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列宁在十月电影国语版1918是哪年公映的


《列宁在十月》与《列宁在1918》是两部非常有名的前苏电影,但很少有观众注意到,两部电影里的斯大林,并非由同一个演员扮演。
《列宁在十月》拍摄于1937年,其实在今天看来,这部电影仍有无声电影时代的一些痕迹。
我们注意一下,卓别林最后一部无声片《摩登时代》拍摄于1936年,可以看出,《列宁在十月》拍摄的年代,正是无声片与有声片转换的一个时段。
在《列宁在十月》里,很多情节是通过字幕来表示的。
而电影镜头的摆布,也更像是舞台剧的观众视线,导演把人物集中在画框里,面向镜头,进行一种舞台式的表演。
我们可以在《列宁在十月》里首次出现斯大林的镜头里,看出列宁在讲话的时候,背景上,把几个出席会议的人物,都收于同一个画框里。
其中,我们可以看到,斯大林在列宁的身后,抽着烟斗,百无聊赖地做出花样百出的表情。
而在列宁的另一边,捷尔任斯基则用他的夸张的眼神,看着讲话的列宁,看上去,给人一种非常怪异的感觉。
这样的银幕站位,与其说是对真实情形的复现,不如说是照顾到镜头的需要,刻意地布置人物在同一个侧面,达到把这一个场景中的所有人物都尽收画框的要求。
奇怪的是,《列宁在十月》里并没有过多地表现列宁与斯大林的互动。电影多从列宁的警卫瓦里西的视角,观看列宁回国后的第一次会议。斯大林的名字尽管屡屡被提及,但与列宁的私下交流,在电影里反而不如虚构的瓦西里那样密切与繁多。
当会议结束后,电影里出现斯大林交待瓦西里保护好列宁的指示,之后,出席会议的人员,分批离开。电影里还用一个冗长的镜头,交待斯大林随后走出了开会的小屋。
斯大林再度出现的时候是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发表演讲的大会上。斯大林在背景墙上,聆听着列宁的话语,做出一副深思熟虑的表情,但基本看不出他有大显身手的地方。
在《列宁在十月》中,扮演斯大林的演员名叫:高里德施塔布,这是当年苏联电影著作中的译名。
现在用翻译软件翻译出的译名是:塞米恩·莱昂特维奇·戈德什塔布。
他于1906年12月19日出生,1971年4月20日在苏联基洛夫州去世。
而在《列宁在1918》中出演斯大林的是塑造这一形象的最为著名的盖洛瓦尼。这部电影的拍摄是在《列宁在十月》完成两年之后的1939年。
《列宁在1918》中的斯大林
显然在《列宁在1918》里不用高里德施塔布扮演斯大林有道理的。
高里德施塔布的外貌,看起来比较平面,而盖洛瓦尼的脸型非常立体,尤其是从侧面来看,他的轮廓凸凹有致,很好地勾勒出人物的脸上的线条,尤其是他有一双非同小可的眼睛,用什么来形容呢?
盖洛瓦尼版斯大林
可以比照《三国演义》对关公的描写:“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盖洛瓦尼版的斯大林就有这种特征。
在《列宁在十月》里的斯大林形象,说得不好,有一点像卓别林,在镜头里,眼睛柔柔地转来转去,大而无光,空洞无物。
盖洛瓦尼版斯大林
到了《列宁在1918》中,盖洛瓦尼立刻把斯大林拔高了一个层次,英武逼人,气势不凡。
难怪斯大林也对盖洛瓦尼赞不绝口,认为他扮演的自己最为出色,富有魅力。
盖洛瓦尼之后基本承包了斯大林的最为出色的演绎者的责任。
《攻克柏林》剧照
他最为出色的一次演绎是在《攻克柏林》中扮演斯大林。
在片中,他高大威猛,气度不凡,犹如神仙下凡。尤其是影片最后一场戏中,电影虚构了斯大林来到了柏林的场景,更是把斯大林的光彩夺目的精气神表现得无以复加,达到了斯大林形象塑造的巅峰地位。
《列宁在十月》中斯大林的扮演者高里德施塔布,自然无从与盖洛瓦尼竞争,但他后来还是出演了几部电影,继续在片中,扮演斯大林。
其实高里德施塔布在《列宁在1918》里也出演角色,现在可以从演员表里,看到他的名字,但是无法查证他究竟扮演了谁。
高里德施塔布在《列宁在十月》之后出演斯大林的电影,我们略作梳理一下:
1941年,他在《第一骑兵军》中出演斯大林。
现在我们都知道巴别尔的小说《骑兵军》非常著名,代表了对“第一骑兵军”的一个通常的态度。
当时巴别尔的小说出版,布琼尼十分恼火,大骂这个小说,今天我们看到这个小说的译本很多,在图书出版界已经烂大街了,可以看出,这不过是一个短篇小说集,文笔相当的隐晦,没有统一的情节与人物,记录了当时战争中的残酷与荒诞,其中有部分情节,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描写有交集。
《第一骑兵军》的编剧维什涅夫斯基,针对巴别尔小说里流露出极其浓烈的自然主义倾向,从正面角度,创作了这个剧本,折射这个部队的正能量的部分,布琼尼十分赞赏,要求立即上演。
时过境迁,这个剧本的影响力,已经远不如巴别尔的那部无味的小说了。笔者的一位同事,曾经慕其名,购买了这本巴别尔的小说,但他自己并没有看,倒是被我拿来读了一部分。其中描写的骑兵军对当地民众的伤害,颇为触目惊心,但作者的语言是充满调侃的幽默情调的,留下了一个历史的荒诞的遗痕。
《第一骑兵军》剧本的作者维什涅夫斯基,也是后来的《难忘的1919》的编剧。
《第一骑兵军》1984版
《第一骑兵军》这一个题材,前苏在1984年曾经再次搬上银幕。1986年曾经由上海译制厂引进国内。当时还是70MM毫米宽银幕电影,场面还是非常宏大的。
1942年,高里德施塔布在《亚历山大·帕尔霍缅科》中扮演斯大林。
这部影片由卢科夫导演,表现的苏联国内战争时期的几个片段,属于传记片,片名就是人物名。
1942年,高里德施塔布在表现蒙古民族解放斗争的《他的名字是苏赫巴托尔》(1942年,扎尔希与海菲茨联合导演)中扮演斯大林。
之后,没有再看到高里德施塔布扮演斯大林的纪录。
而另一个斯大林的扮演者盖洛瓦尼则如日中天,在斯大林形象的塑造上,如入无人之境,一枝独秀。
而斯大林去世之后,盖洛瓦尼一落千丈,他失去了扮演斯大林的机会,而他过去扮演过的斯大林题材电影,其中的相关镜头,也作了大幅度删减。
盖洛瓦尼版斯大林
郁郁寡欢的盖洛瓦尼于1956年12月21日在苏联(现俄罗斯)莫斯科去世,享年63岁(1893年出生)。
而在《列宁在十月》中扮演斯大林的高里德施塔布则活到了1971年,享年65岁。
今天,我们在网上可以找到《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的清晰的版本,但注意一下,我们可以发现,这个清晰版本中,是凡涉及到有斯大林的情节的部分,都是剪辑自国内的版本。
也就是说目前的清晰版本应该是来自于前苏删减过的这个版本。而国内的制作者,对照国内的公映版本,将斯大林被删减掉的部分,又插入到删减版本里,合成了一个目前最接近于早期放映版的一部成片。
据记载,《列宁在1918》这部电影有三个版本。原版在六个场景中出现斯大林。1958年的版本中,斯大林的大部分场景被剪裁和修改。在1963年的版本中,斯大林根本没有出现。
不管怎么说,《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有着它的逻辑上的自洽性。
尤其是《列宁 在1918》,要比《列宁在十月》成熟许多。其中虚构的人物线,都是服务于剧情与主题的。
其中有一些情节,被后来的评论家认为是不真实的。
比如,《列宁在1918》里有一个小女孩的线索,说是这个小女孩的母亲饿死了,列宁闻听之后,非常震怒,下令枪毙那些囤积居奇的投机倒把分子。
后来,斯大林从前线回来之后,还非常富有人情味地把小女孩抱起,刻画出人物的内心的情怀,小女孩的线索,在电影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但后来有评论认为,这个小女孩是如何跑进严密控制的克里姆林宫的,明显不符合事实。
其实艺术创作必须有合理的想象与虚构。如果刻舟求剑地吹毛求疵,所有的电影都被轰得四分五裂。
但至少可以说明,《列宁在1918》里的虚构线索,还是起到了塑造人物、回应主题的良性作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精选知识 >
2023-09-19 01:17:54导读 HELLO,我是环球知识网小溪,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列宁在1918主演,列宁在1918-1939年苏联历史影片简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HELLO,我是环球知识网小溪,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列宁在1918主演,列宁在1918-1939年苏联历史影片简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中文名:列宁在1918外文名:Ленин в 1918 Году(俄文)、Lenin in 1918(英文)类型:历史制片地区:苏联拍摄地点:苏联导演:米哈伊尔·罗姆编剧:Aleksei Kapler制片人:F. Filipov主演:史楚金、H·奥赫洛普柯夫片长:123 分钟上映时间:1939年对白语言:俄语色彩:黑白电影分级:Finland:S在线播放平台:PPTV出品时间:1939年《列宁在1918》(Ленин в 1918 Году)是1939年苏联黑白故事影片。2、表现了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外遭英、日、土耳其等国的武装干涉,内临各种反抗势力的骚扰,全国处于普遍饥荒的严重关头,列宁以他的大智大勇领导全国人民顽强奋斗,最终赢得胜利挽救了革命。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斯大林怎么娶了自己的女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