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戴嵩画牛的图片思维的图大致写什么?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阅读可以改变思想、获取知识,从而可能改变命运。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书戴嵩画牛阅读答案,欢迎大家阅读1

  《书戴嵩画牛》阅读原文:

  蜀中有杜处士,好⑩书画,所宝②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③,常以自随。一日曝⑨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④大笑曰:“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⑤入两股间。今乃掉尾⑥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⑦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⑧。”不可改也。

  《书戴嵩画牛》阅读题及答案: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好书画(喜欢)

  (2)一日曝书画(晒)

  (3)处士笑而然之(认为对)

  (4)古人云(说)

  2、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两项是(B)(D)。

  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B、(戴嵩)尤所爱

  C、(牧童)拊掌大笑

  D、(杜处士)不可改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的'句子的意思。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错了!

  4、文章最后引用古文的作用是什么?

  使论据确凿充分、提纲挈领、总领全篇、引人入胜。

【书戴嵩画牛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工笔画牵牛:这副画,画的很好,画中之牛,牛气冲天,牛B哄哄,牛里牛气,牛得不得了,简直是要牛出画来了!!!

工笔画牵牛花:这幅画,画的很好,画中之牵牛花,相当的实际!一头牛,用一个蹄子去抚摸一朵花,就好像,好像一朵花在牵着一头牛,好!好!牵牛花!

只见他蘸足墨汁,略一思忖,便纵笔驰骋。不一会儿,两头栩栩如生的牛跃然纸上。

戴篙刚收笔,杜处士已伸手去取画,“好画,好画!”

好一会儿,杜处士才放下画,说道:“贤弟呀,你把牛画得是越来越逼真了,能否把这幅‘斗牛图’送给愚兄呢?”

戴篙忙自谦道:“过奖过奖,若杜兄不嫌弃,只管拿去。”

杜处士收好画,又饮了一会儿酒,才起身告辞。

水墨渲淡,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宛若深入其境,乃真神是也。

蜀中有杜处士 ,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而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欢书画,他珍藏的书画多达几百幅。

有一幅画是戴嵩画的牛,他特别喜爱,用美玉做轴,用锦布做囊把它卷起来,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日,他把珍藏的书画拿出来晒,有一个牧童看见戴嵩画的这幅画,拍着手掌大笑,说:“这画是画斗牛的,牛相斗时力量全在牛角上,尾巴夹在两股中间;现在你这幅画却画他们摇着尾巴相斗,错了!”杜处士笑着认为牧童的话说对了。

古语说:“耕地应当去问男奴,织布应当去问婢女。”这句话是不可改变的。

在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特定的老师,也没有特定的子弟,但凡是在二十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能将他打开的前进道路完全迂回而进。

他静静地离去,走完了九十三岁的漫长生涯,如愿以偿地度过了一生。

毕加索的牛很有趣,越画越简单,直至最后,笔有尽意无穷,如果是毕加索,一定会拿出最后一幅画,告诉你这就是我的牛,一个一生都在开疆拓土的人的主观世界,能现露出来的只有冰山一角,因为毕加索早就知道在他生活客观世界里,没有谁能够在艺术上与之相提并论,他是彭祖,渺渺众生只能做不知春秋的蟪蛄。

这道题目我们书戴嵩画牛,用自己的话说40个字,这里可以分为三个角度,所以这里选用舒适的角度来说,嗯,听说四川有个杜处士,他很爱书画,所珍藏的书画都可以用百来记述了,他收藏了一幅戴嵩的牛。

《斗牛图》他非常喜爱,然后有一天他摊开书画晒太阳,被一个牧童看见了,牧童拍手大笑道。

这哪 里画的是《斗牛图》啊,牛打斗的时候,力气全在角上,尾巴处入两股之间,经现在这条牛的话,却是吊着翘着尾巴打斗的。

错了,嗯,处事笑了笑,觉得他说的很正确,然后可以总结一个道理,古话说的没错,这是不可改变的道理。

有个人叫杜处士,他特别喜欢收藏书画。

其中有一副画,画的是斗牛。

有一天,他在阳光下曝晒这幅画,被一个牧童看到了。

这个牧童笑了,他说斗牛的时候,牛的尾巴是缩进屁股中间的,而这幅画画的斗牛是摇着尾巴的,画错了。

杜处士笑了,认为他说的有道理。

因为古人就说过,耕种的事情要问奴隶,纺织的事情要问婢女,这个道理是不可以改变的。

实际上这篇课文的意思就是要求我们多向内行人请教。

书戴嵩画牛己经让人感觉到牛是有生命,有灵气,有种身临其中的梦幻感,牛好像活了过来,如其眼神带有一种灵气,这充分说明了书戴嵩画牛已经出神入化,己有自己独有的画功,笔画有灵气,功夫了得,也能看到画家作画那种独有的气质和高度的影响力。

戴嵩曾经画过两头打架的牛,由于他没有深入到农村去观察,画上的牛,在打架时,尾巴翘起,这事被一个牧童发现了,并当场指出了错误。牧童说:“牛在打斗的时候,力量都集中在两只角上,尾巴夹在两腿之间,而这头牛却尾巴翘起,这是大错特错呀。”故事告诉我们,要多向有经验的人学习。

四川境内有个姓杜的隐士,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成百件,有戴嵩画的《牛》一幅,他特别喜爱,用锦囊盛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

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斗角,画错了啊!”隐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有句古话说:“耕地应当去问种庄稼的农民,织布应当去问纺纱织布的婢女。”这句话是不可改变的。

《书戴嵩画牛》宋代·苏轼原文: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被他珍藏的书画有几百个。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尤其珍爱。他用锦缝制了画套,用玉做了画轴,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太荒谬了!”

杜处士笑笑,感到他说得很有道理。 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婢女。”

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此语不可改也。

一个名叫戴嵩画家画了一幅画,上面有一头牛,大家都纷纷称赞他画的好。而一个放牛的孩子却告诉我们,牛的尾巴不应该朝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凭着自己的想象胡编乱造。《书戴嵩画牛》的作者是宋朝著名词人(苏轼),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也不要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李可染的牧牛图凝聚了他半个世纪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李可染画牧牛图始于1940年。他与牛厩为邻,朝夕与水牛相望,引发画家的创作灵感。他画牛,在于寄物言志,希冀全国人民发扬牛的吃苦耐劳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驱逐敌寇,复兴中华。

“牛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终生劳瘁,事人而安不居功。纯良温驯,时亦强犟,稳步向前,足不踏空,形容无华,气宇轩昂,吾崇其性,爱其形,故屡屡不厌写之。”

这是著名画家李可染多次题写在他的以牛为主题的作品上的跋语,牛是李可染先生一生喜爱描绘的对象,从40年代开始,一直到他生命结束,他留下了许多以牛为题材的精彩作品。

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细致入微。

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小古文教什么,怎么教?

传统的读读讲讲背背的形式,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对此,《小古文游戏教学设计》尝试将游戏元素融入小,更新教学观念和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科学普及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一书集教学设计、拓展阅读、测评题目于一体,可谓小学小古文教学的好帮手!

  • 针对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14篇小古文,提供化、活动化、生活化教学设计和相关资源,供一线教师参考;

  • 提供与教材匹配的小古文拓展阅读52篇,做好学段衔接、小初衔接;

  • 编排小古文拓展阅读的游戏化测评题,用于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古文游戏教学设计》

本书致力于培植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主动做好小初衔接,提高教师教学小古文以及小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小学统编教材的同步配套教学参考书,也是小学生自学小古文的辅助资源。

本书急语文教师之所急,把游戏教学的触角伸进小古文教学之中,将连环画、课本剧、吟诵、闯关、晋级等游戏元素融入小古文教学,提炼出融入游戏的小古文教学操作要点,以及有普适性的小古文游戏教学操作范式,着重对统编教材14篇小古文进行游戏教学设计,并选编了与之配套的小古文拓展阅读篇目,还编排了小古文游戏化测评工具,做到了有理论、有策略、有方法、有资源、有检测。

金晓芳,浙江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研员,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游戏专委会常务理事,研究生学历,现任职于杭州市硅谷小学。长期关注游戏化学习、幼小衔接、名师培育、经典阅读等领域研究,开展小学语文游戏教学研究近二十年,在游戏识字、游戏阅读、游戏作文、游戏与小古文等专题上均获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效,是小学游戏教学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三、关于“双减”和教学方式变革

第三章小古文选文及分类

第四章小古文特征及价值取向

第五章游戏融入的小古文教学操作要点

第六章游戏融入的小古文教学基本模式

第七章游戏融入的小古文教学实践

一、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游戏教学设计及拓展资源

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游戏教学设计

具身认知视野下的游戏和小古文教学

三年级上册《司马光》相关资源链接

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拓展阅读及译注

二、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游戏教学设计及拓展资源

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游戏教学设计

得兔———待兔———被笑也

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相关资源链接

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拓展阅读及译注

三、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游戏教学设计及拓展资源

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游戏教学设计

塑精卫形象,传中国精神

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相关资源链接

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拓展阅读及译注

四、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游戏教学设计及拓展资源

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游戏教学设计

游戏,打开小古文学习的另一扇门

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相关资源链接

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拓展阅读及译注

五、四年级下册《囊萤夜读》游戏教学设计及拓展资源

四年级下册《囊萤夜读》游戏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囊萤夜读》相关资源链接

四年级下册《囊萤夜读》拓展阅读及译注

六、四年级下册《铁杵成针》游戏教学设计及拓展资源

四年级下册《铁杵成针》游戏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铁杵成针》相关资源链接

四年级下册《铁杵成针》拓展阅读及译注

七、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游戏教学设计及拓展资源

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游戏教学设计

同课异构:巧用思维导图,学懂文言文

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相关资源链接

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拓展阅读及译注

八、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游戏教学设计及拓展资源

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游戏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相关资源链接

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拓展阅读及译注

九、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游戏教学设计及拓展资源

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游戏教学设计

认知序和教材序的有效融合

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相关资源链接

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拓展阅读及译注

十、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游戏教学设计及拓展资源

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游戏教学设计

云烟飘万里,佳话传千载

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相关资源链接

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拓展阅读及译注

十一、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游戏教学设计及拓展资源

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游戏教学设计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同课异构:鉴赏·演绎·思辨之

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相关资源链接

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拓展阅读及译注

十二、六年级下册《学弈》游戏教学设计及拓展资源

六年级下册《》游戏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学弈》相关资源链接

六年级下册《学弈》拓展阅读及译注

十三、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游戏教学设计及拓展资源

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游戏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相关资源链接

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拓展阅读及译注

附录小古文拓展阅读篇目

小古文,游戏中教,游戏中学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小古文教学一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一方面,小古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文脉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公共知识财富;另一方面,它又年代久远,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存在隔离,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才能转化成每位学生自 己的个体知识财富,进而传承和丰富公共知识财富。

金晓芳老师的游戏教学研究团队,顺应小孩子的天性,把游戏教学作为公共知识向个体知识转换的重要媒介和方式,将其引入小古文教学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创新成果,难能可贵,特别是在“双减”背景下,尤其值得认真总结,大力推广。

这本书正是对金晓芳老师及其团队十几年如一日辛勤研究游戏教学的成果的一个小结,它为一线语文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游戏教学资源,对于语文教师更新教学观念、用好统编语文教科书,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对于书中的具体内容,不需我赘述,每位教师读者都可以从中获得独特的解读和不一样的启示。

在此,我想秉持更为宽泛的立场,从知识论、人性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的视角,就游戏教学对于小古文教学乃至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和价值,谈点个人浅见,为游戏教学讨论提供某种理论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游戏教学的知识论基础。

从知识论的视角看,游戏教学有助于小孩子主动参与知识建构过程。这是因为,一个小孩子在学校里学的知识,无论是语文,还是数学,或是其他科目,对于人类来讲,特别是对于科任老师来讲,都是已知的公共知识系统。学生学或不学,这些公共知识都在,对于学生而言,这些知识就是一种具有客观性、外在性、静态性的事实性知识。这些公共知识的特性,常常让人误以为,只要老师讲得清,学生听得懂、背得出、记得住,教学就是成功的。但事实上, 事情远远不是这样。因为对于学生来讲,只有把外在的“公共知识”转化为自己内在的“个体知识”,公共知识才能被有效激活,变得有意义、有价值、有力量、可运用,成为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个体知识是主观的、内在的、动态的,因此,教学的真正难点,就在于这个从客观的、外在的、静态的“公共知识”到主观的、内在的、动态的“个体知识”的迁移和转化过程。

那么,在这个迁移和转化过程当中,游戏教学处于一个什么位置呢?

在小学阶段,尤其是在小学低段,游戏教学是学生具身性地接触知识、参与知识建构的重要方式。对于小孩子来讲,游戏教学为公共知识向个体知识的迁移和转化提供了桥梁,是将外在公共知识转化为内在个体知识的激活机制。通过游戏化的设计,把与小孩子相隔离的小古文,变成小孩子角色活动中亲自体认的主观内容——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而不是静坐听讲的客观对象——事实性知识。并且,在游戏活动中,作为客观对象的公共知识不断地驱动和指引作为主观内容的个体知识发展和提升,两者之间相互丰富,彼此促进,相得益彰。

第二,游戏教学的人性论基础。

从人性论的视角看,游戏教学要关注两个方面。第一个是自然属性,即我们要关注和尊重小朋友的生理发育和成长规律。第二个是社会属性,即我们要关注和尊重小朋友的心智和行为发展规律。一个孩子的发展,既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只有理解和尊重这些属性、原理、规律,我们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决策。

我们重点看看小朋友的自然属性。一个正常的孩子,第一个特征就是对活动的事物和活动本身更容易保持注意力和参与性。这个规律值得我们重视。它催生了一种教学理论,叫活动教学理论。

越是低年级,越需要活动教学。你让他排排坐,背着双手坐端正,他不是做不到,但是做到了是在害孩子,因为他的主要精力不是放在学习上了,而是老在想:老师正看着我,我的双手背得好不好,我坐得端不端正。一个健康的机体,他不动是不可能的,他的注意力不可能集中那么长时间。这违反人性,不符合孩子的生理发育特点。基于这第一个特征,我们一定要注意活动教学,尤其在低年级这是必须的。

但问题在于,一直动也会有困扰。这就涉及第二个特征,孩子不仅好动,而且贪玩。虽然玩也是动,但玩跟动的区别在于,玩一定要有意思、有趣味。就是一个孩子是好动的,但如果是枯燥地、单一地、重复性地动,孩子也是坚持不下来的,所以一定是要有趣味地活动。这 就是我们说的游戏教学理论的人性论基础,是由一个孩子贪玩好动的自然属性所驱动的。我们要顺应这种自然属性,否则我们的教学效率就会是低下的。

值得注意的是,游戏教学不仅尊重孩子的自然属性,让孩子有趣味地玩,而且还尊重孩子的社会属性,在有趣味地玩的同时,有规则,有竞争,有合作,更有公平、愉悦、审美等价值追求。所有的游戏,其实无论是孩子的游戏,还是成年人的游戏,都是有规则的。当一个小孩子说“我不跟你玩了”,其实就是在尝试一种规则,即你不按我的规则来,我就不跟你玩了。如果另外的孩子,接受了这个要求,双方就是在寻求妥协,达成合作,形成一种新的规则或默契,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和建构公平、愉悦、审美等价值观念。这就是孩子贪玩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催生出了游戏教学理论。

第三个特征,叫“偷懒”。它是所有人的天性,不教而会,自然生成。既然偷懒是天性,就 要求教学时有方法地去教,要教孩子、鼓励孩子,想办法尽量投入少收获多,也可叫“投机取 巧”。这里面的重点是鼓励孩子有方法地去学习,要巧学。这就是所谓的“最优教学理论”。我们要推动教学改革的三个理论方向,第一个叫活动教学,参与性地教学,具身性地教 学,体验性地教学,即“动中学”;第二个叫游戏教学,有趣味地教学,有规则地教学,有价值追求地教学,即“玩中学”;第三个叫最优教学,就是有方法地教学,有悟性地教学,有优化地教 学,即“巧中学”。游戏教学之所以是一种好的教学方式,是因为它与小学生的自然属性乃至 社会属性高度契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游戏教学的价值论基础。

从价值论的视角看,我们作为中小学老师,要成为一名好老师,一定要有这样一个信念,就是我们要不断追问:什么事情是好的?什么事情是不好的?具体到游戏教学,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游戏教学?在游戏教学中,我们到底要追求什么?到底要避免什么?到底要抛弃什么?这样的问题需要反复回答和澄清。

游戏是人类最古老的活动,游戏是人类文明的源泉。英文把游戏称为“play”,按动词解含有“玩乐”“玩耍”之意,按名词解则含有“娱乐”“戏剧”之意。诚如古希腊哲人柏拉图所说:“人就像是上帝手中的玩具……游戏、玩乐、文化——我们认定这才是人生中最值得认真对待的事。”如何融游戏于学习,这似乎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游戏教学的价值论思考和探索, 也还有巨大的空间和可能,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

第四,游戏教学的方法论基础。

从方法论的视角看,游戏教学需要关注:好的东西,我们怎么落实?不想要的东西,我们怎么去避免?还有一些中间状态,我们怎么去宽容?这些都涉及方法和方法论问题。所以,知识论、人性论、价值论、方法论是四位一体的。只有通过四位一体的思考,我们才能真正理 解,应该教什么、应该学什么,应该怎么教、应该怎么学,这可能也是我们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重点和难点。

现在孩子们的大量知识,大多是机械重复训练得来的,教学只是一个套用的、模仿的设计,而不是活学活用的设计。游戏教学让学生真正获得亲身参与和运用的机会,活学活用,使得类似于小古文这样的外在的公共知识转化为内在的个体知识,成为学生个体主观的知识系统,让知识本身在个体身上得以复活,变得有意义、有价值、有力量、可运用,变成真正具身性的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而不是一堆与孩子相隔离的事实性知识。

总之,在知识论、人性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等视角的观照下,游戏教学不仅具有极其深厚的理论基础,而且具有日益强大的实践生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书戴嵩画牛的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