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大决战主题歌的名字?

光明日报北京8月11日电(记者牛梦笛)49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大决战》创作座谈会10日在北京举行。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兼总编辑慎海雄出席并与专家学者、主创代表座谈。

电视剧《大决战》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制作、八一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自6月25日起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和央视频、央视网等新媒体平台同步播出。该剧以1945年8月抗战胜利到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全景展现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辉煌历史,深刻诠释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真谛。

座谈会上,与会代表围绕《大决战》的创作经验、传播效果及社会影响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电视剧《大决战》总导演高希希表示,全剧主要围绕“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进行排兵布阵。在创作过程中,努力做到在还原历史人物的同时丰满其“血肉”,展现走向成功的万般艰辛,让公众看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文艺评论家汪守德表示,“这部剧叙事流畅、脉络清晰,是全景式、教科书式的一部有筋骨、有血肉、有看头的作品。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摄制,八一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鹿鸣影业有限公司承制,东阳三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制,高希希执导,黄剑东编剧,唐国强、王劲松、刘涛、苏青领衔主演,于和伟特邀主演,刘劲、王伍福、郭连文、王健、邵兵、刘之冰、王亚楠、郭广平、何政军、李健、王挺、谷伟、陆思宇、韩鹏翼等主演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大决战》近期将于央视综合频道全国首播。近日,该剧发布了全阵容海报和一组角色海报。

  故事以解放战争时期著名的“三大战役”为主要线索,集中展现了从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4年多时间里,在战略、战术和战斗层面的关键博弈,在高度还原历史的基础上,以全新的文艺手法,为党的历史提供新的注解。

  对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来说,主要人物的神似是电视剧被业内看好的重要因素之一。本剧中人物众多,至少几十个角色都是观众相当熟悉的历史人物,如何将历史人物演绎得形神兼备也成为演员们的一大挑战。

  除了极具说服力的特型演员们,《大决战》中主要演员从外型到神态,都尽量与历史人物贴近。其中,刚刚斩获本届上海电视节最佳男演员奖的于和伟,角色海报中于和伟眼神犀利两颊瘦削,虽然不动声色,却将林彪坚毅和谨慎的性格展现了出来。事实上,从“曹操”到“陈独秀”,于和伟对历史人物的驾驭能力早已毋庸讳言,《大决战》也将是他问鼎白玉兰奖后播出的首部作品。实力派演员王劲松,此次已是第二次饰演蒋介石,为了在视觉呈现上更为契合,王劲松在妆容、举止步态、表情上都格外下功夫,角色海报放出后,很多网友直呼“神似”!实力派女演员刘涛则是首度饰演宋美龄,宋美龄留下了大量影像资料,这都成为刘涛塑造角色的富矿,向下弯曲的眉毛、向内收敛唇妆,柔中带刚的眼神,让刘涛版本的宋美龄兼具洋气与英气。

  在选角方面,导演高希希除了坚持贴近原型,更邀请了具有市场号召力和影响力的演员加盟,饰演如战斗英雄、前线指挥员、爱国学生等虚构角色。比如青年演员苏青就饰演了一位千里寻夫,历经险阻最终成长为一名女战士的军嫂王翠云,人气青年演员陈都灵和张云龙则饰演了为国家命运奔走的青年学生。

  从此次放出的全阵容海报来看,海报以血与火交织的战争场面作为大背景,厚重大气的历史感,将观众瞬间拉回那段沧桑岁月,海报还呈现了明暗底色的鲜明对比,其中共产党阵营是温暖明亮的底色,象征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即将走向光明的新中国,而国民党阵营则以冷色调打底,营造出阴郁冷峻、大厦将倾的氛围。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一线指挥和战斗的军事人员外,青年学生、支前民工等角色也登上了全阵容海报,可见《大决战》中既有大人物在历史节点的纵横捭阖,也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小人物,他们互为映衬,一起构成了特定历史时期的中国人群像。该剧将于近期在CCTV-1播出,敬请期待!

原标题:《大决战》全阵容长卷首发 实力派云集打响决定中国命运的生死之战

  讲述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大决战》本周正式收官,一部以军事战争为主线剧情的党史剧,不仅收视率节节攀升至同期首位,在豆瓣、微博等多个社交网站,也引起了年轻观众的热烈讨论。今年以来,以《觉醒年代》为代表的党史剧几乎无一例外都备受年轻人欢迎,《光荣与梦想》《理想照耀中国》以及《百炼成钢》等多部剧集也突破性地创新了表达方式。主旋律题材、党史剧,已真正地让年轻人入心入情。

  ●大叙事不乏小人物视角

  从年初的《觉醒年代》开始,党史剧几乎都旗帜鲜明地承继着党史剧的核心主题,不管是连续剧形式的《光荣与梦想》《跨过鸭绿江》《大决战》,还是单元剧形式的《理想照耀中国》《百炼成钢》,这些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无一不是有规划、有步骤地用电视剧影像,系统、完整、生动地展现了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

  其中,《觉醒年代》聚焦1915年至1921年建党前期的历史风云;《光荣与梦想》与其相接,从五四运动讲起,直至新中国成立后的抗美援朝;《跨过鸭绿江》和《大决战》聚焦单独的战争史,《理想照耀中国》和《百炼成钢》则截取百年革命史中的闪耀瞬间,以一个个单独的人物或者故事成篇,点亮了百年党史中那些令人难以忘怀的“群星闪耀时”。

  主题集中鲜明,但表达生动而富有层次感,这些剧几乎每一部都备受观众欢迎,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用鲜活的人物故事和丰富的细节还原历史,在史料中还原伟大的建党精神,用人性的光辉感召与今天的观众共振。《觉醒年代》播出后,陈延年、陈乔年两位烈士的事迹为观众所熟知,成为了年轻一代新的“偶像”;《大决战》中对白老虎屯阻击战进行详细刻画,用普通战士的故事重现无名烈士的英雄事迹,炮兵司令朱瑞、《半夜鸡叫》的作者高玉宝等真实人物也在剧中穿插出现。在视频网站的弹幕中,不少年轻观众都是边看剧边查党史,从而更深刻理解了那些英雄们所做的选择,意味着怎样的牺牲和勇气。

  ●影像表达多有突破

  今年热播的党史剧,几乎无一例外都在形式创新和影像表达风格上下了大力气。张永新导演的《觉醒年代》就有很多电影化、诗化的艺术表达,多个特写和场景画面自带寓意,令观众回味久远。

  《光荣与梦想》《大决战》则在战争戏上有明显突破,大量的战争场面以实拍方式展现,对战争现场几乎做了一比一的场景还原,真炸真埋和写实的服化风格,都让电视剧的战争戏标准整体上了一个大台阶。不少观众感叹,在这些剧中看到的战争戏不亚于电影画面,而大量战争戏的比重,也能让观众加深了对革命历史进程中流血牺牲之残酷的理解。

  《理想照耀中国》《百炼成钢》则采取了单元剧手法,前者以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时期、复兴时期四个阶段为划分,选择40组人物的闪光故事进行单独刻画;后者则以建党百年的辉煌历程为主轴,通过八首经典歌曲串联起八大板块,用耳熟能详的歌曲掀开波澜壮阔的历史,让观众沉浸其中。

  《理想照耀中国》导演傅东育表示,该剧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视剧,如何在25分钟内讲述一个故事,并且能迅速打动人心,这对主创团队是一个挑战。由于独立成篇,几乎每一个篇章都强调艺术风格要极致,40个故事创新采用40种不同的艺术风格,浪漫主义的就要浪漫到底,有喜感的就把喜感做足,纪录片化的就要最大限度追求写实。

  ●新面孔引来新“共振”

  今年以来的党史剧,不管是《觉醒年代》创新起用于和伟、张桐等中青年演员担纲,还是《光荣与梦想》《大决战》中不约而同地让王劲松来扮演蒋介石,都通过更加广泛的选角,来打开新的视野。

  大量青年演员开始出现在党史剧中,承担起扮演历史人物的重任,也为吸引更多年轻观众提供了契机。年轻演员在剧中的表现也都可圈可点,从同龄人的角度也更容易产生代入感。傅东育透露,《理想照耀中国》的镜头对准了不同时期青年人的奉献与坚守,所以要用年轻演员来演,在表达手法上也要年轻态。“通过青年演员的影响力引燃理想动力,让年轻受众同频共振,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在评价《百炼成钢》时认为,“《百炼成钢》奠定了一种新的表达范式,对于年轻观众也更具吸引力”。在《百炼成钢》播出期间,很多深受红色精神感召的观众自驾两千多公里,打卡红色圣地。而《觉醒年代》播出已近半年,仍有观众自发前往合肥的延乔路献花。历史和现实的共振,剧集和年轻人的互动,在荧屏外仍在继续。(记者 李夏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陈真电视剧主题曲原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