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刹海市那英反应完整歌词

  歌手刀郎又火了。  也许有些年轻人会一脸蒙圈:刀郎是谁?  你可能不知道他,但你绝对听过他的歌:“2002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晚一些”“你是我的情人,像玫瑰花一样的女人”……凭借《2002年的第一场雪》《情人》《西海情歌》等爆款歌曲,歌手刀郎曾红遍大江南北。  自2013年逐渐退隐江湖后,这位音乐才子便愈发低调。此次携新专辑《山歌寥哉》回归,他也并未大肆宣传。然而,新歌《罗刹海市》一经发布便引发关注,频频冲上热搜。  不过,这次的走红与以往有些不同。  刀郎新专辑《山歌寥哉》封面截图  新歌《罗刹海市》曲风大变?  豪迈粗犷的曲风、热辣直白的歌词、沧桑浑厚的唱腔……从前听刀郎的歌,你能听到西北苍凉的风声,爱恨情仇都直来直往。  与之相比,《罗刹海市》截然不同。这首歌曲调包含了民歌、小调、摇滚等风格,被许多老歌迷评价“曲风大变”。喜欢刀郎20年的骨灰级歌迷、生于70年代的陆宇对记者说:“《罗刹海市》跟他之前的曲风差别太大了。刚开始听的时候,我还怀疑过是不是他写的,怎么刀郎的风格变成这样了?”  “他之前都是翻唱一些西北民歌、红歌,或者自己制作的关于爱情的歌曲。《罗刹海市》的曲风则是跟地方戏剧相融合,带有批判意味和嘲讽意味的主调,制作水准也跟以前不一样了。”陆宇直言:“刀郎的作曲唱功一流,但作词太平民化,多了一些土气和地气,少一点精致和高雅。现在证明他的最后一块短板也被补齐了。”  《罗刹海市》歌词截图  诚然,此次《罗刹海市》的歌词让观众刮目相看:打西边来了一个小伙儿他叫马骥,美丰姿、少倜傥,华夏的子弟,只为他人海泛舟搏风打浪,龙游险滩流落恶地……和此前“火火的嘴唇”“无尽的消魂”等歌词相比,《罗刹海市》在遣词造句上无疑显得底蕴厚重得多。  虽然曲风大变,买账的听众依旧不少。截至发稿时,这首歌曲登上多个音乐播放软件的热搜首位,相关话题刷屏各大社交平台,“罗刹海市”这一词条的抖音播放量更是突破了3.6亿。  “罗刹海市”词条抖音播放量突破3.6亿。抖音截图  正如网友评价的那样:我以为刀郎封刀了,原来他是在磨刀。  崭新回归,刀郎用音符写下自己磨刀十年的一字一句。  歌词取材《聊斋志异》 被指“炮轰”他人?  “罗刹国向东两万六千里,过七冲越焦海三寸的黄泥地;只为那有一条一丘河,河水流过苟苟营……”不难发现,《罗刹海市》的歌词取材自蒲松龄小说《聊斋志异》中的一篇同名故事《罗刹海市》。  这篇故事的情节很简单:  话说中国两万六千里之外有个罗刹国。某日,一位叫马骥的中原人去罗刹国经商。他发现罗刹国人长得都奇形怪状,且以丑为美,以丑选官。在这个美丑颠倒的地方,人人对长相俊美的马骥避之不及。后来马骥把脸涂得漆黑,大家反而交口称赞,该国国王还因其“貌美”封他为官……  “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古往今来的文人基本都认为,《聊斋志异》是蒲松龄假借“怪诞史”书写“胸中垒块”的孤愤之作,是典型的讽刺文学。而《罗刹海市》这首歌取材聊斋,再加上部分段落用词辛辣,如“勾栏从来扮高雅,自古公公好威名”“岂有画堂登猪狗,哪来鞋拔作如意”等,因此许多观众认为,《罗刹海市》也必然是一首意有所指的讽刺歌曲。  有人解读刀郎是在抨击如今华语乐坛的“虚假繁荣”,有人认为他讽刺的是流量文化下的“以丑为美”,更有人开始对号入座,认为歌词直指一些乐坛同行。  2004年,刀郎发行首张专辑《2002年的第一场雪》,它以270万张的正版销量和比正版更高的盗版销量,让“刀郎热”蔓延大街小巷。可人红是非多,“刀郎的歌让中国流行音乐倒退15年”“刀郎不配做音乐人”的质疑声甚嚣尘上,有歌手曾直接表达对刀郎走红的不解。  《2002年的第一场雪》MV截图  因以上种种,持“刀郎新歌是讽刺一些乐坛同行”观点的网友不在少数。但也有不少歌迷认为,他的歌词被如此解读未免太过狭隘。  而一位接触过刀郎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以我对他的了解,不是这么回事。我觉得他没这么小气。”  这位业内人士透露,自2013年后,刀郎几乎没有公开亮相过,也不太参与节目录制和采访活动:他本人不对外留任何联系方式,其实和他有联系也没啥用,他十年潜心创作不出山。有的明星谈好价钱就出来,他不跟你谈钱,不跟你谈名。  众说纷纭之际,记者就此尝试联系刀郎团队,但截至发稿未有收获。因此刀郎本意究竟如何,我们暂不得而知;将刀郎潜心多年创作的作品解读为“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是与作者心有灵犀,还是拉低了作者的格局,偏离了文艺评论的正轨,我们亦不加评判。  曾经,著名小品《不差钱》以一段对话恶搞刀郎的艺名:“我唱个刀郎的吧”“你唱个屎壳郎的吧”。在2012年的一档节目中,主持人就此问刀郎,被开这样的玩笑会不会不开心。彼时的刀郎豁然一笑,回应了五个字:“没事儿这个。”(来源:中新网)
近日刀郎新歌《罗刹海市》引发了争议,很多人认为这首歌是讽刺某些人的。作为一个历史博主,又恰好看过《聊斋》中《罗刹海市》这个故事的人,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在看过《聊斋》原文和没看过《聊斋》原文的人听来,刀郎的这首新歌肯定意义肯定天差地别。所以特意为大家尽量完整而符合原著地,翻译了这篇小说的原文,这个故事很长,希望大家能够耐心看完。在《聊斋》中《罗刹海市》这个故事分为上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荒唐颠倒的罗刹国;第二部分是理想化的龙宫。故事从一个叫马骥的年轻人开始。马骥的父亲是个商人,家境还算可以,他从小喜欢跟唱戏的一起玩,所以不但人长得很帅,还能歌善舞,在上学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英俊小伙了。马骥读了几年书之后,他爹老了,做不动生意了,就从外地回家里养老。这个老马他是人老心却不服老,很会“奇思妙想”。他在家歇了一阵之后,也不知道怎么就七窍通了六窍,有一天把马骥叫到跟前说:“我的儿,你看你读这几本书,饿了顶不了吃,冷了顶不了穿,有什么用?我看你还是继承我的旧业,出门学学做生意吧。”那会儿可不兴对爹说:“我的人生我做主”。那时候爹就是天,让你干啥你就得听话,不然就是不孝,可以送到官府治罪的。所以马骥从那以后,就乖乖的学认称看斤两,算汇率认钱币,慢慢的上手学做生意。然而古代做生意不同于现在,出门不但没有微信电话,连地图和定位都没有,全靠脑子记一路的山高水低,风险系数有多高可想而知。马骥就是在一次跟着别人乘船出海的时候,不幸遇上了飓风。大风大浪昏天黑地的摇了几天几夜下来,不但坐的船翻了,他自己也被吹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马骥好不容易爬上岸后才发现,这地方的人不但长得奇形怪状,一看见他还都吓得四处乱窜,跟见了妖怪似的。刚开始的时候,马骥看这些奇形怪状的土著,他自己也吓得不轻。可次数多了他就发现,这些土著好像更害怕自己!于是马骥就利用这一点,故意吓跑这些怪模怪样的土著,趁他们跑了之后去他们住的地方找东西吃。马骥就靠着这么吓人讨食,一路走到一个小山村。这个小山村的人跟别的地方的土著一样,也是一看见马骥就吓得哭爹喊娘的跑。可是不一样的是,这个小山村里有些人不像别的土著那么丑怪,眉目之间还有点人的样子,只不过都破衣烂衫的很穷罢了。马骥在村子里找到吃的之后,在村头的一棵树底下休息。那些有几分人样的就土著远远地看着他,也不敢靠的太近近。双方这么僵持了一阵子之后,土著人似乎看出来马骥不会吃人,所以就壮着胆子开始慢慢地尝试靠近他。马骥也正想知道自己面临的这是什么情况,于是赶紧赔着笑脸跟这些土著打招呼,试着跟他们说话。虽然双方的语言不通,但好在大家连猜带比划的,倒也能沟通个五六分。马骥指着大海的方向,连比划带表演的告诉这些土著,他是从海上漂流过来的。而土著人看了他的表演,也明白了这个家伙不是一口一个大活人的妖怪,赶紧喜笑颜开地通知其他的土著们。这些土著们在得知马骥不吃人之后,纷纷前来看个稀罕。不过只有那些鼻子耳朵长得跟中国人差不多的土著,才敢走到离马骥比较近的地方,那些长得奇丑无比没人样的,都是远远地看一眼就跑。这些长得还有几分人样的土著,给马骥准备了饭食和酒招待他。在吃饭的时候,马骥问这些人为什么害怕他。这些人跟回答说:“从前听爷爷辈儿说:从我们这儿往西两万六千里有个中国,那里的人长得抽象又随意。以前只是当故事听听罢了!今天看到你才知道是真的。”马骥又问他们怎么会混得这么惨?穷到穿裤子都露腚的地步。这些土著告诉马骥说:“我们国家看重的不是文章才华,而是一个人的外貌。长得最好看的,能三公九卿,稍微好看的能在地方上搞个城管农管干干,就算是长得差不多的,也能给达官贵人们当个小蜜奶狗啥的。所以大家基本上都是靠容貌养老婆孩子的。像我们这样的长相,往往一出生父母就觉得不吉利,基本都是当时就扔了;虽然很少一部分因为家里不忍心没扔,但是能留在家里给口吃的已经很不容易了。”马骥听了他们的话之后,多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于是就问他们说:“你们这个国家叫啥名儿啊?”这些人回答马骥说:“这是大罗刹国,从我们这儿再往北30里就是都城了。”马骥听说这个国家的都城不远,就请这些土著带他去都城看看,开开眼界,而这些土著也答应了。于是第二天一早鸡刚叫,马骥就让这几个土著带着他赶路,终于在天亮时分赶到了都城。到了都城之后,马骥发现罗刹国都的建筑很高大,大多都是用黑色的石头盖起来的,而且屋顶上很少有瓦片,基本都是用一种红色的石头做的屋顶。马骥出于好奇捡起来一块红石头的碎块,在指甲上磨了磨,发现这东西跟丹砂差不多。马骥一行人进城的时候,恰好遇上罗刹国退朝,大路上不断地有官员们的车驾走过。在一辆有华盖的大车经过的时候,土著们告诉马骥说:“快看!这是我们的宰相大人!”马骥顺着土著指的方向看去,只见车上的人两只耳朵反着长,鼻子上有三个鼻孔,睫毛又厚又长,跟帘子一样盖住了双眼。马骥还在为宰相天马行空的长相震惊的时候,身边土著又指着另一个人告诉他:“这是我们的上大夫。”此后土著指着路过的车驾,一一向马骥介绍那些人的官职,果然是官职越高,丑的越是创意十足,根本看不出来人样,后来官职低了的才慢慢有点人样。看完了罗刹国的一众达官贵人之后,马骥本来准备跟着土著一起回去的,可是走到大街上的时候,罗刹国的人看到马骥的长相又都吓得抱头鼠窜。还好跟着马骥的那几个土著赶紧出来大声解释,罗刹国的人才慢慢安定下来,但大多数人也只是敢远远的看马骥,不敢靠近他。折腾了一阵子马骥终于回到山村里,可是他在山村的消息,也因为去了都城而传播了出去。罗刹国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们纷纷到山村里要马骥,想看看马骥的长相,长长自己的见识。马骥沦落异乡没有办法,只好按这些人都要求,挨个去拜访他们。可是马骥不论去哪一家,这些达官贵人家里下到看门的,上到主人主妇,都没人敢跟马骥说话,都只敢躲在屏风或墙头后边,一边偷看马骥一边窃窃私语。这种羞辱性很强的召见让马骥很郁闷,可是却又没有办法拒绝。原先跟马骥比较熟的那几个土著大约是看出来了马骥的烦恼,就告诉他说:“这附近有个人曾经在皇宫当过保安队长,他以前跟着老国王去过不少地方,很有见识。他应该不会怕你,要不你去找他聊聊?”马骥这时候都郁闷它妈给郁闷开门——郁闷到家了!听说有这么一个人物,哪有不去拜访一下试试的道理?于是第二天一早,马骥就跟着土著朋友,去前皇宫保安队长家登门拜访求见。这个保安队长看起来八九十岁,长得两眼外凸如球,头发和胡须跟刺猬一样乱糟糟的。但看到马骥之后他果然不害怕,反而十分欢迎,他说:“在下年轻的时候,奉先王之命出使的国家最多,唯独没有去过中华上国。没想到我都一百二十岁了,还能见到中华人物,这种事不能不赶紧写报告给国王啊!不过在下已经在家休养十几年没上朝了,还请在我家住一夜,让我准备准备,明天一早就为先生去一趟皇宫。”保安队长说完就叫下人准备酒菜,然后以主人的礼节邀请马骥进府招待。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保安队长在椅子上一转身,叫来了一队他们本地的舞女,给马骥表演歌舞才艺。这些舞女都用白锦缠着头发,穿着一身拖地的大红衣服,一个个长得四仰八叉跟母夜叉似的。由于语言不通,马骥也不知道她们在唱些什么,只是觉得她们的舞蹈和腔调诡异又可笑。然而保安队长还颇为自得地问马骥:“这样好声音地,你们中国地有?”马骥回答说:“音乐,我们中国怎么可能没有!”保安队长就请马骥表演一段,让大家开开眼界。于是马骥就拍着桌子当节拍,唱了一段中国的曲子。保安队长听了之后大感佩服,说:“斯国以!声如龙鸣,调如凤吟,大大滴让人耳目一新啊。”第二天一早,保安队长果然入朝上书,向罗刹国王秉明了马骥来自中国的事情。国王本来很高兴,打算下诏见见马骥的。可是在场的几个大臣却劝国王说,马骥长得实在太丑了,一不小心再吓坏了王上可就不划算了。虽然保安队长尽力争取,可最后国王还是放弃了召见马骥的想法。保安队长只能在出来之后,十分惋惜地告诉马骥,国王咱是见不着了。虽然保安队长没能帮助马骥见到国王,但他们两个人却从此成了朋友,经常在一起饮酒欢歌。有一次马骥喝多了,想要给队长表演一段张飞舞剑的戏份,因为没有油彩,就拿煤灰把脸给涂黑了表演。没想到保安队长看见马骥脸上抹了煤灰之后:“哟西!太酷啦!客人你要以这幅张飞脸见宰相,必然能得到重用!”马骥听了很不屑地笑着说:“哎!开开玩笑就算了!人怎么能靠不要自己的脸面求荣华富贵?”然而保安队长坚持一定要让马骥试试,在推脱不掉的情况下,马骥也只好答应了。于是从第二天开始,保安队长开始广邀达官贵人来自己家做客,等到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才让用煤灰抹脸扮成张飞的马骥出来。没想到这些达官贵人们看到煤灰抹脸的马骥之后,纷纷表示震惊:“哟西!他滴前几天还丑的没法看,现在滴怎么突然就美若天仙了?”这些贵人再不怕马骥了,反而开心的跟他一起饮酒作乐。马骥心里也是高兴,在宴席上高歌《弋阳曲》,把这些罗刹国的达官贵人听的一愣一愣的。到了第二天上朝的时候,那些跟马骥一起饮酒欢歌的达官贵人,纷纷上书罗刹国王,说马骥长得是一个难得的人才。罗刹国王看了大臣们的奏疏之后十分高兴,赶紧派出使者,带着旌节以国礼迎接马骥见驾。在见到马骥之后,罗刹国王问了他一些中国的治国安邦之道,马骥本是读过书的人,就详细的跟罗刹国王讲了一下。罗刹国王听了之后十分高兴,当晚就在自己的别宫赐宴款待马骥。宴席上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罗刹国王对马骥说:“听说爱卿很擅长高雅的音乐,可以表演一段让寡人欣赏一下吗?”马骥不敢推辞,于是就效仿罗刹国的风俗,用白锦裹头,表演了一段低级趣味的歌舞。然而罗刹国王看了之后却非常喜欢,当场封马骥为下大夫。从此马骥在罗刹国王面前可谓“红得发紫”,几乎每天都请他去别宫饮酒欢歌。然而罗刹国王虽然对马骥十分宠爱,可马骥是靠煤灰抹脸才“变美”的事情,也慢慢的在大臣们之间传开了。大臣们开始在背后议论马骥,而且大家还都不跟他说话,也不给他好脸色看。这让马骥觉得很孤独的同时,也对自己所处的情况感到很不安。于是马骥就上书罗刹国王,请求辞官。可是罗刹国王还是很喜欢马骥的,所以就不许他辞官。马骥没有办法,只好又上书国王请求休假,这次国王准了,给了他三个月的假期。马骥在获准休假之后,用车拉着罗刹国王赐给他的金银宝贝回到了当初的小山村。这个时候马骥的身份已经大变,村里的百姓们纷纷跪在地上迎接他。马骥顾念以前的情分,把自己获赐的金银宝贝,都分给了跟自己要好的那几个土著们。那几个土著收到马骥的金银宝贝之后,心里对他十分的感激,纷纷说:“我们都是穷人,受了大人的赏赐,没什么好东西能报答的。明天这里有海市,我们一定给大人换点好玩的珍宝。”马骥听了觉得很好奇,就问他们:“海市是什么?在哪啊?”土著回答说:“海市就是海上的集市,是四海八荒的鲛人水族们贩卖珠宝的地方。这里四个方向的十二个国家,都会来参加。只不过海市上多有神仙精怪来凑热闹,而且到时候大雾弥漫,还有风浪。大人物们身份金贵,都不愿意冒险去参加,一般都是把钱给我们这些穷人,让我们帮他们去买奇珍异宝的。现在算起来,海市的日子应该也就这几天了。”马骥问土著是怎么知道海市日子快到了?土著说:“只要看到海上有朱鸟来回的飞,七天之后就有海市了。”马骥听了土著的话之后,就想让土著带着自己一起去海市,可是土著们却觉得太危险,而且现在马骥已经是罗刹国的下大夫了,实在没有必要跟着去冒险。但是马骥却坚持要去,他说:“我本来就是海上的商人,怕什么风浪波涛?”土著劝不住马骥,只好带着他乘船出海,连着航行三天之后,他们果然在海上遥遥地看见了高大宏伟的亭台楼阁,在这座巨大的城市底下来来往往的船只跟蚂蚁一样,一片又一窝的数不清。马骥他们的船划到城头才发现,原来这座城墙用的砖头,居然跟人差不多长,城头的女墙和敌楼简直高到云彩眼儿里去了。等进了城之后,马骥发现这座城市里所卖的东西无不宝光四射,各种奇珍异宝基本上都是很难见到的东西。正当马骥被街上的宝贝震惊的无以复加时,市场上突然有人喊:“东海三世子来了!”集市上的人听到之后纷纷让路,不一会儿就过来了一个骑马的少年。这少年世子在经过马骥身边的时候,突然看着他对身边的人说:“看这个人的长相,不是我们这儿的人吧?”于是世子的随从就过来问马骥的籍贯,马骥作揖为礼之后,告诉随从自己是从中国来的。世子听见马骥的话之后十分高兴,说:“大家能在这儿相遇,都是有缘人啊!”于是世子让人给马骥牵来了一四马,请马骥跟他同行。马骥跟着世子从西门出城,到了海水边的时候,那马突然跳进了海里。马骥吓的哇哇大叫。好一会儿才发现马下海之后,那水不能近身,而是跟墙一样被分开了。又走了一会儿,马骥远远地看见一座高大宏伟的宫殿,而且宫殿的风格还跟陆地上很不一样,等走近了才发现这座宫殿居然是用鱼鳞当瓦,用玳瑁做的房梁,周围的墙都是用光鉴照人的水晶做的。到了宫殿之后,世子和马骥互相作揖之后为礼下马,一起去见了龙王。世子启奏龙王说:“儿臣在海市游历时,遇见了一位中国贤士,特意带回来引荐给父王。”马骥见了龙王也赶紧按礼法对龙王行叩拜礼。龙王看马骥一表人才,又循规蹈矩,也十分高兴,说:“先生既然来自中华上国,想必也是一位堪比屈原、宋玉的有才之人。不妨就以‘海市’为题写一篇文章,希望先生不要推辞。”人在屋檐下的马骥叩首为礼,答应了龙王的要求。于是龙王就派人取来了水晶做的砚台,龙须做的毛笔,铺上比雪还要白的宣纸,磨上带着兰花香气的浓墨。马骥微微一沉思,就笔下千言写了一篇文章出来。那龙王看过马骥的文章之后非常喜欢,夸奖马骥说:“先生果然才华过人!我们整个水族都沾了这篇文章的光啊!”龙王夸完马骥之后,就让人在龙宫设宴款待他,并召集了龙族的子弟相陪。宴席上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老龙王对马骥说:“寡人有一个宠爱的女儿,现在年纪到了还没有嫁人,想把她许配给先生,不知先生意下如何?”马骥一听有这好事儿,虽然感觉惭愧,但也连忙起身谢过老老龙王。在马骥答应之后不久,就有侍女扶着一个妙龄少女出来,马骥虽然听到了她身上的玉佩玉环叮当作响,但却不好意思抬头看。又过了一会儿鼓乐齐鸣,老龙王让马骥和他女儿现场拜天地成婚。在两人拜天地的时候,马骥才看到龙女的真容,长得嘿,跟天仙似的。拜完天地之后马骥又陪了一轮酒,然后就由丫鬟带着进了洞房。只见这洞房里斗大的夜明珠,珊瑚做的床,龙女正在香喷喷的被子边上卸妆。然后就是大家不感兴趣的事情了,略过。第二天一早,激烈运动半夜的马骥刚睡醒,门外就有妖艳的小丫鬟赶来伺候他穿衣洗漱。马骥穿戴完毕之,去龙王那里谢恩,龙王封他为驸马都尉,并且还把他写的《海市赋》传给四海龙族观看。这一下大家都知道龙王得了一个有才的女婿,纷纷前来祝贺龙王和马骥,还有不少人宴请马骥。马骥从这时候开始,穿着锦绣华服,坐着青龙拉的车,带着满车的珍玩奇宝,在几十名龙宫武士的拥簇之下,三天之内就游遍了四海。而马骥“龙媒”的名声,也从此传遍了四海八荒。龙宫里一棵一人合抱粗的玉树,中心淡黄色,很像琉璃。这棵树的叶子像碧玉,跟铜钱差不多厚,落地的时候的声音很清脆,马骥经常跟龙女在这棵树底下谈心。有一次这棵树上飞来了一只金绿色的怪鸟,尾巴比身子还要长,它的叫声凄凉婉转,像玉被摔碎的声音一样。马骥听了这鸟的叫声不禁想家了起来,就对龙女说:“我离开家三年了,一直没能在父母面前尽孝。一想起这事儿,我就觉得惭愧又难受。宝宝你愿意跟我一起回家吗?”龙女听了马骥的话之后,无奈地说:“咱们仙凡两隔,是不能长久在一起的。我也不忍心因为跟你的欢乐战斗,妨碍了你为父母尽孝。你先等一等,我会帮你想办法的。”马骥听了喜忧参半,不由得哭了起来。龙女见状就安慰他说:“这种事情没办法两全,你看开点吧。”第二天龙王就来问马骥:“听说先生想家了?寡人明天一大早就送先生回家怎么样?”马骥感激地跪下说:“我一个人流落在外的人,受大王抬举宠信,心里感激万分。只是离家太久想回家看看,然后一定回来报答君恩。”龙王却并没有对马骥说什么,只是带着随从离开了。当天晚上龙女摆下酒菜为马骥送行,马骥跟龙女说自己一定会回来找她的。可是龙女却非常清醒的告诉马骥说:“我们俩的缘分已经尽了,没有可能了。”马骥听了龙女的话之后十分不舍,忍不住痛哭流涕起来。龙女看马骥哭的伤心,就安慰他说:“你回家为父母尽孝是好事,有什么值得伤心的呢?我们如果心里有对方,就算不能在一起也不会影响真情。我以后不会再嫁人,为你守节,可你也不能再娶,咱们就算不见面也是圆满夫妻。你回去之后如果觉得家事太琐碎,可以提一个丫鬟当小妾打理。最后就是我们成亲之后,我好像有身孕了,请你走之前给孩子取个名字吧。”马骥听说龙女怀孕了,强忍悲伤说:“如果是男孩就叫福海,女孩就叫龙宫吧!”龙女又让马骥留个信物给他,让他三年后去一个海岛上领孩子,并且还送给他一袋宝珠,说是卖钱几辈子都花不完。第二天一早龙宫设宴送别马骥,龙女跟着羊车一路送他到海边,然后又驾车回了龙宫。马骥消失了好多年,大家都以为他死在了海上,看到他回来都是又惊又喜。等马骥回到家里才知道,他的妻子已经改嫁了,万幸父母都还健在。从此马骥在家按照和龙女的约定,在家里好好孝敬父母,没有再娶妻,只是纳了一个丫鬟当小妾。三年后马骥按照约定去了龙女所说的岛上,果然见到了两个正在牙牙学语的小孩,还有龙女一封情真意切的信,龙女在信里暗示马骥的母亲命不久矣,还说自己也会来尽孝。果然不久之后马骥的母亲因病去世,在下葬的时候一个穿白衣孝服的女子突然出现,对棺椁哭了好一阵,最后电闪雷鸣一阵才消失了。后来马骥的一双儿女都长大了,儿子福海凭着自己的记忆,时常会偷偷跑回龙宫玩。而龙宫因为是女孩,没办法回到龙宫里去,于是就在家里伤心的大哭。在龙宫哭的伤心时,龙女来到了她的身边,对她说:“你长大了,该有自己的人生,为了这么点事儿哭什么?”马骥听说龙女来了,就赶紧跑来想再见她一面。可是龙女却不想见马骥,打了个响雷击碎屋顶飞走了。在临走之前龙女给女儿留下了一棵一人高的珊瑚树,还有其他的一些金银宝贝,说是给女儿留的嫁妆。《罗刹海市》的故事至此戛然而止,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和迷思。蒲松龄评价这个故事说:“抹去自己的本来面目去讨好别人,这样的世界跟鬼怪世界也没啥不同。像南朝人刘邕那种喜欢吃疮痂都有人逢迎的荒唐事,整个世界都是一个样。韩愈写文章时觉得,违背自己的初心写,小小的不要脸被一些人喜欢,写的连自己都觉得看不下去,没脸见人的文章,却反而能够获得大家的喜欢。倘若有人公然以男子汉的气概,不掩饰本心的在大都市里游历,恐怕不被他的言行吓跑的也没有几个人啊!当年卞和怀抱和氏璧那样的美玉献宝,为什么会被楚王砍掉双脚在那里哭呢?妮马!想要体面的富贵荣华,只能到海市蜃楼里边去找了!”
刀郎出了个新专辑《山歌廖哉》,其中一首歌的歌名叫《#罗刹海市#》。就这么个奇奇怪怪的歌名,引发诸多争议。查了一下,原来歌名《罗刹海市》及内容是来自蒲松龄的《聊斋》。《聊斋》大家都知道,我自己也读过不少。真没想到,这个“老东西”还能和山歌玩到一块儿去。真是个奇怪的“文化拼盘”?不妨来看看这奇奇怪怪的歌词的第一段:罗刹国向东两万六千里过七冲越焦海三寸的黄泥地只为那有一条一丘河河水流过苟苟营苟苟营当家的叉杆儿唤作马户十里花场有浑名她两耳傍肩三孔鼻未曾开言先转腚每一日蹲窝里把蛋来卧老粉嘴多半辈儿以为自己是只鸡那马户不知道他是一头驴那又鸟不知道他是一只鸡勾栏从来扮高雅自古公公好威名…..这到底是啥意思,开头就来一个大场景,还以为是要去罗刹国的东方荒野探险呢。结果落点聚焦到马户身上,马户又是谁,叉杆儿又是啥意思,这都是东北土话吧。她两耳傍肩三孔鼻未曾开言先转腚每一日蹲窝里把蛋来卧……她,首先,这…马户应当是个女人!又,两个耳朵长在肩膀上,鼻子有三个孔,这让我想起西方的怪物美杜莎,但这绝对不是美杜莎——是还未进化至完整人的一半是人一半是野兽的过渡产物吧。对,半兽人,还是女的,少见的那种。先就这样理解。更进一步,这个马户开口说话前,先把屁股转过来,这个腚字还是知道是啥意思的。这…有点儿行为艺术,不雅。每一日蹲窝里把蛋来卧…..这,这哪里是人,明明是一只动物嘛!可是“老粉嘴多半辈儿以为自己是只鸡”,难道这只经常卧在蛋上的动物不称作“鸡”?……唉呀,明白了, 这么个拐着弯儿说话,就是说这马户很丑,是罗刹国里的丑的一批的那些家伙的代表吧。东北二人转着说绕口令吧。可是这个马户虽然长得奇丑,却又“十里花场有浑名”,为何?不知道,歌词来了:勾栏从来扮高雅自古公公好威名这,有深意啊!有点儿批判的意思了。和文学中那种“微妙的讽刺”搭上了线。算是明白了一些些。再来看看歌词第二段,小伙儿马骥出场:打西边来了一个小伙儿他叫马骥美丰姿 少倜傥 华夏的子弟只为他人海泛舟搏风打浪龙游险滩流落恶地他见这罗刹国里常颠倒马户爱听那又鸟的曲三更的草鸡打鸣当司晨半扇门楣上裱真情它红描翅那个黑画皮绿绣鸡冠金镶蹄可是那从来煤蛋儿生来就黑不管你咋样洗呀那也是个脏东西……感觉在这个歌词中,马骥也就是出场过渡一下。焦点又回到马户那儿。还不止,这个马户还爱听那啥——那又鸟的曲。那又鸟的曲唱得咋样呢?——三更的草鸡打鸣当司晨。应该是嗓门儿大,唱得不好听吧。敢情,我们的真正主角叫马户,可是,马户又爱听那又鸟唱歌。唉,唉,唉,到底谁是主体,真的很乱。写到这里,我开始怀疑了!这刀郎的《罗刹海市》和蒲松龄的《罗刹海市》完全不靠边嘛,或许就是借个名儿哼一哼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罗刹海市那英反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