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龙怎样用300+字说明神曲的内容梗概的?

书单,永远都不嫌多,永远都少一个。该读的书,永远都还有那几本。那些,都是经典。那么,制定读书计划,从现在开始,把“语文日课”搜集整理,以及原创打造的书单收藏好,孩子一定会收获一个读书的“成长季”。

开始阅读吧!利用好假期,周末的时间,与其把时间更多地浪费在做题,去课外班补课上,不如把更多的时间用来读书。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必定具备远大的目光,方能成为真正的人才。

而且,深阅读带来的快乐,是任何事物也无法取代的。

有史以来人类最佳读物前10名

法国《读书》周刊在欧美15所著名大学发布问卷调查,7548名优秀大学生投票选出“有史以来人类最佳读物前10名”(“影响我成长的10本书”),结果如下:

1985年,美国《生活》杂志社在百万读者中开展评选“人类有史以来的最佳书”的活动,结果有二十种书名列前茅。

1.《堂吉诃德》作者:(西班牙)塞万提斯
2.《鲁滨逊漂流记》作者:(英国)笛福
3.《匹克威克外传》作者:狄更斯
4.《傲慢与偏见》作者:简·奥斯丁

1.《堂吉诃德》作者:(西班牙)塞万提斯
2.《鲁滨逊漂流记》作者:(英国)笛福
3.《匹克威克外传》作者:狄更斯
4.《傲慢与偏见》作者:简·奥斯丁
5.《德伯家的苔丝》作者:(英国)哈代
6.《悲惨世界》作者:(法国)雨果
7.《包法利夫人》作者:(法国)福楼拜
8.《约翰·克利斯朵夫》作者:(法国)罗曼·罗兰
9.《西线无战事》作者:(德国)雷马克
10.《白鲸》作者:(美国)麦尔维尔
11.《格利佛游记》作者:斯威夫特
12.《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作者:(美国)马克·吐温
13.《浮士德》作者:(德国)歌德
14.《仲夏夜之梦》作者:(英国)莎士比亚
15.《奥德赛》作者:(古希腊)荷马
16.《希腊史》作者:布利
17.《罗马帝国之衰亡》作者:吉本
19.《培根论文集》作者:(英国)培根
20.《进化论》作者:达尔文

非选择题(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25题、专题26 走向近代
(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共40分)
1.(本题2分)(2022·广东广州·模拟预测)构建知识线索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中的“?”指的是( )
A.封建庄园 B.手工工场
C.租地农场 D.现代工厂
根据题干可知,商人和工人之间的关系为彻底的雇佣关系,并且商人为工人提供原料、统一的生产工具、提供劳动场所,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B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封建庄园和租地农场,排除AC项;现代工厂是通过工业革命建立的,排除D项。故选B项。
2.(本题2分)(2022·福建泉州·一模)10世纪时,西北欧的毛纺业城市和当时较为落后的英国城市,都出现了城市工商业者逐渐集结成市民阶级,最终成长为能与封建势力抗衡的强大政治力量。这反映了中世纪欧洲城市( )
A.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B.摆脱束缚享有司法特权
C.保障了城市居民利益 D.孕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根据所学和材料“城市工商业者逐渐集结成市民阶级,最终成长为能与封建势力抗衡的强大政治力量”可知,这体现出,城市工商业的生产组织方式最终发展成手工工场,这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它有力地冲击封建势力,D项正确;中世纪欧洲城市体现了向近代转型的特征,资本主义因素产生并发展,不是说推动农业经、享有司法特权、 保障了城市居民利益,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3.(本题2分)(2022·河南郑州·一模)新兴市民要求建立被市学校,由城市当同选聘教师,决定学费,确定入学条件,学习地理商业,行政事务,培养职业技能。于是,多数城市形成了世俗教育学校。这表明中世纪的西欧( )
A.自由自治促进经济繁荣 B.城市发展推动教育变革
C.教育彻底摆脱教会控制 D.大学兴起促进城市发展
据题意可知,中世纪随着城市的兴起,新兴起的市民阶层要建立城市学校,教授世俗文化,由此可知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发展推动了教育变革,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西欧城市发展对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不能说明经济繁荣,排除A项;“彻底摆脱”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C狭隘观念;是城市的发展促进教育的发展,D项说法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故选B项。
4.(本题2分)(2022·重庆·一模)下面是某同学在学习完世界历史某一单元后总结的思维导图。结合所学可知,图中“?”处应填写的是(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自然经济 C.社会主义经济 D.资本主义工商业
中世纪晚期欧洲出现了一些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它们的发展,使欧洲市场需求逐渐扩大,商品经济日趋发达,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起来,故D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排除A项;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发展,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排除B项;在新航路开辟前,没有出现社会主义经济,排除C项。故选D项。
5.(本题2分)(2022·广东肇庆·一模)□□□□是在封建制度瓦解过程中产生的新的农业经营方式,这是一种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其经营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的商业化经营,它以市场为生产的基本单位,主要依靠雇佣自由的工资劳动者。“□□□□”应是( )
A.西欧庄园 B.租地农场 C.手工工场 D.集体农庄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17世纪,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租地农场是在封建制度瓦解过程中产生的新的农业经营方式,这是一种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其经营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的商业化经营,它以市场为生产的基本单位,主要依靠雇佣自由的工资劳动者,B项正确;西欧庄园是自给自足的政治和经济单位,排除A项;手工工场是指经营者将生产者集中在一个场地内进行生产,他们提供生产工具和原材料,生产者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材料没有涉及,排除C项;集体农庄在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B项。
6.(本题2分)(2022·江苏南京·一模)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出现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这一现象主要表现在
A.庄园经济和现代工厂制的形成 B.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产生
C.种植园经济和工业革命的扩展 D.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行
考查点: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关键信息“欧洲社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出现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可知与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3世纪,欧洲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劳动分工、简单协作,新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出现,是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标志。14世纪中叶以后,领主出租直领地达到一个高潮,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因此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面貌的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出现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的是租地农场、手工工场。选项B符合题意;工业革命后,现代工厂制的形成,A排除;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工业革命的前提,C排除;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行,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的措施,D排除。故选B。
7.(本题2分)(2022·广东深圳·模拟预测)14世纪中叶,欧洲饱受黑死病的摧残……欧洲进入了全面崩溃的动荡时期。但是,就在这毁灭和绝望之中,一片灿烂的阳光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和威尼斯诸城中冉冉升起。这里“灿烂的阳光”指的是(  )
A.文艺复兴兴起 B.启蒙运动兴起
C.资本主义制度建立 D.工业革命开始
根据题干“一片灿烂的阳光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和威尼斯诸城中冉冉升起”可知,“灿烂的阳光”是指文艺复兴兴起。文艺复兴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发起了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其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A项正确;启蒙运动兴起于18世纪的法国,排除B项;资本主义制度最先在17世纪末的英国建立,排除C项;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排除D项。故选A项。
8.(本题2分)(2022·福建福州·一模)下表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13—14世纪 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城市市民阶级兴起壮大
14世纪中叶 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
14—15世纪 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萌芽逐步发展,欧洲开始酝酿一场重大变革
A.欧洲走向近代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革命时代到来 D.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根据所学可知,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城市市民阶级兴起壮大;14世纪中叶,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这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萌芽逐步发展,欧洲开始酝酿一场重大变革;这此因素表明,欧洲走向近代,A项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到来,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排除BC两项;日本明治维新表明资本主义制度扩展到亚洲,排除D项。故选A项。
9.(本题2分)(2022·福建福州·一模)西方在中世纪时把上帝和来世作为思想的中心,文艺复兴时期把注意力集中在人和现实世界上。这一变化趋势体现
A.神学能够超越一切 B.人文主义思潮的涌现
C.自然科学的推动力 D.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根据所学和材料“上帝和来世、人和现实世界上”可知,关注对象由神性到人文,这是因为人文主义思潮的涌现,B项正确;神学能够超越一切,这是神性,排除A项; 文艺复兴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启蒙思想体现的是理性,排除CD两项。故选B项。
10.(本题2分)(2019·河北保定·中考模拟)“文艺复兴时期,人民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文艺复兴是一次“精神的新生”是因为( )
A.全面复兴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B.几乎蔓延到了西欧所有国家
C.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D.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宣扬资产阶级思想的思想解放运动,因此是一次“精神的新生”,C项正确;文艺复兴不是在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排除A项;几乎蔓延到西欧所有国家不是文艺复兴是一次“精神的新生”的原因,排除B项;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的是启蒙运动,排除D项。故选C项。
11.(本题2分)(2022·广东肇庆·一模)下图所示为达·芬奇绘画作品,图中女子的衣着、装饰品在当时都十分华丽且考究,皮肤也非常光滑,手中抱着的银鼠活灵活现。该绘画反映了( )
A.人们追求世俗的精神享受 B.教会的精神独裁土崩瓦解
C.新兴资产阶级更加“理性” D.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大发展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他的作品集中体现了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因此,从题干材料“皮肤也非常光滑,手中抱着的银鼠活灵活现”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人们追求世俗精神的享受,彰显的是人文主义精神,A项正确;教会精神独裁受到冲击与宗教改革有关,排除B项;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排除C项;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处于萌芽状态,排除D项。故选A项。
12.(本题2分)(2022·广东·模拟预测)傅雷评价《蒙娜丽莎》时说:“吸引你的,就是这神秘。因为她的美貌,你永远忘不掉她的面容,于是你就仿佛在听一曲神妙的音乐,对象的表情和含义,完全跟了你的情绪而转移。”这说明该画所体现的主要精神是( )
A.理性主义 B.人文主义 C.浪漫主义 D.蒙昧主义
根据材料“对象的表情和含义,完全跟了你的情绪而转移”,可知作者突出强调人的情感作用,体现了人文主义对人性的尊重,B项正确;理性主义强调人的独立思考和判断,排除A项;浪漫主义美术出现于18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前期,排除C项;蒙昧主义是教会为扼杀人性而提倡的神学理论,排除D项。故选B项。
13.(本题2分)(2022·广东·模拟预测)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等艺术大师创作了许多杰出作品。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在文学、艺术、思想、科学等许多方面硕果累累。由此可见,文艺复兴( )
A.主要在艺术领域成果突出 B.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目的
C.让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D.推动欧洲科学文化思想的繁荣
依据题干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运动冲破了天主教教会一千多年来对欧洲社会生活和人们精神世界的统治,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所以D项符合题意。A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C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4.(本题2分)(2022·陕西渭南·一模)“点”是具体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线索,通过点与点之间的联系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下图反映的重要史实是
A.文艺复兴的兴起 B.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C.工业革命的发展 D.新航路的开辟
根据图示和所学可知,促进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全球性流动事件指的是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与亚洲、美洲、非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世界观念逐步确立,D项正确;文艺复兴是思想解放运动,排除A项;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是图中殖民殖民掠夺的结果,排除B项;工业革命是工商业发展的推动,属于生产技术领域的革新,排除C项。故选D项。
15.(本题2分)(2022·广东·九江初中一模)吸收美洲农作物,增加了食物供应,导致了中国人口相应增长。美洲作物也使得非洲人口急剧倍增,特别是西非,那里是17、18世纪在新大陆劳作的数百万奴隶的来源。上述材料可用于说明( )
A.贩卖非洲奴隶是为了换取美洲农作物 B.开辟新航路是为了获得美洲的农作物
C.美洲与亚非地区很早就有物种的交流 D.开辟新航路客观上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根据材料“吸收美洲农作物,增加了食物供应,导致了中国人口相应增长。美洲作物也使得非洲人口急剧倍增,特别是西非,那里是17、18世纪在新大陆劳作的数百万奴隶的来源。”可得出,吸收美洲农作物促进中国和西非人口相应增长,这是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影响之一,D项正确;贩卖非洲奴隶是为了换取美洲农作物,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A项;开辟新航路是为了获得美洲的农作物,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B项;美洲与亚非地区很早就有物种的交流,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6.(本题2分)(2022·广东·模拟预测)某航海家的日记里有这样一段记述:“1520年11月28日,星期三,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在三个月20天里,我们没有吃任何新鲜的食物。我们吃的饼干已不是饼干,而是爬满虫子、发出老鼠屎味的粉渣。”这位航海家及其船队航行( )
A.发现了“风暴角”,后命名为“好望角”
B.发现了古巴和海地,登上了“美洲大陆”
C.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
D.打开了绕道非洲南端通往东方的航路
根据材料“1520年11月28日”“进入太平洋”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年,麦哲伦船队进行进行环球航行,从西班牙出发,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欧洲,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C项正确;迪亚士发现了非洲好望角,排除A项;哥伦布发现了古巴和海地,登上了美洲大陆,排除B项;达·伽马打开了绕道非洲南端通往东方的航路,排除D项。故选C项。
17.(本题2分)(2022·安徽·模拟预测)在1500年前后,人类进入一个新时代,它以西方崛起为标志,翻转了东方“先进”、西方“落后”的布局。从那个时候起,西方就成了世界的牵引机,“西方中心论”从那个时候开始,“普世”之说也由此而来。这种变化始于( )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启蒙运动 D.第一次工业革命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在1500年前后,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打破世界各大洲相对隔绝的状态,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B项正确;文艺复兴兴起于14世纪中叶的意大利,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启蒙运动于17世纪兴起于英国,在18世纪的法国达到高潮,排除C项;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排除D项。故选B项。
18.(本题2分)(2022·福建泉州·一模)欧洲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麦哲伦等人,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这反映了( )
A.航海家们的贡献不足为道 B.物质的支持是航海活动进行的前提
C.企业家们具有冒险的精神 D.资本的发展需求是殖民扩张的根源
根据题干可知,“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说明在海外扩张中资本的发展需要是对外扩张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不断拓展海外市场,D项正确;题干没有贬低航海家贡献的意思,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殖民扩张的根源,而不是新航路开辟的物质条件,排除B项;题干体现不出企业家们的冒险精神,排除C项。故选D项。
19.(本题2分)(2022·江苏南京·模拟预测)长达三百多年的“三角贸易”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罪恶。下列关于“三角贸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欧洲本土启航经美洲到非洲,最终回到欧洲本土
B.“三角贸易”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
C.“三角贸易”为非洲殖民地的开发提供了大批廉价劳动力
D.美国、荷兰、法国是从事“三角贸易”的主要国家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角贸易”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金,B项正确;三角贸易从欧洲本土启航经非洲到美洲,最终回到欧洲本土,A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排除;“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了不下1亿的精壮劳动力,C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排除;美国不是从事“三角贸易”的主要国家,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项。
20.(本题2分)(2022·重庆·一模)“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
①殖民者对殖民地进行血腥掠夺 ②殖民掠夺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强有力手段
③殖民掠夺过程中,美国后来居上 ④黑奴贸易和殖民掠夺对资本主义发展有促进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依据“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可知殖民者对殖民地进行血腥掠夺,①正确;依据“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可知殖民掠夺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强有力手段,黑奴贸易和殖民掠夺对资本主义发展有促进作用,②④正确;题干没有体现“殖民掠夺过程中,美国后来居上”,③错误。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二、综合题(共60分)
21.(本题12分)(2022·上海奉贤·一模)走向近代的历史
世界历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
(1)据下列《西方早期殖民扩张和三角贸易图》可知,在早期殖民扩张的国家中,___________(国名)曾占领我国的台湾岛;贩卖黑奴的“三角贸易”将欧洲、非洲和___________联结起来。
(2)与西方早期殖民扩张直接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宗教改革 D.法国大革命
(3)《世界历史(第一册)》第15课中将哥伦布“发现”美洲作为一目的标题,说说“发现”用引号标示的理由是什么。
(4)你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世界历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这句话的含义?
【答案】(1) 荷兰 美洲
(3)参考答案:美洲及其原始居民的存在是一个既定事实,哥伦布发现美洲是基于当时西方国家视角的说法:编写者采用哥伦布“发现”美洲这一说法,旨在强调哥伦布到达美洲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4)参考答案:马克思所说的“世界历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意在强调真正的世界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社会早期处于相对隔绝的区域文明时期,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相对隔绝的状态,将世界逐渐连为一个整体,成为真正的世界历史的开端。
(1)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宝岛台湾。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角贸易中,奴隶贩子的贸易路线一般是从欧洲出发,乘船到非洲;在非洲通过各种卑鄙的方式掳获黑人后运往美洲,把黑奴卖给美洲的种植园主;然后,再把美洲的金银和工业原料运回欧洲。因此,贩卖黑奴的“三角贸易”将欧洲、非洲和美洲联结起来。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便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掠夺,在亚非拉地区建立殖民地,掠夺当地的财富,故选B项。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引号的作用是表示强调或否定。美洲的存在是客观事实,最早发现或到达美洲的是印第安人,只是当时独立发展,与世隔绝。编写者采用哥伦布“发现”美洲这一说法,是从当时欧洲人的视角出发,旨在强调哥伦布到达美洲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所说的“世界历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意在强调真正的世界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社会早期处于相对隔绝的区域文明时期,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日益连接为一个整体,世界观念也由此形成。因此,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世界史才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历史。
22.(本题12分)(2022·福建福州·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00—18世纪晚期 超过150万名欧洲人跨越大西洋来到新大陆,寻找新的生活。
1595年到1640年间 大约30万奴隶被送往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逐渐地越来越多的西班牙人移民到美洲殖民地。
——摘自约翰 梅里曼《欧洲现代史》上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大陆”发现者。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观点 ,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1)哥伦布。
(2)观点: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形成一个整体。论证:新航路开辟后,大批欧洲人来到新大陆,黑人奴隶从非洲贩卖到美洲,物种在各大洲之间互通有无,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加强了。
(1)根据所学可知,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2)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如,观点必须正确,史实准确,能支持观点,如,观点: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形成一个整体。论证:新航路开辟后,大批欧洲人来到新大陆,黑人奴隶从非洲贩卖到美洲,物种在各大洲之间互通有无,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加强了。
23.(本题12分)(2021·江苏宿迁·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有一首诗这样写道:
谁知明天有没有这闲暇!”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维特鲁成人“(见下图)
“维特鲁威人”是达·芬奇根据公元前1世纪的建筑大师维特鲁的观点和描述,同时参照自己的实验和经验,绘制的“体型优美的人”。这幅手稿展现了一个力图解开人自身的秘密,并将艺术和科学融合的达。芬奇。
——许斌总主编《教学设计与指导》
材料三 没有文艺复兴运动就不会有宗教改革运动的产生,也不会有后来的思想与学术的发展....从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中世纪国家,过渡到以民族文化和民族教育的利益为基础的现代国家,如果没有文艺复兴运动,也同样是不可想象的事。
——【德】鲍尔生著,滕大春等译《德国教育史》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哪些方面思想?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思想解放运动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答案】(1)追求现实生活幸福。
(2)促进了人性及思想解放;推动了思想艺术的发展繁荣和近代科学的诞生。
(3)推动了宗教改革;推动了思想艺术的发展繁荣和近代科学的诞生;推动了社会转型;推动了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
(4)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社会进步深化思想解放。
(1)据材料“得欢乐时且欢乐吧,谁知明天有没有这闲暇”可知,文艺复兴主张追求现实生活幸福。
(2)据材料可从促进了人性及思想解放;推动了思想艺术的发展繁荣和近代科学的诞生等方面回答。
(3)据材料“没有文艺复兴运动就不会有宗教改革运动的产生,也不会有后来的思想与学术的发展....”可知,推动了宗教改革;推动了思想艺术的发展繁荣和近代科学的诞生;据材料“从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中世纪国家,过渡到以民族文化和民族教育的利益为基础的现代国家”可知,推动了社会转型;推动了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
(4)结合所学可从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社会进步深化思想解放等方面回答。
24.(本题12分)(2021·北京房山·二模)人类活动促成了食物的相聚,食物的离合,也在调动人类的聚散,西方人称作“命运”,中国人叫它“缘分”。
材料1 世界农业起源统计
——摘自赵志军《中国农业起源概述》
(1)根据材料1概括世界农业起源的特点。
材料2 美洲特有的农作物,如玉米、土豆、红薯、辣椒、番茄被带到了欧洲,进而传播到非洲和亚洲。这些来自新大陆的作物在旧大陆的不同地区遭受到截然不同的待遇。对非洲、中东和中国的居民来说,他们从16世纪便开始种植玉米、土豆和红薯。这些易于生长且产量巨大的作物,不仅提供了多样化的食物选择和足够的能量,更成为人们在饥馑之年的救命口粮。
在新大陆的食物先后进入欧洲、非洲和亚洲各地的同时,旧大陆的一些农作物和家畜也被欧洲人带到了美洲。……不过,欧洲家畜的引入却引发了生态危机。由于牛、羊、猪在美洲繁殖得非常快,它们数量的激增远远超过了土地的承受力,良田变得荒芜,不再适合耕种和放牧,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沙漠化。
(2)新旧大陆的食物交流得益于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2简述新旧大陆食物交流的影响。
材料3 1835年、1874年,美国人雅各布·珀金斯和德国人卡尔·冯·林德在大西洋两岸先后发明了制冷机和冷冻机,堪称食品工业化历史上的里程碑。自此,食物特别是肉类更易于储存。同时,借助同时代铁路和航运技术的发展,大宗肉类食物的跨国和远洋运输不再是问题。
工业化最终是为了提高食物的供应量,以满足日益扩大的社会中下层人士的需要。……总体来说,民众从食品的工业化中还是得到了好处,因为获得了更多吃的权利。有充足的肉吃一直是富人的特权,但现在,普通人也吃得起肉。与此同时,为防止食物腐败而加入化学添加剂,以及代替自然生成物的人工食品的出现,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这说明,食物和食物生产在日趋工业化的同时,也必须受到法律和道德的管控。
——材料2、3摘自张旭鹏《舌尖上的世界—近代以来食物从区域到全球的传播》
(3)根据材料3,概括食品工业化产生的历史条件,如何评价?
材料4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2004年感动中国颁奖词
(4)根据材料4,说一说袁隆平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材料5 饥饿的人们与学生用餐后的餐盘
(5)根据材料5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围绕四个中心展开或有一个中心向四周扩散。
(2)新航路开辟或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为人们提供了多样化的食物,保证了饥荒之年度过灾难;同时过渡引进家畜导致了一些地区沙漠化。
(3)冷冻技术的发明便于食物的储存;铁路和航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食品工业化的发展。(答出工业革命的推动)提高了事物的供应量丰富了人民的饮食种类;化学添加剂的引发了食品安全问题。
(4)大胆质疑,细心求证。淡泊名利,坚持不懈的研究。
(1)根据材料1的“西亚、中国、中南美洲、非洲”出现自己特有的农作物和驯化动物可以概括出世界农业起源的特点是围绕四个中心展开。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中,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打破了世界的隔绝状态,使世界连为一个整体,促进了新旧大陆的食物交流;根据材料2的“对非洲、中东和中国的居民来说,他们从16世纪便开始种植玉米、土豆和红薯。这些易于生长且产量巨大的作物,不仅提供了多样化的食物选择和足够的能量,更成为人们在饥馑之年的救命口粮。”可知新旧大陆食物交流的影响是:为人们提供了多样化的食物,保证了饥荒之年度过灾难;根据材料2的“欧洲家畜的引入却引发了生态危机。由于牛、羊、猪在美洲繁殖得非常快,它们数量的激增远远超过了土地的承受力,良田变得荒芜,不再适合耕种和放牧,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沙漠化。”可知新旧大陆食物交流的影响是:过渡引进家畜导致了一些地区沙漠化。
(3)根据材料3的“自此,食物特别是肉类更易于储存。”可以概括出食品工业化产生的历史条件是:冷冻技术的发明便于食物的储存;根据材料3的“同时,借助同时代铁路和航运技术的发展,大宗肉类食物的跨国和远洋运输不再是问题。工业化最终是为了提高食物的供应量,以满足日益扩大的社会中下层人士的需要。”可以概括出食品工业化产生的历史条件是:铁路和航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食品工业化的发展。根据材料3的“体来说,民众从食品的工业化中还是得到了好处,因为获得了更多吃的权利。有充足的肉吃一直是富人的特权,但现在,普通人也吃得起肉。与此同时,为防止食物腐败而加入化学添加剂,以及代替自然生成物的人工食品的出现,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可知食品工业化提高了事物的供应量丰富了人民的饮食种类;化学添加剂的引发了食品安全问题。
(4)根据材料4的“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可知袁隆平所体现的科学精神有:大胆质疑,细心求证。淡泊名利,坚持不懈的研究等。
(5)依据材料5“饥饿的人们与学生用餐后的餐盘”的图片信息,我的认识有:世界上还有饥饿的人群。我们要节约粮食,不要浪费。
25.(本题12分)(2021·广东佛山·一模)以下为西方的食糖利用简史,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世纪 欧洲并不能种植甘蔗,砂糖是贵族才能享用的奢侈品,价格极其昂贵。
16世纪 美洲试种甘蔗成功,种植甘蔗需要极其繁重的人工劳动,美洲以种植园的形式大量生产甘蔗和蔗糖,源源不断运往欧洲,成为欧洲最大宗进口商品。
17世纪 17世纪初英国的砂糖进口量并不大。到了17世纪末,喝加糖红茶逐渐成为英国上层社会流行风尚。
18世纪 英国砂糖进口量迅猛增长,达到17世纪初的几十倍之多。1764年英国议会通过《食糖法案》,就非自英国进口的食糖向北美殖民地征税。
19世纪 英国砂糖进口量继续增长,工人家庭普遍以加糖红茶作为比咖啡更加便捷的早餐饮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甘蔗和蔗糖生产发展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17到18世纪英国砂糖进口量有何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食糖业发展带来的世界影响。
【答案】(1)三角贸易。影响:补充美洲劳动力,促进美洲经济发展;非洲人口减少,导致非洲发展落后;为欧洲提供原料和商品,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答到其中两点即可)
(2)变化:进口量迅猛增长。英国相继打败荷兰、法国等国,确立了海上殖民霸主的地位;英国社会饮茶风尚的流行。(答中其中一点即可)
(3)促进世界各地间的经济交流(扩大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使南美洲种植园经济的畸形发展,给黑人带来巨大苦难。(答出其中一个方面即可)改变英国的饮食风尚;激化了北美殖民地与宗主国英国之间的矛盾,推动北美独立进程;适应了英国工业革命后工人阶级的消费需求。(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1)根据材料“洲试种甘蔗成功,种植甘蔗需要极其繁重的人工劳动,美洲以种植园的形式大量生产甘蔗和蔗糖,源源不断运往欧洲,成为欧洲最大宗进口商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16世纪甘蔗和蔗糖生产发展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三角贸易。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6世纪起,欧洲殖民者为补充和增加美洲殖民地的劳动力,他们从欧洲出发,乘船到非洲,携带枪支、杂物等;在非洲通过各种卑鄙的方式掳获黑人后运往美洲,然后把黑奴卖给美洲的种植园主,然后带着满船的金银和欧洲需要的蔗糖烟草等工业原料返回欧洲.这一灭绝人性的行为持续了三百多年,三角贸易补充了美洲劳动力,促进美洲经济的发展;三角贸易使非洲人口减少,导致非洲发展落后;三角贸易为欧洲提供原料和商品,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2)根据材料“17世纪初英国的砂糖进口量并不大。到了17世纪末,喝加糖红茶逐渐成为英国上层社会流行风尚。”“英国砂糖进口量迅猛增长,达到17世纪初的几十倍之多。1764年英国议会通过《食糖法案》,就非自英国进口的食糖向北美殖民地征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到18世纪英国砂糖进口量进口量迅猛增长。其变化的原因有:英国相继打败荷兰、法国等国,确立了海上殖民霸主的地位;英国社会饮茶风尚的流行。
(3)根据材料“英国砂糖进口量继续增长,工人家庭普遍以加糖红茶作为比咖啡更加便捷的早餐饮品。”三角贸易使非洲人口减少,导致非洲发展落后;三角贸易为欧洲提供原料和商品,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近代食糖业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各地间的经济交流(扩大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使南美洲种植园经济的畸形发展,给黑人带来巨大苦难;改变英国的饮食风尚;激化了北美殖民地与宗主国英国之间的矛盾,推动北美独立进程;适应了英国工业革命后工人阶级的消费需求。
本专辑针对2022年中考一轮复习,由一线教学名师倾心打造,包含中考一轮同步上课精品课件、精品学评案,精品真题演练,【精品课件】涵盖历史五大核心素养,保障学生学习效果的质量,促进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会有系统地延伸和比较,做到知识的衔接和强化。对于重要内容尽量选用恰当的史料,做到论从史出,利于学生巩固知识,做到夯实知识的同时落实核心素养, 【精品学评案+跟踪训练】辅助课堂教学和复习。【真题演练】精选2021年全国各地中考真题,全面验收学习成果,欢迎您查看并下载使用。
2022年中考一轮复习中考真题演练(共20张PPT)
2022年中考一轮复习精品课件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15课 寻求新航路(15——16世纪)
第16课 早期的殖民掠夺
●知道《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等,初步理解文艺复兴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
●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知道“三角贸易”,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
●从手工场和租地农场的产生,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1)思想:文艺复兴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被认为是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2)经济: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萌芽产生并逐步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殖民者的殖民掠夺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世界市场的形成
“三角贸易”开始,英国
(3)经营方式:富裕农民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
(1)土地出租:14世纪中叶以后,许多领主出租自营地,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
(2)土地集中:一些富裕的农民通过承租、购买、转租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
②伴随生产方式的变革,欧洲社会结构发生改变。
富裕农民、骑士、乡绅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富裕农民和城市市民阶层逐渐成为新的政治力量,促使西欧社会结构发生改变
①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知识点2:西欧社会经济的变化
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
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
(3)文化: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促进了意大利人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研究;中国印刷术的传入
(1)经济:14世纪中叶,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新兴资产阶级形成(根本原因)
(2)思想: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
资产阶级兴起的反封建,反神学的思想解放运动
谈谈你对“新时代”的理解。
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过渡;
新兴资产阶级对世俗的物质和精神追求;
主张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A、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迅速,新生的资产阶级渴望开拓市场。
《马可·波罗行记》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黄金)
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传统商路,导致贸易受阻。
支持 国家 航行方向 人物 概况 贡献
开辟了从西欧直通东方国家的新航路
横渡大西洋—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等地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西班牙
麦哲伦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
殖民掠夺、殖民扩张的资本主义海外殖民侵略活动
(1)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地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2)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经济全球化的开端)。
(3)促进了物种的交换和文化的交流
16世纪~19世纪中期
获取更大利润;补充和增加美洲殖民地的劳动力
加速了英国等西欧殖民国家的原始资本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动力,极大地制约了非洲的发展,造成非洲传统文明衰落,社会经济倒退
为美洲种植园提供了劳动力,促进了美洲的开发;对美洲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英国→非洲(火器、机械制品和酒等物品)
非洲→美洲(黑奴卖给当地的种植园主)
美洲→欧洲(蔗糖、烟草等产品、金银返回英国)
殖民扩张、殖民战争、建立特许的商业公司、劫掠殖民地、贩卖黑人奴隶等方式
②16世纪,西班牙组建“无敌舰队”,控制地中海大西洋海上通道,建殖民地、掠夺金银、武力建立种植园、黑奴贸易
17世纪时,成为世界范围的殖民帝国
1588年,英国打败牙“无敌舰队”逐渐成为海上霸主。
方式:在北美建立殖民地和大种植园;“三角贸易”贩卖黑奴;在印度进行殖民侵略活动
①葡萄牙人控制从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海上通道,建立殖民据点和商站,控制商路;暴力抢劫、欺诈贸易
知识点6:资本原始积累
殖民侵略大致经历的四个阶段
(1)16世纪初至19世纪中期:武力征服、大肆掠夺、贩卖黑奴、公开抢劫等野蛮、残暴的手段。
(2)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商品输出(工业革命的必然结果)。
(3)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期:资本输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果)。
(4)20世纪中期至今:对欠发达地区进行经济渗透。
(3)对世界: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促进了全球经济、文化交流
(1)对欧洲:加速了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殖民地: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殖民地国家长期落后贫穷;资本主义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文化等传至殖民地,冲击了殖民地旧思想、旧体制
(2)资本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要条件,是资本主义国家崛起的重要途径
(1)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以殖民掠夺为主要手段,带有野蛮性和残酷性
知识点6:资本原始积累
相同点 背景 影响 联系 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资产阶级的殖民掠夺、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
都受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新航路开辟发生在文艺复兴期间,故文艺复兴所宣传的人文主义思想赋予了航海家敢于开拓、创新和冒险的精神;新航路的开辟,也有助于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郑和下西洋 新航路开辟
相同点 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掠夺财富,开拓海外市场
资本主义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
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大西洋沿岸的贸易繁荣
(1)都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
(2)都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往与联系,促进了文明的传播。
(3)都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4)都得益于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
(5)航海者都具有航海家的冒险精神
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材料所述的“古罗马热”是指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古罗马热”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文艺复兴。影响: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向西欧其他国家和地区传播,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
材料 在14世纪,面对重新发现的古罗马世界湮灭已久的美,整个意大利都患上了 “古罗马热”,为此如痴如醉……人们不再寄望于来世,不会把一切都寄托于缥缈的天堂,而是努力地在现世找寻幸福。很快古罗马的热潮席卷了整个欧洲。
——摘编自亨德里克威廉房龙《给孩子的人类简史》
材料 对西方来说,哥伦布毫无疑问是西方大航海时代的开路先锋。在美国,设有专门的哥伦布日,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让地球开始连为整体,开辟了历史新纪元。在美国不少城市,都竖有哥伦布的雕像。
根据材料判断美国对哥伦布充满好感的原因是什么?
“发现”美洲新大陆,地球连为整体
(2021·四川雅安·中考真题)文艺复兴的强大冲击力使欧洲的封建制度、封建精神和教会的愚民政策不能再钳制广大民众的思想和行为。这说明文艺复兴促进了( )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C.人们思想的大解放 D.古希腊罗马文化再生
(2021·广西贺州·中考真题)14-17世纪初,起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这场运动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但对古典文化并非是简单的“复兴”。这说明,文艺复兴实质上是……
A.一场反对宗教信仰的运动 B.文学艺术的革新运动
C.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运动 D.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2021·内蒙古鄂尔多斯·中考真题)印第安人认为哥伦布是强盗,欧洲人则认为哥伦布是功臣,造成这两种不同看法的最主要原因是
A.各自立场的不同 B.经济水平不平衡
C.地理环境的迥异 D.知识水平的差异
(2021·湖南益阳·中考真题)马克思指出:“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这里,马克思旨在
A.肯定英国殖民统治的积极性
B.凸显欧洲殖民侵略的破坏性
C.指出西方殖民活动的双重性
D.体现西方生产方式的建设性
中考演练专题26 走向近代
(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共40分)
1.(本题2分)(2022·广东广州·模拟预测)构建知识线索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中的“?”指的是( )
A.封建庄园 B.手工工场
C.租地农场 D.现代工厂
2.(本题2分)(2022·福建泉州·一模)10世纪时,西北欧的毛纺业城市和当时较为落后的英国城市,都出现了城市工商业者逐渐集结成市民阶级,最终成长为能与封建势力抗衡的强大政治力量。这反映了中世纪欧洲城市( )
A.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B.摆脱束缚享有司法特权
C.保障了城市居民利益 D.孕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3.(本题2分)(2022·河南郑州·一模)新兴市民要求建立被市学校,由城市当同选聘教师,决定学费,确定入学条件,学习地理商业,行政事务,培养职业技能。于是,多数城市形成了世俗教育学校。这表明中世纪的西欧( )
A.自由自治促进经济繁荣 B.城市发展推动教育变革
C.教育彻底摆脱教会控制 D.大学兴起促进城市发展
4.(本题2分)(2022·重庆·一模)下面是某同学在学习完世界历史某一单元后总结的思维导图。结合所学可知,图中“?”处应填写的是(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自然经济 C.社会主义经济 D.资本主义工商业
5.(本题2分)(2022·广东肇庆·一模)□□□□是在封建制度瓦解过程中产生的新的农业经营方式,这是一种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其经营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的商业化经营,它以市场为生产的基本单位,主要依靠雇佣自由的工资劳动者。“□□□□”应是( )
A.西欧庄园 B.租地农场 C.手工工场 D.集体农庄
6.(本题2分)(2022·江苏南京·一模)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出现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这一现象主要表现在
A.庄园经济和现代工厂制的形成 B.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产生
C.种植园经济和工业革命的扩展 D.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行
7.(本题2分)(2022·广东深圳·模拟预测)14世纪中叶,欧洲饱受黑死病的摧残……欧洲进入了全面崩溃的动荡时期。但是,就在这毁灭和绝望之中,一片灿烂的阳光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和威尼斯诸城中冉冉升起。这里“灿烂的阳光”指的是(  )
A.文艺复兴兴起 B.启蒙运动兴起
C.资本主义制度建立 D.工业革命开始
8.(本题2分)(2022·福建福州·一模)下表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13—14世纪 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城市市民阶级兴起壮大
14世纪中叶 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
14—15世纪 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萌芽逐步发展,欧洲开始酝酿一场重大变革
A.欧洲走向近代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革命时代到来 D.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9.(本题2分)(2022·福建福州·一模)西方在中世纪时把上帝和来世作为思想的中心,文艺复兴时期把注意力集中在人和现实世界上。这一变化趋势体现
A.神学能够超越一切 B.人文主义思潮的涌现
C.自然科学的推动力 D.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10.(本题2分)(2019·河北保定·中考模拟)“文艺复兴时期,人民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文艺复兴是一次“精神的新生”是因为( )
A.全面复兴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B.几乎蔓延到了西欧所有国家
C.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D.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11.(本题2分)(2022·广东肇庆·一模)下图所示为达·芬奇绘画作品,图中女子的衣着、装饰品在当时都十分华丽且考究,皮肤也非常光滑,手中抱着的银鼠活灵活现。该绘画反映了( )
A.人们追求世俗的精神享受 B.教会的精神独裁土崩瓦解
C.新兴资产阶级更加“理性” D.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大发展
12.(本题2分)(2022·广东·模拟预测)傅雷评价《蒙娜丽莎》时说:“吸引你的,就是这神秘。因为她的美貌,你永远忘不掉她的面容,于是你就仿佛在听一曲神妙的音乐,对象的表情和含义,完全跟了你的情绪而转移。”这说明该画所体现的主要精神是( )
A.理性主义 B.人文主义 C.浪漫主义 D.蒙昧主义
13.(本题2分)(2022·广东·模拟预测)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等艺术大师创作了许多杰出作品。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在文学、艺术、思想、科学等许多方面硕果累累。由此可见,文艺复兴( )
A.主要在艺术领域成果突出 B.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目的
C.让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D.推动欧洲科学文化思想的繁荣
14.(本题2分)(2022·陕西渭南·一模)“点”是具体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线索,通过点与点之间的联系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下图反映的重要史实是
A.文艺复兴的兴起 B.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C.工业革命的发展 D.新航路的开辟
15.(本题2分)(2022·广东·九江初中一模)吸收美洲农作物,增加了食物供应,导致了中国人口相应增长。美洲作物也使得非洲人口急剧倍增,特别是西非,那里是17、18世纪在新大陆劳作的数百万奴隶的来源。上述材料可用于说明( )
A.贩卖非洲奴隶是为了换取美洲农作物 B.开辟新航路是为了获得美洲的农作物
C.美洲与亚非地区很早就有物种的交流 D.开辟新航路客观上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16.(本题2分)(2022·广东·模拟预测)某航海家的日记里有这样一段记述:“1520年11月28日,星期三,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在三个月20天里,我们没有吃任何新鲜的食物。我们吃的饼干已不是饼干,而是爬满虫子、发出老鼠屎味的粉渣。”这位航海家及其船队航行( )
A.发现了“风暴角”,后命名为“好望角”
B.发现了古巴和海地,登上了“美洲大陆”
C.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
D.打开了绕道非洲南端通往东方的航路
17.(本题2分)(2022·安徽·模拟预测)在1500年前后,人类进入一个新时代,它以西方崛起为标志,翻转了东方“先进”、西方“落后”的布局。从那个时候起,西方就成了世界的牵引机,“西方中心论”从那个时候开始,“普世”之说也由此而来。这种变化始于( )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启蒙运动 D.第一次工业革命
18.(本题2分)(2022·福建泉州·一模)欧洲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麦哲伦等人,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这反映了( )
A.航海家们的贡献不足为道 B.物质的支持是航海活动进行的前提
C.企业家们具有冒险的精神 D.资本的发展需求是殖民扩张的根源
19.(本题2分)(2022·江苏南京·模拟预测)长达三百多年的“三角贸易”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罪恶。下列关于“三角贸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欧洲本土启航经美洲到非洲,最终回到欧洲本土
B.“三角贸易”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
C.“三角贸易”为非洲殖民地的开发提供了大批廉价劳动力
D.美国、荷兰、法国是从事“三角贸易”的主要国家
20.(本题2分)(2022·重庆·一模)“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
①殖民者对殖民地进行血腥掠夺 ②殖民掠夺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强有力手段
③殖民掠夺过程中,美国后来居上 ④黑奴贸易和殖民掠夺对资本主义发展有促进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综合题(共60分)
21.(本题12分)(2022·上海奉贤·一模)走向近代的历史
世界历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
(1)据下列《西方早期殖民扩张和三角贸易图》可知,在早期殖民扩张的国家中,___________(国名)曾占领我国的台湾岛;贩卖黑奴的“三角贸易”将欧洲、非洲和___________联结起来。
(2)与西方早期殖民扩张直接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宗教改革 D.法国大革命
(3)《世界历史(第一册)》第15课中将哥伦布“发现”美洲作为一目的标题,说说“发现”用引号标示的理由是什么。
(4)你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世界历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这句话的含义?
22.(本题12分)(2022·福建福州·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00—18世纪晚期 超过150万名欧洲人跨越大西洋来到新大陆,寻找新的生活。
1595年到1640年间 大约30万奴隶被送往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逐渐地越来越多的西班牙人移民到美洲殖民地。
——摘自约翰 梅里曼《欧洲现代史》上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大陆”发现者。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观点 ,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3.(本题12分)(2021·江苏宿迁·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有一首诗这样写道:
谁知明天有没有这闲暇!”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维特鲁成人“(见下图)
“维特鲁威人”是达·芬奇根据公元前1世纪的建筑大师维特鲁的观点和描述,同时参照自己的实验和经验,绘制的“体型优美的人”。这幅手稿展现了一个力图解开人自身的秘密,并将艺术和科学融合的达。芬奇。
——许斌总主编《教学设计与指导》
材料三 没有文艺复兴运动就不会有宗教改革运动的产生,也不会有后来的思想与学术的发展....从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中世纪国家,过渡到以民族文化和民族教育的利益为基础的现代国家,如果没有文艺复兴运动,也同样是不可想象的事。
——【德】鲍尔生著,滕大春等译《德国教育史》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哪些方面思想?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思想解放运动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24.(本题12分)(2021·北京房山·二模)人类活动促成了食物的相聚,食物的离合,也在调动人类的聚散,西方人称作“命运”,中国人叫它“缘分”。
材料1 世界农业起源统计
——摘自赵志军《中国农业起源概述》
(1)根据材料1概括世界农业起源的特点。
材料2 美洲特有的农作物,如玉米、土豆、红薯、辣椒、番茄被带到了欧洲,进而传播到非洲和亚洲。这些来自新大陆的作物在旧大陆的不同地区遭受到截然不同的待遇。对非洲、中东和中国的居民来说,他们从16世纪便开始种植玉米、土豆和红薯。这些易于生长且产量巨大的作物,不仅提供了多样化的食物选择和足够的能量,更成为人们在饥馑之年的救命口粮。
在新大陆的食物先后进入欧洲、非洲和亚洲各地的同时,旧大陆的一些农作物和家畜也被欧洲人带到了美洲。……不过,欧洲家畜的引入却引发了生态危机。由于牛、羊、猪在美洲繁殖得非常快,它们数量的激增远远超过了土地的承受力,良田变得荒芜,不再适合耕种和放牧,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沙漠化。
(2)新旧大陆的食物交流得益于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2简述新旧大陆食物交流的影响。
材料3 1835年、1874年,美国人雅各布·珀金斯和德国人卡尔·冯·林德在大西洋两岸先后发明了制冷机和冷冻机,堪称食品工业化历史上的里程碑。自此,食物特别是肉类更易于储存。同时,借助同时代铁路和航运技术的发展,大宗肉类食物的跨国和远洋运输不再是问题。
工业化最终是为了提高食物的供应量,以满足日益扩大的社会中下层人士的需要。……总体来说,民众从食品的工业化中还是得到了好处,因为获得了更多吃的权利。有充足的肉吃一直是富人的特权,但现在,普通人也吃得起肉。与此同时,为防止食物腐败而加入化学添加剂,以及代替自然生成物的人工食品的出现,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这说明,食物和食物生产在日趋工业化的同时,也必须受到法律和道德的管控。
——材料2、3摘自张旭鹏《舌尖上的世界—近代以来食物从区域到全球的传播》
(3)根据材料3,概括食品工业化产生的历史条件,如何评价?
材料4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2004年感动中国颁奖词
(4)根据材料4,说一说袁隆平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材料5 饥饿的人们与学生用餐后的餐盘
(5)根据材料5谈谈你的认识。
25.(本题12分)(2021·广东佛山·一模)以下为西方的食糖利用简史,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世纪 欧洲并不能种植甘蔗,砂糖是贵族才能享用的奢侈品,价格极其昂贵。
16世纪 美洲试种甘蔗成功,种植甘蔗需要极其繁重的人工劳动,美洲以种植园的形式大量生产甘蔗和蔗糖,源源不断运往欧洲,成为欧洲最大宗进口商品。
17世纪 17世纪初英国的砂糖进口量并不大。到了17世纪末,喝加糖红茶逐渐成为英国上层社会流行风尚。
18世纪 英国砂糖进口量迅猛增长,达到17世纪初的几十倍之多。1764年英国议会通过《食糖法案》,就非自英国进口的食糖向北美殖民地征税。
19世纪 英国砂糖进口量继续增长,工人家庭普遍以加糖红茶作为比咖啡更加便捷的早餐饮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甘蔗和蔗糖生产发展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17到18世纪英国砂糖进口量有何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食糖业发展带来的世界影响。
本专辑针对2022年中考一轮复习,由一线教学名师倾心打造,包含中考一轮同步上课精品课件、精品学评案,精品真题演练,【精品课件】涵盖历史五大核心素养,保障学生学习效果的质量,促进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会有系统地延伸和比较,做到知识的衔接和强化。对于重要内容尽量选用恰当的史料,做到论从史出,利于学生巩固知识,做到夯实知识的同时落实核心素养, 【精品学评案+跟踪训练】辅助课堂教学和复习。【真题演练】精选2021年全国各地中考真题,全面验收学习成果,欢迎您查看并下载使用。
2022年中考一轮复习中考真题演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曲的内容主要取决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