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k为整数且若k为整数关于x的方程程kx+1=3+x+6的解为负整数那么所有满足条件的k之和为

关于初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在日常过程学*中,大家都背过各种知识点吧?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篇1

  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书叫做负数。

  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

  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

  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作用: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达。

  注意事项:⑴数轴的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要素,缺一不可。

  ⑵同一根数轴,单位长度不能改变。

  一般地,设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a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表示原数的相反数。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

  比较有理数的大小:⑴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⑵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1.3.1有理数的加法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⑴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⑵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⑶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交换律:a+b=b+a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初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篇2

  (一)、有理数的基础知识

  1、三个重要的定义

  (1)正数:像1、2.5、245、这样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2)负数:在证书前面加上“一”号,表示比0小的数叫做负数;(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1)按定义分类:有理数分为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2)按性质符号分类:正有理数(正分数、正整数)、0、负有理数(负整数、负分数)。

  数轴有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画一条水*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叫做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在数轴上的所表示的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所以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4、相反数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其中一个数就叫另一个数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1)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该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2)绝对值的代数意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3)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绝对值小的反而大

  (二)、有理数的运算

  (1)有理数加法法则:①同号两数相加,去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结果为0;④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加法的交换律:a+b+e=a+(b+c);加法的结合律:(a+b)+

  用加法的运算路进行简便运算的基本思路是:先把互为相反数得数相加;把同分母的分数先相加;把相加得整数的数先相加。

  (1)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2)有理数减法常见错误:顾此失彼,没有顾到结果的符号;仍用小学计算的*惯不把减法变加法;只改变运算符号,不改变减数的符号,没有把减数变成相反数。

  (3)有理数加法混合运算步骤:先把减法变成加法,再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运算。

  (1)有理数乘法的法则:两个有理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2)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交换律:ab=ba;结合律:(ab)

  (3)倒数的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即ab=1,那么

  a和b互为倒数;倒数也可以看成是把分子分母的位置颠倒过来。

  4、有理数的除法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0不能做除数。这个法则可以把除法转化为乘法;除法法则也可以看成是:两个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等于0。

  (1)有理数的乘法定义:求几个相同因数a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是种运算,是几个相同的因数的特殊乘法运算,记作“a〃”其中a叫做底数,表示相同的因数,〃叫做指数,表示相同因数的个数,它所表示的意义是〃个a相乘,不是〃乘以a,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2)正数的任何次方都是整数,负数的偶数次方是正数,负数的奇数次方是负数,0的任何次方都是06、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及运算顺序。比较复杂的混合运算,一般可先根据题中的加减运算,把算式分成几段,计算时,先从每段的乘方开始,按顺序运算,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同时要注意灵活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2)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一是要注意运算顺序,先算高一级的运算,再算低一级的运算;二是要注意观察,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以提高运算速度。


关于初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扩展阅读

关于初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扩展1)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梳理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是知识、理论、道理、思想等的相对独立的最小单元,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梳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第一单元包含主题图、亿以内数的读法例1例2、亿以内数的写法例3——例6、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亿以上数的认识的认识例1——例3、计算工具的认识、用计算器计算几个部分。

  二、各部分知识点以及相应练*题目

  主题图:出现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总人口数,让学生初步感知大数,了解*人口状况,渗透国情教育。

  例1:北京天坛图。呈现首都北京市人口数。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1、从个位起,第()位是万位;第九位是()位;第()位是十万位;万位的右边一位是()位,左边一位是()位。

  2、最小的五位数是(),最小的七位数是(),最大的.七位数是(),最小的九位数是()。

  3、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4、在数位顺序表中,万级包括()数位。

  5、从九十五万数到一百万。

  例2:读含两极的数。

  1、是()位数,读作(),数字2在()位上,表示2个();数字8在()位上,表示8个();数字7在()位上,表示7个();

  2、看计数器读数。

  3、读出下面各数。

  例3:写含两级的数。学生对照数位表写出相应的数。

  三百六十万二千()

  一千零五十万零三十()

  2、写出由下面各数组成的数

  四百万 、七十万、五万、和三千。

  3、用0、0、0、1、2、3、4这七个数字按要求组成七位数。

  读两个零;读一个零;所有的零都不读;读三个零;

  组成最大的六位数。

  例4:亿以内数比较大小。

  例5:将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例6: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似数。

  1、先写出横线上的数,再求*似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

  北京大钟寺的一口古钟上有二十万零一百八十四个汉字。

  2、把1843527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千位后面的尾数、万位后面的尾数。

  4、有一个六位数,把它四舍五入到万位是30万,这个数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

  数的产生:介绍古时人们的计数法、计数符号(数字)、介绍*数字,自然数。

  1、古时人们计数的方法有()()()。

  2、判断:*数字是*人发明的。()

  3、一个物体也没有用()表示,最小的自然数是(),()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

  十进制计数法:介绍数位顺序表,由万级数位扩展到亿级数位;介绍十进制计数法。

  亿以上数的认识的认识例1:读三级的数。题型同亿以内数读法

  例2:写含三级的数。题型同亿以内数读法

  例3:将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数,将非整亿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

  1、把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

  3、有一个十位数,把它四舍五入到万位是26亿,这个数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

  计算工具的认识、用计算器计算:介绍算盘、电子计算器。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探索计算规律。

  1、算盘上方的一个珠子代表(),开关及清屏键是()。

  2、计算385+201= 需要按()次键

关于初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扩展2)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在我们上学期间,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我能掌握”的内容。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篇1

  1、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如:2.6÷1.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2.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1.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继续除;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把除数转化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时,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2、取*似数的方法:

  取*似数的方法有三种,①四舍五入法②进一法③去尾法

  一般情况下,按要求取*似数时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选择应用。

  取商的*似数时,保留到哪一位,一定要除到那一位的下一位,然后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似数。没有要求时,除不尽的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篇2

  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除法:除法性质:a÷b÷c=a÷(b×c)

关于初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扩展3)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在我们*凡的学生生涯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我能掌握”的内容。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图形变换的基本方式是*移、对称和旋转。

  1、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1)学过的轴对称*面图形:长(正)方形、圆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任意梯形和*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2)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3)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4)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①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②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5)对称图形包括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行四边形(除棱形)属于中心对称图形。

  2、旋转:在*面内,一个图形绕着一个顶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另一个图形的变化较做旋转,定点O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原图形上的一点旋转后成为的另一点成为对应点。

  (1)生活中的旋转:电风扇、车轮、纸风车

  (2)旋转要明确绕点,角度和方向。

  (3)长方形绕中点旋转180度与原来重合,正方形绕中点旋转90度与原来重合。等边三角形绕中点旋转120度与原来重合。

  (1)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面上绕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

  (2)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

  (4)两组对应点非别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相等,都等于旋转角;

  (5)旋转中心是唯一不动的点。

  3、对称和旋转的画法:旋转要注意:顺时针、逆时针、度数

  小学数学最大自然数是?

  9不是最大的自然数,没有最大的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自然数指用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件数的数。即用数码0,1,2,3,4,……所表示的数。自然数由0开始,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集体。

  小学数学分数知识点

  1、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表示1份或几份的数就是分数。表示:把一个整体*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两份;表示:把一个整体*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

  2、比较大小的方法:

  (1)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就大。

  (2)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

  3、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4、分母表示把一个整体*均分成几份,分子表示取其中的几份。

  5、在身份证编码中,第十七位代码表示性别:单数男性,双数女性。

  只会A C项只会B

关于初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扩展4)

——初一数学上册必考的知识点及重难点

初一数学上册必考的知识点及重难点

  在*日的学*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一数学上册必考的知识点及重难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重点: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计算、科学计数法、有效数字

  易错点:绝对值、有理数计算

  中考必考:科学计数法、相反数(选择题)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重点:单项式与多项式的概念及系数和次数的确定、同类项、整式加减

  难点:单项式与多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确定、合并同类项

  易错点:合并同类项、计算失误、整数次数的确定

  中考必考:同类项、整数系数次数的确定、整式加减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2.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3.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去分母

  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重点:一元一次方程(定义、解法、应用)

  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

  易错点:去分母时,不含有分母项易漏乘、解应用题时,不知道如何找等量关系

  第四章 图形认识实步

  1.多姿多彩的图形

  2.直线、射线、线段

  4.课题实践——设计制作长方形形状的包装纸盒

  重点:直线、射线、线段、角的认识、中点和角*分线的相关计算、余角和补角,方位角等

  难点:中点和角*分线的相关计算、余角和补角的应用

  易错点:等量关系不会转化、审题不清

  1.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2.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4.了解倒数概念,会求给定有理数的倒数;

  5.通过将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转化的思想;通过有理数的除法

  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除法法则和除法运算。

  负数的概念、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归纳出除法法则及商的符号的确定。

  五、知识点、概念总结

  1.正数:比0大的数叫正数。

  2.负数:比0小的数叫负数。

关于初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扩展5)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上学期间,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欢迎大家分享。

  1、(1)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

  (3)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原因:

  (1)横向运输(只发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

  (2)纵向运输(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到下端,不能倒运

  (3)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面多,向光面少),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生长素(温特,琼脂实验):吲哚乙酸(I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3、植物激素(赤霉素,细胞素,脱落酸,乙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4、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在植物体中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生长素的分布: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5、植物体各个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茎>芽>根

  必修三生物的学*方法

  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学*生物学知识。所以在生物学学*中,要注意树立以下生物学观点:

  1.生命物质性观点。

  生物体由物质组成,一切生命活动都有其物质基础。

  2.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有一定的结构就必然有与之相对应功能的存在;二是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

  3.生物的整体性观点。

  系统论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这一思想完全适合生物领域。不论是细胞水*、组织水*、器官水*,还是个体水*,甚至包括种群水*和群落水*,都体现出整体性的特点。

  4.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的观点。

  生物的诸多生命活动之间,都有一定的关系,有的甚至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就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生命活动。

  5.生物进化的观点。

  生物界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所谓产生就是生命的起源,所谓发展就是生物的进化。生物的进化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的规律。

  基本内容是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必修三生物的学*技巧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

  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

  在生物学学*中,有很多相*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

  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

  以某一重要的知识点为核心,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这种方法多用于章节知识的总结或复*,也可用于将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

  专题一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②生物能进行呼吸。

  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

  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厚度大约20千米。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有捕食、合作、竞争及共生等。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①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②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实验方案的要求: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

  6、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①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②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细菌、真菌———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水、阳光、空气等)。

  ③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逐渐积累。

  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称为生态*衡。

  ⑤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⑥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最大的生态系统。

  8、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往往彼此交错连接,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显微镜放在实验台略偏左,便于用左眼观察,右眼同时画图。

  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或下降。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镜筒上升时,眼睛注视目镜。转动细准焦螺旋,物像更清晰。

  ④需要强光时可选择凹面镜和遮光器上的大光圈;需要弱光时可选择*面镜和遮光器上的小光圈。

  ⑤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放大倍数越大,数目越少,体积越大,视野越暗。

  10、临时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植物细胞:擦、滴(清水)、撕、展、盖、染、吸。

  动物细胞:擦、滴(生理盐水)、刮、涂、盖、染、吸。

  11、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植物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特有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总之,细胞是物质、能量、信息的统一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12、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

  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物质的进出。

  叶绿体:能量转换器,将光能转换为化学能。(仅植物具有)

  线粒体:能量转换器,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所有生物)

  细胞核:遗传信息库。

  液泡:内有细胞液,含有水、糖分、色素等。

  细胞质:可流动,并与外界交换物质。

  13、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

  14、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有关的。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细胞核最先分成两份,然后是细胞质,最后是细胞膜和细胞壁)。形成的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

  15、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

  植物细胞除了和动物细胞一样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以外,一般还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6、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组织是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

  植物的四大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人体的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

  17、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八大)系统→人体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六大)器官→植物体

  18、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①根、②茎、③叶(属于营养器官)④花、⑤果实、⑥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19、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都是单细胞生物,能独立生活,有一切生理活动。

  赤潮形成的原因:水体富营养化,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

  20、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1)种类:按寄生细胞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

  (2)结构: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

  (3)没有细胞结构。

  (4)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

  关注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第一,学*生物需要正确认识“记忆”和“理解”的关系。总是有人认为,生物属于理科,不需要太多记忆。这里我要强调的是,所谓的理解一定是建立在记忆的基础上的。同学们试想一下数学中*面几何中常用到的“截长补短”的方法,这是一种巧妙的方法,需要理解,但你如果不知道梯形和*行四边形的性质,那么你根本不知道该做哪条辅助线。同样,生物也需要记忆。当然,只记忆是不够的。有人说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对此我是这样认为的,以北京中考为例,像文科一样背的滚瓜烂熟,最多40左右(满分45),只有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解决了实验题、阅读题,才能有满分的'可能。

关于初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扩展6)

——高一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高一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学好物理,有利于你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利用大自然,更好地生活。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一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定义:把某个特定的物体在某个特定的物理环境中所受到的力一个不漏,一个不重地找出来,并画出定性的受力示意图。对物体进行正确地受力分析,是解决好力学问题的关键。

  2、相对合理的顺序:先找场力(电场力、磁场力、重力),再找接触力(弹力、摩擦力),最后分析其它力。

  3、为了在受力分析时不多分析力,也不漏力,一般情况下按下面的步骤进行:

  (1)确定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个物体也可以是整体。

  ①先画重力: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方向竖直向下。

  ③再画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看研究对象跟周围其他物体有几个接触点(面),先对某个接触点(面)分析,若有挤压,则画出弹力,若还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则再画出摩擦力。分析完一个接触点(面)后,再依次分析其他的接触点(面)。

  ④再画其他场力:看是否有电、磁场力作用,如有则画出。

  (一)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力的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2)力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的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4)力的独立性:力具有独立作用性,用牛顿第二定律表示时,则有合力产生的加速度等于几个分力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

  (1)按力的性质分类:如重力、电场力、磁场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核力等。

  (2)按力的效果分类:如拉力、推力、支持力、压力、动力、阻力等.

  (二)常见的三类力。

  1.重力: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1)重力的大小:重力大小等于g,g是常数,通常等于9.8N/g.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的.

  (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总是作用在物体的各个点上,但为了研究问题简单,我们认为一个物体的重力集中作用在物体的一点上,这一点称为物体的重心.

  ①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②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用悬线法求出重心位置.

  2.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1)弹力产生的条件:

  ①物体直接相互接触;

  ②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的方向:跟物体恢复形状的方向相同.

  1一般情况:凡是支持物对物体的支持力,都是支持物因发生形变而对物体产生的弹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并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2一般情况:凡是一根线(或绳)对物体的拉力,都是这根线(或绳)因为发生形变而对物体产生的弹力;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线(或绳)的方向.

  3弹力方向的特点:由于弹力(支持力、压力)的方向跟接触面垂直,面面结触、点面结触时弹力的方向都是垂直于接触面的.

  (3)弹力的大小:

  ①与形变大小有关,弹簧的弹力F=x②可由力的*衡条件求得.

  3.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存在相对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们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②两物体接触面上有压力;

  ③两物体间有相对滑动.

  (2)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的切线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即fμ=μFN

  4.静摩擦力: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所受到的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叫做静摩擦力.

  ①接触面是粗糙的;

  ②两物体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③两物体接触面上有压力.

  (2)方向:沿着接触面的切线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3)大小:由受力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根据*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来计算.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和力的合成:一个力产生的效果如果能跟原来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

  2.力的*行四边形定则: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行四边形,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用这个*行四边形的对角线表示出来。

  3.分力与力的分解:如果几个力的作用效果跟原来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这几个力叫原来那个力的分力.求一个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

  4.分解原则:*行四边形定则.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一个力F可以分解为无数对大小,方向不同的分力,一个已知力究竟怎样分解,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根据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分解.

  (四)共点力的*衡

  1.共点力:物体受到的各力的作用线或作用线的延长线能相交于一点的力.

  2.*衡状态:在共点力的作用下,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衡条件:合力为零,即F合=0。

  4.力的*衡:作用在物体上几个力的`合力为零,这种情形叫做力的*衡.

  (1)若处于*衡状态的物体仅受两个力作用,这两个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即二力*衡.

  (2)若处于*衡状态的物体受三个力作用,则这三个力中的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另一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3)若处于*衡状态的物体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力的作用,则宜用正交分解法处理,此时的*衡方程可写成:

  (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

  注:(1)*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1、初速度Vo=0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较小,在高山处比*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水*方向速度Vx=Vo2、竖直方向速度Vy=gt

  注:(1)*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y)决定与水*抛出速度无关。

关于初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扩展7)

——初一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初一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我们在学*中要多进行*题的练*,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套初一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大家可以参考练*。

  初一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题3分,共21分)

  2、已知甲、乙两数的和为13,乙数比甲数少5,则甲数是________,乙数是________.

  4、如果方程组 与方程y=kx-1有公共解,则k=________.

  5、(10江西)某班有40名同学去看演出,购买甲、乙两种票共用去370元,其中甲种票每张10元,乙种票每张8元,设购买了甲种票x张,乙种票y张,由此可列出方程组: .

  6、已知: , ,则 ab =     。

  7、如果方程组 的解是 ,则     ,     。

  9. 若方程组 的解是 ,某学生看错了c,求出解为 ,则正确的c值为________,b=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4分 共28分)

  1、 下列方程组中,属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 ( )

  2、在方程组 中,如果 是它的`一个解,那么a、b的值为( )

  A.a=1,b=2 B.不能惟一确定

  3、某校运动员分组训练,若每组7人,余3人;若每组8人,则缺5人;设运动

  员人数为x人,组数为y组,则列方程组为 ( )

  4、方程组 的解的情况是 ( )

  A、一组解 B、二组解 C、无解 D、无数组解

  5、二元一次方程组 的解满足方程 x-2y=5,那么k的值为( )

  7、若二元一次方程5x-2y=4有正整数解,则x的取值为 ( )

  A、偶数 B、奇数 C、偶数或奇数 D、 0

  8. 甲、乙两地相距360千米,一轮船往返于甲、乙两地之间,顺流用18小时,逆流用24小时,若设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x千米/时,水流速度为y千米/时,在下列方程组中正确的是 (  )

  三、解方程组(每题5分,共20分)

  四、解答题 (每题6分,共14分)

  1. 在解方程组bx+ay=10x-cy=14时,甲正确地解得x=4y=-2,乙把c写错而得到x=2y=4,若两人的运算过程均无错误,求a、b、c的值。

  2、某人用24000元买进甲、乙两种股票,在甲股票升值15%,乙股票下跌10%时卖出,共获利1350元,试问某人买的甲、乙两股票各是多少元

  3、(2011湖南衡阳)李大叔去年承包了10亩地种植甲、乙两种蔬菜,共获利18000元,其中甲种蔬菜每亩获利2000元,乙种蔬菜每亩获利1500元,李大叔去年甲、乙两种蔬菜各种植了多少亩?

  4、(2010年北京崇文区) 一列火车从北京出发到达广州大约需要15小时.火车出发后先按原来的时速匀速行驶8小时后到达武汉,由于2009年12月世界时速铁路武广高铁正式投入运营,现在从武汉到广州火车的*均时速是原来的2倍还多50公里,所需时间也比原来缩短了4个小时.求火车从北京到武汉的*均时速和提速后武汉到广州的*均时速.

  5. (2010福建德化)某商店需要购进甲、乙两种商品共160件,其进价和售价如下表:(注:获利=售价-进价)

  (1)若商店计划销售完这批商品后能获利1100元,问甲、乙两种商品应分别购进多少件?

  (2)若商店计划投入资金少于4300元,且销售完这批商品后获利多于1260元,请问有哪几种购货方案? 并直接写出其中获利的购货方案.

关于初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扩展8)

——初一数学和差倍分知识点

初一数学和差倍分知识点

  在年少学*的日子里,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知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哪些知识点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一数学和差倍分知识点,欢迎大家分享。

  (1)和、差、倍、分问题。

  此问题中常用“多、少、大、小、几分之几”或“增加、减少、缩小”等等词语体现等量关系。审题时要抓住关键词,确定标准量与比校量,并注意每个词的细微差别。

  (2)等积变形问题。

  此类问题的关键在“等积”上,是等量关系的所在,必须掌握常见几何图形的面积、体积公式。“等积变形”是以形状改变而体积不变为前提。常用等量关系为:

  ①形状面积变了,周长没变;②原料体积=成品体积。

  从调配后的数量关系中找等量关系,常见是“和、差、倍、分”关系,要注意调配对象流动的方向和数量。这类问题要搞清人数的变化,常见题型有:

  ①既有调入又有调出;

  ②只有调入没有调出,调入部分变化,其余不变;③只有调出没有调入,调出部分变化,其余不变。

  要掌握行程中的基本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相遇问题(相向而行),这类问题的相等关系是:各人走路之和等于总路程或同时走时两人所走的时间相等为等量关系。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全路程

  追及问题(同向而行),这类问题的等量关系是:两人的路程差等于追及的路程或以追及时间为等量关系。

  甲的时间=乙的时间

  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原来甲、乙相距的路程

  甲的时间=乙的时间-时间差

  甲的路程=乙的路程

  环形跑道上的相遇和追及问题:同地反向而行的等量关系是两人走的路程和等于一圈的路程;同地同向而行的等量关系是两人所走的路程差等于一圈的路程。

  船(飞机)航行问题:相对运动的合速度关系是:

  顺水(风)速度=静水(无风)中速度+水(风)流速度;逆水(风)速度=静水(无风)中速度-水(风)流速度。

  车上(离)桥问题:

  ①车上桥指车头接触桥到车尾接触桥的一段过程,所走路程为一个车长。

  ②车离桥指车头离开桥到车尾离开桥的一段路程。所走的路程为一个成长

  ③车过桥指车头接触桥到车尾离开桥的一段路程,所走路成为一个车长+桥长

  ④车在桥上指车尾接触桥到车头离开桥的一段路程,所行路成为桥长-车长

  行程问题可以采用画示意图的辅助手段来帮助理解题意,并注意两者运动时出发的时间和地点。

  其基本数量关系: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合做的效率=各单独做的效率的和。当工作总量未给出具体数量时,常设总工作量为“1”,分析时可采用列表或画图来帮助理解题意。

  (6)溶液配制问题。

  其基本数量关系是: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分数。这类问题常根据配制前后的溶质质量或溶剂质量找等量关系,分析时可采用列表的方法来帮助理解题意。

  (7)利润率问题。

  其数量关系是:商品的利润=商品售价-商品的进价;商品利润率=商品利润/商品进价×100%,注意打几折销售就是按原价的百分之几出售。商品售价=商品标价×折扣率

  (8)银行储蓄问题。

  其数量关系是:利息=本金×利率×存期;本息=本金+利息,利息税=利息×利息税率。注意利率有日利率、月利率和年利率,年利率=月利率×12=日利率×365。

  要正确区分“数”与“数字”两个概念,这类问题通常采用间接设法,常见的解题思路分析是抓住数字间或新数、原数之间的关系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的前提还必须正确地表示多位数的代数式,一个多位数是各位上数字与该位计数单位的积之和。

  (10)年龄问题其基本数量关系:

  大小两个年龄差不会变。

  这类问题主要寻找的等量关系是:抓住年龄增长,一年一岁,人人*等。

  (11)比例分配问题:

  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为:设其中一份为x,利用已知的比,写出相应的代数式。常用等量关系:各部分之和=总量。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是七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大重点,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又是学生从小学升入中学后第一次接触到用代数的方法处理应用题。因此 ,认真学好这一知识,对于今后学*整个中学阶段的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大有帮助。

  拓展:其它七年级知识点

  一、数学有理数知识点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二、整式的加减知识点

  1.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不为零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数字系数,简称单项式的系数;系数不为零时,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三、初一学生必背数学重点

  1.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2.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叫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像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3.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4.*行线:在同一*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行线。

  5.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同位角:1与5像这样具有相同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内错角:2与6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同旁内角:2与5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1、单项式:表示数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另外规定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注意系数包括前面的符号,系数是1时通常省略, 是系数, 的系数是

  单项式的次数是指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几次几项式)

  每一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注意项包括前面的符号。

  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项的次数是几就叫做几次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3、整式;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为整式。(最明显的特征:分母中不含字母)

  ①先去括号; (注意括号前有数字因数)

  ②再合并同类项。 (系数相加,字母与字母指数不变)

  1、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2、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3、积的乘方:把积中的每一个因式各自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4、零指数幂: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 注意00没有意义。

关于初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扩展9)

——初一政治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

初一政治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

  政治学是专门以政治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社会科学,研究政治行为的理论和考察权力的获得与行使。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初一政治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我们身边的规则

  (1)社会是由人集合而成的,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社会生活中的规矩,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行为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2)在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种。

  这里要注意区别道德、纪律、规章等规则的不同。

  (3)法律是社会行为规范。与道德、纪律等规则相比较,法律具有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

  一是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二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三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在法律的三个特征中,要明确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2、生活离不开法律

  是法律的最主要特征。

  (1)我国法律作为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表现为,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法律为人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同时,它还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2)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我们享受权益,需要法律的保护。学法、用法、护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爱法,是我们应取的态度。

  结合身边的事例感受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

  (1)我们维护自尊,培养自信,实现自立,力求自强,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守规则,尤其不能违反法律。要做到不违法,就要了解什么是违法。

  (2)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根据其违反的法律,可以将它们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①行政违法行为就是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

  ②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

  ③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刑法的行为。

  (3)任何一类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行为要承担行政责任,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刑事责任,违反宪法的行为同样要受到追究。

  (4)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情节比较轻微,相对刑事违法行为而言,对社会危害性较小,因而称它们为一般违法行为。

  注意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犯罪行为)之间的联系,认识到二者之间并没有一条

  (1)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

  (2)刑法的含义和作用:

  ①含义:刑法是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②作用: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3)犯罪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①含义:所谓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第一,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第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第三;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当罚性,是牙巳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4)犯罪历来是国家法律打击的重点,犯罪分子终究要受到严厉的刑事处罚。

  (5)刑罚的含义及其分类

  ①含义: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②分类:根据刑法的规定,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主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包括罚金、剥夺政治x利、没收财产三种。

  要能够结合我国《刑法》条文,了解主刑包括的各刑种的区别以及附加刑中的三种刑罚的区别,同时结合相关案例进行理解把握。

  (1)人的行为足受思想观念指挥的`。道德水*高、法制观念强,就会追求上进,不犯或少犯错误,行为上就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道德水*低、法纪观念淡薄,就会追求低级趣味,难免犯违反纪律的错误,发展下去就可能违法,甚至陷入犯罪的泥淖。遵守法律,也是践行道德的表现。

  道德水*高低与违纪、违法犯罪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这里要注意把握。

  (2)犯罪行为人的心理都是想获得某种满足。如果有道德的约束、法律的准绳,他会理智地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如果没有这些约束,就会胡作非为,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只图当前不顾长远。

  (3)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要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认识到犯罪与年龄小无关的想法是幼稚的,也是错误的。

  (1)作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我们应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铲法的人;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2)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为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其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而制定的。

  结合身边实例,学*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社会是复杂的。人是社会上的人,必然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气开始的。我们一定要重视道德修养,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气,防患于未然。

  对于诸如*朱者赤,*墨者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要能够明白其喻义。

  1、为什么要珍爱我们的生命?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

  (1)生命是人们享受一切权利的基础,是创造有意义人生的前提。

  (2)生命充满欢乐,也会有一些烦恼、困难和痛苦,正确认识生活中的苦与乐,才能体会到生命的美好。

关于初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扩展10)

——高一数学上册集合的知识点

高一数学上册集合的知识点

  在年少学*的日子里,大家都没少背知识点吧?知识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知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一数学上册集合的知识点,欢迎大家分享。

  集合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这里的事物可以是人,物品,也可以是数学元素。例如:

  1、分散的人或事物聚集到一起;使聚集:紧急。

  2、数学名词。一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数学元素:有理数的。

  3、口号等等。集合在数学概念中有好多概念,如集合论:集合是现代数学的基本概念,专门研究集合的理论叫做集合论。康托(Cantor,G.F.P.,1845年1918年,德国数学家先驱,是集合论的创始者,目前集合论的基本思想已经渗透到现代数学的所有领域。

  集合,在数学上是一个基础概念。什么叫基础概念?基础概念是不能用其他概念加以定义的概念。集合的概念,可通过直观、公理的方法来下定义。

  集合是把人们的直观的或思维中的某些确定的能够区分的对象汇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整体(或称为单体),这一整体就是集合。组成一集合的那些对象称为这一集合的元素(或简称为元)。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与不属于两种。

  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合符号,含有有限个元素叫有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叫无限集,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记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的真子集。任何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子集,真子集都具有传递性。『说明一下:如果集合A的所有元素同时都是集合B的元素,则A称作是B的子集,写作A?B。若A是B的子集,且A不等于B,则A称作是B的真子集,一般写作A?B。中学教材课本里将?符号下加了一个符号(如右图),不要混淆,考试时还是要以课本为准。所有男人的集合是所有人的集合的真子集。』

  集合的几种运算法则

  并集:以属于A或属于B的元素为元素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B(或BA),读作A并B(或B并A),即AB={x|xA,或xB}交集:以属于A且属于B的元差集表示素为元素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B(或BA),读作A交B(或B交A),即AB={x|xA,且xB}例如,全集U={1,2,3,4,5}A={1,3,5}B={1,2,5}。那么因为A和B中都有1,5,所以AB={1,5}。再来看看,他们两个中含有1,2,3,5这些个元素,不管多少,反正不是你有,就是我有。那么说AB={1,2,3,5}。图中的阴影部分就是AB。有趣的是;例如在1到105中不是3,5,7的整倍数的数有多少个。结果是3,5,7每项减集合1再相乘。48个。对称差集:设A,B为集合,A与B的对称差集A?B定义为:A?B=(A-B)(B-A)例如:A={a,b,c},B={b,d},则A?B={a,c,d}对称差运算的另一种定义是:A?B=(AB)-(AB)无限集:定义:集合里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有限集:令N*是正整数的全体,且N_n={1,2,3,,n},如果存在一个正整数n,使得集合A与N_n一一对应,那么A叫做有限集合。差:以属于A而不属于B的元素为元素的集合称为A与B的差(集)。记作:AB={x│xA,x不属于B}。注:空集包含于任何集合,但不能说空集属于任何集合.补集:是从差集中引出的概念,指属于全集U不属于集合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的补集,记作CuA,即CuA={x|xU,且x不属于A}空集也被认为是有限集合。例如,全集U={1,2,3,4,5}而A={1,2,5}那么全集有而A中没有的3,4就是CuA,是A的补集。CuA={3,4}。在信息技术当中,常常把CuA写成~A。

  1.确定性:每一个对象都能确定是不是某一集合的元素,没有确定性就不能成为集合,例如个子高的同学很小的数都不能构成集合。这个性质主要用于判断一个集合是否能形成集合。2.独立性:集合中的元素的个数、集合本身的个数必须为自然数。3.互异性:集合中任意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如写成{1,1,2},等同于{1,2}。互异性使集合中的元素是没有重复,两个相同的对象在同一个集合中时,只能算作这个集合的一个元素。4.无序性:{a,b,c}{c,b,a}是同一个集合。5.纯粹性:所谓集合的纯粹性,用个例子来表示。集合A={x|x2},集合A中所有的元素都要符合x2,这就是集合纯粹性。6.完备性:仍用上面的例子,所有符合x2的数都在集合A中,这就是集合完备性。完备性与纯粹性是遥相呼应的。

  集合常用大写拉丁字母来表示,如:A,B,C而对于集合中的元素则用小写的拉丁字母来表示,如:a,b,c拉丁字母只是相当于集合的名字,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将拉丁字母赋给集合的方法是用一个等式来表示的',例如:A={}的形式。等号左边是大写的拉丁字母,右边花括号括起来的,括号内部是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数学元素。

  常用的有列举法和描述法。1.列举法﹕常用于表示有限集合,把集合中的所有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1,2,3,}2.描述法﹕常用于表示无限集合,把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属性用文字﹐符号或式子等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描述法。{x|P}(x为该集合的元素的一般形式,P为这个集合的元素的共同属性)如:小于的正实数组成的集合表示为:{x|0

  4.自然语言常用数集的符号:(1)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通常简称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不包括0的自然数集合,记作N*(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称正整数集,记作Z+;负整数集内也排除0的集,称负整数集,记作Z-(3)全体整数的集合通常称作整数集,记作Z(4)全体有理数的集合通常简称有理数集,记作Q。Q={p/q|pZ,qN,且p,q互质}(正负有理数集合分别记作Q+Q-)(5)全体实数的集合通常简称实数集,记作R(正实数集合记作R+;负实数记作R-)(6)复数集合计作C集合的运算:集合交换律AB=BB=BA集合结合律(AC=AC)(AC=AC)集合分配律AC)=(A(AC)AC)=(A(AC)集合德摩根律集合

  以上就是由数学网为您提供的高一数学上册知识点:集合,希望给您带来帮助!

  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或集);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或成员)。集合的元素可以是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触摸到的、想到的各种各样的事物或者一些抽象符号。

  2.集合元素的特征

  由集合概念中的两个关键词“确定的”、“不同的”可以知道集合元素有两大特征性质:

  ⑴确定性特征: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明确的,不允许出现模棱两可、无法断定的陈述。

  设集合 给定,若有一具体对象 ,则 要么是 的元素,要么不是 的元素,二者必居其一,且只居其一。

  ⑵互异性特征: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互不相同的。设集合 给定, 的元素是指含于其中的互不相同的元素,相同的对象归于同一集合时只能算集合的一个元素。

  3.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

  集合与元素之间只有“属于 ”或“不属于 ”。例如: 是集合 的元素,记作 ,读作“ 属于 ”; 不是集合 的元素,记作 ,读作“ 不属于 ”。

  集合按照元素个数可以分为有限集和无限集。特殊地,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 。

  5.集合的表示方法

  ⑴列举法是把元素不重复、不计顺序的一一列举出来的方法,非常直观,一目了然。

  ⑵特征性质描述法是用确定的条件描述集合内元素特点的集合表示方法。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说明:(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

  4、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相反,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结论: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

  ③如果AB,BC,那么AC

第1篇:七年级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同步练习及*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七年级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同步练习11,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同步练习11

1.用加减法解下列方程组较简便的消元方法是:将两个方程_______,消去未知数_______.

2.已知方程组,,用加减法消x的方法是__________;用加减法消y的方法是________.

3.用加减法解下列方程时,你认为先消哪个未知数较简单,填写消元的过程.

7.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满足2x-ky=10,则k的值等于()

8.解方程组比较简便的方法为()

a.代入法b.加减法c.换元法d.三种方法都一样

13.*、乙两人同求方程ax-by=7的整数解,*正确的求出一个解为,乙把ax-by=7看成ax-by=1,求得一个解为,则a、b的值分别为()

15.若方程组的解满足x+y=12,求m的值.

16.已知方程组和方程组的解相同,求(2a+b)2005的值.

17.已知方程组中,x、y的系数部已经模糊不清,但知道其中□表示同一个数,△也表示同一个数,是这个方程组的解,你能求出原方程组吗?

18.我省某地生产的一种绿*蔬菜,在市场上若直接销售,每吨利润为1000元,经粗加

工后销售,每吨利润可达4500元,经精加工后销售,每吨利润涨至7500元.

当地一家农工商公司收获这种蔬菜140吨,该公司加工厂的生产能力是:如果对蔬菜进行粗加工,每天可加工16吨;如果进行精加工,每天可以加工6吨,但两种加工方式不能同时进行,受季节等条件限制,公司必须用15天的时间将这批蔬菜全部销售或加工完毕,因此,公司制定了三种可行方案:

方案一:将蔬菜全部进行精加工.

方案二:尽可能多的对蔬菜进行精加工,没有来得及进行加工的蔬菜,在市场上直接出售.

方案三:将一部分蔬菜进行精加工,其余蔬菜进行精加工,并恰好用15天完成.

你认为选择哪种方案获利最多?为什么?

18.解:选择第三种方案获利最多.

方案一:因为每天粗加工16吨,140吨可以在15天内加工完,

方案二:因为每天精加工6吨,15天可以加工90吨,其余50吨直接销售,

方案三:设15天内精加工蔬菜x吨,粗加工蔬菜y吨,

第2篇:七年级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测试练习题及*

一、耐心填一填(每题3分,共30分)

5.写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_______,使它的解是.

7.已知两数的和是25,差是3,则这两个数是_______.

9.已知方程组的解也是二元一次方程x-y=1的一个解,则a=_________.

10.有一个两位数,它的两个数字之和为11,把这个两位数的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对调,所得的新数比原数大63,设原两位数的个位数字是x,十位数字为y,则根据题意可得方程组_________.

二、精心选一选(每题3分,共30分)

11.下列方程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

1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

15.今年*的年龄是乙的年龄的3倍,6年后*的年龄就是乙的年龄的2倍,则*今年的年龄是()

17.4辆板车和5辆卡车一次能运27吨货,10辆板车和3辆卡车一次能运20吨货,设每辆板车每次可运货x吨,每辆卡车每次可运货y吨,则可列方程组为()

18.已知方程组,那么,m,n的值是()

20.一张试卷25题,若做对了一题得4分,做错了一题扣1分,小李做完此卷后得70分,则他做对的题目数是()

三、用心做一做(每题10分,共40分)

21.解下列方程组:(每小题5分,共10分)

23.如图,宽为50cm的长方形图案由10个相同的小长方形拼成,求每块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10分)

24.松鼠妈妈采松子,晴天每天可以采20个,雨天每天只能采12个,它一连共采112个松子,平均每天采14个,问这几天当中几天雨天几天晴?(10分)

23.设每块长方形的长是xcm,宽是ycm,根据题意,得,

24.6天雨天,2天晴天.

第3篇:七年级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练习题及*

七年级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练习

1.下列方程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是()

2.下列方程组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

a.有且只有一解b.有无数解c.无解d.有且只有两解

6.方程组的解与x与y的值相等,则k等于()

7.下列各式,属于二元一次方程的个数有()

8.某年级学生共有246人,其中男生人数y比女生人数x的2倍少2人,则下面所列的方程组中符合题意的有()

19.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x,y的值相等,求k.

21.已知方程x+3y=5,请你写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使它与已知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的解为.

22.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

(1)明明到邮局买0.8元与2元的邮票共13枚,共花去20元钱,问明明两种邮票各买了多少枚?

(2)将若干只鸡放入若干笼中,若每个笼中放4只,则有一鸡无笼可放;若每个笼里放5只,则有一笼无鸡可放,问有多少只鸡,多少个笼?

23.方程组的解是否满足2x-y=8?满足2x-y=8的一对x,y的值是否是方程组的解?

24.(开放题)是否存在整数m,使关于x的方程2x+9=2-(m-2)x在整数范围内有解,你能找到几个m的值?你能求出相应的x的解吗?

1.d解析:掌握判断二元一次方程的三个必需条件:①含有两个未知数;②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1;③等式两边都是整式.

2.a解析: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三个必需条件:①含有两个未知数,②每个含未知数的项次数为1;③每个方程都是整式方程.

3.b解析:不加限制条件时,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

4.c解析:用排除法,逐个代入验*.

5.c解析:利用非负数的*质.

7.c解析: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来判定,含有两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不超过1次的整式方程叫二元一次方程,注意⑧整理后是二元一次方程.

解析:∵x+y=5,∴y=5-x,又∵x,y均为正整数,

∴x+y=5的正整数解为

16.14解析:将中进行求解.

解析:此题中,若要满足含有两个未知数,需使未知数的系数不为0.

(若系数为0,则该项就是0)

∴k=2解析:由两个未知数的特殊关系,可将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代替,化“二元”为“一元”,从而求得两未知数的值.

解析:任何有理数的平方都是非负数,且题中两非负数之和为0,

21.解:经验算是方程x+3y=5的解,再写一个方程,如x-y=3.

22.(1)解:设0.8元的邮票买了x枚,2元的邮票买了y枚,根据题意得.

(2)解:设有x只鸡,y个笼,根据题意得.

23.解:满足,不一定.

解析:∵的解既是方程x+y=25的解,也满足2x-y=8,

∴方程组的解一定满足其中的任一个方程,但方程2x-y=8的解有无数组,

24.解:存在,四组.∵原方程可变形为-mx=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若k为整数关于x的方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