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歌里面有歌词 无辜的人 无辜的泪 ……无怨无悔 这是什么歌曲名字叫啥?

因为很多人把这部高畑勲的片子当成宫崎骏的作品去理解了……

作为吉卜力双巨头,以及宫崎骏动画路上的半个“师父”,高畑勲和宫崎骏不论作品风格、演出手法还是故事特点上,都有一定相似处,所以很多观众会不由自主用解读宫崎骏作品的方式去理解高畑勲——甚至根本就会把两个人搞混。但实际上,高畑勲与宫崎骏的作品有一个根本性的不同,如果用看宫崎骏的方法去看高畑勲,必然会造成巨大的误解。

二人的不同在于对主角的态度上。

宫崎骏对自己的主角态度是绝对积极的,他作品里的那些主角基本就是他心目中理想人格的化身,他也绝对支持和认同自己作品里的主角们。哪怕部分作品的主角形象一开始不太成熟(例如《魔女宅急便》《千与千寻》),到中后段也绝对会成长为勇敢又美好的理想角色。甚至在《幽灵公主》这部几方势力都不完全正义的“成人风”作品中,也有一个完全正义的主角阿西达卡,在各个势力间担任中立的调停者。

而高畑勲并不是这样,他对自己作品主角的态度要暧昧地多,这点大家把高畑勲中后期作品(《大提琴手》《萤火虫之墓》《岁月的童话》《百变狸猫》《我的邻居山田君》《辉夜姬物语》)大致看一遍就能体会到——高畑勲并不完全认同自己作品中的主角。抛开《萤火虫之墓》不说,来看看《百变狸猫》,里面有一段情节是狸猫靠挖陷阱杀死了几个只是路过的人类司机,来恐吓人类不要接近他们住的地方——主角狸猫为了保护栖息地会杀人,而且是杀无辜的人,高畑勲很明显是不认同狸猫这种行为的,后面当“狸猫和尚”提议为这些无辜死者默哀时,众狸猫却报以大笑。

你绝对不会在宫崎骏电影里看到类似情节,宫崎骏电影中也有会杀人的主角(娜乌西卡、阿西达卡),但只会是为了自卫或者保护他人,绝对不会出现主角为达成某种目的害死无辜者的桥段(《风之谷》漫画版里娜乌西卡后期倒是真杀疯了,但那是漫画。以及即便是杀疯了的娜乌西卡,宫崎骏也依然是认同并支持她的)。

还有《辉夜姬物语》,结尾处辉夜姬前一秒还对来接她的天神慷慨陈词说人间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值得留念,后一秒羽衣一穿立刻面无表情跟着天神走了,这种直接打脸主角的场面宫崎骏也是绝对不会去拍的。

这一点和高畑勲的创作理念有关。2014年9月一期《南方周末》刊登过对他的专访,里面高畑勲谈了自己与宫崎骏最大的不同——宫崎骏希望观众能沉入到自己的电影中,而高畑勲则希望自己的电影和观众保持一定距离。相比宫崎骏,高畑勲更想让观众做一个旁观者,抱着“欣赏”的态度去享受电影整体,而不是自我代入到某个主角里去。他不希望观众“认同”主角,只希望观众“体谅”他们,为此他甚至会故意设计某些桥段来让观众“出戏”。要是有观众和高畑勲说,我看你某部作品看哭了,我太能和主角感同身受了,他大概率不会开心,反而会非常尴尬(这估计也是他电影票房比不过宫崎骏的一个重要原因)。

最后说回到《萤火虫之墓》,很明显高畑勲并不认同本片的主角清太,甚至他想真正表达的压根都并不是什么战争的残酷。高畑勲真正想表达的,其实是失去仁爱的社会,其自私冷漠如何杀死了两个孩子,这点是高畑勲在《萤火虫之墓》的剧本大纲中明确说了的。

注意这里高畑勲的意思——清太作为一个十三四岁的青少年,能做到这种程度已经很不容易了,没有多少他这个年纪的男孩,在那种社会环境下能独自把妹妹养活更长时间。清太与妹妹最后双双死去,主要是是社会的问题而不是清太的问题(但高畑勲也不回避清太绝对有很多问题,就像他前面说的,体谅,但不认同)。

所以,电影一开头,高畑勲就安排了这样的场景——在车站,面对濒死的男主角,来往的路人却只是嫌他给日本丢脸:

而片中对日本政府以及“爱国人士”的明嘲暗讽也比比皆是。像是清太寄宿家的那个亲戚,嘴里天天说着爱国行为却处处自私自利,就是典型的在“明嘲”——说亲戚是好人的建议仔细再看一遍,首先,她不是白养活清太和节子,前面用清太母亲的和服去换的米,她是和清太对半分的。

这一大袋米起码有两罐,分给清太一罐

而意识到清太父亲很可能已经阵亡后(清太写给父亲的信长久没有回音),她便开始处处针对,完全是在故意挑拨清太情绪赶他走,所做包括且不限于:盛饭时只给清太与节子盛米汤,直接说以后不给清太和节子做饭了,主动建议清太搬到防空洞住去,以及故意告诉节子她妈妈死去的消息,惹得节子晚上大哭,再反过来责怪清太没有照顾好节子。

女儿看到自己碗里的食物比节子丰富许多,羞红了脸但也没说什么
当着清太面说以后不许吃白米,清太忍了,但节子没忍住顶了一句,她立刻借机表示以后不给二人做饭了
发现清太是个倔脾气后,特地挑唆他去住防空洞
由后续情节可知,这里节子哭,是因为亲戚告诉节子她妈妈死了

最后再补充一点,有位匿名答主@我说,亲戚大婶是好人,她自己也只吃杂粮稀饭,给自己丈夫女儿吃白米饭是因为他们有正经工作和学校要忙,体力消耗比较大。而且她还帮清太洗碗了呢。

那首先来看看她给自己盛的稀饭,与给清太节子盛的有什么不同吧。

然后再说她帮清太洗碗的事,她帮清太洗碗的当天 ,之前情绪一直比较稳定的节子,两次突然莫名其妙大哭着喊妈妈。很明显,就是在那天,亲戚大婶告诉了节子她妈妈死去的消息,而之前清太曾请求过亲戚不要说。她帮清太洗碗,是为了弥补自己的一点内疚。

成年人知道忍。只有十三四岁,之前还是阔少爷的清太,忍不住情有可原。

还有不那么直白的“暗讽”——作为“日本政府”代表的配给所,前后两次出场是这样的:

妹妹活着的时候,清太去领米给妹妹吃,只能领到一点点,工作人员也懒得和他多说一句话。等妹妹死了,清太去领木碳烧妹妹,配给所很大方地给了一大箱,工作人员还笑着教他怎么操作才能把尸体烧干净——其中的意味不用多说了吧。

而最明显的地方,开头轰炸机炸死他们妈妈的剧情,高畑勲几个镜头就带过去了,这个情节是为了让两个孩子失去家庭庇护,直接面对冷漠的日本社会。如果高畑勲真是想“反战败”,拍我们日本人好惨美军的轰炸好过分好没人性,那为啥不在开头注重刻画一下他们妈妈多么美丽温柔善良无辜,结果啪一下被美国人炸死了,这味儿不对多了?可高畑勲从头到尾,连个母亲的正脸都没给露过几回。而着重刻画的清太和妹妹,他们是被美军的轰炸机炸死的吗?不是啊,轰炸机从头到尾没伤到他们分毫,甚至如果没有美军轰炸造成的混乱让清太可以趁火打劫偷东西,他和妹妹会更早一步饿死,后面一看美军飞机来了,清太别提多高兴了。仔细想想导演这里想表达的究竟是什么?会是高畑勲在说“我们日本被美国炸的好惨”吗?

以及最最讽刺的一点——直到妹妹快死去,清太的存款其实都还剩3000日元。要知道他们家户头总共也就7000块,这是剩了快一半没花。

在那之前,清太又是求农夫赊账,又是偷东西,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在轰炸的时候偷,还把自己和妹妹饿到严重营养不良,为啥都死活不愿意动这3000块呢?——因为他已经被日本军国主义的宣传机器洗脑了,觉得日本不可能认输,战争会长久地打下去,起码还得打好几年,所以为了以后准备,花钱抠成这样。直到取钱时听见银行里的人聊天,才知道日本早就举白旗了。

前面的军歌歌词和后面的台词照应,也明显是在讽刺

千言万语归于一点,如果你觉得看《萤火虫之墓》时感觉到有点不对劲,那说明你看对了,因为高畑勲电影的主角不是让你自我带入进去的,而是要让你旁观审视的。你要是感觉清太的某些言行你不认同,或者觉得他那么惨有活该的成分,那其实是高畑勲故意安排的,他只希望你能“体谅”主角而不是“认同”主角。如果观众依照看宫崎骏电影的习惯,认为自己应该完全带入主角,并认为主角从头到尾都是正义无辜的一方,主角说的话就是导演想对观众说的,那你对高畑勲电影的理解必然会谬之千里。在这种错误认知的基础上,觉得“《萤火虫之墓》只是在反战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最后乘着这篇回答看的人多,我给自己引个流吧,最近花费挺大心力写的三篇《EVA新剧场版》的解析式影评,总共有25000字左右,如果感兴趣欢迎看一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怨无悔这一生是什么歌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