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夏天舞蹈视频完整版教学舞的关键动作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次差异网为您整理了6篇《幼儿舞蹈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幼儿舞蹈教案 篇一舞蹈是一门艺术,它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舞蹈作为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不仅可以培养教育对象具有健美的身体姿态,增强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而且可以抒发和表达感情,加强交往,美化生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什么是幼儿舞蹈呢?那就是用幼儿身体动作、幼儿语言、戏剧表演和音乐相结合的综合手段,反映幼儿生活,表达幼儿情趣的幼儿歌舞。幼儿歌舞主要是提供幼儿自娱和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的一种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易于幼儿接受的艺术形式。为了了解舞蹈与幼儿教育的关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生理、心理的特点,以及智力发展的水平,笔者拟从两个方面谈一下幼儿舞蹈与幼儿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一、幼儿舞蹈与幼儿身心健康谁都知道,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总要经历一个动作不协调、笨拙、幼稚的阶段。可是一旦他们进入缤纷的音乐天地,进行韵律活动、游戏、舞蹈时,动作就会显得特别自然、协调、优美。在手舞足蹈中幼儿能感受音乐节奏,辨别音乐性质,从而获得愉快的情绪与美的熏陶。所以说音乐游戏、舞蹈对幼儿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幼儿生理和心理的特点,组织幼儿经常参加生动、活泼的舞蹈教育的教学活动,可以增长他们的体力,促进幼儿的骨骼、肌肉、呼吸、神经系统和循环的生理机能发育,加快幼儿新陈代谢,使他们的肌体不断地生长发育,同时陶冶幼儿的性情和品格。例如:我教幼儿跳《学做解放军》舞蹈中,表现的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模仿解放军的操练等动作,以及学习解放军勇敢的精神。我根据孩子们日常游戏中的形象动作,及幼儿喜欢模仿解放军的操练、打仗等心理要求,把动作加以提炼,变得活泼、夸张;把情节加以编排,表现出孩子们的协调和节奏感,并巩固和发展幼儿走、跑、跳、钻等基本动作。舞蹈所反映的内容使幼儿感到亲切、愉快。模仿解放军叔叔形象的心理要求也获得满足。二、幼儿舞蹈与幼儿智力发展幼儿舞蹈的体裁、主题、表现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幼儿通过对舞蹈的学习、观摩、排练和表演等活动,既能够锻炼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又能够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感受力、创造力。例如:让幼儿学习幼儿律动的“马跑”动作,教师富有感染力的示范动作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提示讲解,吸引了幼儿学习注意力,培养对舞蹈学习的兴趣,在欣赏老师的示范动作和学习掌握这一动作的过程中,幼儿必须观察,记忆动作的规律特点。同时在老师的启发下,联想自己所见过的马跑形象,然后经过反复的亲身实践练习,从马跑基本动作的掌握,经过幼儿的思维想象和再创造,这就是幼儿学习舞蹈过程中智力发展的一般规律。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为我们提供了对幼儿进行舞蹈教育教学活动的物质与精神。然而幼儿舞蹈教育教学活动又为幼儿身心全面发育成长提供生动、广泛的舞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就应从幼儿实际接受水平出发,根据舞蹈艺术教育的一般规律和幼儿舞蹈教育的特殊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系统的多种形式的舞蹈教育教学活动。总之,幼儿期是人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时期,重视让幼儿参加适宜的各种舞蹈教育、教学活动,这不仅可以促进幼儿骨骼、肌肉的发展,促进幼儿心脏和呼吸器官的成熟,并有利幼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同时,对发展幼儿的认识力、想象力、审美力和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优良的心理品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幼儿舞蹈教案 篇二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会跳。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二、教学准备《快乐小猪》舞蹈视频。三、教学过程(一)熟悉音乐节奏1、大家一起来欣赏音乐。2、跟着音乐双手打节拍,感受音乐的节奏感。3、学着跟着音乐试唱歌曲让幼儿慢慢熟悉歌曲内容。4、老师一句句的读歌词,幼儿也跟着说。5、欣赏《快乐小猪》舞蹈视频,激起幼儿对舞蹈的兴趣。(二)学《快乐小猪》舞蹈1、教师分几步讲解舞蹈动作,让幼儿掌握动作要领。2、教师边讲解边教幼儿舞蹈动作,指导幼儿舞蹈姿势要做到位。3、多次重复舞蹈动作,让幼儿更好的记住动作。4、讲解舞蹈动作的时候要语言简便,不要用幼儿听不懂的专业术语。5、要用儿化音讲话,让幼儿更加有兴趣去学习。(三)小结1、本节舞蹈课可以增加幼儿的运动量。2、《快乐小猪》的舞蹈动作锻炼幼儿全身肢体活动。幼儿舞蹈优秀教案 篇三学习目的:告诉学生讲卫生、勤洗手是我们生活中的好习惯,经过舞蹈的方式帮忙学生加深这一良好习惯,从自身做起也影响他人,同时也提高孩子们的舞蹈表演本事。主要动作与要求:1、卷袖口:身向一点,正步位站立,左手按手放于八点方向,右手在左手旁向里翻腕,做卷袖子的动作,同时重拍向下屈膝。2、拧龙头:身向一点,正步位站立,左手旁按手位,右手放于前斜下位,向外转腕,做拧水龙头的`动作,同时重拍向下屈膝。3、洗小手:双手扩指,手心相对放于身前搓手,低头含胸,踮脚碎步。教学步骤:1、故事进入此舞蹈属于情节性舞蹈,所以故事情节的描述就十分重要了,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告诉孩子们舞蹈的主要资料,并且在故事中让孩子们对勤洗手的好习惯有充分的认识。2、动作与情节进入教师将组合的主题舞段教与小朋友,反复练习。后分配各个人物形象到个人,将情节贯穿始终并合理安排动作,必要时教师可变化队形与调度,明确主题。3、完成组合待动作与情节部分充分的完成后,配合音乐完成动作,将舞蹈推向高潮。异常要强调的是孩子的表现力和表演的夸张。教学提示:1、组合中的表演,需要在真实的生活动态上尽可能的夸张化。2、教师在授课中要求所有动作一拍到位,干净利落,不要拖沓。组合情景描述:今日班里要检查卫生,小朋友们得伸出手让小班长一个一个的仔细检查,她可认真了。看!她来了!“小明的手部卫生不合格,小红的也不合格,小刚的呢……”小班长凑上去闻了一闻,捏着鼻子就跑开了,又脏又臭的。小班长带着大家一齐去洗手,里洗洗,外洗洗,指甲缝里也不放过。待洗干净后,小班长又一次检查开始了。“小明的很好,小红洗的很干净,小刚的手好香啊,小白……哎小白,你给我看看,检查一下啊!”小白迟迟不肯掏出手给班长检查,原先他没有认真的洗手,指缝还是脏的呢!他红着脸的被班长揪了出来。小班长耐心的又带着小白和全体同学一齐里里外外的洗了一遍小手,小白的手干净了,其他小朋友的手洗得白白的,幼儿园里还弥漫着一股清香的气味呢!小班长让全体同学排好队,又一一的检查了一遍。这次,每个小朋友的手都是又香又干净的。同学们竖着大拇指,在向教师炫耀呢。耶!!!歌词:卷起两只小袖口,轻轻拧开水龙头,洗手心,洗手背,再撮一撮手指头。幼儿舞蹈教案 篇四活动目标培养孩子丰富的感情、想象力、观察力;活动流程一、基本功训练1、勾绷脚练习,放音乐《每当走过老师窗前》作为背景音乐;2、小碎步练习,放音乐《踏浪》作为背景音乐;二、舞蹈动作学习1、五指张开左手向左上方伸出,手心向前,右腿弯曲,右手向右下方伸出,手背向前,反方向重复一次为一个八拍。做四个八拍。2、分排纠正,辅导动作,每排都找一个跳得好的小朋友做示范,3、五指张开从左右手相互向上伸出作蹲起练习。面带微笑,目视前方。分别给男女孩辅导。4、单腿跳练习,左手同右腿同时迅速抬起,左手握拳在腰间,右手握拳在下为第一拍,反方向重复一次为第二拍。反复做两个八拍。5、反复练习三个新动作,把动作连起来做。加快速度。≤www.chayi5.com≥6、加伴奏练习,要求速度在130每分钟活动延伸回家观看《聪明宝贝》的视频。幼儿舞蹈教案 篇五教学对象:3.5—6岁儿童授课舞目:一级舞目---小熊舞(儿童舞蹈)一、教学目标:1、 模仿小熊的动作特征:席地而坐、舔掌心、吃蜂蜜等突出小熊憨态可掬的形象。2、 围绕突出小熊的特点而展开的训练。以此激发小朋友们对小动物形象进行模仿学习的兴趣。3、 训练孩子上身的含、冲、靠、腆这四个动势,以及点指、耸肩、扩指、跪地爬等动作。通过这些动作训练让孩子们初步掌握一些手位、手形和上身的基本动势。二、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师生互动法、讲授法、练习法。三、教学重点难点:1、 关键动作:。盘腿做含展动作时,上身要经过直立状态(切不可抠胸、缩脖子)。2、 要强调五个手指用力张开。耸肩时重拍向上,去找耳朵。3、表现小熊刚刚睡醒时的状态,捉蜜蜂时的调皮和吃饱后的满足。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将舞目的背景进行阐述,再让小朋友们了解这个舞蹈的动律,掌握好基本动律以后让小朋友们想象刚睡醒的样子(打哈欠、揉眼睛等)、还有吃饱后拍拍小肚子,最后让小朋友想象小熊的形象并把它加入到舞蹈中。也可以用一些小故事将动作串联起来。例如:寒冷的冬天过去,春天来了,一只刚刚经过冬眠的小熊在树洞中慢慢性来咯额。伸出洞来感受一下温暖的阳光,忽然觉得空了一个冬天的肚子饿了,就钻出洞来寻找一下有什么好吃的吧。这时它看到了三只小蜜蜂,有蜜蜂,当然就有蜂蜜啦!小熊高兴极了!几只可爱的小熊爬着聚拢到一起,伸出小熊掌不停地捞起蜜蜂,放到嘴里舔一舔,真甜啊,吃的好高兴啊!2、 按音乐分段教、练:前 奏【1】1-8 四人一横排,体对一点,盘腿坐地,右手撑头成睡觉状,左手扶膝盖。【2】1-6伸懒腰,表现冬眠后出醒的小熊。7-8上身立直,双手扶膝盖。第一遍音乐【1】1-4上身前腆,目视一点。5-8身还原。【2】1-4上身含胸,目视腹部。5-8身还原。【3】重复【1】1-8动作。【4】1-4右手点指,左手扶膝,依次对8、1、2点点指指出(眼随手动),第四拍保持舞姿。5-8右手经上弧线还原到8点(眼随手动)。【5】1-2双手扩指、右起交替拍膝盖三次,第三次右手拍膝左手扩指。第二拍保持舞姿,身体随动,目视一点。3-4做【5】1-2反面动作。最后一拍右手扶膝,身体不动。5-8左右倾身,耸肩两次。第二遍音乐【1】1-6跪地爬成圆圈。7-8盘腿坐,旁按手。【2】1-4左手扶地,身向后靠,右手扩指手心向上抬起,第三拍折腕(眼随手动)。5-6上身向前冲同时曲臂舔手心,做舔蜂窝状。7-8身向后靠,右手手心向外经上弧线落下。【3】1-8做【2】反面动作。【4】1-8重复【3】1-8拍动作,双手一起做。【5】1-2身前倾,双手交替碎拍地,第二拍抬起右手扩指(眼随手动)。3-4做【5】1-2反面动作。5-8保持舞姿,双手扶膝盖,右左倾身耸肩两次。五、教学总结:这个小舞蹈主要训练了上身的含,腆,冲,靠这四个动势,以及点指,耸肩,扩指,跪地爬的动作,通过这些训练让孩子们初步掌握一些手位,手形和上身的基本动势。六、布置作业:跟音乐练习《小熊舞》。幼儿舞蹈教案 篇六快乐小猪活动目标通过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会跳。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活动准备《快乐小猪》舞蹈视频活动过程一、熟悉音乐节奏1、大家一起来欣赏音乐。2、跟着音乐双手打节拍,感受音乐的节奏感。3、学着跟着音乐试唱歌曲让幼儿慢慢熟悉歌曲内容。4、老师一句句的读歌词,幼儿也跟着说。5、欣赏《快乐小猪》舞蹈视频,激起幼儿对舞蹈的兴趣。二、学《快乐小猪》舞蹈1、教师分几步讲解舞蹈动作,让幼儿掌握动作要领。2、教师边讲解边教幼儿舞蹈动作,指导幼儿舞蹈姿势要做到位。3、多次重复舞蹈动作,让幼儿更好的记住动作。4、讲解舞蹈动作的时候要语言简便,不要用幼儿听不懂的专业术语。5、要用儿化音讲话,让幼儿更加有兴趣去学习。三、小结1、本节舞蹈课可以增加幼儿的运动量。2、《快乐小猪》的舞蹈动作锻炼幼儿全身肢体活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6篇《幼儿舞蹈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民族民间舞东北秧歌教案(一)教学内容:介绍东北秧歌基本知识、学习基本动律学习目标:1.通过对东北秧歌的介绍,让学生熟悉了解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东北秧歌的兴趣。2.通过学习东北秧歌的基本动律,让学生能够较准确地掌握其基本体态和动律特点。教学准备:音乐;东北小曲教学用具:录音机、磁带、手巾花教学重点、难点:1.对东北秧歌基本体态的把握。2.能较熟悉地掌握东北秧歌的基本动律和基本动作。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教学过程“1.2.3.4.5.6.7.8.一、检查作业(还课)1.提问:东北秧歌的文化背景? 2.提问:东北秧歌所运用的道具? 3.提问:这个道具的作用和意义? 4.提问:东北秧歌的风格和动作特点?二、导入新授课1.教师给予及时评价。2.教师简述东北秧歌的基本知识。 其内容如下:东北秧歌市汉、满两个名族之间歌舞艺术的结晶,它源自中原,又深深印上了黑土地所滋养出的泼辣火热,质朴浓烈的感情特征,是汉族民间舞中最具有北方特色的秧歌,由于特殊的地域与习俗,东北秧歌形成了稳中带浪,艮俏相融的审美特征。东北秧歌伴奏乐器不同的功能和声色赋予了舞蹈独有的韵味。唢呐的悠长旋律与小钵的急促节奏互相呼应,充满张力,相得益彰。音乐的特殊性使舞蹈动作突出三点,延伸“线”,动静相宜。而大钵和鼓则激发出热辣的情绪,使东北女性特有的“温中浪”得以更充分的表现。丰富多变的手巾花是东北秧歌富有表现力的重要因素。手巾花与舞姿,动态结合,细致的刻花出女性性格中的不同侧面。里外片花带着内在的秀美;“小燕子展翅”直接表现了小姑娘的俏丽活泼;出手花的抛接直观的体现出东北女性的泼辣果断。东北秧歌教材主要采用高跷秧歌的动作形态并结合当地秧歌发展而成。课堂中虽不踩跷,但依然遵循高跷秧歌的动律特征:以下肢带“艮劲儿”的步法带动腰部扭动,随即顺延至上肢及手腕(手巾花)由下至上的协调是体现“艮俏”劲儿的关键,是不可缺失的过程。而“扭”是东北秧歌韵律的核心,艺彦所说的“踩在板上,扭在腰眼上”,正是由下肢带动重心移动而产生的腰部动态。手巾花是“扭”的延伸与配合。在动律训练中,强调腰部的轴心作用和扭动状态,奠定韵律基础。3.学习基本体态。做法:正步,重心前倾;双膝略存,提跨,拔腰;含胸,垂肩;双眼平视。过程:a.教师示范b.学生自己完成。(教师给予纠正)c.简单介绍双叉腰。双叉腰:双手背分别插于腰际,双肘略向前,指尖对后斜下方。d.双叉腰配基本体态完成。 4.介绍持巾法。a.握巾做法:手握手巾三分之一处,五指松弛,食指顺手巾的圆形方向自然延伸。b.三指夹巾。做法:手巾花对折,手心对上,中指于手巾花下面;食指、无名指于手巾花上面,成三指夹巾。注:作法在缠花时运用。5.动律训练基本动作介绍。a.动律1.上下动律准备:正步,双叉腰。作法:腰部为轴,一侧腰下压,另一侧腰上提,交替进行,呈下弧线运动,重心在下,四拍、两拍成一拍完成。2.前后动律。准备:正步,双叉腰。作法:腰部为轴,一侧腰前送,另一侧腰回拉,交替进行,重拍在里,四拍、两拍或一拍完成。3.划圆动律。准备:正步,双叉腰。 作法:腰部为轴,左右两侧腰围绕腰轴前、后、上、下交替划立圆,重拍在前下,四拍、两拍或一拍完成。b.压脚跟。准备:正步,双叉腰。作法:脚跟快起快落,分量沉重,重拍在下,强调稳、艮。6.组合编排:准备:正步,垂手。前奏:四拍。5——6拍 斜下方摊手。7——8拍 双手里绕腕经体前划半弧线回叉腰。音乐:1X8 压脚跟四次2X8 上下动律,压脚跟3X8 压脚跟4X8 前后动律,压脚跟5x8 压脚跟6X8 压脚跟划圆动律注:强调“扭”。脚跟下的“艮”(即点)带动腰部的“扭”(即线) 压脚跟强调艮,动律强调扭。7.学上自由讨论,自由练习,教师给予个别纠正。三.布置作业。书面:写下东北秧歌基本知识。课下练习本节课内容,下节课还课。四.教学反思。这一单元主要是给学生介绍东北秧歌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来了解东北秧歌的基本风格特点,了解基本体态。学生在完成体态时,肩膀容易耸肩。压脚跟时,艮劲不够,几个基本动律,学生完成的也不够好。上下动律,提肋压肋,学生容易扭胯,前后动律扭的也不够好。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还要加强对学生体态的训练。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一级1、小熊舞 (儿童舞蹈)2、西 瓜 (儿童舞蹈)3、球球操 (儿童舞蹈)4、打花巴掌 (汉族风格)5、小蜗牛 (儿童舞蹈)6、我的小小手 (儿童舞蹈)7、飞吧小蜜蜂 (蒙族风格)8、数星星 (儿童舞蹈)9、我是小画家 (儿童舞蹈)10、小鸡啄米 (汉族风格)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二级1、小红扇 (安徽花鼓灯)2、吐泡泡的小鱼 (傣族)3、小蝌蚪变青蛙 (儿童舞蹈)4、划船 (客家)5、捉迷藏 (儿童舞蹈)6、老鹰捉小鸡 (汉族风格)7、燕儿飞 (蒙族风格)8、拔 河 (儿童舞蹈)9、蹦蹦兔 (儿童舞蹈)10、小小运动员 (儿童舞蹈)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三级1、小丫丫 (哈尼族)2、小鼠上灯台 (汉族)3、跳皮筋 (儿童舞蹈)4、抓 包 (云南花灯)5、企鹅 (东北) 6、花手绢 过家家(东北)7、小鸭嘎嘎 (苗族)8、小小服装设计师(儿童舞蹈)9、小象洗澡 (傣族)10、长辫子 (维吾尔族)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四级1、剪羊毛 (蒙族)2、扭扭舞 (苗族)3、花皮球 (东北秧歌)4、小木偶 (儿童舞蹈)5、踢毽子 (藏族)6、踩水乐乐 (水族)7、鼓儿咚咚响 (汉族)8、快乐的小鸟 (达斡尔族)9、会唱歌的盘子(维族)10、渔家欢歌 (客家族)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五级1、小骑手 (蒙族)2、彩绸飞舞 (东北秧歌)3、腊梅花开 (河北秧歌)4、亮装之舞 (傈僳族)5、弄钱鼓 (闽南地区)6、打歌 (彝族)7、天山云步 (哈萨克族)8、小卜少 (傣族)9、狩猎娃娃 (鄂伦春族)10、尝葡萄 (维族)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六级1、池塘里的小青蛙 (汉族)2、欢腾腰鼓 (河北秧歌)3、跷跷板 (朝鲜族)4、打柴舞 (黎族)5、新年来到 (汉族)6、挤奶员 (蒙族)7、抛绣球 (苗族)8、花伞 (云南花灯)9、渔趣 (傣族)10、吉祥如意 (畲族)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七级1、雅鲁藏布江的浪花 (藏族踢踏)2、小雨滴 (安徽花鼓灯)3、小马蹄 (蒙古族)4、小格格 (满族)5、戏鼓仔 (广东地区)6、鸭子戏水 (苗族)7、小放牛 (河北拉花)8、铃鼓舞 (维吾尔族)9、戏蝶 (东北秧歌)10、阿美队舞 (高山族)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八级1、花棍飞舞 (汉族风格)2、团团扇 (满族)3、丢手绢 (东北秧歌)4、大雁 (蒙族)5、小小嫚 (山东胶州秧歌)6、绕三灵 (白族)7、踏踏踏 (藏族踢踏)8、漓江小阿妹 (壮族)9、采蘑菇的小姑娘 (彝族)10、皮影娃 (河北唐山皮影)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九级1、拾青稞 (藏族踢踏)2、织呀织 (景颇族)3、花儿与少年 (回族)4、摆手摆 (土家族)5、金花遍地开 (白族)6、茶香飘飘7、放风筝8、阿细娃娃耍月9、摘苹果10、快乐罗嗦 (浙江地区) (河北沧州落子)(撒尼族) (朝鲜族) (彝族)高平市中等专业学校舞蹈表演专业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中国民族民间舞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适用专业】舞蹈表演专业 【授课单位】音舞教研组 【开课学期】六学期 【学时数】324节一、课程性质及设置目的1、课程性质及设置目的:该课程是舞蹈专业基础训练必修课程,通过“动感、动势、动律”,递进式引导学生对民间舞蹈的认知,让学生了解各舞种来源的历史成因,掌握不同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2、课程基本要求知识要求:掌握四个民族(汉、藏、蒙、维)五个舞种的基本动律、动作,了解其文化成因。 技能要求:要求技能上从单一组合训练到综合性的风格组合,循序渐进把握其风格特点。3、教学目标:掌握单一元素动作训练,逐渐递进至综合组合训练,进一步把握其风格性。 通过不同舞种的学习,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及表现力,以达到外在形体运动的协调和内在精神气韵的和谐。4、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民族民间舞课是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主干课程,它同舞蹈基训课、古典舞身韵课共同构建了舞蹈专业课程的基本框架,共同承担了培养舞蹈表演人才的任务。5、教学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学法二、课程内容及考核目标 主要课程内容 第一学期 藏族第一单元 动律训练(1---4周)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基本体态,初步掌握颤膝动律与脚下的打点配合,以及上身被动跟随重心晃动的规律,初步了解屈伸动律的松弛柔和。2、教学重点:①颤动律 ②屈伸动律3、教学难点:①膝盖的松弛与脚下动作的配合 ②屈伸动律中抻韧性的把握③藏族舞蹈“一顺边”的运动方式的把握4、教学内容:①屈伸动律训练 ②颤动律训练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学法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第二单元 步伐训练(5----8周)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在颤动律和屈伸动律训练基础上,形成步伐的重心移动,带动上身的松弛运动,通过各种步伐的掌握,加强屈伸动律在藏族舞蹈动作中的重要性,下肢的灵活自如运用。2、教学重点:①准确把握各种步伐的动作要领。 ②下肢步伐与上身、手臂的配合运用。3、教学难点:①膝部的屈伸与脚下步伐的统一②不同步伐体现的韵律感,流畅性以及动作之间的衔接规律。。4、教学内容: ①撩步训练 ②踮步训练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学法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第三单元 风格性组合(9---12周)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属于综合提高阶段,学生在把握基本动作基础上更高层次上体会藏族舞蹈的风格,以达到上下肢动作的协调配合及腿部的敏捷性,要求学生具有表演层 面。2、教学重点:①了解藏族不同地区的风格特点 ②熟练掌握不同风格动作的要求3、教学难点: ①娴熟动作基础上的表现力 ②手和脚、头配合的协调性4、教学内容: ①“卓 ”风格性组合 ②“依”风格性组合 ③ “牧区”风格性组合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多媒体教学法、比较法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 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第四单元 综合复习(13—15周)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是复习巩固,通过一学期的学习,让学生全面多方位的对所学内容加以复习,消化,练习,强化,对所有单一元素训练的掌握和了解融入风格性组合中,使学生达到更好的应用技能,展示更好的学习效果。2、教学重点:①了解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②熟练掌握每一个动作元素3、教学难点: ①复习所有组合②每个组合特点把握的准确度,每个组合所体现出的训练目的 ③全面把握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4、教学内容:复习所有所学组合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比较法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第二学期 东北秧歌、蒙族 东北秧歌:第一单元 动律训练(1---2周)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要求学生初步掌握东北秧歌的基本体态、动律特征,以腰发力的上下、前后、划圆动律。2、教学重点:上下动律、前后动律、划圆动律在不同舞姿上的运用3、教学难点:以腰发力的运动方式4、教学内容:动律组合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学法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第二单元 步伐训练(3---5周)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以训练东北秧歌特有步伐为主,准确掌握膝部稍屈,身体略前倾的基本体态和出脚急,落脚稳,胯部上提的基本动律,使学生了解到东北秧歌音乐“一拍紧催一拍”的节奏特点,同时将手巾花的运用和步伐的协调配合融为一体,展现东北秧歌的“美劲儿”。2、教学重点: ①踢步的快出,慢转移重心 ②手巾花的熟练把握 ③培养学生以情带动的表演3、教学难点:手巾花的运用与步伐的配合4、教学内容: ①踢步组合训练 ②手巾花组合训练 ③顿步组合训练 ④走场组合训练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学法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第三单元 综合复习(6周)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综合复习前面所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贯穿东北秧歌“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的风格特点。2、教学重点: ①复习所有组合 ②提高表现力3、教学难点:①熟练掌握动作与动作的衔接处理 ②以情带动的美感特征4、教学内容:复习组合5、授课方法与手段:示范教学、讲述重点、动态纠正和静态纠正、理论结合实践6、作业形式:整理课堂笔记,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蒙族:第一单元 基础训练(7---14周)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以蒙古族舞蹈的体态、肩部训练、手腕、臂部、步伐的训练,使学生从脚下的灵活敏捷,到膝部的屈伸控制,肩部的松弛自如,臂部与腕部的柔韧优美得到全面系统的训练,要求从有节奏的呼吸到外在的体态动势以展示蒙古族舞蹈典雅、优美、洒脱的舞蹈风格。2、教学重点:①了解蒙古族舞蹈的体态特征②熟练掌握肩部、腕部、臂部的动作要领 掌握各种步伐,与上身动作协调配合3、教学难点:①呼吸的运用带动动作的起伏变化②肩部的松弛自如,展现出其力度、韧性、弹性、灵活性 ③蒙古族舞蹈体态在组合里的运用4、教学内容: ①体态组合 ②肩部组合 ③腕组合 ④柔臂组合 ⑤胸背组合 ⑥马步组合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学法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第二单元 风格性训练(15---16周)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在前面单元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能力,将盅碗筷子这些风格性组合训练有选择性的教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技巧性,将道具的使用与身体韵律融为一体,加强学生对蒙古族舞蹈的风格性把握。2、教学重点:①了解筷子、盅碗的使用方法②熟练的掌握筷子、盅碗在动作韵律中的运用 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3、教学难点:综合表演能力4、教学内容: ①筷子组合 ②盅碗组合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学法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 第三学期 胶州秧歌、维族 胶州秧歌:第一单元 基础训练(1---4周)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主要训练胶州秧歌的“三道弯”体态,及脚下的步伐,以达到抬重、落轻、走飘,行动起来扭断腰的风格特点,脚下的拧碾,促进膝部的粘劲儿,带动腰部的扭劲儿和手臂的抻劲儿,从而体现胶州秧歌的明快、舒展、富于韧劲的舞姿和细腻、泼辣的情感。2、教学重点:①把握“扭”在胶州秧歌中形成的体态和动作发力点 ②体现“抻”、“韧”的身体内在力量控制3、教学难点:①小臂8字走势,手推翻腕的有机配合 ②快发力,慢延伸的运动方式的把握 ③手绢、扇子道具的运用与身体的协调配合4、教学内容: ①正丁字拧步组合 ②倒丁字碾步组合 ③提拧步组合 ④走场组合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学法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第二单元 综合组合训练(5----8周)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在丁字步伐训练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组合训练,运用胶州秧歌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动作,加以变化,学生从节奏、动律、风格全面把握其风格特点,做到静中有动,线条流畅,动作饱满、干净。2、教学重点:①脚下的“拧”、“碾”,是自下而上的动作发力点 ②上下身的协调配合3、教学难点:①以脚下的运动为支点,带动腰上的扭,形成“拧”、“碾”的动律 ③手臂动作与脚下的协调配合4、教学内容:综合型组合训练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学法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维族:第一单元 动律训练(9---10周)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以训练学生维族舞蹈体态、动律特征为主,以达到“挺拔而不僵”的体态要求,在此训练中,学生要立腰、拔背、挺胸、昂首,“点颤摇身”动律,要求学生在保持体态的基础上自下而上的运动路线,且膝部有控制、有弹性的动律。2、教学重点:①掌握维族舞蹈的基本体态②把握自下而上的螺旋式的点颤摇身动律3、教学难点:①点颤摇身动律两侧发力平均而没有动感。 ②点颤摇身动律和手的配合4、教学内容:动律组合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多媒体教学法、比较法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第二单元 步伐训练(11—14周)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是步伐训练,通过维族舞蹈特有的步伐,训练学生脚下灵活,节奏准确,维族舞蹈的节奏与动作多符点,体现在脚下则需要在节奏准确的基础上步伐灵活善变,两者缺一不可,同时膝部有控制的内在弹性,手臂在舞姿变化中的控制能力和手腕灵活运用能力与步伐配合运用,全面把握维族舞蹈的动作动势。2、教学重点:①“微颤而不窜”,步态平稳中带有内含的起伏。②“脚下不离散”,脚下幅度小,很少离散开,但上身动作幅度要大。3、教学难点:①脚下步伐跟膝部的微颤动律的融合 ②在步伐运动过程中体态的保持4、教学内容:①三步一抬组合 ②垫步组合 ③进退步组合 ④跺移步组合 ⑤滑冲组合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比较法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第三单元 风格性训练(15—16周)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是综合性的组合训练,强调学生在基础组合训练基础上把握维族舞蹈的风格性,节奏多符点是形成舞蹈风格动律的重要因素,通过赛乃姆和多朗奇克提曼不同节奏型舞蹈训练,已达到学生对维族舞蹈的全面把握。2、教学重点:①熟练掌握不同节奏型舞蹈风格 ②综合表演能力3、教学难点:①动作与动作的衔接转换②每个组合特点把握的准确度,每个组合所体现出的训练目的 ③奇克提曼节奏型的把握4、教学内容:综合表演性组合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比较法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四、学时分配:本课程共开设三个学期 第一学期,15周,每周6学时,共90学时 (藏族共15周)第二学期,16周,每周6学时,共96学时 (东北秧歌6周,蒙族10周)第三学期,16周,每周8学时,共128学时 (胶州秧歌8周,维族8周)三、教材及参考书:《中国民族民间舞教材与教法》书及视频资料 《中央民族大学桑姆老师藏族舞蹈教材》四、教学环境要求:环境要求:舞蹈排练厅,音响,多媒体播放机中国民族民间舞等级考级教材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一级1、小熊舞 (儿童舞蹈)2、西 瓜 (儿童舞蹈)3、球球操 (儿童舞蹈)4、打花巴掌 (汉族风格)5、小蜗牛 (儿童舞蹈) 6、我的小小手 (儿童舞蹈)7、飞吧小蜜蜂 (蒙族风格)8、数星星 (儿童舞蹈) 9、我是小画家 (儿童舞蹈)10、小鸡啄米 (汉族风格)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二级1、小红扇 (安徽花鼓灯)2、吐泡泡的小鱼 (傣族)3、小蝌蚪变青蛙 (儿童舞蹈)4、划船 (客家) 5、捉迷藏 (儿童舞蹈) 6、老鹰捉小鸡 (汉族风格)7、燕儿飞 (蒙族风格)8、拔 河 (儿童舞蹈)9、蹦蹦兔 (儿童舞蹈) 10、小小运动员 (儿童舞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三级1、小丫丫 (哈尼族)2、小鼠上灯台 (汉族)3、跳皮筋 (儿童舞蹈)4、抓 包 (云南花灯) 5、企鹅 (东北)6、花手绢 过家家(东北)7、小鸭嘎嘎 (苗族) 8、小小服装设计师(儿童舞蹈)9、小象洗澡 (傣族)10、长辫子 (维吾尔族)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四级1、剪羊毛 (蒙族)2、扭扭舞 (苗族)3、花皮球 (东北秧歌)4、小木偶 (儿童舞蹈)5、踢毽子 (藏族)6、踩水乐乐 (水族)7、鼓儿咚咚响 (汉族) 8、快乐的小鸟 (达斡尔族)9、会唱歌的盘子(维族)10、渔家欢歌 (客家族)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五级1、小骑手 (蒙族) 2、彩绸飞舞 (东北秧歌)3、腊梅花开 (河北秧歌)4、亮装之舞 (傈僳族)5、弄钱鼓 (闽南地区)6、打歌 (彝族) 7、天山云步 (哈萨克族)8、小卜少 (傣族) 9、狩猎娃娃 (鄂伦春族)10、尝葡萄 (维族)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六级1、池塘里的小青蛙 (汉族) 2、欢腾腰鼓 (河北秧歌)3、跷跷板4、打柴舞 (黎族)5、新年来到 (汉族)6、挤奶员 (蒙族)7、抛绣球 (苗族)8、花伞 (云南花灯)9、渔趣 (傣族) 10、吉祥如意 (畲族)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七级1、雅鲁藏布江的浪花 (藏族踢踏)2、小雨滴 (安徽花鼓灯)3、小马蹄 (蒙古族)4、小格格 (满族)5、戏鼓仔 (广东地区)6、鸭子戏水 (苗族)7、小放牛 (河北拉花)8、铃鼓舞 (维吾尔族)9、戏蝶 (东北秧歌)10、阿美队舞 (高山族)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八级1、花棍飞舞 (汉族风格)2、团团扇 (满族)3、丢手绢 (东北秧歌)4、大雁 (蒙族)5、小小嫚 (山东胶州秧歌)6、绕三灵 (白族)7、踏踏踏 (藏族踢踏)8、漓江小阿妹 (壮族)9、采蘑菇的小姑娘 (彝族)10、皮影娃 (河北唐山皮影) (朝鲜族)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考级第九级1、拾青稞 (藏族踢踏)2、织呀织 (景颇族)3、花儿与少年 (回族)4、摆手摆 (土家族)5、金花遍地开 (白族)6、茶香飘飘 (浙江地区)7、放风筝 (河北沧州落子)8、阿细娃娃耍月 (撒尼族)9、摘苹果 (朝鲜族)10、快乐罗嗦 (彝族)第一级1、西 瓜(儿童舞蹈)2、小熊舞(儿童舞蹈)3、球球操 (儿童舞蹈)4、打花巴掌(汉族风格)5、小蜗牛(儿童舞蹈)6、我的小小手 (儿童舞蹈)7、飞吧小蜜蜂 (蒙族风格)第五级1、小骑手(蒙古族)2、彩绸飞舞(东北秧歌)3、亮装之舞(傈僳族)4、欢腾腰鼓(东北秧歌)5、弄钱鼓(福建地区)6、天山云步(哈萨克族)6、鸭子戏水(苗族)7、绕三灵(白族)8、舞动的长发(佤族)9、采蘑菇的小姑娘 (彝族)10、放风筝(河北沧州落子) 第九级1、拾青稞(藏族)2、阿细娃娃耍月(撒尼族)3、金花遍地开(白族)4、茶香飘飘(江浙地区)8、数星星(儿童舞蹈)9、我是小画家 (儿童舞蹈)10、小鸡啄米(汉族风格) 第二级1、小红扇(安徽花鼓灯)2、吐泡泡的小鱼 (傣族)3、小蝌蚪变青蛙 (儿童舞蹈)4、划船(客家)5、捉迷藏(儿童舞蹈)6、燕儿飞(蒙族风格)7、拔河(儿童舞蹈)8、老鹰捉小鸡(汉族风格)9、蹦蹦兔(儿童舞蹈)10、小小运动员(儿童舞蹈) 第三级1、小丫丫(哈尼族)2、小鼠上灯台(汉族)3、跳皮筋(儿童舞蹈)4、抓 包(云南花灯)5、小小服装设计师(儿童舞蹈)6、企鹅(东北秧歌)7、小象洗澡(傣族)8、花手绢 过家家(东北秧歌)9、小鸭嘎嘎(苗族)10、小长辫子(维吾尔族)第四级1、剪羊毛(蒙古族)2、扭扭(苗族)3、花皮球(东北秧歌)4、小木偶(儿童舞蹈)5、踢毽子(藏族)6、踩水乐乐(水族)7、小看戏(山西小花戏)8、快乐的小鸟 (达斡尔族)9、会唱歌的盘子(维吾尔族)10、渔家欢歌(客家族)7、小卜少(傣族)5、花儿与少年8、打歌(彝族)6、照镜子9、狩猎娃娃(鄂伦春族)7、摆啊摆10、尝葡萄(维吾尔族)8、大雁第六级9、摘苹果1、打柴舞(黎族)10、快乐罗嗦2、小放牛(河北井陉拉花) 第十级3、跷跷板(朝鲜族) 1 找朋友4、小雨滴(安徽花鼓灯) 2.八角鼓5、新年来到(东北秧歌) 3.敬酒歌6、挤奶员(蒙古族) 4.小小曼7、小格格(满族) 5.苗岭早晨8、铃鼓舞(维吾尔族) 6.凤阳花鼓9、丢手绢(东北秧歌) 7.彩蝶翩翩10、渔趣(傣族) 8.皮影娃 9.抛绣球 第七级10.瑶山情 1、雅鲁藏布江的浪花 (藏族踢踏) 第十一级2、团团扇(满族) 3、小马蹄(蒙古族)1 纳木措弦歌4、腊梅花开(河北井陉拉花) 2.阿佤姑娘5、捉泥鳅(哈尼族) 3.哈哈舞6、戏鼓仔(广东地区) 4.摆手舞7、花伞(云南花灯) 5.阿拉木汗8、戏蝶(东北秧歌) 6.偶丫9、阿美队舞(高山族) 7.红灯笼10、漓江小阿妹(壮族) 8.云朵中的尔玛 9.对对脚第八级10.欢乐泼水节 1、踏踏踏(藏族踢踏) 第十二级2、花棍飞舞(东北秧歌) 3、吉祥如意(畲族) 1 吉祥的筷子4、织呀织(景颇族) 2.侗家咯罗5、绢花飞(东北秧歌)3.银铃沙沙(回族)(土家族) (蒙古族) (朝鲜族)(彝族)(山东胶州秧歌)4.欢乐节拍 5.阿里里 6.烟盒声声7.戴羽毛的小姑娘 8.踩街游9.年轻人的踢踏 10.金孔雀民族民间舞《跳皮筋》教案模板民间舞蹈教案模板民族舞教学工作总结民族舞教学计划(共7篇)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工作汇报材料推荐访问:民间舞
教案
模板
民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熊夏天舞蹈视频完整版教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