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白和tt合唱的三年二班的mp3麻烦了

那位答主已经删掉了主观截图,回归音乐本身挺好的。

一些探讨内容列在原文底部。

2.27.关于八十二拍的内容更新

我一直尽量对待任何人与作品都只吹不踩,因为我本意是跟大家分享审美,而批评一向只给人秀优越感的姿态而已。所以吴亦凡队采样的《以父之名》《三年二班》,TT的《头文字D》,华晨宇的《爸我回来了》,李圣杰的《安静》我就不去捣(纠)乱(结)了。

但是,为什么《以父之名》《头文字D》《安静》并没有大量苞米去踩?为什么早年邓紫棋的《龙卷风》茜拉的《最长的电影》张宇的《迷迭香》alin的《听见下雨的声音》反而在杰迷圈子里比较认同。为什么呢?某些歌迷有没有想过呢?

因为那些作品的确做得好。

我只能保证,我不黑。至于华晨宇的歌迷怎么想,Fine,I wish you know.

我忍无可忍的是,知乎现在怎么那么多粉丝控评涌进来。

而我宁愿喜欢知乎本来推崇的有理有据做答案的大环境。

我当晚第一次听完之后,我惊呆了。

原版《双截棍》,是周杰伦最难进行再创造的作品之一,不仅仅是因为它已经经典到了耳熟能详,更因为它的词曲编部分都已经做到了完美极致,要创新有创新,要水平有水平,关键还有周杰伦那无与伦比的律动。但,它又不像是《夜的第七章》《床边故事》那样,是因为内容过多过长而无法再创作。

所以,《双截棍》成了众多音乐人对其进行挑战的曲目。

这其中,包括了潘长江老师的东北版《双截棍》

陈梓童版的新混音版的《双截棍》

游淼的川话版的《双截棍》

还有龚琳娜版、谭咏麟版、等等等等。(刘畅元的版本理论上来说只是将《双截棍》作为采样)

过去的所有改编中,都是在基于原版的大框架下,去挑战其律动、切分,去挑战编曲上的创新。

但华晨宇做了一件不愧是费玉清评价他的“后生可畏”的事:他是第一个除周杰伦之外,将《双截棍》的框架全部推翻,然后几乎自己全部重新作曲重新制作的音乐人。

他的心,真的是够大。他的态度,的确是够真。

但问题就在于,在我第一遍听完他改编的作品后,这首《双截棍》也完全被人摸透了。

如果在我心中,有一个评分标准,按照词、曲、编、创新、唱,五个点。我会这样用分数来说明(仅仅代表个人观点……无任何参考价值):

西洋音乐融合中国风(新金属摇滚、funk)

强势的文化冲突(一把二胡杠一个西洋乐队)

多元素音乐的混搭(新金属摇滚,中国戏腔,古典,Rap,歌剧)

曲:5+1(戏曲的惊艳)+1(大调改小调的勇气)=7

分析华晨宇的《双截棍》

(引用QQ音乐中的正式音频版)

争议性最大的片段:开头的单钢琴伴奏吟唱

从钢琴按下去那一刻,我就被震(无)惊(语)了。

华晨宇将原本大调的曲子,改成了小调进入。并且华晨宇用了模仿《不能说的秘密》开头的钢琴进入方式。但是,但是,但是,他却用了一个四三拍的节拍!众所周知,几乎所有的流行音乐无论摇滚、嘻哈、R&B、成人抒情、民谣等等balalalala……都是用四四拍来写的。而华晨宇居然用一个并不多见的拍子来作为开头。这已经不仅仅是想单纯的改编《双截棍》了,他甚至一开始就像不与大众的流行乐为类。

0:12开始进入他的人声旋律,不得不佩服,他的声线本钱是真的好。

华晨宇为什么这么做,这一段为什么要这样改?因为他想最直白明了地告诉所有听众,我的版本完全跟周杰伦不一样,这就是他的决心。

周杰伦的版本是电吉他的躁,华晨宇就单钢琴的静

周杰伦的版本是RAP,华晨宇就旋律

周杰伦的版本是大调,华晨宇就小调

好,你的决心我知道了。但是,你的作品呢?

四三拍是一个常用于写圆舞曲的拍子,其咚恰恰的天性就是让人不自觉跟着动起来。然而华晨宇的这一段,没有。失去了四三拍的特性华晨宇的旋律又写得极为平淡,又没避开和弦的打架,一直在高音区的延绵悠长的声线,我生怕他要延续《爸,我回来了》,根本没有半点和接下来的片段的衔接作用。

所以,有些人评价,这一个片段完全可以删掉。是的,从华晨宇的态度来说,他认为这一段意义非凡,但他大概忘了一个成语:画蛇添足。

粉丝别跟我提画龙点睛。

好了,单钢琴人声Solo之后,进入了正题了。熟悉的《双截棍》电吉他……

咦……怎么回事……节奏和鼓点怎么变得这么老实?

华晨宇在这一段几乎原封不动地引用了原版的编曲伴奏,但是,他做了一件在我看来非常不机智的事情:该创新的环节,他却照搬了钟兴民(其实是周杰伦)的编曲,并且……简化了!

原编曲为什么从一开始就能把一大堆专业音乐人士的下巴都给震下来,就是在于那个经典的电吉他和鼓的错位。在这里所产生的错落感让人很不舒服地去抓到节奏,但是却又没错。这就是一个经典的创新手法。

而华晨宇的版本……老老实实,所以也就,普普通通。

尤其是现在已经是2018年了,这已经不是17年前的2001年了。他这一段编曲,就算丢到2000年,都是非常的普通。

然后,这老老实实的Loop,还几乎贯穿了全曲……

是啊,华晨宇的Rap,又来了。

为什么用又呢。因为自从他刚出道那年开始唱《差不多先生》之后,他就开始唱起了Rap。

但,Rap却不是他的长项。甚至可以说,如果以Hiphop的Rapper标准去看他,那么他,非常糟糕。随便一个《中国有嘻哈》里的选手,都远比他好。他的定位,更确切是一个:会将说唱用在流行音乐中的流行歌手。

但这完全没问题的,在音乐中加入说唱,全世界早就一个样了。他,又不是作为一个纯正Rap,够用的。

华晨宇的蜕变,都在第一季天籁之声里,他改编的《我的滑板鞋》开始。从他成功改编那首作品后,他开始找到了一条路:自己也喜欢,大众也非常喜欢,市场也非常接受的模式。再得益于他超高水平的旋律唱功,他的说+唱,具有极强的音乐效果。深受大众喜欢。

可他这次偏偏碰到了一个就是以节奏和律动天赋碾压众生的天才:周杰伦。

简单来说,周杰伦是个奇葩。他那天生的节奏感和律动甚至去和黑人比,也能占上风。更合况他不仅能快(《公公偏头痛》《一口气全念对》),他更能慢(《波爷》《双截棍》),他快起来能甩你几条街,他慢起来能活生生把你别扭死拖死。而中国华语音乐,甚至亚洲音乐,偏偏缺少的就是他这种律动。

唱《双截棍》你只要唱了Rap你就绝对避不开和原版周杰伦比。在这里,华晨宇远远达不到周杰伦的水平,他甚至漏掉了多处歌词。

简化版的Rap,且没有律动。当然,其中加入的英文段落,欧美迷幻摇滚乐队主唱嗓,太多见了。

进入了我最喜欢的一个片段:大合唱伴奏

上一次华晨宇动用“无唱功合唱和声”,还是他第一张专辑里的经典歌曲《Why Nobody Fights》。

华晨宇此时在唱着的怎么盖怎么盖(干什么干什么)契合得非常好。他把之前的主歌在此处拆分开来,进行了新创作。

可是,有谁能告诉我,他穿插进来的这一段是什么意思?氛围渲染?

恢弘的合唱,的确会给现场观众带来巨大的震撼和强烈的反差。观众根本不会去思考音乐中的锻炼是起什么用的,他们会轻易地被现场的音效效果给带入氛围中。

可是,在电视机外的观众不同,他们只能通过音响和耳机,这时候音效早就折损到哪去了。还有,还有一群早就听惯了这类氛围音乐的”懂音乐的人“,他们可是会带着脑子去思考,音乐中的段落是起什么作用的。

谁能告诉我,这一段是干什么的?

这里暴露出了华晨宇一直以来的一个问题:他太过于以自我感受为中心。

华晨宇刚毕业就出道走向台前了,他不像周杰伦、陶喆、林俊杰等等那一批是从幕后吃了多少苦才走出来的创作型音乐人。华晨宇太……难听地说就是太学生气了。他或许有他的道理,但他寻找不到更好的方式来表达。

一个非常棒的环节:戏剧唱腔。

突然,之前全是以”大场面“、”躁“的氛围全部安静下来,编曲全部切换成中国民乐乐器。

毫无疑问,这个段落其实跟开头的钢琴Solo片段作用类似:强化中国风,却完全和原版的快板”快使用双截棍哼哼哈兮“产生本质的差别。

华晨宇的戏腔,他的嗓音不愧是科班出身,也非常惊艳。

华晨宇唱的是哪一出戏?

至少我根本找不出,他所引用的是哪一类戏剧流派。而更像是:只是用戏腔唱了一段五声音阶旋律罢了。

而这种事情,周杰伦早在2006年的《霍元甲》里唱过了。

并且,早在2004年春晚,周杰伦就在《龙拳》里改编过了。

陶喆的《Sunsan说》也早用过了。

Tank的《三国恋》也早用过了。

更早更早的陈升,也就是后来信乐团改编翻唱的《北京一夜》更早用过了。

周杰伦就因为”装逼“唱这么一两句戏腔,早些年被戏剧界的人可喷得不少:”小毛孩用假声哼两句就当自己是唱戏的了!?“

那些年,真正将戏曲元素引用到流行音乐里的,真正做出高度的,是王力宏《盖世英雄》专辑,是谭维维《华阴老腔一声吼》等等。那可是他们亲身投入到那个戏曲环境里去研究去学习才拿下的技术水平。

华晨宇在这里,一来并没有创新,二来并没有深入研究戏曲。这一段,好听,只是好听。

回到电吉他,从头又基本重复了一遍。

比较棒的一点是,在4:12 ~ 4:48里重复的这一段戏腔中,编曲留下来了鼓点。使得这里的中西文化融合,更丰富了。在这里的水平,真正可以靠近《霍元甲》了。

模仿原版,闹中取静的钢琴Solo。但是这一段写的是小调,和原曲的大调相反。

的确,不得不佩服华晨宇对于推翻原曲的决心,也很佩服他的创作力,这里很棒。

回归原曲原段落,”快使用双截棍哼哼哈兮“。

毕竟前边已经完全展现了自己的改编/创作实力了。那么最后通过回归原版,一来可以一呼百应现场观众对于经典的认同,二来可以表达清楚自己对前辈音乐的尊敬。

最后,用一个真正的漂亮的踢腿,来代替原版”漂亮的回旋踢“歌词。

总结:这首改编的《双截棍》,体现了华晨宇极强的改编执行力,表明了他对待音乐的态度和敢于去推陈出新的决心,还有他扎实且漂亮的唱功。

这首歌会拥有非常强大杀伤力的现场听感,我能想象现场观众的享受。

这首歌的改编,从表面上段落远比原版丰富,其实却是极大的简化版。多种“音乐风格”的段落之间,缺乏连贯性和连接点。周杰伦的“集大成”风格曲风,可不是仅仅堆就能堆出来的。

作曲上,抛弃了原版亮点的律动,大大简化为了旋律线,和快却缺乏Flow的说唱。

编曲上,只截取了钟兴民原版的一个片段并将其大大简化。不拖后腿的同时,根本没有为作品加分。

华晨宇没摸清楚,原版的歌词,有大部分其实是完全契合着周杰伦的旋律线的。而华晨宇重编之后,却只是将其普通的唱了出来。其写的旋律线并没有太多亮眼点,我,甚至根本不知道他想要表达什么。

如果不是得益于华晨宇的演唱水平。这首歌换给别人,那将是一场惨烈的,车祸。

====以上,来自一个并不专业的音乐爱好者的尽量分析====

若有错误,欢迎指出。不同意见,也接受探讨。

但是,如果仅仅是粉丝过来的拌嘴,恕不搭理。

这也就是我现在为什么那么可惜华晨宇的原因

这次的《双截棍》,非常像过去的音乐竞技类综艺节目中的一些作品:

非常像去年《歌手》上,迪玛希的《歌剧二》,疯狂地炫技,将一个个期待高音、期待中国风、期待华丽唱功的观众,服侍得爽歪歪。

非常像前年《歌手》上,信的《江南Style》,已经自暴自弃的信,也是混搭搞了一首风格大杂烩歌曲。却意外地收获了现场观众的喜爱。

非常像《新歌声》第一季的那首《双刀》,那孩子的唱腔转换可不比华晨宇少。

我们的这群观众,确实挺令人哭笑不得。他们一方面居然会把杜丽莎给淘汰掉,一方面又能在各个论坛贴吧知乎上无比自信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我不明白华晨宇这两三年为什么这么热衷于参加各种各样的综艺,而且他为什么那么执着于自己的自信,和对郑楠的依赖。

知乎有一个话题,周杰伦之后谁是接班人?评论下边一大堆推荐华晨宇的。

微博上,一大堆但凡是华晨宇出品必属神作的粉丝经典口头禅“我虽然不是音乐专业但是花花最棒”。

甚至某些华晨宇的粉丝居然还跑去某吧爆吧!?

我也是从华晨宇出道就一路欣赏他的作品的。早期他在快男上的无词歌,和一首首经典的翻唱。他扎实的科班唱功,自带歌剧效果的嗓音,还有虽然稚嫩但是却令人感到新鲜的音乐艺术审美,还有能摆得上台面的音乐创作能力。

我至今依然在MP3里,有他的《春》《我管你》《Why Nobody Fights》《国王和乞丐》等几首作品,我也记得郎朗在华晨宇的演唱会上为他钢琴伴奏时的漂亮演出。

在我看来,上一期歌手中,最精彩的不是《双截棍》,而是他在唱之前的专访。

说得多么好听,态度多么诚恳。

以致于人们根本不忍心去批评他,还对他早已经暴露了上限的水平抱有更高的期待。

华晨宇现在越来越沦为一个演唱者:

他的作品,一定要唱现场,伴随着他华丽的唱功和夸张的舞台表演。便会引起台下观众的热烈喜爱。

他懂得怎么把作品做得漂亮做得哗众取宠。却很难沉下心去做一个歌手的本职工作。

最关键是,他还非常满意自己这样的状态!?

华晨宇去当评委,当导师……在他自己还没创作出多少作品,还没有多少成熟的作品时,他居然开始去教别人怎么做音乐!?(啊虽然旁边坐着薛之谦……杨幂……)。

而我分不清,到底是他的公司在挥霍他,还是他自己正热衷于这种状态。

艺术创作类行业中,特别讨厌一类人:你把行业里的一些灰色内容拿去推给公众批判,然后到自己做东西的时候又拿着这些内容来对待公众。

简单点说,就是:讲太多态度,做太少事情。

上次当导师的时候,去点评4536251和弦框架架构

还有前段时间,又去评价当今乐坛太过于看中歌词而忽视旋律,只看歌词那不如去当诗人,别做音乐。

是啊,他说的没错,他的态度也没错,理念也完全正确啊。

但这些道理,这些事情,谁不懂?

可是大家没办法改变这个市场下的受众群体的购买方向和欣赏水平啊。

可是他自己说着是一套,自己去做作品时还不是在用套路去借鉴前人手法。

可是他自己也没有创作出多少来改变这个市场走向的作品啊。

一直说自己做的是小众,不是为了取悦观众而做音乐。可是你小众并不是因为观众啊。

就拿4536251套路来说,周杰伦2007年的专辑《我很忙》,大量的4536251极其变体,大量的抒情歌曲,甚至还直接搬《不能说的秘密》中的原声。可他就是能写出《青花瓷》《彩虹》《最长的电影》哪怕是《蒲公英的约定》这些极高水准的歌曲。

他也能将R&B本土化,将国外先进音乐引入国内。

他能通过创造作品,来推出“三古三新”的中国风流行音乐理念,让大量从业音乐人能写出能赚到钱的大众喜欢的中国风歌曲。

甚至他自己本身,就具备为不同歌手量身打造大热门金曲的极强业务水平……他为多少人写过多少歌哦。

你见他什么时候成天跑去宣扬音乐行业内幕,去骗一些小白来觉得自己是亲切可爱的大神吗。

周杰伦他就是一个活脱脱地搞笑过气艺人,凡事都在装傻打哈哈满嘴跑火车,可实际坐下来搞音乐时……

衷心地祝愿所有音乐人都能创作出好作品,衷心祝愿华语流行音乐能被这些歌手壮大。

以下内容为昨天和答主的探讨内容

1、没错。开头贴的那张四小节的谱的和弦及调性是错的。

我为我的粗心偷懒道歉,对音乐本身道歉,还是删除掉这些。

2、我想重点表达的内容是:华晨宇用了一个流行音乐中非常不常见的拍子,以此来全面表达自己推翻原作改为独立创作的片段。

我之前认为是四三拍,而那位答主认为是八十二拍,我一开始绝对反对八十二拍。

四三拍是重弱弱,八十二拍是重弱弱 弱弱弱 中弱弱 弱弱弱。因为华晨宇没有唱第二第四拍的那个弱拍,钢琴也没有。所以他是四三拍。尤其是到“样”这个小节上时更明显。

然而今天突然想到,弱弱弱拍是什么鬼,我忘了复拍是不可能存在这样的拍子类型的,于是去查了正确的八十二拍,发现是我对八十二拍的理解错了。在表达三分性的时候,八十二拍是重弱弱 中弱弱 中弱弱 中弱弱。因为后边都是次重拍,那么这个用八十二拍是可行的,是对的。

虽然我还是坚持华晨宇这里用的是四三拍,所以我不认同那位答主的唱到“样”这个字的那个小节。

再次为自己想当然地将八十二拍理解为单纯的四拍+三拍的组合而抱歉。

3、这位答主别自以为是地认为周杰伦《双截棍》的开头电吉他及鼓点是错拍(错拍不是错误的拍子,而是通过错位对位的一种表现),你谈Syncopation(切分)更不对。这里你错了。第一,我什么时候说过错拍是周杰伦的首创?更何况周杰伦这里根本没有用错拍。他只是通过一个延音效果来制造出“位置是对的但是听感是偏”的错觉。就像周杰伦也经常将三连音改成332的节奏切分,来造成不同的听感。你们华晨宇擅长用各种小调音阶来创作差异感,周董却更擅长用节奏切分来创造差异感。他们各有擅长。

更何况,《双截棍》的错位电吉他+鼓点段落。本来就是副歌上的LOOP,每一段副歌都出现了,谁跟你说没有频繁出现?而不像华晨宇,将这一段简化之后反而用来作为主歌段落的Loop。鼓点上根本没有较原曲的改进或优化或创新。一个原曲的亮点,被他用来改成平凡普通的LOOP。这我可不能认可。

诚然,因为这个错位感极易造成歌手和乐队之间的拍子错误,所以在后来众多改编中不少都改掉了这里,将其工整回来。但这不是华晨宇这个版本简化掉他的必要因素,作为普通观众,我甚至有权利觉得是华晨宇的水平不够。乐谱简化之后,毫无亮点。

如上所说。华晨宇的鼓点并没有深造和优化。你硬要觉得有,硬要把它吹上天,你开心就好。

4、关于华晨宇戏剧片段的探讨:拜托人家谈音乐,粉丝拿手势来对位?而且粉丝们并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华晨宇在此处写了一段模仿戏腔的漂亮的旋律,但是这段旋律包括他的唱腔,并没有结合他过去所学过的昆曲和京曲的内容。这就跟周杰伦的中国风抒情歌其实就是普通的流行旋律,就是靠编曲的中国民乐乐器靠拢的中国风,华晨宇不应该去学周杰伦这种仅仅是形式上的中国风,更应该去研究王力宏谭维维他们的能真正体现作曲上高度的中国风戏曲元素研究。

如果华晨宇这一段就能让你们吹上天,那我也只能送上微笑咯。

5、粉丝们关于音乐的分析,有很多就像是评价豆腐脑的口味一样,你们喜欢吃咸豆腐脑你们觉得那是极致美味,我不喜欢咸豆腐脑我觉得它是屎。

但我们探讨的内容都是:这是一碗豆腐脑,它不是猪脑更不是鱼翅鲍鱼。

关于漂亮恢弘的大合唱片段:我觉得很好听,但是那只是氛围渲染。我不认为他在音乐进行中独立出来一个片段有什么承前启后的作用。

粉丝觉得哇花花好厉害了!给花花点赞。

6、华晨宇的粉丝们,你们可能对我说华晨宇不好的地方感到生气,但是拜托你们看清楚我写的内容好不?

也不要看错了觉得文中所有写着“不好看”的内容都是在骂华晨宇好不?

我说的是此处华晨宇用的是小调,而周杰伦原曲这段模仿巴赫的钢琴片段是大调。“原曲”两个字那么大写在那里,你看不见么

华晨宇这段钢琴是小调,原周杰伦版的是大调,所以华晨宇这里跟周杰伦版的不一样。劳烦你把我那句话看清楚,你自己都截图出来了

这只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东西:“他们不一样”。你为什么非要解读出我说华晨宇改成小调就是垃圾了?

包括我说的过气谐星搞笑艺人是周杰伦啊。

我什么时候说四三拍写不了流行曲?我什么时候说四三拍只能写圆舞曲了?

我说的是四三拍的流行歌曲极为少见,但我没说四三拍的流行音乐没有。举个最近的例子:周杰伦的《前世情人》、王力宏的《无声感情》也都是四三拍。同样周董也用八六拍写过《上海一九四三》,重拍次重拍非常清晰,所以那是八六拍。

其他内容保留,我自己的观点我自己说的话我自己负责

中国的rapper们!我们就说说这两年火热的节目《中国有嘻哈》,也就是中国新说唱的第一季,整季下来,有好几首歌都引用了周杰伦的歌曲,或者提到了周杰伦。

TizzyT(海选)——我在我十二岁的时候买了MP3|听周杰伦的专辑到后来我听G-funk

小青龙VS辉子《Time》——那年生日同桌攒钱给我买的卡带|包装粗糙海报写着JAY

这可是华语乐坛的说唱标杆,敢挑战也是蛮有胆量的。

PG One 微博——“这第一名到底要多强|到底还要过多少关”(周杰伦《三年二班》)

吴亦凡、小白、TT 战队PK《三年二班》改编

TT半决赛《头文字T》改编自《头文字D》-《飘移》

大魔王踢馆赛,老辣的陈奂仁唱出《战争》时,鸡皮疙瘩掉了一地。《战争》这首歌,作曲:周杰伦|编曲:周杰伦|制作人:周杰伦

以及各位rapper在KTV点歌可以看出周杰伦对他们的影响

这些中国rapper应该大多数都是8090后,周杰伦的歌对他们会有或多或少的影响,甚至有些是周杰伦的粉丝。

中国有嘻哈,少不了周杰伦。

周杰伦的确不是一个纯粹的 Rapper,说唱也只是他音乐的一小部分。但他对中文说唱领域的贡献,乃至整个华语乐坛的贡献,不是一个“天王”就可以概括的。

多年以后说起中国嘻哈,周杰伦是个永远绕不开的人物。Respec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年二班mp3下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