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音cd机怎么样 深度评测纯国产cd机哪款音质好量和使用体验?


2018-01-25 21:00:59
36点赞
66收藏
61评论
一、像我这个年纪的发烧友,估计很多都和我一样,经历过从音乐爱好者到发烧友的转变。将近二十年前上中学开始我就很喜欢听音乐,记得第一台设备是爱华的卡带随身听,那时候简直是我的宝贝,每天课余时间都是抱着听个不停。后来上高中换了松下的超薄卡带机,读大学又换成了索尼CD机,可惜现在具体型号都不记得了。那个时候对器材没有任何追求,纯粹是喜欢听歌,CD的配塞808坏了就再换一条808,倒也免除了选择的烦恼。当然那个年代也买了几台国产MP3(艾利和对于作为穷学生的我是断然买不起的),从32M内存一直玩到了2G。后面就基本上是手机听歌了。大概三年前,手机配塞坏了,于是度娘一两百元音质靠谱的耳机,机缘巧合,就此认识了张大妈,也开启了我的发烧之路。刚开始发烧那时候,正好是国产随身HiFi器材,尤其是国产随身播放器(俗称国砖)开始崛起的时候,凯音、飞傲、iBasso、Hifiman、学林、山灵……各大国砖厂商的新产品像雨后春笋一样纷纷推出,我乐此不疲地一个个尝试,因此一开始对国砖就挺有好感,也见证了国砖这几年的一步步成长。我的第一台随身播放器是Hifiman HM601le,第二台是Hifiman HM603,后来又买了七彩虹C4和学林990。这些国砖对当时的我来说还是挺震撼的,因为音质相较于之前的手机而言确实提升很大,但是这些国砖都有个通病,就是外观捉急,做工一般,体积较大较重(尤其是C4和990),这也使得那时很多人对国产播放器形成了一定的偏见。这种情况的改观个人感觉是从飞傲X5K开始的,X5K的颜值、工业设计、便携性等方面相比同时代其它国产播放器可以说有了质的飞跃,也带动了诸如凯音、山灵、乐彼等厂家在音质以外的地方对产品加以打磨,到现在国产播放器这些方面和进口播放器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了。玩了三年,从几百的到上万的,掐指一算竟然已经玩过四五十款便携播放器了。玩得多了,对不同厂家、不同器材的特点就会有自己的理解和同情,就其实玩器材的乐趣恰恰就在于此。我对器材的评价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客观的,只要产品足够好,就会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很少对哪家品牌有特别的偏好或者特别的偏见,而便携播放器这一块真要说是什么“粉丝”的话,那我可能可以算是个“凯音粉”吧。二、记得两年多以前我入手了飞傲X5K,我对X5K的颜值、工业设计、便携性等方面都挺满意的,但是偏干冷硬的调音风格是我所不喜欢的。不久凯音的第二款便携播放器产品N5就上市了,看了评测以后觉得N5应该是我喜欢的风格,于是就第一时间购入了,结果确实没有令我失望。虽然N5比X5K重了很多,滚轮生涩,做工整体略逊于X5K,但是其实做工还是不错的,用料扎实,外观也可以接受。关键在于声音,我本身是个流行人声党,N5的流行调音(所谓暖声模拟味)非常对我的胃口,N5的低频质感量感都很不错,营造出宽松大气的氛围,中频人声靠前,尤其是女声非常的温暖甜美,推力相比于X5K大了不少,使得与耳机的适应性方面比X5K好了很多。而且凯音N5是国产播放器中最早引入2.5mm平衡口的之一,只要2000+就能体验以前看上去高不可攀的平衡输出,这在当时来说是个不错的卖点,我还专门为此撸了一条平衡升级线,以及一条森韵大白平衡版耳塞。不过凯音N5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我比较不满意的一个是背景不够干净,一个是底噪有点大,尤其是平衡口。由于N5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所以接下来升级设备我就优先考虑了凯音更早上市,定位更高的N6。虽然N6的造型当时被吐槽为洗衣机,操作方面也有点奇葩,但是作为凯音的首款便携播放器,N6在当年可以说是“疯狂堆料”的典范,当时有着越级吊打的实力和素质。实际入手之后也确实没有辜负我的期望,虽然操作,续航和发热都需要克服,但是声音可以说是我眼中4K以下最正确的声音,有解析,有规模,有力度,有厚度,够结实,够通透,高低频有延伸,声底干净,风格温润耐听,这一切都让我非常满意。虽然这两年多我手上的播放器出出进进,但是这一台N6却一直陪伴了我两年多的时间,而朋友们向我咨询荐购的时候,只要不是对外观操控这些有特别的要求,我也多半会推荐凯音N6。再后来除了N3太入门思量半天最后没买之外,I5和N5ii我都第一时间入手了。I5作为国砖中最早引入安卓智能系统的产品之一,人机交互和外观设计相比于之前的N6和N5都有很大的提升,而声音相比N5来说至少没有退步,I5使用了和N5一致的AK4490解码芯片,感觉素质方面差异不大,风格上还是凯音一贯的略偏中频流行讨喜调音,而I5的三频分布比N5还更中正一些。其它配置方面,和N5最大的区别是取消了2.5mm平衡口,N5上的两个存储卡槽变成了一个,增加了蓝牙功能,数据接口由MICRO USB3.0改成了TYPE-C接口等等。不过那段时间手上播放器实在太多了,虽然有智能系统加持但对比之下还是更满意N6的声音(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是这样的),所以后来也没有留下I5。最后说说N6 MOD这款机器。用凯音官方原话来说,“这个摩机版本意是凯音工程师在完全不管成本的任何限制下的一个设想,看看在N6现在的平台上,声音还能否再进一步做到极限”,“这只是一个挑战自己极限和验证一些设计思路、用料选取的过程。也许一些成熟的结果会在新产品线中得到体现”。这个官方磨机版严格来说并不是凯音正式推出的产品,总共只生产了十台,五台供展会及巡回使用,五台供老用户收藏,售价上万。由于其稀有性,以及对凯音新旗舰的探索和指向作用,因此是个很有意思的作品。我有幸也从凯音老总铝板梁那里借来听了十几天,下面就简单说说这台机器。N6 MOD的外观没有什么好说的,和普通版N6一模一样,只是上下接口的标志从黑色印刷变成浅色雕刻,不会出现掉字的问题了,侧面有限量版的字样表明身份。具体说声音,N6MOD在N6的基础上除了换器件,还修改了电路参数,因此相对于N6的进化还是非常明显的,也许是由于试水作的身份,N6MOD的声音明显更加激进了,具体表现是声场更大,动态更好,细节更加精细,总体感觉更加冷静中性。低频比较扎实,感觉量感好像反而比N6少了一点,人声貌似反而是N6舒服一点,而得益于细节和瞬态的提升,N6MOD的乐器表现还是非常优秀的。推力方面好像和普通版相差不大。说实话,作为一个人声党,一耳朵反而觉得普通版N6听起来更舒服,让我一度以为自己聋了,后来慢慢听,才听出N6MOD相对于N6提升在哪,优势在哪。所以说器材就是这样,第一需要慢慢体味,第二也要根据自己的听感来做选择,不一定越贵就越好,比如说对我来说,听了N6 MOD之后更加坚定了正式版N6是更适合我听感的机器。三、絮絮叨叨说了那么多,接下来就是本文真正的主角登场了,没错就是凯音不久前发布的新品N5ii安卓智能播放器。凯音(CAYIN)N5ii 安卓无损音乐播放器2399元京东去购买我是大概半个多月前入手的,对于这款产品本站已经有多篇评测文章了,所以我也不过多介绍了。首先是到手时的开箱图。N5ii的外包装和以往的产品风格都不一样,走的是纯黑极简风格,看上去比以前的产品包装高大上,正面是CAYIN商标和机器轮廓的水印,背面倒是延续了凯音一直的风格,是机器卖点和参数的介绍。内盒也是简单的商标和已经成为凯音品牌元素之一的声波图案。打开内盒就是机器本体了。除此之外配件就说明书、数据线、硅胶套及两张Hi-Res信仰小金标等几件小物件。这里提一下,之前的N5和N6也都有随机附送的硅胶套,颜色也和N5ii的差不多,但是N5ii的硅胶套质量还是有很大提升的,和机器的贴合度非常紧密。经过几代产品的进化,N5ii的外观设计已经非常成熟了,正面是一块3.65寸的屏幕,分辨率一般,习惯了手机屏幕的朋友乍一看可能会有点回到旧社会的感觉,但是对于播放器来说还是足够用了。屏幕上面金属部分的拉丝工艺质感也很好,右上角是金属音量滚轮,屏幕下方是安卓播放器特有的触摸返回键。播放器的左侧是开关键,右侧是上下曲、播放/暂停键及两个内存卡槽,上方是耳机/线路输出口及2.5mm平衡输出口,下方是TYPE-C充电数据口。其实从这些细节就可以看出为什么N5ii虽然和I5一样也采用了安卓智能系统,但它不是“I5ii”而是“N5ii”了,N5ii和N5一样都配备了2.5mm平衡输出口和双卡槽,本质上是N5的升级产品,而这些都是I5所没有的。背面终于摆脱了万年碳纤维材质,而采用了银色波浪纹玻璃设计,我非常喜欢这个设计,视觉效果一流。值得肯定的是,凯音在出厂时就为前后玻璃贴好了钢化膜,为这个贴心的小细节点赞。一些朋友在一看到N5ii时就觉得凯音借鉴了Astell&Kern的设计,确实我也有点这个感觉,尤其是背板设计以及一体成型的金属机身,真的和AK120II很像。放几张我以前的AK120II的图,大家自己感受一下。当然,我认为这样的借鉴或者殊途同归是很成功的。N5ii的体积把握得也非常好,单手握持非常趁手,和N6比起来基本上小了一大圈。其它一些细节图赏:四、接下来谈谈参数和操控方面。首先参数方面,搬运一下官网的介绍:全新应用音频优先模式平衡驱动,带来丰富的听感体验2V电平输出,适配负载阻抗≥10kΩ搭载ESS9018K2M DAC解码,OPA1652、OPA1622运放芯片三颗独立有源晶振分别控制不同音源的时钟信号四核智能处理器,支持DST封装音频文件硬解可以看到,虽然搭载了安卓系统,但是N5ii的整个设计思路都是如何更好地为听音服务,而各方面的参数表现也都是在这个价位的播放器中合格甚至优秀的。在这里要特别谈一下N5ii的DAC解码芯片部分,我们知道,在之前的N5一代和I5中,凯音都使用的是AK4490这款芯片,凯音对这篇芯片的调试可以说是驾轻就熟了。但是在N5ii中,凯音却第一次使用了ES9018K2M这块芯片。可能一些朋友看到这块芯片的时候就会犯嘀咕了,这不是为手机等移动设备服务的所谓阉割版DAC芯片吗?我从来都不是一个唯芯片论者,一块芯片的指标性能越高当然越有可能做出更好的素质表现,但是DAC和晶振、运放等的整体配合以及工程师对DAC的调校才是对声音表现更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不信可以去听听同样使用9018K2M,售价上万的OPUS#2,经过充分压榨潜能之后你根本想象不到这是出自这块所谓“阉割版”DAC的声音。操控方面,既然是安卓系统,那么熟悉安卓系统的朋友应该都能很快上手,这个就不细说了。不同于AK,凯音N5ii是开放的安卓系统,所以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下载第三方应用,凯音官方建议先在电脑上下载好安装包,然后拷入本机内存或TF卡中,再通过ES文件浏览器进行安装。系统为第三方应用留出1G内存,对于播放器来说也足够用了。由于硬件运算配置比较低,所以实测看视频是很够呛的,刷刷网页贴吧还勉强可以。游戏就没有测试的必要了。续航方面,实测根据平衡输出或者单端输出,文件格式的不同等不同条件下续航大概能达到8到10个小时,在现在的便携播放器中续航能力只能算是中等。而充电方面并没有快充功能,从0到100实测大概3个小时左右,也只能算可以接受。而传输速度方面N5ii表现一般,实测大概13M/S,甚至比N5和I5还要略逊一筹。不过音乐扫描速度还算不错。N5ii早期的1.0固件版本存在使用平衡输出时不能关闭音频优先模式模式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如果插的是平衡耳机,那么就不能开启WiFi,也不能使用第三方app在线听歌了,不过我这台收到就已经升级到最新的2.0cn版固件了。另外发热控制得还不错,比N5和N6都好很多。其它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下面开启吐槽模式,谈谈使用中发现的一些问题。首先,虽然凯音N5配备了蓝牙4.0功能,但是遗憾的是并不支持apt-X。而且最要命的是不知道是不是我这台的个例,蓝牙强度比较差,我手上这个蓝牙耳塞本身有效距离就有些短,连接手机时离两米左右没问题,但是连接N5II时只有几十厘米的有效距离,有时候要耳机贴着播放器才不会断断续续,N5的蓝牙功能对我而言基本上成了摆设。另外,WiFi强度也比手机要差一些,有时候会出现音乐或网页缓冲不出来的情况。其它比较闹心的就是系统的小bug了。有两次屏幕的颜色会莫名其妙变色,看上去瘆得慌,但是关屏再开就能恢复正常。据说我这样还算好的了,有的还会花屏,也是关屏再开就恢复正常,据说这些情况都是开关屏读取参数初始化错误导致的。还有就是息屏以后掉电有些快,甚至关机以后还会继续掉电。另外有的买家反映音量会自动变大或变小,幸好这个问题我没遇到。不过我遇到的这几个问题也都不影响正常使用,相信未来也能够通过固件升级来加以解决。五、对于音乐播放器来说,音质表现当然是它最重要的一个指标。下面我详细介绍一下凯音N5ii的单端耳机口和2.5mm平衡口的表现。主要使用的耳机是瑞弦SWD2PLUS,这款官方售价1999的平头耳塞现在还在预售状态,可能知道的朋友不多,不过有的老烧应该对这款号称“史上最强平头”有所耳闻了。SWD2PLUS原装2.5平衡插头,官方配一个2.5平衡转3.5单端的转接线,因此非常适合用来对比单端和平衡下的表现。另外用来测试的还有索尼经典动圈耳塞EX1000,索尼圈铁耳塞N3ap,以及法国earsonics家经典的三单元动铁耳塞SM3V1。这几个耳机涵盖了纯动铁、圈铁混合和动圈,平头和入耳,以及不同的易驱动性,并且在能够在同一耳机后端条件下对比N5ii的单端和平衡输出差异,应该能对N5ii的适应性和素质表现有一个相对公允的评价了。而作为对比的,自然是N5ii的老大哥N6了。N5ii的声场、分离度、解析这些硬素质的表现在这个价位算是非常良好的了,而本身暖柔舒适、宽松自然的风格在搭配耳机的时候就比较有先天优势,尤其是在听流行人声的时候。N3ap中频人声相对不足,但是在N5ii上得到了很好的补足。而在搭配本身就主打中低频,且易于驱动的SM3V1时,声音整体更显得热情洋溢,温润甜美的人声和厚实低频所营造出的氛围感相得益彰,是我手上这几条塞子里搭配N5ii让我最满意的一个组合。而在搭配EX1000的时候,就体现出N5ii和老大哥N6在推力和控制力上的差距了。在N6下的EX1000充分发挥出昔日动圈之王的风范,搭配不好会出现的齿音问题在N6下也得以消失,但是N5ii下的EX1000虽然不会出恶声,暖润的风格也中和了一些EX1000的齿音问题,底噪也没有N6那么明显。但是N5ii毕竟输出功率有限,声音还是有些吃紧,动态不足的劣势在EX1000上被放大了。调音风格上可以看出依然延续了凯音家一贯的路数(我是挺吃这一口的),不过仔细听还是能听出ES9018K2M的底子(我已经数不清用过多少使用这款芯片的设备了,对它的声底再熟悉不过了)。总之,只要不是太吃推力,一般的耳塞搭配N5ii都是木有问题的。而在单端耳机口和平衡口的对比方面,N5ii的单端口素质不差,但对比平衡口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差距,或者换句话说平衡口有比较明显的提升。首先能感受到的是推力的加强,随之带来的就是横向声场大了一圈,声音密度也有了肉耳可闻的提升,在我的印象中N5ii的平衡口整体表现略逊于AK120ii,明显好于OPUS#1、PAW5000 MKii以及N5等。六、如果让我对N5ii做一个提纲挈领的评价的话,那么我会给它一个很高的评分。便携播放器作为一个消费类商品,音质当然是最根本的要素,但是在消费不断升级,便携播放器类产品也不断更新换代的今天,如何做好除了音质表现之外的方面,让消费者能够愿意更多地去使用它,把玩它,也是国产音频厂商应该认真对待的课题。而凯音N5ii就是我眼中这样一个表现均衡,稳健成熟的产品,保持了良好素质和听感的同时又兼具了颜值、便携性和操控,至少这段时间它已经替代了我其它的播放器成为我日常携带的主力机器了。在这里我们也感受到了凯音认真打磨产品的态度。而接下来我感兴趣的是,在标杆级产品N6之后,凯音到现在推出的几款播放器在定位上都没有超越N6,而现在N6早已停产,根据路边社消息新的旗舰N8和N6ii也已经在路上了,它们是否能延续经典甚至超越经典?让我们拭目以待。P.S.这篇文章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评测,或者说不只是严格意义上的评测,所谓漫谈,基本上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如果大家喜欢这种方式,我以后也会接着漫谈我眼中的其它品牌,其它设备。有任何HiFi音频方面的问题欢迎留言与我交流;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也请不吝贵手点击一下下方的收藏、点赞与打赏,谢谢支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2014-10-08 12:47:20
23点赞
33收藏
115评论
前几天发的《爱华AIWA HS-TA273 磁带收放机》一直没审核好~~~小编应该也是热烈地在庆祝母亲生日,所以,我这边还是把第二发发出来吧!今日的主角还是平民主人公——松下Panasonic 便携CD播放器CT-490。很多00后还是基本没接触的可能吧!想来也真是悲哀啊!呵呵呵呵。我读高中那会,已经入手了前面所提的爱华收放机,与同时期的二代们相比,这款机器实在是拿不出手,人家早已都在玩超薄机型的索尼产品了。但我一直坚信田忌赛马理论,坚持用自己的一等马与更屌丝的三等马去比较吧!于是,在上大学后的第一个寒假,获得了我亲爱的妈妈的大力支持,在本地某商厦购买了今天要晒的主角——松下Panasonic 便携CD播放器CT-490。不得不说,松下的存在到底是为了什么?论音质,确实不如索尼,高音不够亮,中音尚可,低音实在是渣。不过,鉴于爱华似乎没有便携CD(为师这边属于三线城市,印象中真的没见过)于是,松下似乎成了不二之选。在高二时候,班里有个土豪牛潘哥哥借我听过CT—790。那个音色,至今难忘,顺带说一句,随带来的李玟的那张CD,音质实在太赞了,掷地有声,完全颠覆了我以后接触的松下那种软绵绵的声音。当然,那是松下的中高端货了吧!当时(14年之前了吧!)价格都已经是1200左右的。与我这个CT490完全是两个档次的。好!言归正传,开始上图解说。原盒。圆圆的大饼,基本属性都在正面上了。65小时播放,48秒抗震,超低重音系统,当然,还是日本制造~~~还是在阳台地面上做背景吧!侧面(再重复下)序列号,大阪制造(人家不放心我天朝制造能力?)伪开箱来一个。(说明书肯定不是放在最上面的)原谅我的理线技术。说明书来个正照。售后保证书,以及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发票。610元人民币。(话说这家店,现在还活着)接下来先上正照吧!按钮基本都在右侧(现在基本都不灵光了,这一点不如我后面要晒的索尼了)背部。黄色警告好醒目。(Class 1 laser product:一等的激光产品啊!好有自信!)直流4.5V输入。DC是直流吧!AC交流?电池仓,两节7号充电电池,估计搬家时候这个真丢了。电池盒,增加电力供给的。2节5号电池。松下logo很是喜欢。电源也来露个脸,这个是国内做的,厦门制造。再回到主角上,激光头还是保养得很好的,可以读。近一点。还有个耳机控制线(这已经是马云家换过的了,原配的与耳机一起落在大学寝室了)晒单就到这。简单谈谈感受:这款机器,只能说是便携性比较好,塑料材质,说不上高端大气,但却是也大大满足了我当年作为音乐发烧友的那颗心。在很多同龄人都在追逐psp任天堂gameboy的时候,我追求的是一种不一样的音乐爱好,我想,这个也是属于我自己的一个特色吧!音质上,与卡带这类模拟不一样,属于通透,因此,低音确实下降很多,或者说,基本没有,但也有好处,至少耳朵可以保护的好一点。当然,缺点就是,出于成本考虑,按钮很多不灵了,线控也做得稍微差了点。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让我在一天的愉悦学习后,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宁静港湾。(家里都是盗版CD,已经好多自己刻录的精选CD)国庆节马上就放完了,希望自己的时间不要过得太快了。也希望父母能健康开心,亲朋能多聚聚。毕竟,时间一过去,那真的是追不回来了。

2019-09-25 21:20:42
18点赞
23收藏
15评论
前言:之前问了下官方 DX160 附近的两个型号 DX120 和 DX150 的生产状态,均仍在产,推测 DX160 应该是艾巴索家新开出来的一条产品线。DX120 笔者就不对比了,人声前端,为 IT01s 适配,DX150 会更合适一些。平独镇露没说竞品,是指他们自家。没有故事,机器除了金色滚轮,都挺好看的,就买了。笔者手上还有台 DX220,但是体积太大,出街不便;至于 M2Pro…嗯,笔者打算彻底让它变成转盘,每次来电话有电噪提醒还是比较影响使用体验的。现在人懒了,平时捡的垃圾根本不会去专门拍开箱写简评,除了全新;所以这个号也是几个月一更,还请各位多多担待,感谢。 开箱:贴吧的版本非常简洁,毕竟广大吧友这段时间被开箱帖轰炸得够呛,甚至有些老哥出现了“DX160 开箱 PTSD”,嘛,也不是不能理解。盒子很小,比 IT01s 的还小一号。背面七国语言版本的基本参数,可以看到 DX160 的参数确实漂亮。平衡输出电平高达 6.4Vrms,差不多 1200mW,这个数值基本堪比小台机;然后空载和 32Ohm 负载下的输出是 3Vrms,差不多 280mW,失真均为 0.0022‰;信噪比极高,高达 130dB,有这个水平的应该只有一台号称零底噪的精奢乐彼 L4 了。传统套盒。依旧把纸片贴在了翻盖上的信封里。这次没有用软胶固定机器。贴膜、数据线、清水套、保修卡、流媒体优惠卡,差不多就这些。套子手感不好,膜的话笔者一定会贴废,所以略过。话说如果把电位器也做成黑色,会不会让整机一体感更好些?电位器手感一般,偏松;播放、暂停键没有盲点,细节扣分,电源键在顶部,键程适中。平衡 4.4mm 模拟输出,3.5mm 口集成了单端模拟、光纤、同轴、线路输出。取消了可更换耳放卡设计,整机一体性大大提升。TF 卡槽没有盖板保护,笔者认为比带保护盖的舒服多了,换卡方便。关于这台机器之前的一些争议,有能力的大佬们做了澄清,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搜文章标题就行。参数测试:【多图预警】我狠起来连自己都打——iBasso DX160测试报告,兼谈DX220内部结构:ibasso李工:回复@MarioM楼主的拆机总结系统:详见《“众望所归” 艾巴索 iBasso DX220 简评》DX220 简评中的系统部分,DX160 取消了纯音模式。使用方面的话,这么说,你把它当作一台 MP4 是肯定没问题的,听歌看视频基本够用,甚至还能开把舟游。笔者的界面设置,笔者一向用不惯 Tag 分类,因为听得杂,总会看到一些奇葩的分类。顺便推荐几个针对垃圾 SOC 必须的 APP。输入法推荐 Gboard,手心输入法的完美代替品,Google 的亲儿子,输入体验参照win10自带输入法,这也是笔者日常使用的输入法。图片推荐快图浏览,笔者从安卓 4.0 用到现在,已经停更了,这对于基础软件是好事,这个团队把看图和简单图片管理做到了极致。视频推荐 MX PLAYER,对笔者来说比那个三角筒好用,高度自定义、支持串流,播放界面简洁干净,编码格式基本通吃。清理工具的话 Power Clean,进入极快,主要用来清垃圾,每次用完建议删除缓存初始化。然后流媒体的话看个人喜好了,笔者试听的时候才会想起网易云。至于底噪,DX160 只有在连接 WiFi 2.4G 频段时才会有较为微小的电噪声,换成 5G 频段马上消失,不推荐把它当平板用,即便它能跑得动舟游。声音:总体来说 DX160 非常中性,甚至有些 DX200 官磨卡一的意思,听惯了 DX220+AMP8 的声音换到 DX160 可能会感到一耳朵偏冷。DX160 的综合素质在 3K 档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和另一台暖糊得吓人的竞品不同,DX160 的细节丰富、层次鲜明、横向声场开阔、结像分离度鳞次栉比,出来的信息量水平完全不像是这个档位的机器。当然,问题也有,由于 DX160 的横向声场过于宽阔,导致纵向并没有那么出彩。DX160 的三频还是较为均衡的;低频依旧有些板,放不开,不够鲜活,尽管潜得下去、弹得起来;低音的重量感表现较好,残响、混响较少;对于低音乐器的速度感以及瞬态,能够达到较为优秀的回放水准。中频结像偏大,人声偏近,与配器的分离度极佳,对于录音质量上乘的 Live 有着较好的回放。高频偏硬,泛音较多,有一定程度的修饰,且较为明亮;对于小提琴、小号、钢琴等乐器的高音部分有着相当优良的表现水准。搭配:以下声音描述全部基于平衡口,慢速滚降(滤波4),高增益,关闭 EQ,Pentaconn 4.4 转接头。iBasso IT01s(DUNU HULK)这塞子笔者已经听烂了,然后最近尝试了一个新玩法,把金属滤网去掉,直接换 TX400,嗯,高频在保证延伸的同时又柔和了一些,算是优化吧。另外,笔者这条快一年的头批,依旧没有掉漆,右边倒是被笔者用成了镜面。磐线用了这么久除了线身有些松外,基本和新品别无二致,达音科做线的实力真的厉害;还有插头,笔者自认为拔得较为频繁了,依旧能够听到插进去时的“咔哒”声。DX160 驱动下的 IT01s 意外的舒适耐听,层次感极好,甚至比笔者那台 CMA400i 推出来的声音更好听,虽然 400i 有足够的实力碾压 DX160 但归根到底还是搭配问题,例如官套的神秘加成。高频部分较为明亮,层次感较好,有一定程度的泛音,但是锐利的高频结像并没有改善,仍稍稍有些刺激;细节较多,这还是得益于磐对于信息量的提升,基本没什么涂抹感,器乐高音的质感能够得到较好的表现。中频人声依旧有年轻化、细化的倾向,IT01s 果然不管怎么搭都更适合女声的回放,结像大小适中,位置稍稍靠后;即便是编曲较为复杂的伴奏,也依旧能够得到较为清晰的器乐结像、能够让听者感受到较为明显的器乐形体感,当然,人声也是。低频还是以质感为主,砸得很深,但是残响较少,混响也少,对声音重量感的表现得不够好;当然,听听电音、摇滚是基本没问题的,这套搭配的瞬态较慢,速度感一般,在应付大编制时颇为吃力,即便能够展现出较多的声音细节。这套全新算下来也就 5K 上下,有这个声音表现,笔者觉得对于便携来说完全可以。JVC FW001(Bispa Rei 2.5mm)JVC/杰伟世HA-FW001木振膜耳机hifi级音质入耳式发烧耳机高音质无损音乐可换线蓝牙mmcx木壳高解析人声ie8002799元天猫精选去购买传统动圈的低频,很有代表性的那种中端圈声,有两条线,一条是参照官升的声音制作的,收低频增加通透度和解析;另一条是日本配件大厂 Bispa 的机线,拉两头带中间,提升整体素质,较为还原没什么染色,声音可以暴打绝大多数原线。在反复 AB 后,笔者的直觉告诉笔者,你更喜欢这条机线下的 FW001,仿官升的声音还是太紧了。DX160 搭配 FW01 的声音甚至有了那么一丢丢箱子味,宽阔的声场加上适中的混响以及分明的层次感,让这套在回放编曲复杂的传统民歌时也有着很不错的表现。比较可惜的是,FW01 的细节受制于振膜,很多地方的细节涂抹严重,前面那条塞子能听到的细节到了 FW01 就消失了,也有地方是被低频大量的混响所掩盖,总之这套还是更偏重于味道的表达。高频部分延伸尚可,结像相对纤细,有大致的骨架,泛音被低频混响掩盖得太过严重,导致诸多声音细节的缺失;但是钢琴、提琴的高音部分却有一丢丢的空气感,很奇妙。中频人声结像稍大且较为靠后,和配器的分离度一般,氛围感极佳;人声与配器各有进退,男声的表现稍稍优于女声,对歌者情感的渲染相对到位,尽管比 FX1200 直白很多,但这种声音却是更加自然、耐听的。低频混响非常丰富,器乐低音的残响也有那么些余音绕梁的意思,在摇滚乐等一些低音非常多的乐曲中,低频对中高频有极其严重的遮盖;虽然这套的低音重量感十足,而且不轰头,对于笔者来说仍有些过了;低音部分的乐器能够分得开,各自有着较为清晰的结像,听得出来哪是贝斯哪是鼓;低频的瞬态也有着不错的表现,DX160 带来的层次感以及线条感,使得这套在应付大动态乐曲不至于捉襟见肘,但总有种听个响的嫌疑,毕竟细节还是少了。这套比较适合低音爱好者了,笔者只是偶尔拿出来做个调剂,回忆下经典的木振膜是个什么味道。音茶乐 Donguri-枫(改 eidolic 2.5mm) Donguri 是日语“団栗”的罗马音,就是指的橡果。这塞子更适合流行和小编制器乐,所营造的声场并没有 Flat4 系列那么宽广,但在塞子中仍旧算大的了。搭配 DX160 的解析依旧暴力,细节丰富、结像清晰、层次鲜明,通透度也相当不错,整体素质很高。DX160 搭配栗子枫的声音非常非常硬,中高频很多,对于女声的表现无限接近铁三角的早期女声塞;相对来说,这套的中高频就和甜润差了很多,高频充足但是有些发刺,顺滑度也较为欠奉。中频人声的结像大小和位置也较为适中,与配器的分离度刚刚好,编制配器也有着较为良好的表现;对舞台感的营造十分出彩,非常高级的声音;女声的表现依旧优于男声,这点在和声中会比较明显,男声出现了明显的弱化,使得整体声音更加细化,气势稍有欠缺。低频部分点到即止,没什么残响和混响,砸下去就较为迅速地弹了起来,瞬态表现优秀,速度感很好,基本能够满足大动态乐曲对于声音速度感的要求;和大多数人声塞强调应用低频对氛围感的营造不同,这套的低频非常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但绝不是残废,仅仅是量感偏少而已。音茶乐 绯榉 4.4mm(改 eidolic 2.5mm)这条塞子应该是音茶乐家最平实耐听的一条,也是高度杂食的那种。DX160 对于绯榉的驱动并不是很理想,能够推个七七八八,并不能较好的回放出器乐的高频泛音,延伸虽好但相对而言缺少一些质感,和 CMA400i 出来的声音基本是一耳朵区别;整个声音有个架子,声场撑得起来,纵向深度应该是这么多搭配里表现得最好的,但是声音依旧不够丰满、宽松,略微发紧。DX160 搭配绯榉回放 TAMUSIC 同人作品《KeyCLASSIC》中的《My Soul, Your Beats~Classic~》一曲时,高频清脆透亮,乐声撩人,但笔者总觉得差点什么;DX160 过于良好的高频线条感对绯樱在回放弦乐时确实有一定的助益,但是对其他频段却有较大的压制,有一些不够自然。中频仍旧保持着极高的分离度,大小和位置适中的声音结像,让这套搭配聆听人声时有着相当真实的临场感;这套对于人声韵味的表达还是差点意思,大编制伴奏的、编曲复杂的人声也把握得不错,相对中正少音染的风格,使得听音体验更近似于声音偏厚、有质感的监听大耳,有一定的脱塞感。低频依旧偏重质感,量感适中,下潜较深,速度感非常好,残响和混响都相对偏少;对重量感的表达尚可,整个低频是非常细腻的,瞬态优秀,下得去起得来,应付大动态得心应手。这一套在回放大编制时的表现是远优于独奏、协奏等一些小编制器乐的,声场过于开阔导致声音的密度有些低,给笔者一种装不满的错觉;当然,这改变不了这一套高度杂食的声音特点。acoustic effect YSM-03(改 eidolic 2.5mm)非常吃前端的单动铁,听了这么久,还是觉得两头差点;平时是搭一条巨巨送的铜银金二次冶炼的合金线,那条线也是各种油润,有些模拟味的那种声音。搭配 DX160 对其的控制力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比较可惜的是,搭配出来的声音非常柔和,基本上没什么棱角。当然细节非常充盈,层次感优良;声场也较为规整,纵深和横向被拉到了差不多的距离;分离度很高、结像也颇为清晰,声音密度极佳,通透度也做得很不错。三频能量分布上,03 较为均衡,相对突出中频,搭配 DX160 也是。高频柔顺细腻,有一定的规模的泛音,并不会让人觉得突兀,完成度很高的高音。中频人声稍稍靠前,结像大小适中,情感充沛韵味十足,拥有着相当得体的染色;与配器仍保持着适当的分离度,同样能够把配器拎出来单独欣赏,分明的层次感和声场后面相对偏小的结像,导致一些声音细节的回放还是不如后面的几条多单元,虽然能够听到。低频量感少得非常真实,质感很好,混响和残响均相对偏少,下潜较浅,回弹速度适中,依旧是非常柔和,较为缺乏速度感的低频;对于小编制、人声有着很不错的表现,但是对于大编制仅仅是能听的程度。03 和 160 搭配的声音可能是这么多组里最为耐听的,03 在大功率前端的驱动下会显得愈发柔和,音迷总推荐的搭配是 DP-X1 驱动,但我觉得这套搭配出来的声音问题也不大,甚至蛮好听的。Westone W4R(Effect Audio ares Ⅱ+ 2.5mm) W4R 搭配 DX160 的声音依旧稳得一批,完成度非常高,虽然和现在的塞子比糊了不少。整体声音非常柔和,细节不算多,分离度适中,出来的声音结像也没有什么粘滞感;横向声场被收了很多,和纵深距离相当接近了,整个声场规整了不少。高频部分还是比较昏暗,亮度一般,泛音偏少;高频结像的形体感较为清晰,层次感应该是这三条动铁里最差的,但也在 2K 档站得住脚。中频人声结像大小适中,稍稍偏远,与配器的分离度较差,基本上难以把器乐拎出来单独聆听;当然,W4R 人声独特的韵味还是在的,也依旧宽松耐听。低频的话点到即止,即便这条线加了低频,量感依旧偏少,仍更偏重质感的表达;残响稍微有些、混响基本没有,非常干净利落吧。这套搭配适合杂食退烧人群,宽松耐听,佩戴舒适。OpenAudio Ketamine(Bispa Rei 2.5mm) OpenAudio 的 Ketamine 是一条带调音拨杆的六单元动铁,这个牌子的命名很有问题,虽然立意是好的。这塞子整体偏上盘,同样是素质与听感兼具的好物,想要加低频可以开低频模式,可以得到接近于重低音的低频,但量感依旧偏少;然后,这玩意应该是笔者目前听到过的最好听的六单元动铁,目前可以定制面板。线材和上面的 FW01 一样,0.78 2Pin 版本,通用针序。这条线搭这对塞子出来的声音同样非常杂食,并且相对于原线铜镀银而言更加直白,同时也保留有一些 Ketamine 特有的味道,层次感极好,瞬态、速度感极佳,完全可以应付古典大编制;当然,仅仅是应付,距离较为良好的回放还有很大的差距。DX160 下的 Ketamine 高频澄澈明亮,和上面的绯榉有一拼,但质感更好,也更加柔和;泛音充足,细节充盈,整个频段细腻饱满,对于器乐高音部分的回放颇具特色,但是稍显平淡,说好听是理性冷静,说难听是毫无感情,反正笔者挺喜欢这种性冷淡风格。另外,这搭配的解析太好,导致一些录音差的问题全部暴露了出来,非常影响听感;还有,录音质量的好坏和码率高低没有必然关系。中频人声结像和位置都较为适中,没有什么特别的染色,很理性;配器与人声的分离度很高,配器的层次感也足够丰富;笔者通常使用的是 1 下 2 上的高频模式,这个模式下的声场深度有一定的优化,对于 Live 的回放也有一定从助益。低频还是缺少混响,Ketamine 的低频量感较为适中,虽然整体偏中高频,但是低频该有的还是有;残响也较为适中,虽然没有达不到余音袅袅的程度;瞬态表现较为优良,下潜深回弹较快,声音的线条感把握得不错。声场一如既往的宽,纵深也有所改善,稍稍规整了一些;解析优秀,细节充盈;结像清晰,也较为通透,总之是一套素质很高的杂食搭配。Softears CERBERUS(DITA OSLO)Softears 软耳的 Cerberus 刻耳柏洛斯,希腊神话中的地狱三头犬;声扬静电方案加四颗复合动铁以及一个动圈单元,OSLO 也是官方推荐的升级线之一。这条线有效优化了三头犬低频下潜较浅的问题,同时对高频也进行了相当程度的柔化,除此之外,对整体素质的提升也非常明显。DX160 驱动下的三头犬声场非常开阔,横向拉得非常宽,同时也有一定的纵深,较为标准的椭球形。非常杂食,上至古典大编制下至电波洗脑歌,基本通吃。高频明亮清脆,延展极佳且柔和不刺激,泛音较为充足,质感良好,较为耐听;对于器乐高音部分的表现较好,虽然不够还原,但是独具特色的音染使得器乐更加抓耳;对于《Anison Strings 弦楽四重奏で聴くランティスの歴史》这张录音尚可的四重奏的回放,就有着相当不错的效果,提琴结像清晰,定位准确。中频人声结像较大,相对靠前,这应该是 DX160 的影响,使得本身较为适中的人声变得更加饱满;人声与配器的分离度极佳,并未因为较大的结像而听起来较为粘滞,对声音情感的表达较为充沛,当然,优秀的人声回放属于艾巴索的“传统艺能”;对于舞台感的营造较为一般,更类似于录音室,虽然对于 Live 的细节、层次感表达较好,但是不够真实,声音显得比较细碎。低频虽然相对原线改善明显,但依旧比较呆板,不够鲜活;下潜深、回弹快、量感适中但是残响砍得比较多,而且基本没什么混响,比较监听的低频。这套搭配和前面的几条高价塞一样,非常鸡肋,笔者不认为买得起三头犬的老哥会去搭一台进阶级的流媒体前端,果然还是 DX228 会得劲一些。不是说推不动,而是DX228 所展现出的层次感以及中性偏暖,相对而言宽松自然许多的声音,会让搭配更加舒适耐听。对比:和 DX158 的对比用的塞子是绯榉,这条塞子非常考验前端的综合水平,素质、推力、控制力等等,也更容易感受到前端声音的区别。以下分别简称 158 和 160。整体而言 158 是明显暖于 160 的,整体更加的宽松、柔和,速度更慢,也更加耐听;相对而言更适合流行人声,对器乐的回放明显 160 要更好。素质方面,158 声场的横向宽度明显没有 160 那么宽阔,但是纵向更深,整体更加规整、健康;解析基本近似,158 稍稍优于 160,虽然相对偏暖但并不糊,整体有那么些暖且甜润的意思;结像和分离度方面 158 比 160 差点,160 的声音结像更加分明,边际更加明显,声音的层次感也是 160 更加占优,但是 158 的声音更加细腻致密。三频能量的分布方面,158 略偏中下盘,160 则更加均衡,更加刺激,这在回放一些编制器乐时会更有优势,而 158 则胜在宽松耐听。说实话,150 单身版配卡八值不值 160 将近两倍的售价,这真的要打个问号,毕竟 150 并不支持新芒果的更新,也没有这么靓丽的屏幕和便携的体积,仅仅是声音更加宽松自然耐听,素质稍微好了一丢丢。但是考虑到这个价位附近的其他竞品…还是手机圈的那句话,全靠友商帮衬得好。当然,这仅仅是指平衡,单端的话这个档位还是有很多好东西的,例如号称最强单端的 Colorfly U6 以及 Qulcos QA361。总结:DX160 基本上不挑塞子,哪怕是搭配非常偏科的塞子都有着非常杂食的表现,声音中性、素质优秀、兼具听感。屏幕是这台机器在硬件上最大的亮点,缺憾还是那颗传家 SOC,希望艾巴索下一代能够换一颗吧。张大妈特供优缺点:优点:1、屏幕显示效果极佳、设计简约。2、安卓平台,易于上手。3、声音中性,接口主流,器材百搭。缺点:1、滚轮体积依旧过大,颜色突兀。2、内存较小,SOC 过时。3、仍然没有纯音模式,我不知道艾巴索为什么死活不在 DX2 系以外的产品线上加这个,一个纯音模式有多难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产cd机哪款音质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