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运用了 () 如果被除数乘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相反数-|||-相同的数(0除外),那么商怎么变我我没钱?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知识点预习汇总
第二单元 比一比
一、主要内容
1.初步认识长短、高矮、轻重的含义
2.体会比较长短、高矮、轻重的一般方法,会比较物体之间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1)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时,要把物体的一端对齐
把两根绳子的一端对齐;使两个人站在同一块地面上。如:
(2)比较物体的轻重时,借助简易天平,重的一方下落,轻的一方上升。如:
3.多个物体之间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 多个物体比较长短、高矮、轻重时,进行简单推理和灵活的比较策略。
如:(1)比较方格图中线的长短,需要数一数
(2)比较水的多少,综合考虑水面的高度和杯子的粗细 水面高度相同,杯子越粗,水越多
二、基础题
1.哪位同学高,在高的下面画“√”,
哪位同学矮,在矮的下面画“○”。
2. 重的画“√”
三、易错题
1.按从轻到重的顺序排一排
说明:重量相同时,物体的个数越多,单个物体就越轻;物体的个数越少,单个物体就越重。
2.在每个杯子里放同样多的糖,哪杯水最甜?在 里画“√”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知识点预习汇总
1. 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
由4条边首尾顺次相接围成的图形是四边形。
由5条边首尾顺次相接围成的图形是五边形。
由6条边首尾顺次相接围成的图形是六边形。
总结:由几条边首尾顺次相接围成的图形就是几边形。
2. 认识平行四边形
形如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3.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4. 平行四边形的直观特征
平行四边形有4条边,并且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5. 画平行四边形
画平行四边形时,一定要保证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知识点预习汇总
第二单元 千克和克
1.千克和克的认识:
①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千克又叫作公斤。
②2包盐重1千克。4本数学书约重1千克。书包约重2千克。
③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秤:电子秤、体重秤、大型台秤、小型电子秤、天平、盘秤、杆秤、小型台秤。
④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⑤1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
⑥1千克=1000克 1000克=1千克
⑦水+空杯=总重,总重-水=空杯,总重-空杯=水。
⑧一定要看清单位,是以克为单位还是以千克为单位,单位不一样一定要换算单位。
⑨知识补充:
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
重量单位:千克和克。填写单位时一定要看清是填长度还是重量。
2. 比较质量的大小
比较质量的大小时,如果单位名称相同,可以直接比较数的大小;如果单位名称不相同,要先统一单位,再比较大小。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知识点预习汇总
1. 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1)根据乘、除法的互逆关系,想乘法算除法;
(2)利用表内除法计算
2. 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方法:
被除数里面有几个除数,商就是几,商要写在个位上。
3.两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方法:
被除数里面有几个除数,商就是几,商要写在个位上。有余数时,余数要比除数小。
4.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方法:
计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够除,商写在十位上,如果前两位不够除,就看被除数的前三位,商写在个位上。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5. 试商
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通常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当除数个位上的数小于5时,用“四舍”法,把个位上的数舍去,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当除数个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5时,用“五入”法,把个位上的数舍去,并向十位进1,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
6. 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1)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运用乘、除法的知识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同一个问题,思考的角度不同,列出的算式一般也不同。
(2)检验解题方法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可以把得数代入原题进行检验。
7.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初商过大的调商方法
运用“四舍”法试商,因为把除数看小了,所以初商易偏大,造成商与除数的乘积大于被除数的情况,这时需要将初商调小。
8. 用“五入”法试商后调商的方法
运用“五入”法试商,因为把除数看大了,所以初商易偏小,造成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的情况,这时需要将初商调大。
9. 商不变的规律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10. 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都有0且没有余数的除法
先将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同时划去相同个数的0,再计算。
11. 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都有0且有余数的除法
用简便方法计算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都有0且有余数的除法时,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同时划去几个0,余数的末尾就应添上几个0。
12. 同一事物依次重复出现叫作周期现象。
13. 周期问题的解题方法:
(1)找出排列规律,确定排列周期。
(2)确定排列周期后,用总数除以周期。
①如果没有余数,即正好有整数个周期,那么结果为周期里的最后一个。
②如果有余数,即比整数个周期多n个,那么结果为下一个周期里的第n个。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知识点预习汇总
第二章 多边形的面积
1.一个平行四边形能分割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割成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两个不同的梯形也可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图:
3.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周长不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周长不等;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如下图:
△ADE、△BDE、△BCE面积相等,都是平行四边形BDEC的一半;
△AOD与△BOE的面积相等。想想为什么?
4.把一个长方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高变小,面积也变小;同理,把平行四边形框拉成长方形,周长不变,高变大了,面积也变大。
5.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长方形,面积不变,宽变小了,周长也变小。
6.要从梯形中剪去一个最大的平行四边形,那么应把梯形的上底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底,这样剪去才能最大。
7.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转化法:等积变形):沿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移动拼成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8.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高等于三角形的高,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每个三角形面积的2倍,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9.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每个梯形面积的2倍,每个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10. 1公顷就是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就是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万平方米=1000000平方米。
11. 一个社区、校园的面积通常用“公顷”为单位;表示一个国家、省市、地区、湖泊的面积是就要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12. 农村地区常使用“亩”和“分”作土地面积单位,1亩=10分≈667平方米,1公顷=15亩。
13. 面积单位换算进率:
14.面积计算公式:
图形名称
面积公式
字母公式
变形公式
平行四边形
底×高
S=ah
a=S÷hh=S÷a
三角形
底×高÷2
S=ah÷2
a=2S÷hh=2S÷a
梯形
(上底+下底)×高÷2
S=(a+b)h÷2
h=2S÷(a+b)a=2S÷h-bb=2S÷h-a
长方形
长×宽
S=ab
a=S÷bb=S÷a
正方形
边长×边长
S =a×a=a2
组合图形
方法:先用分割、拼补的方法,将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分别算出面积;再通过加、减求得。
估算不规则图形
先数整格的,再数不满整格的,不满整格的除以2折算成整格,最后相加;若不规则图形为轴对称图形,可先算出一半图形的面积,再乘以2。
注意:计算前要统一单位,找准对应的底和高,然后代入公式,计算要细心。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知识点预习汇总
1.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 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结果作积的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3.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4. 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5. 分数乘分数
分数和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6. 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
分子和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和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7. 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先求出中间的间接量,再求出最后要求的量。
8. 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
a×b=c(a不为0)
当b>1时,c>a;
当b<1时,c<a;
当b=1时,c=a。
9. 倒数的意义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0. 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特点
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它们的分子、分母的位置是互换的。
11.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12.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1)求真分数、假分数的倒数,调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2)求整数(0除外)的倒数,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再调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3)求小数的倒数,可以先把小数化成最简分数,再调换分子、分母的位置;也可以根据倒数的意义来求。
(4)求带分数的倒数,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调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人教版1-6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重要知识点汇总,收藏学习 2023-09-18
小学数学单位换算公式大全! 2023-09-17
人教版数学1-3年级上册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023-09-16
数学干货/ 标签 ▍
小数 / 编辑 ▍
小学数学 / 综合整理▍
//
免责声明
1.本公众号部分转载的文章、图文、视频来自网络,其版权和文责属原作者所有,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2.本公众号编辑部工作人员的原创文章,其版权属于我们微信公众号所属主体。
3.本公众号特约稿原创文章,其版权和文责属作者所有。
4.若要转载原创文章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我们,未经同意不得转载。任何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谢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相反数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