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台湾老兵的电视剧关于老兵回大陆的电影,老兵是被抓壮丁过去的,只有弟弟跑了,没被...


时隔三十年再见大陆亲人,92岁台湾老兵称:能回去走路也要回去
中国人执着于落叶归根,魂归故里。
然而在1949年,蒋介石带领国民党残部败守台湾时,就注定了与一群人,会被一条浅浅的海峡绊住回家的脚步。
一位92岁的台湾老兵,时隔三十年后,才与自己在大陆的亲人再次相见,他说,只要能走路,走也要走回去!
被时代洪流裹挟的普通人
1949年,在经历了 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之后,蒋介石已经是穷途末路,不得不放弃大陆,转而寻求可以容他东山再起之地。
蒋介石和他的智囊团原来打算前往海南岛,但考虑到那里土地贫瘠,听从 张其昀的提议,退守台湾。
张其昀
带着从上海运走的上百船的黄金、珠宝还有各种物资,蒋介石与他的心腹们踏上了前往台湾的路。
而随之而去的,还有国民党所剩无几的军队残部,他们听从长官的命令稀里糊涂上了船,却没有想到,这仅仅相隔一条海峡的回家之路,今后会让他们走得那样痛苦。
在这批赴台的国民党士兵里,有一个叫做 萧家福的人。
萧家福是重庆人,1943年已经接近全面抗战战略相持阶段的尾声,国民党的反共、溶共、仇共情绪也越来越高涨,以 胡宗南炮轰陕甘宁边区为标志,掀起了第三次反共高潮。
胡宗南
国民党为了积蓄力量,不断在全国各地抓壮丁。
这天,国民党抓壮丁的队伍来到了萧家福的老家,听到风声的萧家福马不停蹄地寻找躲避之处,最终藏在了家后面的高山上面。
但是国民党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就像是扫荡一样在萧家福的家乡进行了地毯式的搜索,最终萧家福还是没能躲过去。
一开始是被抓到离家不远的李家沱当运输工,随着国民党前线士兵的消耗越来越大,萧家福又被强制当了兵。
随后,萧家福跟着部队辗转各地打仗,抗战胜利后,萧家福回过一次重庆,但当时19岁的他依然没有能够顺利退伍,而是又踏上了解放战争的征程。
1949年,国民党大败,他随部队辗转了浙江、贵州、云南等地,始终没有机会踏进家门,没有机会见见自己的父母和年幼的弟弟妹妹。
直到他上了开往台湾的渡轮,二十多岁的萧家福心中似乎已经隐隐感觉到,台湾海峡的水,已经淹没了他的回家之路。
几十年的艰苦寻亲
到了台湾之后,萧家福改了个名字,改成了 萧运骞,他希望自己改个名字能够换一种运气,有朝一日再回到祖国。
为了回家,他还曾报考国民党的装甲部队。
1949年10月爆发了 金门战役,国民党的装甲部队被全数派往了金门,萧家福报考这个的目的,就是希望自己能够站在金门,回望一下祖国。
他甚至在隐隐期盼,期盼着人民解放军能够打上来,能够解放他们,让他回家和家人团聚。
然而他的希望终究是落空了,他日复一日地在国民党军队中苦熬着,接受着国民党高层的洗脑,他让他们永远记住仇恨,永远不要放弃反攻大陆的心。
但萧家福想的只有回家,他日夜望着天上的月亮,盼望自己睡醒一觉就已经到了家里。
就这样过了十几年,台湾省境内政权风起云涌,却没有一个人关注过赴台老兵回家的心愿。
他妥协了,他绝望了,他认命了。
四十多岁时,萧家福和台湾本地的一位女子结了婚。
他想着,即使不能回家,也要让自己的血脉在台湾这片土地延续下去,他再也没有办法与父母共享天伦之乐,那就自己创造一个家。
萧家福的女儿回忆说,父亲在家总是说重庆话,不说台湾话,哥哥们的名字也是按照萧家的字辈排行的,排“邦”字辈。
萧家福总是在对儿女说, 虽然你们出生在台湾,但你们的根在大陆,你们的亲人也在大陆,重庆才是你们真正的家。
虽然已经在台湾开枝散叶,萧家福也曾向命运低头,不再去想回到大陆的事情。
但是看着膝下的五个儿女,他仿佛与自己的父母更通了心意,他无法想象儿女离家数十年杳无音讯,这对父母来说,是多大的折磨。
在他心里,那颗回家的种子,又慢慢从废墟中破土而出,生根发芽了。
可这时候的萧家福,还不知道自己远在重庆的家里都经历了什么。
在萧家福随国民党军队到台湾三年之后,他的父亲就因为劳累过度,含恨与世长辞了,萧家一共有5个孩子。
五十年代的中国,正是困难时期,虽然萧家福走了,但家中依然有一个妹妹三个弟弟嗷嗷待哺,土地上产的粮食无法供养他们。
于是萧家福的母亲带着孩子们举家迁到了山后面的界石镇。
一个妇人带4个孩子,哪里是容易的事,不到晚年,萧家福的母亲刘仁碧也因为过度操劳而去世。
在萧家福全然无知的时候,他的双亲已经埋葬在故土。
1979年元旦,大陆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名义发布了 《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了 “为什么近在咫尺的大陆和台湾的同胞却不能自由往来呢?......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互通讯息、探访亲友,旅游参观......”
他终于有回家的机会了,这时的萧家福,已经52岁了。
1988年,远在重庆的亲人拖从台湾回家的远亲给萧家福带了封信,联系上了在台湾的萧家福。
他为什么,还不回家?
萧家福的女儿萧慧蓉回忆拿着那封信的父亲, “爸爸接到那封信,那几天看一次哭一次。”
不是他不想回家,而是他回不了家。
那时的萧家福家中贫困,还有五个孩子,最大的都还未成年,他不像别的退伍老兵,他手中没有钱,他没有脸回去见弟弟妹妹,更没有脸去见自己已经死去的父母。
一天,萧家福把全家人都叫到了一起, 去照相馆拍了一张全家福,事后他默默把照片塞在了信封里,寄了回去。
从此之后,萧家福再未提过回家探亲之事。
这闭口不言,一晃就是三十年。
他的妻子因不堪生活的困顿,选择了离开萧家福另谋出路,只余萧家福一个人含辛茹苦拉扯五个孩子上学。
萧家福将自己父母的牌位摆放在家里的二楼,每天都要去祭拜。
看着日渐佝偻的父亲的背影,孩子们决定,要为父亲找到亲人,要带父亲回家。
这时,已经到了2018年,萧家福91岁。
由于年代久远,萧家福离家时也才16岁,他已经完全记不清弟弟妹妹的名字,只记得自己住在巴县鱼洞仁厚乡。
儿女们不得不通过媒体来发声,寻找亲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层又一层地联系与寻找,他们在南泉幺铺子联系上了萧家福的表弟刘荣勇,并且通过他找到了萧家福的大侄子萧邦华。
本以为这是皆大欢喜的结局,数十年未见面的亲人终于得以团聚。
谁知等待萧家福的,却是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噩耗。
萧家福的二弟萧家禄1988年因肺气肿去世;三弟萧家伦2001年因糖尿病去世;四弟萧家贵1989年因肺癌去世;而妹妹萧家玉在2008年也因病与世长辞。
本以为这会是时隔三十年的再次相聚,却没想到最终回到家中的只有萧家福一个人。
他们无法接受这个消息,女儿萧慧蓉哭着对哥哥说, 找得太晚了,太晚了,我怎么和父亲开口!
萧家福最终还是知道了这个消息,92岁高龄的他一度病倒,后来,他们回到台湾休养了几个月。
在五个月后,萧家福带着自己的五个子女和孙子孙女从台湾回到重庆老家祭祖,他有太多太多的话想要对亲人说。
他曾经说过,只要自己走得动,走路也要回去。
萧家福母亲的墓在离乡村公路一公里多的一个坡上,他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着,小儿子萧邦言在旁边搀扶,一步一步,恍如隔世。
墓地前面唯一一点的平地也被占据了,人只能站在斜坡上, 萧家福坐在坟前,儿女们用锄头清理坟头的杂草。
萧家福点燃了儿女递过来的香和纸钱,点好之后,儿子帮他插在了母亲的坟头,他双手合十,将头上的帽子摘了下来,费力弯着腰,一拜再拜。
儿女们小心搀扶着,萧家福拜完之后一弯膝盖就想要跪下去,萧家福的大儿子萧邦纳眼疾手快地扶住父亲,大声说着,爸爸你不用跪了!
女儿见到此景忍不住哭了出来,对萧家福说:“爸爸,你不要跪了,跪下去起不来!”
萧家福已是92岁高龄,儿女们都怕他情绪太过激动,出什么意外,纷纷在旁边小心地看着,扶着。
萧家福听了儿女们的劝说,没有再下跪,只见他双手合在胸前,浑浊的眼眸里不停地淌下泪水,他一点点贴近母亲的墓碑,嘴里喃喃地说着话。
没有人听得懂萧家福到底在说什么,但站在一旁的儿女已经泣不成声。
他们知道这几十年来父亲心中之苦,他一直觉得自己不孝,少小离家,没有侍奉父母,也没有养育弟弟妹妹,父母走时没能送终,这是他心中永远的一根刺。
从母亲的坟头离开之后,萧家福赶往了埋在幺铺子的父亲的墓地。
萧家福的父亲埋在幺铺子对面的山上,山高路远,那天还下过小雨,地上泥土湿滑,儿女们很担心父亲,不想让他冒险上山。
他们哄着萧家福,和他说让他在山下等,他们一定会替他好好祭拜爷爷。
但萧家福却说, 为什么别人都能去,我却不能去。
他不停地说着这句话,儿女们不忍心再劝说,于是便转移了话题,对他说,一会儿再上去扫墓,先去老屋看一下。
萧家福小时候住的房子,是租住一户汪姓人家的,几十年了,这间老屋早就被拆去,只剩下了一堵残墙。
见过母亲的墓之后,萧家福仿佛已经了却了一桩心事,他拄着拐杖在这堵残墙前面徘徊,仿佛看到了儿时在这玩耍的自己。
儿女们带着萧家福在这堵残墙前拍了张合影。
这也许是萧家福最后一次回到大陆。
已经92岁的他,这一生错过了太多,但已经没有机会再弥补。
最终,萧家福没有上山祭拜父亲,而是坐在老屋的残墙面前,静静等待着上山的子女们归来。
一弯海峡隔了一辈子
像萧家福这样,被这一弯浅浅的台湾海峡阻挡了一辈子的台湾老兵,不止一个。
1980年,台湾有人撰文主张开放大陆探亲,被台湾当局以“与匪唱和”“为匪宣传”为名判处了有期徒刑五年。
1987年,一位五十多岁的台湾老兵在站台上高喊:
“我,何文德,湖北省房县人。今生今世不能活着见父母,死也要回大陆!不达目的,死不罢休!你要抓、要杀、要活埋,听清楚,动手吧!”
也是1987年, “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终于在台湾成立,他们印发了一份份“想家”传单。
上面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一字一字都是台湾老兵们心中泣血之想: “我们已沉默了40年,难道我们没有父母。”
“生,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抓我来当兵,送我回家去”......
时代的一粒灰尘,落在百姓身上就是一座大山。
蒋介石1949年只是轻飘飘地下了一个“撤退台湾”的命令,却带走了成千上万人这一生的思念,这一弯浅浅的海峡,隔了多少人的一辈子。
台湾老兵,是国民党当权者弄权的牺牲品,我们应当关注这个群体,更应该铭记这个群体,这是民族之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反映台湾老兵的电视剧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