那么熟,但愣是没被认出来。这下可给他乐坏了,上前拍了拍他们,也给对方吓一跳,直喊:“我X!我X!我X!”直到这戏拍完,他都迟迟不能出戏。第一次杀青那天大家都很高兴,可唯独他出不了房间。他当时给导演发了这样一条短信——“明天就得做回我自己了,但我在做猛子(影片主角)的时候,感觉我更像我”。这,就是所谓的成为角色了吧……《手枪》剧照除了肯磨肯练,他对表演本身也有足够的认知。换句话说,他懂得如何为角色锦上添花。比如给角色设计一些小动作。印象最深的,是《药神》中码头上学狗叫那幕。之所以学狗叫,是因为他觉得黄毛就像一条野狗——“像一条野狗一样活着,却依然有一颗爱人的心”。当时拍摄的时候,徐峥其实也是不知道他会学狗叫的,所以最后成片的反应就是徐峥当时的临场反应。没想到最后效果会这么自然。这段温情的袒露心扉,也成了最后悲剧来临时,压垮观众泪腺的最后一根稻草。深刻了,也升华了。此外,为了角色他还肯牺牲。依旧以《药神》为例。为了突出黄毛的孤立疏离,他会主动跟导演提议减少台词,将原本的15句台词,改成了11句。对此,他这样解释——“我希望他能少一句就少一句,当一个人和外界没有对接端口的时候,他要做表情给谁看呢?”还有吕收益去世那场戏。他提前两小时早早到了片场,一直就在那坐着,因为他觉得黄毛也一定在那个楼梯口坐了很久。等到开拍后,他吃着橘子哭到绷不住,最后还是被导演文牧野拉到一边。但电影里却没有他嚎啕的片段,因为他告诉文牧野——“如果感情是1到10,那么4以后的都不要剪进去。”瞧见没,只要能成全角色,他可以放弃给自己加戏的机会,甚至是高光的时刻。到了这次的《风平浪静》,依旧如此。在电影的原剧本中,其实有很多情感强烈的东西,但在和导演讨论过后,他还是决定尽量去弱化这些东西。因为他想把宋浩演成一个“黑洞”。什么是黑洞?就是吸收所有声音、所有目光、所有情绪、所有能量…,但却没有任何反馈。麻木、不近人情、不谙世事……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让人压抑得喘不过气。事实证明,他的方法是对的。虽然很收敛,但却带来了更多的力量感,也让观众对宋浩的遭遇更能感同身受。只不过它的副作用也很明显,就是对演员的身心是一种巨大的内耗。但在章宇眼里,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这也是我喜欢他的原因所在。始终对表演抱有敬畏之心,热爱且豁得出去。但他最吸引我的,其实还不是身为演员的他。而是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他。>>>>艺术家章宇要说章宇给我的第一印象,应该就是——低调。低调到我这个冲浪达人只能找到很少关于他的资料。了解后才知道,原来他从来都不接受视频采访,就连文字采访也会委婉地拒绝拍照。虽然已经拍了十多年电影,但作为个人来说,他其实并不喜欢过多地暴露在镜头面前,用他自己的话说——“在镜头前,我只有在角色里才感觉是安全的,自在的。我不太享受电影之外的曝光,不舒服也不擅长,对我来说是一种消耗。”他认为每个创作者都要慎用他的材料,对于演员来说,这个材料就是脸,如果平时用得多,就是在自我消解。《药神》上映后,荣誉和知名度汹涌而来。广告、采访、片约…,各种资源也蜂拥而至。甚至还有人让他给录个结婚视频,一个视频30万。但最后,他几乎都推掉了。倒不是装清高,是他对挑剧本始终有着执念,有些事就是做不了。他曾在采访中直言——“我特别喜欢钱。电影是我的职业,我没有家产,也没有副业,只能靠我的业务来挣钱。但有些本子送过来我一看,这个人物真的理解不了,理解不了我就没法演”。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你别看他挑剧本很计较,要是碰见好剧本,他也可以什么都不计较。多年前,他曾经用一张光盘向宁浩自荐,后来宁浩拍《黄金大劫案》的时候就想找他演。但他最后却没去,而是去拍了一个独立电影。两年前,王小帅推荐他出演胡波的《大象》,他也只读了两页剧本就决定出演。后来因为和《药神》撞了时间,他还差点把《药神》推了。当时因为剧组没钱,他甚至连合同都没签,只以“帮忙”的身份担任主演。最后从制作组那里收了三千元红包,他说——“其实没钱我也会拍,我来了就会把这事办了。因为剧本我喜欢。”我有时候甚至觉得,章宇真是整个华语影坛最“不争气”的演员。不“争”,不是不努力,而更像是一种无为的态度。尤其在别人争名逐利蜂拥上前时,挥手自兹去。连他身边的人有时都会看不下去,忍不住在微博替他打个广告。而说到微博,章宇这人其实还有另外一副面孔——一个文人“骚”客,匪气诗人。光是自我介绍就与众不同,透着一股子贱贱的贫嘴劲儿。“一个伪大的,呈实的,奸墙的,睾伤的人”原创微博,更是值得玩味。时而一本正经。时而骚话不断。时而插科打诨。时而像个哲学家。时而又像个诗人。偶尔充满屎尿屁的段子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灵魂。这也是我最喜欢他的地方。敢于把自己最深处的灵魂拿出来示人,真诚而鲜活、有趣又幽默。但如今,他已经超过半年没更博了,据说手机也卸载了微博。至于为何,九年前的一条评论似乎道出了答案——网友:“作为一个即将准备出名的艺人,你的言论应该有所顾及了,不要总是愤青似的”章宇:“摆在台面上卖的应该是作品。至于我这个人,还是别卖了”或许是因为互联网不再那么有趣、那么干净了;或许是他不想因为过度曝光而影响以后的角色;亦或是他想一直做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吧……他曾在采访中说过这样一段话——“我知道我想成为哪种演员,就是那种,走在大街上也不是那么多人认识我,然后听着别人议论,你看过他那个电影吗?很好看。那个电影是我演的。我的作品被有深度、有品位的人认可,又可以自由地游走在大街上,这真的是再理想不过的状态了。”第一次,我希望一个人可以爆红;但同时,也别“红”。参考资料:1、《和章宇一起喝酒》,GQ报道,20182、《此人不叫黄毛,他叫章宇》,人物,20183、《专访|演员章宇:我试着让自己放松一点》,澎湃新闻,2020三界生死十丈红尘或许是我们活反了

秋季荧屏除了有《西出玉门》、《异人之下》、《父辈的荣耀》等大剧之外,竟然出了一部五星好评的“黑马剧”。那就是毕鑫业导演作品,谢兴阳、苏梦迪、王翰闻等主演的轻喜剧《我有一个朋友》。毕导上一个备受好评的作品是豆瓣评分9.1的《一起同过窗》,这部作品当年横空出世,奠定了毕导作品的风格。《一起同过窗》被称作青春片应该有的样子,没有煽情,没有疼痛,没有狗血,只有平淡的日常,好笑中成长,还有微妙变化中的友情爱情。而《我有一个朋友》一出,同样的新人演员,同样的表演风格,这部由毕导自编自导的作品是近几年古装剧中的清流。果然毕导的风格无人能复制。一群平民的武侠故事,搞笑才是王道《我有一个朋友》讲述了木云城中暗藏着多股江湖势力,其中以经商为主业的梁家、柳家以及江湖暗势力“三七道”最为知名。曾经纵横江湖、心怀侠义的武林高手梦三息,一直在追查好友被害于木云城的案件。梦三息与梁念羽相识于微时,梁念羽为人正直乐观,二人因志趣相投而结伴行走江湖锄奸扶弱、行侠仗义。不料,在一次追查与汀湖暗势力“三七道”相关的线索时,梁念羽不幸落入早已为其布好的陷阱中丧命。剧名《我有一个朋友》的朋友就是那死了三年的路桥川演的角色。《我有一个朋友》是一部合格的群像剧,虽然有男主角,但其他角色并不是“工具人”,各有各的“梗”。男主是个武功尽失一天只能躲五招的前高手。女一是个被某组织杀了师门三成人,准备给自己师兄报仇,不会说谎的超品以下无敌手。男二是个身世悲惨,是个吃饭先喝汤并且吸溜吸溜的武器大师。毕鑫业导演的风格就是“荒诞”,情节荒诞中蕴含了有趣的道理。《我有一个朋友》依旧延续了毕导用新人演员的习惯,全部都是新人演员,没有一个流量,甚至颜值也并不是顶尖。但并不影响观众喜欢这部剧,在如今这个时代,能让观众做到不倍速看剧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首先就是真的好笑!《我有一个朋友》剧中梗非常密集,几段台词就几乎有个笑点。什么让弟子下山格外关心一个另一个弟子,并且师傅还偷偷说那个弟子就是欧阳长老私生子梗。最新一集那个艺术废柴三人组这些笑点不胜枚举,每集都很高能。更重要的是,这剧完全没有仅仅止步于搞笑,内核也很打动人。不管是每个角色背后都有动人的故事,北啸海和南啸天的过往、拓跋与他的村庄的秘密。四大家族之前发生了什么、三七帮的以恶制恶和掩盖罪恶的过往等等,剧情都能在搞笑之余清晰地给出剧情铺垫来。属于搞笑故事两手抓,两手都抓得非常优越。主角团小分队每个人都有很多值得探寻的过往,三人组或四人组后续各自的追寻应该又会互相交织。当然,这部剧最可贵的就是在轻松和搞笑的情节下面,包裹着武侠剧珍贵的内核,比如侠义、信任、友情等等。这些在近几年古装剧中都很少描摹的珍贵情感,真的很高兴有一部这样认真地给观众传递“武侠内核”。近几年的古装剧大多都是以“谈恋爱”为主线故事,已经很少有触及“江湖”、“武侠”这些大元素的主题了。更加令人失望的是,不论是古装剧还是仙侠剧,剧中描写的都是各种天赋异禀或者身份高贵的主角们故事。很少有镜头聚焦给平民武侠的群像剧了。这部的男主谢兴阳真的让我非常惊喜,虽然他真的称不上帅,但是他表情好生动,很会用眼睛演戏。表达情绪的时候一点都不“木”,悲伤的时候不流泪也可以传递给观众悲伤的情绪。可以说从导演到演员,《我有一个朋友》作为一部小成本剧,确实超出了观众对他的期待。台词搞笑与哲理同在,根本停不下来《我有一个朋友》第一集刚开始时间线有点乱,就会看的有点困难,但后期以及第二集开始搞笑情节了就好很多。第三集开始就明白了是两集一个完整故事线就一口气追完了,后劲也很足。毕鑫业导演自己当编剧,写出的剧本思维十分清奇,这种荒诞有趣的风格直接体现到了角色台词上。这部剧的台词那可太有趣了!第一集路桥川出场,与男主的见面像是完成了两代两任男主的交接,一个时代结束了一样。女二好漂亮,声音也非常御姐。女性角色打戏还不错,会武功的女主真的很帅,这部剧又名可以被叫成女主和他没用的两个男人。还得是毕导拒绝煽情搞笑才是王道。市场上已经很久没有古代普通人的市井生活了,又好看又精彩。这段台词如实反映了现代打工人的精神状态:《人嘛,或多或少都有点问题》《人贵自省》《勤劳工作论》清醒又带点疯癫的论调正对我胃口,已经忍不住鼓掌了!《我有一个朋友》是非工业流程剧,导演在玩一种创新的尝试。不是说风格相似,但有些一样的感受,异军突起,虽然不是很飞的那种,但一样有“疯”格。台词神神叨叨却共鸣感十足,细品又有对现实的展现。一张动图可以有多种解释、人与人之间少些试探多些真诚、三七道对社会秩序的反思。还有很多精彩的,大段的对白都值得反复咀嚼。但我觉得毕鑫业的作品是,只要你给他几集机会,就会发现它很明显区别于市面上的流水线剧情。当然,《我有一个朋友》还有一个看点就是0713男团的客串加入。这一段在《快乐再出发》中“再就业男团”去剧组客串赚钱的就是这部剧的杀青戏。没想到这段被拍成综艺的内容如今观众能从另一个角度看到成片的诠释,这也是一种不一样的体验。《一起同过窗》的英文名是Stand by me,《我有一个朋友》是Be with you,主打的都是一个陪伴。正如毕导对观众的陪伴和0713男团对观众的陪伴一样。我愿意给这样有诚意、有情怀、认真做事的导演一个去看剧的机会。你看过《一起同过窗》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来电剧本杀任务答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