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西游游戏里怎么修改上次登陆的IP地址?

笔试是一种与面试对应的测试,是用以考核应聘者特定的知识、专业技术水平和文字运用能力的一种书面考试形式。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测量应聘人的基本知识、专业知识、管理知识、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等素质及能力的差异。笔试在员工招聘中有相当大的作用,尤其是在大规模的员工招聘中,它可以一下子把员工的基本活动了解清楚,然后可以划分出一个基本符合需要的界限。

  1.你何时感觉最好? a)早晨 b)下午及傍晚 c)夜里

  2.你走路时是…… a)大步的快走 b)小步的快走 c)不快,仰著头面对著世界 d)不快,低著头 e)很慢

  3.和人说话时,你…… a)手臂交叠的站著 b)双手紧握著 c)一只手或两手放在臀部 d)碰著或推著与你说话的人 e)玩著你的耳朵、摸著你的下巴、或用手整理头发

  4.坐著休息时,你的…… a)两膝盖并拢 b)两腿交* c)两腿伸直 d)一腿卷在身下

  5.碰到你感到发笑的事时,你的反应是…… a)一个欣赏的大笑 b)笑著,但不大声 c)轻声的咯咯地笑 d)羞怯的微笑

  6.当你去一个派对或社交场合时,你…… a)很大声地入场以引起注意 b)安静地入场,找你认识的人 c)非常安静地入场,尽量保持不被注意

  7.当你非常专心工作时,有人打断你,你会…… a)欢迎他 b)感到非常恼怒 c)在上两极端之间

  8.下列颜色中,你最喜欢哪一颜色? a)红或橘色 b)黑色 c)黄或浅蓝色 d)绿色 e)深蓝或紫色 f)白色 g)棕或灰色

  9.临入睡的前几分钟,你在床上的姿势是…… a)仰躺,伸直 b)俯躺,伸直 c)侧躺,微卷 d)头睡在一手臂上 e)被盖过头

  10.你经常梦到你在…… a)落下 b)打架或挣扎 c)找东西或人 d)飞或漂浮 e)你平常不做梦 f)你的梦都是愉快的

  1.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尽可能多的找出软件的缺陷。(Y)

  2.Beta测试是验收测试的一种。(Y)

  3.验收测试是由最终用户来实施的。(N)

  4.项目立项前测试人员不需要提交任何工件。(Y)

  5.单元测试能发现约80%的软件缺陷。(Y)

  6.代码评审是检查源代码是否达到模块设计的要求。(N)

  7.自底向上集成需要测试员编写驱动程序。(Y)

  8.负载测试是验证要检验的系统的能力最高能达到什么程度。(N)

  9.测试人员要坚持原则,缺陷未修复完坚决不予通过。(N)

  10.代码评审员一般由测试员担任。(N)

  11.我们可以人为的使得软件不存在配置问题。(N)

  12.集成测试计划在需求分析阶段末提交。(N)

  1.软件验收测试的合格通过准则是:(ABCD)

  A.软件需求分析说明书中定义的所有功能已全部实现,性能指标全部达到要求。

  B.所有测试项没有残余一级、二级和三级错误。

  C.立项审批表、需求分析文档、设计文档和编码实现一致。

  D.验收测试工件齐全。

  2.软件测试计划评审会需要哪些人员参加?(ABCD)

  3.下列关于alpha测试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D)

  A.alpha测试需要用户代表参加

  B.alpha测试不需要用户代表参加

  C.alpha测试是系统测试的一种

  D.alpha测试是验收测试的一种

  4.测试设计员的职责有:(BC)

  C.设计测试过程、脚本

  5.软件实施活动的进入准则是:(ABC)

  A.需求工件已经被基线化

  B.详细设计工件已经被基线化

  C.构架工件已经被基线化

  D.项目阶段成果已经被基线化

  1.软件验收测试包括:正式验收测试,alpha测试,beta测试。

  2.系统测试的策略有: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可靠性测试,负载测试,易用性测试,强度测试,安全测试,配置测试,安装测试,卸载测试,文挡测试,故障恢复测试,界面测试,容量测试,兼容性测试,分布测试,可用性测试,(有的可以合在一起,分开写只要写出15就满分哦)

  3.设计系统测试计划需要参考的项目文挡有:软件测试计划,软件需求工件和迭代计划。

  4.对面向过程的系统采用的集成策略有:自顶向下,自底向上两种。

  5.(这题出的有问题哦,详细的5步骤为~~)通过画因果图来写测试用例的步骤为:

  (1)分析软件规格说明描述中,哪些是原因(即输入条件或输入条件的等价类),哪些是结果(即输出条件),并给每个原因和结果赋予一个标识符。

  (2)分析软件规格说明描述中的语义,找出原因与结果之间,原因与原因之间对应的是什么关系?根据这些关系,画出因果图。

  (3)由于语法或环境限制,有些原因与原因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的组合情况不可能出现。为表明这些特殊情况,在因果图上用一些记号标明约束或限制条件。

  (4)把因果图转换成判定表。

  (5)把判定表的每一列拿出来作为依据,设计测试用例。

  四、简答(资料是搜集整理的,感谢前辈的解题)无

  1.区别阶段评审的与同行评审

  同行评审目的:发现小规模工作产品的错误,只要是找错误;

  阶段评审目的:评审模块阶段作品的正确性可行性及完整性

  同行评审人数:3-7人人员必须经过同行评审会议的培训,由SQA指导

  阶段评审人数:5人左右评审人必须是专家具有系统评审资格

  同行评审内容:内容小一般文档

  阶段评审内容:内容多,主要看重点

  同行评审时间:一小部分工作产品完成

  阶段评审时间:通常是设置在关键路径的时间点上!

  2.什么是软件测试

  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3简述集成测试的过程

  系统集成测试主要包括以下过程:

  1.构建的确认过程。

  2.补丁的确认过程。

  3.系统集成测试测试组提交过程。

  4.测试用例设计过程。

  5.测试代码编写过程。

  6. Bug的报告过程。

  7.每周/每两周的构建过程。

  8.点对点的测试过程。

  9.组内培训过程。

  4怎么做好文档测试

  仔细阅读,跟随每个步骤,检查每个图形,尝试每个示例。P142

  检查文档的编写是否满足文档编写的目的

  内容是否齐全,正确

  5白盒测试有几种方法

  总体上分为静态方法和动态方法两大类。

  静态:关键功能是检查软件的表示和描述是否一致,没有冲突或者没有歧义

  动态: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条件组合覆盖、路径覆盖。

  6系统测试计划是否需要同行审批,为什么

  需要,系统测试计划属于项目阶段性关键文档,因此需要评审。

  Alpha测试在系统开发接近完成时对应用系统的测试;测试后仍然会有少量的设计变更。这种测试一般由最终用户或其它人员完成,不能由程序或测试员完成。

  Beta测试当开发和测试根本完成时所做的测试,最终的错误和问题需要在最终发行前找到。这种测试一般由最终用户或其它人员完成,不能由程序员或测试员完成。

  8比较负载测试,容量测试和强度测试的区别

  负载测试:在一定的工作负荷下,系统的负荷及响应时间。

  强度测试:在一定的负荷条件下,在较长时间跨度内的系统连续运行给系统性能所造成的影响。

  容量测试:容量测试目的是通过测试预先分析出反映软件 系统应用特征的某项指标的极限值(如最大并发用户数、数据库记录数等),系统在其极限值状态下没有出现任何软件故障或还能保持主要功能正常运行。容量测试 还将确定测试对象在给定时间内能够持续处理的最大负载或工作量。容量测试的目的是使系统承受超额的数据容量来发现它是否能够正确处理。容量测试是面向数据 的,并且它的目的是显示系统可以处理目标内确定的数据容量。

  9测试结束的标准是什么?

  其他指标达到质量标准

  10描述软件测试活动的生命周期?

  测试周期分为计划、设计、实现、执行、总结。其中:

  计划:对整个测试周期中所有活动进行规划,估计工作量、风险,安排人力物力资源,安排进度等;

  设计:完成测试方案,从技术层面上对测试进行规划;

  实现:进行测试用例和测试规程设计;

  执行:根据前期完成的计划、方案、用例、规程等文档,执行测试用例。

  总结:记录测试结果,进行测试分析,完成测试报告。

  11软件的缺陷等级应如何划分?

  A类―严重错误,包括以下各种错误:

  1. 由于程序所引起的死机,非法退出

  3. 数据库发生死锁

  4. 因错误操作导致的程序中断

  6. 与数据库连接错误

  7. 数据通讯错误

  B类―较严重错误,包括以下各种错误:

  2. 程序接口错误

  3. 数据库的表、业务规则、缺省值未加完整性等约束条件

  C类―一般性错误,包括以下各种错误:

  1. 操作界面错误(包括数据窗口内列名定义、含义是否一致)

  2. 打印内容、格式错误

  3. 简单的输入限制未放在前台进行控制

  4. 删除操作未给出提示

  5. 数据库表中有过多的空字段

  D类―较小错误,包括以下各种错误:

  2. 辅助说明描述不清楚

  3. 输入输出不规范

  4. 长操作未给用户提示

  5. 提示窗口文字未采用行业术语

  6. 可输入区域和只读区域没有明显的区分标志

  2.英特网的远程登录的工作模式是_____工作模式。

  -----客户机/服务器

  3.防止系统区被破坏的方法有两种:存储保护键和______腾讯软件测试笔试题腾讯软件测试笔试题。------

  -----定时备份

  4.多播IP用的是哪类地址(D)

  5.关系代数的优化策略是_______。

  ------尽早执行选择运算

  6.在分解中,无损连接,函数依赖属于_______。

  7.在完成了数据库的模式的定义之后,数据字典里面应该包括______。

  8.可重定位内存分配的目的是_______。

  ------解决碎片和紧缩问题

  10.连接方式存储的队列,在删除一个节点时(D) 选项可能记不清了,大概是这样

  A.只改动头指针 B.只改动尾指针 C.头指针和尾指针都改动 D.头指针和尾指针可能改动

  11.不带头指针的单链表的队列,在删除一个节点时(D) 10和11这两个题目有什么区别,不解?

  A.只改动头指针 B.只改动尾指针 C.头指针和尾指针都改动 D.头指针和尾指针可能改动

  12.完整性约束包括:主键约束,外键约束,和全局约束腾讯软件测试笔试题自我介绍。

  -----所以应该是:用户自定义约束

  14.哪一种数据的查询需要优化

  A.层次数据库 B.网状数据库 C.关系数据库 D.无关系数据库

  15.负责压力测试不包括

  A.访问量 B.点击次数 C.业务处理时间 D.业务请求吞吐量

  16. 在五层的网络模型中,传输层属于第___4___层。


本文首发“腾讯天美工作室群”知乎机构号

四大名著是游戏化改编的常客,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能看到“西游多如狗,三国满地走,水浒n声吼,神话处处有”的盛况。

对于游戏行业而言,《三国演义》等经典IP之所以如此备受青睐,一大原因在于版权的公共性质(shěng qián)—— 没有版权独占,也无需为版权付费。许多经典IP早已属于公共版权的范围,大众可自由取用。

其次,经典IP改编的另一大优势在于自带影响力,它们拥有广阔的受众基础,相当于自发的文化传播和用户教育,人人耳熟能详,人人都能侃侃而谈。

远到上古神话四大名著,近到世俗文学小说话本戏剧,中有儒道释上下五千年文化传承,外有希腊罗马神话西方文化历史。经典IP可谓是游戏化改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宝库。


尽管经典IP的优势毋庸置疑,但作为一把双刃剑,如果对它们的改编不当,则很容易招致批评与反对。

同时,随着内容的同质化与审美疲劳,《三国演义》或《西游记》一家独大的地位注定难以永恒,各个IP也总会迎来“风水轮流转”的一天。

因此,相比“西游多如狗,三国遍地走”的现状,更长远的问题在于如何将更多经典IP盘活,发掘它们的潜力,创作出更受大众喜爱与认可的作品。

如何将经典IP合理化用到游戏中?如何确保改编得传神到位?如何做到“改编不是乱编”?我们邀请了来自天美的@Cindy为大家分享经验。

经典IP化用第一步:蓝本分析。

话说拆解这个词儿,大家都老熟悉了。但是我们还是来简单探讨一下拆解的方式方法。

基础蓝本通常指本身的原著正本,例如《三国演义》《西游记》本身的原著小说,研读蓝本,汇总整理后,会让游戏化用的过程变得更加高效,建议使用以下三种方法对基础蓝本进行分析拆解:

  1. 针对独立的故事事件:5W1H

1.1.1 整个蓝本:穷举

很多经典IP都是鸿篇巨制,动不动洋洋洒洒几十万字,甚至百万字都打不住。做IP的游戏化用时,用起来不是那么趁手。

首先第一步,梳理自己想要穷举的蓝本维度。

给大家举个亲身经历的例子,我曾经穷举梳理过《三国演义》, 当时经验尚浅,从应用的角度,梳理出来的维度相对而言比较简单,主要集中在三个点上:武将、事件、物件。

  • 原文对于角色的介绍(姓、名、字、籍贯、人物生平、外貌……)
  • 备注(简述人物关系、性格特征,或当时自己有什么灵感,就备注一下)
  • 事件名(例如涿郡征兵、桃园结义、怒鞭督邮、青梅煮酒……)
  • 事件类型(文化类,战争类……)
  • 物件分类(物品/名马/盔甲/地名/科技/谋略类……)
  • 原文简介(主要是原文当中对于该物件的简述介绍)

蓝本的穷举,是毫无疑问的体力活,彻头彻尾的笨办法。

整本《三国演义》梳理下来,大概花了几个月,我大约统计了80%,当时还有一位世界观同学,一起梳理,大约完成了剩下的20%。

最后的统计结果是:梳理了《三国演义》当中的103个事件,1311位出场人物,827件三国的武器/马/物件等条目。


这样梳理下来的好处显而易见:

第一、对于整本《三国演义》这个IP的理解非常扎实,那些看小说时不求甚解,专注看情节看故事看热闹时,不由自主被忽略的细节,变得清晰。

第二,任何时候使用《三国演义》这个IP中的细节内容,无论是找一个搞风搞雨的战场,还是新装备需要一个合适的包装,只需要打开对应的表格,分类搜索浏览,总能有一个更清晰的视图,比去64万字的原著里大海捞针找细节,更方便应手。

只是当时梳理的维度不多,如果是现在再做类似的工作,还会提取更多通用的维度,方便工作中应用。大家使用这个方法梳理的时候,也可以从自己IP的实际情况出发,多考虑考虑自己的日常搬砖中,还有哪些信息是需要提取的,多多益善,反正都得拉通来一遍。

废体力的穷举法,安利给大家。磨刀不误砍柴工,一边看蓝本原著,一边把梳理做了,做不了吃亏,做不了上当,每次用都会赞一句真香!

刚才提到的整本蓝本的穷举,只是一种工具的梳理。

真正选定了使用经典IP中的独立故事事件时,使用穷举的提纲肯定是不够用的,太简略,太粗糙。穷举提纲表示它太难了,纤细的身板儿撑不起这么大的责任。

这个时候也简单,面对独立故事事件到时候,就不再是大海捞针啦,好歹是有的放矢。

就好比现在已经盯准了海里的一条肥美大鱼,只需要捞出来,这块是大腹,那块是鱼腩,切肉拆骨,庖丁解鱼,看准部位下刀就行。


应用独立故事事件的时候,推荐使用最简单的5W1H法来拆解蓝本。

  • Why:这事件因何而起?故事的缘由是什么?
  • What: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件事的起承转合到底是什么?简述整个事件的流程,最好是能标记出核心标志事件对应的情绪曲线。
  • Where:这事件发生在何地?历史地理风貌如何?有没有标志性的视觉表现元素?
  • When:此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季节和气候如何?如何呈现?是否经过了昼夜的切换,在使用的时候是否需要做对应的表现切换?
  • Who:谁参与在了该事件当中?角色在该事件中都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进行该事件的驱动力是什么?角色有没有“高光”时刻?是否适合单独抽离出来做重点呈现?
  • How:事件如何解决?是否需要介绍前后的因果?是否需要和其他事件做叙事上的承接?

经典IP的事件,偏多是符合时间顺序或者事情发展顺序来进行叙事的,进行这样的拆解之后,基本可以掌握独立事件的全貌,便于进行游戏化用时候的移植。

举个栗子,2018年底,《QQ三国》推出的年终资料片,通过评估,最后选定合淝之战作为年终资料片的新副本,为了更好地对合淝之战战役进行事件的应用,当时对于整个事件进行了拆解。

曹操平定汉中,东川情势稳定,刘备担心曹操西下蜀地(得陇望蜀),诸葛亮献计,让伊籍前往江东游说孙策,表示愿意归还江夏、长沙、桂阳三城,请江东出兵合淝,吴蜀联盟,共抗曹操,展开了一系列吴魏之间的战事。

第一战 皖城之战(攻城之战):吴军吕蒙献计,攻城皖城,对阵曹魏朱光。

第二战 逍遥津之战(埋伏战/水上桥战/接应舟战):曹魏张辽与李典、乐进在逍遥津对阵吴军,乐进诈败而走,反而让孙权在小师桥被围,幸亏孙权纵马越过,逃得一命。曹军获本战大半赢面。

第三战 濡须口之战:凌统领三千军出濡须口去哨探,遇曹军先锋张辽,斗五十合,不分胜败。孙权恐凌统有失,令吕蒙接应回营。

第四战 百骑劫曹营(突围战,甘宁人物高光时刻):甘宁请命,带一百精锐吴军劫曹营,饮酒插鹅翎,甘宁以百骑杀入曹营,左冲右突,引得寨中曹兵,惊慌踩踏,而后杀出,无人敢当。孙权令周泰引兵接应。甘宁率百骑回到濡须,操兵恐有埋伏,不敢追袭。

第五战 濡须口再战:凌统领兵五千出战,对阵乐进,两人斗五十回合,不分胜败。曹操令曹休暗放冷箭,正中凌统的马,马把凌统掀翻在地,乐进持枪来刺。枪还未到,甘宁一箭正射中乐进面门,救下凌统。两军各救一将回营,鸣金罢战。

第六战 周泰救孙权:吴魏双方均出兵,在濡须口再燃战火。孙权被曹兵困在濡须坞中垓心,曹操令许诸把孙权军冲成两段,彼此不能相救。周泰从军中杀出,到江边,不见孙权,勒回马,又杀入阵中人最多处,找到孙权,奋力冲突在前,一路杀到江边,回头又不见孙权,再入重围,找到孙权,不畏曹军弓弩齐发,身被数枪,箭透重铠,救出孙权。

结局:势均力敌,孙权求和,吴魏暂缓战事。


濡须坞:水寨战场,战船云集

甘宁白骑劫曹营需要夜晚的切换,更加符合当时的氛围

因吴魏两军势均力敌,孙权求和,吴魏暂缓战事。

拆解完毕后,我们把没有特色的部分去掉,核心制作了如下四关的关卡:

第一关:皖城之战 攻城战


第二关:小师桥 水下之战


第三关:百骑劫曹营 夜战


第四关:濡须口决战 江船阵/多Boss混战 玩家中需要一人扮演周泰,保护孙权


基本上所有的核心战役、核心地图、核心战场角色、主要玩法要素点、主要剧情重点,当时的蓝本事件拆解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后续关卡的制作提供了扎实的依据。

拆解蓝本和事件之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拆解点,人物。

游戏世界观构建,最核心的内容是故事和人设。一个经典IP往往最出彩的点,也是故事和人设。

相信我,一个完备的人设,你可以放心大胆地和ta说:你已经是个成熟的人设了,可以自己给自己写故事了!

人设最强大的地方就在于他的核心逻辑自洽和推动故事的能力。

面对一个相同的困难,不同人设能做出的反馈和行为是完全不同的。而使用经典IP的很大一个价值,在于填补空白,尽人物未尽之事。(这个我们后面的章节展开说)

这个时候,对于人设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认识,那真是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的重要!

所以当需要使用一个核心人物的时候,就需要把握人设,做人物的拆解,推荐使用如下一个常见人设的拆解维度:

  • 家庭经历/或主要社会关系(家庭经历主要关注与人物性格养成相关)

话说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读者对同一个人设的认知都是不同的,就像是语文考卷上的阅读理解,作者本人来做,也理解不出出卷老师那么多花儿来。

而对于经典IP的经典人设,一定要注重把握这个角色最世俗化,大众化的理解。比如《三国演义》中的孙夫人(尚香),为吴蜀结盟嫁给刘备,留在演义中的人设形象,就不同于一般世家高门贵女。她喜好舞刀弄枪,桀骜不驯,和传统追求妇德妇言妇容妇工,温顺和善,不可才名绝异,不可辩口利辞的妇女形象,迥然不同。这就是这个经典人设的核心。

做小传的时候,务必提炼人物的世俗化,大众化理解,推陈出新的时候,也可以在角色最世俗化,大众化的理解上,做解构,有助于找到最有吸睛点的角度。


世界上没有孤立的经典蓝本,人是社会的人,蓝本是社会的蓝本。

所有经典IP都有自己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很多蓝本里的故事,怎么看也看不懂,但是一旦放到对应的历史文化,甚至创造的故事环境里,立马就读懂了。

理解蓝本,需要把经典IP放到合适的正史当中去体味。

首先,不能简单地将蓝本作品描述的正史背景,和真正的历史背景相互混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三国演义》和《西游记》。

作品背景里,这俩一个是三国故事,一个是唐代故事,所以我们应该用《三国志》、《旧唐书》、《新唐书》去对应参看吗?

且慢,不要嫌已经翻出来的这三本史书重,我劝诸位在这摞厚厚的故纸堆上,再加上一本《明史》。

为什么呢?我们来探讨一下。

首先,我们来看看中国四大名著和他们的作者:

  • 《水浒传》,宋代的故事,明代的作者,故事和作者成书大约间隔200年。
  • 《三国演义》,三国的故事,明代的作者,故事和作者成书大约间隔1100年。
  • 《西游记》,唐代的故事,明代的作者,故事和作者成书大约间隔900年。
  • 《红楼梦》,清代的故事,清代的作者,故事和作者成书大约间隔30年。

西游和三国故事,在成书之前都经历了漫长的时光,为什么这俩故事成书如此之晚?因为,都是真·人民群众的智慧结晶。

我们用西游举个栗子,其实,三国也差不多一个节奏。

唐代有个特别有趣的现象,叫温卷。

温卷也叫行卷,是干吗呢?唐代的科举,和今天的高考不那么一样,除了考试以外,还开放一点举荐的名额,什么考官啦,当朝文坛大拿啦,文化行业搞风搞雨的红人啦,都能额外举荐一些名额给朝廷,叫做“通榜”。


另外科举还不封卷匿名,都是实名制考试,考前刷脸,对于考完入选排序,非常有帮助!

就好比如今高考之前,能额外参加一场免试入学竞赛,不过今天是比数学、物理、化学,唐代是比诗词文章,外带刷脸卡,如果考官觉得你很有才华,高考过了提档线,还能把你优先放到985里去。

这种神仙一般的名额,那一向都是很紧俏的!

作为考生,如何向这些人展示自己的才华呢?证明我值得一个举荐!

其实主要靠着考生自己平日的积累,一般都是诗词歌赋,人生哲学什么的,把自己平时的诗词文章,不论长短,挨个送到这些考官家里去:“您看看吧,我老有才了!”尤其唐代进士科最难考,而进士科又以文藻才华为考核标准。

杜牧,皮日休等知名诗人,都曾经干过这事儿。温卷之风也推动过唐代文化界的交流和唱和,不少考官很愿意热情和文坛新生代交流。

对于考官而言,温卷这个事情不那么美妙的地方,就是实在太太太太太太太多考生送诗词歌赋人生哲学来了!家里堆的文章,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大家都伤春悲秋的,常见的咏春之类的题材,每天能看几十首,审美疲劳。众位考生如何脱颖而出呢?


于是,行卷的内容,就有了奇妙的变化。考生们不仅仅写诗词歌赋,他们改写小说了!可谓是千年前的“用户为本”。

考官您看了那么多行卷,累了吧?看看我的这个行卷,不,小说,休息一下。

另外为了追求引人入胜的体验感,他们太犯规了,居然还写志怪小说,看得人那叫一个跌宕起伏,欲罢不能!

大家看古代章回体小说,有没有发现作者特别喜欢写着写着,piaji,来首诗,风气就是这么来的。因为作为一个合格的行卷人呢,不能光写小说,时不时需要一首诗作为才华的展示!小说里遇到关键点,夹叙夹议来一发评论,展示深邃的思维!您看我这奏议,写的贼溜了。

于是,温卷之风的兴起,导致中国文化传承的技能点,就这么莫名点歪了!它极大推动了小说和传奇类文体的发展,并且开始向世俗文化渗透,渗透到哪里去了呢?坊市。

从唐代开始,西游故事就已经在坊市之间流行,可以说对西游故事做出最大贡献的,就是唐代各坊,宋代瓦肆里的说书人。

这类从业人员以现代人的标准来看,文化教育水平极低,不识字,说书的故事主要依靠口耳相传,师教弟承,讲的内容依靠背诵,没有固定的文本,今天这场讲的,和明天讲的很可能不一样,有的时候故事内容甚至依靠临场发挥。

看着场子热起来了,现编也得编出个热闹的情节,把今天的赏钱拿下来。


每一次说书,都是一场生存的考验。

在没有社交媒体,没有大数据,在全然依靠临场发挥的说书过程中,西游故事的每个情节,每个段落,每个转折,都在到底能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最后能不能收到赏钱的生存压力下,被锤炼到了极致。

三国故事、西游故事曾经都是说书场子里的固定套路,传统话术。

再后来,西游故事还有各种戏剧形式,元杂剧等“西游戏”层出不穷。金圣叹就曾经感慨《西游记》不似一家之手,更像是故事集,这和西游故事创造的客观背景,有着深刻的关系。

明代的诸位作者是幸运的,他们基于零落而精彩如明珠般的故事,再花费心血,去芜存菁,让零落的情节整合成集,倾注自己的灵感创作,才能创造出《西游记》《三国演义》我们今天可见的风貌。

而后,这些时代的风貌非常明确影响了蓝本故事本身的走向。

譬如理解《西游记》,一定要把这部作品放到时代的大背景下去思考。


颐和园长廊上的西游记师徒四人绘画

《西游记》有一套非常独特的问题解决模式。唐僧一行人,西行路上遇到的妖怪,经常是天(官)庭(方)背景,不是A神仙家的坐骑,就是B神仙家的童子。孙悟空不但常常打不过,还得去官方家里搬救兵。

你是否也曾经隐约察觉了这里的不和谐之处?一个大闹天宫,一打十万,战力条拉满的孙大圣,打不过战五渣神仙家的小跟班。这就……离谱。

打不过就算了,孙悟空搬到了救兵,更奇怪的一幕来了,这些给神仙家丢人现眼的妖魔鬼怪,往往不会被神仙们直接两巴掌拍死,打他一个魂飞魄散。

这些童子和坐骑们,只要 say sorry ,立马还能当场获得一份原谅大礼包,被神仙们向孙大圣告饶,之后就打包带回神仙家继续高贵而又快乐的人生。

怎么看怎么憋屈,有木有?

但是如果我们抽空看一眼《西游记》成书的时代背景呢?也许能隐约找到一些帮助我们理解问题的痕迹。

《西游记》成书的大背景是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这个时代里,最典型的特点就是中央集权,皇权至尊。


《诗经》里早就帮皇帝老爷总结过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你的人、你的财产、你的每一次呼吸,都是属于皇帝老爷的!

《西游记》成书的明代是一个很神奇的时代,制度一片僵化,皇帝各种奇葩,包括但不限于政治腐败、宦官专权、赋税沉重、军纪混乱……等等等等等等一系列社会矛盾。

皇帝几十年不带上朝的你敢信?朕继承的江山,嗨,朕都懒得看。

放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西游记》投射出来的那些隐隐约约有些奇怪的问题解决模式,我们似乎能从中找到现实的投射。

西行一路上遇到的各路妖魔鬼怪,不是打不过,而是这些妖怪是权贵阶层的门客和爪牙,是皇权某种形式的延伸和投射。统称上面有人,惹不起惹不起!

这些西行路上的妖魔鬼怪,都是在权贵家中瞒着主人,私底下搅风搅雨,搞东搞西的反派角色。错,不可能是皇权的错,都是下面人的错,一旦孙大圣把妖魔鬼怪的恶行捅到了皇权面前,那么必定会被拨乱反正,惩治得服服帖帖。

所以这些妖魔鬼怪收获的并不是魂飞魄散,反而还能继续供奉在皇权的脚下,继续当着童子或者坐骑,毕竟打脸要看主人,难不成想造反吗?

魔幻吗?这就是封建皇权版的魔幻现实主义。

西游故事,甚至寄托着明代人民群众质朴的愿望:我大明子民如今日子不好过啊,主要原因是有些“坏人”打着皇帝的名义,背着皇帝在做坏事,皇帝大佬您看一眼啊!您看看这些“坏人”,收了他们吧!

《西游记》成书时,因为内容推崇佛教文化,一度被崇尚道教的明代封禁。故事的主角也是一个一身反骨的孙大圣,也曾经桀骜不驯,野性难驯。


《西游记》在综合之前西游故事和西游戏的不同版本时,也曾微妙地将主角从西行取经的玄奘,转移成为孙悟空。

这是一种温和而隐晦的反抗。

然而在时代的窠臼里面,孙悟空走不出自己的反抗之路,他只能走出一个符合明代皇权认知框架下的英雄之路,最终西行之路走完,一个孙悟空消失了,一个受封加冕的斗战胜佛出现了。

这是时代的局限,但不应该成为我们新时代价值观和游戏故事的局限。

理解那个时代,那个作者,那些成书人,在历史文化的局限里,在社会生产关系和组织形式的压迫下,只能将这个原本属于英雄的故事,停留在那里。而这些故事在新的当代,用新的演绎方式向游戏转化时,我们应该在理解蓝本和历史文化之后,加入新的内容。

真正将故事应用于新的价值观的时候,西游记这种故纸堆里的经典IP,真真是最应该推陈出新,创造出符合时代价值观的故事。接下来的一个章节,我们来讨论一下,如何演绎,推陈出新,用新瓶装旧酒,为经典IP的游戏化用,注入新的活力和血液。

当一个经典IP,从基础蓝本转化为其他媒介形式的时候,一般都会经历一次再演绎的创作过程。经典IP的价值和魅力也正在此,每一次演绎和传播,都是对于IP价值的再放大。这些演绎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核心思潮与评论、戏剧、文学、动漫、影视、同人……

经典IP的化用,对于任何需要演绎原著IP的行业而言,都有门槛和瓶颈。

越是影响力大的经典IP,在我们实战转化为游戏之前,往往已经经过了多次演绎,在化用经典IP的时候,我们往往需要回顾这些经典的IP内容,要参考对应的资料,回溯演绎过程的褒贬成就,从游戏整体项目的目标出发,创造出一个更符合/更颠覆/更推陈出新……的游戏IP设计。

举个例子,我们来看看《西游记》这个IP的时代发展脉络。

如果大家没有读过黄周星点评版的《西游记》,我强烈推荐大家买一本来看看,中华书局有一套印的非常漂亮的名家点评版四大名著,形式上类似于经典的朱墨套色印,正文黑色,点评红色印在其中,夹叙夹议。

仿佛一边读书,一边读弹幕。

这几套经典的点评人,还有金圣叹、毛氏父子、脂砚斋等人,大约都是明清时代的人,他们的点评,隐约反应出了当时对于这几本经典IP的社会大致认知。

当然,时代的审美从不止步于此。我们仅仅看看建国以后,近几十年来,众多创造者为这个IP付出的心血。

1961年,中国的动画长篇电影,起于《大闹天宫》,这部作品的意义巨大,不仅突出了孙悟空这个人设,更将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视觉化基本固定下来。

《西游记》第四回里这样描述孙行者的长相的:“长相圆眼睛,查耳朵,满面毛,雷公嘴,面容赢瘦,尖嘴缩腮,身躯像个食松果的猢狲,虽然像人,却比人少腮。”

“黄发金箍,金睛火眼;身穿锦布直裰,腰系虎皮裙;手拿一条儿金箍铁棒,足踏一双麂皮靴;毛脸雷公嘴,朔腮别土星,查耳额颅阔,獠牙向外生。”

最后实际呈现在众人面前的视觉形象,是这样的:


这个形象的很多视觉要素,被后续的大量影视作品做了保留和继承。

1986年,杨洁导演版的《西游记》创造了这个故事影视化经典后难以逾越的巅峰。但是从故事的内容上,对比原著蓝本,其实做了大量的修改和删减,不但努力让故事更加符合当代审美,也从故事的节奏和演绎上,更加符合影视剧这个媒介载体。

1995年的《大话西游》,故事已经和原版的《西游记》相去甚远,人设也基本打碎了重设,可以认为是一款西游IP的同人衍生作品。但是这个故事,在解构西游IP,创造新的故事内容,人设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2000的网络小说《悟空传》是结合《西游记》原著蓝本和《大话西游》电影两款内容,形成的新的IP衍生作品,进一步解构了《西游记》的原著蓝本,重塑了现当代文化当中,对于西游这个经典IP的时代理解。

随着游戏行业的蓬勃发展,中国市场的游戏作品当中,西游IP占据了游戏行业的半壁江山。解构、戏谑、q化、娘化……从故事 内核到表现形式上,西游IP不断被创新。近年作品中的《黑神话:悟空》,还未上市,一支宣传片,充分展示了从故事解析到视觉力量,还有玩法结合的高远目标,非常令人期待。

2015年,歌曲《悟空》歌词写:“我要这铁棒醉舞魔,我有这变化乱迷浊;踏碎灵霄,放肆桀骜”继续放大孙行者人设中,反抗精神的部分。

影视行业也争先恐后,君不见时至今日,每年中国电影市场,必有N款西游IP的电影上映,有的还会去争抢挤破头的贺岁档。其中既有《西游降魔篇》《大圣归来》之类口碑票房双赢的作品,不断在西游这个传统IP上推陈出新,创造出更多符合时代审美和价值观的作品。也有从某瓣,小破站的影视剧up主,到段子手们的集体口诛笔伐的作品。

西游这个IP还在持续不断蓬勃地,被创造出更新的价值。

充分了解这些思潮的变化,我们可以逐渐把握西游记这个IP在现代社会中的演绎过程。

对天庭的服从,越来越少,对命运的挑战,越来越多。

若要取经,取的是如何令人间大道坦途,不是如何取一套全新的规则,加诸于众。

追求个人价值,追求自我实现,追求我命由我不由天。

这才是这个IP跳出时代窠臼之后,在新的时代中,呈现出的新面貌。在做游戏IP移植的时候,更应该关注,如何将这些思潮体现在游戏内容的展示当中。


我们通过之前的蓝本和历史文化解析,目前已经拥有了如下素材:

  1. 圈定的核心事件,以及对应的故事小传
  2. IP对应的历史文化资料和演绎解析

这四样素材,其实正对应了我们对于经典IP核心素材提炼的四个主要模块:

资料库看起来就很丰富的样子!然后呢?但是这就够我们下手了吗?

游戏是一个不同于小说、戏剧、影视等媒介的独有的演绎形式,游戏基本集合了以上列举的所有媒介方式的部分特点:

游戏会出现小说和戏剧一样的对话与台词,阐述故事,推动情节;

游戏会像戏剧、影视一样搭建环境,让一切显得真实可信;

游戏会有影视一样充满表现力的CG展示;

而游戏和上面的这些媒介又是不同的,游戏是一种以用户和游戏世界的交互互动为和核心特点的娱乐形式,从而注定了游戏需要填充的细节和表现,乃至交互形式,都远比上面的这些媒介更加复杂。

游戏代入感的最大来源,并非影视戏剧一样的表演和展示成分,而是交互形式。

一个经典IP会被还原成游戏场景,供用户探索;原著中的知名物件,会成为解决游戏关卡或者谜题的重要线索,或成为通关的核心道具等;那些知名事件,会成为游戏关卡和剧情讲述和展现的内容;那些知名的人物,会成为和你并肩作战的伙伴、你需要拯救的对象、你需要面对的强大对手……等等。

我知道,我参与,我征服,我拯救。

“我”成为了知名IP中的一部分,不是旁观者,而是亲历者。

正因为游戏的各个环节都对于IP有如此大的需求,所以游戏在对经典IP进行应用时,往往还需要更多的蓝本内容和细节来进行游戏化。

蓝本故事常常不会详细描述世界的每一处细节,也不会详细描写每一段情节的起承转合,更不会交代每个人物的生活经历和细节。而游戏需要这些内容来让交互过程变得更加真实可信,这个时候,填补空白,也是经典蓝本进行游戏化的重要一步。

如何进行空白的填补,才能事半功倍,一看游戏就直呼有经典IP那味儿了?我们接下来主要聊聊填补空白时可用的几个小技巧。

2.1、 基于蓝本,阐述未尽之事

利用经典IP,省力填IP故事第一招:续头又续尾。

续头,是丰富蓝本故事的起因和理由。尤其适合应用在知名的故事和知名的人物身上。

举个例子,在《斗战神》的剧情故事中,策划同学挖掘的是白骨夫人这个角色在成为白骨夫人之前,到底遇到和发生了什么,才让一个少女一步一步变成周遭远近闻名的大魔头?


抛开今何在通过《悟空传》为白骨夫人赋予的白晶晶的身份不谈,《斗战神》中对于白骨夫人当世的故事,赋予了新的故事情节,一个被渣男骗心又骗身的少女,心灰意冷之下,将自己献祭,化身白骨夫人,复活之后,成为了东都附近的大BOSS。

这段剧情故事,就是典型的续头式处理方法。

《西游记》原著IP中的白骨精,大众都耳熟能详,但是对于白骨精的出处,可谓是一笔带过,只有简简单单一句:”却说常言有云:’山高必有怪,岭峻却生精。’果然这山上有一个妖精。”对于白骨精到底是如何成妖,化作白骨精的?全无交代。

通过对于白骨精的由来,以及唐僧师徒遇到白骨精之前,白骨精到底在盘踞的崇山峻岭地盘上,到底做了些什么进行演绎,丰富了这一部分的故事情节。有效扩充和利用了原著IP,不仅仅在剧情上,对于地图副本的场景描绘,地图白骨类怪物的背景设定和美术表现,白骨夫人作为boss的玩法设计和表现……等等内容,都有丰富的阐述和演绎。


所以,遇到为原著剧情故事为难的时候,不要客气,尽情挖掘这类知名情节和人物的由来,为这里的剧情填充合理的内容,丰富游戏内容。

续尾,是阐述故事的后来和发展。顺着原本的故事情节,也有很多可以发挥的空间。

要知道,蓝本未尽之事,往往才是读者心中的意难平。

《西游记》里,封完斗战胜佛的孙悟空,大圣的天庭公务员生活,后续又过得到底怎么样?

古龙世界里,傅红雪退隐江湖之后小日子到底过得美不美?李探花娶了小红以后,会不会最后变成一个大腹便便的胖子?花满楼的眼睛到底怎么瞎的?有没有机会让陆小凤帮他报仇雪恨?

东方神话体系里,天庭日常到底是怎么个组织结构?神仙们需要每天打卡上班吗?遇到下界有妖魔鬼怪作乱,镇压是区块划片责任制?还是事项指派责任制?像赵公明这种本来是卫健委搞公众卫生的,后来转到财政部当财神,并且和一堆文武财神们,怎么分派事项?下界财运他们到底怎么轮番管理?划分标准是什么?

只要多问几个问题,就能从经典IP的蓝本中,找出丰富而有趣的空间和问题。

经典的IP蓝本的未尽之事,也给了我们丰富的创作空间。

用我们自己的游戏举个例子,之前《QQ三国》做情人节主题的活动,挖掘《三国演义》中各国知名情侣之间的故事,嗨,也是巧了,无论是我们游戏的IP蓝本基础《三国演义》,还是正史《三国志》都几乎没有记录。

诸葛亮和黄月英的婚后日常到底是什么?正史里双双守寡的大乔小乔,到底后续过上了什么样的日子?刘备到底和黄月英之间是否余情未了?是否各在一城,思念对方?

因为我们游戏选取的时间切片是一个架空的时间线,在一个三国背景的时空里,所有英雄人物角色都存活,但是他们曾经经历过《三国演义》中所有的事件,方便做IP事件的剧情陈述和展开。同时,我们是一个比较轻松搞怪戏谑风格的游戏IP调性,基于这样的时间线和游戏风格,我为这些情侣们续写了情人节专属的剧情。

我描绘了诸葛亮和黄月英互相吐槽又撒满狗粮的婚后日常,大乔小乔潇洒买包的婚后生活,替各有坚守的刘备和孙尚香,传递情书,互诉衷肠。这就是基于原有IP内容的发挥,利用了知名IP中的人物和对应的人物关系,展开新的游戏剧情故事,来为游戏内容添砖加瓦。


续尾,也是一个拓展IP内容,用起来贼拉香的小技巧。

大家不妨在自己的工作当中,试着运用一下。

在填补故事空白,进行故事发挥的时候,我们需要做到哪些才能进行合理的演绎呢?有几个原则是尤其需要注意的:

  1. 摒弃IP中陈旧的价值观,并契合时代价值观中正能量的部分

我们来详细讨论一下对应的内容。

2.2.1、合理延续故事内核

首先,合理演绎蓝本故事的基础,是延续故事的内核。

请记住,除非是立意清晰的做改编颠覆解构,或者天马行空做同人,否则,在运用某个经典IP的时候,不要轻易调整故事的内核。

聊到这里想起来,前两年和一个编辑朋友聊到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些曾经经典的网文,拍一部毁一部,拍两部毁一双,仿佛影视化的团队们抱着一副宁可错杀,绝不放过的气势对待这些小说。那些心中的白月光们,最后变得面目全非。

依赖细节描写,对白,甚至大段内心独白的小说作品,改编成另外一个载体之后,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出现了故事内核的偏差。

为了各种各样的原因,影视化的过程会对原著故事进行修改,一旦摸不到故事的脉络,就很容易出错。

这就出现了影视行业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不少原著小说作者亲手操刀剧本的,出了不少精品。很大程度的原因是,原著作者对于原著故事内核的把控这点上,往往会比一般的编剧更准确。

游戏行业在运用经典IP的时候,会更加五花八门一些。这是由游戏行业自身的特点决定的。

因为游戏不是一个单一依赖故事 or 叙事 or 代入感就存在的娱乐品类,游戏行业的细分品类众多,以叙事为主的游戏甚至可以独立为一个单独的品类,在非叙事品类的游戏中,叙事和世界观不占主导,玩法才是核心关键,世界观主要服务于整体玩法的调性和游戏气质。

所以,我们能看到戏说的,搞怪的,q化的,娘化的……等等各种气质的经典IP改编游戏作品。

但是在游戏作品的改编中,依然需要把握经典IP的核心调性,基于这里进行合理演绎,否则一个原本加分的IP,很可能带来的是负面效应。

比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单机版游戏在2019年底引发的一波口碑剧崩。

抛开游戏研发本身的质量不谈,《大圣归来》游戏的IP应用证明了,哪怕是东亚儒家文化圈,对于西游记IP并不陌生的隔壁霓虹国,在理解《大圣归来》对于《西游记》IP的应用上,也有着巨大的核心调性的理解偏差。


《大圣归来》对于《西游记》IP的演绎,突出了孙大圣角色人设中侠义之心,不畏强敌,突破刻板印象,充满“人性”的一面。通过他和江流儿一路的前行,一路上从隔阂到亲密,从不得不为到发自内心关怀,挺身而出的情感变化,贴合现世价值观对于孙悟空这个英雄人物的理解。而这些内容基本被游戏版全部抛弃了。再加上本身的玩法质量有问题,这部游改IP被极大浪费了。

这里实际对于我们原IP的改编者,提出的要求就是,要充分去理解原著IP,理解故事线折射出来的价值和意义。

能分析和总结原著故事的内核,提炼核心价值观,对于故事的“高光时刻”做充分的理解和演绎。特别是IP转化为游戏的视觉化、场景化、交互感的时候,所有的设定都需要统一在这个核心调性下。

并且IP的核心调性应该和游戏品类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不能硬性套用。例如《甄嬛传》改编宫斗游戏,galgame这样的品类很合适,改成一个act品类就不太适合,游戏品类无法从原著IP中汲取到可以改编和应用的IP价值成分。而需要充分挖掘蓝本和玩法可以重合的地方,当们拥有相似的调性和气质,才能形成1+1>2的化学反应。

2.2.2、 延续原本的人设

在应用经典IP的时候,对于成熟人设,延续人设本身的亮点,是性价比最高的续写内容方式。

之前我们聊到过,一个完备的人设,你可以放心大胆地和ta说:你已经是个成熟的人设了,可以自己给自己写故事了!

这也是这些真正强大的经典IP最大的价值来源,每个角色在面对相同的场景时,会按照自己的性格人设,做出截然不同,却又符合自己人设的行为和表现。

我们来假设这样一段场景,我们创造了一个游戏副本,场景和事件设计如下:天地苍茫,暮色初上,山崖四立,一个商队行走在绵延起伏的崇山峻岭之间,在僻静的道路上行走,突然,四下里一片喊杀之声,一群土匪打扮的男子冲出,大喊:“打劫!留下买路财!”

一个经典IP中的成熟人设角色和你一起进入了这个副本,此处触发的剧情,应该怎么处理?


如果是鲁智深路过,那必须是路见不平一声吼,挥舞他的六十二斤水磨镔铁禅杖,跳将出来,大喝一声:“直娘贼!有洒家在此,你们这些泼皮,在此做什么鸟乱?”在你还没反应过来的情况下,已经出去和对方缠斗在一起,你只好跟上完成这个随npc战斗的副本。


如果是猪八戒路过,第一眼打望一番,这商队里可有能化缘的吃食;第二眼打望一番,这商队里可有漂亮的女施主;第三眼打望一番,孙悟空可在周围,他只用大喊一声“大师兄!”就有大圣前来打杀了这些毛贼,若是都没有,他纵身背九齿钉耙,修得三十六番变化,那也是懒得动一动的。笑嘻嘻往僻静处一躲,告诉你,等你“解决”了前路的麻烦,再来找他,他自先去睡上一觉,帮忙是不可能帮忙的,这辈子都别想了,你只能单枪匹马搞定面前的副本。


如果这个人是诸葛亮,微微一笑:“押运货物的商队,当知日出而行,日落而息,贸然在暮色初上时分行走茂林崇山之间,只怕此事另有隐情,孔明当谋定而后动。”轻捻长须,羽扇轻扫,嘴角的笑意含义万千,于是你接到了一个潜伏刺探型副本任务,完成剧情后,诸葛亮让你触发他布下的两个机关,轻轻松松过关。


如果是林黛玉路过,不,林黛玉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根本没机会路过!就算是必须得出门,那也是随扈众多,婆子丫鬟,密密压压,前前后后护得严严实实,车马众多,护卫林立,绝不会赶夜路,更不会有这么不长眼的强盗跳出来主动找死。可能需要思考一下,自己的游戏品类怎么会出现这么一个人物,是不是IP和游戏品类不够契合?

看,这就是成熟的人设,会有完备的人物性格,面对不同事件时,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只需要把人物放进对应的事件冲突时,就会做出人设独有的反应,自己给自己写出完备的故事,甚至引领和自带玩法。

所以,为了能够利用好成熟IP的人设这个珍贵的宝库,在运用经典IP时候,最好不要轻易调整人设的精神核心与性格设定,如果必须调整,请一定要用某种方式阐述和之前人设的契合之处,做到自圆其说。

2.2.3、摒弃IP中陈旧的价值观,并契合时代价值观中正能量的部分

当时代发展,社会进入到新的阶段,游戏行业也向我们提出了新的命题。

我们面对的用户正在一个飞速发展的历史时代,以惊人的速度变化着,这种变化程度之大,速度之快,在整个人类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新时代的游戏,以当前变化的烈度和速度,代际理论研究也应该进入游戏研发者的视野,不同代际之间的玩家,对于游戏的诉求完全不同,一个攻占沙巴克的用户,和一个与朋友联机玩《王者荣耀》的用户,以及一个主机+steam游戏用户,他们的代际是全然不同的,他们的游戏诉求也完全不一样。

在这样的背景下,那些沉淀了几十上百年的经典IP,更有可能和当前的时代无法兼容,那些在不同社会制度,经济结构下形成的价值观,当中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部分,那些陈旧的、腐朽的,正是应该被新时代的游戏人所摒弃的部分。

只有注入了新时代价值观中充满正能量的部分,才能让经典IP散发出新的色彩。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愿我们都有足够的智慧来分辨两者。

以上就是发挥经典IP的内容价值,如何填补空白,在游戏中运用的一些浅见,与诸位共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游戏登录地址能不能改 的文章

 

随机推荐