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市幸福路属于哪个区上的体育公园开园了吗

在西安城西,沿着沣惠渠有一条28公里长的沣惠绿道;在城南,沿着潏河河道,不仅有长安公园、樊川公园等,未来还将有7座公园;在幸福中路,已能看到一片对外展示的绿地,这里下层是电影院顶部是成片的绿植,而明年整个幸福林带将对外展示……

突如其来的疫情,并没有阻挡西安园林绿化建设的步伐。在城市环境提升上,今年春季城市绿化建设任务超额完成,生活在一座公园城市,真的可以畅快呼吸。

“绿道建成后,我们晚饭后都会来这健步走。”7月9日,家住雷家寨安置小区的王先生说,小区人经常约着来沣惠绿道健步走。

沣惠绿道洨河段离三星厂区很近,依托蜿蜒曲折的洨河河道,绿道两侧遍布休闲设施和健身设施,每到周末这里市民云集。

华商报记者从西安高新区了解到,沣惠绿道今年4月20日正式开放,分为鱼化段、会议中心段、国际社区段、洨河公园段、仪祉湖段。项目总投资12亿元,全长28公里,融合了休息区、设施带、人行道、自行车道、绿化带等多个功能带,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旅游休闲运动体验。

沣惠绿道依托“关中八惠”之一的沣惠渠而建,既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城市品质提升的标志。通过亮化,沣惠绿道要打造成西安第一条滨河夜光绿道,形成全线夜光特色走廊。未来沣惠绿道将作为交通廊道、绿色廊道、风情廊道、文化廊道、民生廊道及发展廊道。

除了沣惠绿道,今年以来,西安高新区还在十四运涉及场馆和酒店周边进行立体绿化和鲜花大道的布置工作,陕西省体育训练中心东侧花墙、丈八宾馆沿线花墙花柱、唐延南路人行天桥花桥、丈八东路鲜花大道、河池寨出入口等,深受广大市民的好评。

沿着潏河河道建起城南“绿肺”

7月10日一早,清晨的长安公园还有些闷热,公园旁的篮球场地,打球的年轻人激情满满。“天气预报说有大雨,我们趁早上来打篮球。”市民小刘说,自从有了公园旁这块场地,他们经常开车来,“人不多,公园设有生态停车场,还能悠然看南山”。

市民小邵的父母家在长安区,“今年长安公园开园,绿化好公园也很大,感觉很舒服。”小邵说,孩子上幼儿园,非常需要有个能休闲玩乐的地方,公园里有个亲水平台,人和鱼能亲密接触,6月底园内的阳光沙滩区域开放,孩子更是整天嚷着要来。小邵和老公一合计,决定在公园旁的楼盘购房,“住得离父母更近了,还守着一大片绿地心情舒畅”。

据了解,今年4月开放的长安公园是财政部第三批PPP示范项目、省市水土保持示范项目,是长安“全域治水碧水兴城”以及“公园城市”建设的重要板块,是古长安八水之一潏河生态景观廊道的核心节点。整座公园沿着潏河河道建起城南“绿肺”,以潏河河道景观为主题,打造了集自然河道、山地风景和水景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公园。

另外,除了今年已经开放的长安公园、樊川公园、长安中央公园等,长安区公园建设仍在持续推进,11公里、7个公园全覆盖的潏河生态修复工程,将于2022年底建成。在公园建设的同时,长安区全域治水工程全面提速,实施河综合治理工程,实现四库联调、清水进城。

7月1日,幸福林带工程举行对外展示一周年倒计时启动仪式。仪式上,幸福林带电影院上方的地面绿化已经完成,绿地、花丛、灌木……顺着景观路一路上行,绿意盎然凉风习习,顶部观景台则有两块大约300平方米的镜面水景,站在观景台即可俯瞰正在进行的林带工程和两边的城市建筑。

中建幸福林带投资有限公司工程部经理刘磊介绍,电影院屋顶由于覆土层较薄,绿化主要以小的乔木、灌木和花草为主。电影院位于地下一层,层高10多米,共有8个电影放映厅,可同时容纳1750人。除了电影院上方绿化,林带工程试验段的绿化也已完成,地下空间已经全部装修好,达到对外展示标准。

7月9日,华商报记者再次来到幸福林带,为了保证市民通行,有天桥穿行工地可以穿过林带,工地建设方把行人穿过的走廊隔离开,可保证市民安全出行。“期盼幸福林带能早日建完,住在这附近的人就幸福了。”在十五街坊居住的张女士说,她经常从这一段走,看到有一段做好了绿化,希望这一工程早日投用。

华商报记者从西安市幸福路地区综合改造管理委员会得知,幸福林带位于幸福路、万寿路之间,北起华清路,南至新兴南路,长5.85公里,占地面积1134亩。是全国最大的城市林带工程,地面绿化率达85%,地下则综合了商业、公共配套、地铁、停车等各项设施。幸福林带是西安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国内城市主城区极为稀缺的绿色廊道。建成后的林带将被赋予城市绿肺、重塑功能、立体联通三个内涵。幸福林带是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缓解污染、改善环境的天然氧吧和城东生态屏障;林带集园林景观、商业服务、轨道交通、综合管廊和市政道路为一体,最大限度地兑现城市价值;从三个层面与周边互联互通,空中通过生态廊桥、地面通过65个出入口、地下通过文化连廊,林带与整个区域融会贯通。

今年复工复产以来,幸福林带景观绿化于2020年4月启动绿化施工,总量47.14万平方米,已启动11个区域4万平方米绿化施工,完成总量的10%。10月—12月将完成90%,2021年春季景观绿化完成施工。另外,市政道路于2020年4月启动建设,总量12.43公里,已完成东西向道路5条,南北向幸福路和万寿路正在分段进行施工。地下空间已完成59.51万平方米,占总量70.85万平方米的84%。综合管廊已完成8.48公里,占总量12.45公里的68%。地铁站厅已完成8.42万平方米,占总量10.54万平方米的80%。整体工程将于2021年7月正式展示运营。

全市绿化建设项目建设顺利

今年以来,围绕西安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双提升、双胜利”目标,以及《西安市办好第十四届全运会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项目工作方案》中明确的绿化提升工程项目,西安统筹兼顾、真抓实干,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克服人员、物资方面困难,着力推进全市春季园林绿化项目建设进展。整体看,目前全市绿化建设项目建设进展较为顺利,为迎十四运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在7月4日召开的西安市“三中心”建设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西安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局长张水利从八个方面介绍了市政设施和城市环境提升等工作推进情况,张水利首先介绍的就是今年春季城市绿化建设任务超额完成。

2020年增绿任务总量指标为“新增城市绿地600万平方米,栽植乔木不少于30万株;开工建设城市公园3至4座,建成1至2座;新建提升口袋公园和绿地广场100个;新建城市绿道不少于100公里”。截至目前,全市新增城市绿地682.38万平方米(含西咸新区309.25万平方米),占年度任务的113.73%;栽植乔木287277株(含西咸新区92726株),占年度任务的95.76%;开工建设城市公园7座(含西咸新区2座),占年度任务的175%;新建提升口袋公园和绿地广场72个(含西咸新区10个),占年度任务的72%;新建区级和社区级绿道177.38公里(含西咸新区94.34公里),占年度任务的177%,均超计划完成月度任务。

今年春季,全市(不含西咸新区)计划启动的225个全运会园林绿化建设项目已全部启动。其中已完工的项目96个,占项目总数的42.67%,正在施工的项目101个(形象进度10%以内的10个、10%-30%的17个、30%-60%的28个、60%-80%的21个、80%以上25个),占项目总数的44.89%;其余20个项目正在进行方案和图纸设计,占项目总数的8.89%;8个项目正在进行施工招投标,占项目总数的3.55%;已进场施工和完工项目占比为87.6%。

秋冬季园林绿化建设已启动准备

据了解,疫情以来,为贯彻落实西安市委关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精神,西安市城管局着力推进全市春季绿化建设项目复(开)工,抓紧推进建设进展,确保实现“园林绿化建设目标不变、任务不减、标准不降”的目标。

为了将疫情对项目建设工期的影响降到最低,2月28日,西安市城管局采取视频会议形式,召开了2020年全市城管系统春季植绿动员会。6月3日,召开了2020年全运会相关园林绿化建设工作推进会。为确保年度园林绿化建设任务顺利完成,采取网上督导与实地督导相结合的方式不间断对区县、开发区项目推进情况进行了督导。为确保年度城市增绿任务圆满完成,对2020年西安市城区园林绿化建设任务指标进行了区分,编制了《2020年西安市城区园林绿化建设任务指标分配表》。

为保持势头、强化措施、攻坚克难,以更大力度、更强举措,更快节奏推进迎十四运园林绿化建设工作。坚持一手抓春季启动项目收尾和养护,一手抓秋冬季启动项目准备工作。按照6月底前完成方案设计,8月底前完成计划下达和招投标,9月底前完成地下管网建设和土地平整的时间节点,抓紧推进秋冬季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确保10月份气温适宜后能立即进入现场栽植。

同时,依据市城管委办公室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明确全运会景观保障责任完善并确认绿化建设项目的通知》,进一步调整完善今年秋冬季和明年春季的园林绿化全运会建设项目计划,确保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全运会园林绿化景观保障任务明确、责任清晰、项目落实。

西安市城管部门将积极协调十四运指挥部办公室加强全市同区域各建设项目时序的协调,确保植绿工作与其他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协调有关部门负责的新建道路、线网落地、大型3P项目、地铁建设、市政基础改造等建设项目,务必于2020年12月前完成,给配套绿化建设留出一个完整的栽植季,保证植绿项目有时间实施。 华商报记者 李婧/文 邓小卫/图

6月29日下午,西安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西安市迎十四运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运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和投用情况

西安市迎十四运重点项目建设相继竣工投用

十四运西安市执委会城建组副组长

11个重点项目29日集中建成(通车)

截至目前,西安市214个迎十四运重点建设项目,已完工191个、占比89%。其中,奥体隧道工程,经九路、红庙坡断头路打通,香槐六路跨灞河桥、浐灞三路、灞河西路、欧亚四路、欧亚五路等重点项目已于5月1日前建成通车。

丹凤门广场及周边市政配套工程、朱宏路—凤城五路立交、元朔大道—西铜高速立交、北客站枢纽工程(一期)、地铁14号线工程、奥体大道跨绕城高速立交、锦堤六路下穿灞河隧道、北辰永淳路隧道、幸福林带、兴庆宫公园改造提升、灞河元朔大桥等11个重点项目也在6月29日集中建成(通车)。

1.丹凤门广场及周边市政配套工程于2019年12月开工建设,包含丹凤门广场地下交通枢纽、自强东路、太华路和建强路的综合改造建设,总建筑面积30.8万㎡,道路改造总长度4.12 km;

2.朱宏路—凤城五路立交于2020年10月开工建设,在原有分离式高架桥的基础上改建为互通式立交,包含凤城五路主线高架、地面道路和四条匝道;

3.元朔大道—西铜高速立交于2020年3月开工建设,立交区南北西铜快速路主线长1.234 km,东西元朔大道主线长0.775 km,立交占地370.2亩;

4.北客站枢纽工程(一期)于2020年5月开工建设,一期工程高架桥梁总长约16.13km,地面道路总长约13.25km,东西两侧停车楼面积约13万㎡;

5.地铁14号线工程于2018年9月开工建设,全长13.7 km,设8座地下车站,历时34个月建成通车,创造了西安地铁建设新纪录;

6.奥体大道跨绕城高速立交于2020年6月开工建设,全长1.18 km,规划红线宽度70m,通车后市行政中心至奥体中心车程将由原来的40分钟缩短至15分钟;

7.锦堤六路下穿灞河隧道于2020年4月开工建设,全长2.888 km,是西安市下穿灞河最长隧道、首条过河隧道与综合管廊合建工程和首个涉及河床深厚淤泥层的工程项目;

8.北辰永淳路隧道于2021年1月开工建设,立交上下五层,其中永淳路下穿隧道,全长0.636 km,暗埋段113m,设计为地面双向四车道,隧道内双向四车道;

9.幸福林带于2017年6月开工建设,是全球最大的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工程,全国最大的城市林带,主要包括地上景观、市政道路、地下空间、综合管廊和地铁配套五项内容;

10.兴庆宫公园改造提升于2021年1月开工建设,总占地约738亩,湖面约150亩,主要为唐兴庆宫文化展示、水生态治理、城市公园提升3个方面;

11.灞河元朔大桥于2019年10月开工建设,主桥为全球最宽的双塔双索面自锚式悬索桥,全长0.632 km,桥面宽56m,桥塔全高123m,是连接全运会主场馆奥体中心的一条重要交通通道。

元朔大道—西铜高速立交正式开放通行

下一步,紧盯8月1日时间节点,努力完成科技八路、纬零街整治提升及建设改造、一级道路剩余电力架空线落地、剩余积水点改造、昆明路高架桥工程地面道路及附属工程、北客站枢纽工程(一期)东西两侧停车楼等剩余23个项目建设。

幸福林带,7月1日对外开放

01幸福林带项目是什么?

幸福林带项目位于幸福路和万寿路之间,南起新兴南路、北至华清路,全长5.85公里,平均宽度210米,占地1134亩,是全球最大的地下空间利用工程之一、全国最大的城市林带工程、陕西省重点工程,也是西安市最大的市政工程、生态工程和民生工程,被誉为“世纪工程”。

2017年6月林带正式启动主体建设,经过4年连续奋战,目前幸福林带建设五大工程已全部完工,地上景观绿化和地下商业首开段(位于横二路到长乐路段)将于7月1日对外开放。

幸福林带地面绿化景观郁郁葱葱

02林带五大工程建设情况

幸福林带项目主要包括地上景观、地下空间、综合管廊、地铁配套和市政道路五大工程。

(一)地上景观绿化。按照“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要求,林带绿化分5个层次,立体种植各类树木5万余棵、地被40余万平方米、植物150余种,绿化覆盖率达85%,园内乔木、灌木等布局错落有致,与林带其他工程融合形成整体园林景观。

(二)地下空间。总开发面积达80万平方米,设置23个下沉式广场、34个“水滴”天井,与地面主题景观有机串联构成互通融合的立体空间。全段以地下商业,公共服务,体育和文化产业为主体,建有多个体育场馆、健身广场及文化馆、图书馆、非遗中心。商业运营区域建筑面积达16.6万平方米,引入全国首个双巨幕影院、潮流时尚零售及品质餐饮等多种业态,负二层规划建造车位7600个。

幸福林带项目地下商业区

(三)综合管廊。管廊全长12.28公里,区域内电力、通信、热力、天然气、给水、再生水等六大类管线均入廊,形成了干线管廊、支线管廊、缆线管廊为一体的格局,彻底消除了“马路拉链”和“空中蜘蛛网”现象,是地下空间集约利用的典范。

(四)地铁配套。幸福林带内,西安地铁8号线贯穿而过,与1、6、7号线无缝换乘,4条地铁线在幸福林带共布局5个地铁站点,南北大跨度的辐射区域将深度激发城东区域交通活力。

(五)市政道路。包含南北向万寿路、幸福路2条和东西向10条道路,总长12.43公里,采用“小街区、密路网”的设计理念和交叉路口下穿下沉的立体交通方案,建成两纵十横平面路网体系,已于4月30日开放通车,优化了区域交通网络。

鸟瞰幸福林带地面绿化景观

03 7月1日对外开放运营筹备情况

据介绍,此次开放展示的是林带地上景观绿化和地下商业首开段及停车位部分。首开段负一层商业运营和公共服务配套部分将于7月1日全部对群众开放,257个潮牌店开业运营;地下冰球、羽毛球、篮球、游泳等体育场馆,新城区图书馆、文化馆等也将陆续投入使用,届时将满足广大市民群众购物、体育和文化多重需求。另外,为方便群众游览,首批 2940个地下车位将全面开放,林带周边厂区、空地时车辆停放点同步投用。

西安北客站枢纽工程(一期)正式通车

西安北站是亚洲规模最大的高铁站,共设18个站台、34个站台面,年客流量达6200万人次。随着西安追赶超越步伐和全运盛会紧张筹备,经开区高铁新城承担起建设西安“丝路门户”和迎宾枢纽的重大使命。

北客站枢纽工程(一期)举行竣工仪式

6月30日0时,西安北客站枢纽工程(一期)正式通车。枢纽工程(一期)共建成高架桥梁16.13公里、地面道路13.25公里,停车楼面积13万平方米,可提供车位2200多个,构建起“东西双环高架+地面调节通道”系统,实现北站与高速、快速路网的互联互通,消除左侧落客、绕行进站的安全隐患;

通过建设南北广场综合枢纽,打造智慧交通,实现了车辆通行的大循环;东西停车楼设置了“水晶连廊”,与北客站和地铁站实现直连直通,让客流快速集散和“零换乘”。

同时,围绕塑造生态迎宾门户,对周边13.8平方公里实施整体改造,提升绿地238万平方米,新建绿道23.8公里,建成北客站中央公园、40多个绿地广场和口袋公园,营造出“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生态效果。

北客站枢纽工程(一期)正式竣工

目前,枢纽工程(二期)已提前完成绕城高速148根桩基、57座桥梁墩柱、28跨主梁的施工。2022年底建成后,将形成高铁新城区域进出绕城高速的便捷通道,彻底优化东西双环功能。其中,正在建设的跨铁路桥为双塔斜拉桥,采用转体施工跨越铁路咽喉区,转体吨位乃国内罕见,将成为西安“北大门”的又一个新地标。

兴庆宫公园一期正式免费开放

2020年12月底,为迎接“十四运”,进一步提升公园管理水平,活化历史文化遗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曲江新区全面启动实施兴庆宫公园提升改造项目。

兴庆宫公园提升改造项目总占地面积约738亩,东起兴庆路、西至兴庆西路,南起咸宁西路、北至新郭门街。

按照兴庆宫公园的文化属性和功能需求,将兴庆宫公园的总体规划布局确定为“一湖、一环、六区”。一湖:兴庆湖;一环:2600米长的绿色健康步道环;六区:分别是遗址保护展示区、休闲娱乐体验区、康体运动游憩区、沉香主题文化区、旅游服务配套区、宫苑风貌观赏区。

改造提升过程中,围绕唐兴庆宫文化展示、水生态治理和城市公园提升3个方面,重点实施了四大系统工程。

无人机视角下的兴庆宫公园

一是实施文化展示工程。对勤政务本楼遗址、水渠遗址、龙池遗址等历史记载建筑进行了保护性展示,增加了城市记忆展览馆、唐兴庆宫文化展览馆和兴庆宫考古展览馆3座文化展览馆,改造提升了龙堂、西门、南薰阁、长庆轩、兴庆宫大剧院,修缮了沉香亭、彩云间、花萼相辉楼、东展室、积庆殿、五龙坛、龙池殿、南门、东门、围墙等文化建筑,增加了玉带桥、角楼,进一步彰显兴庆宫的“宫”文化属性。

二是实施水生态改善工程。借鉴护城河和渼陂湖的水体治理成功经验,采取水质净化、水体循环、人工湿地等举措,对兴庆湖的水生态环境进行了彻底治理,形成了150亩景观水域,蓄水量达到20万立方米,库容量达到27万立方米,水质整体跃升为准三类。

三是实施园林绿化提升工程。秉承最小干预原则,在保留园区原有全部乔木的基础上,重新梳理园区植物结构,补充缺失植被,新栽植大树乔木3500棵,系统提升景观绿化20万平方米,全面提升了公园的观赏性。

四是实施旅游体系提升工程。按照5A级景区标准,深度挖掘了17个方面的文化内涵,统一设计了完整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新增绿色健康步道环2600米,铺装广场、道路9.9万平方米,提升星级卫生间10处、便民服务商亭11处。同时,在4个出入口增加了近200个地面停车位。

14号线来啦!开创多项“第一”

01 西安地铁14号线开通初期运营

02 丹凤门广场综合交通枢纽运行平稳有序

作为火车站改扩建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的丹凤门广场综合改造及周边市政配套工程,总建筑面积约30.8万平方米;周边市政道路改造总长度约4.12公里;涉及拆迁土地约1500亩,征收户数3900余户。为确保十四运前西安火车站南北广场建成投运,原本36个月的工期压缩至18个月。

2020年11月市轨道集团接手建设后,组织地铁、市政下穿隧道、广场、站房、站台等交叉施工,全断面24小时不停工,上万名参建人员全力奋战在建设第一线。为配合火车站南广场和高架候车室“倒边施工”,5月31日18点,丹凤门广场综合交通枢纽和自强路下穿隧道提前部分投运。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

西安站改工程指挥部指挥长

西安车站将以崭新的形象助力全运盛会

西安站改扩建工程主要包括西安东迁建机务段、客车车辆段工程,西安站新建北站房、高架候车室、雨棚等工程,西安站车场改扩建工程等五部分工程内容。改扩建后西安火车站,将由6台9线扩增至9台18线,站房面积由2.3万平方米,增至11.2万平方米,年发送能力由2000万人次提升至4800万人次,成为拥有高架候车室、南北双广场、双站房、双地铁接驳、多通道、立体化、零换乘的综合交通枢纽。

为了尽快建成西安站改扩建工程,同步保留西安车站最大客运服务能力,西安站改工程分北侧、南侧两车场依次组织施工,总体按两个阶段开通进行安排。第一阶段完成西安站北车场、北站房、北高架候车室、灞桥至西安增加三四线工程,已于2021年4月26日按期完成。

第二阶段完成南站房改造、东配楼、南高架候车室及南车场工程。在西安车站北站房、北高架候车室、北车场开通投用后,封锁西安站南车场,拆除既有站台、风雨棚、股道,开始实施南高架站房、南侧地下快速进站厅、南侧地铁站、南车场等工程。

目前,西安站改剩余改造工程正在紧锣密鼓进行施工。按照阶段工期计划,在十四运召开前,南高架候车室、南站房改造工程,东配楼等配套生产生活房屋将建成投用,形成北站房、高架候车室、南站房“南北贯通”格局。届时,西安车站将与丹凤门、古城墙融为一体、交相辉映,以崭新的形象助力全运盛会、迎接八方宾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乌鲁木齐29个公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